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4篇文章
< 1 2 1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ferrate(VI) in the treatment of industrial wastes containing metal-complexed cyanides : A green treatment 被引量:17
1
作者 SEUNG-MOK Lee DIWAKAR Tiwar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1347-1352,共6页
Ferrate(VI) was employed for the oxidation of cyanide (CN) and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copper or nickel in the mixed/complexed systems of CN-Cu, CN-Ni, or CN-Cu-Ni. The degradation of CN (1.00 mmol/L) and remova... Ferrate(VI) was employed for the oxidation of cyanide (CN) and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copper or nickel in the mixed/complexed systems of CN-Cu, CN-Ni, or CN-Cu-Ni. The degradation of CN (1.00 mmol/L) and removal of Cu (0.095 mmol/L) were investigated as a function of Fe(Ⅵ) doses from 0.3-2.00 mmol/L at pH 10.0. It was found that Fe(Ⅵ) could readily oxidize CN and the reduction of Fe(Ⅵ) into Fe(Ⅲ) might serve efficiently for the removal of free copper ions. The increase in Fe(Ⅵ) dose apparently favoured the CN oxidation as well as Cu removal. Moreover, the pH dependence study (pH 10.0-13.0) revealed that the oxidation of CN was almost unaffected in the studied pH range (10.0-13.0), however, the maximum removal efficiency of Cu was obtained at pH 13.0. Similarly, treatment was carded out for CN-Ni system having the initial Ni concentration of 0.170 mmol/L and CN concentration of 1.00 mmol with Fe(Ⅵ) dose 2.00 mmol at various pH values (10.0-12.0). Results showed a partial oxidation of CN and partial removal of Ni. It can be observed that Fe(Ⅵ) can partially degrade the CN-Ni complex in this pH range. Further, Fe(Ⅵ) was applied for the treatment of simulated industrial waste/effluent waters treatment containing CN, Cu, and 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ANIDE metal-complexed cyanide oxidation copper nickel ferrate(Ⅵ)
下载PDF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s of Metal-Complexes of 4-Hydroxybenzoic Acid With the Ni(Ⅱ),Mn(Ⅱ),and Cu(Ⅱ)Ions
2
作者 Samar O.Aljazza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71-1975,共5页
One of the phenolic acids is 4-hydroxybenzoic acid(HBA)which takes the form of a white crystalline solid with a molecular formula of C 7H 6O 3,a melting point of 214.5℃and a molecular weight of 138.12 g·mol^(-1)... One of the phenolic acids is 4-hydroxybenzoic acid(HBA)which takes the form of a white crystalline solid with a molecular formula of C 7H 6O 3,a melting point of 214.5℃and a molecular weight of 138.12 g·mol^(-1).It soluble in polar organic solvents like acetone and alcohols,and slightly soluble in chloroform and water.The reactions between the metal ions and the HBA were carried out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like(molar reaction was 2∶2(ligand to metal),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60℃,media was neutral(pH 7),and solvent was H 2O∶MeOH(1∶1).