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a Manifold Micro-channel Heat Sink Applied in High Concentrated Solar Cells
1
作者 JU Xing LI Xin ZHANG Xiliang XU Li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I0008-I0008,6,共1页
该文对歧管式微通道冷却技术在聚光电池冷却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歧管式微通道冷却技术有助于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高热流密度冷却,较为适合高聚光比的密集阵列聚光电池系统。文中对歧管式微通道热沉热阻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 该文对歧管式微通道冷却技术在聚光电池冷却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歧管式微通道冷却技术有助于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高热流密度冷却,较为适合高聚光比的密集阵列聚光电池系统。文中对歧管式微通道热沉热阻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建立该种结构完全基于半经验公式的一维传热模型,并分析影响总热阻的主要因素。同时,对电池-热沉系统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此范围内实验与计算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电池-热沉系统的整体热阻低于1×10-4 m2·℃/W。结合聚光电池的性能模型,可获得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效率、温度等性能参数随聚光比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散热器 微通道 聚光 应用 流形 辐射通量 电池效率
下载PDF
Second Law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Elliptical Pin Fin Heat Sinks Using Firefly Algorithm
2
作者 Nawaf N.Hamadneh Waqar A.Khan Ilyas Khan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SCIE EI 2020年第11期1015-1032,共18页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onsiderations in the design of a heat sink is thermal management due to increasing thermal flux and miniature in size.These heat sinks utilize plate or pin fins depending upon the required...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onsiderations in the design of a heat sink is thermal management due to increasing thermal flux and miniature in size.These heat sinks utilize plate or pin fins depending upon the required heat dissipation rate.They are designed to optimize overall performance.Elliptical pin fin heat sinks enhance heat transfer rates and reduce the pumping power.In this study,the Firefly Algorithm is implemented to optimize heat sinks with elliptical pin-fins.The pin-fins are arranged in an inline fashion.The nature-inspired metaheuristic algorithm performs powerfully and efficiently in solving numerical global optimization problems.Based on mass,energy,and entropy balance,three models are developed for thermal resistance,hydraulic resistance,and entropy generation rate in the heat sink.The major axis is used as the characteristic length,and the maximum velocity is used as the reference velocity.The entropy generation rate comprises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rmal resistance and pressure drop.The total EGR is minimized by utilizing the firefly algorithm.The optimization model utilizes analytical/empirical correlations for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and friction factors.It is shown that both thermal resistance and pressure drop can be simultaneously optimized using this algorithm.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FFA is much better than P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efly algorithm mathematical models entropy generation rate elliptical pin-fin heat sinks thermal resistance pressure drop
下载PDF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Square Micro Pin Fins under Natural Convection
3
