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ed methods for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ic factors and cotton produc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Zakaria M. Saw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年第11期37-54,共18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ic variables and aspects of cotton production (G. barbadense), and the effects of climatic factors prevailing prior to flowering or subsequent to boll...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ic variables and aspects of cotton production (G. barbadense), and the effects of climatic factors prevailing prior to flowering or subsequent to boll setting on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and retention in cotton. The effects of specific climatic factors during both pre-?and post-anthesis periods on boll production and retention are mostly unknown. However, by determining the relationship of climatic factors with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and retention, the overall level of production can be possibly predicted. Thu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se relationships may help physiologists determine control mechanisms of production in cotton plants. Also, the study covers the predicted effects of climatic factors during convenient intervals (in days) on cotton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compared with daily observations. Further, cotton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as affected by climatic factors and soil moisture status has been considered. Evaporation, sunshine duration, relative humidity, surface soil temperature at 1800 h, and maximum air temperature, are the important climatic factors that significantly affect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The least important variables were found to be surface soil temperature at 600 h and minimum temperature. The five-day interval was found to be more adequately and sensibly related to yield parameters. Evaporation, minimum humidity and sunshine duration were the most effective climatic factors during preceding and succeeding periods on boll production and retention.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lower number and boll production and either evaporation or sunshine duration, while that correlation with minimum relative humidity was positive. The soil moisture status showed low and in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Higher minimum relative humidity, short period of sunshine duration, and low temperatures enhanced flower and boll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FLOWER and Boll production Boll RETENTION EVAPORATION Relative Humidity soil moisture Status SUNSHINE DURATION temperature
下载PDF
应用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土壤呼吸速率同化及NEP估算
2
作者 贾科 于颖 +1 位作者 杨曦光 范文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84,110,共9页
