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
1
作者 宋庆召 张永海 李润青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1901-1904,共4页
目的比较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和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间当地各医院待输血治疗的80例溶血病患儿,于信阳市中心血站进行输血前检验。对所有患儿使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与... 目的比较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和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间当地各医院待输血治疗的80例溶血病患儿,于信阳市中心血站进行输血前检验。对所有患儿使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技术进行输血前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技术的配血成功率、检验时间、一次性正反定型检验正确率,并统计患儿检验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满意率。结果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技术配血成功率为90.00%,明显高于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77.50%,检测时间为(17.32±1.21)min,明显长于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16.29±.0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式微柱凝胶技术正定型的检验正确率为96.25%,明显高于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87.50%,反定型的检验正确率为91.25%,明显高于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8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式微柱凝胶技术检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明显低于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36.25%,检测的满意率为97.50%,明显高于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8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表现出更高的检测准确率与满意率,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检测方法。在选择适合的输血前检验技术时,需要综合考虑检测效率、准确性以及成本效益,以确保患儿输血的安全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 卡式微柱凝胶技术 溶血病 输血检验
下载PDF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与传统盐水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
作者 陈龙 双滟琦 贺小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S01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与传统盐水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2月1-15日期间在该院接受红细胞输注治疗298例,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4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盐水法,研究组采取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目的探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与传统盐水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2月1-15日期间在该院接受红细胞输注治疗298例,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4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盐水法,研究组采取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统计两组检验结果(正定型及反定型符合率)、一次性配血成功率、交叉配血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检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正定型符合率(100.00%)、反定型符合率(99.33%)高于对照组(95.30%、9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一次性配血成功率(98.66%)高于对照组(93.29%),交叉配血用时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4%)低于对照组(6.04%)(P<0.05)。研究组检验满意度(98.66%)高于对照组(9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检验中采取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对正定型及反定型符合率高于传统盐水法,可提升一次性配血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且医师检验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检验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传统盐水法
下载PDF
探讨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应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奚蓉 张如意 邬咏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S01期167-169,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检验中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本院80例输血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检验,对比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相容性交...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检验中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本院80例输血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检验,对比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相容性交叉配血灵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应用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提升相容性交叉配血符合率,且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临床输血检验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夏润 何晨光 齐新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1期107-110,共4页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技术(MCGT)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诊断以及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00例ABO-HDN患儿为研究对象,另随机选取同期ABO同型血红细胞制剂血样本5份进行主侧交叉配血试验。采...