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ducing water and nitrogen inputs combined with plastic mulched ridge-furrow irrigation improves soil water and salt status in arid saline areas,China
1
作者 LI Cheng WANG Qingsong +7 位作者 LUO Shuai QUAN Hao WANG Naijiang LUO Xiaoqi ZHANG Tibin DING Dianyuan DONG Qin'ge FENG Hao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1年第8期761-776,共16页
Plastic mulched ridge-furrow irrigation is a useful method to improve crop productivity and decrease salt accumulation in arid saline areas.However,inappropriate irrigation and fertilizer practices may result in ecolo... Plastic mulched ridge-furrow irrigation is a useful method to improve crop productivity and decrease salt accumulation in arid saline areas.However,inappropriate irrigation and fertilizer practices may result i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in these areas,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rrigation amounts(400(I1),300(I2)and 200(I3)mm)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s(300(F1)and 150(F2)kg N/hm^(2))on water consumption,salt variation and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of spring maize(Zea mays L.)in the Hetao Irrigation District(HID)of Northwest China in 2017 and 2018.Result showed that soil water contents were 0.2%-8.9%and 13.9%-18.1%lower for I2 and I3 than for I1,respectively,but that was slightly higher for F2 than for F1.Soil salt contents were 7.8%-23.5%and 48.5%-48.9%lower for I2 than for I1 and I3,but that was 1.6%-5.5%higher for F1 than for F2.Less salt leaching at the early growth stage(from sowing to six-leaf stage)and higher salt accumulation at the peak growth stage(from six-leaf to tasseling stage and from grain-filling to maturity stage)resulted in a higher soil salt content for I3 than for I1 and I2.Grain yields for I1 and I2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for I3 and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for I2 was 14.7%-34.0%higher than that for I1.Compared with F1,F2 increased the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PFP)of nitrogen fertilizer by more than 80%.PFP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I1F2 and I2F2,bu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treatments.Considering the goal of saving water and nitrogen resources,and ensuring food security,we recommended the combination of I2F2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the HID and other similar arid salin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tic mulched ridge-furrow irrigation crop water consumption soil salt variations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Hetao Irrigation District
下载PDF
1994-2020年中国农用薄膜使用量变化与农膜微塑料污染现状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明宇 郑旭 +3 位作者 强丽媛 李鲁华 张若宇 王家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50-2061,共12页