作者 Naoko Matsumoto Toshio Tomimura Yasushi Koito 《Journal of Electronics Cooling and Thermal Control》 2014年第3期59-69,共11页
In order to comply with the recent demand for downsizing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the minia- turiz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i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a heat sink under natural air-cooling are increasingly requ... In order to comply with the recent demand for downsizing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the minia- turiz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i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a heat sink under natural air-cooling are increasingly require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f heat sinks with miniature/micro pins and the effect of the pin size, pin height and the number of pins on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heat sinks. Five types of basic heat sink models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whole heat transfer area of heat sinks having the different pin size, pin height and the number of pins respectively is kept constant. From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analyses, it has been clarified that the heat sink temperature rises with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ins. That is, the heat sink with miniaturized fine pins showed almost no effect on th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This is because of the choking phenomenon occurred in the air space among the pin fins. Reflecting these results, 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reduces with miniaturization of pins. Concerning the effects of the heat transfer area on the heat sink performance, almost the same tendency has been observed in other three series of large surface area, that is, higher pin height. Furthermore as a result of studying non-dimensional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Nusselt number (Nu) and the Rayleight number (Ra) is given by Nu = 0.16 Ra0.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Air-Cooling heat sink micro PIN FI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Experiment Numerical Analysis
下载PDF
带肋复合微通道换热器内流动传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浩腾 崔凯路 +3 位作者 张子涛 吴越 何坤 晏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102,共11页
为探究微肋与二次通道复合结构对微通道换热器流动换热性能增强的影响机理,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雷诺数下6种带肋复合微通道换热器内的压降、流场结构、摩擦系数、基底温度、相对努赛尔数和综合流动换热性能,并与矩形光滑微通道和无... 为探究微肋与二次通道复合结构对微通道换热器流动换热性能增强的影响机理,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雷诺数下6种带肋复合微通道换热器内的压降、流场结构、摩擦系数、基底温度、相对努赛尔数和综合流动换热性能,并与矩形光滑微通道和无肋二次通道微通道的流动换热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在流动特性方面,引入二次通道结构对微通道内的压降损失和相对摩擦系数没有影响,但引入微肋结构会产生节流效应并诱发漩涡结构,导致微通道内的压降损失增大3~10倍;在传热特性方面,引入二次通道结构能够强化换热,在二次通道结构基础上增加微肋结构能进一步增强微通道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相比于矩形光滑微通道和无肋二次通道微通道,复合微通道换热器的基底温度最高下降13.52 K,相对努塞尔数最高增大35.36%;在综合性能方面,对于所研究的6种带肋复合微通道换热器,前三角肋复合微通道具有最优的流动传热综合性能,并具有高流速、低泵功率、低热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复合微通道 二次通道 微肋 流动 传热
下载PDF
Thermal Performance and Mechanics Characteristic for Double Layer Microchannel Heat Sink 被引量:2
5
作者 XU Yupeng GONG Liang +2 位作者 LI Yongtong BAI Zhang XU Minghai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71-282,共12页