为了对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进行准确估算,以长白山通量观测站观测数据为基础,构建土壤温度、湿度耦合因子的更新模型(线性函数、指数函数、二次式函数),结合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EnKF)获取高精度土壤呼吸速率数据,应用陆地生态系统碳... 为了对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进行准确估算,以长白山通量观测站观测数据为基础,构建土壤温度、湿度耦合因子的更新模型(线性函数、指数函数、二次式函数),结合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EnKF)获取高精度土壤呼吸速率数据,应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综合模型(InTEC模型)准确估算NEP。结果表明:二次式模型的EnKF算法同化结果估算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为0.782,均方根误差为52.90 g·m^(-2)·a^(-1);指数模型EnKF算法同化结果估算值的R^(2)为0.755,均方根误差为56.47 g·m^(-2)·a^(-1);线性模型EnKF算法同化结果估算值的R^(2)为0.742,均方根误差为62.80 g·m^(-2)·a^(-1)。选取二次式模型优化后的土壤呼吸速率数据,InTEC模型模拟长白山通量观测站长时间序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R^(2)为0.900,均方根误差为61.77 g·m^(-2)·a^(-1);InTEC模型模拟东北三省森林生态系统2003—2010年的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年均值,由初始模拟的30.07 g·m^(-2)·a^(-1),经EnKF算法更新后提升到176.87 g·m^(-2)·a^(-1)。因此,采用EnKF更新土壤温度-湿度耦合因子获取的土壤呼吸速率数据,能够提高InTEC模型估算NEP的精度,为大区域尺度森林生态系统NEP估算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 土壤温湿度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综合模型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土壤呼吸速率
下载PDF
GLDAS和CLDAS融合土壤水分产品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27
3
作者 崔园园 覃军 +1 位作者 敬文琪 谭桂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3-136,共14页
利用第三次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Ⅲ)和高原周边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0~10 cm层次土壤湿度观测资料,通过计算全球陆面同化系统(GLDAS-NOAH)和中国气象局陆面同化系统的融合产品(CLDAS-V1.0)与观测资料之间的相关性和偏差,... 利用第三次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Ⅲ)和高原周边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0~10 cm层次土壤湿度观测资料,通过计算全球陆面同化系统(GLDAS-NOAH)和中国气象局陆面同化系统的融合产品(CLDAS-V1.0)与观测资料之间的相关性和偏差,综合评估了融合土壤水分产品在高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两种融合资料在安多、那曲、聂荣、Sta-ave区域(小嵩草高寒草甸)4个站点表现较优,而融合资料在班戈(禾草高寒草原)、嘉黎(亚高山常绿叶灌丛)和比如(亚高山常绿叶灌丛)质量较差,阿里站(矮半灌木荒漠)是融合资料与观测相差最大的站点;融合土壤湿度产品的质量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并在14:00-20:00(北京时)表现为最差;融合资料的质量2014年整体上优于2013年,其中2013年8月中下旬和10月中旬两种资料质量较差,进一步分析发现当降水强度急剧增强时,融合资料的质量变差;融合产品质量在高原地区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相对于GLDAS资料,CLDAS在对四川东南地区和新疆地区大部分站点的土壤湿度描述能力上有了较大的改善,两种资料在四川东北部地区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融合土壤水分产品 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 适用性评估
下载PDF
地膜覆盖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内增温保墒作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吴从林 黄介生 沈荣开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9,共3页
对冬小麦在不同灌水、不同覆盖处理条件下的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可使大田表土产生明显增温 ,但在作物生育后期增温效果不明显 ;地膜覆盖在越冬期有明显的保墒效果 ,能加速冬小麦的分蘖和生长 ;反过来 ,覆盖的作物因... 对冬小麦在不同灌水、不同覆盖处理条件下的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可使大田表土产生明显增温 ,但在作物生育后期增温效果不明显 ;地膜覆盖在越冬期有明显的保墒效果 ,能加速冬小麦的分蘖和生长 ;反过来 ,覆盖的作物因返青之后的快速生长而使其在整个生育期并不节水 ,但却能使水分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地膜覆盖 增温保墒 水分 试验 生育期
下载PDF
百年尺度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的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对CO_2浓度升高和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
5
作者 彭静 丹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6939-6950,共12页
