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ochemical hydrogen evolution efficiently boosted by interfacial charge redistribution in Ru/MoSe_(2) embedded mesoporous hollow carbon spheres 被引量:2
1
作者 Yubin Kuang Wei Qiao +1 位作者 Fulin Yang Ligang Fe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447-454,I0012,共9页
The 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inducing combined effec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catalysis reaction. Herein, we revealed that the combined advantages of MoSe_(2), Ru, and hollow carbon spheres in the form of ... The 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inducing combined effec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catalysis reaction. Herein, we revealed that the combined advantages of MoSe_(2), Ru, and hollow carbon spheres in the form of Ru nanoparticles(NPs) anchored on a two-dimensionally ordered MoSe_(2) nanosheet-embedded mesoporous hollow carbon spheres surface(Ru/MoSe_(2)@MHCS) for the largely boosted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 performance. The combined advantages from the conductive support, oxyphilic MoSe_(2), and Ru active sites imparted a strong synergistic effect and charge redistribution in the Ru periphery which induced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stability, and kinetics for HER. Specifically, the obtained Ru/MoSe_(2)@MHCS required a small overpotential of 25.5 and 38.4 mV to drive the kinetic current density of 10 mA cm^(-2)both in acid and alkaline media, respectively, which was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Pt/C catalyst.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harge transfer from MoSe_(2) to Ru NPs enriched the electronic density of Ru sites and thus facilitated hydrogen adsorption and water dissociation. The current work showed the significant interfacial engineering in Ru-based catalysts development and catalysis promotion effect understanding via the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RUTHENIUM ELECTROCATALYST MoSe_(2) mesoporous hollow carbon spheres
下载PDF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spheres assisted Ru nanoclusters/RuO_(2) with redistribution of charge density for efficient CO_(2) methanation in a novel H2/CO_(2)fuel cell
2
作者 Yan Liu Tao Zhang +8 位作者 Chao Deng Shixiu Cao Xin Dai Shengwu Guo Yuanzhen Chen Qiang Tan Haiyan Zhu Sheng Zhang Yongning Li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116-124,I0004,共10页
Efficiently reducing carbon dioxide(CO_(2))into carbon chemicals and fuels is highly desirable due to the rapid growth of atmospheric CO_(2)ncentration.In prior work,we described a unique H/CO_(2)fuel cell driven by l... Efficiently reducing carbon dioxide(CO_(2))into carbon chemicals and fuels is highly desirable due to the rapid growth of atmospheric CO_(2)ncentration.In prior work,we described a unique H/CO_(2)fuel cell driven by low-valued waste heat,which not only CO_(2)nverts CO_(2)to methane(CH_(4))but