农用薄膜的长期使用和低回收利用导致遗留在土壤中塑料碎片与微塑料明显增加,严重影响了农业土壤的可持续利用。重点阐述了中国1994-2020年农用地膜的增长规模、时空分布及地区差异,总结了农膜微塑料的赋存特征与生成途径,分析了中国农... 农用薄膜的长期使用和低回收利用导致遗留在土壤中塑料碎片与微塑料明显增加,严重影响了农业土壤的可持续利用。重点阐述了中国1994-2020年农用地膜的增长规模、时空分布及地区差异,总结了农膜微塑料的赋存特征与生成途径,分析了中国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的潜在风险。数据表明:1994-2020年中国塑料薄膜用量呈大幅度上升态势,年增长率约为6.51%,农用薄膜使用量在2015年到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地膜占总使用量的50.0%以上。地膜覆盖是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直接来源,区域分布来看,西北干旱绿洲区是中国地膜使用量最高的区域,使用强度最高达38.0 kg·hm^(-2)。农膜微塑料的生成是残留地膜在自然、农业和生物多种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速率主要取决于微生物和塑料类型及环境条件。西北长期种植区及华北、华东和西南集约农区是中国微塑料污染较严重区域,最高可达4.83×10^(4)ind·kg^(-1)。土壤的多孔特性使小颗粒微塑料通过重力沉降和降水渗透发生迁移,造成土壤微塑料污染及其携带的其他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对土壤结构、土壤动植物、微生物群落及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潜在风险。从中国农业“禁/限塑”政策与农膜、(微)塑料标准化检测发展历程来看,聚乙烯农膜厚度下限的提高和一系列生物降解标准的出台,为农用覆盖薄膜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供了基础,对于中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当前,源头防控、替代技术和闭环管理是解决农用薄膜污染有效的措施,未来需要借助技术创新提升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农业领域的塑料污染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微塑料 土壤 时空分布 污染治理
下载PDF
微垄和地膜覆土对旱地胡麻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雪 王一帆 +6 位作者 高玉红 李春春 彭之东 王海娣 崔政军 王瑛泽 马幸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8-208,共11页
为探讨不同起垄方式和地膜覆土对胡麻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形成的影响,分别于2016和2017年胡麻生长季,以传统露地条播为对照(CK),研究了全膜微垄覆土穴播、全膜微垄不覆土穴播、全膜平作覆土穴播和全膜平作不覆土穴播4种种植方式对胡麻出... 为探讨不同起垄方式和地膜覆土对胡麻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形成的影响,分别于2016和2017年胡麻生长季,以传统露地条播为对照(CK),研究了全膜微垄覆土穴播、全膜微垄不覆土穴播、全膜平作覆土穴播和全膜平作不覆土穴播4种种植方式对胡麻出苗率、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生长速率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垄方式改善了胡麻生长发育状况,出苗率显著高于CK,干物质积累量在苗期至现蕾期以微垄不覆土处理最高,盛花期至成熟期以微垄覆土处理最高,分别较CK平均高出39.3%~69.8%和36.0%~53.7%。微垄覆土模式下籽粒产量较CK显著提高26.8%。关联度分析可知,影响胡麻籽粒产量的主导因素为蒴果数和果粒数。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胡麻籽粒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干物质积累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微垄覆土与不覆土穴播方式均能够显著提高胡麻出苗率,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加胡麻单株蒴果数和果粒数,提高籽粒产量,是半干旱旱作农业区胡麻适宜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微垄 地膜覆土 生长发育 籽粒产量
下载PDF
农田残留地膜累积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美 刘金铜 +1 位作者 付同刚 高会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3-237,共15页
地膜覆盖是一项优良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显著提高生产力,但随着使用年限的持续增加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不断累积,对土壤环境与生态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为系统了解残留地膜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本文基于残留地膜污染特征,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 地膜覆盖是一项优良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显著提高生产力,但随着使用年限的持续增加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不断累积,对土壤环境与生态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为系统了解残留地膜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本文基于残留地膜污染特征,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初次引入累积生态效应概念,总结了残留地膜对土壤健康、动植物生长发育甚至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的相关工作,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覆膜时间的增加土壤中地膜残留量不断增加,受耕作、老化与降解等因素的影响残留地膜的大小、形状和状态不断改变,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累积生态效应也不断变化;残留地膜老化与降解过程会加重其累积生态效应,残留地膜类型不同、老化程度与降解过程不同产生累积生态效应的程度也不同;随着生物降解地膜使用量的增加,残留地膜累积生态效应的多样化增加,而残留生物降解膜累积生态效应的危害程度不亚于普通残留地膜;残留地膜的直接和间接累积生态效应都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总之,残留地膜累积生态效应是一个长期动态变化的过程。目前残留地膜累积生态效应的研究多以短期的、静态的效应研究为主,对长期系统性的研究不够深入,应在未来的研究中开展长期性、时空动态性的系统研究,并深化地膜残留累积生态效应机理与管控技术的研究,为农业可持续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塑料 残留地膜 累积生态效应 潜在风险 农田土壤污染