利用了加拿大地球系统模式CanE SM2(Canadian Earth System Model of the CCCma)的结果,针对百年尺度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气候变化如何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这一问题,分析了1850—1989年间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趋势对二者响应,以及与关... 利用了加拿大地球系统模式CanE SM2(Canadian Earth System Model of the CCCma)的结果,针对百年尺度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气候变化如何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这一问题,分析了1850—1989年间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趋势对二者响应,以及与关键气候系统变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40年间,当仅仅考虑CO_2浓度升高影响时,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增加了117.1 gC m^(-2)a^(-1),土壤呼吸(Rh)增加了98.4 gC m^(-2)a^(-1),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平均增加了18.7 gC m^(-2)a^(-1)。相同情景下,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NPP呈显著增加的线性趋势(约为0.30 PgC/a^2),Rh同样呈显著增加线性趋势(约为0.25 PgC/a^2)。仅仅考虑气候变化单独影响时,NPP平均减少了19.3 gC/m^2,土壤呼吸减少了8.5 gC/m^2,NEP减少了10.8 gC/m^2。在此情景下,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NPP线性变化趋势约为-0.07 PgC/a^2(P<0.05),Rh线性变化趋势约为-0.04 PgC/a^2(P<0.05)。综合二者的影响,前者是决定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幅度和空间分布的最重要影响因子,其影响明显大于气候变化。值得注意的是,CanE SM2并没有考虑氮素的限制作用,所以CO_2浓度升高对植被的助长作用可能被高估。此外,气候变化的贡献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亚马逊流域,由于当温度升高、降水和土壤湿度减少,NPP和Rh均呈显著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式 CO2生理效应 净初级生产力(NPP) 土壤呼吸(Rh)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 温度 降水 土壤湿度
下载PDF
温度和水分对草甸草原土壤氧化亚氮产生速率的调控 被引量:17
6
作者 杜睿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70-2174,共5页
通过试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调控草甸草原黑钙土N2O产生速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草甸草原土壤N2O产生速率有重要影响(F=6·149,P<0·01).但相关性分析表明,草甸草原土壤含水量与N2O的产生速率间线性相关不显著.就土壤... 通过试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调控草甸草原黑钙土N2O产生速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草甸草原土壤N2O产生速率有重要影响(F=6·149,P<0·01).但相关性分析表明,草甸草原土壤含水量与N2O的产生速率间线性相关不显著.就土壤N2O的产生速率而言,温度的影响远低于土壤水分的影响(F=2·275,P=0·106).土壤水分和温度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草甸草原土壤N2O产生速率的调控作用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多阶多项式关系:y=ax3+bx2+cx+d,其中a、b、c、d是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产生速率 土壤水分 温度 多阶多项式
下载PDF
基于地形因素的高寒草甸土壤温湿度和物种多样性与初级生产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牛钰杰 周建伟 +4 位作者 杨思维 王贵珍 刘丽 杜国祯 花立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8314-8325,共12页
山地是高寒草甸的主要分布区,地形变化引起了土壤温湿度和物种的差异性分布,进而影响到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功能。为明晰高寒草甸山地环境因子(土壤温湿度)和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多度、均匀度、优势度)与初级生产力的关系,本研究以青藏高... 山地是高寒草甸的主要分布区,地形变化引起了土壤温湿度和物种的差异性分布,进而影响到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功能。为明晰高寒草甸山地环境因子(土壤温湿度)和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多度、均匀度、优势度)与初级生产力的关系,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缘马牙雪山支脉的高寒草甸山体为研究对象,选择阶地、阴坡、山脊和阳坡与3个海拔梯度段,调查了189个样方的植物群落组成和土壤温湿度。