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a Manifold Micro-channel Heat Sink Applied in High Concentrated Solar Cells
1
作者 JU Xing LI Xin ZHANG Xiliang XU Li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I0008-I0008,6,共1页
该文对歧管式微通道冷却技术在聚光电池冷却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歧管式微通道冷却技术有助于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高热流密度冷却,较为适合高聚光比的密集阵列聚光电池系统。文中对歧管式微通道热沉热阻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 该文对歧管式微通道冷却技术在聚光电池冷却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歧管式微通道冷却技术有助于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高热流密度冷却,较为适合高聚光比的密集阵列聚光电池系统。文中对歧管式微通道热沉热阻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建立该种结构完全基于半经验公式的一维传热模型,并分析影响总热阻的主要因素。同时,对电池-热沉系统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此范围内实验与计算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电池-热沉系统的整体热阻低于1×10-4 m2·℃/W。结合聚光电池的性能模型,可获得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效率、温度等性能参数随聚光比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散热器 微通道 聚光 应用 流形 辐射通量 电池效率
下载PDF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Square Micro Pin Fins under Natural Convection
2
作者 Naoko Matsumoto Toshio Tomimura Yasushi Koito 《Journal of Electronics Cooling and Thermal Control》 2014年第3期59-69,共11页
In order to comply with the recent demand for downsizing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the minia- turiz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i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a heat sink under natural air-cooling are increasingly requ... In order to comply with the recent demand for downsizing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the minia- turiz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i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a heat sink under natural air-cooling are increasingly require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f heat sinks with miniature/micro pins and the effect of the pin size, pin height and the number of pins on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heat sinks. Five types of basic heat sink models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whole heat transfer area of heat sinks having the different pin size, pin height and the number of pins respectively is kept constant. From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analyses, it has been clarified that the heat sink temperature rises with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ins. That is, the heat sink with miniaturized fine pins showed almost no effect on th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This is because of the choking phenomenon occurred in the air space among the pin fins. Reflecting these results, 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reduces with miniaturization of pins. Concerning the effects of the heat transfer area on the heat sink performance, almost the same tendency has been observed in other three series of large surface area, that is, higher pin height. Furthermore as a result of studying non-dimensional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Nusselt number (Nu) and the Rayleight number (Ra) is given by Nu = 0.16 Ra0.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Air-Cooling heat sink micro PIN FI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Experiment Numerical Analysis
