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喻-隐喻连续体关系与语篇连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单新荣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47-149,共3页
转喻和隐喻的连续体关系已被许多学者关注,但在语篇连贯中所起作用还少有人提及。文章分析了转喻和隐喻的连续体建立机制,以及在语篇连贯中起的推理作用,从中得出结论:转喻和隐喻这种认知机制对分析语篇起推理及理解作用。
关键词 转喻和隐喻的连续体 语篇连贯 推理作用
下载PDF
借代-隐喻连续体及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2
作者 贾冬梅 《语言教育》 2015年第3期22-26,共5页
大量概念隐喻以概念借代为基础发展而来,形成借代-隐喻连续体,其理据在于始源域与目标域存在某种共同特征,人们对始源域和目标域的体验有相同之处。在英语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借代-隐喻连续体有助于学生把握语言现象之间的... 大量概念隐喻以概念借代为基础发展而来,形成借代-隐喻连续体,其理据在于始源域与目标域存在某种共同特征,人们对始源域和目标域的体验有相同之处。在英语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借代-隐喻连续体有助于学生把握语言现象之间的内在关联,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掌握目标概念的语义拓展网络,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代-隐喻连续体 英语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下载PDF
隐喻与转喻的相互作用:模式、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57
3
作者 杨波 张辉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共8页
隐喻和转喻是人类的两种基本认知识解,通常相互作用。一些研究表明转喻似乎比隐喻更基本,是隐喻的基础或者为其提供理据,而且转喻-隐喻连续体也证实了这一点。转喻和隐喻相互作用的方式是复杂的,本文简要介绍五种主要的相互作用模式:Goo... 隐喻和转喻是人类的两种基本认知识解,通常相互作用。一些研究表明转喻似乎比隐喻更基本,是隐喻的基础或者为其提供理据,而且转喻-隐喻连续体也证实了这一点。转喻和隐喻相互作用的方式是复杂的,本文简要介绍五种主要的相互作用模式:Goossens的"隐转喻"、Radden和Barcelona的隐喻的转喻基础、Riemer的后隐喻和后转喻、Ruiz de Mendoza的概念相互作用模式以及Geeraerts的隐喻和转喻相互作用棱柱形模式,并结合汉语熟语(三字格惯用语、成语等)进行适当的延伸和应用性的分析,以更清楚地认识转喻和隐喻相互作用的不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隐喻 连续体 相互作用模式 熟语
下载PDF
论转喻与隐喻的连续体关系 被引量:113
4
作者 刘正光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70,共10页
转喻和隐喻二者之间构成连续体关系。其区别应是标量的而不是离散的,因此两个实体间的概念关系由于以下两种机制的作用而可能更接近于连续体的某一端。一个是转喻的经验基础对隐喻的源域及其映射选择的制约作用,另一个是抽象机制(本身... 转喻和隐喻二者之间构成连续体关系。其区别应是标量的而不是离散的,因此两个实体间的概念关系由于以下两种机制的作用而可能更接近于连续体的某一端。一个是转喻的经验基础对隐喻的源域及其映射选择的制约作用,另一个是抽象机制(本身就是转喻性的)。转喻与隐喻连续体理论不但关注连续体两端的类典型范畴,同时也关注模糊的中间地带;提出了在人类认识与思维过程中转喻不但是和隐喻同样重要的认知机制,而且可能是更基本的认知方式,为解决像high price中的high到底是直义(转喻的)还是隐喻的争论找到了共同的视点;修正了在一般定义下关于转喻和隐喻的一些概念和认识;揭示出并强调了概念映射的动态性质,弥补了Lakoff 概念隐喻理论中因过分强调概念映射而偏于静态所带来的理论解释上的缺陷——难以完整明确地解释实时在线生成的新颖隐喻的意义生成与认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概念隐喻 连续体 强调 源域 直义 制约作用 视点 静态 认知过程
下载PDF
体验哲学视域下的隐喻和转喻界面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龚鹏程 王文斌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112,共6页
本文以体验哲学为视域对隐喻和转喻进行认知分析,考察二者的区别性特征、其界面的实质及其连续体关系。研究发现:1)体验哲学视域下人类具有主客观相互作用的思维方式,因此存在认知相对性;2)隐喻和转喻的认知视角和认知范畴因认知相对性... 本文以体验哲学为视域对隐喻和转喻进行认知分析,考察二者的区别性特征、其界面的实质及其连续体关系。研究发现:1)体验哲学视域下人类具有主客观相互作用的思维方式,因此存在认知相对性;2)隐喻和转喻的认知视角和认知范畴因认知相对性而发生改变,隐喻和转喻也因此会发生相应的相互转化,二者由此产生隐转喻界面;3)在认知相对性的作用下,隐喻和转喻之间因存在界面而产生连续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转喻 界面 连续体 体验哲学
下载PDF
句法和语义的互动关系的隐喻和转喻视角研究述评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松松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112,共7页