also outputs electrical energy,yet the CO_(2)reduction rate needs to be urgently improved.Here,a novel Ru-RuOcatalyst with heterostructure was grafted on mesoporous carbon spheres by in situ partially reducing RuOinto ultrasmall Ru clusters(~1 nm),in which heteroatom-doped carbon spheres as a matrix with excellent CO_(2)nductivity and abundant pores can not only easily CO_(2)nfine the formation of Ru nanocluster but also are beneficial to the exposed active sites of Ru CO_(2)mplex and the mass transport.CO_(2)mpared to pure RuO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carbon spheres,our CO_(2)mposite catalyst boosts the CO_(2) nversion rate by more than 5-fold,reaching a value of 382.7μmol gcat.h-1at 170℃.Moreover,a decent output power density of 2.92 W mwas obtained from this H2/CO_(2)fuel cell using Ru-RuOembedded carbon spheres as a cathode catalyst.The Ru-RuOheterostructure can modify the adsorption energy of CO_(2)and induce the redistribution of charge density,thus boosting CO_(2)reduction significantly.This work not only offers an efficient catalyst for this novel H_(2)/CO_(2)fuel cell but also presents a facile method to prepare Ru nanoclus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methanation Fuel cell Generating electricity Ru nanocluster/RuO_(2)hybrid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spheres
下载PDF
具有高比表面的介孔Co-SiO_2微球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萍 刘云凌 +5 位作者 白妮 付云龙 李守贵 孟祥举 丁红 庞文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466-1469,共4页
在碱性条件下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为结构导向剂 ,以含氨基有机硅烷与过渡金属离子 Co( )形成的配合物 Co( ) -APTMOS为金属离子前驱体 ,合成了含金属元素钴的介孔 Co-Si O2 微球 .运用 XRD,TEM以及 N2 -吸附等技术对所制... 在碱性条件下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为结构导向剂 ,以含氨基有机硅烷与过渡金属离子 Co( )形成的配合物 Co( ) -APTMOS为金属离子前驱体 ,合成了含金属元素钴的介孔 Co-Si O2 微球 .运用 XRD,TEM以及 N2 -吸附等技术对所制备的产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产物为具有高比表面、孔道无序的介孔微球 .同时阐述了金属离子以配合物 Co-APTMOS形式加入反应体系的优越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表面 介孔Co-SiO2微球 合成 表征 金属离子-氨基有机硅烷配合物 钴(Ⅲ) 二氧化硅
下载PDF
等径纳米SiO_2粉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2
4
作者 谢根生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25,共3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以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等径纳米S iO2粉料。并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粉料进行了物相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可制得无定形的等径球状粉体,粒径分布窄,分散性好。
关键词 溶胶-凝胶 SIO2 纳米粉体 等径球
下载PDF
Laccase Immobilized on Mesoporous Silica Materials and Its Corrosion Inhibition Performance in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被引量:2
5
作者 Liu Fang Lü Yucui +3 位作者 Zhong Huiyun Zhang Shuang Fan Fengtao Zhao Chaoche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4期8-19,共12页
