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锻炼与康复治疗对中风病人影响的Meta分析
1
作者 扶健华 曾雯 《韶关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74-80,共7页
研究旨在评估运动锻炼和康复治疗对中风患者最大有氧代谢能力和运动机能的影响.对PubMed、EBSCO Host、Elsevier、Springer等数据库进行了全面检索,收集了截至2023年的关于运动干预中风患者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Cochran... 研究旨在评估运动锻炼和康复治疗对中风患者最大有氧代谢能力和运动机能的影响.对PubMed、EBSCO Host、Elsevier、Springer等数据库进行了全面检索,收集了截至2023年的关于运动干预中风患者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后,使用Rev Man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分析. Meta分析共纳入文献10篇,总样本量368人,均为中风病人.通过分析发现文献对中风患者最大有氧代谢能力具有异质性,而对中风患者运动机能的异质性可以忽略,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加强运动锻炼组与日常康复治疗组比较,最大有氧代谢能力MD=2.36(95%CI,I^(2)=69%,P=0.000 7),6 min走路距离MD=51.36(95%CI,I^(2)=33%,P=0.000 2).综合这些发现得出:加强运动锻炼对于提高中风患者的最大有氧代谢能力和运动机能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为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锻炼 高血压 康复 有氧代谢能力 运动机能 META分析
下载PDF
八段锦运动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平衡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茜 汪春霞 刘懿欣 《全科护理》 2024年第6期1164-1169,共6页
目的:探讨八段锦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八段锦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效... 目的:探讨八段锦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八段锦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自完成文献检索与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SMD=0.46,95%CI(0.18,0.74),P=0.01]、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MD=4.14,95%CI(2.67,5.60),P<0.01]、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总分[MD=8.73,95%CI(5.42,12.03),P<0.01]、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的上肢评分[MD=4.57,95%CI(3.36,5.78),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的下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3,95%CI(-0.27,0.53),P=0.53]。结论:八段锦能有效提高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平衡及运动功能,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尚未明确,未来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平衡功能 运动功能 META分析
下载PDF
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戴雨 余雨枫 +3 位作者 孙羽健 周越 肖益 潘宇帆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5期30-3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为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8个数据库中对康复... 目的系统评价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为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8个数据库中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进行有关反复促通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其质量,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篇文献,共15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可提高患者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MD=7.03,95%CI(4.26,9.81),P<0.00001]、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MD=6.04,95%CI(4.00,8.08),P<0.00001]、Fugl-Meyer手指功能评分[MD=3.79,95%CI(3.44,4.13),P<0.00001]、改良Barthel指数(MBI)[MD=10.11,95%CI(6.54,13.68),P<0.00001]、平衡能力评分(BBS)[MD=7.48,95%CI(4.94,10.01),P<0.00001],10 m步行时间测试(10MWT)[MD=-4.46,95%CI(-6.92,-2.01),P<0.00001]、步行功能评分(FAC)[MD=1.76,95%CI(1.05,2.47),P<0.0000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MAS)[MD=-0.13,95%CI(-0.37,-0.12),P=0.32],上肢动作研究量表评分(ARAT)[MD=2.98,95%CI(-3.12,9.08),P=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反复促通疗法能改善脑卒中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促通疗法 脑卒中 运动功能 META分析
下载PDF
不同强化训练对脑性瘫痪儿童上肢运动功能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崔甜甜 杨钰琳 +1 位作者 崔腾腾 马丽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7-448,共12页
目的系统评价上肢强化训练对脑瘫儿童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构建PICO架构,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copus、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关于上肢强化训练改善脑瘫儿童... 目的系统评价上肢强化训练对脑瘫儿童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构建PICO架构,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copus、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关于上肢强化训练改善脑瘫儿童上肢运动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2010年1月至2024年3月。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和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包括1173例患者,涉及3种上肢强化训练。强制性运动疗法、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和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均可提高辅助手功能评分与Peabody精细运动功能评分;强制性运动疗法和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可提高上肢技能质量量表评分;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可提高儿童生活功能量表评分。在提高辅助手功能、上肢技能质量量表评分和Peabody精细运动功能评分方面,强制性运动疗法为最佳干预方式;在提高儿童生活功能量表评分方面,手-臂双侧强化训练为最佳干预方式。结论上肢强化训练可显著改善脑瘫儿童的上肢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方面效果最好,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在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疗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上肢 强化训练 强制性运动疗法 运动功能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单次运动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执行功能作用的meta分析