下载PDF
一种烤烟移栽新方式——杯罩式移栽技术
5
作者 李震 陈维林 +5 位作者 马莹 文宏 王行诗 林叶春 蔡凯 高维常 《农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56-61,共6页
为了揭示杯罩式移栽技术替代地膜应用的特征、优势和局限性。以专用杯罩和配套地膜为试材,研究了杯罩和覆膜2种移栽方式对烤烟产量产值、烟叶品质及生产成本的影响。烤烟杯罩移栽技术通过“微型温室”效应,发挥了增温保墒和防虫避雹作用... 为了揭示杯罩式移栽技术替代地膜应用的特征、优势和局限性。以专用杯罩和配套地膜为试材,研究了杯罩和覆膜2种移栽方式对烤烟产量产值、烟叶品质及生产成本的影响。烤烟杯罩移栽技术通过“微型温室”效应,发挥了增温保墒和防虫避雹作用,形成了类型、外观、功能产品特性和育苗、穴栽、扣杯、取杯农艺标准。与覆膜移栽相比,虽然在高海拔、冷凉条件下有功能局限性,但是杯罩移栽平均产量增加75.40 kg/hm~2,平均产值提高2770.75元/hm~2,塑料材料使用减少60.00%,用工减少63.40%,表现出较大的减工降本、绿色环保优势,已累计推广超过7万hm~2。杯罩式移栽作为移栽技术的革新,为地膜残留污染防控提供了新的模式,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罩式移栽 移栽方式 残膜污染防控 地膜覆盖 微型温室
下载PDF
黄土高原坡地枣树地膜微集水造林效果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蒋中波 徐福利 +1 位作者 杨荣慧 杨直毅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8-101,共4页
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地膜微集水造林技术对提高枣树成活率、土壤温度以及枣树根区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微集水方法提高枣树移栽期0~100cm土层土壤水分,提高0~20cm土层地温,造林成活率较对照提... 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地膜微集水造林技术对提高枣树成活率、土壤温度以及枣树根区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微集水方法提高枣树移栽期0~100cm土层土壤水分,提高0~20cm土层地温,造林成活率较对照提高15%;在枣树生长期和发芽期,土壤0~100cm剖面含水量比对照高30.3%;在集中降雨后48h内,土壤水分下渗深度比对照深34cm,达到67cm。该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效率高,可以在黄土高原枣树栽植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枣树 土壤水分 地膜微集水(PMC)
下载PDF
全膜微垄沟播对寒旱区春小麦苗期土壤水热环境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侯慧芝 张绪成 +5 位作者 方彦杰 于显枫 王红丽 马一凡 张国平 雷康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98-1407,共10页
克服春季寒旱生境限制是提高西北黄土高原寒旱区春小麦产量的关键要素之一,为了明确全膜微垄沟播对春小麦苗期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明确水热条件改善对春小麦苗期光合作用的调节机制,2016—2018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寒旱区开展大田定位试验... 克服春季寒旱生境限制是提高西北黄土高原寒旱区春小麦产量的关键要素之一,为了明确全膜微垄沟播对春小麦苗期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明确水热条件改善对春小麦苗期光合作用的调节机制,2016—2018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寒旱区开展大田定位试验,以陇春35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微垄沟播(PRF)、全膜覆土穴播(PMS)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分别在春小麦播种后18、25和32 d测定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春小麦生物量、叶片SPAD、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计算土壤贮水量、阶段耗水量、生长速率等。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小麦播种后18、25和32 d,PRF和PMS在0~25 cm土层平均土壤温度分别较CK提高3.6℃、3.0℃、2.0℃和2.9℃、2.5℃、1.7℃;在播种后18 d和25 d,PRF处理在0、5、1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较PMS提高1.3℃、0.9℃、0.9℃和0.8℃、0.7℃、0.7℃。PRF和PMS 0~40 cm土壤贮水量在3个阶段依次较CK提高7.3、9.7和12.6 mm和3.9、7.6和11.0 mm;在播种后18 d,PRF 0~40 cm各土层依次较PMS提高1.1、0.9、0.8和0.6 mm。PRF和PMS苗期植株生物量、生长速率、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显著高于CK,且PRF均显著高于PMS,使PRF较PMS和CK分别增产9.1%和36.5%,WUE分别提高5.9%和30.8%。因此,PRF和PMS均能有效克服寒旱生境对小麦苗期生长的限制,促进小麦光合和生长,且PRF较PMS具有更为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微垄沟播 春小麦 土壤温度 土壤贮水量 光合作用
