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上肢强化训练对脑瘫儿童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构建PICO架构,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copus、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关于上肢强化训练改善脑瘫儿童...目的系统评价上肢强化训练对脑瘫儿童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构建PICO架构,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copus、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关于上肢强化训练改善脑瘫儿童上肢运动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2010年1月至2024年3月。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和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包括1173例患者,涉及3种上肢强化训练。强制性运动疗法、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和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均可提高辅助手功能评分与Peabody精细运动功能评分;强制性运动疗法和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可提高上肢技能质量量表评分;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可提高儿童生活功能量表评分。在提高辅助手功能、上肢技能质量量表评分和Peabody精细运动功能评分方面,强制性运动疗法为最佳干预方式;在提高儿童生活功能量表评分方面,手-臂双侧强化训练为最佳干预方式。结论上肢强化训练可显著改善脑瘫儿童的上肢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方面效果最好,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在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疗效最佳。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单次运动对ADHD患者执行功能的作用,为ADHD的运动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平台中截至2023年4月21日发表的有关单次运动对ADHD患者执行功能作用的...目的:探讨单次运动对ADHD患者执行功能的作用,为ADHD的运动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平台中截至2023年4月21日发表的有关单次运动对ADHD患者执行功能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ADHD患者51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次运动可提高ADHD患者抑制控制(SMD=0.36,95%CI=0.17~0.55,P<0.05)、认知灵活性(SMD=0.40,95%CI=0.10~0.69,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单次运动仅能改善儿童青少年ADHD患者的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SMD=0.36、0.43,均P<0.05),而对成年ADHD患者无效(SMD=0.34、0.14,均P>0.05);仅有中高强度、≤20 min、开式运动技能为主的单次运动可同时提高ADHD患者的抑制控制(SMD=0.47、0.51、0.47,均P<0.05)与认知灵活性(SMD=0.86、0.65、0.86,均P<0.05)。结论:单次运动可改善ADHD儿童青少年的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对其工作记忆以及成年患者的执行功能均无显著作用。展开更多
目的运用Meta分析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4种中国传统健身功法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获取关于传统健身功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目的运用Meta分析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4种中国传统健身功法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获取关于传统健身功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至2024年3月20日。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与偏倚风险评估,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及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包含37项RCTs。①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疗法相比,4种传统健身功显著提升了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BBS)、下肢运动能力(FMA)、功能性步行能力(FA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②累积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平衡能力方面: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常规康复;下肢运动能力方面: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常规康复;功能性步行能力方面: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常规康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太极拳>常规康复。结论4种传统健身功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具有一定疗效。其中,五禽戏在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和下肢运动能力上更具优势;八段锦在改善患者功能性步行能力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更具优势。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等级脑性瘫痪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等级脑性瘫痪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纳入有关SPR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试验研究进行Meta分析。由至少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估文献质量,数据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结果共检索到2726篇文献,经过筛选最终纳入8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GMFCS各级脑性瘫痪患者的粗大运动能力、自理能力在术后均改善,肌张力在术后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SPR术前和术后的粗大运动能力改善情况,Ⅱ级、Ⅲ级患者获益最佳,其次为Ⅰ级患者,Ⅳ级、Ⅴ级患者获益较少;在提高自理能力方面,Ⅰ级患者获益最佳,其次为Ⅲ级患者,Ⅱ级、Ⅳ级患者获益较小。既往文献均未报告明显不良反应。结论SPR对于脑性瘫痪患者是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GFMCSⅡ、Ⅲ级患者SPR的获益最佳,术前身体状态较差的GFMCSⅣ、Ⅴ级患者也能从中获益。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口腔运动干预对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搜集关于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神...目的:系统评价口腔运动干预对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搜集关于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14日。根据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涉及746例早产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量表得分[MD=2.32,95%CI(1.13,3.51),P<0.001]、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得分[MD=6.44,95%CI(1.62,11.26),P=0.009]高于对照组,至矫正胎龄3月龄和矫正胎龄6月龄时,干预组神经系统发育正常的比例高于对照组[矫正至3月龄:OR=2.17,95%CI(1.38,3.41),P<0.001;矫正至6月龄:OR=2.80,95%CI(1.69,4.64),P<0.001]。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口腔运动干预可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有效改善近期发育结局。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并比较经颅直流电刺激作用于不同靶点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中经颅直流电刺激的靶点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目的:系统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并比较经颅直流电刺激作用于不同靶点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中经颅直流电刺激的靶点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以“帕金森、经颅直流电刺激”为中文检索词,以“Parkinson,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为英文检索词,收集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月发表的关于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PEDro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PEDro量表评估显示均为高质量或极高质量研究。②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显著提高UPDRS-Ⅲ评分(MD=-2.49,95%CI:-4.42至-0.55,P<0.05)、步频评分(MD=0.07,95%CI:0.03-0.11,P<0.05)和步速评分(MD=0.02,95%CI:0.00-0.05,P<0.05),但对BBS评分(MD=2.57,95%CI:-0.74-5.87,P>0.05)的提高不明显。