下载PDF
带肋复合微通道换热器内流动传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浩腾 崔凯路 +3 位作者 张子涛 吴越 何坤 晏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102,共11页
为探究微肋与二次通道复合结构对微通道换热器流动换热性能增强的影响机理,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雷诺数下6种带肋复合微通道换热器内的压降、流场结构、摩擦系数、基底温度、相对努赛尔数和综合流动换热性能,并与矩形光滑微通道和无... 为探究微肋与二次通道复合结构对微通道换热器流动换热性能增强的影响机理,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雷诺数下6种带肋复合微通道换热器内的压降、流场结构、摩擦系数、基底温度、相对努赛尔数和综合流动换热性能,并与矩形光滑微通道和无肋二次通道微通道的流动换热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在流动特性方面,引入二次通道结构对微通道内的压降损失和相对摩擦系数没有影响,但引入微肋结构会产生节流效应并诱发漩涡结构,导致微通道内的压降损失增大3~10倍;在传热特性方面,引入二次通道结构能够强化换热,在二次通道结构基础上增加微肋结构能进一步增强微通道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相比于矩形光滑微通道和无肋二次通道微通道,复合微通道换热器的基底温度最高下降13.52 K,相对努塞尔数最高增大35.36%;在综合性能方面,对于所研究的6种带肋复合微通道换热器,前三角肋复合微通道具有最优的流动传热综合性能,并具有高流速、低泵功率、低热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复合微通道 二次通道 微肋 流动 传热
下载PDF
车用双层微通道散热器热性能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永栋 蒋翠翠 郑少鹏 《汽车实用技术》 2023年第8期17-21,共5页
随着纯电动汽车芯片性能的快速提高,散热不足已成为电子技术发展的瓶颈。当热流密度超过100 W/cm 2,传统空气冷却技术就无法满足散热需求。双层微通道散热器因为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与体积比,被认为是改善散热性能的最佳方法之一。论文... 随着纯电动汽车芯片性能的快速提高,散热不足已成为电子技术发展的瓶颈。当热流密度超过100 W/cm 2,传统空气冷却技术就无法满足散热需求。双层微通道散热器因为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与体积比,被认为是改善散热性能的最佳方法之一。论文针对纯电动汽车芯片散热技术问题,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双层微通道散热器开展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有更好的整体散热性能,与原始尺寸的两种双层微通道散热器相比,热阻分别降低4.23%、9.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微通道散热器 热阻 泵功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Thermal Performance and Mechanics Characteristic for Double Layer Microchannel Heat Sink 被引量:2
5
作者 XU Yupeng GONG Liang +2 位作者 LI Yongtong BAI Zhang XU Minghai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71-282,共12页
Double layer micro-channel heat sink(DLMCH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electronic devices; however, the existence of the nonuniform thermal strain distribution in actual operation has adverse effect on the overa... Double layer micro-channel heat sink(DLMCH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electronic devices; however, the existence of the nonuniform thermal strain distribution in actual operation has adverse effect on the overall stability. In this paper, two optimized designs of DLMCHS with cutting baffles on top and bottom layers are presented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DLMCHS. The heat transfer and thermal stress performance are numerical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DLMCH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utting baffles of micro-channels remarkably improves heat transfer and thermal stress performance. The optimized design with cutting baffles on the bottom layer decreases thermal strain but deteriorates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The model with cutting baffles on the top layer has better combined thermal strain and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which reduces thermal strain by about 1.5 times and enhances heat transfer by about 26.5%. For the design with cutting baffles on the top board, adding metal foam in the inlet collector can decrease the total minimum thermal strain by 51.4% and maximum temperature by 1.4 K, and increase the Nusselt number by 15%.