Mesoporous SiO_2 microsphere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the sol-gel method and were characterized by TEM, FT-IR and BET techniques. The diameter of the microspheres is about 100—150 nm, and the average mesopore diameter... Mesoporous SiO_2 microsphere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the sol-gel method and were characterized by TEM, FT-IR and BET techniques. The diameter of the microspheres is about 100—150 nm, and the average mesopore diameter is 2.55 nm, while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is 1 088.9 m2/g. Mesoporous SiO_2 microspheres adsorb glutaraldehyde and immobilize laccase by means of the aldehyde group in glutaral which can react with the amidogen of laccase. The immobiliza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at a glutaraldehyde concentration of 0.75%, a crosslinking time of 8 h, a laccase concentration of 0.04 L/L and an immobilization time of 10 h. When diesel leakage concentration was 80 mg/L, the highest corrosion inhibition efficiency of immobilized laccase reached 49.23%, which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efficiency of free laccase(59%). The diesel degradation ratio could reach up to 45%.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immobilized laccase could degrade diesel to inhibit corro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sel leakage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mesoporous SiO_2 microspheres laccase immobilization corrosion inhibition
下载PDF
介孔WO_(3)/SiO_(2)的制备及其氧化脱硫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敬唯 赵茹玉 +4 位作者 何苗 王阳 张银海 刘晓雪 李颢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55-59,共5页
以稻壳为硅源和介孔模板,磷钨酸为钨源,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WO_(3)负载量的介孔WO_(3)/SiO_(2)催化剂。结果表明,低负载量的样品,WO_(3)晶粒在载体SiO_(2)上高度分散,且样品的比表面积、外表面积和介孔体积均较高。采用二... 以稻壳为硅源和介孔模板,磷钨酸为钨源,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WO_(3)负载量的介孔WO_(3)/SiO_(2)催化剂。结果表明,低负载量的样品,WO_(3)晶粒在载体SiO_(2)上高度分散,且样品的比表面积、外表面积和介孔体积均较高。采用二苯并噻吩(DBT)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模拟油的氧化脱硫反应,评价了样品的催化性能。在优化的条件下,2.4%WO_(3)/SiO_(2)样品给出了99.9%的DBT转化率和99.5%的4,6-DMDBT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 介孔 WO_(3)/SiO_(2)催化剂 氧化脱硫
下载PDF
以稻壳为原料的介孔MoO_(3)/SiO_(2)制备及其氧化脱硫性能
7
作者 胡健 邓颖 +4 位作者 向晓蓉 李琴琴 程慧清 刘晓雪 李颢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84-89,共6页
以稻壳为硅源和介孔模板,四水合钼酸铵为钼源,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oO_(3)负载量的介孔MoO_(3)/SiO_(2)。通过XRD、UV-Vis、FT-IR和N 2吸附-脱附等温线的技术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低负载量的样品,MoO_(3)在载体... 以稻壳为硅源和介孔模板,四水合钼酸铵为钼源,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oO_(3)负载量的介孔MoO_(3)/SiO_(2)。通过XRD、UV-Vis、FT-IR和N 2吸附-脱附等温线的技术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低负载量的样品,MoO_(3)在载体SiO_(2)上分散较好;高负载量的样品开始出现正交晶系的MoO_(3)晶体。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明显的介孔结构。采用二苯并噻吩(DBT)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模拟油的氧化脱硫反应,评价了样品的催化性能,筛选出合适的催化剂为10%MoO_(3)/SiO_(2)。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DBT和4,6-DMDBT的转化率均为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_(3)/SiO_(2)催化剂 氧化脱硫 稻壳 介孔
下载PDF
有序介孔二氧化硅负载Zn和Zr多功能催化剂催化乙醇转化制丁二烯性能研究
