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rtical Migrating and Cluster Analysis of Soil Mesofauna at Dongying Halophytes Garden in Yellow River Delta 被引量:3
1
作者 He Fu-xia Xie Tong-yin +1 位作者 Xie Gui-lin Fu Rong-shu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4年第1期25-30,共6页
For the first time, we used Tullgren method made a study on vertical migrating and cluster analysis of the soil mesofauna in Dongying Halophytes Garde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YRD), Shandong Province. The results... For the first time, we used Tullgren method made a study on vertical migrating and cluster analysis of the soil mesofauna in Dongying Halophytes Garde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YRD), Shando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mesofauna tended to gather on soil surface in most samples at most times, but the vertical migrating greatly varied in different seasons or environment conditions. Acari was the dominant group. The index of diversity of the soil fauna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index of evenness. The Acari's number of individuals infected other species and numbers. Dominant group-Aeari made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the result of cluster analysis,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ommunities in different habitats by cluster analysis with both Bray-Curtis and Jaccard similarity coeffic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OPHYTES soil mesofauna vertical migrating cluster analysis
下载PDF
Responses and feedback of litter properties and soil mesofauna to herbaceous plants expansion into the alpine tundra on Changbai Mountain,China
2
作者 ZHANG Ying-jie JIN Ying-hua +7 位作者 XU Jia-wei HE Hong-shi TAO Yan YANG Zhi-peng ZHAO Jing DIAO Yin-xia SUN Chen-hui LI Mai-He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2期403-417,共15页
Global climate changes result in the expansion of lower elevation plants to higher elevations.The rapid upward expansion of herbaceous plants into the alpine tundra on Changbai Mountain resulted in changes in differen... Global climate changes result in the expansion of lower elevation plants to higher elevations.The rapid upward expansion of herbaceous plants into the alpine tundra on Changbai Mountain resulted in changes in different levels of ecosystem organization.However,the responses and feedback of litter properties and soil mesofauna to herbaceous plants expansion have not been studied yet.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ose changes,we conducted a field experiment in the range of 2250-2300 m in the alpine tundra of the Changbai Mountain and collected a total of 288 samples from four degrees of herbaceous plants expansion to study the litter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soil mesofauna,and soil nutrient contents,and their relationships in that tundra ecosystem suffered from various degrees of herbaceous invasion.We found that herbaceous plant expansion is responsible for a major shift in the dominant species of soil mesofauna from mites to collembolan and has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R2=0.54,p=0.001)and diversity of soil mesofauna(Shannon-Weiner index,p=0.01).The increasing herbaceous plant expansion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litter biomass from 91 g·m^(-2) in the original tundra vegetation(OIT)to 