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LMCHS with cutting baffles on the top layer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thermal managements o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high power d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LAYER micro-CHANNEL heat sink THERMAL STRAIN THERMAL performance optimized design
原文传递
金刚石复合热沉面发射激光器面阵热特性研究
6
作者 宋依依 邹永刚 +6 位作者 石琳琳 田锟 赵瑞 郝永芹 王海珠 范杰 马晓辉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3-370,共8页
通过设计基于金刚石微槽结构的复合热沉,利用不同材料的热导率差异改变热流传导方向,以优化垂直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VCSEL)面阵由于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的中心热量堆积的问题,从而改善激光器面阵整体的输出功率,提高可靠性。基于有限... 通过设计基于金刚石微槽结构的复合热沉,利用不同材料的热导率差异改变热流传导方向,以优化垂直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VCSEL)面阵由于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的中心热量堆积的问题,从而改善激光器面阵整体的输出功率,提高可靠性。基于有限元分析法建立三维热电耦合模型,研究了VCSEL面阵单元排布方式对激光器热串扰效应的影响,同时还研究分析了金刚石复合热沉中微槽形状和位置的变化对半导体激光器内部温度的影响,设计最优结构对激光器的出光性能做进一步优化。采用金刚石复合热沉后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面阵,与传统金刚石热沉的封装结构相比,激光器发光单元的温度差值降低了29%,为大面积半导体激光器面阵的输出功率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金刚石复合热沉 微槽结构 有限元分析法 热管理
下载PDF
复杂结构微通道热沉液体强化传热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翟玉玲 夏国栋 +1 位作者 刘献飞 李艺凡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403-3409,共7页
微通道液体流动与传热是一个典型的不可逆过程,有必要减小传递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大小,提高其有效利用程度,属于'质'的范畴。首先,根据热力学第一及第二定律,推导出了熵产率及热能传输系数,指出降低微通道热沉内液体温度梯度净... 微通道液体流动与传热是一个典型的不可逆过程,有必要减小传递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大小,提高其有效利用程度,属于'质'的范畴。首先,根据热力学第一及第二定律,推导出了熵产率及热能传输系数,指出降低微通道热沉内液体温度梯度净值可以提高热能的有效利用程度;然后,基于前期的研究基础,设计出新型复杂结构微通道热沉,并模拟其三维流动与传热过程,对比分析微通道热沉结构的变化对熵产率及热能传输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流体温度梯度的净值可以减少热能不可逆损失的大小,使热沉底面温度更均匀,有利于延长微电子器件的寿命;最后,由强化传热因子、熵产率及热能传输系数的定义指出用强化传热因子来评价微通道的综合传热性能更合理,而应该用熵产率及热能传输系数来评价能量的不可逆大小及利用程度。总之,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微通道的综合传热性能提供了评价标准,而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了影响微通道内部强化传热的本质因素,二者相互联系,为微通道的优化设计提供热力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热沉 强化传热 熵产 强化传热因子
下载PDF
基于多孔微热沉的大功率LED冷却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万忠民 陈敏 +1 位作者 刘伟 刘靖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9-113,共5页
针对大功率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具有的高热流通量、表面温度要求严格控制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高效的基于多孔微热沉系统的散热技术来满足大功率LED散热封装的需求。分析多孔微热沉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传热特性,基于局... 针对大功率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具有的高热流通量、表面温度要求严格控制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高效的基于多孔微热沉系统的散热技术来满足大功率LED散热封装的需求。分析多孔微热沉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传热特性,基于局部热力学平衡建立多孔微热沉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并用SIMPLE算法进行数值求解,得出微热沉的温度分布以及影响微热沉性能的一些因素。数值研究表明:在高热流密度下,微热沉散热表面的温度能维持较低水平,即使在热流达到200W/cm2时,散热表面的最高温度才55.2℃;提高工质入口流速可以降低微热沉内的温度以及散热表面的温度水平。多孔微热沉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大功率LED的散热问题,提高LED芯片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发光二极管 多孔微热沉 多孔介质 高热流密度 散热