Double layer micro-channel heat sink(DLMCH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electronic devices; however, the existence of the nonuniform thermal strain distribution in actual operation has adverse effect on the overa... Double layer micro-channel heat sink(DLMCH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electronic devices; however, the existence of the nonuniform thermal strain distribution in actual operation has adverse effect on the overall stability. In this paper, two optimized designs of DLMCHS with cutting baffles on top and bottom layers are presented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DLMCHS. The heat transfer and thermal stress performance are numerical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DLMCH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utting baffles of micro-channels remarkably improves heat transfer and thermal stress performance. The optimized design with cutting baffles on the bottom layer decreases thermal strain but deteriorates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The model with cutting baffles on the top layer has better combined thermal strain and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which reduces thermal strain by about 1.5 times and enhances heat transfer by about 26.5%. For the design with cutting baffles on the top board, adding metal foam in the inlet collector can decrease the total minimum thermal strain by 51.4% and maximum temperature by 1.4 K, and increase the Nusselt number by 15%.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LMCHS with cutting baffles on the top layer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thermal managements o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high power d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LAYER micro-CHANNEL heat sink THERMAL STRAIN THERMAL performance optimized design
原文传递
流体横掠方形微针肋阵列热沉的传热特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夏国栋 李宴君 孔凡金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8-630,共3页
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冷却工质,对流体横向冲刷方形微针肋阵列热沉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流体横掠微针肋热沉具有优越的换热特性。实验得出,冷却液的雷诺数对热沉的换热性能影响显著;总热阻随着泵功的增大而降低;对流换热热阻... 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冷却工质,对流体横向冲刷方形微针肋阵列热沉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流体横掠微针肋热沉具有优越的换热特性。实验得出,冷却液的雷诺数对热沉的换热性能影响显著;总热阻随着泵功的增大而降低;对流换热热阻在总热阻中所占比例较小,流体吸热焓变热阻成为影响热沉性能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肋 传热特性 横掠 热沉
下载PDF
微/小圆柱针肋热沉传热特性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孝保 卢铃 +2 位作者 刘志刚 朱晓华 李奇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2-677,共6页
圆柱形微/小针肋热沉热阻由底板及微/小肋热传导热阻、冷却液与肋间对流换热热阻以及冷却液吸热焓变热阻等组成。以去离子水为冷却液,恒定热流下,进行了叉排排布的不同尺寸的微/小圆柱形针肋热沉的单相强制对流传热实验,实验Re为100~10... 圆柱形微/小针肋热沉热阻由底板及微/小肋热传导热阻、冷却液与肋间对流换热热阻以及冷却液吸热焓变热阻等组成。以去离子水为冷却液,恒定热流下,进行了叉排排布的不同尺寸的微/小圆柱形针肋热沉的单相强制对流传热实验,实验Re为100~1000,加热功率为50~300 W。实验表明:微/小圆柱形针肋热沉的Nu随Re和加热功率的增大而增大,当Re=600时对应的Nu约为Re=200时Nu的2倍;热沉总热阻值随流体流量增大以指数形式降低并趋于恒定;微/小针肋高度对热沉的对流传热及总热阻值没有明显影响;Zukauskas关联式能预测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柱群 对流换热 热沉 热阻
下载PDF
基于热阻模型的低雷诺数顺排圆形微针肋热沉多目标优化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晨光 邵宝东 +1 位作者 王丽凤 杨洋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3-609,759-760,共8页