118 g·m^(-2) in the moderately invaded tundra(MIT),and an increase in litter thickness from 2.37 cm(OIT)to 3.05 cm(MIT).And,the litter total nitrogen cont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but the values of the litter carbon content,the lignin content,the C/N ratio,and the lignin/N ratio decreased with increased herbaceous coverage(both p<0.05).The litter physical properties pathway(biomass and thickness)directly explained 31% of the total variance in soil mesofauna diversity and 59% of the total variance in soil mesofauna community composition.Furthermore,both the soil available nutrients(incl.AN and AP)and plant biomass(incl.the total plant biomass and herbs/shrubs biomass)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overage of herbaceous plant(both p<0.05),and litter chemical properties pathway directly explained 50% of the soil nutrient content variance and indirectly explained 20% of soil nutrient by affecting soil mesofauna.We found that both soil available nutrients and soil mesofauna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herbaceous expansion from OIT to MIT,indicating a positive feedback of herbaceous expansion,and the abundance of soil mesofauna decreased in the severely invaded tundra vegetation,suggesting a negative feedback.While,both litter N content and soil available nitrogen were consistently increased in the severely invaded tundra vegetation,indicating a positive feedback of herbaceous expansion.Therefore,this study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process of herbaceous plant expansion into tundra,and provides possible evidence for further expansion according to responses and feedback of in litter properties and soil mesofauna to herbaceous plants expansion.Furthermore,these positive or/and negative feedback systems in the Changbai alpine tundra ecosystem in relation to herbaceous expansion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tundra protection,and thus,need to be deeply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mesofauna Herbaceous expansion Litter properties Soil nutrient content Alpine tundra Changbai Mountain
下载PDF
黑土区农田中型土壤动物群落对免耕玉米秸秆覆盖频率的响应
3
作者 蒋云峰 严婷 +3 位作者 刘俊男 马丙增 王海萌 窦笑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9-707,共9页
为保护黑土资源,以少/免耕秸秆覆盖还田为主要特征的保护性耕作在东北黑土区广泛推广。研究黑土区农田中型土壤动物群落对秸秆覆盖频率的响应利于理解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在中国科学院设于吉林省梨树县保护性耕作研发... 为保护黑土资源,以少/免耕秸秆覆盖还田为主要特征的保护性耕作在东北黑土区广泛推广。研究黑土区农田中型土壤动物群落对秸秆覆盖频率的响应利于理解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在中国科学院设于吉林省梨树县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开展研究,试验设5种处理:常规耕作(CT)、免耕无秸秆覆盖(NT-0)、免耕低频秸秆覆盖(NT-1/3)、免耕中频秸秆覆盖(NT-2/3)和免耕高频秸秆覆盖(NT-3/3)。通过调查不同覆盖频率样地中型土壤动物组成,研究其对秸秆覆盖频率的响应规律。结果显示,中型土壤动物总个体密度春季NT-2/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秋季NT-0和NT-1/3显著高于CT;多样性和均匀度夏季CT、NT-1/3和NT-2/3显著高于NT-0,秋季秸秆覆盖处理显著高于NT-0。各中型土壤动物类群对秸秆覆盖频率响应存在明显季节变异。甲螨亚目春季NT-2/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夏秋季NT-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辐螨亚目春秋季NT-1/3显著高于CT、NT-0。春季球角跳科和长角跳科分别是NT-3/3、NT-2/3显著高于CT和NT-0;夏季球角跳科NT-2/3显著高于CT、NT-0和NT-1/3;秋季等节跳科、球角跳科、长角跳科和拟亚跳科分别是NT-1/3、NT-0和NT-3/3、NT-3/3、NT-0显著高于CT。覆盖频率与中型土壤动物总个体密度在春秋季而与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在夏秋季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与弹尾目密度在春季,蜱螨目密度在3个季节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这说明中型土壤动物对秸秆覆盖频率的响应存在季节变异。该研究为黑土区秸秆覆盖还田有效管理提供了土壤动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覆盖频率 中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农田生态系统 黑土区