下载PDF
Y形构形微通道流动换热特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国强 王梦 +1 位作者 吴宏 陶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317,共5页
针对矩形芯片提出了Y形构形微通道的芯片内部冷却结构,通过三维数值计算比较了Y形构形微通道与传统直微通道中的流体层流流动和换热特性,并对Y形构形微通道的重要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在相同对流换热面积和水利直径的条件下,Y... 针对矩形芯片提出了Y形构形微通道的芯片内部冷却结构,通过三维数值计算比较了Y形构形微通道与传统直微通道中的流体层流流动和换热特性,并对Y形构形微通道的重要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在相同对流换热面积和水利直径的条件下,Y形构形微通道具有比直微通道更高的传热效率和更低的进出口压降,可以满足高热负荷需求.在研究范围内通道级数为3级、分叉角度为60°、分支个数为2时,散热器的综合换热性能最好.以上结论为Y形构形微通道的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散热器 构形 强化换热
下载PDF
高热流密度散热的多孔微热沉流动与传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万忠民 刘靖 +2 位作者 陈敏 管琼 涂正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74-78,共5页
提出一种主动式多孔微热沉系统来实现高热流密度电子元器件封装散热的需求,分析了多孔微热沉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对多孔微热沉进行了高热流密度下的流动与传热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微热沉在高热流密度加热下能较快达到平衡;微泵驱... 提出一种主动式多孔微热沉系统来实现高热流密度电子元器件封装散热的需求,分析了多孔微热沉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对多孔微热沉进行了高热流密度下的流动与传热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微热沉在高热流密度加热下能较快达到平衡;微泵驱动循环水流量为5.1cm3/s时,多孔微热沉的散热热量达到200W,散热热流高达100W/cm2,对应节点温度为55.8℃,系统压降为17.7kPa;Nu数随Re数增加而增加,Re在323时,Nu达到最大值518;随着流量以及加热热量的增加,微热沉平均换热系数增加,其最高换热系数为36.8 kW(m2℃)1。多孔微热沉系统能有效解决高热流密度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问题,提高器件可靠性与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微热沉 多孔介质 传热 高热流密度 散热
下载PDF
雷达功率组件的金刚石微通道热沉激光加工工艺 被引量:6
11
作者 姜海涛 崔健磊 +1 位作者 殷东平 梅雪松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1-268,共8页
为研究雷达功率组件金刚石微通道热沉的加工难题,开展了飞秒激光加工多晶金刚石微流道的工艺研究,仿真模拟了飞秒激光作用于金刚石表面的温度场分布,以及诱导去除过程,理论与实验研究了金刚石的烧蚀阈值,系统研究了激光能量、扫描速度... 为研究雷达功率组件金刚石微通道热沉的加工难题,开展了飞秒激光加工多晶金刚石微流道的工艺研究,仿真模拟了飞秒激光作用于金刚石表面的温度场分布,以及诱导去除过程,理论与实验研究了金刚石的烧蚀阈值,系统研究了激光能量、扫描速度、扫描次数、焦点位置等参量及其优化工艺参数对金刚石微槽尺寸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飞秒激光功率大于0.3 W时,激光作用于金刚石的最高温度超过材料去除的气化温度,温度最高位置处于光斑中心,功率不会改变温度场的分布情形;飞秒激光加工金刚石的烧蚀阈值为1.80 J/cm2,金刚石微槽深度与激光功率、扫描次数正相关,与扫描速度负相关,与正负离焦量基本成对称分布关系,而金刚石微槽表面宽度则变化不明显;在激光功率为5 W,扫描速度为100 mm/s,扫描次数为30,离焦量为-0.5 mm的优化参数下,加工出的金刚石微槽结构形状规则,截面侧壁锥度控制在3°以内,表面无残渣、裂纹、崩边等缺陷,且内部也无裂纹等缺陷,加工一致性较高,实现了微通道的“冷”加工,可满足雷达功率组件金刚石热沉对微通道的高质量加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金刚石 微通道热沉 微通道尺寸 截面形貌
下载PDF
基于LTCC的微通道散热设计 被引量:6
12
作者 岳帅旗 刘志辉 +1 位作者 徐洋 张刚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5-47,共3页
设计了基于LTCC(低温共烧陶瓷)的微通道散热模型,运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了热-流耦合仿真分析,并制作了试验样件。测试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25℃、冷却水入口水温25℃、入口流量27 mL/min、热源功率30 W的工况下,系统平衡时的最高温度为7... 设计了基于LTCC(低温共烧陶瓷)的微通道散热模型,运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了热-流耦合仿真分析,并制作了试验样件。测试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25℃、冷却水入口水温25℃、入口流量27 mL/min、热源功率30 W的工况下,系统平衡时的最高温度为79.3℃,与仿真结果的85.7℃较为吻合,等效散热通量达到120 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共烧陶瓷 微通道 散热 ANSYS
