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itive effects of PVP in MIC: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l-Core heterojunction fibers
1
作者 Fuwei Li Yue-ting Wang +6 位作者 Cheng-ai Wang Yun Shen Ze-hua Zhang Jian Cheng Shuang-zhang Wu Ying-hua Ye Rui-qi Sh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52-62,共11页
The core-shell metastable intermolecular composites(MIC)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past few years due to their unique properties.Here,the preparation of Al-Core heterojunction fibers using PVP as a template ... The core-shell metastable intermolecular composites(MIC)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past few years due to their unique properties.Here,the preparation of Al-Core heterojunction fibers using PVP as a template is proposed.The nano-Al was directly added to the precursor solution of cupric acetate monohydrate(CAM)/Polyvinylpyrrolidone(PVP),and the initial Al@CAM/PVP fibers were obtained via electrospinning.The core-shell MIC fibers are then obtained by calcining the initial fibers.The morphology,structure,and composition of Al-core MIC fibers were characterized,that the energetic fibers calcined at 300℃,350℃,and 400℃have a core-shell structure with shell compositions CuxO and PVP,CuxO and Cu O,respectively.The energy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Al-core MIC were investigated,and preliminary ignition tests were performed using an ignition temperature measuring instrument and a pulsed laser.The energetic fibers calcined at 300℃exhibited unique properties.The decomposition of PVP in the shell layer promoted exotherm,and a low-temperature exothermic peak was shown at 372-458℃.Lower ignition temperatures and higher flame heights were observed in the combustion tests than calcination at 350℃and 400℃.An unexpected result was that PVP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Al/CuO nanothermites.Simultaneously,this preparation method provided an idea for the integrated preparation of core-shell Al-Core MIC fibers and tuning the properties of M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ore heterojunction structure metastable intermolecular composites(mic) Al/CuO nanothermites Polyvinylpyrrolidone(PVP)
下载PDF
纳米硼对Al/CuFe_(2)O_(4)@NC复合物点火和燃烧反应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王为民 贾睿 +6 位作者 张笑笑 于佳 杨航 陈苏杭 蒿银伟 徐抗震 赵凤起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96-706,I0002,共12页
为实现纳米铝热剂复合物反应活性的调节,采用静电喷雾技术制备了一系列不同Al/B摩尔比的Al/B/CuFe_(2)O_(4)@NC复合物,并通过XRD、FT-IR、SEM、DSC、激光点火和燃烧实验对复合物的相组成、结构和铝热反应特性进行系统表征分析。DSC结果... 为实现纳米铝热剂复合物反应活性的调节,采用静电喷雾技术制备了一系列不同Al/B摩尔比的Al/B/CuFe_(2)O_(4)@NC复合物,并通过XRD、FT-IR、SEM、DSC、激光点火和燃烧实验对复合物的相组成、结构和铝热反应特性进行系统表征分析。DSC结果表明,纳米B有益于增加复合物的热释放能和提高其热稳定性,Al/B摩尔比为5/5工况下的热释放能由1138.5增至1426.9J/g,铝热反应温度随B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点火和燃烧实验发现,静电喷雾能显著增强复合物的反应活性,使其点火延迟由16ms降至10ms,燃速由3.34增至6.01cm/s;通过改变Al/B摩尔比,复合物的燃速、燃烧室压力增速和静电火花感度分别在6.01~36.36cm/s、0.05~0.17MPa/ms和61.25~11.25mJ之间可调,而当Al/B摩尔比小于5/5时,其点火和燃烧困难,表明B粉是调节复合物活性的有效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亚稳态混合复合物 micS 静电喷雾 纳米铝热剂 激光点火 燃烧反应
下载PDF
Al/PTFE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高温水蒸汽中的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肖飞 陈冲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79-1085,共7页