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HBA was deprotonated to form(HOC_(6)H_(4)CO^(2);L^(-)).The ligand L-was coordinated to the metal ions forming the metal complexation.The reaction of 4-hydroxybenzoic acid(HOC 6H 4CO 2H;HL)with the Ni(Ⅱ),Mn(Ⅱ)and Cu(Ⅱ)ions afford metal-complexes with gross formula of[Ni_(2)L_(2)(NO_(3))_(2)(H_(2)O)_(4)],[Mn_(2)L_(2)(NO_(3))_(2)(H_(2)O)_(4)]and[Cu_(2)L_(2)(NO_(3))_(2)(H_(2)O)_(4)],respectively.These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CHN),magnetic susceptibility,UV-Vis spectra,infrared(IR),and 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D)techniques.The complexes of HBA are insoluble in common solvents and hence molar conductance could not be measured,but this very insolubility indicates that the complexes are neutral.Data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ligand(L^(-))was coordinated to the metal ion by bidentate bridging carboxylate group(COO^(-)),with an octahedral geometry.Thus,HBA is expected to act as bidentate uninegative ions and the coordination number of the metal ions is six.XR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lexes possess uniform and organized microstructures in the nanometer range with a main diameter in the range of 11~28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hydroxybenzoic acid metal-complex Spectral analysis NANOSTRUCTURE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五福 王涛 +16 位作者 王秉璋 张新远 谭运鸿 袁博武 王春涛 韩晓龙 金婷婷 郑英 曹锦山 王泰山 张焜 付长垒 陈健 刘建栋 李青 张启龙 陈丽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9,共12页
稀有、稀土元素由于其特殊的属性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碱性岩类相关的稀有、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十分丰富,近年来对其勘探和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中段大格勒地区首次发现了稀有... 稀有、稀土元素由于其特殊的属性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碱性岩类相关的稀有、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十分丰富,近年来对其勘探和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中段大格勒地区首次发现了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含尖晶石磷灰石蛇纹石化橄榄岩、含磷灰石金云母霞石单斜辉石岩、橄榄辉长岩、含磷灰石金云母角闪石岩、磁铁矿化含橄榄石磷灰石碳酸岩等,其中含矿岩石为碳酸岩、橄榄岩、辉石岩等。矿石矿物主要为烧绿石、铌钽铁矿、磷灰石、独居石、钛铁矿。现初步圈定Nb、P矿体一条,矿体厚3.8~56.56 m,Nb_(2)O_(5)品位最高6.9%,平均0.71%;P_(2)O_(5)品位最高14.5%,平均品位5.6%,Ta和REE也伴有矿化,显示了很好的含矿性。这一发现大大拓展了青藏高原稀有、稀土矿的找矿空间,为发现新的、优质的稀有稀土矿产提供重要启示,具有重要的找矿和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杂岩体 稀有金属 稀土矿 大格勒 东昆仑
