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a-analysis在多种组学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韩明飞 朱云平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94-1104,共11页
Meta-analysis作为一种整合多特征、多数据的统计方法,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生命科学领域。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为核心的生命组学逐渐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新热点。海量数据的快速产出推动了组... Meta-analysis作为一种整合多特征、多数据的统计方法,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生命科学领域。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为核心的生命组学逐渐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新热点。海量数据的快速产出推动了组学研究的发展,也引发了数据规模过大、难以系统整合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meta-analysis被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各组学数据,方法也不断得到改进。本文系统总结了有代表性的meta-analysis方法,考察了目前meta-analysis在多个组学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讨论了meta-analysis尚待解决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analysis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原文传递
组学技术研究裂殖壶菌高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进展
2
作者 张华秋 杨莹莹 +4 位作者 刘丽萍 姚明静 韩墨 张家祥 赵祥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12-324,共13页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ic acid,DHA)是一种n-3多不饱和脂肪酸,它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目前常用裂殖壶菌生产DHA。组学技术作为揭示生物体内复杂调控网络的重要工具,被广泛用于裂殖壶菌高产DHA的机制研究中,这为裂殖壶菌的遗...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ic acid,DHA)是一种n-3多不饱和脂肪酸,它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目前常用裂殖壶菌生产DHA。组学技术作为揭示生物体内复杂调控网络的重要工具,被广泛用于裂殖壶菌高产DHA的机制研究中,这为裂殖壶菌的遗传改造和发酵过程控制提供了基础。本文对目前利用裂殖壶菌生产DHA的历史和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概括,并对组学技术在裂殖壶菌中的应用概况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多组学联用等技术在裂殖壶菌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在组学数据基础上的数学模型,以揭示裂殖壶菌高产DHA机制的研究近况,并对未来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殖壶菌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下载PDF
多组学在阿霉素心脏毒性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思 陈雅芳 魏丽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阿霉素心脏毒性(DIC)是限制阿霉素(DOX)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目前DIC的机制尚不明确且无有效预防手段。因此亟需从DNA、RNA、蛋白质和代谢产物等方面探究DIC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寻找新的方法对DIC进行诊断与防治。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兴起与... 阿霉素心脏毒性(DIC)是限制阿霉素(DOX)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目前DIC的机制尚不明确且无有效预防手段。因此亟需从DNA、RNA、蛋白质和代谢产物等方面探究DIC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寻找新的方法对DIC进行诊断与防治。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方法在探索DIC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代谢通路及发病机制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本文综述了多组学技术在DIC研究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为进一步阐明DIC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心脏毒性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下载PDF
多组学分析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4
作者 史明月 卢发强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96-600,共5页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是一种髋关节致残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NONFH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临床诊疗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多组学通过高通量检测和分析技术,在揭示NONFH疾病特征和辅助疾病诊断方面发挥着...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是一种髋关节致残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NONFH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临床诊疗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多组学通过高通量检测和分析技术,在揭示NONFH疾病特征和辅助疾病诊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多组学研究在NONFH中的最新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索NONFH的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多组学
下载PDF
多组学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5
作者 向路苹 付豪 刘远梅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4-439,共6页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是由环境、遗传等多因素导致的疾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其基本病理改变为不同长度的远端肠管神经节缺如。目前已有大量关于HSCR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方面的研究报道,多...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是由环境、遗传等多因素导致的疾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其基本病理改变为不同长度的远端肠管神经节缺如。目前已有大量关于HSCR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方面的研究报道,多组学在HSCR的筛查、诊断以及发病机制探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多组学技术在HSCR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和应用
6
作者 张静 江燕 訾晓渊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7,共7页
单细胞多组学技术是指结合多种不同的生物学技术,对单个细胞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从而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单细胞数据。该技术包括单细胞基因组学、单细胞转录组学、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单细胞表观组学等。单细胞多组学技术的发展为... 单细胞多组学技术是指结合多种不同的生物学技术,对单个细胞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从而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单细胞数据。该技术包括单细胞基因组学、单细胞转录组学、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单细胞表观组学等。单细胞多组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精确理解生物体内复杂的细胞类型和功能的方式,尤其是对于异质性细胞群体中少数的特殊细胞类型如干细胞或罕见癌细胞,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融合不同技术获得的信息,单细胞多组学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单个细胞在多个生命事件和过程中的状态与变化,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视角。本文系统概述了目前代表性单细胞多组学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和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测序 单细胞多组学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表观组学 异质性
