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Catalytic Activity of X@Cu_(12)(X = Cu, Ni, Co, or Fe) for N_2O Decomposition
1
作者 YU Wei-Ling ZUO Hui-Wen +3 位作者 LU Chun-Hai LI Yi ZHANG Yong-Fan CHEN Wen-Kai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822-836,共15页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for N20 decomposition on Cu13 vi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It is found that N20 decomposition on the cluster is more prone to be along the Eley-Rideal (ER) pathway in co...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for N20 decomposition on Cu13 vi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It is found that N20 decomposition on the cluster is more prone to be along the Eley-Rideal (ER) pathway in comparison with the Langmuir-Hinshelwood (LH) channel. There exists structural relaxation for Cu13 cluster in the reaction, which may influenc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cluster for the subsequent N2O decomposition. The core atom in the Cu13 cluster is substituted with the Fe, Co, or Ni to enhance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prevent from the obvious configuration relaxation in the reaction. Note that these bimetallic clusters are of icosahedra as the Cu13. They have activities for N2O dissociation along ER pathway and the heteroatorn in the cluster can prevent configuration from relaxation. Finally, the Ni@Cu12 cluster can be as a superior catalyst in a complete catalytic cycle via comparison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etallic cluster reaction mechanism catalytic activity nitrous oxide decomposition structural relaxation
下载PDF
Advances in selectiv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ammonia (NH_(3)-SCO): A review of catalyst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and design principles
2
作者 Zhao Li Chunxue Wang +6 位作者 Junjun Qiu Yixing Ma Chi Wang Xin Sun Kai Li Ping Ning Fei W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69-180,共12页
NH_(3) in ambient air directly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the aerosol content in the air. These substances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haze to va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fter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diffusion. Cont... NH_(3) in ambient air directly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the aerosol content in the air. These substances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haze to va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fter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diffusion. Controlling NH_(3) emissions caused by ammonia escaping from mobile and industrial sourc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H_(3) content in ambient air. Among the various NH_(3) removal methods,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oxygen method (NH_(3)-SCO) is committed to oxidizing NH_(3) to environmentally harmless H_(2)O and N_(2);therefore, it is the most valuable and ideal ammonia removal method. In this revie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aded and core-shell catalysts in NH_(3)-SCO have been reviewed in the context of catalyst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and the H_(2)O resistance and SO2 resistance of the catalyst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conditions. Then the effects of the valence state of the active center, oxygen species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dispersion of the active center and acidic sites on the catalyst performance are discussed comprehensively. Finally,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catalyst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catalyst development i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existing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 Selective catalytic oxidation active metals and supports Influence of gas composition reaction mechanism Catalyst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原文传递