利用离散方法建立了顺排圆形微针肋的离散热阻模型,根据文献结果选取适用于微尺度柱群绕流的压降控制函数,以减小热阻-压降为优化目标构建加权评价函数。通过MultiStart-Fmincon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层流状态下顺排圆形微针肋热沉的微柱间... 利用离散方法建立了顺排圆形微针肋的离散热阻模型,根据文献结果选取适用于微尺度柱群绕流的压降控制函数,以减小热阻-压降为优化目标构建加权评价函数。通过MultiStart-Fmincon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层流状态下顺排圆形微针肋热沉的微柱间距、半径、宽度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不同权重下的尺寸优化结果,并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模拟验证。结果表明,在选取的设计区间及工作环境下,本文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法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精度。流场分析表明,柱间流速与过流截面积相关,迎水柱前后的流体压差较大且随微柱集度增加而增大,可通过二次设计提升迎水柱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优化 热阻网络 微针肋热沉 数值模拟 多起点搜索法
下载PDF
Y形构形微通道流动换热特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国强 王梦 +1 位作者 吴宏 陶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317,共5页
针对矩形芯片提出了Y形构形微通道的芯片内部冷却结构,通过三维数值计算比较了Y形构形微通道与传统直微通道中的流体层流流动和换热特性,并对Y形构形微通道的重要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在相同对流换热面积和水利直径的条件下,Y... 针对矩形芯片提出了Y形构形微通道的芯片内部冷却结构,通过三维数值计算比较了Y形构形微通道与传统直微通道中的流体层流流动和换热特性,并对Y形构形微通道的重要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在相同对流换热面积和水利直径的条件下,Y形构形微通道具有比直微通道更高的传热效率和更低的进出口压降,可以满足高热负荷需求.在研究范围内通道级数为3级、分叉角度为60°、分支个数为2时,散热器的综合换热性能最好.以上结论为Y形构形微通道的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散热器 构形 强化换热
下载PDF
微尺度热沉结构对非均匀高热流密度芯片的降温效能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晨光 邵宝东 +1 位作者 王丽凤 杨洋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39-1345,1425,1426,共9页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直槽道和圆形局部加密微针肋结构在相同入口压力下,均匀与非均匀热源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低雷诺数流动,在所取压力工况下,直槽道传热效率均弱于微柱群柱状热沉;对于均布热源,顺排微柱热沉的...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直槽道和圆形局部加密微针肋结构在相同入口压力下,均匀与非均匀热源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低雷诺数流动,在所取压力工况下,直槽道传热效率均弱于微柱群柱状热沉;对于均布热源,顺排微柱热沉的传热性能较好;对于集中热源,热源附近进行局部加密的顺排微柱群传热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寸热沉 集中热源 微针肋 数值模拟 流固耦合 结构设计
下载PDF
流体横掠微针肋阵列热沉的阻力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国栋 孔凡金 +1 位作者 李宴君 齐景智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9-252,共4页
本文以去离子水作为冷却工质,研究了在低Re下流体横向冲刷微针肋阵列时的阻力特性,所用微针肋阵列肋高200μm,直径120μm,为转置正方形叉排结构。实验结果与可利用关联式的对比表明,现存宏观尺度上的关联式不能很好地预测流体横掠微针... 本文以去离子水作为冷却工质,研究了在低Re下流体横向冲刷微针肋阵列时的阻力特性,所用微针肋阵列肋高200μm,直径120μm,为转置正方形叉排结构。实验结果与可利用关联式的对比表明,现存宏观尺度上的关联式不能很好地预测流体横掠微针肋阵列热沉的阻力特性,特别是在Re大于140时,实验结果要高于关联式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肋 热沉 摩擦阻力系数 压降特性
下载PDF
复杂结构微通道热沉液体强化传热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翟玉玲 夏国栋 +1 位作者 刘献飞 李艺凡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403-3409,共7页
微通道液体流动与传热是一个典型的不可逆过程,有必要减小传递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大小,提高其有效利用程度,属于'质'的范畴。首先,根据热力学第一及第二定律,推导出了熵产率及热能传输系数,指出降低微通道热沉内液体温度梯度净... 微通道液体流动与传热是一个典型的不可逆过程,有必要减小传递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大小,提高其有效利用程度,属于'质'的范畴。首先,根据热力学第一及第二定律,推导出了熵产率及热能传输系数,指出降低微通道热沉内液体温度梯度净值可以提高热能的有效利用程度;然后,基于前期的研究基础,设计出新型复杂结构微通道热沉,并模拟其三维流动与传热过程,对比分析微通道热沉结构的变化对熵产率及热能传输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流体温度梯度的净值可以减少热能不可逆损失的大小,使热沉底面温度更均匀,有利于延长微电子器件的寿命;最后,由强化传热因子、熵产率及热能传输系数的定义指出用强化传热因子来评价微通道的综合传热性能更合理,而应该用熵产率及热能传输系数来评价能量的不可逆大小及利用程度。总之,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微通道的综合传热性能提供了评价标准,而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了影响微通道内部强化传热的本质因素,二者相互联系,为微通道的优化设计提供热力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热沉 强化传热 熵产 强化传热因子