5
作者 周静一 何莉 +1 位作者 朱飞龙 任园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58-1065,共8页
目的:探讨单次运动对ADHD患者执行功能的作用,为ADHD的运动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平台中截至2023年4月21日发表的有关单次运动对ADHD患者执行功能作用的... 目的:探讨单次运动对ADHD患者执行功能的作用,为ADHD的运动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平台中截至2023年4月21日发表的有关单次运动对ADHD患者执行功能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ADHD患者51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次运动可提高ADHD患者抑制控制(SMD=0.36,95%CI=0.17~0.55,P<0.05)、认知灵活性(SMD=0.40,95%CI=0.10~0.69,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单次运动仅能改善儿童青少年ADHD患者的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SMD=0.36、0.43,均P<0.05),而对成年ADHD患者无效(SMD=0.34、0.14,均P>0.05);仅有中高强度、≤20 min、开式运动技能为主的单次运动可同时提高ADHD患者的抑制控制(SMD=0.47、0.51、0.47,均P<0.05)与认知灵活性(SMD=0.86、0.65、0.86,均P<0.05)。结论:单次运动可改善ADHD儿童青少年的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对其工作记忆以及成年患者的执行功能均无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执行功能 单次运动 META分析
下载PDF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有效性的网状meta分析
6
作者 武琳璐 邹忆怀 +5 位作者 卫景沛 吴康 喻鑫 张慕昭 许天骄 韩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7期123-128,共6页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针灸疗法对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建库至2022年10月针灸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基于Cochra...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针灸疗法对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建库至2022年10月针灸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基于Cochrane 5.1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进行文献质量评价,ADDIS软件和Stata 15.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涉及8种干预措施,包括1 971例患者。康复+电针(MD=14.39,95%CI:4.14~24.92)、康复+雷火灸(MD=16.41,95%CI:1.68~31.38)、康复+头针(MD=16.94,95%CI:5.46~27.88)、康复+针刺(MD=13.28,95%CI:8.10~18.62)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FMA)总分高于单纯康复治疗(P<0.05)。康复+针刺、康复+艾灸、康复+穴位埋线的上肢FMA评分与单纯康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针刺(MD=3.52,95%CI:0.31~6.49)的下肢FMA评分高于单纯康复(P<0.05)。不同针灸疗法干预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FMA总分的比较-校正漏斗图显示,部分研究远离中央位置,对称性较差,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纳入研究中仅有1篇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发生率为1.5%。结论 与单纯康复治疗比较,针灸相关的联合疗法对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未来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行探究,以提供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运动功能 针灸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魏辰 王子贤 +3 位作者 李淑璠 王芃 贾舒祺 田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1-291,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镜像疗法(MT)干预是否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其改善效果是否受到患者年龄和病程的影响,MT的干预周期、时间、频次等影响因素是否对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具有剂量效应。方法检索Embase... 目的系统评价镜像疗法(MT)干预是否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其改善效果是否受到患者年龄和病程的影响,MT的干预周期、时间、频次等影响因素是否对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具有剂量效应。方法检索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维普和中国知网等7个数据库,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3年4月。筛选M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ADL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4.1进行Meta分析,采用R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绘制网状Meta分析表和累计概率表进行排序比较,采用Stata 17.0软件绘制漏斗图检验结局指标发表偏倚情况。采用GRADE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涉及532例患者。PEDro评分6~8分。多数文献未完整汇报盲法情况或未实施分配隐藏,可能存在一定局限。MT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评分(n=466,MD=6.05,95%CI 3.44~8.66,P<0.001)、(改良)Barthel指数(n=230,MD=9.95,95%CI 6.23~13.68,P<0.001)和功能性独立测量评分(n=147,MD=4.17,95%CI 2.61~5.72,P<0.001)。网状Meta分析显示,MT对于40~59岁,病程≤3个月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干预效果更好;干预周期≤4周、单次干预时间≤30 min、每天干预时间>30 min和每天2次的MT干预处方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更好。结论M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ADL有较显著的改善效果,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效果受到患者年龄和病程的影响,且与干预的周期、时间和频次存在一定程度的剂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镜像疗法 上肢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META分析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不同干预时间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8