为了提高铝与高温水蒸汽的反应活性,采用机械球磨法在不同球磨时间下制备得到了铝基聚四氟乙烯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Al/PTFE);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径分析仪、X射线衍射、同步热分析仪研究了Al/PTFE的微观形貌、晶型及氧化性能;利用水蒸... 为了提高铝与高温水蒸汽的反应活性,采用机械球磨法在不同球磨时间下制备得到了铝基聚四氟乙烯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Al/PTFE);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径分析仪、X射线衍射、同步热分析仪研究了Al/PTFE的微观形貌、晶型及氧化性能;利用水蒸汽反应装置研究了Al/PTFE在高温水蒸汽中的点火性能;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径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研究了Al/PTFE燃烧产物的微观形貌及组成。结果表明,Al/PTFE复合物的形貌随球磨时间的增加由片状向块状转变,粒度随球磨时间的增加而减小;3h球磨制备的Al/PTFE复合物与高温水蒸汽反应时展示出最佳的反应活性,反应产物的中值粒径(D_(50))为17.2μm;3h球磨制备的Al/PTFE复合物在600℃和700℃高温水蒸汽下的点火延迟时间分别为29s和15s,且点火温度比1h和5h球磨制备的Al/PTFE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Al/PTFE复合物 铝基水反应金属燃料 球磨 高温水蒸汽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
下载PDF
反应抑制球磨法制备超级铝热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邹美帅 杜旭杰 +1 位作者 李晓东 杨荣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3-791,共9页
传统铝热剂具有较高的反应焓,但较慢的能量释放速率和较低的能量转化效率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超级铝热剂,即亚稳态分子间复合材料(MIC)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众多MIC的制备方法中,反应抑制球磨(ARM)法优势明显。综述了ARM... 传统铝热剂具有较高的反应焓,但较慢的能量释放速率和较低的能量转化效率严重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超级铝热剂,即亚稳态分子间复合材料(MIC)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众多MIC的制备方法中,反应抑制球磨(ARM)法优势明显。综述了ARM法制备MIC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现有的MIC体系种类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制备过程中工艺参数和环境条件对MIC产物结构和性质(包括热性能、燃烧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指出了现有的MIC球磨模型和燃烧模型的局限性,并对今后ARM法制备MIC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反应抑制球磨法 超级铝热剂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材料 反应 活性
下载PDF
Al/CuO纳米线阵列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5
作者 孙星 张方 +2 位作者 王燕兰 张蕾 张植栋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5,共4页
对基于热氧化法的CuO纳米线阵列的生长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热氧化温度、时间、镀膜工艺和热退火等因素对纳米线生长的影响,得到了适合CuO纳米线生长的最佳条件,并推测了可能的生长规律和生长机理。此外,将PVD技术和硅基平面工艺相结合制备... 对基于热氧化法的CuO纳米线阵列的生长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热氧化温度、时间、镀膜工艺和热退火等因素对纳米线生长的影响,得到了适合CuO纳米线生长的最佳条件,并推测了可能的生长规律和生长机理。此外,将PVD技术和硅基平面工艺相结合制备了Al/CuO纳米线含能阵列,并进行了表征和点火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 AL CUO 含能材料 纳米阵列
下载PDF
Fe_2O_3-Al纳米铝热剂与超细RDX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
6
作者 逄万亭 赵林 谯志强 《广州化工》 CAS 2014年第17期78-80,112,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出了纳米铝热剂nano-Fe2O3-Al,并获得了其与超细RDX的复合含能材料nanoFe2O3-Al/SFRDX。采用BET法、SEM、XRD综合表征了nano-Fe2O3-Al的结构,采用TG/DSC联用技术测试了nano-Fe2O3-Al的热性能,结果表明气凝胶铝热...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出了纳米铝热剂nano-Fe2O3-Al,并获得了其与超细RDX的复合含能材料nanoFe2O3-Al/SFRDX。采用BET法、SEM、XRD综合表征了nano-Fe2O3-Al的结构,采用TG/DSC联用技术测试了nano-Fe2O3-Al的热性能,结果表明气凝胶铝热剂的反应温度更低;nano-Fe2O3-Al的静电火花感度测试结果表明纳米铝热剂对静电十分敏感。对nano-Fe2O3-Al/SFRDX在无约束条件和密闭条件下的燃烧行为进行了研究,高速相机照片法发现在无约束条件下,nanoFe2O3-Al燃烧高达300 m/s,且nano-Fe2O3-Al/SFRDX具有在无约束条件下由燃烧转为爆轰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稳态分子复合物 纳米铝热剂 超细RDX 燃烧速度 燃烧转爆轰
下载PDF
墨水直写增材制造技术及其在含能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姜一帆 赵凤起 +6 位作者 李辉 张明 蒋周峰 侯晓婷 张建侃 李娜 戴亚堂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共19页
系统介绍了墨水直写(DIW)增材制造技术及其在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重点综述了近年来DIW技术在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铝热剂、铝-氟聚物)、复杂异型火炸药装药结构(固体推进剂装药、炸药装药)及火工品药剂中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与之相关的机... 系统介绍了墨水直写(DIW)增材制造技术及其在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重点综述了近年来DIW技术在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铝热剂、铝-氟聚物)、复杂异型火炸药装药结构(固体推进剂装药、炸药装药)及火工品药剂中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与之相关的机遇和挑战。指出DIW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传统装药技术的不足,在新型多孔/特殊结构装药和能量密度递变的火炸药装药研发与制造方面极具开发应用潜力,未来可进一步加强增材制造火炸药配方应用基础研究、光-热协同固化体系研究以及弹药壳体-装药一体化制造等方面的研究,为我国新型、高精度战略武器装备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水直写 增材制造技术 含能材料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 火炸药装药 火工品药剂