下载PDF
多组学技术在特应性皮炎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艳飞 李旭 +3 位作者 李丹 佟鑫 李娇娇 张俊晶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07-414,共8页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以及过敏性结膜炎等炎症性共病。典型临床特征为皮肤干燥、剧烈瘙痒以及反复湿疹样改变。AD的发病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反应...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以及过敏性结膜炎等炎症性共病。典型临床特征为皮肤干燥、剧烈瘙痒以及反复湿疹样改变。AD的发病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反应、外界致敏原、皮肤屏障破坏以及皮肤微生态改变等各种病理生理机制相关。目前,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表观遗传学、宏基因组学及代谢组学等方面,已发现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AD生物标志物和潜在靶点,本文将对各组学技术在AD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宏基因组 表观遗传学 代谢组学
下载PDF
Integrated technologies in the post-genomic era for discovery of bladder cancer urinary markers
8
作者 Sanaa Eissa Marwa Matbol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Urology》 2013年第3期20-31,共12页
The incidence of bladder cancer(BC) continues to rise with high recurrence and mortality rate, especially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he development of accurate and successful BC treatment relies mainly on early diagn... The incidence of bladder cancer(BC) continues to rise with high recurrence and mortality rate, especially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he development of accurate and successful BC treatment relies mainly on early diagnosis. BC is a heterogeneous disease refl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many potential biomark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disease phenotypes. Nowadays, cystoscopy and urinary cytology are considered the gold standard diagnostic tools for BC. There are many limitations to cystoscopy including being invasive, labor-intensive and 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bladder may easily be missed. Urinary cytology is still a noninvasive technique with high accuracy in high-grade BC with a median sensitivity of 35%. Furthermore, the need for a sensitive, specific, non invasive, easily accessible BC biomarker is a major clinical need. The field of urinary BC biomarkers discovery is still a rapidly evolving discipline in which more recent technologies are evaluated and often optimized if they are not clinically significant to the urologists. Most of the current strategies for BC urinary biomarker detection depend on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gleaned from the fields of genomics, transcriptomics, proteomics, epigenetics, metabolomics and bionanotechnology. Effort is currently being made to identify the most potentially beneficial urinary biomarkers.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summarize and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gathering the information revealed from the cooperation of different omic strategies that paves the way towards various urinary markers discovery for screening,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human 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DDER cancer URINARY biomarkers genomics proteomics BIONANOTECHNOLOGY Metabolomics transcriptomics EPIGENETICS
下载PDF
组学技术在植物乳杆菌及其发酵食品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梁婉诗 刘欣桐 +6 位作者 麦婉 赖淑琴 陈小榕 刘冬梅 曾新安 汪跃华 黄燕燕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6-385,共10页
植物乳杆菌作为公认普遍安全的微生物,其具有免疫、抗氧化、降胆固醇、降解亚硝酸盐、抑菌、吸附重金属等功能,在发酵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组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与进化,加快了益生菌的研究向定量化和高通量的方向发展,有助于发... 植物乳杆菌作为公认普遍安全的微生物,其具有免疫、抗氧化、降胆固醇、降解亚硝酸盐、抑菌、吸附重金属等功能,在发酵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组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与进化,加快了益生菌的研究向定量化和高通量的方向发展,有助于发现益生菌在遗传水平上的特征。该研究对植物乳杆菌组学技术及其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阐述了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在植物乳杆菌研究进展及其发酵食品中的应用进展,并对植物乳杆菌组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综合利用组学技术,可从遗传、表达、代谢等多个方面对植物乳杆菌进行全方面多角度地研究,以期为植物乳杆菌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基因组学 比较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
下载PDF
多组学技术在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季元 于冰 陈偲学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3期1-7,共7页