下载PDF
微管道换热器多孔介质模型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强 杨静宇 +3 位作者 董涛 陈运生 戈肖鸿 解健芳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8-113,共6页
将微管道换热器抽象成多孔介质模型,由Brinkman-extended Darcy方程出发,分别按照双方程模型和单方程模型进行求解,以得到微管道内流体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并对单方程模型和双方程模型的解析解进行了对比,讨论了微管道高宽比和有效导... 将微管道换热器抽象成多孔介质模型,由Brinkman-extended Darcy方程出发,分别按照双方程模型和单方程模型进行求解,以得到微管道内流体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并对单方程模型和双方程模型的解析解进行了对比,讨论了微管道高宽比和有效导热系数比对流动与传热的影响。证明了由基于多孔介质双方程、单方程模型所得的解析解均可用于预测微管道换热器中的容积平均速度与温度分布。利用基于多孔介质双方程模型还可得出微管道换热器的总热阻和优化设计结构,结合硅衬底上的多路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加工出了经结构优化的硅制微管道换热器。在满足局部热平衡条件下,基于多孔介质单方程模型更适用于实际工程计算,不必经由预先的试验确定换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 传热 微管道 换热器 多孔介质 模型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多孔微热沉的大功率LED冷却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万忠民 陈敏 +1 位作者 刘伟 刘靖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9-113,共5页
针对大功率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具有的高热流通量、表面温度要求严格控制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高效的基于多孔微热沉系统的散热技术来满足大功率LED散热封装的需求。分析多孔微热沉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传热特性,基于局... 针对大功率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具有的高热流通量、表面温度要求严格控制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高效的基于多孔微热沉系统的散热技术来满足大功率LED散热封装的需求。分析多孔微热沉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传热特性,基于局部热力学平衡建立多孔微热沉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并用SIMPLE算法进行数值求解,得出微热沉的温度分布以及影响微热沉性能的一些因素。数值研究表明:在高热流密度下,微热沉散热表面的温度能维持较低水平,即使在热流达到200W/cm2时,散热表面的最高温度才55.2℃;提高工质入口流速可以降低微热沉内的温度以及散热表面的温度水平。多孔微热沉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大功率LED的散热问题,提高LED芯片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发光二极管 多孔微热沉 多孔介质 高热流密度 散热
下载PDF
微小型毛细泵环热控制系统及其制造技术 被引量:14
15
作者 池勇 汤勇 +4 位作者 陈锦昌 邓学雄 刘林 刘小康 万珍平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6-170,共5页
针对当前微电子芯片高热流密度问题,设计一种微小型毛细泵吸环路(Capillary pumped loops,CPL)热控制系统。介绍制造该微小型CPL的方法:采用犁切—挤压成形微沟槽翅结构和刨削成形整体式翅片散热片,毛细吸液芯则采用商用多孔泡沫金属或... 针对当前微电子芯片高热流密度问题,设计一种微小型毛细泵吸环路(Capillary pumped loops,CPL)热控制系统。介绍制造该微小型CPL的方法:采用犁切—挤压成形微沟槽翅结构和刨削成形整体式翅片散热片,毛细吸液芯则采用商用多孔泡沫金属或丝网材料。该微小型CPL系统由蒸发器、冷凝器、蒸汽联管、液体联管以及液体工质组成。蒸发器中含有多尺度多维交错互通微沟槽翅强化沸腾结构,冷凝器为微沟槽翅结构与翅片散热片组成的复合结构,可有效提高系统蒸发冷凝效率。整个系统利用工质蒸发冷凝相变传热,通过毛细泵吸作用和蒸发气体压力保证循环,依靠饱和毛细芯对气体的阻碍作用保证工质的单向流动,无需机械泵和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型毛细泵环 微沟槽翅结构 犁切-挤压 整体式翅片散热片 刨削
下载PDF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微通道热沉的方案设计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刚 唐晓军 +6 位作者 王超 刘磊 梁兴波 徐鎏婧 杜涛 陈三斌 刘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057-2061,共5页
对用于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叠片式微通道热沉进行方案设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和数值传热学对各种方案进行数值仿真,研究了微通道的特征尺寸和流量等因素对冷却效果和流动阻力特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减小微通道的特征尺寸和增加冷却水的... 对用于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叠片式微通道热沉进行方案设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和数值传热学对各种方案进行数值仿真,研究了微通道的特征尺寸和流量等因素对冷却效果和流动阻力特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减小微通道的特征尺寸和增加冷却水的流量可以降低传热热阻,但增加了流动压力损失;另外对金刚石热扩散片(次热沉)的效果也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金刚石热扩散片在该类型问题中降低温度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热沉 微通道 热流密度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基于LTCC的微通道散热设计 被引量:6
