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liminary lidar observations of Na meteor trails at Wuhan (30.5°N, 114.4°E),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XIE QiuHong1,2,3 & YI Fan1,2,3 1 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Geospace Environment and Geodesy, Ministry of Education, Wuhan 430079, China 3 State Observatory for Atmospheric Remote Sensing, Wuhan 430079,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22期2422-2427,共6页
Na lidar measurements of atom meteor trails with an integration period of 3.2 s were conducted at Wuhan (30.5°N, 114.4°E), China. A total of 125 Na meteor trail events were registered from 166 hours (16 nigh... Na lidar measurements of atom meteor trails with an integration period of 3.2 s were conducted at Wuhan (30.5°N, 114.4°E), China. A total of 125 Na meteor trail events were registered from 166 hours (16 nights) of lidar data. These Na trails show peak densities ranging from 4040 to 39170 cm?3 with a mean of 16430 cm?3, while their occurrence altitudes vary from 77.2 to 111.6 km with a distribution centroid at 92.6 km. The upper edge of the Na trail altitude distribution resembles that of the altitude profile of the simultaneously observed mean Na layer. In particular, the trail altitude histogram maximum occurs around the mean Na layer peak.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early lidar observations of K and Fe trails, which shows that meteoroids entering the atmosphere tend to yield more atom meteor trails detectable by ground-based lidars around the peak of the regular metal layers than elsewhe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Nas layers was usually accompanied by a bunch of Na meteor trails, and that they occurred near the altitude of the Nas layer pea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观测 流星尾迹 钠层 武汉 中国 海拔高度 激光雷达探测
原文传递
流星不均匀体多波段探测系统与初步观测结果
2
作者 李怡 李国主 +11 位作者 解海永 孙文杰 胡连欢 武志 陈文志 黄照国 吴宝元 赵秀宽 余优 常首民 宁百齐 刘立波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4年第3期292-307,共16页
流星体注入地球空间给地球带来外部物质并影响地球空间环境.为了探知流星体对空间环境的影响,需获取不同类型流星体及其在地球大气中产生系列现象的特征.本文介绍近期研制建设的流星不均匀体多波段探测系统.该系统设计采用光学大范围成... 流星体注入地球空间给地球带来外部物质并影响地球空间环境.为了探知流星体对空间环境的影响,需获取不同类型流星体及其在地球大气中产生系列现象的特征.本文介绍近期研制建设的流星不均匀体多波段探测系统.该系统设计采用光学大范围成像和无线电相控阵雷达与双基地全天空雷达主动探测,实现对不同尺寸流星体坠入地球高空大气/电离层后的烧蚀、蒸发和电离到流星不均匀体产生与演化等系列过程探测.通过开发多种探测模式和相应的数据分析反演算法,获取流星体速度、质量、成分和星际来源、流星等离子体头和等离子体尾迹不均匀体的空间精细结构与演化以及低电离层“瞬时”风场等多参量信息.利用该系统观测数据,对流星体及其产生的流星等离子体头、等离子体尾迹场向和非场向不均匀体、流星闪耀和尘埃不均匀体以及电离层不均匀体等开展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星 流星体 流星尾迹不均匀体 电离层不均匀体 探测系统
下载PDF
子午工程二期漠河大气风温金属成分激光雷达钙原子初步观测结果
3