8
作者 陈翀 李自琴 +4 位作者 马盈月 王安 王康洲 高新华 张建利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3,共9页
乙醇直接转化制丁二烯是一种减少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和缓解环境问题的有效策略。开发新型催化剂可提高丁二烯产量,通过调节介孔SiO_(2)材料的孔结构,使得主客体分子之间快速传递乙醇和重要中间体,通过调节催化剂的酸碱性质和各活性中心的... 乙醇直接转化制丁二烯是一种减少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和缓解环境问题的有效策略。开发新型催化剂可提高丁二烯产量,通过调节介孔SiO_(2)材料的孔结构,使得主客体分子之间快速传递乙醇和重要中间体,通过调节催化剂的酸碱性质和各活性中心的协同作用可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采用湿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孔结构的介孔SiO_(2)负载Zn和Zr催化剂(ZnZr/SiO_(2)、ZnZr/MCF、ZnZr/SBA-5和ZnZr/KIT-6),对其催化乙醇直接转化制丁二烯的性能进行了评价,并通过多种表征技术揭示了催化剂各个活性中心的协同作用以及酸碱性质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的孔结构可有效调控催化剂的酸碱性质,介孔结构多孔泡沫(MCF)可促进Zn物种与硅羟基相互作用形成强Lewis酸位点。ZnZr/KIT-6催化剂具有适中的酸性质,因Zr物种与KIT-6上的硅烷醇相互作用可形成强度适中的Lewis酸位点,同时KIT-6可抑制Zn物种与硅羟基相互作用形成强酸位点。在ZnZr/KIT-6催化剂中,Zn物种主要以ZnO的形式存在,有利于乙醇脱氢生成乙醛。相比ZnZr/SBA-15催化剂,ZnZr/KIT-6催化剂的弱碱量增加,强碱量减少,碱强度减弱。适中的酸性质和较弱的碱性质有利于乙醇直接转化制丁二烯中的羟醛缩合反应,因此,在有序介孔SiO_(2)负载Zn和Zr催化剂催化乙醇直接转化制丁二烯的反应中,ZnZr/KIT-6催化剂在温度为350℃和反应空速为1.23 h^(-1)的条件下具有最大的乙醇转化率和丁二烯选择性,分别为91.2%和53.5%,且丁二烯时空产率高达0.35 g/(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丁二烯 介孔SiO_(2) ZnZr/KIT-6 羟醛缩合 酸碱性质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介孔SiO_(2)改性等离子体电解氧化复合涂层组织与性能研究
9
作者 赵耀 王萍 +2 位作者 王毅梦 王晨 李祎康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为了在镁合金表面制备对损伤具有自修复能力的复合涂层,本文将负载了缓蚀剂8-羟基喹啉(8-HQ)的介孔SiO_(2)微容器掺杂在环氧树脂涂层中,并涂敷在经等离子电解氧化处理的镁合金AZ91D试样表面,制备了介孔SiO_(2)改性的等离子体电解氧化复... 为了在镁合金表面制备对损伤具有自修复能力的复合涂层,本文将负载了缓蚀剂8-羟基喹啉(8-HQ)的介孔SiO_(2)微容器掺杂在环氧树脂涂层中,并涂敷在经等离子电解氧化处理的镁合金AZ91D试样表面,制备了介孔SiO_(2)改性的等离子体电解氧化复合涂层。采用TEM、FT-IR、UV及TGA研究了8-HQ在微容器中的负载及释放规律;通过SEM、电化学测试研究了改性后的复合涂层表面微观形貌、耐蚀性、自修复效果及其自修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8-HQ在介孔SiO_(2)内的最大负载率约为16%,并在40 min内基本释放完全;通过预制缺陷,证明了涂层具备自修复能力,且自修复效率约为93%;改性后的复合涂层表现出更好的耐蚀性,从而提高了镁合金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表面防护技术 AZ91D镁合金 缓蚀剂 介孔SiO_(2)
下载PDF
介孔V_(2)O_(5)/SiO_(2)的制备及其氧化脱硫性能研究
10
作者 张伟 向晓蓉 +2 位作者 李琴琴 张娇玉 李颢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65-69,共5页
以农业废弃物稻壳为硅源和介孔模板,偏钒酸铵为钒源,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V_(2)O_(5)负载量的介孔V_(2)O_(5)/SiO_(2)催化剂。采用相关的表征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V_(2)O_(5)负载量在5%及以下时,V_(2)O_(5)在载... 以农业废弃物稻壳为硅源和介孔模板,偏钒酸铵为钒源,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V_(2)O_(5)负载量的介孔V_(2)O_(5)/SiO_(2)催化剂。采用相关的表征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V_(2)O_(5)负载量在5%及以下时,V_(2)O_(5)在载体SiO_(2)上分散较好,且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介孔体积。采用二苯并噻吩模拟油的氧化脱硫反应为探针反应,考察了样品的催化性能,并优化了反应的条件。结果表明,以5%V_(2)O_(5)/SiO_(2)为催化剂,叔丁基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二苯并噻吩(DBT)的转化率达到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 介孔 V_(2)O_(5)/SiO_(2)催化剂 氧化脱硫
下载PDF
核壳结构Fe_(3)O_(4)@SiO_(2)@介孔TiO_(2)的合成及其光电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
11
作者 张博 李雪梅 +2 位作者 刘萍 孔琪琪 朱文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0-169,共10页