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土壤温湿度和物种多样性与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以山地高寒草甸整体为研究单元,初级生产力只随物种多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R^2=0.07 P=0.01)。(2)坡向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不同,阴坡初级生产力与物种丰富度正线性相关;山脊初级生产力与土壤湿度正线性相关,也随物种丰富度增加而显著增加;阳坡初级生产力与物种多度正线性相关;阶地初级生产力随均匀度增加而显著增加,随优势度增加而显著降低。(3)只有低海拔区(2860-2910 m)初级生产力随物种多度和丰富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综上所述,山地高寒草甸土壤温湿度和物种多样性与初级生产力关系受坡向比海拔的影响更大,且物种多样性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大于土壤温湿度。建议山地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生产和生态管理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坡向对植物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山地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物种多样性 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CLDAS融合土壤湿度产品在东北地区的适用性评估及订正 被引量:17
8
作者 崔园园 张强 +1 位作者 覃军 敬文琪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60-668,共9页
通过计算CLDAS的0-20cm土壤相对湿度融合产品与农业气象观测站逐旬10cm土壤相对湿度观测值的相关性和偏差,综合分析CLDAS在东北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CLDAS融合土壤相对湿度能较合理地反映东北地区10cm深度土壤相对湿度的空间分布,但... 通过计算CLDAS的0-20cm土壤相对湿度融合产品与农业气象观测站逐旬10cm土壤相对湿度观测值的相关性和偏差,综合分析CLDAS在东北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CLDAS融合土壤相对湿度能较合理地反映东北地区10cm深度土壤相对湿度的空间分布,但是在对极值的描述上有所欠缺,其中CLDAS对辽宁西部和黑龙江西南部的土壤相对湿度模拟偏高较明显,而在黑龙江的东北部地区对实际土壤相对湿度的模拟偏低;总体上,CLDAS融合土壤相对湿度资料在东北地区的适用性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减,在吉林和辽宁省的适用性更好。回归订正和7旬滑动平均订正法对CLDAS产品的误差订正表明,订正结果大大提高了CLDAS产品的精度,其订正后产品可以应用于土壤湿度干旱监测业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CLDAS融合土壤相对湿度产品 回归订正 7旬滑动平均订正 适用性评估
下载PDF
5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细根的时间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向飞 王传宽 全先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4172-4180,共9页
细根(直径≤2 mm)的生长和死亡动态及其影响因子是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研究内容,但因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而了解甚少。于2010年5—10月采用微根管技术对东北东部山区5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细根生长量(FRP)和死亡量(FRM... 细根(直径≤2 mm)的生长和死亡动态及其影响因子是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研究内容,但因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而了解甚少。于2010年5—10月采用微根管技术对东北东部山区5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细根生长量(FRP)和死亡量(FRM)进行了动态跟踪测定,并同步测定了土壤温度(Ts)、土壤湿度(Ms)、叶面积指数(LAI)等相关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和取样时间的FRP和FRM均差异显著(P<0.001)。杨桦林、硬阔叶林、兴安落叶松林、红松林、蒙古栎林的FRP和FRM分别为:(13.34±0.90)μm.cm-.2d-1(平均值±标准误)和(5.02±0.36)μm.cm-.2d-1、(13.04±0.82)μm.cm-.2d-1和(6.85±0.32)μm.cm-.2d-1、(8.74±1.44)μm.cm-.2d-1和(5.05±0.61)μm.cm-.2d-1、(8.02±2.27)μm.cm-.2d-1和(3.88±0.35)μm.cm-.2d-1、(7.59±0.82)μm.cm-.2d-1和(3.88±0.61)μm.cm-.2d-1。所有林型生长季期间FRP的时间变化均呈现明显的单峰型,但峰值出现的时间却因林型而异。FRM随生长季的进程而逐渐增加,杨桦林和硬阔叶林FRM在8月初出现峰值,而红松林、兴安落叶松林和蒙古栎林的FRM峰值均出现在生长季末期。Ts、Ms和LAI对FRP和FRM均存在显著的正效应(P<0.05),3个因子的综合作用对各个林型FRP和FRM变异性的解释率分别达68%和53%以上,表明这些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细根生长和死亡的时间动态主要受土壤温湿度和叶面积变化的联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生长量 细根死亡量 季节动态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再分析土壤温湿度资料在青藏高原地区适用性的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丁旭 赖欣 +7 位作者 范广洲 文军 袁源 王欣 王作亮 朱丽华 张永莉 王炳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6-641,共16页