下载PDF
金属无机复合抑制剂强化分离白钨矿与方解石
4
作者 赵冠飞 冯博 +5 位作者 朱冬梅 邱仙辉 高志勇 严华山 赖瑞森 邱廷省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43-654,共12页
研究由硫酸铝和水玻璃硅酸钠(AlSS)组成的金属无机复合抑制剂对白钨矿与方解石浮选分离的影响。Zeta电位和吸附量测定结果表明,由Al(OH)_(4)^(−)和SiO_(m)(OH)_(n)^(4−2m−n)组成的负电荷胶体颗粒倾向于吸附在方解石表面,抑制油酸钠(NaOL... 研究由硫酸铝和水玻璃硅酸钠(AlSS)组成的金属无机复合抑制剂对白钨矿与方解石浮选分离的影响。Zeta电位和吸附量测定结果表明,由Al(OH)_(4)^(−)和SiO_(m)(OH)_(n)^(4−2m−n)组成的负电荷胶体颗粒倾向于吸附在方解石表面,抑制油酸钠(NaOL)的吸附,而负电荷胶体颗粒在白钨矿表面的吸附量较低,导致NaOL在白钨矿表面的吸附量较大。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白钨矿在NaOL+AlSS溶液中的疏水性明显优于方解石。XPS测试结果表明,Al和Si在方解石表面有吸附,而在白钨矿表面没有吸附。与只添加水玻璃(硅酸钠,SS)相比,AlSS对方解石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对白钨矿浮选几乎没有影响。在白钨矿与方解石混合矿中添加AlSS,可获得WO_(3)品位为68.34%、WO_(3)回收率为83.14%的白钨矿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方解石 分离强化 油酸钠 金属无机复合抑制剂
下载PDF
全球金属镓、锗贸易网络格局演变与供应危机传播研究
5
作者 廖秋敏 谢柳燕 韩嘉雯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730,共14页
镓和锗是广泛应用于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战略资源。为了估测原产地发生供应危机对全球各国造成的影响,选取了2002—2022年金属镓、锗的贸易数据,运用贸易网络分析方法探究全球金属镓、锗贸易网络格局演变;建立级联失效(雪崩)模型,确立参... 镓和锗是广泛应用于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战略资源。为了估测原产地发生供应危机对全球各国造成的影响,选取了2002—2022年金属镓、锗的贸易数据,运用贸易网络分析方法探究全球金属镓、锗贸易网络格局演变;建立级联失效(雪崩)模型,确立参数r1=r2=7,模拟2022年不同爆发源供应危机传播状况。研究发现:从全球贸易格局演变来看,金属镓、锗贸易规模和贸易平均度上升,亚洲国家与美国的贸易依赖关系有所减弱,南美洲对美国消费市场的贸易依赖指数增强;从网络供应危机传播来看,中国危机传播规模最大,传播轮次最多,美国和德国次之;在未锻轧金属镓、锗产品的贸易中,美国不会受中国供应危机的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比利时和瑞士受到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镓 金属锗 贸易格局 复杂网络 供应危机 级联失效
下载PDF
苯甲羟肟酸在浮选中的应用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曾勇 程恺 +3 位作者 韩海生 孙伟 唐鸿鹄 伍喜庆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7-898,共22页
苯甲羟肟酸(Benzohydroxamic acid,简称BHA)是一种具有良好选择性的氧化矿捕收剂,近年来在浮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BHA的物理化学性质,梳理了BHA及其衍生物在矿物浮选中的应用,总结了BHA在矿物表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BHA... 苯甲羟肟酸(Benzohydroxamic acid,简称BHA)是一种具有良好选择性的氧化矿捕收剂,近年来在浮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BHA的物理化学性质,梳理了BHA及其衍生物在矿物浮选中的应用,总结了BHA在矿物表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BHA是一种与金属离子容易形成杂环配合物的螯合剂,在白钨矿、锡石、钛铁矿、稀土矿物等矿物的浮选中已经广泛使用。BHA主要通过与矿物表面金属位点形成O,O五元环配位结构产生稳定吸附,其吸附性能与溶液中组分BHA−的含量息息相关。金属离子活化能显著提高BHA的捕收性能,分为经典金属离子活化和金属离子有机配合物活化两种形式,以BHA金属离子配合物作为捕收剂是金属离子活化的优选方案。基于以上结论,对BHA未来的研究趋势及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羟肟酸 浮选 氧化矿 离子活化 金属离子配合物
下载PDF
金属组学方法识别水中络合态重金属形态及其吸附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何丽娜 SCHOTT Eduardo 吴一楠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5,共10页