活性碳负载纳米金属氧化物对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
3
作者 石小兵 谢五喜 +5 位作者 李洋 黄海涛 胥会祥 李勇宏 曾丽媛 庞维强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484,I0006,共11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两种纳米金属氧化物(纳米CuO和纳米Fe_(2)O_(3)颗粒),将纳米CuO和纳米Fe_(2)O_(3)负载在活性碳上,制备成CuO@C、Fe_(2)O_(3)@C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催化剂与高氯酸铵(AP)混合制备成混合物样品AP/CuO、AP/CuO@C、AP/Fe_(2...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两种纳米金属氧化物(纳米CuO和纳米Fe_(2)O_(3)颗粒),将纳米CuO和纳米Fe_(2)O_(3)负载在活性碳上,制备成CuO@C、Fe_(2)O_(3)@C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催化剂与高氯酸铵(AP)混合制备成混合物样品AP/CuO、AP/CuO@C、AP/Fe_(2)O_(3)、AP/Fe_(2)O_(3)@C;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微分热重分析(TG-DTG)和热重-红外光谱(TG-FTIR)联用等技术研究了4种催化剂对AP热分解的催化机理及分解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4种催化剂均将AP的两步分解反应催化为单放热峰,在5 K/min升温速率下,AP的分解峰温较纯AP分别提前90.1、73.4、65.4和69℃;AP/CuO@C分解主要气相产物有HCl、CO_(2)、N_(2)O、HNO_(3)和NO_(2),其中NO_(2)含量最高;AP/Fe_(2)O_(3)@C分解主要气相产物中CO_(2)含量显著提升,NO_(2)含量稍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水热法 催化性能 AP 分解动力学 气相产物 金属氧化物 活性炭 燃烧催化剂
下载PDF
NO-CO-CO_2-N_2体系中若干金属氧化物对NO去除反应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春保 吴胜利 +1 位作者 苍大强 葛西荣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6-239,共4页
采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考察Cu2O、CuO、Cr2O3、Fe2O3、MnO2、Ni2O3、V2O5等金属氧化物对NOCOCO2N2体系中NO去除反应的催化作用,同时,分析了NOCOCO2N2体系中金属氧... 采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考察Cu2O、CuO、Cr2O3、Fe2O3、MnO2、Ni2O3、V2O5等金属氧化物对NOCOCO2N2体系中NO去除反应的催化作用,同时,分析了NOCOCO2N2体系中金属氧化物对NO去除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各金属氧化物对NO去除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催化活性,其中Fe2O3、Ni2O3、CuO等对NO的去除显示出较强的催化作用。金属氧化物存在条件下NOCOCO2N2体系中,NO去除反应较为复杂,NO/CO气相直接反应、低价氧化物对NO的还原作用、金属氧化物对NO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及金属氧化物对NO/CO反应的催化作用等都可能存在。大部分金属氧化物以对NO/CO反应的催化作用为主,而Ni2O3的预还原试样对NO的直接分解反应表现了极强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催化活性 炼铁 一氧化氮 废气处理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对CO还原NO反应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徐春保 吴胜利 +3 位作者 苍大强 寿秋爽 李敏 邓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0-32,共13页
采用固定床流动反应器,研究CuO、Cr2O3、MnO2、Fe2O3、Ni2O3等单元金属氧化物及它们形成的复合氧化物对CO还原NO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500℃800ml/m3NO-0.2%CO-2.0%CO2... 采用固定床流动反应器,研究CuO、Cr2O3、MnO2、Fe2O3、Ni2O3等单元金属氧化物及它们形成的复合氧化物对CO还原NO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500℃800ml/m3NO-0.2%CO-2.0%CO2-N2气氛中CO还原NO的能力很小,稳定还原率(SRR)仅为1.50%.所有单元金属氧化物及复合氧化物对CO还原NO反应均表现出一定的催化活性,Fe2O3、Ni2O3、Fe-Ni-Ox、Ni-Cu-Ox、Ni-Cu-Mn-Ox等对该反应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SRR值分别为100.00%,96.10%,100.00%,100.00%和100.00%.初步探讨了金属氧化物对CO还原NO反应的催化机理符合Redox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催化 一氧化碳 一氧化氮 废气处理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对RDX热分解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建辉 冯朝阳 +1 位作者 刘吉儒 师宏心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4-36,共3页
采用差热分析技术研究了金属氧化物(CuO、CdO、Fe2O3、Cu2O、PbO)对黑索今(RDX)热分解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对RDX的热分解有不同程度的催化作用,当质量分数为1.0%(2.0%催化效果最明显,催化能力比较结果为氧化亚铜与氧化... 采用差热分析技术研究了金属氧化物(CuO、CdO、Fe2O3、Cu2O、PbO)对黑索今(RDX)热分解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对RDX的热分解有不同程度的催化作用,当质量分数为1.0%(2.0%催化效果最明显,催化能力比较结果为氧化亚铜与氧化铜接近,其次分别为三硫化二铁、氧化铅、氧化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黑索今 RDX 热分解 差热分析 催化作用
