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viding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upport Using Medical Examination Data and Perceived Health
1
作者 Makiko Fukuda Eiji Marui Fusako Kagitani 《Health》 2015年第3期406-412,共7页
Without ascertaining workers’ perceived health,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behavioral modification even if health guidance i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upport emphasizing “positive health... Without ascertaining workers’ perceived health,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behavioral modification even if health guidance i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upport emphasizing “positive health,” we used the Total Health Index (THI) survey with the purpose of elucidat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edical examination data and perceived health. After obtaining medical examination data from 90 men, we analyzed their responses to the THI survey.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ge and abnormal medical examination data are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and mental complaints. In the analysis by age group, we found that men in their 20s had more complaints of irregularity of daily life on the THI scale. The group who responded that they were not getting enough sleep had higher mean values of total cholesterol and fasting blood sugar. The group who responded that their meals were irregular had higher mean values of Body Mass Index,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s confirmed by the THI, continuously supporting lifestyle improvement is important. The THI of the “health guidance” group indicated fewer physical health complaints and more aggression/extroversion than the “normal” group. In those for whom health guidance was applicable, participants who were “obese” and “hypertensive” had more aggression/extroversion and lesser extent of nervousnes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it was suggested that meaningful, personalized health support can be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CAL EXAMINATION data THI Survey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CIENCES
下载PDF
Cross-sectional population based study ascerta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S rural adults with mental health concerns who perceived a stigma regarding mental health issues
2
作者 Kathryn J. Pederson M. Nawal Lutfiyya +4 位作者 Laura C. Palombi David R. Simmons Darin J. Steenerson Kenzie G. Hohman Krista L. Huot 《Health》 2013年第4期695-702,共8页
Introduction: Mental health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overall health. Mental illness is a leading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U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heart disease, diabetes, ... Introduction: Mental health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overall health. Mental illness is a leading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U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heart disease, diabetes, and arthritis. In the US, most people with mental health issues or disorders remain untreated.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rural residents as being at greater risk for health disparities;as a result, rural residents are a vulnerable population in terms of ment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care. Research has demonstrated that perceived stigma can be a significant barrier to rural residents seeking mental health care.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esearch question: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S rural adults with mental health concerns who perceived stigma? Methods: 2007 Behavioral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System (BRFSS)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b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techniques to answer the research question. 2007 BRFSS data were used because in that year non-institutionalized US adults in 37 states and territories were queried about their attitudes toward mental illness. BRFSS is a random digit telephone survey that uses a complex multi-stage sampling approach and subsequently a weighting factor is calculated for application to the data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y are representative of the US population based on the most recent census data. Only weighted data were analyzed. Result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rural adults reporting mental health concerns who perceived stigma regarding mental health were more likely to be unemployed seeking work or not working and not seeking work, military veterans, or to have deferred medical care because of cost. They were also more likely to not have a health care provider and to rarely or never feel supported emotionally. Conclusions: Support systems may render people with mental health issues less vulnerable to perceiving stigma, thus assisting with removing stigma as a barrier to care. Pharmacist may play a role as support in communities, especially where access to health care providers may be limi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FSS Surveillance data RURAL mental health PERCEIVED STIGMA of mental health ISSUES