下载PDF
高寒地区饲用芜菁塑膜覆盖栽培研究 Ⅰ.覆膜对芜菁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千枝 胡自治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2,共4页
高寒地区饲用芜菁(莞根)采用厚度为0.006mm的塑料薄膜覆盖后,在5~9月144d的生长期内,土壤0~25cm耕层≥0℃地积温增加753.5℃,平均每日增加5.2℃,0~30cm土壤湿度增加3.56%,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全磷分别增加0.18%、0.03%、0.04%... 高寒地区饲用芜菁(莞根)采用厚度为0.006mm的塑料薄膜覆盖后,在5~9月144d的生长期内,土壤0~25cm耕层≥0℃地积温增加753.5℃,平均每日增加5.2℃,0~30cm土壤湿度增加3.56%,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全磷分别增加0.18%、0.03%、0.04%和0.007%。覆膜同时抑制了杂草的滋生,为芜菁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生境条件,是芜菁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覆膜也降低了芜菁微环境中大气的CO2浓度,叶室和叶片温度,改变了光合有效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芜菁 覆膜栽培 微环境 饲料作物
下载PDF
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
9
作者 崔亚超 贾立国 +3 位作者 陈伟 政东红 杜文亮 樊明寿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2-66,共5页
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技术是采用一膜两垄、一垄两行来播种的农艺方法,目前尚没有与之配套的农机可以作业。为了提高其机械化水平,研制了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机,其主要由机架、施肥装置、播种装置、行走装置、传动装置、取土整形... 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技术是采用一膜两垄、一垄两行来播种的农艺方法,目前尚没有与之配套的农机可以作业。为了提高其机械化水平,研制了旱作马铃薯微垄覆膜侧播机,其主要由机架、施肥装置、播种装置、行走装置、传动装置、取土整形装置、铺膜装置、压膜装置及覆土装置等组成。田间试验表明:该机具能够一次性完成农艺方法的多道工序,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旱作 播种机 微垄覆膜 侧播
下载PDF
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全膜微垄沟穴播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侯慧芝 高世铭 +1 位作者 张绪成 王德贵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701-4713,共13页
【目的】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降水稀少,且冬小麦生育期内50%以上为<10 mm的无效降水。如何充分集蓄这部分降水,是该区冬小麦稳产高产和提高降水利用效率的关键。【方法】于2011—2015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104°36′E,35... 【目的】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降水稀少,且冬小麦生育期内50%以上为<10 mm的无效降水。如何充分集蓄这部分降水,是该区冬小麦稳产高产和提高降水利用效率的关键。【方法】于2011—2015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104°36′E,35°35′N)进行大田定位试验,以冬小麦中粮1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微垄沟穴播(PRF)、全膜覆土穴播(PMS)、覆砂穴播(SM)和露地穴播(CK)4个处理,测定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计算不同生育期土壤贮水量、阶段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以明确PRF处理对土壤水分含量、冬小麦阶段耗水量、产量及WUE的影响。【结果】在播前和返青期,PRF处理在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较PMS、SM处理和CK分别平均增加24.3、38.8、7.4 mm和18.2、26.9、67.8 mm。PRF处理抽穗—灌浆期耗水量平均较PMS处理增加了36.0 mm,返青—抽穗和灌浆—成熟期耗水量平均较SM增加12.1和16.7 mm,较CK增加40.8和37.6 mm。PRF处理的生物量较PMS处理增加了2.2%—15.4%,分别在2011—2012年的灌浆期和成熟期、2014—2015年的苗期和抽穗期达显著差异,在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SM和CK。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4年均表现为PRF处理>PMS处理>SM处理,3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CK。PRF处理的产量最高,为4 373.6—4 950.0 kg·hm-2,较PMS处理增加2.4%—12.7%,并在2012—2013和2014—2015年达显著差异;显著高于SM处理(除2012—2013年)和CK(增产35.8%—43.8%)。PRF处理的WUE较PMS处理增加0.4%—12.8%,除2013—2014外均达显著性差异;显著高于SM处理(除2014—2015年)和CK(提高8.1%—42.1%)。【结论】全膜微垄沟穴播能较为充分地利用<10 mm的无效降水,提高冬小麦播前和返青期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促进小麦灌浆期间耗水,增加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冬小麦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覆盖微垄沟穴播 冬小麦 贮水量 耗水特性 产量 西北黄土高原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宁珍 王润元 +2 位作者 薛景轩 黄斌 王颖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5年第4期256-258,262,共4页