形态句法层面的隐喻和转喻研究为认知视角下的句法和语义互动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语法意义隐喻和转喻视角转向拓宽了认知语法的视野。本文从介绍认知语法和生成语法对待句法和语义互动冲突的不同解决方案入手,回顾了语法意义的隐喻和转... 形态句法层面的隐喻和转喻研究为认知视角下的句法和语义互动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语法意义隐喻和转喻视角转向拓宽了认知语法的视野。本文从介绍认知语法和生成语法对待句法和语义互动冲突的不同解决方案入手,回顾了语法意义的隐喻和转喻视角研究现状,认为语法隐喻和语法转喻并不是互动关系的两种单纯的唯一模式,隐喻和转喻互动的具体模式的确定是研究语法意义和隐喻/转喻互动关系的前提和难点。最后,本文尝试提出了语法意义和隐喻/转喻的互动模型以及隐喻和转喻的互动模型。但是,它们具体互动模式的确定还有待基于汉语语料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动因 句法语义互动 语法隐喻 语法转喻 隐喻-转喻连续统
下载PDF
转喻—隐喻连续体在名词动用的类型表现及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薇 寮菲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330-335,348,共7页
转喻和隐喻机制共同作用于名词动用现象,两者相互作用构成连续体关系。这里讨论了转喻—隐喻连续体的基本类型,认为连续体作用于名词动用主要体现为来自转喻的隐喻和隐喻内的转喻两种类型,并且宏观上对该现象在构词与修辞、搭配特征、... 转喻和隐喻机制共同作用于名词动用现象,两者相互作用构成连续体关系。这里讨论了转喻—隐喻连续体的基本类型,认为连续体作用于名词动用主要体现为来自转喻的隐喻和隐喻内的转喻两种类型,并且宏观上对该现象在构词与修辞、搭配特征、词汇来源、区别性特征等四个方面产生影响,使之有别于省略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隐喻 连续体 名词动用
下载PDF
语言类型学视角下英汉表量的认知对比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勇忠 尹利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0-144,共5页
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将英汉表量系统中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个体量词是汉语独特认知观的体现,"数"的范畴标记是英语表量系统的一大特色,英汉表量系统的繁简之间存在辩证关系。通过举例验证英汉表量系统的认知构建机制:转喻... 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将英汉表量系统中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个体量词是汉语独特认知观的体现,"数"的范畴标记是英语表量系统的一大特色,英汉表量系统的繁简之间存在辩证关系。通过举例验证英汉表量系统的认知构建机制:转喻—隐喻连续体的互动机制和具身认知机制,旨在为研究表量系统的构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类型学 英汉表量系统 转喻-隐喻连续体 具身认知
下载PDF
转喻与隐喻的连续体现象与多义词的认知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永芳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39-141,144,共4页
认知语言学认为,词义延伸有两种主要机制: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以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方式;另一个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方式。认为两种机制在多义词认知过程中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出现连续体的现象。通过以head和hand两... 认知语言学认为,词义延伸有两种主要机制: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以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方式;另一个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方式。认为两种机制在多义词认知过程中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出现连续体的现象。通过以head和hand两个人体部位词为语料,从转喻和隐喻的连续体现象的角度补充分析了一词多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义词 认知 转喻和隐喻的连续体现象
下载PDF
从转喻—隐喻连续体理论诠释英语时态系统的范畴化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凤娟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5-20,共6页
基本上所有的范畴都具有转喻结构,英语时态范畴也不例外。和隐喻一样,转喻出现在时态范畴的概念、形式和语义等各个层面。时态系统的范畴化涉及转喻和隐喻两种基本机制,两者构成一个连续体。共同的经验基础、语用含义、范畴结构和文化... 基本上所有的范畴都具有转喻结构,英语时态范畴也不例外。和隐喻一样,转喻出现在时态范畴的概念、形式和语义等各个层面。时态系统的范畴化涉及转喻和隐喻两种基本机制,两者构成一个连续体。共同的经验基础、语用含义、范畴结构和文化模式为隐喻的转喻基础提供认知来源。时态系统范畴化是转喻和隐喻两种机制互动的结果。作为激发机制的转喻本身不能提供概念结构,必须由隐喻提供概念潜势,才能建立丰富、具体的时态范畴概念结构,这是由转喻的本源性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隐喻连续体 英语时态范畴 范畴化机制
下载PDF