为了实现太阳能光催化和光电催化降解污染物实用化,需要研发高效、稳定、易分离的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制备了Fe_(3)O_(4)@SiO_(2)@介孔TiO_(2)(FST)复合光电催化剂。通过表征分析证实了纳米FST成功合成,Fe_(3)O_(4),SiO_(2)... 为了实现太阳能光催化和光电催化降解污染物实用化,需要研发高效、稳定、易分离的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制备了Fe_(3)O_(4)@SiO_(2)@介孔TiO_(2)(FST)复合光电催化剂。通过表征分析证实了纳米FST成功合成,Fe_(3)O_(4),SiO_(2)和TiO_(2)纳米颗粒层层包裹,具有独特的核壳结构。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FST催化剂可以很容易地从悬浮液中分离出来。FST的表面光电流响应和阻抗测试结果显示其活性显著增强。利用制备的FST对其他有机污染物在可见光下的光电催化降解进行了研究,对亚甲基蓝、罗丹明B、甲基橙、阿莫西林光电催化90 min,降解率分别为98%,95%,92%,90%。主要活性物种捕获实验表明,FST通过光电耦合作用产生大量h^(+)和·OH从而使污染物降解为CO_(2),H_(2)O和无机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水热法 Fe_(3)O_(4)@SiO_(2)@介孔TiO_(2) 光电催化 降解机理
下载PDF
α-Fe_(2)O_(3)@SiO_(2)@Cu_(2)O核壳结构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质的研究
12
作者 郭小峰 刘诗语 +3 位作者 杨磊 付宇凡 李欣欣 杨丰韩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3-1346,共4页
采用水热法,以FeCl_(3)·6H_(2)O和NaH_(2)PO_(4)·2H2O为原料,制备了α-Fe_(2)O_(3)纳米颗粒,然后以TEOS作为硅源,CTAB作为造孔剂,制备α-Fe_(2)O_(3)包覆SiO_(2)的介孔材料,然后对SiO_(2)包覆的α-Fe_(2)O_(3)掺杂过渡金属Cu_... 采用水热法,以FeCl_(3)·6H_(2)O和NaH_(2)PO_(4)·2H2O为原料,制备了α-Fe_(2)O_(3)纳米颗粒,然后以TEOS作为硅源,CTAB作为造孔剂,制备α-Fe_(2)O_(3)包覆SiO_(2)的介孔材料,然后对SiO_(2)包覆的α-Fe_(2)O_(3)掺杂过渡金属Cu_(2)O,得到α-Fe_(2)O_(3)@SiO_(2)@Cu_(2)O核壳结构复合物,并且利用XRD对制备的产品进行表征,进行光催化活性的评价。结果表明,以高压汞灯为光源,亚甲基蓝浓度为15 mg/L,当催化剂用量为5 mg,90 min的降解率达到4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_(2)O_(3)纳米材料 SiO_(2)介孔材料 过渡金属Cu_(2)O 光催化 亚甲基蓝
下载PDF
介孔SiO_(2)载体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中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王佳鑫 暴佳悦 +1 位作者 宋月 冯效迁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1560-1563,共4页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DRM)反应可以同时将2种主要温室气体转化为H2/CO物质的量比接近1的合成气。Ni由于低成本、高性能和丰富的资源储备成为DRM反应最常用的催化剂,但因积炭导致的失活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载体材料的性质对Ni基催化剂在DRM...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DRM)反应可以同时将2种主要温室气体转化为H2/CO物质的量比接近1的合成气。Ni由于低成本、高性能和丰富的资源储备成为DRM反应最常用的催化剂,但因积炭导致的失活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载体材料的性质对Ni基催化剂在DRM中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介孔SiO_(2)纳米材料具有有序可控的孔径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和稳定的理化性质,在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MCM-41、SBA-15等介孔SiO_(2)材料在DRM反应中的应用,诸多研究人员利用各种方法在以介孔SiO_(2)为载体的基础上,对催化剂进行控温制备或第二金属掺杂等改进,使其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对于介孔SiO_(2)孔道结构的改进和大规模生产方法的开发仍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重整 介孔SiO_(2) MCM-41 SBA-15 催化
下载PDF
纳米材料在提高原油采收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潘一 廖松泽 +3 位作者 杨双春 NIGMATULLIN Dinar 李敏 李存磊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0-217,共8页