作者 李育蔚 宋润珞 +4 位作者 王丽军 杨昕怡 刘志霞 王小转 马炳婕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1-106,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延续性护理不同干预时间对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等多个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系统评价延续性护理不同干预时间对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等多个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涉及样本量1695例,其中观察组847例,对照组8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1个月[MD=4.69,95%CI(1.93,7.45),P=0.0009]、3个月[MD=8.76,95%CI(7.67,9.86),P<0.00001]、6个月[MD=8.10,95%CI(7.36,8.84),P<0.00001]、12个月[MD=7.76,95%CI(6.20,9.32),P<0.00001]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延续性护理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相比于常规护理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相比于常规护理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延续性护理 运动功能 干预时间 META分析
下载PDF
前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9
作者 肖伯恒 丁江涛 +2 位作者 仵宵 杨钰琳 马丽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1期33-37,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前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前庭康复训练的临床研究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知网(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2月。纳入前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下肢功能... 目的系统评价前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前庭康复训练的临床研究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知网(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2月。纳入前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下肢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4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部分(FMA-L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患侧步长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及下肢功能,未来可进行更多高质量文献以验证前庭康复训练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康复训练 脑卒中 平衡 下肢运动功能 META分析
下载PDF
不同传统健身功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影响的Meta分析
10
作者 刘云阳 王舜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14-20,30,共8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4种中国传统健身功法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获取关于传统健身功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 目的运用Meta分析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4种中国传统健身功法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获取关于传统健身功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至2024年3月20日。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与偏倚风险评估,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及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包含37项RCTs。①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疗法相比,4种传统健身功显著提升了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BBS)、下肢运动能力(FMA)、功能性步行能力(FA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②累积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平衡能力方面: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常规康复;下肢运动能力方面: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常规康复;功能性步行能力方面: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常规康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太极拳>常规康复。结论4种传统健身功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具有一定疗效。其中,五禽戏在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和下肢运动能力上更具优势;八段锦在改善患者功能性步行能力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身功法 脑卒中 网状Meta 平衡能力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等级脑性瘫痪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11
作者 姜煜 刘港 +6 位作者 霍路遥 白惠中 任敬佩 赵毅 胡传宇 徐林 穆晓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9期60-67,共8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等级脑性瘫痪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等级脑性瘫痪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纳入有关SPR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试验研究进行Meta分析。由至少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估文献质量,数据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结果共检索到2726篇文献,经过筛选最终纳入8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GMFCS各级脑性瘫痪患者的粗大运动能力、自理能力在术后均改善,肌张力在术后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SPR术前和术后的粗大运动能力改善情况,Ⅱ级、Ⅲ级患者获益最佳,其次为Ⅰ级患者,Ⅳ级、Ⅴ级患者获益较少;在提高自理能力方面,Ⅰ级患者获益最佳,其次为Ⅲ级患者,Ⅱ级、Ⅳ级患者获益较小。既往文献均未报告明显不良反应。结论SPR对于脑性瘫痪患者是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GFMCSⅡ、Ⅲ级患者SPR的获益最佳,术前身体状态较差的GFMCSⅣ、Ⅴ级患者也能从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META分析 自理能力
下载PDF
基于深度元学习的固体发动机性能预测方法研究
12
作者 崔研 娄碧轩 +1 位作者 于鹏程 杨慧欣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4,共5页