下载PDF
疏勒河源区高寒草甸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
4
作者 刘继亮 赵文智 +3 位作者 王永珍 冯怡琳 林永一 陈生云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11-1922,共12页
高寒草甸退化会引起土壤水分含量下降,这会强烈影响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功能。然而,我们对高寒草甸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认识十分有限,还不清楚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土壤水分变化对土壤动物分布及多样性的影响。本文以祁连山西段的疏勒河源... 高寒草甸退化会引起土壤水分含量下降,这会强烈影响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功能。然而,我们对高寒草甸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认识十分有限,还不清楚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土壤水分变化对土壤动物分布及多样性的影响。本文以祁连山西段的疏勒河源区为研究区,于2021年6月和10月系统调查了沼泽化草甸、草甸、草原化草甸和沙化草甸4种草甸生境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土壤水分含量变化,解析高寒草甸中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对高寒草甸退化的响应规律,确定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土壤水分变化对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泽化草甸、草甸、草原化草甸和沙化草甸的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明显不同,6月和10月草原化草甸生境中型土壤动物密度、类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高寒草甸生境,10月沼泽化草甸中型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丰富度显著高于草甸和沙化草甸。中型土壤动物QBS-ar指数变化与中型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变化一致,螨类和跳虫密度比值(A/C)变化与中型土壤动物QBS-ar指数相反。螨类对高寒草甸退化的响应模式不同并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异,6月和10月革螨亚目的密度在草原草甸均显著高于其他生境;6月和10月甲螨亚目的密度在草原草甸均显著高于草甸和沙化草甸;6月辐螨亚目的密度在草原化草甸的密度显著高于沼泽化草甸,10月它在草原化草甸的密度显著高于草甸和沙化草甸。跳虫对高寒草甸退化的响应模式相近,6月和10月跳虫中的长角跳科和等节跳科在草原化草甸的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他高寒草甸生境。土壤水分与中型土壤动物密度、类群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QBS-ar指数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它们均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先增后降。总之,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草原化草甸中型土壤动物密度、多样性和QBS-ar指数均较高,表明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土壤水分含量的适度降低可以提升中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源区 高寒草甸退化 中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QBS-ar指数
下载PDF
四川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26
5
作者 吴玉红 蔡青年 +2 位作者 林超文 赵欣 程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7-282,共6页
2006年冬季和2007年春季对四川紫色土丘陵区农田边界、农田、果园和退耕林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中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方式共获得中型土壤动物5756只,分别隶属于8纲、20类,其中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常... 2006年冬季和2007年春季对四川紫色土丘陵区农田边界、农田、果园和退耕林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中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方式共获得中型土壤动物5756只,分别隶属于8纲、20类,其中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常见类群为膜翅目和双尾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密度和DG多样性指数存在明显差异,退耕林地、果园和农田边界的个体密度在冬季和春季均显著高于农田,DG多样性指数在春季显著高于农田;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但个体密度表聚性要比类群数明显;土地利用方式对中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有明显影响,半自然生境农田边界和退耕林地的存在对于中型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土地利用 紫色土丘陵区
下载PDF
乙草胺对中型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孔军苗 郑荣泉 +1 位作者 顾磊 周丽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76-580,共5页