下载PDF
大数据视阈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3
作者 林佳燕 刘文庆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境凸显,过度依赖心理测量,数据意识理念薄弱,心理教育人才短缺,主动服务难以彰显,制约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大数据时代,高校应当把握机遇,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提升心理健康教...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境凸显,过度依赖心理测量,数据意识理念薄弱,心理教育人才短缺,主动服务难以彰显,制约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大数据时代,高校应当把握机遇,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科学性,构建心理健康数据整合平台,重塑心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并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因材施教。通过觉醒大数据思维、培养心理工作大数据人才、健全大数据隐私保障机制,以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决策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下载PDF
Data mining-based study on sub-mentally healthy state among residents in eight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被引量:3
4
作者 Hongmei Ni Xuming Yang +3 位作者 Chengquan Fang Yingying Guo Mingyue Xu Yumin 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511-517,共7页
OBJECTIVE: To apply data mining methods to research on the state of sub-mental health among residents in eight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and to mine latent knowledge about many conditions through data mining and a... OBJECTIVE: To apply data mining methods to research on the state of sub-mental health among residents in eight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and to mine latent knowledge about many conditions through data mining and analysis of data on 3970 sub-mentally healthy individuals selected from 13385 relevant question naires.METHODS: The strategic tree algorithm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main mani festations of the state of sub-mental health. The backpropo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ain mani festations of sub-healthy mental states of three different degrees. A sub-mental health evaluation model was then established to achieve predictive evaluationresults.RESULTS: Using classifications from the Scale of Chinese Sub-healthy State,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of sub-mental health selected using the strate gictree were F1101(Do you lack peace of mind?),F1102(Are you easily nervous when something comes up?), and F1002(Do you often sigh?). The relative intensity of manifestations of sub-mental health was highest for F1101, followed by F1102,and then F1002. Through study of the neural network, better differentiation could be made between moderate and severe and between mild and severe states of sub-mental health.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mild and moderate sub-mental health states was less apparent. Additionally, the sub-mental health state evaluation model, which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states of sub-mental health of different individuals, was established using F1101, F1102, F1002, and the mental self-assessment totals core.CONCLUSION: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of the state of sub-mental health can be discovered using data mining methods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latent laws and knowledge hidden in research evidence on the state of sub-mental health. The state of sub-mental health of different individuals can be rapidly predicted using the model established here.This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for sub-mental health. It can also replace the relatively outdated approaches to research on sub-health in the technical era of information and digitization by combining the study of states of sub-mental health with information techniques and by further quantifying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stionnaires mental health data mining Strategictre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素养:高等教育的挑战与应对--《2024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的解读与启示 被引量:6
5
作者 徐丹 段晓雯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6,共13页
人工智能赋能工具与数据安全正在对全球高等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组织发布的《2024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聚焦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社会、技术、经济、环境、政治和人工智能六个维度总结了影响高等教育... 人工智能赋能工具与数据安全正在对全球高等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组织发布的《2024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聚焦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社会、技术、经济、环境、政治和人工智能六个维度总结了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分析了“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适当应用”“发展人工智能素养”“支持公平和包容的学习”“保护数据隐私与安全”“应对错误信息”“维护心理健康”六类关键技术与实践;预测了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四种情境。基于对报告内容的理解与思考,本文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应对机遇与挑战的策略:提升人工智能素养,增强技术应用匹配度;确保数据隐私与安全,提升信息辨识能力;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完善学习模式;以劳动技能、绿色技能为导向设置课程,增强就业竞争力;创建多样、公平、包容的教育环境,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融合关怀心理健康的教育体系,践行全人发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平线报告 高等教育 人工智能素养 数据安全 公平和包容的学习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心理危机智能预警模型构建