针对飞行器动力系统中固体发动机性能实验的诸多限制,如高成本、专业设备需求、特定实验环境、高风险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元学习的人工智能方法,用于发动机性能预测。该方法采用模型不可知元学习(Model-Agnostic Meta-Learn... 针对飞行器动力系统中固体发动机性能实验的诸多限制,如高成本、专业设备需求、特定实验环境、高风险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元学习的人工智能方法,用于发动机性能预测。该方法采用模型不可知元学习(Model-Agnostic Meta-Learning,MAML)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DCNN)模型,首先根据不同实验条件划分推力-时间数据为不同训练任务,通过内循环训练得到各任务最佳模型参数,在外循环中更新模型初始化参数,内外循环迭代优化后,获得了能够高精度预测固体发动机总冲的模型,最后用新任务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相较于无元学习的DCNN,该方法在测试集上的误差显著下降,百分比误差最大为2.27%。证明了元学习模型在小样本条件下对固体发动机性能的高精度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发动机 发动机性能 元学习 模型不可知元学习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口腔运动干预对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霞 吴娜娜 +3 位作者 周红 王媛 丁丽雯 符婕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3期2288-2293,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口腔运动干预对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搜集关于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神... 目的:系统评价口腔运动干预对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搜集关于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14日。根据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涉及746例早产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量表得分[MD=2.32,95%CI(1.13,3.51),P<0.001]、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得分[MD=6.44,95%CI(1.62,11.26),P=0.009]高于对照组,至矫正胎龄3月龄和矫正胎龄6月龄时,干预组神经系统发育正常的比例高于对照组[矫正至3月龄:OR=2.17,95%CI(1.38,3.41),P<0.001;矫正至6月龄:OR=2.80,95%CI(1.69,4.64),P<0.001]。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口腔运动干预可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有效改善近期发育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运动干预 早产儿 神经行为发育 META分析 循证护理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不同靶点治疗帕金森病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钰琳 常万鹏 +4 位作者 丁江涛 徐红莉 仵宵 肖伯恒 马丽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97-1804,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并比较经颅直流电刺激作用于不同靶点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中经颅直流电刺激的靶点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 目的:系统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并比较经颅直流电刺激作用于不同靶点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中经颅直流电刺激的靶点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以“帕金森、经颅直流电刺激”为中文检索词,以“Parkinson,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为英文检索词,收集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月发表的关于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PEDro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PEDro量表评估显示均为高质量或极高质量研究。②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显著提高UPDRS-Ⅲ评分(MD=-2.49,95%CI:-4.42至-0.55,P<0.05)、步频评分(MD=0.07,95%CI:0.03-0.11,P<0.05)和步速评分(MD=0.02,95%CI:0.00-0.05,P<0.05),但对BBS评分(MD=2.57,95%CI:-0.74-5.87,P>0.05)的提高不明显。③网状Meta分析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在UPDRS-Ⅲ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背外侧前额叶皮质(52.4%)>初级皮质运动区(45.8%)>大脑中央点(1.8%)>常规康复治疗(0%);在步频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50.1%)>大脑中央点(45.8%)>背外侧前额叶皮质(3.9%)>初级皮质运动区(0.2%)>常规康复治疗(0%);在步速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64.8%)>背外侧前额叶皮质(23.8%)>大脑中央点(9.4%)>初级皮质运动区(1.7%)>常规康复治疗(0.4%);在BBS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77.4%)>背外侧前额叶皮质(20.7%)>大脑中央点(0.7%)>常规康复治疗(0.2%)。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显著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其中刺激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区域对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协调方面疗效更佳,而刺激小脑区域对改善帕金森患者步行和平衡方面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经颅直流电刺激 运动功能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大脑中央点 初级皮质运动 小脑 靶点刺激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及ADL疗效的Meta分析
15
作者 王睿月 侯兵 +1 位作者 张晓雪 窦娜 《中医康复》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CBM、维普等数据库。收集采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 目的:系统评价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CBM、维普等数据库。收集采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干预的随机对照实验,检索截止时间为2022年3月,按照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所需评价指标的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项RCT,共9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FMA-UE评分[MD=6.93,95%CI(4.99,8.87),P<0.00001]、ARAT评分[MD=6.32,95%CI(1.86,10.78),P=0.005]、MBI评分[MD=8.44,95%CI(5.94,10.94),P<0.00001]显示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的疗效更优。亚组分析显示,对病程在6个月内的脑卒中患者辅以运动想象疗法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对病程大于6个月的患者两者疗效则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在脑卒中后6个月内介入对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疗法 脑卒中 META分析