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技术(MCGT)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诊断以及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00例ABO-HDN患儿为研究对象,另随机选取同期ABO同型血红细胞制剂血样本5份进行主侧交叉配血试验。采用MCGT与凝聚胺技术(MPT)进行交叉配血。比较两种技术的检测结果。结果交叉配血共进行1000次,MCGT的血清、放散液配血不合为740、575次;MPT的血清、放散液配血不合为40、55次。MCGT血清、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率高于MP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GT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高于MP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BO-HDN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MCGT的血液检测不合率较高,且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高于M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不合 新生儿溶血病 微柱凝胶技术 凝聚胺技术
下载PDF
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筛选和鉴定不规则抗体 被引量:55
5
作者 马曙轩 刘景汉 +3 位作者 李锡金 骆群 陈民才 王海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94-196,共3页
为了建立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筛选与鉴定不规则抗体的实验方法 ,探索采用血浆代替血清进行抗体筛选的可行性 ,采用多人份标准红细胞混合检测不规则抗体法 ,并与传统抗球蛋白法加木瓜蛋白酶两步法进行了对比 ;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 为了建立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筛选与鉴定不规则抗体的实验方法 ,探索采用血浆代替血清进行抗体筛选的可行性 ,采用多人份标准红细胞混合检测不规则抗体法 ,并与传统抗球蛋白法加木瓜蛋白酶两步法进行了对比 ;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对我院受血者抗凝标本进行抗体筛选。对筛检阳性的受血者首先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进行抗体鉴定 ,然后采用传统抗球蛋白法加木瓜蛋白酶两步法再次进行抗体鉴定。抗体鉴定所用的标准细胞均为 11个标准细胞的单人份混悬液。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混合标准细胞筛检 5 0 0 0份受血者标本 ,共检出不规则抗体 2 0例 ,阳性率为 0 .4 % ,其中抗 D 2例 ,抗 E 8例 ,抗 C 1例 ,抗 c 2例 ,抗 Mia2例 ,抗 Jka2例 ,抗 Lea1例及抗 Fya2例。采用传统抗球蛋白法检出了其中的 19例 ,而木瓜蛋白酶法检出其中的 13例。抗 Lea 抗体经加入Le(a b )型人的补体后也检出。结论 :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混合细胞筛检受血者不规则抗体可以取代传统抗人球加酶法在临床大批量推广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间接抗球蛋白法 筛选 鉴定 不规则抗体 抗球蛋白法
下载PDF
4种检测IgG红细胞抗体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3
6
作者 马曙轩 白丽霞 +2 位作者 刘景汉 欧阳锡林 李锡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60-662,共3页
目的 比较木瓜蛋白酶、抗球蛋白实验、聚凝胺和微柱凝胶4种检测IgG红细胞抗体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效价及所需时间。方法 将12种IgG抗体:抗 D、抗 E、抗 C、抗 c、抗 e、抗 Jka、抗 Jkb、抗 Fya、抗 Fyb、抗 k、抗 S、抗 s分别采用... 目的 比较木瓜蛋白酶、抗球蛋白实验、聚凝胺和微柱凝胶4种检测IgG红细胞抗体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效价及所需时间。方法 将12种IgG抗体:抗 D、抗 E、抗 C、抗 c、抗 e、抗 Jka、抗 Jkb、抗 Fya、抗 Fyb、抗 k、抗 S、抗 s分别采用上述4种方法检测。结果 木瓜蛋白酶检出了抗 D、抗 E、抗 C、抗 c、抗 e、抗 Jka、抗 Jkb7种抗体(7/ 12 ) ;抗球蛋白试验检出了所有12种抗体(12 / 12 ) ;聚凝胺法检出了除抗 k以外的抗体(11/ 12 ) ;而微柱凝胶也检出了所有12种抗体(12 /12 )。木瓜蛋白酶检测Rh及Kidd血型系统的抗体效价低于其它3种方法,而微柱凝胶检测这12种抗体效价较其它3种方法更为敏感。4种方法检测IgG抗体所需时间分别为:木瓜蛋白酶45min ,抗球蛋白实验60min ,聚凝胺5min ,微柱凝胶3 0min。结论 木瓜蛋白酶检测IgG抗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抗球蛋白实验因需要反复洗涤红细胞费工费时;聚凝胺是目前最快速简便检测IgG抗体的方法;而微柱凝胶是检测IgG抗体最为敏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抗体 木瓜蛋白酶 抗球蛋白实验 聚凝胺 微柱凝胶
下载PDF
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38
7
作者 詹廷西 王静 +3 位作者 徐丹丹 李鑫 孙静 余泽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5-338,345,共5页
目的:分析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的产生、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对85645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的产生率为0.37%(313/85645),特异性抗体201例(64.22%),其中Rh系统患者最多... 目的:分析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的产生、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对85645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的产生率为0.37%(313/85645),特异性抗体201例(64.22%),其中Rh系统患者最多,达121例(38.67%)。针对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外科(0.53%)显著高于内科(0.25%)与妇产科(0.36%)(P<0.05);女性(0.43%)高于男性(0.27%)(P<0.05);有输血、妊娠史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必要常规开展除ABO和RhD以外抗原(尤其是RhE抗原)的检测及其同型输注,以减少Rh系统不规则抗体的产生,进一步保障患者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微柱凝胶 RH血型 输血
下载PDF
29770例输血前血型不规则抗体患者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4
8