作者 陈峰磊 荀宇畅 +7 位作者 王泽龙 杜丽芳 郑浩然 陈志青 程学武 王积勤 吴方 杨国韬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子午工程二期漠河(122°E,53°N)大气风温金属成分激光雷达利用高空大气金属层共振荧光散射机制探测80~120 km区域的金属层成分,并将这些金属成分作为示踪物去研究中高层大气的各种复杂的化学和动力学过程.子午工程二期漠河钙... 子午工程二期漠河(122°E,53°N)大气风温金属成分激光雷达利用高空大气金属层共振荧光散射机制探测80~120 km区域的金属层成分,并将这些金属成分作为示踪物去研究中高层大气的各种复杂的化学和动力学过程.子午工程二期漠河钙原子激光雷达采用的时间分辨率为1.1 min,空间分辨率为30 m.在这种高时空分辨率下,仍然得到了高信噪比信号.通过对2023年1月钙原子数密度随时间和高度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背景层钙原子峰值密度达到了33.55 cm−3左右,并且其突发层钙原子峰值密度可以达到约53.64 cm−3;在与延庆(116.0°E,40.5°N)钙原子数密度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发现延庆的钙原子数密度小于漠河的钙原子数密度;在与国外台站钙原子观测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发现漠河钙原子数密度和德国Kuhlungsborn(54°N,12°E)台站的钙原子数密度接近,比法国的Observatoire de Haute Provence(44°N,6°E)台站的钙原子数密度大.在2023年1月12日至14日,我们观测到了钙流星尾迹,并且流星尾迹往往出现在金属层峰值的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钙原子数密度 流星尾迹
下载PDF
天波超视距雷达抑制流星余迹干扰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强勇 侯彪 +1 位作者 焦李成 保铮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3年第1期23-27,共5页
工作在高频波段的超视距雷达 (OTHR)会受到流星余迹的干扰 ,这种干扰的存在 ,严重影响了OTHR的正常工作。流星余迹干扰在局部短时间幅度是很强的 ,与海杂波产生差拍 ,表现为奇异性特征。利用子波变换对信号的奇异性具有很好的检测效果 ... 工作在高频波段的超视距雷达 (OTHR)会受到流星余迹的干扰 ,这种干扰的存在 ,严重影响了OTHR的正常工作。流星余迹干扰在局部短时间幅度是很强的 ,与海杂波产生差拍 ,表现为奇异性特征。利用子波变换对信号的奇异性具有很好的检测效果 ,提出了用二进制子波变换的方法有效检测和消除流星余迹瞬态干扰 ,这种方法与正交子波滤波器比较 ,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度 ,并且在消除流星余迹干扰后 ,使信噪比得到提高。实测数据的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波超视距雷达 流星余迹 瞬态干扰 子波变换 OTHR
下载PDF
天波超视距雷达抑制非瞬态流星余迹干扰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强勇 焦李成 +1 位作者 保铮 邢孟道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50,共4页
工作在高频波段的超视距雷达会受到流星余迹的干扰,这种干扰严重影响了超视距雷达接收机的正常工作.对于欠密类流星余迹形成的瞬态干扰,已经有了有效的抑制方法.但对于过密类余迹或多个欠密类余迹混合而形成的长持续时间的干扰,目前尚... 工作在高频波段的超视距雷达会受到流星余迹的干扰,这种干扰严重影响了超视距雷达接收机的正常工作.对于欠密类流星余迹形成的瞬态干扰,已经有了有效的抑制方法.但对于过密类余迹或多个欠密类余迹混合而形成的长持续时间的干扰,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抑制方法.针对流星余迹干扰的特点,利用特征子空间理论,提出了有效消除非瞬态流星余迹干扰MTI滤波的方法.实测数据的仿真结果表明了这种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视距雷达 流量余迹 非瞬态干扰 特征子空间 OTHR 余迹干扰
下载PDF
天波超视距雷达流星余迹瞬态干扰抑制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王阶 刘涛 +1 位作者 陈晓旭 龚耀寰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9年第10期67-72,共6页
天波超视距雷达(OTHR)易受到流星余迹回波等强瞬态干扰的影响。目前对于流星余迹的抑制方法大多需预先抑制海、地杂波,复杂度高,实用性不强。实测数据统计表明,流星余迹与地海杂波信号的分形维区别较大,可利用其作为检测识别特征。本文... 天波超视距雷达(OTHR)易受到流星余迹回波等强瞬态干扰的影响。目前对于流星余迹的抑制方法大多需预先抑制海、地杂波,复杂度高,实用性不强。实测数据统计表明,流星余迹与地海杂波信号的分形维区别较大,可利用其作为检测识别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检测和预测恢复的流星余迹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应用分形检测,提取信号的相似性特征,找到流星余迹干扰位置,再去掉相应干扰数据段,并通过线性预测算法恢复有效数据,达到干扰抑制的目的。该方法的优点是干扰检测前无需抑制海杂波,实用性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检测干扰并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波超视距雷达 流星余迹 干扰抑制 分形维
下载PDF
天波超视距雷达中流星余迹干扰模型 被引量:6
7
作者 魏旻 李军 龚耀寰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0-394,409,共6页