Cu^(2+)、Pb^(2+)和Ni^(2+)等重金属离子可与水中乙二胺四乙酸、柠檬酸、酒石酸等有机分子形成络合态重金属。相比于游离态离子,络合态重金属具有更高的水溶性和环境毒性,在广泛的pH值范围内稳定存在且形态复杂,难以通过化学沉淀等常规... Cu^(2+)、Pb^(2+)和Ni^(2+)等重金属离子可与水中乙二胺四乙酸、柠檬酸、酒石酸等有机分子形成络合态重金属。相比于游离态离子,络合态重金属具有更高的水溶性和环境毒性,在广泛的pH值范围内稳定存在且形态复杂,难以通过化学沉淀等常规方法高效去除。对近年来基于金属组学方法的水中络合态重金属复杂形态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对吸附净化技术在络合态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上述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组学 络合态重金属 形态分析 吸附 展望
下载PDF
利用复电阻率(CR)法多参数区分金属矿异常和碳质干扰异常的探索与实践
8
作者 杨志成 张丽 《安徽地质》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原地质矿产部第一综合物探大队)20世纪80年代引进频谱激电法仪器设备,开展了大量的水槽模型和物性标本研究工作,利用复电阻率多参数区分不同极化物质属性进行了长期研究和探索,总结了不同极化物质的复电阻率参数随着...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原地质矿产部第一综合物探大队)20世纪80年代引进频谱激电法仪器设备,开展了大量的水槽模型和物性标本研究工作,利用复电阻率多参数区分不同极化物质属性进行了长期研究和探索,总结了不同极化物质的复电阻率参数随着体积含量、颗粒、形状、产状变化的规律,以及相同极化物质的复电阻率参数随着装置、埋深、测量位置变化的规律,特别是在利用复电阻率时间常数参数区分和识别碳质异常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并在内蒙古种蓄场勘查项目中得到验证。本文通过大量的物性研究及勘查实践表明,不同的极化物质复电阻率参数存在规律性差异,利用复电阻率多参数综合定性解释区分金属矿异常和碳质干扰异常是可行的,对其他地区激电异常的定性解释具有较高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电祖率(CR)法 金属矿 石墨 激电异常 时间常数
下载PDF
基于复杂工程问题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9
作者 刘炜 董英鸽 +1 位作者 王建宏 赵占勇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5期134-138,共5页
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对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征分析,针对当前专业实验课程涉及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训练不足的现状,结合中北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压电陶瓷/水泥复合材料综合实验为研究对象,从实验内... 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对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征分析,针对当前专业实验课程涉及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训练不足的现状,结合中北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压电陶瓷/水泥复合材料综合实验为研究对象,从实验内容和教学模式两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多年实践结果表明,该教改工作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复杂工程问题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实验教学
下载PDF
4取代三联吡啶锌金属配合物的抗菌活性研究
10
作者 张子萱 王本伟 +5 位作者 贺兆源 孙大猛 陈龙智 郑自华 马震 陈海兰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69,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4取代三联吡啶锌金属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4取代三联吡啶锌金属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观察经配合物作用后的细菌生... 试验旨在研究4取代三联吡啶锌金属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4取代三联吡啶锌金属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观察经配合物作用后的细菌生长情况、菌体细胞形态、细胞膜通透性及胞内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探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4取代三联吡啶锌金属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经配合物作用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延迟、菌体发生干瘪破裂、细胞膜通透性增强及胞内蛋白表达量减少。研究表明,4取代三联吡啶锌金属配合物可能通过破坏菌体或抑制蛋白表达而抑制细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吡啶 金属配合物 抗菌活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机制