利用2010-2016年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青藏高原土壤温度与湿度监测网观测数据在不同气候区和植被条件的4个地区(阿里、狮泉河、那曲和玛曲)对8套土壤温湿度再分析产品(ERA-Interim、CFSR、CFSv2、JRA-55、GLDAS-NOAH、GLDAS... 利用2010-2016年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青藏高原土壤温度与湿度监测网观测数据在不同气候区和植被条件的4个地区(阿里、狮泉河、那曲和玛曲)对8套土壤温湿度再分析产品(ERA-Interim、CFSR、CFSv2、JRA-55、GLDAS-NOAH、GLDAS-CLM、GLDAS-MOS和GLDAS-VIC)进行对比分析,使用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平均偏差、无偏均方根误差和标准差比等统计参数综合比较各土壤温湿度产品对观测值的模拟性能,寻找适用于青藏高原地区的长时间大尺度土壤温湿度产品。结果表明:对于土壤温度,GLDAS-CLM产品在大部分站点能够合理再现两层(0~10 cm和10~40 cm)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动态过程和变化细节,虽然结果略高估观测土壤温度值,但在数值上与观测值较为接近,并且与观测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对于土壤湿度,土壤冻结期再分析产品不能表现土壤湿度的动态变化特征;非冻结期GLDAS-NOAH和GLDAS-CLM产品能够较好的刻画各地区两层土壤湿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特征,不论在误差统计量还是相关性方面都表现为最优值。GLDAS-MOS、GLDASVIC、ERA-interim和CFSv2产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展现部分地区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但对观测值的刻画效果并不理想,而JRA-55产品无法描绘各地区土壤温湿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再分析资料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基于TIPEX Ⅲ资料对CLDAS-V2.0和GLDAS-NOAH陆面模式产品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19
11
作者 崔园园 敬文琪 覃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43-1160,共18页
利用2015年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 Ⅲ)五层(5,10,20,50和100 cm)土壤的温、湿度观测资料,通过计算全球陆面同化系统(GLDAS-NOAH)和中国气象局陆面同化系统的融合产品(CLDAS-V2. 0)与观测资料之间的相关性和偏差,以及分析降... 利用2015年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 Ⅲ)五层(5,10,20,50和100 cm)土壤的温、湿度观测资料,通过计算全球陆面同化系统(GLDAS-NOAH)和中国气象局陆面同化系统的融合产品(CLDAS-V2. 0)与观测资料之间的相关性和偏差,以及分析降水事件发生后两种模式资料土壤温、湿度的响应,综合评估了融合土壤温、湿度产品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CLDAS-V2. 0土壤温、湿度产品与观测资料的相关性均优于GLDAS-NOAH模式产品,且两模式产品与站点观测资料的相关性在湿季大于干季,相关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 CLDAS-V2. 0土壤湿度产品相对站点观测的误差稍大于GLDAS-NOAH,且在浅层土壤两模式产品与站点观测的MRE整体上在干季大于湿季; CLDASV2. 0土壤温度产品与站点观测的RMSE在湿季大于干季,而GLDAS-NOAH产品则相反;两种模式产品均能描述出降水发生后浅层土壤温、湿度对降水的响应,但两种模式产品所描述的深层土壤温、湿度的波动幅度相对观测明显偏大;此外,两种模式产品无法重现观测到的深层土壤温、湿度相对表层土壤温、湿度变化明显"滞后"的特征以及降水后相对降水前土壤温度峰/谷值对应时间存在明显延迟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 融合土壤温、湿度产品 适用性评估
下载PDF
LPJ-WHyMe模型对1997~2010年中国东北地区潜在植被分布和碳循环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岳丹丹 张军辉 +1 位作者 孙国栋 韩士杰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8-692,共15页
利用一套高分辨率的气候驱动场和全球动态植被模型LPJ-WHyMe(Lund-Potsdam-Jena-Wetland Hydrology and Methane),模拟了中国东北地区潜在植被分布,并对中国东北地区1997~2010年平均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净生态... 利用一套高分辨率的气候驱动场和全球动态植被模型LPJ-WHyMe(Lund-Potsdam-Jena-Wetland Hydrology and Methane),模拟了中国东北地区潜在植被分布,并对中国东北地区1997~2010年平均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NEP)、燃烧面积、火灾碳排放、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进行了估算。LPJ-WHyMe的特点在于能够描述冻融的物理过程以及土壤中多层的湿度和温度。数值结果表明,在LPJ-WHyMe模型提供的植被功能类型(Plant Function Type, PFT)划分的条件下,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分布了5种植被功能类型,即温带夏绿阔叶林带、北方常绿针叶林带、北方夏绿针叶林带、北方夏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草本植物。