下载PDF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微通道热沉的方案设计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刚 唐晓军 +6 位作者 王超 刘磊 梁兴波 徐鎏婧 杜涛 陈三斌 刘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057-2061,共5页
对用于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叠片式微通道热沉进行方案设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和数值传热学对各种方案进行数值仿真,研究了微通道的特征尺寸和流量等因素对冷却效果和流动阻力特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减小微通道的特征尺寸和增加冷却水的... 对用于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叠片式微通道热沉进行方案设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和数值传热学对各种方案进行数值仿真,研究了微通道的特征尺寸和流量等因素对冷却效果和流动阻力特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减小微通道的特征尺寸和增加冷却水的流量可以降低传热热阻,但增加了流动压力损失;另外对金刚石热扩散片(次热沉)的效果也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金刚石热扩散片在该类型问题中降低温度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热沉 微通道 热流密度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高效率大功率连续半导体激光器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红伟 黄科 +2 位作者 陈宏泰 张世祖 任永学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75,共5页
从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机理出发,对影响激光器电光转换效率的主要因素,如激光器的斜率效率ηd、阈值电流Ith、开启电压V0、串联电阻Rs以及工作电流I等进行了分析,进而讨论了提高电光转换效率的主要技术途径。通过对应变量子阱大光... 从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机理出发,对影响激光器电光转换效率的主要因素,如激光器的斜率效率ηd、阈值电流Ith、开启电压V0、串联电阻Rs以及工作电流I等进行了分析,进而讨论了提高电光转换效率的主要技术途径。通过对应变量子阱大光腔激光器外延材料开启特性的优化、大功率激光器芯片横向限制工艺的改进以及对大功率微通道热沉制作等技术的研究,制作了808nm连续半导体激光器阵列。在工作电流140A时,阵列工作电压为1.83V,输出功率145W,电光转换效率达到5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连续半导体激光器 电光转换效率 横向限制 微通道热沉 量子阱
下载PDF
入口流动方式对双层微通道热沉传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翟玉玲 夏国栋 杜墨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050-2053,2058,共5页
提出了双层微通道热沉两种新的流动方式,逆流CB-DL(逆流B形式)与逆流CC-DL(逆流C形式),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这两种流动方式对热沉整体温度分布及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流动方式顺流P-DL与逆流CA-DL对比,采用CB-DL流动方式时,... 提出了双层微通道热沉两种新的流动方式,逆流CB-DL(逆流B形式)与逆流CC-DL(逆流C形式),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这两种流动方式对热沉整体温度分布及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流动方式顺流P-DL与逆流CA-DL对比,采用CB-DL流动方式时,热沉底面温度先升高后下降,温度最高点集中在热沉的中部,温度分布相对均匀;而且当泵功PP>0.05 W时,与其他入口流动方式对比,采用逆流CB-DL的底面温差及热阻最小,这是由逆流CB-DL的流动特点决定的,当流体流入上层通道时,由于上层流体带走的热量小于下层的,流体受热温度稍微提高,这时上层受热温度升高的流体流入下层,减小了下层流体的入口温度与底面温度的温差,因而有效地减少流体与底面温度的不可逆损失,从的角度说明有效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传热 双层微通道热沉 流动方式 热阻 泵功
下载PDF
矩形微通道热沉内单相稳态层流流体的流动与传热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丽凤 邵宝东 +1 位作者 程赫明 唐艳军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5-862,共8页
采用解析方法分析了矩形微通道热沉内单相稳态层流流体的流动与传热.基于y方向流速和导热不变的假设,建立流体在矩形微通道内流动的流速方程和传热的温度方程,进而推导出Nusselt数和Poiseuille数的理论表达式.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推导... 采用解析方法分析了矩形微通道热沉内单相稳态层流流体的流动与传热.基于y方向流速和导热不变的假设,建立流体在矩形微通道内流动的流速方程和传热的温度方程,进而推导出Nusselt数和Poiseuille数的理论表达式.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推导的Nusselt数和Poiseuille数的解析解与其他文献的结果吻合较好,而且当宽高比趋于无穷大时,Nusselt数和Poiseuille数分别趋近于8.235和96,这与其他文献结果完全相同.在Reynolds数相同时,摩擦因数随着宽高比的增加而增加,而在相同宽高比时,摩擦因数随Reynolds数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微通道 热沉 NUSSELT数 Poiseuille数 稳态层流
下载PDF