近年来,油田采油过程对驱油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纳米材料是从微观角度提升驱油剂性能的重要方法。研究表明,对纳米材料进行改性处理,如表面接枝改性、构造核-壳分子结构等,以及将纳米材料与其他驱油材料(如聚合物、表面活... 近年来,油田采油过程对驱油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纳米材料是从微观角度提升驱油剂性能的重要方法。研究表明,对纳米材料进行改性处理,如表面接枝改性、构造核-壳分子结构等,以及将纳米材料与其他驱油材料(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复配,可从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乳化原油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稳定泡沫等方面推动原油流动,可见纳米材料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纳米SiO_(2)、纳米TiO_(2)、纳米纤维素、聚合物纳米微球、纳米石墨烯等纳米材料在驱油材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解析了其研发中的瓶颈问题及今后的研发方向,评述了各种纳米材料提高原油采收率、抗温、抗盐等性能,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 纳米TiO_(2) 纳米纤维素 聚合物纳米微球 纳米石墨烯 提高原油采收率
下载PDF
分级介孔SiO_(2)空心微球氨基修饰及木瓜蛋白酶固定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群艳 孙路瑶 +1 位作者 韩寿德 伏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8-714,共7页
为了提高SiO_(2)载体材料的酶固定化性能,分别采用接枝法和原位法对自制的分级介孔SiO_(2)空心微球进行氨基修饰,并考察其木瓜蛋白酶固定化性能。与未修饰的样品相比,接枝法修饰后微球一级最可几孔径(8.68~8.70 nm)减小,二级最可几孔径(... 为了提高SiO_(2)载体材料的酶固定化性能,分别采用接枝法和原位法对自制的分级介孔SiO_(2)空心微球进行氨基修饰,并考察其木瓜蛋白酶固定化性能。与未修饰的样品相比,接枝法修饰后微球一级最可几孔径(8.68~8.70 nm)减小,二级最可几孔径(29.30~29.89 nm)无明显变化,表明氨基主要修饰在一级孔道中。原位法修饰后样品的一级最可几孔径(4.47~7.34 nm)、二级最可几孔径(14.49~19.78 nm)均有明显减小,表明一、二级孔道中均有氨基修饰。与未修饰和接枝法修饰的样品相比,原位法修饰后样品的最大木瓜蛋白酶固定量为750 mg×g^(-1),相对酶活力为121.0%,均高于未修饰和接枝法修饰的样品。原位法氨基修饰在提高SiO_(2)载体材料的酶固定化性能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介孔 SiO_(2) 空心微球 氨基修饰 酶固定
下载PDF
核壳结构Ni_(2)P/C/Ni_(2)P的制备、表征及其电化学性能
16
作者 张敏 杨霞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6-232,共7页
以空心的介孔碳球(HMCSs)为载体,在其空腔内部及表面固载Ni(OH)_(2)纳米片,然后通过低温磷化过程,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Ni_(2)P/C/Ni_(2)P复合物.该微观结构一方面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当其用作电极材料时,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锂... 以空心的介孔碳球(HMCSs)为载体,在其空腔内部及表面固载Ni(OH)_(2)纳米片,然后通过低温磷化过程,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Ni_(2)P/C/Ni_(2)P复合物.该微观结构一方面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当其用作电极材料时,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另一方面其内部具有大的空腔,能够缓解其体积膨胀.此外,空心碳球能改善电极材料的导电性,从而提高其储锂性能.因此,Ni_(2)P/C/Ni_(2)P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电流密度100 mA/g下,循环200圈后,其容量保持在465 mAh/g. Ni_(2)P/C/Ni_(2)P的制备方法为其他金属磷化物的制备及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提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碳球 低温磷化 Ni_(2)P/C/Ni_(2)P核壳结构
下载PDF
Pt/介孔SiO_(2)催化剂上烯丙基聚氧乙烯烷基醚的硅氢加成反应
17
作者 刘其海 谢婉婷 +2 位作者 贾振宇 朱小花 王荣辉 《工业催化》 CAS 2021年第6期35-39,共5页
以十二烷基胺为结构导向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制备了介孔SiO_(2)(Meso-SiO_(2)),并在制备Meso-SiO_(2)过程中加入氯铂酸,制备了Pt负载量为(8.5~22.1)×10^(-6)的Pt/Meso-SiO_(2)催化剂。考察了Pt/Meso-SiO_(2)催化剂对七甲基三硅氧烷... 以十二烷基胺为结构导向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制备了介孔SiO_(2)(Meso-SiO_(2)),并在制备Meso-SiO_(2)过程中加入氯铂酸,制备了Pt负载量为(8.5~22.1)×10^(-6)的Pt/Meso-SiO_(2)催化剂。考察了Pt/Meso-SiO_(2)催化剂对七甲基三硅氧烷(MDHM)和烯丙基聚氧乙烯烷基烯丙基醚(HDE)的硅氢加成反应的催化性能。采用傅里叶变换光谱学(IR)、X射线小角衍射(XRD)、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电子显微镜(S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在Pt负载量为17.2×10^(-6)的催化剂上,HDE∶MDHM物质的量比为1∶1时,可获得高达93.7%的MDHM转化率。催化剂重复试验结果显示,催化剂重复使用7次,催化活性无明显下降,可推断Pt活性粒子在介孔SiO_(2)载体的分散性是稳定的,这可能归因于TEOS水解过程中,Pt粒子被硅-氧-硅骨架嵌入,从而使其维持良好的催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介孔SiO_(2) PT催化剂 硅氢加成 七甲基三硅氧烷 聚氧乙烯烷基烯丙基醚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CuFe负载介孔SiO_(2)催化剂合成气制低碳醇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新略 穆晓亮 +2 位作者 韩念琛 王俊文 房克功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65,共9页