在研究时间段内,中国东北地区NPP的年平均值为376 g(C) m^-2,变化范围在324.15~424.86 g(C) m^-2之间。火灾机制的引入使得LPJ-WHyMe模型对NEP的模拟能力进一步提高,即NEP年平均值为42.36 g(C) m^-2,表明中国东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总体表现为"碳汇"。中国东北地区年平均燃烧面积分数为0.84%,火灾碳排放量为42.41 g(C) m^-2,整体上模型高估了燃烧面积值和火灾碳排放量,模型对东北地区火灾的模拟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国东北地区土壤温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且各层土壤温度与气温的相关性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弱。中国东北地区土壤湿度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湿度与气温呈反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表明LPJ-WHyMe模型模拟中国东北地区潜在植被分布和碳循环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J-WHyMe模型 植被功能类型 净初级生产力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火灾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下载PDF
CLDAS融合土壤相对湿度产品适用性评估及在气象干旱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崔园园 张强 +3 位作者 李威 敬文琪 覃军 陈慧华 《海洋气象学报》 2020年第4期105-113,共9页
基于2008—2017年全国自动气象观测站逐旬土壤相对湿度观测数据,综合评估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0~20 cm层融合土壤相对湿度产品在中国地区的适用性,评估表明CLDAS土壤相对湿度产品在中... 基于2008—2017年全国自动气象观测站逐旬土壤相对湿度观测数据,综合评估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0~20 cm层融合土壤相对湿度产品在中国地区的适用性,评估表明CLDAS土壤相对湿度产品在中国东北、西北、江南大部及华南等地区存在较大系统性误差,总体上适用性较差。为消除CLDAS土壤相对湿度产品的系统性误差,采用回归订正法、7旬滑动平均订正法和临近加权前旬订正法对CLDAS土壤相对湿度产品进行误差订正处理,对订正结果评估发现:订正处理后CLDAS土壤相对湿度产品与站点观测的相关性显著增加,系统偏差基本消除,适用性明显提高,3种订正方法中临近加权前旬订正法的订正效果最优。最后,采用经不同方法订正后的CLDAS土壤相对湿度产品对2017年5月东北—华北地区一次气象干旱个例进行重现,对比验证表明:相对其他两种订正方法,经临近加权前旬订正法处理后的CLDAS土壤相对湿度产品能更为精准地重现2017年5月东北—华北地区气象干旱的落区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 融合土壤相对湿度产品 订正方法 气象干旱监测 适用性评估
下载PDF
不同底座嵌入方式和入土深度对典型草原土壤呼吸的影响
14
作者 张春阳 童洁 +6 位作者 王吉 陈伏生 方向民 卜文圣 郭利平 林小凡 李建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7-661,共15页
【目的】作为连接陆地生态系统和大气系统最主要的碳通道,土壤呼吸在预测全球变化及构建全球碳循环模型中都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多数研究集中于环境因子变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而很少关注土壤呼吸测定值对底座设置的响应。研究... 【目的】作为连接陆地生态系统和大气系统最主要的碳通道,土壤呼吸在预测全球变化及构建全球碳循环模型中都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多数研究集中于环境因子变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而很少关注土壤呼吸测定值对底座设置的响应。研究旨在了解不同底座嵌入方式和深度对土壤呼吸测定结果潜在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在内蒙古典型草原设置了3种底座嵌入方式[IM(即插即测);IS(提前一天嵌入测完随即拔出)和IL(永久嵌入)]和2种底座入土深度(2 cm和5 cm)处理。【结果】整个生长季,底座嵌入方式和入土深度均显著改变了土壤呼吸测定值,IM最大,其次是IL,IS最小。IM处理土壤呼吸比IS和IL处理分别降低了5.5%~13.0%和1.2%~10.2%;底座入土越深,IM处理土壤呼吸越高,IS和IL处理土壤呼吸越低。SEM结果表明,底座嵌入方式主要通过改变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对土壤呼吸测定结果产生影响;而底座入土深度还通过降低土壤水分和增加土壤温度来使土壤呼吸测定结果降低,嵌入较深的IM处理主要因其对土壤孔隙扰动较大而使土壤呼吸测定结果偏大。所有因子共同解释了土壤呼吸63%的变异。【结论】研究发现,气室法测定土壤呼吸时,底座嵌入方式和入土深度对土壤呼吸测定结果具有显著影响,该研究对准确测定土壤CO_(2)释放速率,进而准确评估土壤碳循环在当下及未来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实践中,适当降低底座入土的深度可以有效减少底座嵌入对试验所造成的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座 土壤呼吸 地上净初级生产力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模拟降水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媛媛 白柳 +5 位作者 王梓晗 赵宏宇 宝音贺西格 李治国 韩国栋 王忠武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共7页