下载PDF
S_2O_8^(2-)/ZrO_2-M_xO_y(M=Al,Fe,Cr,Mn,Ti)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春海 但悠梦 +2 位作者 孙浩 王辉 胡卫兵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86-88,共3页
制备了一系列金属氧化物MxOy(M =Al,Fe ,Cr,Mn ,Ti)促进的S2 O82 -/ZrO2 -MxOy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用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催化剂对酯化反应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添加不同的金属氧化... 制备了一系列金属氧化物MxOy(M =Al,Fe ,Cr,Mn ,Ti)促进的S2 O82 -/ZrO2 -MxOy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用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催化剂对酯化反应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添加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对催化剂的酯化反应催化活性有不同的影响 ,其中Cr含量为 0 .5 %的催化剂S2 O82 -/ZrO2 -Cr2 O3 对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乙酸的转化率高达 86 .1%,而在相同条件下 ,不加催化剂时乙酸的转化率仅为 2 6 .9%,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影响很大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证实 ,催化剂中ZrO2 主要以四方晶相 (Tetragonalphase)存在 ,少量以单斜晶相 (Monoclinicphase)存在 ,T相和S2 O82 -是保证催化剂活性的关键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金属氧化物促进 S2O8^2-/ZrO2-MxOy 酯化反应 催化活性 晶体结构
下载PDF
K改性Ni-Co-Al三元复合氧化物催化分解N_2O 被引量:2
8
作者 武海鹏 冯鸣 徐秀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72-877,共6页
制备了(Ni+Co)/Al=3、Ni/Co=0.2(原子比)的NiCoAl三元类水滑石样品,焙烧获得NiCoAl复合氧化物,表面浸渍K2CO3溶液制备了K改性催化剂,用于N2O分解反应,考察了K负载量、焙烧温度等制备参数和O2、H2O等反应气氛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用BET、... 制备了(Ni+Co)/Al=3、Ni/Co=0.2(原子比)的NiCoAl三元类水滑石样品,焙烧获得NiCoAl复合氧化物,表面浸渍K2CO3溶液制备了K改性催化剂,用于N2O分解反应,考察了K负载量、焙烧温度等制备参数和O2、H2O等反应气氛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用BET、XRD、H2-TPR、XPS等技术表征了催化剂的组成结构。结果表明,K的表面改性提高了催化剂对N2O分解反应的催化活性,其中,400℃预焙烧NiCoAl类水滑石制得复合氧化物,初湿浸渍K2CO3溶液,K的负载量为K/(Ni+Co)=0.05,400℃再焙烧制备的催化剂活性较高,有氧有水条件下500℃反应时N2O可完全分解;在NiCoAl复合氧化物表面负载K2CO3组分,降低了催化剂表面Co、Ni元素的电子结合能,弱化了表面Co-O、Ni-O化学键,从而提高了催化剂活性和抗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催化分解 K改性NiCoAl复合氧化物 催化剂制备参数 反应气氛 催化活性
下载PDF
多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孔涛 任诺 +1 位作者 陈春茂 王郁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8,共18页
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作为高级氧化技术的一种,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被证明是降解有机污染物有效的处理技术。在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中,多金属氧化物因其制备方法较为简便且多金属的复合促进... 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作为高级氧化技术的一种,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被证明是降解有机污染物有效的处理技术。在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中,多金属氧化物因其制备方法较为简便且多金属的复合促进氧化还原循环和电子传递,常被开发用于高效催化臭氧氧化的催化剂。综述了多金属氧化物,包括钙钛矿氧化物、尖晶石氧化物、天然矿石、羟基氧化物等多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性质及作为催化剂在催化臭氧降解药物分子、染料、酚类、个人护理用品等多种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总结多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有机污染物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为今后多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应用及反应机理探究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氧化物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 活性位点 反应机理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对沥青质氧化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海程 赵法军 +1 位作者 刘灏亮 高楠 《当代化工》 CAS 2016年第8期1726-1728,1731,共4页
使用热重分析研究了不同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在等温条件下对沥青质热氧化分解的催化作用。为了找到一种采出沥青质的新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对沥青质热氧化的催化作用,它们分别为:NiO、Co_3O_4和Fe_3O_4。结果表明,纳... 使用热重分析研究了不同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在等温条件下对沥青质热氧化分解的催化作用。为了找到一种采出沥青质的新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对沥青质热氧化的催化作用,它们分别为:NiO、Co_3O_4和Fe_3O_4。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的存在可以降低沥青质氧化过程中的活化能并提高反应速度。可以看出,热力学氧化反应是金属氧化物特有的反应。得到的动力学数据表明,在NiO的催化下,沥青质质的反应速度最高,其次是Co_3O_4,最后是Fe_3O_4,各种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催化性能不同反映出了反应机制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 沥青质 催化 活化能 反应速度