已获得的实测数据表明,天波超视距雷达在3MHz-30MHz的工作频段内存在明显的流星余迹干扰。流星余迹干扰会对天波超视距雷达探测目标的距离和多普勒信息造成负面影响,严重时会影响到天波超视距雷达的正常工作。根据流星余迹的散射特性,... 已获得的实测数据表明,天波超视距雷达在3MHz-30MHz的工作频段内存在明显的流星余迹干扰。流星余迹干扰会对天波超视距雷达探测目标的距离和多普勒信息造成负面影响,严重时会影响到天波超视距雷达的正常工作。根据流星余迹的散射特性,结合天波超视距雷达的工作方式,建立了流星余迹干扰模型,为在天波超视距雷达中研究抑制流星余迹干扰技术提供了帮助。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波超视距雷达 流星余迹 流星余迹干扰模型
下载PDF
一种高频雷达流星余迹回波干扰消除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蒋志焱 陈希信 黄银河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41,共3页
流星余迹回波是高频雷达的主要干扰源之一,严重影响了雷达对目标的探测性能,必须加以抑制。该文根据地海杂波与流星干扰在多普勒谱上的差别,提出了用FIR型高通滤波器滤除杂波使流星干扰凸显出来;再根据流星干扰的分布特点分段计算背景... 流星余迹回波是高频雷达的主要干扰源之一,严重影响了雷达对目标的探测性能,必须加以抑制。该文根据地海杂波与流星干扰在多普勒谱上的差别,提出了用FIR型高通滤波器滤除杂波使流星干扰凸显出来;再根据流星干扰的分布特点分段计算背景噪声均值,求取流星干扰检测门限;最后用杂波信号来插值流星干扰位置上的数据,消除因去除干扰造成的杂波相位不连续。实测数据处理表明,该文方法工程实现性强,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雷达 流星余迹回波 瞬态干扰 FIR型高通滤波器
下载PDF
天波雷达欠密度流星余迹干扰抑制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薄超 顾红 +1 位作者 苏卫民 陈金立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8-134,共7页
针对欠密度流星余迹干扰影响天波超视距雷达目标检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总体最小二乘旋转不变估计信号参数(Total Least Squares-Estimating Signal Parameter via 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s TLS-ESPRIT)的欠密度流星余迹干扰抑... 针对欠密度流星余迹干扰影响天波超视距雷达目标检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总体最小二乘旋转不变估计信号参数(Total Least Squares-Estimating Signal Parameter via 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s TLS-ESPRIT)的欠密度流星余迹干扰抑制算法.首先应用复数据经验模式分解估算流星余迹干扰的位置,并将该位置的回波数据组成Hankel矩阵,然后采用TLS-ESPRIT方法求解Hankel矩阵,解得流星余迹干扰的时域回波,最后从回波数据中去除流星余迹干扰的时域回波,得到流星余迹干扰抑制后的回波数据.与现有流星余迹抑制算法相比,该方法减少了流星余迹干扰的残余和提高了目标的信杂比(SCN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波超视距雷达 流星余迹干扰 TLS-ESPRIT 复数据经验模式分解
下载PDF
天波雷达欠密度流星余迹干扰抑制算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薄超 顾红 +1 位作者 苏卫民 陈金立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6-853,共8页
针对欠密度流星余迹干扰严重影响天波超视距雷达(OTHR)目标检测的问题,提出了欠密度流星余迹干扰抑制算法。应用二进小波变换(DWT)计算流星余迹干扰的位置,并将该位置的回波数据组成3阶Hankel张量;采用高阶正交迭代(HOOI)算法和总体最... 针对欠密度流星余迹干扰严重影响天波超视距雷达(OTHR)目标检测的问题,提出了欠密度流星余迹干扰抑制算法。应用二进小波变换(DWT)计算流星余迹干扰的位置,并将该位置的回波数据组成3阶Hankel张量;采用高阶正交迭代(HOOI)算法和总体最小二乘(TLS)算法,抑制张量中的噪声分量和求解流星余迹干扰参数,解得流星余迹干扰的时域回波数据;从回波数据中去除流星余迹干扰,得到干扰抑制后的时域回波数据。与现有流星余迹干扰抑制算法相比,该方法提高了目标的信杂噪比(SCN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工程 天波超视距雷达 流星余迹干扰 高阶正交迭代 二进小波变换
下载PDF
基于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的低密度校验码的分析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蓉 刘景伟 王新梅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8-81,共4页