汉日空间转喻、空间隐喻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靖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98-399,401,共3页
本研究利用"棱柱形模式"证明了汉语和日语均存在"空间转喻→空间隐喻连续体";通过考察与空间场所有关的日语惯用语及其汉译,明确了日汉在空间转喻、空间隐喻上存在三种对应倾向,并进而指出"认知激活"和&q... 本研究利用"棱柱形模式"证明了汉语和日语均存在"空间转喻→空间隐喻连续体";通过考察与空间场所有关的日语惯用语及其汉译,明确了日汉在空间转喻、空间隐喻上存在三种对应倾向,并进而指出"认知激活"和"规约性"是造成上述对应的根本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日对比 空间转喻 空间隐喻 连续体 规约性
下载PDF
转喻与隐喻的连续体现象与多义词的认知研究
12
作者 李永芳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38-140,共3页
认知语言学认为,词义延伸有两种主要机制: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以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方式;另一个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方式。认为两种机制在多义词认知过程中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出现连续体的现象。通过以head和hand两... 认知语言学认为,词义延伸有两种主要机制: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以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方式;另一个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方式。认为两种机制在多义词认知过程中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出现连续体的现象。通过以head和hand两个人体部位词为语料,从转喻和隐喻的连续体现象的角度补充分析了一词多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义词 认知 转喻和隐喻的连续体现象
下载PDF
Abstracts of Major Papers in This Issue
13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2-112,共1页
关键词 《外语研究》 英文摘要 期刊 编辑工作
下载PDF
汉英习语变异构式的理据研究:隐喻-转喻连续统新释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曼 廖美珍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46,共6页
在网络和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习语被赋予了许多新颖的形式和用法,从而演化、衍生出诸多变体。本文基于自建汉英习语变体的小型语料库,提出隐喻和转喻是习语变体构式新创意义生成与理解的重要理据,这两种理据也是变体构式识解机制的重要组... 在网络和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习语被赋予了许多新颖的形式和用法,从而演化、衍生出诸多变体。本文基于自建汉英习语变体的小型语料库,提出隐喻和转喻是习语变体构式新创意义生成与理解的重要理据,这两种理据也是变体构式识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发现汉英习语变体构式的隐喻和转喻理据往往形成一个前后有序的连续统,显然其边界并非泾渭分明、明确清晰。汉英差异在于隐、转喻互动关系的类型,汉语习语变体多呈现一种类型的互动关系,即隐喻中的转喻,而英语习语变体则呈现两种类型的互动关系,即源自转喻的隐喻和隐喻中的转喻。此外,汉语习语变体隐喻-转喻连续统中,转喻多现于源域,而在英语习语变体中,转喻也常现于靶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语变异 构式 理据 隐喻 转喻 连续统
原文传递
关于隐喻理论最新发展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45
15
作者 张松松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7,148-149,共8页
隐喻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课题之一,为识解语言和认知互动关系提供了心理透镜。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隐喻理论仍有争议和受到批评。本文通过综述和分析过往研究,尝试系统地论述隐喻理论最新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并得出如下结论:1)概念... 隐喻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课题之一,为识解语言和认知互动关系提供了心理透镜。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隐喻理论仍有争议和受到批评。本文通过综述和分析过往研究,尝试系统地论述隐喻理论最新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并得出如下结论:1)概念隐喻理论分为三个发展阶段;2)涉身体验命题和意象图式理论、恒定性原则和基本隐喻理论是概念隐喻理论进化的三动因;3)隐喻有四个维度的分类标准;4)隐喻和转喻在互动中形成隐喻-转喻连续体;5)隐喻和句法的关系是双向互动关系。隐喻-转喻连续体以及概念语法隐喻的具体模型是后续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理论 隐喻-转喻连续体 概念语法隐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