利用陇东地区1972-2003年15县的冬小麦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了陇东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要素分布特征,以及冬小麦产量和气象条件的关系,确定了小麦区划指标,将陇东地区冬小麦分为5个不同类型种植区,并提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 利用陇东地区1972-2003年15县的冬小麦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了陇东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要素分布特征,以及冬小麦产量和气象条件的关系,确定了小麦区划指标,将陇东地区冬小麦分为5个不同类型种植区,并提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调整作物结构、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区划 陇东
下载PDF
旱作农业区全膜微垄沟播蚕豆留膜免耕穴播胡麻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新荣 仲彩萍 张维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5-130,共6页
为探讨旱作农业区全膜微垄沟播蚕豆留膜免耕穴播胡麻种植技术的效应,于2014-2017年在甘肃省渭源县进行大田试验,设白膜全膜微垄沟播蚕豆留膜免耕穴播胡麻(T1)、黑膜全膜微垄沟播蚕豆留膜免耕穴播胡麻(T2)、白膜全膜双垄沟播蚕豆留膜免... 为探讨旱作农业区全膜微垄沟播蚕豆留膜免耕穴播胡麻种植技术的效应,于2014-2017年在甘肃省渭源县进行大田试验,设白膜全膜微垄沟播蚕豆留膜免耕穴播胡麻(T1)、黑膜全膜微垄沟播蚕豆留膜免耕穴播胡麻(T2)、白膜全膜双垄沟播蚕豆留膜免耕穴播胡麻(T3)、露地种植(T4) 4个处理,来研究蚕豆-胡麻轮作产量、土壤水热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蚕豆、胡麻增产顺序均为T1>T2>T3>T4,0~25 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T1>T2>T3>T4,0~25 cm平均地温为T1>T3>T2>T4。T1蚕豆和胡麻降水利用率分别为19.9、16.9 kg·hm-2mm-1,分别较T2提高24.4%、15.0%,分别较T3提高55.5%、19.9%,分别较T4(CK)提高188.4%、156.1%; T1蚕豆、胡麻平均产量分别为2 454.5、1 875.6 kg·hm-2,蚕豆分别较T2、T3、T4(CK)增产23.8%、54.9%、186.2%,胡麻分别较T2、T3、T4(CK)增产14.9%、19.6%、154.3%。因此,白膜全膜微垄沟播蚕豆留膜免耕穴播胡麻种植技术是适合当地的蚕豆-胡麻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胡麻 轮作 全膜微垄沟播 穴播 留膜 免耕栽培 旱作农业区
下载PDF
地膜棉翻膜放苗的棉田微生态效应
13
作者 夏志明 王增信 +1 位作者 贾涛 刘生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394-1397,共4页
对地膜棉翻膜放苗的棉田微生态效应研究表明,翻膜放苗地膜的有效覆盖度比打孔放苗增加30%~45%,增强了对棉田水温变化的影响,翻膜放苗可明显提高大行地温,且对提高和稳定小行地温也有良好的效应。放苗初期,小行土壤含水量略低于对照,有... 对地膜棉翻膜放苗的棉田微生态效应研究表明,翻膜放苗地膜的有效覆盖度比打孔放苗增加30%~45%,增强了对棉田水温变化的影响,翻膜放苗可明显提高大行地温,且对提高和稳定小行地温也有良好的效应。放苗初期,小行土壤含水量略低于对照,有利于解决地膜棉易出现高脚苗旺长问题。翻膜放苗后加剧了土壤空隙中水汽的膨缩运动,大行土壤容重平均比对照降低0.12g·cm-3,土壤疏松,水、气、热较为协调,耕层土壤微环境得到改善,为增强根系活力和扩大吸收范围创造了条件。有效覆盖度的增加增强了覆盖的反光效应,有利于提高近地层光照强度和棉株制造光合产物的能力,并增大了苗期对蚜虫迁入的拒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棉 翻膜放苗 微生态效应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陇东半湿润区全膜微垄沟播大豆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珩 刘海鹰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5期45-48,共4页
在陇东半湿润区采用完全组合设计进行了大豆全膜微垄沟播种植密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密度的增大可促进大豆提早成熟,不利于提高单株分枝数和荚长增加,降低百粒重。在试验设计范围内,行距对产量的影响显著,株距对产量的影响明显。在试验... 在陇东半湿润区采用完全组合设计进行了大豆全膜微垄沟播种植密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密度的增大可促进大豆提早成熟,不利于提高单株分枝数和荚长增加,降低百粒重。在试验设计范围内,行距对产量的影响显著,株距对产量的影响明显。在试验区条件下,全膜微垄沟播大豆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30 183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 696.5 kg/hm^2。适宜种植密度为142 857.1株/hm^2(行距为50 cm,株距为14 cm),产量为1 664.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全膜微垄沟播 种植密度 产量 陇东半湿润区