下载PDF
基于铁(Ⅲ)-硝基-萨洛芬配合物的共振光散射光谱法测定油茶籽油和自来水中久效磷的含量
11
作者 杨静 李倩 +3 位作者 任静 聂长明 廖力夫 肖锡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提出了基于铁(Ⅲ)-硝基-萨洛芬(I-N-Sal)配合物的共振光散射光谱法测定油茶籽油和自来水中久效磷含量的方法。分别取适量的5-硝基水杨醛和邻苯二胺的乙醇溶液,于40℃水浴回流0.5 h,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加入一定量的九水合硝酸铁的乙醇溶液... 提出了基于铁(Ⅲ)-硝基-萨洛芬(I-N-Sal)配合物的共振光散射光谱法测定油茶籽油和自来水中久效磷含量的方法。分别取适量的5-硝基水杨醛和邻苯二胺的乙醇溶液,于40℃水浴回流0.5 h,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加入一定量的九水合硝酸铁的乙醇溶液,反应4 h后,过滤、干燥得到深橙红色固体粉末。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等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产物为四齿席夫碱金属配合物,化学式为C20H12N4O6Fe。在弱碱性条件(pH 8.5)下将0.700μmol·L^(-1)制备的I-N-Sal配合物与久效磷静置反应20 min,形成复合物使体系在300 nm处产生强烈的共振光散射信号。结果表明:I-N-Sal配合物对久效磷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久效磷浓度在0.100~1.100μmol·L^(-1)内与对应的共振光散射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30 nmol·L^(-1);方法用于实际油茶籽油和自来水样品中久效磷的测定,所得结果与NY/T 761-2008的基本一致,并且久效磷的加标回收率为97.0%~103%,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5%~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光散射光谱法 四齿席夫碱金属配合物 萨洛芬 久效磷
下载PDF
苯磺酸锰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Mannich反应性能研究
12
作者 张迎春 史燚威 +2 位作者 王鑫 宋志国 王敏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以氯化锰与苯磺酸钠为原料,通过加热合成了苯磺酸锰,进一步将溶剂挥发,得到了苯磺酸锰配合物.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晶体结构,分子式为:[Mn(H_(2)O)_(6)](C_(6)H_(5)SO_(3))2.粉末X-射线衍射证明目标产物具有较高的相纯度.红外... 以氯化锰与苯磺酸钠为原料,通过加热合成了苯磺酸锰,进一步将溶剂挥发,得到了苯磺酸锰配合物.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晶体结构,分子式为:[Mn(H_(2)O)_(6)](C_(6)H_(5)SO_(3))2.粉末X-射线衍射证明目标产物具有较高的相纯度.红外光谱法验证了目标产物的分子结构.热重分析方法表明目标产物的热稳定性较好,在510℃前未分解.实验使用Mannich反应作为探针,考察了苯磺酸锰配合物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催化Mannich反应时,用量少,效率高,重复使用三次仍保持催化活性,苯磺酸锰配合物催化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配合物 苯磺酸锰 MANNICH反应 绿色催化
下载PDF
吲哚基NCN钳型钛族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苯乙烯聚合反应
13
作者 刘欢欢 童尧 +1 位作者 黄江胜 王芬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1-1269,共9页