下载PDF
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对脑性瘫痪运动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16
作者 崔萌林 任俊彬 +1 位作者 梁琼琼 袁俊英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5期276-281,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对脑性瘫痪患者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以及基本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计算机全面检索各大中外文数据库,纳入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脑性瘫痪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采用Coch... 目的:系统评价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对脑性瘫痪患者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以及基本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计算机全面检索各大中外文数据库,纳入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脑性瘫痪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版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合计7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康复治疗方法相比,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能显著提高脑性瘫痪的平衡功能(SMD=0.67,95%CI0.16~1.18,P=0.010),并能显著提高脑瘫患者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D区评分(SMD=0.70,95%CI 0.28~1.12,P=0.001)和E区评分(SMD=0.50,95%CI 0.26~0.75,P<0.0001),以及基本日常生活能力(MD=8.77,95%CI 2.64~14.89,P=0.005)。结论: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同传统的康复治疗方法相比,能显著提高脑性瘫痪患者的平衡性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基本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康复机器人 平衡性评分 粗大运动功能 基本日常生活能力 META分析
下载PDF
“元动作”及其元认知——论动作的学习过程及其同化模式 被引量:16
17
作者 许崇高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2-104,共3页
依据学习的元认知理论 ,论述了“元动作”概念提出的意义及其应用价值 ,用元动作概念区分了动作的结构与层次。并借鉴认知结构同化理论 ,深入地分析了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同模式。笔者认为 ,提高元动作学习水平、改善动作协调能... 依据学习的元认知理论 ,论述了“元动作”概念提出的意义及其应用价值 ,用元动作概念区分了动作的结构与层次。并借鉴认知结构同化理论 ,深入地分析了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同模式。笔者认为 ,提高元动作学习水平、改善动作协调能力、提高动作的自我监控能力和选择适合的教学与学习策略是提高动作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学习 学习过程 动作概念 元认知理论 自我监控能力 动作技能 认知结构 模式 效率 借鉴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昉 刘玲 +5 位作者 郭芮兵 李敏 张仁良 顾永盛 刘海波 陈光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284-290,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使用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disc)中,关于rTMS治疗卒中后运动... 目的系统评价使用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disc)中,关于rTMS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2001年1月—2011年12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中的496例患者。其中273例采用rTMS治疗,223例为安慰剂形式的rTMS或空白对照。其中8项为有效性研究,2项为安全性研究。①6项行Barthel指数(BI)评估的研究显示,rTMS组的运动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评分均数差(MD)=-11.17,95%CI:-13.84~-8.50。3项行Fugl-Meyer评分的研究显示,rTMS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61,95%CI:-10.79~-4.43。②采用低频rTMS(1 Hz)治疗的4项分析结果表明,rTMS组BI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9.28,95%CI:-10.32~-8.24;采用高频rTMS(!1 Hz)治疗的2项研究亦显示,rTMS组的BI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MD=-21.42,95%CI:-29.69~-13.15。③2项进行不良反应的研究显示,rTMS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5,95%CI:0.24~2.36。2项研究报道的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头痛、焦虑、疲乏和麻刺感,无癫痫发作。结论对卒中后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低频或高频rTMS治疗,均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并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卒中 随机对照试验 康复 治疗效果 META分析 运动功能障碍
下载PDF
跑跳类田径技能“元动作”分析及其学习的类比迁移问题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崇高 郑建华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6-119,共4页
按照动作发生学观点及其“元动作”概念的动作层次结构分析方法,对跑跳类田径技能的“元动作”结构和动作学习的类属同化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认为动作的同构性和学习的类比,不仅是动作学习同化的理论基础,也是田径跑跳类技能学习类比... 按照动作发生学观点及其“元动作”概念的动作层次结构分析方法,对跑跳类田径技能的“元动作”结构和动作学习的类属同化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认为动作的同构性和学习的类比,不仅是动作学习同化的理论基础,也是田径跑跳类技能学习类比迁移发生的前提条件,并以此提出了跑跳类田径动作技能学习的三种类属同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径 技能学习 元动作 类比迁移
下载PDF
元认知能力对运动技能学习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冯传诚 翟华楠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52-53,共2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对元认知能力对运动技能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能力高的大学生运动成绩也高,元认知能力低的大学生运动成绩相对要低,高元认知水平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比低元认知水平要大。
关键词 元认知能力 运动技能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