本文介绍了流星余迹信道及其特点、信道编码技术在流星余迹通信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分析说明低密度校验(LDPC)码在流星余迹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LDPC码应用的几个原则。研究表明,在发射功率(信噪比)有限的情况下,流星余迹通信系统可... 本文介绍了流星余迹信道及其特点、信道编码技术在流星余迹通信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分析说明低密度校验(LDPC)码在流星余迹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LDPC码应用的几个原则。研究表明,在发射功率(信噪比)有限的情况下,流星余迹通信系统可以利用LDPC码的同时纠错、检错特性,使系统达到高的正确接收率。最后针对流星突发信道的信道参数变化的特点,设计了非规则的短长LPDC码,可以得到比规则LDPC码更加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星余迹通信 LDPC码 非规则LDPC码
下载PDF
流星余迹通信信道季节变化模型与仿真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雅彬 金燕波 +1 位作者 林乐科 张永利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9年第4期1-3,共3页
流星余迹通信不同于传统的通信,它是低速率通信,具有突发、不连续、不定时的特性。因此,流星余迹通信的复杂性要求有必要对其通信信道进行建模。根据流星轨道分布的特点,推导出轨道-辐射的转换,得到流星分布和通信链路的关系,建立了流... 流星余迹通信不同于传统的通信,它是低速率通信,具有突发、不连续、不定时的特性。因此,流星余迹通信的复杂性要求有必要对其通信信道进行建模。根据流星轨道分布的特点,推导出轨道-辐射的转换,得到流星分布和通信链路的关系,建立了流星余迹通信信道季节变化预测模型,并将预测模型应用于流星余迹通信链路。预测的结果和中纬度雷达观测结果比较一致,为建立流星余迹通信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星余迹 黄道 流星余迹通信信道 可用流星率
下载PDF
流星余迹通信的应急通信网络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淑婷 李文雅 姚国林 《舰船电子工程》 2009年第2期80-82,共3页
在介绍流星余迹通信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基于流星余迹通信的应急通信网络。根据分析流星余迹的特点—流星突发传输链条不连续、电子密度低,阐述了流星余迹通信网络作为应急网络的合理性,进一步说明这种应急通信网络在我国具... 在介绍流星余迹通信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基于流星余迹通信的应急通信网络。根据分析流星余迹的特点—流星突发传输链条不连续、电子密度低,阐述了流星余迹通信网络作为应急网络的合理性,进一步说明这种应急通信网络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星余迹 应急通信网络 流星突发传输链路 电子密度
下载PDF
八木天线在流星通信系统中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郝国欣 何鹄 +1 位作者 马银圣 靳佰良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9年第5期561-564,共4页
八木天线自研制以来,已在多种无线收发系统中得到应用。流星突发通信作为近年新兴的一种应急保障通信手段,利用“流星余迹”的物理特性而逐步得以应用,针对其传播“数据量小、短时通信”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窄带高增益八单元八木天线。从... 八木天线自研制以来,已在多种无线收发系统中得到应用。流星突发通信作为近年新兴的一种应急保障通信手段,利用“流星余迹”的物理特性而逐步得以应用,针对其传播“数据量小、短时通信”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窄带高增益八单元八木天线。从天线增益、振子间距及振子长度等处入手,结合使用仿真软件进行优化,完成了天线的设计、仿真和架设测量,对其他使用八木天线的通信系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木天线 突发 通信 流星余迹
下载PDF
VHF频段低端超视距传播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伟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7年第6期7-9,共3页
简要介绍了VHF频段超视距电波传播媒质在不同纬度、不同高度的空间分布情况,并根据不同的传播媒质和传播机理对超视距电波传播机制进行了分类。对每种超视距电波传播机制所发生的空间区域、形成机理、传播特性以及应用特点作了较为详尽... 简要介绍了VHF频段超视距电波传播媒质在不同纬度、不同高度的空间分布情况,并根据不同的传播媒质和传播机理对超视距电波传播机制进行了分类。对每种超视距电波传播机制所发生的空间区域、形成机理、传播特性以及应用特点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同时对各种超视距传播机制的不同点进行了比较。最后指出充分认识各种传播机制,对于合理利用各种通信资源,设计多种传播机制兼容的通信设备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视距 电离层散射 突发E层 流星余迹
下载PDF
流星余迹通信链路的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伟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7年第1期4-5,22,共3页