以吲哚为骨架,在吲哚的1位、3位引入2条边臂基团得到了1,3-双取代吲哚基化合物,用丁基锂去质子后与MCl_(4)(M=Ti、Zr、Hf)反应,得到一系列NCN钳型钛、锆、铪金属配合物(3-Ti、3-Zr、3-Hf)。该系列配合物通过核磁、元素分析及单晶X射线... 以吲哚为骨架,在吲哚的1位、3位引入2条边臂基团得到了1,3-双取代吲哚基化合物,用丁基锂去质子后与MCl_(4)(M=Ti、Zr、Hf)反应,得到一系列NCN钳型钛、锆、铪金属配合物(3-Ti、3-Zr、3-Hf)。该系列配合物通过核磁、元素分析及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显示,金属中心除与3个氯原子配位外,还与配体以κ^(3)_(NCN)的形式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考察了该类型配合物在不同助催化体系条件下催化苯乙烯聚合反应的性能。实验发现:在室温下,助催化剂为AlEt_(2)Cl/(Ph_(3)C)[B(C_(6)F_(5))_(4)],甲苯为溶剂,单体与催化剂在浓度比300∶1的条件下,不同金属中心配合物都能以高转化率得到聚苯乙烯,其中铪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最高。催化所得的聚苯乙烯经表征发现均为无规结构,数均分子量为4 000~8 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氨基吲哚 NCN钳型 钛族金属配合物 苯乙烯 聚合
下载PDF
一种新型苯磺酸-咪唑配合物的结构及催化性能研究
14
作者 祁金阳 王敏 +2 位作者 杨瑞杰 张迎春 宋志国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0-306,共7页
本文以NiSO_(4)·6H_(2)O、咪唑(Im)和苯磺酸钠(C_(6)H_(5)SO_(3)Na)为原料,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镍的苯磺酸-咪唑配合物Ni(Im)_(6)(C_(6)H_(5)SO_(3))_(2)。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红外光谱、粉末X... 本文以NiSO_(4)·6H_(2)O、咪唑(Im)和苯磺酸钠(C_(6)H_(5)SO_(3)Na)为原料,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镍的苯磺酸-咪唑配合物Ni(Im)_(6)(C_(6)H_(5)SO_(3))_(2)。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技术对其结构、组成、纯度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分子结构;通过氮气吸附/脱附测试确定了其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 2_(1)/c空间群,为三维空间立体结构,具有较高的相纯度和热稳定性,其晶胞参数a=8.3773(4),b=10.1518(5),c=20.5263(10),α=90°,β=90.2920(10)°,γ=90°,V=1745.63(15)3,Z=2,M r=781.52,F(000)=812,μ=0.737 mm^(-1),D c=1.487 g·cm^(-3),最终结构残差因子R_(1)=0.0421,wR_(2)=0.1103。并以Knoevenagel反应为探针,考察了配合物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证明,室温无溶剂条件下,该配合物可在较短时间完成催化反应,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 苯磺酸金属配合物 晶体结构 KNOEVENAGEL反应 催化性能
下载PDF
2-(2-吡啶)-苯并咪唑Zn(Ⅱ)、Ni(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BSA相互作用研究
15
作者 覃姣兰 黄如川 +2 位作者 袁涛 姚鹏飞 甘永乐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7-1007,共11页
2-(2-吡啶)-苯并咪唑(2-bd)与Zn(ClO_(4))_(2)·6H_(2)O和Ni(ClO_(4))_(2)·6H_(2)O在无水乙醇溶剂中反应得到[Zn(2-bd)_(3)](ClO_(4))_(2)·(H_(2)O)_(2)(简称:2-bd-Zn)和[Ni(2-bd),](ClO_(4))_(2):(H_(2)O)_(2)(简称:2-bd... 2-(2-吡啶)-苯并咪唑(2-bd)与Zn(ClO_(4))_(2)·6H_(2)O和Ni(ClO_(4))_(2)·6H_(2)O在无水乙醇溶剂中反应得到[Zn(2-bd)_(3)](ClO_(4))_(2)·(H_(2)O)_(2)(简称:2-bd-Zn)和[Ni(2-bd),](ClO_(4))_(2):(H_(2)O)_(2)(简称:2-bd-Ni),两者均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在生理条件下(pH=7.42),利用荧光光谱研究2-bd、2-bd-Zn和2-bd-Ni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302K、308K、314K三个温度下,2-bd、2-bd-Zn和2-bd-Ni对BSA的猝灭常数K_(q)>10^(10),结合常数K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表明化合物与BSA结合形成复合物,BSA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类型。2-bd-Zn和2-bd-Ni与BSA结合的K(10^(5)~10^(6))大于2-bd的K_(a)(10^(3)),大于许多文献报道的Ka值(10^(3)~10^(4)),表明配合物与BSA结合作用较强。2-bd、2-bd-Zn和2-bd-Ni随着浓度的增加,使BSA的紫外可见光谱出现增色现象,使BSA的荧光光谱和Δλ=60nm同步荧光光谱减色且红移,表明化合物改变BSA的微环境,其中2-bd-Zn的作用最明显。位点竞争实验表明,2-bd、2-bd-Zn和2-bd-Ni与BSA亚结构域ⅡA的位点I结合。计算焓变(ΔH)、熵变(ΔS)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表明,三者与BSA间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ΔH<0、ΔS<0),结合是自发进行(ΔG<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 金属配合物 牛血清白蛋白 光谱研究 相互作用