为了阐明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机制和加快植物育种改良,总结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表型组学技术在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中的应用。分析了基因组学技术、转录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技术及表型组学技术... 为了阐明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机制和加快植物育种改良,总结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表型组学技术在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中的应用。分析了基因组学技术、转录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技术及表型组学技术的特点及优缺点,重点归纳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表型组学等多组学技术近年来在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多组学技术在植物中应用存在关联性不强、数据挖掘不深入等问题,提出利用多组学技术全面阐明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的总体机制,认为应该整合多种组学技术,加强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非生物胁迫 多组学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表型组学
下载PDF
组学技术在赭曲霉毒素A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闫静 阎贺静 +2 位作者 王薇薇 李军 朱凤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51-1561,共11页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人类和动物饮食中最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是一种由曲霉或青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OTA具有肝毒性、肾毒性、肠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致癌、致突变等毒害作用,严重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近年来,不同...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人类和动物饮食中最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是一种由曲霉或青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OTA具有肝毒性、肾毒性、肠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致癌、致突变等毒害作用,严重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近年来,不同组学研究发展迅速,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为确定OTA生物合成的分子关键步骤提供了新的信息,代谢组学技术也广泛用于研究OTA的毒性及其机制。本文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以及代谢组等组学技术对OTA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利用多组学技术有助于全方面了解OTA,为研究OTA的生物合成、毒性机制及防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下载PDF
痛风的多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时文睿 渠鸿竹 方向东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43-657,共15页
痛风是一种由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的自限性炎症疾病,伴有多种合并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组学技术是研究疾病的有效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发现痛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风险因子,其鉴定出的... 痛风是一种由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的自限性炎症疾病,伴有多种合并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组学技术是研究疾病的有效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发现痛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风险因子,其鉴定出的变异位点或差异表达产物为研究痛风的发病机制和疾病进展提供了不同维度的见解和认识。本文通过PubMed检索相关文献,分析和总结了多组学技术在痛风中的应用和研究结果,对近年来多组学技术在痛风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了解痛风患者在不同分子层次上的特异性变化,为今后更深入地研究痛风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基因组学 表观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
下载PDF
Multi-omics-driven development of alternative crops for natural rubber production 被引量:1
13
作者 YANG Ning YANG Dan-dan +1 位作者 YU Xu-chen XU Ca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959-971,共13页
Natural rubber(NR)is an irreplaceable biopolymer of economic and strategic importance owing to its uniqu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The Parárubber tree(Hevea brasiliensis(Willd.ex A.Juss.)Müll.Arg.)is... Natural rubber(NR)is an irreplaceable biopolymer of economic and strategic importance owing to its uniqu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The Parárubber tree(Hevea brasiliensis(Willd.ex A.Juss.)Müll.Arg.)is currently the exclusive commercial source of NR,and it is primarily grown in plantations restricted to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areas of Southeast Asia.However,current Parárubber production barely meets the sharply increasing global industrial demand for rubber.Petroleum-based synthetic rubber(SR)has been used to supplement the shortage of NR but its industrial performance is not comparable to that of NR.Thus,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new productive rubber crops with broader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on alternative rubberproducing plants,including horticultural plants(Taraxacum kok-saghyz Rodin and Lactuca L.species),woody plants(Parthenium argentatum A.Gray and Eucommia ulmoides Oliv.),and other plant species with potential for NR production.With an emphasis on the molecular basis of NR biosynthesis revealed by a multi-omics approach,we highlight new integrative strategies and biotechnologies for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NR biosynthesis with a broader scope,which may accelerate the breeding and improvement of new rubber cro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rubber multi-omics genomics transcriptomics proteomics new crops
下载PDF
长爪沙鼠及其寄生虫感染模型组学研究进展
14
作者 叶瑞 王莉君 +4 位作者 李先春 谢治梅 刘晖 杜恩岐 郑明辉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7-101,共5页
长爪沙鼠具有独特的生理学、解剖学和行为学特性,近年来已在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作为一种多功能实验动物,长爪沙鼠可用于建立多种良好的寄生虫感染模型。随着基因组序列的公布,长爪沙鼠及其寄生虫感染模型的组学研... 长爪沙鼠具有独特的生理学、解剖学和行为学特性,近年来已在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作为一种多功能实验动物,长爪沙鼠可用于建立多种良好的寄生虫感染模型。随着基因组序列的公布,长爪沙鼠及其寄生虫感染模型的组学研究已经取得了明显进步。基于长爪沙鼠及寄生虫感染模型组学的研究资料,从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角度对其功能基因、免疫响应及差异表达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物种在分子水平上的深入研究和寄生虫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爪沙鼠 寄生虫感染 基因组 线粒体基因组 转录组 蛋白质组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生物标志物多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开 钟佩玲 王昌铭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587-591,共5页