采用现场采集土壤样品,农药染毒的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乙草胺对中型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染毒处理的土样中,弹尾目和甲螨亚目计510只,与对照组比较,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显著减少,与乙草胺处理浓度呈明显负相关。染毒试验... 采用现场采集土壤样品,农药染毒的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乙草胺对中型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染毒处理的土样中,弹尾目和甲螨亚目计510只,与对照组比较,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显著减少,与乙草胺处理浓度呈明显负相关。染毒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的数量随农药处理浓度的递增而显著减少,其中以弹尾目和甲螨亚目对乙草胺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型土壤动物 乙草胺 农药污染 土壤
下载PDF
浙江衢州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29
7
作者 柯欣 徐建明 +2 位作者 谢荣栋 翁朝联 杨毅明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6-93,共8页
20 0 1年 3~ 12月 ,对浙江衢州地区红壤竹林地 (自然土壤 )、农耕 (水稻、茶叶、柑橘、甘蓝地 )和撂荒地的中型土壤动物做了调查。以种群密度、类群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 4个群落参数为指标 ,探讨中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动态 ... 20 0 1年 3~ 12月 ,对浙江衢州地区红壤竹林地 (自然土壤 )、农耕 (水稻、茶叶、柑橘、甘蓝地 )和撂荒地的中型土壤动物做了调查。以种群密度、类群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 4个群落参数为指标 ,探讨中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动态 ,再用 4个群落结构参数的欧几里得距离做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① 19个类群出现在这 6类土壤中。其中 ,弹尾目 (Collembola)和蜱螨目 (Acarina)为优势类群 ,双翅目 (Diptera)、鞘翅目 (Coleoptera)和膜翅目 (Hymenoptera)为常见类群。②以年为单位计算 ,自然土壤与农耕和撂荒地 (共 5类 )动物群落结构不同 :前者类群丰富度 =13 2 5± 0 2 5 ,多样性指数 =2 2 7± 0 2 8;而后者类群丰富度 =7 5 5± 0 88,多样性指数 =1 5 7± 0 15 (因其间无差异 ,故合并计算 )。③以季节为单位计算 ,6类土壤的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聚类图有如下特征 :甘蓝地、茶叶地和柑橘地构成相似性最高的一组 ;它们先后与水稻田、撂荒地 ,最后与竹林地聚合。竹林地具有最高的动物类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中小型土壤动物生态地理分布特征 被引量:21
8
作者 辛未冬 殷秀琴 +3 位作者 秦丽杰 陈颖彪 张雪萍 陈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对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10个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类群组成、多样性、生态地理分布及群落排序进行研究。从水平分布看,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最多的是人工云冷杉林,类群数最多的是赤杨林,个体数和类群数最少的均为林间草甸。中小... 对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10个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类群组成、多样性、生态地理分布及群落排序进行研究。从水平分布看,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最多的是人工云冷杉林,类群数最多的是赤杨林,个体数和类群数最少的均为林间草甸。中小型土壤动物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但各生境的变化情况略有不同。10个生境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人工林和相应的天然林内的变化趋势相反。而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差异不大。排序结果显示云冷杉红松林、云冷杉林、赤杨林和林间草甸与其它生境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土壤动物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 对应分析 森林生态系统 小兴安岭
下载PDF
若尔盖高寒草甸退化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51
9
作者 吴鹏飞 杨大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3745-3757,共13页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中心环节,也是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为了查明青藏东缘若尔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退化过程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2008年7月和10月分别对若尔盖高寒草甸沼泽草甸、草原草甸和沙化草...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中心环节,也是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为了查明青藏东缘若尔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退化过程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2008年7月和10月分别对若尔盖高寒草甸沼泽草甸、草原草甸和沙化草甸3个不同退化阶段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分离到中小型土壤动物9450个,隶属于4门5纲12目70科104类(科、属等小类群);优势大类群中,线虫(Nematode)个体数占85.79%;蜱螨目(Arachnida)、弹尾目(Collembola)、寡毛纲(Oligochaeta)和昆虫纲(Insect)依次占8.73%、3.24%、1.32%和0.88%。