全球降水格局的改变势必会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各项功能,而草地碳汇功能对水分的变化极为敏感。为探究不同降水梯度对生态系统碳交换产生的影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荒漠草原设置模拟降水试验(减水50%、自然降水、增水50%和增水100%),在2017... 全球降水格局的改变势必会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各项功能,而草地碳汇功能对水分的变化极为敏感。为探究不同降水梯度对生态系统碳交换产生的影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荒漠草原设置模拟降水试验(减水50%、自然降水、增水50%和增水100%),在2017年5月至9月,每隔15 d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和密闭式箱法测定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生态系统呼吸(ER)和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结果表明:1)增水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地上生物量(P<0.05),显著降低了10 cm土层温度(P<0.05)。2)在减水50%处理下,荒漠草原表现为碳源,自然降水、增水50%、增水100%处理下,荒漠草原表现为碳汇(P<0.05)。随降水量增大,ER、GEP显著增大(P<0.05),GEP对水分的敏感性大于ER。3)NEE与土壤温度的相关系数最大,ER、GEP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系数最大。通过该研究可以得出,水分通过增加地上生物量、降低土壤温度促进荒漠草原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梯度 土壤含水量 土壤温度 地上生物量 生态系统净碳交换 生态系统呼吸通量 总生态系统生产力
下载PDF
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1
16
作者 周丽娜 于亚薇 +4 位作者 孟振雄 周春晓 唐帅 李明慧 廖晶晶 《河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9期18-21,共4页
在葫芦岛市塔山农业综合高新技术园区严重杂草覆盖点,以荷兰3号马铃薯品种为试材,在播种后立即覆盖黑色地膜、绿色地膜和普通透明膜,研究了覆盖不同颜色地膜的早春增温、保墒和除草效果,及其对马铃薯物候期、收获期秧苗质量和产量的影... 在葫芦岛市塔山农业综合高新技术园区严重杂草覆盖点,以荷兰3号马铃薯品种为试材,在播种后立即覆盖黑色地膜、绿色地膜和普通透明膜,研究了覆盖不同颜色地膜的早春增温、保墒和除草效果,及其对马铃薯物候期、收获期秧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颜色地膜的增温效果顺序为透明膜>绿色膜>黑色膜;3种地膜覆盖均具有明显的保墒效果,其中黑色膜与透明膜的保墒效果差异不大,均略高于绿色膜;黑色地膜和绿色地膜覆盖均具有一定的除草效果,杂草平均防效分别达到了93.7%和92.1%,明显高于透明膜的防杂草能力,能够做到不用除草剂就能全程控制杂草为害;覆盖黑色地膜和绿色地膜栽培的马铃薯生育期不晚、秧苗素质好、草害轻、品质好、产量高,薯块光滑整齐,大薯率>80%,较覆盖透明膜增产7.0%~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颜色 地膜覆盖 马铃薯 地温 土壤含水量 防草效果 产量
下载PDF
评述影响细根生长量、死亡量的几种因子
17
作者 李向飞 邰文超 +2 位作者 景璐 常金财 齐雅静 《温带林业研究》 2020年第2期31-33,共3页
细根(直径≤2 mm)是树木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其生产和周转构成了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力流动的主体,但因为测定技术和研究方法的限制而了解甚少。在以往的研究中,影响细根生长量、死亡量的因子很多,其中对土壤温度、土壤湿度... 细根(直径≤2 mm)是树木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其生产和周转构成了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力流动的主体,但因为测定技术和研究方法的限制而了解甚少。在以往的研究中,影响细根生长量、死亡量的因子很多,其中对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土壤氮的有效性的研究较为广泛。如:当细根生长不受土壤水分因子、养分因子等限制时,适合范围内的土壤温度,细根生长量、死亡量与其呈正相关关系,即随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直到最大值,之后会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因为过高的土壤温度使细根寿命缩短,死亡加速;当细根生长不受土壤温度控制时,细根的生长量、死亡量与土壤水分有效性呈正相关关系,即随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氮的有效性季节变化影响细根的生长量、死亡量,而且不同矿化速率的土壤氮含量会导致细根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差异。本文就这几种因子对细根生长量、死亡量的影响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细根生长量 细根死亡量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土壤氮的有效性
下载PDF
大力推广旱地麦田麦草覆盖技术
18
作者 张勇健 陈效庚 《太原科技》 1996年第5期17-18,共2页
麦草覆盖技术具有促进小麦发育、调节地温、蓄水保墒的作用,是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论述了麦草覆盖及其配套技术的操作要点.
关键词 麦草覆盖 麦田 旱地麦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