Cu-Fe基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合成气制低碳醇反应中,而改进催化剂制备方法是改善催化剂反应活性和优化产物选择性的重要途径。采用水热合成法、超声浸渍法和沉积沉淀法分别制备了一系列CuFe负载介孔SiO_(2)催化剂,并结合N_(2)吸/脱附、XRD... Cu-Fe基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合成气制低碳醇反应中,而改进催化剂制备方法是改善催化剂反应活性和优化产物选择性的重要途径。采用水热合成法、超声浸渍法和沉积沉淀法分别制备了一系列CuFe负载介孔SiO_(2)催化剂,并结合N_(2)吸/脱附、XRD、TEM、XPS、H_(2)-TPR和CO-TPD表征,考察了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物化性质与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溶液超声浸渍法制备的CuFe/SiO_(2)-IW催化剂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在较低的温度下更容易被还原,CO吸附能力较强,催化活性最高。此外,CuFe/SiO_(2)-IW催化剂具有最强的CO非解离活化能力,可以提高总醇选择性。同时,该催化剂表面存在较强的CuFe协同效应,有利于提高C_(2+)OH的选择性。在240℃、5 MPa、空速为5000 h^(-1)的反应条件下,CO转化率为22.9%,总醇选择性为33.8%,其中C_(2+)OH占比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低碳醇 Cu-Fe基催化剂 介孔SiO_(2)载体 超声浸渍法
下载PDF
SiO_(2)空心球及SiO_(2)/TiO_(2)复合空心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庞伊凡 武春昱 季惠明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5-1011,共7页
空心球材料是一种理想的保温结构,其极大降低了表观密度和空气对流换热,增加了热反射,降低了热导系数。因此,空心球材料在建筑、涂料、装潢等领域有着较大的应用前景。采用模板法以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制备了纳米级SiO_(2)空心球,再以此... 空心球材料是一种理想的保温结构,其极大降低了表观密度和空气对流换热,增加了热反射,降低了热导系数。因此,空心球材料在建筑、涂料、装潢等领域有着较大的应用前景。采用模板法以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制备了纳米级SiO_(2)空心球,再以此SiO_(2)空心球为模板,采用包裹沉淀法制备了SiO_(2)/TiO_(2)复合空心球。结果显示:SiO_(2)空心球粒径为150 nm左右,球壳厚度小于10 nm;SiO_(2)/TiO_(2)复合空心球粒径为150 nm左右,球壳厚度约为20 nm,TiO_(2)主要存在于球壳表面。SiO_(2)空心球的太阳光反射率可达80%,导热系数在0.050 W·m^(-1)·K^(-1)~0.054 W·m^(-1)·K^(-1)之间。SiO_(2)/TiO_(2)复合空心球的太阳光反射率在可见-近红外波段可达90%,可见光波段可达95%,导热系数在0.050 W·m^(-1)·K^(-1)~0.052 W·m^(-1)·K^(-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空心球 SiO_(2)/TiO_(2)复合空心球 导热系数
下载PDF
原位法制备介孔SiO_(2)@TiO_(2)粉体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梦 康明 +2 位作者 孙蓉 李昌林 赵宇航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23-27,共5页
介孔SiO_(2)@TiO_(2)粉体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及有序的孔径分布,在吸附、药物控释以及催化剂载体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钛酸正丁酯为钛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结合并改进溶胶凝胶法和水解沉淀法,设计了一种... 介孔SiO_(2)@TiO_(2)粉体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及有序的孔径分布,在吸附、药物控释以及催化剂载体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钛酸正丁酯为钛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结合并改进溶胶凝胶法和水解沉淀法,设计了一种原位制备介孔SiO_(2)@TiO_(2)粉体的方法。通过对不同酸碱条件下所得样品进行结构与性能分析表明,碱性条件有利于介孔SiO_(2)@TiO_(2)粉体的制备,在pH值为3和5时,其孔径分布不集中,比表面积在100 m^(2)/g以下,当pH值为7~11时,其比表面积为150~200 m^(2)/g,孔体积为0.213~0.399 mL/g,孔径集中分布在5 nm左右。相较于传统的溶胶凝胶法,原位法制备的介孔SiO_(2)@TiO_(2)粉体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有增大,孔径减小但分布集中,使其更适合作为催化剂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法 介孔SiO_(2)@TiO_(2)粉体 比表面积 孔体积 孔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