群落密度、类群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密度-类群指数均在7、10两月份均随高寒草甸的退化而显著降低(P<0.01或P<0.05),10月份的差异更明显。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无显著变化(P>0.05)。各主要类群个体数在群落中所占的比例呈波动性变化,但沙化可使蜱螨目与弹尾目的数量比值(A/C)相对提高。随退化程度的加重,3个退化阶段的Sorenson群落相似性逐渐降低,而Morisita-Horn相似性的变化则不同,说明高寒草甸的退化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较大,对群落优势类群数量的影响较小。10月份的群落密度、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均高于7月份,表明群落结构组成受季节的影响;但是各退化阶段的Sorenson和Morisita-Horn季节相似性比较说明,季节变化对沙化草甸土壤动物种类组成的影响大于草原草甸,对草原草甸土壤动物群落优势类群数量的影响大于沙化草甸。个体密度和类群数的表聚性程度也随退化加重而降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高寒草甸的退化能够降低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种类和结构复杂性,将会影响其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寒草甸 退化 中型土壤动物 小型土壤动物
下载PDF
西双版纳“龙山”片断热带雨林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9
10
作者 杨效东 沙丽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61-265,共5页
对西双版纳不同面积“龙山”片断干性季节雨林和保护区连续湿性季节雨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表明 ,土壤动物群落物种丰盛度、多度和多样性的变化不存在随雨林片断化面积减小而降低的“种 面积效应” ,而雨林片断化后因先锋... 对西双版纳不同面积“龙山”片断干性季节雨林和保护区连续湿性季节雨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表明 ,土壤动物群落物种丰盛度、多度和多样性的变化不存在随雨林片断化面积减小而降低的“种 面积效应” ,而雨林片断化后因先锋植物 (喜阳性 )侵入产生的“干暖效应” ,使片断化雨林凋落物增多 ,腐殖质、土壤有机质、N、P等元素含量增高 ,土壤生境条件更有利于土壤动物生存 ,其群落多样性指数高于连续湿性季节雨林 ,但 2种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种 多度模型均表现为对数级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 土壤动物种群 多样性 西双版纳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凋落叶分解与土壤动物群落:两种网孔分解袋的分解实验比较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杨效东 邹晓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1-801,共11页
以西双版纳热带湿性季节沟谷雨林混合凋落叶作为分解基质,在不同位置季节雨林样地,采用不同网孔(2和0.15mm)分解袋,开展大中型土壤动物对雨林凋落叶分解影响的实验,测定了不同网孔分解袋土壤动物多样性、凋落叶分解速率和主要养... 以西双版纳热带湿性季节沟谷雨林混合凋落叶作为分解基质,在不同位置季节雨林样地,采用不同网孔(2和0.15mm)分解袋,开展大中型土壤动物对雨林凋落叶分解影响的实验,测定了不同网孔分解袋土壤动物多样性、凋落叶分解速率和主要养分元素释放状况。结果显示:2mm网孔分解袋土壤动物类群相对密度年均值为2.67~2.83目·g^-1凋落物干重,个体相对密度年均值为22.3-21.77个·g^-1凋落物干重,显著高于0.15mm网孔分解袋的类群相对密度0.27~0.28目·g^-1凋落物干重和个体相对密度2.88~2.77个·g^-1凋落物干重(P〈0.01),并且0.15mm网孔分解袋中极少量的动物个体主要为小型类群弹尾目和蜱螨目(原生动物、湿生土壤动物线虫不计),由此我们视2mm网孔分解袋凋落叶分解由绝大多数土壤动物和其它土壤生物共同作用,而0.15mm网孔分解袋基本排除了大中型土壤动物对袋内凋落叶分解的影响。2mm网孔分解袋凋落叶物质失重率(71%左右)、分解率指数(1.88-2.44)和主要养分元素释放率明显高于0.15mm分解袋(34%~35%,0.48~0.58)。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网孔分解袋凋落叶失重率和元素释放率的差异,显示出季节雨林大中型土壤动物群落对凋落叶物质损失的贡献率为年均值46%左右,并使凋落叶C/N和C/P明显降低,而对不同元素释放率的影响不同,其中对N、S和Ca元素释放率的影响较大,而对K素释放的影响作用最小。相关分析显示,2mm网孔分解袋内土壤动物群落类群和个体的相对密度与凋落叶物质残留率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而群落香农多样性指数与凋落叶分解率指数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沟谷雨林 凋落叶分解 土壤动物 网孔 分解袋
下载PDF
河南省巩义市不同类型林地内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爽 宋博 +2 位作者 侯笑云 丁圣彦 汤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4-710,共7页
为研究林地类型对中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巩义市农业景观中的林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4年4月和7月对该区农业景观中的3种林地类型,即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泡桐(Paulownia fortunei)林和杨树(Populus spp.)林内中型土壤... 为研究林地类型对中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巩义市农业景观中的林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4年4月和7月对该区农业景观中的3种林地类型,即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泡桐(Paulownia fortunei)林和杨树(Populus spp.)