下载PDF
我国南方桉树人工林区水体泛黑物质分子组成及形成机理
16
作者 黎明杰 蒋彬 +6 位作者 郭晋川 潘越 蒋然 廖玉宏 张晓红 朱新海 陈子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9-1081,I0008,共14页
我国南方桉树人工林区水库在秋冬季频繁出现黑水现象。现有研究指出,桉树叶中单宁酸等物质与金属离子(如铁离子)反应产生的金属-有机质络合物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对于桉树叶中能形成金属-有机质络合物的潜在有机质前体... 我国南方桉树人工林区水库在秋冬季频繁出现黑水现象。现有研究指出,桉树叶中单宁酸等物质与金属离子(如铁离子)反应产生的金属-有机质络合物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对于桉树叶中能形成金属-有机质络合物的潜在有机质前体物认识仍然有限,基于分子组成层面的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水体泛黑形成机理也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利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等手段,对桉树叶浸泡液与典型桉树林区水库(金窝水库和天雹水库)水体中可溶性有机物进行了分子组成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桉树叶浸泡液主要由以苯三酚、没食子酸为母体的多酚类化合物及其多聚衍生物构成,其中最典型的化合物是鞣花酸(C_(14)H_(6)O_(8))。冬季水库水中鞣花酸强度远高于夏季,且表层水体高于底层水体,这表明秋冬季大量凋落的桉树叶释放出的这些芳香多酚类物质会显著促进水库黑水的形成。进一步的实验证明,鞣花酸、苯三酚和没食子酸都会与铁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生成黑色沉淀。这些结果均表明,桉树叶溶解出的芳香多酚类物质是导致水库变黑的核心因素。本研究基于分子组成层面提出了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水体泛黑形成机理,对于桉树人工林区的黑水治理和保障水库饮用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黑水 芳香多酚类物质 鞣花酸 金属-有机质络合物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下载PDF
羟肟酸捕收剂的结构优化及应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邓朝政 程永彪 +5 位作者 付君浩 曾礼强 崔曼 刘卫平 陈文胜 韩海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61-2073,共13页
羟肟酸作为传统的阴离子型螯合捕收剂,被广泛用于氧化矿物、稀土矿物的浮选。近年来,随着浮选药剂分子设计理论的发展和对浮选药剂作用原理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新型羟肟酸捕收剂被开发并用于矿物浮选。羟肟酸捕收剂由极性基团和非极... 羟肟酸作为传统的阴离子型螯合捕收剂,被广泛用于氧化矿物、稀土矿物的浮选。近年来,随着浮选药剂分子设计理论的发展和对浮选药剂作用原理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新型羟肟酸捕收剂被开发并用于矿物浮选。羟肟酸捕收剂由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组成,通过优化这2种基团的结构可强化捕收剂浮选性能。对于极性基团,可以通过引入羟肟基团、含氮基团以及硫醚基团进行优化;对于非极性基团,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烃链结构、引入亲电子或送电子基团进行优化。金属基羟肟酸配合物与矿物表面有2种作用模型,分别是预先吸附活化浮选模型、金属离子界面预组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肟酸 矿物浮选 分子结构设计 金属离子配合物
下载PDF
基于G-四链体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灵敏检测端粒酶活性
18
作者 贺彰瑾 杜雨莹 鲁理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3-970,共8页