由于流星余迹通信链路的随机性、复杂性和多变性,不能准确地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为了使数据可靠地传输,链路设计中往往盲目加大发射机功率,提高天线增益来提高系统的余量。针对此问题,从工程角度出发,对一些理论和公式进行了约束和简化,... 由于流星余迹通信链路的随机性、复杂性和多变性,不能准确地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为了使数据可靠地传输,链路设计中往往盲目加大发射机功率,提高天线增益来提高系统的余量。针对此问题,从工程角度出发,对一些理论和公式进行了约束和简化,提出了流星余迹通信链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对工程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星余迹 通信链路 传输损耗 反射面
下载PDF
一种流星余迹通信系统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英川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8年第2期8-10,共3页
流星余迹通信利用流星电离余迹对无线电波的反射和散射作用来进行通信,它是一种突发通信方式。流星余迹通信方式特殊,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范围大、保密性强、通信信道不受电离层骚扰和极光等恶劣自然电磁环境的影响等特点,在未来战争中... 流星余迹通信利用流星电离余迹对无线电波的反射和散射作用来进行通信,它是一种突发通信方式。流星余迹通信方式特殊,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范围大、保密性强、通信信道不受电离层骚扰和极光等恶劣自然电磁环境的影响等特点,在未来战争中,流星余迹通信是一种理想的应急通信手段。另外流星余迹通信也特别适合于恶劣环境下的气象通信。介绍一种应用于小型移动载体的流星余迹突发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对其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星余迹 突发 OFDM
下载PDF
流星余迹反射信号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伟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7年第2期55-57,共3页
通过对采集到的流星余迹反射信号样本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反射信号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类型反射信号的形成机理,指出了非流星余迹反射信号是流星余迹通信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对如何充分利用非流星余迹反射信号给出了... 通过对采集到的流星余迹反射信号样本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反射信号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类型反射信号的形成机理,指出了非流星余迹反射信号是流星余迹通信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对如何充分利用非流星余迹反射信号给出了抗衰落措施以及协议设计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流星余迹通信系统工程设计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星余迹 信号特性 快衰落 频率分集
下载PDF
流星突发通信中“足迹”的研究
19
作者 陈新莲 李萍 张海鹍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419-422,共4页
阐述流星余迹的散射传播特性及可用流星余迹的约束条件。利用一种数学分析的方法对流星余迹形成的地面"足迹"进行研究,得到了计算流星余迹形成的地面"足迹"的公式,并对结果进行计算机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 阐述流星余迹的散射传播特性及可用流星余迹的约束条件。利用一种数学分析的方法对流星余迹形成的地面"足迹"进行研究,得到了计算流星余迹形成的地面"足迹"的公式,并对结果进行计算机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流星余迹处于不同的方位时其形成的流星余迹的形状和大小,这对设计大型的流星余迹通信网络在解决不同站点之间免应答冲突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星余迹 流星突发通信 足迹
下载PDF
流星雨摄影观测记录的罕见现象
20
作者 吴光节 张周生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6,i001-i002,共9页
2001年狮子座流星雨,是几百年来难得有机会在中国观测到的一场流星暴。在我们收集到的照相观测资料中,发现了一些特殊的、还未引起广泛注意的流星现象。"蛇行"的流星以及螺旋形并带有辐条结构的流星余迹,早在我国古代记录中... 2001年狮子座流星雨,是几百年来难得有机会在中国观测到的一场流星暴。在我们收集到的照相观测资料中,发现了一些特殊的、还未引起广泛注意的流星现象。"蛇行"的流星以及螺旋形并带有辐条结构的流星余迹,早在我国古代记录中就可以找到印证。现代的照相技术,不仅直观地显示了文字难以描述的颜色、形态和变化,而且提供了可永久性进行测量的记录。其中包括罕见的对流星余迹的双站观测资料。用常规的"高空风作用"难以解释这些观测现象。它们可能反映了流星带电体与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星余迹 照相观测 流星雨 2001年 狮子座 辐条结构 螺旋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