林内中型土壤动物进行取样,分析不同季节和不同林地类型间中型土壤动物多样性(丰富度和香农多样性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林地内中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差异不显著,但非度量多维标度法(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分析显示,春、夏两季栓皮栎林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均与泡桐林和杨树林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杨树林和泡桐林之间差异则不显著。春、夏两季土壤动物多样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不同林地类型土壤动物多样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海拔因子和草本植被高度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但草本植被盖度与土壤动物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不同林地类型为不同土壤动物类群的行为活动提供相适宜的生境,因此加强不同林地类型的保护,对于研究区内土壤动物群落的发展以及农业景观中生物体的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型土壤动物 丰富度 香农多样性指数 林地类型 巩义市
下载PDF
大中型土壤动物对内陆盐沼沿退化序列环境的指示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罗金明 尹雄锐 +1 位作者 叶雅杰 王永洁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7-295,共9页
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和室内分析,分析了扎龙盐沼湿地土壤大中型土壤动物分布格局及其对湿地退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大中型土壤动物对研究区典型湿地退化序列的土壤环境表现出明显的响应。沼泽表层具有最高的个体密度(达728只/m2),羊草草原... 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和室内分析,分析了扎龙盐沼湿地土壤大中型土壤动物分布格局及其对湿地退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大中型土壤动物对研究区典型湿地退化序列的土壤环境表现出明显的响应。沼泽表层具有最高的个体密度(达728只/m2),羊草草原表层的类群数最高(具有10个科的土壤动物),也具有最高的Shannon-Wiener指数。裸地无论是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还是种群密度都显著低于其他生境中的土壤动物。裸地的优势类群为鞘翅目、双翅目以及弹尾目。羊草草原的大中型土壤动物以膜翅目、等翅目和双翅目幼虫为优势种群。拂子茅苔草区优势种群为膜翅目和双翅目幼虫。芦苇沼泽以环口螺科和双翅目幼虫为优势种群。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土壤动物的环境因子可以分为两大类:以湿度和有机质为代表的指标,可以反映湿地湿润和丰富腐殖质的特征;以碱化度为代表的另一类指标,可以反映该区域土壤盐渍化程度。保护湿地植被对于维护湿地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退化 大中型土壤动物 生物指示
下载PDF
中小型土壤动物组成对复垦铜尾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克中 朱永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979-3987,共9页
通过盆钵生物试验研究了中小型土壤动物不同类群的组成对复垦铜尾矿废弃地土壤养分的影响。整个培养试验根据需求对不同中小型土壤动物组合设置四个处理措施,每种措施分为有无凋落物两种水平,即:(1)无土壤动物(Re),无土壤动物+凋落物(Re... 通过盆钵生物试验研究了中小型土壤动物不同类群的组成对复垦铜尾矿废弃地土壤养分的影响。整个培养试验根据需求对不同中小型土壤动物组合设置四个处理措施,每种措施分为有无凋落物两种水平,即:(1)无土壤动物(Re),无土壤动物+凋落物(Re+Li)(2)跳虫(Co),跳虫+凋落物(Co+Li)(3)跳虫+蜱螨类(Co+Ac),跳虫+蜱螨类+凋落物(Co+Ac+Li)(4)中小型土壤动物(剔除大型土壤动物Me),中小型土壤动物+凋落物(Me+Li)。另设一组对照(CK)处理,并于培养实验开始前完成测定,作为本底值。分析表明,土壤p H随着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的增加而降低,最低值出现在Me和Me+Li处理,且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对照(CK)处理下的各养分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各处理中有机质、有效磷和水解性氮的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Me+Li处理,且与其他各处理呈极显著差异(P<0.01);土壤全磷含量最大值出现在Re和Me+Li处理,最低值出现在Co+Li处理且之间呈显著差异(P<0.05);土壤全氮含量最大值出现在Co+Ac和Me+Li处理,最低值出现在Co+Ac+Li处理且彼此间也呈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与有效磷以及全氮与水解性氮之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886,r=0.898),有机质与全氮及水解性氮分别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r=0.735,r=0.780),全氮与有效磷(r=0.782)以及有效磷与水解性氮(r=0.755)也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 H与有机质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r=-0.782),全磷与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水解性氮均无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型土壤动物 小型土壤动物 土壤养分 凋落物 复垦铜尾矿
下载PDF
菏泽牡丹园土壤动物的季节变化和垂直分布 被引量:7
15
作者 谢桂林 谢桂伟 +1 位作者 刘建丽 傅荣恕 《菏泽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6-51,共6页