下载PDF
Co Fe_(2)O_(4)/g-C_(3)N_(4)对HMX和TKX-50的催化分解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万冲 王晨 +1 位作者 陈苏杭 徐抗震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3-709,共7页
为了防止铁酸钴(Co Fe_(2)O_(4))纳米颗粒团聚,提高其对奥克托今(HMX)和哈托(TKX-50)的催化分解性能,采用类石墨氮化碳(g-C_(3)N_(4))作为Co Fe_(2)O_(4)纳米颗粒的分散剂载体,通过溶剂热法原位生长制备了Co Fe_(2)O_(4)/g-C_(3)N_(4)... 为了防止铁酸钴(Co Fe_(2)O_(4))纳米颗粒团聚,提高其对奥克托今(HMX)和哈托(TKX-50)的催化分解性能,采用类石墨氮化碳(g-C_(3)N_(4))作为Co Fe_(2)O_(4)纳米颗粒的分散剂载体,通过溶剂热法原位生长制备了Co Fe_(2)O_(4)/g-C_(3)N_(4)二元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等研究了其组成、结构形貌及催化分解性能。结果表明,Co Fe_(2)O_(4)/g-C_(3)N_(4)复合材料形貌均匀密实,使HMX和TKX-50的热分解峰温分别降低了7.0℃和41.3℃,表观活化能分别降低了341.1 k J·mol^(-1)和21.0 k J·mol^(-1),同时增大了其放热量。残渣分析结果发现HMX几乎完全被催化分解,而TKX-50催化分解不彻底,其残渣和Co Fe_(2)O_(4)/g-C_(3)N_(4)形成了微米级块状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复合氧化物 氮化碳(g-C_(3)N_(4)) 纳米复合材料 催化分解 表观活化能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电催化析氧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思弘 宋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0-22,共13页
电解水制氢是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换和存储的重要途径。受限于四电子缓慢动力学过程,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是水分解的瓶颈反应。高活性析氧电催化剂是实现高效电解水制氢的关键之一。自从20世纪电解... 电解水制氢是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换和存储的重要途径。受限于四电子缓慢动力学过程,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是水分解的瓶颈反应。高活性析氧电催化剂是实现高效电解水制氢的关键之一。自从20世纪电解水发展以来,金属氧化物由于具有较好的活性和稳定性,是研究最深入也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类低成本析氧电催化剂。对催化反应机理的认识是高效析氧电催化剂理性设计的前提和关键,开发高效稳定的析氧催化剂并阐明其反应机理是目前析氧电催化领域的热点课题。按照一般异相催化的机理范式,人们提出了传统吸附机理,并建立了相应的活性预测模型来指导催化剂的研究。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基于传统催化机理的活性预测模型和描述符的局限性日趋显现,部分新型催化剂的高活性和动力学特征无法用传统机理模型进行解释,析氧催化剂的研究也由此遭遇瓶颈。近年来,得益于各种先进表征手段和理论计算的飞速发展,新型析氧电催化机理逐渐被发展,为下一代高性能电催化剂的指明了方向。目前提出的新型催化机理主要有:晶格氧机理、双位点协同耦联机理、质子受体机理。同时,近期在一些催化剂中影响催化剂稳定性的阳离子析出机理也得以阐明。本文从梳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结构和传统催化机理出发,对目前四种新型电催化机理——晶格氧机理、双位点协同耦联机理、质子受体机理和阳离子析出机理,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并对理论计算辅助的析氧机理研究以及电催化活性描述符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当前析氧电催化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了展望。本文期望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从而有效推动下一代高性能析氧电催化剂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氧反应 催化机理 活性位点 金属氧化物
下载PDF
W0_(3) -ZrO_(2)/TiO_(2) -CeO_(2) -MnO_(2)选择性催化还原NO热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研究
13
作者 宋静 金奇杰 +3 位作者 计雯钰 徐慕涛 戴毅 徐海涛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22年第1期10-17,共8页
工业治理氮氧化物主要应用的是高效稳定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技术,为了研究面向垃圾焚烧行业的烟气脱硝催化剂,采用共沉淀法与浸渍法联用,制备得到了WO_(3)-ZrO_(2)/TiO_(2)-CeO_(2)-MnO_(2)催化剂... 工业治理氮氧化物主要应用的是高效稳定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技术,为了研究面向垃圾焚烧行业的烟气脱硝催化剂,采用共沉淀法与浸渍法联用,制备得到了WO_(3)-ZrO_(2)/TiO_(2)-CeO_(2)-MnO_(2)催化剂用于NH 3-SCR,研究其热动力学并计算得到其活化能。结果表明,对于WO_(3)-ZrO_(2)/TiO_(2)-CeO_(2)-MnO_(2)催化剂,内外扩散近似消除的条件为:颗粒粒径为0.25~0.38 mm,催化剂质量为0.1~0.2 g,气体流速在667~1000 mL/min。在此条件下,WO_(3)-ZrO_(2)/TiO_(2)-CeO_(2)-MnO_(2)催化剂脱硝时O_(2)和NH_(3)的反应级数均是0级,NO的反应级数是1级。WO_(3)-ZrO_(2)/TiO_(2)-CeO_(2)-MnO_(2)催化剂的表观反应活化能为33.3 kJ/mol,相对低于现有不同催化剂体系的表观反应活化能,因此,其具有优异的NH_(3)-SCR脱除NO的活性。与此同时,低温下-NH^(*)_(2)与单齿亚硝酸盐和双齿硝酸盐反应,生成N_(2)和H_(2)O,遵循Langmuir-Hinshelwood(L-H)机理;同时,NH^(+)_(4)与气相NO发生反应,生成N_(2)和H_(2)O,遵循Eley-Rideal(E-R)机理。高温下主要是NH^(+)_(4)与气相NO快速发生反应,生成N_(2)和H_(2)O,遵循E-R机理。因此,WO_(3)-ZrO_(2)/TiO_(2)-CeO_(2)-MnO_(2)催化剂在低温下同时遵循E-R和L-H机理,而在高温下主要遵循E-R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催化还原 金属氧化物 热力学 活化能 反应机理 高温 稀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