等温热源微通道单相液体层流换热特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苗辉 黄勇 王方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6-311,358-359,共8页
对Dh=0.82mm的矩形微通道阵列内等温热源作用下层流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实验中使用常温自来水提供等温热源。微通道流体流动雷诺数Re=100~900,传热温差50K,将所得数据与常规尺度均匀壁温加热下N-S方程的数值解法结果进行对... 对Dh=0.82mm的矩形微通道阵列内等温热源作用下层流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实验中使用常温自来水提供等温热源。微通道流体流动雷诺数Re=100~900,传热温差50K,将所得数据与常规尺度均匀壁温加热下N-S方程的数值解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Re<300时,Nu数随着Re数的增加而增加;而在Re>350时,实验所得Nu数近似为常数。将发展入口条件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前者比后者高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热沉 液体冷却 强化换热 单相流动 层流流动
下载PDF
高热流微冷却器的换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蒋洁 郝英立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5B期2025-2029,2033,共6页
对以水为换热介质的微通道冷却器对模拟发热电子芯片进行冷却的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测量流体的流量、进出口温度、发热片表面热流密度,获得了不同几何结构微通道冷却器在不同加热功率、不同Re数条件下的换热特性和冷却效果.结... 对以水为换热介质的微通道冷却器对模拟发热电子芯片进行冷却的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测量流体的流量、进出口温度、发热片表面热流密度,获得了不同几何结构微通道冷却器在不同加热功率、不同Re数条件下的换热特性和冷却效果.结果表明,微通道冷却器可以有效地对表面热流密度高达5.34×105W/m2的发热电子芯片进行冷却;微通道冷却器的换热性能随Re数的增大而提高,所提高的幅度随加热功率的增大而增大;微通道的几何结构对换热性能有显著影响,平均Nu数随微通道的宽深比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冷却器 微通道 对流换热 液体冷却 热性能
下载PDF
复合型微通道热沉设计与制作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媛媛 孙娜 +4 位作者 常慧曾 王伟 任浩 徐会武 安振峰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88-692,共5页
从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可靠性封装和应用考虑,利用商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与CFdesign对微通道热沉材料、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合相应的制造工艺流程制备实用化复合型微通道热沉。微通道热沉尺寸为27 mm×10.8 mm×1.5 mm,并利用大... 从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可靠性封装和应用考虑,利用商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与CFdesign对微通道热沉材料、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合相应的制造工艺流程制备实用化复合型微通道热沉。微通道热沉尺寸为27 mm×10.8 mm×1.5 mm,并利用大功率半导体激光阵列器件对所制备热沉进行散热能力、封装产生的"微笑效应"进行了测试,复合微通道热沉热阻约0.3 K/W,"微笑"值远小于无氧铜微通道封装线阵列,可以控制在1μm以下。复合型微通道热沉能满足半导体激光阵列器件高功率集成输出的散热需求与硬焊料封装的可靠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复合型微通道热沉 热匹配 热阻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微注塑散热器流动诱导热导率变化的多尺度数值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灿 曹泽卫 +3 位作者 尹晓红 阚君武 程光明 李熹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6-573,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复合材料热导率,采用多尺度数值预测法研究了微注塑聚酰胺/碳纤维(PA66/CFs)散热器内部CF的流动诱导取向及其对制品热导率的影响规律。首先,利用Moldflow获取CF取向张量,并以Comsol Multiphysics构建与之对应的复合... 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复合材料热导率,采用多尺度数值预测法研究了微注塑聚酰胺/碳纤维(PA66/CFs)散热器内部CF的流动诱导取向及其对制品热导率的影响规律。首先,利用Moldflow获取CF取向张量,并以Comsol Multiphysics构建与之对应的复合材料微元胞。利用正交实验法研究熔体温度、模具温度、最大注射压力及注射流率对微散热器热导率的影响。然后,对预测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最优注塑参数组合。最后,对优化结果进行模拟实验,验证了多尺度数值预测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上述各参数重要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熔体温度、注射流率、最大注射压力和模具温度;最佳组合为熔体温度360℃、模具温度70℃、最大注射压力220 MPa及注射流率3×10–4 cm3/s。另外,流动诱导热导率变化最大值达0.36 W/(m·K),为基体热导率的1.5倍。得到的研究结果为从工艺调控的新角度来改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复合材料 微散热器 注塑成形 热导率 多尺度数值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