下载PDF
双层核壳结构Al/PVDF/MO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热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姜一帆 于宪峰 +7 位作者 李辉 李娜 张建侃 蒋周峰 张明 李瑞勤 戴亚堂 赵凤起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4-503,共10页
为提高铝粉释能速率与释能效率,采用两步低温液相法制备了双层核壳结构的Al/PVDF/NiO和Al/PVDF/CuO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IC);通过XRD和XPS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特征和表面元素组成及价态;通过SEM和FIB-SEM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为提高铝粉释能速率与释能效率,采用两步低温液相法制备了双层核壳结构的Al/PVDF/NiO和Al/PVDF/CuO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IC);通过XRD和XPS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特征和表面元素组成及价态;通过SEM和FIB-SEM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特征及组分间的复合方式;采用氧弹量热仪测试了不同MIC材料的燃烧热;通过同步热分析量热仪(TG-DSC)研究了不同MIC材料的热反应特性。结果表明,两种MIC材料均为双层核壳结构的花球状形貌,包覆层厚度约为300nm;Al/PVDF/NiO和Al/PVDF/CuO复合物的初始氧化放热峰温分别为990℃和997℃,热反应活性明显提升;复合物放热量大幅提升且放热更为集中;与Al粉相比,Al/PVDF/NiO和Al/PVDF/CuO复合物的氧化反应速率和燃烧效率大幅提升,氧化反应速率分别提升了77.4%和78.5%;燃烧效率分别是Al粉的4.4倍和5.1倍,证明双层核壳结构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MIC材料的热反应活性,使放热反应过程更加集中,有助于提升热反应速率和反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核壳结构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ic) 铝粉 聚偏氟乙烯(PVDF) 过渡金属氧化物
下载PDF
静电自组装GO/Al/CuO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剑 盛涤伦 +2 位作者 倪德彬 陈利魁 徐栋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48,共4页
采用Modified 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利用氧化石墨烯的静电力作用,静电自组装制备了GO/Al/CuO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对样品的微观形貌、结构和热反应特性及感度进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自组装法增大了组分粒子的接触,纳米Al和纳米... 采用Modified 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利用氧化石墨烯的静电力作用,静电自组装制备了GO/Al/CuO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对样品的微观形貌、结构和热反应特性及感度进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自组装法增大了组分粒子的接触,纳米Al和纳米CuO粒子均匀负载在GO片层;与物理混合法相比,静电自组装制备的GO/Al/CuO反应放热量达到1 394 J/g,提高了61.34%,撞击、摩擦和火焰感度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 氧化石墨烯 自组装 放热量 感度
下载PDF
火焰法制备Al/MoO_3纳米片阵列的影响因素
10
作者 赵娜 沈金朋 +2 位作者 李瑞 杨光成 黄辉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4-737,共4页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IC)阵列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小尺寸条件下能自持反应的优点,在集成化火工品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采用火焰法在硅基底上原位制备了高度有序的MoO3纳米片阵列,探讨了基底材料、纳米阵列生长时间、火焰源因素...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IC)阵列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小尺寸条件下能自持反应的优点,在集成化火工品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采用火焰法在硅基底上原位制备了高度有序的MoO3纳米片阵列,探讨了基底材料、纳米阵列生长时间、火焰源因素对生成MoO3形貌的影响,得到了 MoO3纳米片阵列的优化制备工艺条件: 以硅片为基底,生长时间为5 min和甲烷为火焰源。制备的纳米片厚度为100~200 nm,宽度约5 μm,长度达到十几个微米。分别采用磁控溅射和热蒸发在MoO3纳米片阵列表面镀铝得到Al/MoO3 MIC阵列,在铝膜厚度相同的情况下,采用热蒸发镀铝方式优于磁控溅射。热蒸发铝膜厚度为900 nm时,所获得的Al/MoO3 MIC阵列具有较高的放热量,达到3276 J·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含能材料 AL MOO3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ic) 火焰法
下载PDF
含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的炸药装药增材制造
11
作者 陈永进 孙晓乐 +1 位作者 焦清介 任慧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5-363,共9页