6
作者 王计生 徐多勇 +2 位作者 唐莉 熊梅 江永燕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数据,综合学生基本信息及日常行为数据,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智能预警模型。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某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作为测试样本;采取大数据技术,分析提取影响大学... 目的本研究基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数据,综合学生基本信息及日常行为数据,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智能预警模型。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某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作为测试样本;采取大数据技术,分析提取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征量;采取神经网络技术,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模型。结果1)成功提取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特征量,其中心理健康症状特征因子4个,分别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3个单症状因子,1个多症状因子;学生基本信息特征量4个,分别是母亲教养方式、父亲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有无心理治疗(咨询)史;学生日常行为特征量2个,分别是学生学业情况和出勤情况。2)实现特征量归一化处理,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及特征量的影响大小,分别对3个方面的10个特征量赋予权重并进行归一化处理。3)完成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结论本研究提取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特征,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并结合心理危机预警等级,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搭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模型,为及时有效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危机 预警模型 大数据
下载PDF
新时代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预警体系的解构与重构
7
作者 钟建军 董云波 孟繁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4-91,共8页
过去30年,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预警体系一直以病理性模型为核心,这已经不适应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迫切需要解构。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预警体系被纳入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要求其为青少年成长和发展... 过去30年,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预警体系一直以病理性模型为核心,这已经不适应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迫切需要解构。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预警体系被纳入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要求其为青少年成长和发展作源头预警,预警结果要服务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细胞工程,促进积极社会心态建设。这就需要重构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预警体系。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数字赋能重构心理健康筛查和预警体系成为数字社会的呼唤。为推动新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预警体系建设,一方面要从学理层面研究新时代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适应生活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建构预警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要在技术层面开展建构起基于大数据的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多源信息筛查与预警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学生 心理健康筛查预警体系 大数据
下载PDF
基于热线数据的心理健康风险探赜与治理策略——以广东省12355热线为例
8
作者 李凌鸥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年第4期63-75,共13页
文章基于广东省12355青少年心理热线的海量数据,选取中小学生样本近4万例,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展示了三种类型心理求助的差异性、平台回应机制,并借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 文章基于广东省12355青少年心理热线的海量数据,选取中小学生样本近4万例,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展示了三种类型心理求助的差异性、平台回应机制,并借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研究显示,来电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基本良好,但存在一定比例的心理失调和心理高危情况;热线数据变量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性,个体、家庭、环境三大因素均显著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风险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研究发现,初中生及非在校生是心理问题高发人群;学业压力是触发心理问题的主因;男生和女生在不同维度上有不同的心理表现;心理求助量持续上升,但现有配套资源与支持难以满足需求;热线来电存在时空分布的内在规律及不均衡性。因此,应加强数据要素应用,使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化;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人工服务,使社会治理更精准化;缩小城乡区域间的数字鸿沟,使公共服务更现代化。这三个策略能够提升“依据数据治理”的成效,从源头做好风险控制,让12355热线成为心理健康工作的“预警器”和“安全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热线 数据治理 心理健康 风险预测 中小学生
下载PDF
异常行为敏感的学生行为时序建模及心理健康预测方法
9
作者 贾熹滨 魏心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9-947,共9页
为了对学生异常行为的早期感知及校园行为时序建模,提出一种异常行为敏感的学生行为时序建模及心理健康预测(student behavioral temporal modeling sensitive to abnormal behavior for mental health prediction, SBTM-SABMHP)方法,... 为了对学生异常行为的早期感知及校园行为时序建模,提出一种异常行为敏感的学生行为时序建模及心理健康预测(student behavioral temporal modeling sensitive to abnormal behavior for mental health prediction, SBTM-SABMHP)方法,利用移动设备收集的加速器、声音传感器及移动热点(wireless fidelity, WI-FI)等多种行为感知数据,构建异质信息网络,对学生当前行为模式进行建模。同时,为实现对学生历史行为时序数据的建模,建立了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异常行为敏感的门控模块,有效融合学生长短期行为,并对学生行为时序建模,实现心理健康预测。在公共数据集StudentLife上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多种学生心理健康预测基线方法相比,该方法在4个评价指标上都取得了最佳性能,证明了该模型在学生心理健康预测任务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行为建模 异质信息网络 注意力机制 门控机制 教育数据挖掘 心理健康预测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体系构建研究
10
作者 阳帆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9期60-62,共3页