③网状Meta分析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在UPDRS-Ⅲ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背外侧前额叶皮质(52.4%)>初级皮质运动区(45.8%)>大脑中央点(1.8%)>常规康复治疗(0%);在步频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50.1%)>大脑中央点(45.8%)>背外侧前额叶皮质(3.9%)>初级皮质运动区(0.2%)>常规康复治疗(0%);在步速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64.8%)>背外侧前额叶皮质(23.8%)>大脑中央点(9.4%)>初级皮质运动区(1.7%)>常规康复治疗(0.4%);在BBS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77.4%)>背外侧前额叶皮质(20.7%)>大脑中央点(0.7%)>常规康复治疗(0.2%)。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显著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其中刺激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区域对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协调方面疗效更佳,而刺激小脑区域对改善帕金森患者步行和平衡方面疗效更佳。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CBM、维普等数据库。收集采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目的:系统评价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CBM、维普等数据库。收集采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干预的随机对照实验,检索截止时间为2022年3月,按照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所需评价指标的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项RCT,共9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FMA-UE评分[MD=6.93,95%CI(4.99,8.87),P<0.00001]、ARAT评分[MD=6.32,95%CI(1.86,10.78),P=0.005]、MBI评分[MD=8.44,95%CI(5.94,10.94),P<0.00001]显示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的疗效更优。亚组分析显示,对病程在6个月内的脑卒中患者辅以运动想象疗法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对病程大于6个月的患者两者疗效则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在脑卒中后6个月内介入对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更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单次运动对ADHD患者执行功能的作用,为ADHD的运动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平台中截至2023年4月21日发表的有关单次运动对ADHD患者执行功能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ADHD患者51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次运动可提高ADHD患者抑制控制(SMD=0.36,95%CI=0.17~0.55,P<0.05)、认知灵活性(SMD=0.40,95%CI=0.10~0.69,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单次运动仅能改善儿童青少年ADHD患者的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SMD=0.36、0.43,均P<0.05),而对成年ADHD患者无效(SMD=0.34、0.14,均P>0.05);仅有中高强度、≤20 min、开式运动技能为主的单次运动可同时提高ADHD患者的抑制控制(SMD=0.47、0.51、0.47,均P<0.05)与认知灵活性(SMD=0.86、0.65、0.86,均P<0.05)。结论:单次运动可改善ADHD儿童青少年的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对其工作记忆以及成年患者的执行功能均无显著作用。
文摘目的运用Meta分析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4种中国传统健身功法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获取关于传统健身功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至2024年3月20日。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与偏倚风险评估,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及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包含37项RCTs。①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疗法相比,4种传统健身功显著提升了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BBS)、下肢运动能力(FMA)、功能性步行能力(FA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②累积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平衡能力方面: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常规康复;下肢运动能力方面: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常规康复;功能性步行能力方面: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常规康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太极拳>常规康复。结论4种传统健身功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具有一定疗效。其中,五禽戏在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和下肢运动能力上更具优势;八段锦在改善患者功能性步行能力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更具优势。
文摘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等级脑性瘫痪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纳入有关SPR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试验研究进行Meta分析。由至少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估文献质量,数据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结果共检索到2726篇文献,经过筛选最终纳入8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GMFCS各级脑性瘫痪患者的粗大运动能力、自理能力在术后均改善,肌张力在术后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SPR术前和术后的粗大运动能力改善情况,Ⅱ级、Ⅲ级患者获益最佳,其次为Ⅰ级患者,Ⅳ级、Ⅴ级患者获益较少;在提高自理能力方面,Ⅰ级患者获益最佳,其次为Ⅲ级患者,Ⅱ级、Ⅳ级患者获益较小。既往文献均未报告明显不良反应。结论SPR对于脑性瘫痪患者是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GFMCSⅡ、Ⅲ级患者SPR的获益最佳,术前身体状态较差的GFMCSⅣ、Ⅴ级患者也能从中获益。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并比较经颅直流电刺激作用于不同靶点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中经颅直流电刺激的靶点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以“帕金森、经颅直流电刺激”为中文检索词,以“Parkinson,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为英文检索词,收集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月发表的关于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PEDro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PEDro量表评估显示均为高质量或极高质量研究。②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显著提高UPDRS-Ⅲ评分(MD=-2.49,95%CI:-4.42至-0.55,P<0.05)、步频评分(MD=0.07,95%CI:0.03-0.11,P<0.05)和步速评分(MD=0.02,95%CI:0.00-0.05,P<0.05),但对BBS评分(MD=2.57,95%CI:-0.74-5.87,P>0.05)的提高不明显。③网状Meta分析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在UPDRS-Ⅲ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背外侧前额叶皮质(52.4%)>初级皮质运动区(45.8%)>大脑中央点(1.8%)>常规康复治疗(0%);在步频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50.1%)>大脑中央点(45.8%)>背外侧前额叶皮质(3.9%)>初级皮质运动区(0.2%)>常规康复治疗(0%);在步速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64.8%)>背外侧前额叶皮质(23.8%)>大脑中央点(9.4%)>初级皮质运动区(1.7%)>常规康复治疗(0.4%);在BBS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77.4%)>背外侧前额叶皮质(20.7%)>大脑中央点(0.7%)>常规康复治疗(0.2%)。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显著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其中刺激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区域对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协调方面疗效更佳,而刺激小脑区域对改善帕金森患者步行和平衡方面疗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