作者 唐雯 朱培元 +3 位作者 严京梅 叶东 闫芳 栾建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避免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文中分析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分布情况,确保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拟输血患者29 770例。通过微柱凝胶法进行血型... 目的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避免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文中分析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分布情况,确保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拟输血患者29 770例。通过微柱凝胶法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初筛为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再采用谱细胞分析,确定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29770例患者中有120例抗体阳性,约占0.4%;不规则抗体的种类分别为:Rh系统67例、Lewis系统5例、Kidd系统3例、MNS系统7例、抗体特异性不明确38例;其中女性患者70例,男性患者50例。妊娠史是女性产生不规则抗体的主要原因(65.7%)。结论临床上少数患者存在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女性患者中尤以有妊娠史者为著。输血前对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可为患者及时和安全输血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输血安全 微柱凝胶法
下载PDF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23
9
作者 陈勇 王余成 +1 位作者 陈晨 陈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9期2564-2565,共2页
目的探讨通过抗体筛查和鉴定,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以避免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并选择相合的血液,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978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需要输血患者的血清(浆)不规则抗体,... 目的探讨通过抗体筛查和鉴定,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以避免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并选择相合的血液,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978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需要输血患者的血清(浆)不规则抗体,结果阳性的标本再送南京市血液中心进行抗体特异性进一步鉴定。对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78例择期手术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筛查发现不规则抗体阳性6例,阳性率0.61%。筛检阳性的6例标本经南京市血液中心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发现在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抗-E 3例、抗-D 1例、抗-cE 2例。对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提示少输或不输血,其中2例未输血,4例输注经南京市血液中心配合型血液,无1例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在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发现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以及选择和准备相适合的血液,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这对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人球蛋白 微柱凝胶 不规则抗体 交叉配血 安全输血
下载PDF
纤维蛋白析出对微柱凝胶试验结果影响的解决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何子毅 刘仁强 +1 位作者 刘景春 刘赴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242-245,共4页
【目的】寻找一种解决纤维蛋白析出影响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和抗体筛选的方法。【方法】用自行设计的CaCl2离心法和EDTA-Na2法对5份交叉配血中有混合外观凝集(假性凝集)的血样本分别进行处理,筛选出最佳处理条件;另选取一份冷沉淀,按1:5... 【目的】寻找一种解决纤维蛋白析出影响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和抗体筛选的方法。【方法】用自行设计的CaCl2离心法和EDTA-Na2法对5份交叉配血中有混合外观凝集(假性凝集)的血样本分别进行处理,筛选出最佳处理条件;另选取一份冷沉淀,按1:5和1:10稀释后用CaCl2离心法和EDTA-Na2法分别模拟进行交叉配血和抗体筛选。【结果】CaCl2离心法的最佳条件是稀释比例1:20,孵育5min,3000r/min离心5min;EDTA-Na2法加入的比例是1:20;均对临床新鲜标本处理结果较好,陈旧标本选用EDTA-Na2法处理较好。【结论】用CaCl2离心法对新鲜抗凝血和用EDTA-Na2法对抗凝和非抗凝血均能很好地解决纤维蛋白析出对微柱凝胶实验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微柱凝胶法 EDTA-Na2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用于新生儿溶血病诊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0
11
作者 廖长征 黄衍锋 +1 位作者 许瑞环 叶有玩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436-437,共2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MCCT)在新生儿溶血病(HDN)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采用MCCT对105例HDN患儿进行检测试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IgG抗体试验;放散试验。同时用传统的试管法抗球蛋白试验(TCT)作比较。结果统计学上两种方法对HD...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MCCT)在新生儿溶血病(HDN)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采用MCCT对105例HDN患儿进行检测试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IgG抗体试验;放散试验。同时用传统的试管法抗球蛋白试验(TCT)作比较。结果统计学上两种方法对HDN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别,但MGCT能检出TCT所不能检出的阴性血样,比TCT检测凝集强度高1+ ~2+。结论MGCT能快速准确检测出HDN,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操作简便,结果可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集技术 新生儿溶血病 抗人球蛋白试验
下载PDF
新生儿溶血病壮族患儿ABO溶血三项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符宝铭 石明芳 袁茜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704-705,共2页