对菏泽牡丹园土壤动物群落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垂直分布等方面进行了首次生态定量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蜱螨(螨类)亚纲和弹尾(跳虫)目是菏泽牡丹园土壤动物的主要优势类群.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土壤动物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温度呈... 对菏泽牡丹园土壤动物群落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垂直分布等方面进行了首次生态定量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蜱螨(螨类)亚纲和弹尾(跳虫)目是菏泽牡丹园土壤动物的主要优势类群.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土壤动物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土壤动物的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土壤动物具有表聚性,但是在不同季节,由于受气候条件、土壤环境、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菏泽牡丹园 土壤动物 季节变化 垂直分布
下载PDF
中国不同地带土壤甲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邓振旭 谢桂林 《菏泽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57-60,共4页
甲螨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甲螨亚目.它是土壤小型节肢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为丰富的类群之一.甲螨对有机物质的分解、土壤的形成和肥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甲螨的群落组成又与土壤的类型和肥力、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因此,甲螨... 甲螨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甲螨亚目.它是土壤小型节肢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为丰富的类群之一.甲螨对有机物质的分解、土壤的形成和肥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甲螨的群落组成又与土壤的类型和肥力、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因此,甲螨在森林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甲螨 节肢动物
下载PDF
绥化市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系统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淑花 刘凯 +2 位作者 尹开文 霍梦莹 李艳杰 《河北林果研究》 2016年第2期193-199,共7页
为了解城市不同绿地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2015年9月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中温带地区绥化市北林区4种不同绿地系统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2 164头,共26类,隶属于2门4纲11目;土壤动物总个体... 为了解城市不同绿地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2015年9月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中温带地区绥化市北林区4种不同绿地系统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2 164头,共26类,隶属于2门4纲11目;土壤动物总个体数在学校绿地系统中最多(676头)、公园绿地中最少(422头),类群数表现为公园绿地中最多(21类)、居住区绿地中最少(13类);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个体数量在不同绿地系统间无显著差异(F=0.953,P=0.446),类群数在不同绿地系统间差异显著(F=5.192,P=0.016);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绿地系统之间群落特征指数差异不明显;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绿地系统间以中等相似为主,同一绿地系统内不同样地的相似性指数偏高;对个体数和类群数分层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地中型土壤动物均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系统 中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绥化市
下载PDF
转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基因水稻对土壤三种弹尾目昆虫和一种环节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欣 柯欣 +1 位作者 毛碧增 何祖华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3-280,共8页
采用 3个试验研究转几丁质酶和苜蓿 1,3- β -葡聚糖酶双价基因水稻对土壤弹尾目昆虫和环节动物线蚓的影响。①平皿实验 :观察弹尾目与转基因水稻组织间的营养关系及其在无土壤情况下对弹尾目昆虫繁殖率的短期影响 ;②土壤 -植物残留物... 采用 3个试验研究转几丁质酶和苜蓿 1,3- β -葡聚糖酶双价基因水稻对土壤弹尾目昆虫和环节动物线蚓的影响。①平皿实验 :观察弹尾目与转基因水稻组织间的营养关系及其在无土壤情况下对弹尾目昆虫繁殖率的短期影响 ;②土壤 -植物残留物单物种微宇宙试验 :观察土壤中不同转基因水稻组织含量对土壤动物繁殖率的短期影响 ;③土壤 -植物残留物多物种微宇宙试验 :模拟大田状况 ,观察多物种共存较长时间后转基因水稻对土壤动物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Folsomiacandida取食新鲜转基因水稻叶片和根组织 2 1d后 ,繁殖率比野生型水稻组分别降低 4 5 1% (F1,8=9 9,P <0 0 5 )和 30 5 % (F1,8=5 8,P <0 0 5 ) ;在掺有转基因水稻组织 (30g/kg)的土壤中 ,F .candida 2 1d后的繁殖率比野生型水稻组下降 19 3% (F3 ,16=3 6 ,P <0 0 5 ) ;在掺有转基因水稻组织土壤 (30g/kg)的多物种实验中 ,转基因水稻组中的F .candida、Enchytraeuscrypticus16周后的密度比野生型水稻组分别降低 19 4 % (F1,48=6 8,P <0 0 5 )和 38 0 % (F1,48=6 4 2 ,P <0 0 0 1) ,而Sinellacurviseta的密度升高 84 8% (F1,48=6 4 2 ,P <0 0 0 1)。因此 ,转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双价基因水稻对土壤弹尾目和线蚓都是有影响的 ,对某些种类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土壤生态 转基因水稻 生物安全性 弹尾目 昆虫 环节动物