为了提高混合炸药装药的密度和爆热值,通过3D打印技术对高能球磨法制备的Al/CuO和Al/PTFE/CuO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IC)体系进行了MIC金属环的增材制造,并对含高热效应MIC金属环的径向梯度炸药装药进行了快速成型。通过电子显微镜(SEM)、X... 为了提高混合炸药装药的密度和爆热值,通过3D打印技术对高能球磨法制备的Al/CuO和Al/PTFE/CuO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IC)体系进行了MIC金属环的增材制造,并对含高热效应MIC金属环的径向梯度炸药装药进行了快速成型。通过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TG-DSC)等手段分别对机械球磨法制备的MIC体系(Al/CuO、Al/PTFE/CuO)复合粒子的微观结构、热分解行为、燃烧产气性能、MIC环的微观结构、密度和尺寸以及含MIC环的炸药装药的密度和爆热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高能机械球磨法制备的MIC体系中各个粒子分布均匀,未出现团聚现象,并且两者在受热过程中均表现为良好的放热行为,燃烧时具有较高的峰值压力(p_(max))和增压速率;增材制造的MIC环结构完整性较好,密度较高,并且SEM显示MIC环中各个粒子分布均匀,堆积密实,无裂痕、孔洞等明显缺陷;含Al/CuO和Al/PTFE/CuO MIC环的双层结构径向梯度炸药装药药柱的密度分别为2.18g/cm^(3)和2.16g/cm^(3),爆热分别为8373kJ/kg和8940kJ/kg,相比于纯CL-20/HMX基药柱,密度分别提高了24.8%和23.7%,爆热值分别提高了3.97%和1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ic) 3D打印 增材制造 混合炸药及装药 高能球磨 爆热
下载PDF
石墨烯量子点自组装制备硅基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及其放热性能研究
12
作者 赵骏 朱金花 张放为 《化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176-181,共6页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因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在军事与民用领域受到广泛应用.本文作者利用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作为自组装媒介制备Si/GQDs/Fe2O3纳米复合物,并研究了所制备复合物的形貌与放热性能,同时讨论了不同分...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因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在军事与民用领域受到广泛应用.本文作者利用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作为自组装媒介制备Si/GQDs/Fe2O3纳米复合物,并研究了所制备复合物的形貌与放热性能,同时讨论了不同分散剂对所制备的复合物形貌与放热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以水/异丙醇混合物作为分散剂并通过GQDs自组装制备的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放热量达到 1 817.5 J/g.对比发现Si与Fe2O3纳米颗粒在水/异丙醇混合物中良好的分散性与二者表面通过GQDs构建的紧密接触是实现放热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 石墨烯量子点 硅基材料 放热量
下载PDF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Al/Bi_2O_3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亚军 江自生 冯长根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1-400,共10页
具有输出压力较高、燃烧效率高、能量释放速率快、安全环保等特点的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IC)Al/Bi_2O_3,在新型火工药剂、炸药和推进剂等含能材料研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概括了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Al/Bi_2O_3的反应机理模... 具有输出压力较高、燃烧效率高、能量释放速率快、安全环保等特点的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IC)Al/Bi_2O_3,在新型火工药剂、炸药和推进剂等含能材料研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概括了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Al/Bi_2O_3的反应机理模型、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首先介绍并比较了MIC的几种反应机理及模型,详述了目前能够较合理地解释和计算Al/Bi_2O_3输出压力的CJ爆轰模型和热平衡模型。然后综述了纳米Bi_2O_3及Al/Bi_2O_3的制备方法,通过改变制备方法可以获得不同形貌、结构和燃烧性能的纳米Al/Bi_2O_3。同时,分析了反应物粒径和添加物对纳米Al/Bi_2O_3燃烧性能的影响。此外,简要介绍了纳米Al/Bi_2O_3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对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Al/Bi_2O_3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 铝热剂 含能材料 氧化铋 燃烧性能
原文传递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亚军 李泽雪 +1 位作者 于海洋 冯长根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89-1704,共16页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etastable intermolecular composite,MIC)由于具有超高反应燃烧速率及能量释放速率、高体积能量密度、低扩散距离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在微型含能器件、火箭推进剂和绿色火工药剂等军用领域展现了很好的应用潜力。其...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metastable intermolecular composite,MIC)由于具有超高反应燃烧速率及能量释放速率、高体积能量密度、低扩散距离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在微型含能器件、火箭推进剂和绿色火工药剂等军用领域展现了很好的应用潜力。其反应机制与传统的含能材料不同,且具有超高速反应的瞬时性及复杂性,对其反应机理仍然缺乏清晰的认识,这限制了其应用研究的进展。本文对近年来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的反应机理研究进行综述,重点讨论具有代表性的"金属-氧翻转机理"和"预点火-熔结机理"。对于MIC材料的反应机理研究,本文主要从实验研究、理论模型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改性MIC材料是对材料性能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是目前及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在论文最后对其反应机理做了重点叙述。通过对当前研究现状的归纳与分析,给出了当前的重要研究成果以及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 反应机理 金属-氧翻转 扩散 预点火-熔结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