目的分析壮族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ABO溶血三项试验检测结果 ,并探讨其与汉族患儿的差异。方法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对269例疑似HDN壮族患儿和295例汉族患儿进行ABO溶血三项试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出生3d为临界点,分析不同日... 目的分析壮族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ABO溶血三项试验检测结果 ,并探讨其与汉族患儿的差异。方法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对269例疑似HDN壮族患儿和295例汉族患儿进行ABO溶血三项试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出生3d为临界点,分析不同日龄壮族患儿溶血三项试验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壮族A型患儿各试验检测阳性率均高于B型(P<0.05),日龄不超过3d者各试验阳性率均高于日龄超过3d者(P<0.05)。壮族新生儿各试验检测阳性率高于汉族,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O血型为A型的壮族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检测阳性率高于B型;壮、汉两族阳性率相近。溶血三项试验对HDN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 微柱凝胶法 壮族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非ABO新生儿溶血病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艳玲 洪强 王前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血清学检测特点和抗体特异性分布。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送检的疑似HDN病例3 047例,以本实验室检测证实为非ABO-HDN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同期检测...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血清学检测特点和抗体特异性分布。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送检的疑似HDN病例3 047例,以本实验室检测证实为非ABO-HDN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同期检测标本中随机选取的ABO-HDN病例作为对照,分析致病抗体特异性、血清学检测特点、总胆红素变化趋势以及患儿性别构成比。结果:送检病例中67例确诊为非ABO-HDN患儿,其中男性患儿45例,阳性率1.48%;女性患儿22例,阳性率0.72%。65例患儿母亲有≥2次的妊娠史。检出的不规则抗体主要涉及Rh系统、MNS系统、Kidd系统和Lewis系统,其中Rh系统最多,抗体检出率88.07%。与ABO-HDN患儿相比,非ABO-HDN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发展较迅速,峰值较高(P<0.001),且持续时间较长。在血清学检测方面,非ABO-HDN直抗试验阳性率97.01%,高于ABO-HDN直抗试验阳性率47.00%(P<0.001),且凝集强度常常≥2+,但仍存在直抗弱阳性或阴性的情况。结论:不规则抗体导致的非ABO-HDN大多发生在母亲有多次妊娠史的胎儿,且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检出的不规则抗体以Rh系统为主。与ABO-HDN患儿相比,非ABO-HDN患儿的胆红素峰值较高且持续时间长。直抗试验结果或能用于粗略区分ABO-HDN和非ABO-HD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多次妊娠 微柱凝胶法 高胆红素血症 换血疗法 不规则抗体筛查
下载PDF
微柱凝胶法筛查不规则抗体的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邓梅英 蒋利星 +3 位作者 陈宇 粟明丽 唐玉杰 宁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22期1891-1892,1894,共3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免疫技术筛查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实验的影响因素。方法用微柱凝胶法检测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用盐水、酶、抗人球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在6036例输血患者中共检测...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免疫技术筛查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实验的影响因素。方法用微柱凝胶法检测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用盐水、酶、抗人球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在6036例输血患者中共检测出抗体阳性13例(0.22%),其中自身抗体4例,确定同种特异性抗体9例,分别为抗-D3例,抗-E2例,抗-A11例,抗-Mur1例,抗-M2例,非特异性的假阳性反应22例。结论微柱凝胶技术检测不规则抗体,其操作标准化、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稳定、可靠、准确,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但要注意在实验中会因血清(浆)中含有纤维蛋白、冷抗体等而引起假阳性,当采取离心和置于4℃处理后可消除,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法 不规则抗体筛查 临床输血
下载PDF
微柱凝胶法检测ABO疑难血型的临床应用及方法学探讨 被引量:13
15
作者 肖倩 辛荣传 +1 位作者 周益强 辛康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32-934,共3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检测ABO疑难血型的敏感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MGT)法检测38 600例患者的ABO血型,同时用试管法进行复查对照,对正反定结果不一致的血标本,增加离心或37℃孵育时间去除血清中的纤维蛋白和冷凝集素,对血型抗原明...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检测ABO疑难血型的敏感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MGT)法检测38 600例患者的ABO血型,同时用试管法进行复查对照,对正反定结果不一致的血标本,增加离心或37℃孵育时间去除血清中的纤维蛋白和冷凝集素,对血型抗原明显减弱或抗体效价降低者,采用增加定型血清或被检血清的剂量,预先将抗原抗体混合置37℃反应15-30 min,然后采用(MGT)法检测。结果MGT法检测ABO血型抗原明显减弱或抗体效价降低者的敏感性高于试管法。MGT法检测ABO血型,对正反定结果不一致者35例,其中患者血浆含纤维蛋白9例、血清蛋白异常增高4例、高效价冷凝集素5例、血型抗原明显减弱8例、抗体效价降低9例。结论纤维蛋白、高效价冷凝集素、血型抗原减弱或抗体效价降低均可干扰ABO血型鉴定结果。增加离心或37℃孵育时间去除定型血清或患者血浆剂量血清中的纤维蛋白和冷凝集素,增加定型血清或患者血浆的剂量,预先将抗原抗体混合置37℃反应15-30分钟,然后采用MGT法检测,可提高ABO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和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法 ABO血型 RHD血型 血型鉴定
下载PDF
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岚 张琼丽 董洪强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1149-1151,共3页
目的检查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血清(浆)中的不规则抗体,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用微柱凝胶coombsIgG卡对6486例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的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将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标本用coombsIgG卡进行交叉配... 目的检查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血清(浆)中的不规则抗体,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用微柱凝胶coombsIgG卡对6486例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的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将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标本用coombsIgG卡进行交叉配血。结果不规则抗体阳性24例,阳性率0.37。