生物标志物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相较于单一类别生物标志物,多组学通过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可系统反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在缺血性... 生物标志物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相较于单一类别生物标志物,多组学通过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可系统反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方面具备一定的潜力。本文基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生物标志物多组学研究现状,对缺血性脑卒中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生物标志物 多组学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
下载PDF
组学技术在葱属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薛守宇 李涛涛 李冰冰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34期22-31,共10页
为加快葱属植物优良品种培育,文章归纳了近年来组学技术在葱属植物分子标记开发、雄性不育机制解析、系统发育、胁迫响应、组织和器官发育、食品加工与贮藏和医药价值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强调了组学技术在葱属植物优良性状选... 为加快葱属植物优良品种培育,文章归纳了近年来组学技术在葱属植物分子标记开发、雄性不育机制解析、系统发育、胁迫响应、组织和器官发育、食品加工与贮藏和医药价值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强调了组学技术在葱属植物优良性状选择、关键基因筛选和种质资源创新中的重要性,明确了多组学在葱属植物精准育种中的优势,得出组学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加快了葱属植物遗传和分子育种进程的结论。提出组学技术在葱属植物中的应用将为其他具有较大基因组的非模式植物研究提供思路,表明今后应侧重于研究葱属植物活性物质的挖掘及野生葱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葱属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
下载PDF
基于系统生物学方法探讨扶正抗癌法治疗肺癌
17
作者 陈静 张传名 +2 位作者 茆俊卿 陈永昶 张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期152-154,共3页
中医治疗肺癌由来已久,随着近年来对肺癌认识的不断加深,中医治则治法的不断丰富,治疗肺癌的目标已从“攻毒消瘤”转变为“人瘤共存”,而其中“扶正抗癌”的学术思想逐渐被医家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中医治法的概念笼统,且作用机制... 中医治疗肺癌由来已久,随着近年来对肺癌认识的不断加深,中医治则治法的不断丰富,治疗肺癌的目标已从“攻毒消瘤”转变为“人瘤共存”,而其中“扶正抗癌”的学术思想逐渐被医家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中医治法的概念笼统,且作用机制并不完全清晰。而系统生物学的系统论、整体性的宏观视角与中医的思维角度有着相似性,其强大的技术平台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可助力中医辨治肺癌在理论、方法、技术上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肺癌 扶正抗癌法 系统生物学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植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8
作者 淡墨 高先富 +3 位作者 谢国祥 刘忠 赵爱华 贾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2337-2341,共5页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在植物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了重要进展。植物代谢组学目前虽然是一个并不成熟的领域,但是在研究模式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和基因改造等方面已成为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年在研究非模式植...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在植物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了重要进展。植物代谢组学目前虽然是一个并不成熟的领域,但是在研究模式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和基因改造等方面已成为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年在研究非模式植物方面特别是药用植物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作者在总结植物代谢组学的定义和发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其最新应用,并提出了植物代谢组学可能的发展方向。植物代谢组学为植物研究提供了一个整体全面的分析平台,从宏观角度更加科学地理解植物生理生化过程,进而为人类所用提供了可能。许多植物代谢物是中药的活性成分,其种类和含量随品种、生长环境、采集季节以及炮制方法等因素而变化。因此,中药的质量问题主要就是植物代谢组的问题。由于环境因素、植物有效部位对中药药效(或价值)有一定影响,而代谢组学法可以有效检测这些因素,植物代谢组学为深入研究开发中药资源创造了新的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代谢途径 系统生物学 中药 功能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转录组学
下载PDF
功能基因组学与代谢工程:微生物菌种改进与生物过程优化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洵 周世奇 +3 位作者 陈涛 王庆昭 邹少兰 赵学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792-1801,共10页
代谢工程是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对细胞性质进行改进.代谢工程包括3个重要步骤:细胞途径的修饰(合成),修饰后细胞表型的严格评价(表型表征),根据评价结果设计进一步的修饰(优化设计).其中“组学”技术(基因组学、转录物组学、蛋白质组学... 代谢工程是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对细胞性质进行改进.代谢工程包括3个重要步骤:细胞途径的修饰(合成),修饰后细胞表型的严格评价(表型表征),根据评价结果设计进一步的修饰(优化设计).其中“组学”技术(基因组学、转录物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物组学、代谢通量组学等)在表型表征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细胞的性质不仅与其基因组密切相关,而且也与细胞所处的微观及宏观环境条件(底物种类与浓度、pH、温度、溶氧、生物反应器的混合与传递特性等)密切相关,因此在菌种改进过程中就要密切结合这些实际的环境条件对所得的菌株用上述“组学”技术进行表型表征,从而使所开发的代谢工程菌株满足包括环境条件影响在内的整个生物加工过程优化的需要.本文结合国际上的发展及作者的研究实践,综述了近几年基于功能基因组学的代谢工程研究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基因组学 代谢工程 基因组学 转录物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物组学 通量组学 生物过程
下载PDF
组学技术在茶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苏小琴 马燕 +3 位作者 杨秀芳 孔俊豪 左小博 赵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33-340,共8页
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系统性的特点,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强有力工具,也为茶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研究者应用组学技术开展了茶树栽培育种、种质资源特性、茶叶生理生化、茶叶加... 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系统性的特点,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强有力工具,也为茶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研究者应用组学技术开展了茶树栽培育种、种质资源特性、茶叶生理生化、茶叶加工及贮藏等多方面研究,获得了重要进展,本文综述了组学技术在茶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转录组学 茶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