17
作者 岳帅旗 刘志辉 +1 位作者 徐洋 张刚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5-47,共3页
设计了基于LTCC(低温共烧陶瓷)的微通道散热模型,运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了热-流耦合仿真分析,并制作了试验样件。测试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25℃、冷却水入口水温25℃、入口流量27 mL/min、热源功率30 W的工况下,系统平衡时的最高温度为7... 设计了基于LTCC(低温共烧陶瓷)的微通道散热模型,运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了热-流耦合仿真分析,并制作了试验样件。测试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25℃、冷却水入口水温25℃、入口流量27 mL/min、热源功率30 W的工况下,系统平衡时的最高温度为79.3℃,与仿真结果的85.7℃较为吻合,等效散热通量达到120 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共烧陶瓷 微通道 散热 ANSYS
下载PDF
高热流密度散热的多孔微热沉流动与传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万忠民 刘靖 +2 位作者 陈敏 管琼 涂正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74-78,共5页
提出一种主动式多孔微热沉系统来实现高热流密度电子元器件封装散热的需求,分析了多孔微热沉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对多孔微热沉进行了高热流密度下的流动与传热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微热沉在高热流密度加热下能较快达到平衡;微泵驱... 提出一种主动式多孔微热沉系统来实现高热流密度电子元器件封装散热的需求,分析了多孔微热沉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对多孔微热沉进行了高热流密度下的流动与传热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微热沉在高热流密度加热下能较快达到平衡;微泵驱动循环水流量为5.1cm3/s时,多孔微热沉的散热热量达到200W,散热热流高达100W/cm2,对应节点温度为55.8℃,系统压降为17.7kPa;Nu数随Re数增加而增加,Re在323时,Nu达到最大值518;随着流量以及加热热量的增加,微热沉平均换热系数增加,其最高换热系数为36.8 kW(m2℃)1。多孔微热沉系统能有效解决高热流密度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问题,提高器件可靠性与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微热沉 多孔介质 传热 高热流密度 散热
下载PDF
雷达功率组件的金刚石微通道热沉激光加工工艺 被引量:6
19
作者 姜海涛 崔健磊 +1 位作者 殷东平 梅雪松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1-268,共8页
为研究雷达功率组件金刚石微通道热沉的加工难题,开展了飞秒激光加工多晶金刚石微流道的工艺研究,仿真模拟了飞秒激光作用于金刚石表面的温度场分布,以及诱导去除过程,理论与实验研究了金刚石的烧蚀阈值,系统研究了激光能量、扫描速度... 为研究雷达功率组件金刚石微通道热沉的加工难题,开展了飞秒激光加工多晶金刚石微流道的工艺研究,仿真模拟了飞秒激光作用于金刚石表面的温度场分布,以及诱导去除过程,理论与实验研究了金刚石的烧蚀阈值,系统研究了激光能量、扫描速度、扫描次数、焦点位置等参量及其优化工艺参数对金刚石微槽尺寸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飞秒激光功率大于0.3 W时,激光作用于金刚石的最高温度超过材料去除的气化温度,温度最高位置处于光斑中心,功率不会改变温度场的分布情形;飞秒激光加工金刚石的烧蚀阈值为1.80 J/cm2,金刚石微槽深度与激光功率、扫描次数正相关,与扫描速度负相关,与正负离焦量基本成对称分布关系,而金刚石微槽表面宽度则变化不明显;在激光功率为5 W,扫描速度为100 mm/s,扫描次数为30,离焦量为-0.5 mm的优化参数下,加工出的金刚石微槽结构形状规则,截面侧壁锥度控制在3°以内,表面无残渣、裂纹、崩边等缺陷,且内部也无裂纹等缺陷,加工一致性较高,实现了微通道的“冷”加工,可满足雷达功率组件金刚石热沉对微通道的高质量加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金刚石 微通道热沉 微通道尺寸 截面形貌
下载PDF
大功率LED典型热沉结构散热性能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勇 李鹏芳 曾志新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3-728,共6页
设计了三种大功率LED照明装置,并对其二次热沉散热进行了散热原理比较、实验性能分析,建立了热阻网络模型,对其进行了结温计算和寿命预测,发现微热管、薄肋片、风扇可以很好地实现散热。利用正交试验法对LED照明装置结温的影响因素进行... 设计了三种大功率LED照明装置,并对其二次热沉散热进行了散热原理比较、实验性能分析,建立了热阻网络模型,对其进行了结温计算和寿命预测,发现微热管、薄肋片、风扇可以很好地实现散热。利用正交试验法对LED照明装置结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模拟分析,发现自然对流条件下,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而需尽量提高导热环节的热导率并结合其散热能力进行功率的控制。为微热管散热技术提供了技术参考,为大功率LED器件的二次热沉散热提供了有效的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LED 二次热沉散热 照明装置 微热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