其中,抗-D3例,抗-E4例,抗-C2例,抗-A11例,抗-M2例,抗-EC2例,抗-Cc1例,抗-JKa2例,抗-JKb1例,抗-FYa2例,抗-Lea1例,非特异性抗体3例。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能有效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输血安全,对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不规则抗体 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朱梅 陶存武 +1 位作者 张循善 许伟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3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疑为ABO型新生儿溶血病的580例黄疸患儿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结果 ABO-HDN检出率为17.6%(102/580),在102例ABO-HDN的患儿...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疑为ABO型新生儿溶血病的580例黄疸患儿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结果 ABO-HDN检出率为17.6%(102/580),在102例ABO-HDN的患儿中,A型56例,阳性率为18.0%(56/311),B型46例,阳性率为17.1%(46/269),两组比较显示ABO-HDN的发生率与新生儿A或B型的型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试验的检出敏感性,DTA最低为38.2%,放散试验最高为100.0%。出生天数≤3的新生儿ABO-HDN检出率22.9%,明显高于3<n≤7的新生儿检出率10.5%和>7的检出率(3.9%)。结论 MGT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标本用量少、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阴阳性结果明显、结果易保存等优点。可为HDN提供可靠诊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新生儿溶血病
下载PDF
25例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合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德付 沈江涛 +3 位作者 倪晓丹 马文 张爱华 孟小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22期2752-2753,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微柱凝胶法(MGT)配血不合的病例,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指导作用。方法姜堰市人民医院输血科对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需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MGT交叉配血,配血不合25例。结果 25例配血不合病例中,血型原因致配血不合5例(ABO血... 目的回顾性分析微柱凝胶法(MGT)配血不合的病例,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指导作用。方法姜堰市人民医院输血科对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需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MGT交叉配血,配血不合25例。结果 25例配血不合病例中,血型原因致配血不合5例(ABO血型抗原减弱3例、抗B抗体减弱1例、ABO亚型1例);自身抗体9例;患者有不规则抗体4例;献血者为多凝集红细胞和含有不规则抗体各1例;其他原因(患者使用药物右旋糖苷)5例。结论结合临床诊断、用药史、输血史、妊娠史等,合理分析影响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因素,联合使用正反定型,确保ABO血型准确,筛检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选择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进行同型交叉配血,确保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不规则抗体 微柱凝胶法
下载PDF
两种方法在交叉配血中联合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小燕 王风玉 +3 位作者 张英 孙丽君 陈雪梅 双滟琦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14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和凝聚胺法(MPT)在交叉配血中联合应用的价值,确保输血安全。方法用MGT法对需要输血的9997例受血者进行交叉配血,结果不相合者再取其标本用两种方法同时做交叉配血试验、直接抗人球试验(DAT)。有输血史和妊娠史...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和凝聚胺法(MPT)在交叉配血中联合应用的价值,确保输血安全。方法用MGT法对需要输血的9997例受血者进行交叉配血,结果不相合者再取其标本用两种方法同时做交叉配血试验、直接抗人球试验(DAT)。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受血者均用两种方法做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结果在9997例交叉配血中,MGT法均未发生凝集反应有9866例占(98.7%),发生凝集反应有131例占(1.3%),主侧凝集10例,次侧凝集121例;不规则抗体10例。MPT法发生凝集反应110例,主侧凝集8例,次侧凝集102例;不规则抗体8例。DAT阳性63例。结论在交叉配血中,MGT法和MPT法联合应用更能准确地了解凝集的性质,有利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法 微柱凝聚胺法 直接抗人球试验 不规则抗体
下载PDF
Capture-R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春娅 于洋 +4 位作者 祁京 冯倩 关晓珍 骆群 汪德清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0年第4期320-322,共3页
目的探讨Capture-R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与Capture-R法对600份临床患者标本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平行试验,对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鉴定。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在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中的灵敏... 目的探讨Capture-R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与Capture-R法对600份临床患者标本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平行试验,对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鉴定。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在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微柱凝胶法和Capture-R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7%(19/600)和2.83%(17/600),两种方法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分别为89.47%(17/19)和100.00%(17/17),两种方法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pture-R法在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到微柱凝胶法检测水平,可有效检出有临床意义的红细胞抗体,提高临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法 Capture-R法 不规则抗体筛查 抗体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