基于大数据技术分析心理健康监测指标体系及大数据获取路径,探索新型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模型。选取湖南省娄底市某职业技术学院的32名学生进行实践调研。结果显示,构建的心理健康监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划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等级... 基于大数据技术分析心理健康监测指标体系及大数据获取路径,探索新型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模型。选取湖南省娄底市某职业技术学院的32名学生进行实践调研。结果显示,构建的心理健康监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划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等级,有效反映出学生心理状态的大致情况。由描述性统计和t检验结果可知,女生和男生在学习状态、兴趣爱好、人生目标、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系统及焦虑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女生的得分均高于男生,表明整体上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男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 监测体系 社会环境 人际交往
下载PDF
陕西地区孕妇1044例妊娠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晓虹 刘华 +2 位作者 杨春荣 曹国芬 周小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732-1735,1741,共5页
目的:调查孕妇在妊娠期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陕西地区孕妇1044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妊娠压力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妊娠期间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孕妇妊娠压力总分(26.28±... 目的:调查孕妇在妊娠期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陕西地区孕妇1044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妊娠压力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妊娠期间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孕妇妊娠压力总分(26.28±14.25)分,按得分指标分类,轻度压力784例(75.1%),中度压力255例(24.4%),重度压力5例(0.5%);压力源各因子中,“为确保母子健康和安全而引发的压力感”得分指标最高,为43.57%。妊娠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居住地类别、对住房的满意度、与伴侣母亲的关系。结论:经济状况及家庭成员情感支持是影响孕妇妊娠压力水平的重要因素,为经济困难者提供必要的社会援助、为家庭情感支持不足者实施心理干预,是缓解妊娠压力,帮助其顺利度过妊娠期,提升母婴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压力 影响因素 孕妇 心理健康 数据收集 陕西
下载PDF
某部军人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知源 谢红梅 +5 位作者 丁永涛 包方 周小东 杨常乐 宁卫东 田晓馨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了解部队军人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为部队有效开展心理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匿名法对某部921名军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平均统计项正确率为46.8%,知晓率为12.4%。在平均正确率方面,干部高于士兵和士官,本科>大专>高中... 目的了解部队军人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为部队有效开展心理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匿名法对某部921名军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平均统计项正确率为46.8%,知晓率为12.4%。在平均正确率方面,干部高于士兵和士官,本科>大专>高中>初中。79.9%的军人关注心理健康;60.7%的军人将学校或部队教育作为接受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仅有不到10.0%的人遇到心理困惑愿意寻求心理卫生专业机构咨询,找战友倾诉者最多,占43.3%,而向指导员或教导员寻求帮助者仅占21.4%;虽单位设有心理咨询室,但近80.0%的军人不认同或持否认态度。结论军人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不甚理想,应通过有效的心理卫生服务提高军人心理保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人员 精神卫生 数据收集
下载PDF
滇南边防军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斌 韩天民 +2 位作者 杨昕 江珉 赵钰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76-77,共2页
目的了解滇南边防军人心理健康状况,为相关人员开展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驻滇南亚热带山岳丛林某地区边防一线男性军人270人为调查对象,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本组SCL-90... 目的了解滇南边防军人心理健康状况,为相关人员开展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驻滇南亚热带山岳丛林某地区边防一线男性军人270人为调查对象,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本组SCL-90各项目分数与我国内地军人比较,躯体化、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分数明显增高,人际敏感及抑郁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我国常模比较,除人际敏感、抑郁外,其余各项目分数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滇南边防军人在连续进行警戒执勤任务时,受高温潮湿气候引发的累积性迟钝效应的影响较大,心理绩效明显受损,心理问题所致疾病时有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人员 边防 精神卫生 数据收集
下载PDF
涪陵城区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5
14
作者 李林 任泽娟 胡娅丽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10期743-745,共3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涪陵城区护士的工作压力状况 ,探讨工作应激因素对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通过整群抽样 ,采用护士工作压力表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对 371名在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压力属中等水平 ,不同科室中以儿科、... 目的了解重庆市涪陵城区护士的工作压力状况 ,探讨工作应激因素对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通过整群抽样 ,采用护士工作压力表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对 371名在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压力属中等水平 ,不同科室中以儿科、内科、外科护士工作压力位居前列 ;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 ,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护士工作压力与护士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需寻求缓解护士工作压力的有效措施 ,以提高护士心理防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工作压力 身心健康 数据收集
下载PDF
护士长工作压力与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鲜于云艳 王雪芬 马红梅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4期13-16,共4页
目的 了解并分析护士长的工作压力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态,为合理选拔考核护士长,有效减轻护士长工作压力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所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的92名护士长的工作压力源、压力应对方式和... 目的 了解并分析护士长的工作压力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态,为合理选拔考核护士长,有效减轻护士长工作压力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所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的92名护士长的工作压力源、压力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低学历及任职时间10年以上的护士长有较少的工作压力源;学历层次较高的护士长多采用有计划地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而任职时间6~10年的护士长较少采用自我控制的应时方式,护龄6~10年的护士长较多采用疏远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学历层次高、护龄在10年以上的护士长具有较好的心理健康状态。结论 在选拔考核护士长时,应充分考虑其个人特点、学历背景与工作经历,并针对不同层次的护士长,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其工作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长 工作压力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 数据收集