端粒酶活性的分析检测对于癌症诊断、预后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G-四链体(G4) DNA的金属配合物靶向发光探针[Ir(ppy)_(2)(pip)]PF_(6),构建了灵敏检测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电化学发光(ECL)生物传感器。首先将引物DNA组装在电极表... 端粒酶活性的分析检测对于癌症诊断、预后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G-四链体(G4) DNA的金属配合物靶向发光探针[Ir(ppy)_(2)(pip)]PF_(6),构建了灵敏检测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电化学发光(ECL)生物传感器。首先将引物DNA组装在电极表面,然后与癌细胞提取的端粒酶共同孵育,具有活性的端粒酶在引物末端生成端粒重复序列从而形成G4结构,随后[Ir(ppy)_(2)(pip)]PF_(6)通过与G4靶向作用结合到延长的序列中。结果表明[Ir(ppy)_(2)(pip)]PF_(6)的ECL信号与端粒酶活性呈现正相关,传感器的电化学发光强度与癌细胞浓度在10-5×10^(5)cell/m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LOD)为3 cell/mL。实验还表明了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适用性、抗干扰性和重现性,最后将该传感器用于测定真实人类血清和尿液样本中的端粒酶活性,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活性 G-四链体 金属配合物 电化学发光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蒽基取代含酚单茂催化剂在乙烯聚合中的应用
19
作者 郭钦生 韩书亮 +1 位作者 宋文波 董泽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2-809,共8页
以蒽基取代的含酚单茂催化剂为主催化剂,三苯甲基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为助催化剂进行了乙烯均聚和乙烯/α-烯烃共聚反应,利用DSC,GPC等方法考察了该催化体系在不同聚合条件下的聚合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催化乙烯均聚的活性最高... 以蒽基取代的含酚单茂催化剂为主催化剂,三苯甲基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为助催化剂进行了乙烯均聚和乙烯/α-烯烃共聚反应,利用DSC,GPC等方法考察了该催化体系在不同聚合条件下的聚合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催化乙烯均聚的活性最高可达到3.36×10^(6)g/(mol·h)。适宜的聚合条件为:催化剂用量10μmol,n(Al)∶n(Ti)=150,n(B)∶n(Ti)=1.5,反应温度20℃,反应压力0.4 MPa,聚合时间10 min,液体总体积200 mL。在该条件下还可催化乙烯与α-烯烃共聚,其中,与1-辛烯共聚时,聚合活性最高可达2.00×10^(6)g/(mol·h),共聚物密度在0.859~0.876 g/cm3之间,玻璃化转变温度均低于-52℃,符合乙烯共聚弹性体的结构性能特征,且通过调节共聚单体浓度能有效控制乙烯共聚物链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茂金属配合物 苯酚配体 乙烯聚合 乙烯共聚物 聚烯烃弹性体
下载PDF
基于硫化钠的垃圾焚烧飞灰EDTA提取液中重金属回收试验研究
20
作者 曾洁 邹威亮 +5 位作者 陈欣宇 李斯宇 叶刚 李敏 吴昊 邓跃全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4年第4期42-49,共8页
为实现对垃圾焚烧飞灰EDTA提取液中重金属的回收,以硫化钠溶液为沉淀剂,探究了其用量对重金属回收率的影响,并评价了回收后重金属对环境的影响。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pH为9~12的体系中,S^(2-)能与提取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形成CdS、CuS、PbS... 为实现对垃圾焚烧飞灰EDTA提取液中重金属的回收,以硫化钠溶液为沉淀剂,探究了其用量对重金属回收率的影响,并评价了回收后重金属对环境的影响。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pH为9~12的体系中,S^(2-)能与提取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形成CdS、CuS、PbS、ZnS金属硫化物沉淀。回收试验结果表明,每处理1 L提取液,5%Na_(2)S的适宜用量为40 mL,Na_(2)S用量对各重金属元素的回收率总体上影响不大;提取液处理前,Cd、Cu、Zn和Cr的质量浓度较低,Cd、Pb质量浓度超标,尤其是Pb超出了标准限值的20倍;回收处理后,提取液中Cd、Cr、Cu、Pb、Zn的质量浓度均符合GB 8978-1996的规定;浓度较高的Pb回收效果最为显著,其回收率达95.31%,浓度较低的Cd、Cu、Zn和Cr的回收率分别为63.16%、62.71%、66.37%和54.88%;Cr^(3+)虽然不与S^(2-)反应,但通过包藏、吸附等方式被其他重金属硫化物共沉淀进入重金属回收渣,从而实现分离回收;重金属回收渣中铅质量分数高达4.24%,超过了原生铅矿Pb最低工业品位的4倍多,可以作为一种炼铅资源。本工艺简单、实用性强,为垃圾焚烧飞灰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钠 垃圾焚烧飞灰 EDTA 提取液 重金属 络合反应 沉淀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