下载PDF
西沙永兴岛抗风桐与海岸桐群落凋落叶分解及中型土壤动物的贡献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雅雅 饶鑫 +5 位作者 童升洪 韩晓鸽 王俊 简曙光 任海 申卫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805-8815,共11页
我国南海诸岛主要是珊瑚岛。植物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元素循环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关于南海珊瑚岛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的研究还是空白。以我国西沙群岛的优势树种抗风桐(Pisonia grandis)和海岸桐(Guettarda speciosa)为研究对象,采用凋... 我国南海诸岛主要是珊瑚岛。植物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元素循环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关于南海珊瑚岛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的研究还是空白。以我国西沙群岛的优势树种抗风桐(Pisonia grandis)和海岸桐(Guettarda speciosa)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袋法,分别于分解期间的第3、6、9、13和15个月取样,探究中型土壤动物对两种植物群落中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质量损失和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没有中型土壤动物存在的情况(0.1 mm凋落物袋)相比,分解开始后的6个月内,中型土壤动物存在(2 mm凋落物袋)使抗风桐和海岸桐凋落叶分解速率分别提高了12.3%和4.8%(P<0.05);分解6—15个月期间,中型土壤动物存在使抗风桐和海岸桐凋落叶分解速率分别提高了33.0%和12.3%(P<0.05)。中型土壤动物排除显著影响了不同分解阶段凋落叶总碳(Total carbon, TC)、总氮(Total nitrogen, TN)、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残留率变化。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受土壤温度显著影响(P<0.05),它们对凋落叶分解的贡献可能主要受优势类群如真螨目和寄螨目的影响。相较海岸桐,抗风桐凋落叶的分解周期更短,中型土壤动物对其的贡献更大;选用抗风桐作为南海珊瑚岛退化植被恢复或新建的先锋种对促进生态系统元素循环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养分释放 中型土壤动物 珊瑚岛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区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乌英嘎 红梅 +4 位作者 赵巴音那木拉 刘鹏飞 美丽 王文东 李金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45,共7页
[目的]研究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动态特征及垂直分布情况,反映土壤环境状况,为探索黑土区农田适宜的耕作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干漏斗(modifiedtullgren)法分离中小型土壤动物,分析比较了不同耕作方式下中小型... [目的]研究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动态特征及垂直分布情况,反映土壤环境状况,为探索黑土区农田适宜的耕作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干漏斗(modifiedtullgren)法分离中小型土壤动物,分析比较了不同耕作方式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结果]从研究样地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3749只,隶属47个类群。其中四奥甲螨科(Quadroppiidae)和等节[虫兆]科(Isotomidae)为试验区的优势类群。3种耕作方式下,0—10cm土层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71%,在垂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表聚性。深松处理下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最多(1671),CK处理下类群数最多(41)。CK处理下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分别为(2.81)和(3.81);深松处理下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最高(0.15)。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渗透总量表现为深松>CK>免耕;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表现为深松>免耕>CK;土壤容重表现为免耕>CK>深松。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小型土壤动物丰富度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小型土壤动物均匀度指数与土壤渗透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耕作方式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有明显的影响,深松耕作后显著提高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比免耕和传统耕作更有利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生存与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深松 免耕 中小型土壤动物 土壤容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