下载PDF
妊娠剧吐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厉萍 马弢 +1 位作者 高庆岭 曹枫林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4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剧吐(HG)患者的个性、应对、社会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为有效实施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艾森克个性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对41例HG患者进行调查... 目的探讨妊娠剧吐(HG)患者的个性、应对、社会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为有效实施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艾森克个性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对41例HG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与46例无妊娠剧吐孕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HG患者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情绪的稳定性与SCL-90总分及所有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内外倾向性与总分及大部分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HG患者的应对方式、主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及支持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HG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需针对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因素实施早期心理行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剧吐 个性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水平 数据收集
下载PDF
海洛因依赖多药滥用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谢爱民 李龙飞 周涤非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多药滥用患者的心理状况,为正确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 90症状自 评量表及自编药物滥用筛查表对61例海洛因依赖多药滥用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多药滥用的 原因及药物获取途径。结果...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多药滥用患者的心理状况,为正确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 90症状自 评量表及自编药物滥用筛查表对61例海洛因依赖多药滥用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多药滥用的 原因及药物获取途径。结果海洛因依赖患者SCL 90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5,P< 0.01),其中海洛因依赖多药滥用患者的分值均显著高于单纯海洛因依赖患者(均P<0.01);多药滥用的原因主要 为替代海洛因使用,促进睡眠或增加欣快感;药物获取途径主要为自行购买(药店或黑市)。结论海洛因依赖多药 滥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支持及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滥用 海洛因依赖 精神卫生 数据收集
下载PDF
不同层次护理专业毕业生主观幸福感及应对方式的调查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可芹 汪淼芹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0-11,共2页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中专、大专及本科毕业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为进一步开展不同层次护理专业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护理专业临毕业的在校中专(134名)、大专(136名)、本科(95名)学...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中专、大专及本科毕业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为进一步开展不同层次护理专业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护理专业临毕业的在校中专(134名)、大专(136名)、本科(95名)学生进行自评调查。结果不同层次护理专业毕业生主观幸福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自责、求助、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解决问题、合理化)的毕业生幸福感较高(P<0.01)。结论不同层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应对方式存在差异,应加强毕业生(尤其是中专、本科毕业生)应对方式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专业 毕业生 主观幸福感 应对方式 精神卫生 数据收集
下载PDF
麻醉方式对咽部手术患儿医疗恐惧及身心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庆 尉迟咏 陈意欣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咽部手术患儿近期医疗恐惧程度及对其远期身心健康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行咽部手术采用局麻和全麻的患儿各48例,应用儿童医疗恐惧量表(CMFS)调查手术前后恐惧程度;选择行全麻和局麻...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咽部手术患儿近期医疗恐惧程度及对其远期身心健康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行咽部手术采用局麻和全麻的患儿各48例,应用儿童医疗恐惧量表(CMFS)调查手术前后恐惧程度;选择行全麻和局麻咽部手术术后3~5年的儿童各50例,参照蒙特梭利儿童观中儿童恐惧症状及身心健康的表现,自行设计心理状况问卷调查表进行相关的身心健康调查。结果住院局麻组患儿术后恐惧评分(除注射、呕吐2项外)显著高于全麻组患儿(P〈0.05,P〈0.01);出院局麻组患儿的恐惧症状及对生活学习的影响显著高于全麻组患儿(P〈0.05,P〈0.01)。结论局麻方式对咽部手术患儿造成的恐惧较高,对患儿生活学习甚至择业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医务人员应告知家长两种麻醉方式的优缺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麻醉方式,以最大限度降低患儿的恐惧感,提高其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咽部手术 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 医疗恐惧 身心健康 数据收集
下载PDF
"键对键"与"面对面"的联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被引量:18
20
作者 陈建文 贺青霞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37,共5页
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和领域得到空前拓展和延伸。网络的便捷性和隐匿性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带来正向促进功能,但其表层性、缺失性的特点也需有效规避,将现实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联动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 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和领域得到空前拓展和延伸。网络的便捷性和隐匿性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带来正向促进功能,但其表层性、缺失性的特点也需有效规避,将现实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联动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路径。基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前期探索,"键对键"与"面对面"联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需要基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从心理预防教育、早期测评建档、心理咨询干预、后期跟踪纾解等四个环节,发挥网络与现实心理健康教育两方面的各自优势作用,并达成紧密结合、形式互补、内容统一、有效促进、共同覆盖的联动整合功能,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 大数据 "键对键" "面对面" 联动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