下载PDF
覆膜方式对不同生态区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德录 刘广才 +3 位作者 李城德 尤艳蓉 李圆 李博文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27,共6页
全膜微垄沟播种植技术是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基础上创新研发的一种集覆盖抑蒸、垄面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新型地膜覆盖技术。【目的】明确西北半干旱雨养区地膜覆盖条件下旱地大豆在不同生态区产量的差异。【方法】于2014—2016年进... 全膜微垄沟播种植技术是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基础上创新研发的一种集覆盖抑蒸、垄面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新型地膜覆盖技术。【目的】明确西北半干旱雨养区地膜覆盖条件下旱地大豆在不同生态区产量的差异。【方法】于2014—2016年进行大田定位试验,以露地无覆盖(CK)为对照,设置了3种覆膜方式,分别为全膜微垄沟播(T1)、全膜双垄沟播(T2)、全膜覆土穴播(T3),研究半湿润偏旱区、半干旱区、半干旱偏旱区3种不同生态区地膜覆盖对大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在3个生态区均以T1处理产量最高,T2处理次之,T3处理最低;其中全膜微垄沟播不同生态区比较:半湿润偏旱区>半干旱区>半干旱偏旱区,分别较露地无覆盖CK增产58.5%、78.1%和95.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CK提高65.9%、57.6%和56.1%。尤其在年降雨量500~600 mm生态区全膜微垄沟播增产效应最明显,平均产量达到4 318.2 kg/hm2,最高达到4 353.3 kg/hm2,较CK增产58.5%。【结论】大豆全膜微垄沟播种植技术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区,增产效果明显,其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该区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旱作雨养区大豆稳产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雨养区 全膜微垄沟 产量 经济效益 大豆
下载PDF
微灌地膜的节水保墒增温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胜利 刘峻峰 赵景芳 《灌溉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28,共3页
在实验基础上 ,分析论述了微灌地膜的节水效果和增温保墒效应。试验结果表明 ,微灌地膜可比地面灌溉节水 61 % ,增加地温 3℃~ 6℃ ,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提高 3 0 %~ 40 % ,综合效应明显。
关键词 微灌地膜 节水 保墒 增温效应 灌溉
下载PDF
全膜微垄沟穴播对春小麦土壤水热环境的影响及其光合和产量效应 被引量:9
17
作者 侯慧芝 张绪成 +5 位作者 尹嘉德 方彦杰 王红丽 马一凡 张国平 雷康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05-3014,共10页
减弱春季寒旱生境限制是提高甘肃中东部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关键要素之一。本研究于2016—2018年在甘肃中部半干旱旱作区开展大田试验,以‘陇春35号’为供试品种,设置全膜微垄沟穴播(PRF)、全膜覆土穴播(PMS)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测定春... 减弱春季寒旱生境限制是提高甘肃中东部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关键要素之一。本研究于2016—2018年在甘肃中部半干旱旱作区开展大田试验,以‘陇春35号’为供试品种,设置全膜微垄沟穴播(PRF)、全膜覆土穴播(PMS)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测定春小麦不同生育期0~3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0~25 cm土壤温度、叶片生物量、叶片叶绿素(SPAD)、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作物产量,从土壤水热-冠层发育-产量角度揭示PRF处理对土壤水热环境、水分利用效率(WUE)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PRF和PMS处理0~25 cm土层的土壤温度在苗期分别提高2.8和2.5℃,灌浆-成熟期分别降低1.4和0.9℃;0~300 cm土壤贮水量在播前-苗期分别增加59.7和41.8 mm;0~300 cm耗水量在苗期-灌浆期分别提高46.1和39.8 mm。与PMS处理相比,PRF处理的小麦苗期温度提高0.3℃,灌浆-成熟期降低0.5℃;播前-苗期0~300 cm土壤贮水量增加18.0 mm,拔节-成熟期耗水量提高13.0 mm。基于对土壤水热条件的优化,PRF和PMS处理的叶片生物量、SPAD值、苗期-灌浆期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显著高于CK,且PRF处理均显著高于PMS处理。PRF处理比PMS处理和CK分别增产9.1%和36.5%,WUE分别提高5.9%和30.8%。因此,PRF处理能提高苗期地温,降低灌浆-成熟期地温,促进春小麦苗期-灌浆期的耗水,提高了春小麦叶片SPAD值和生物量,增强春小麦苗期-灌浆期旗叶的光合功能,从而实现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而且这一优势在欠水年份(2016和2017年)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中部 旱地 全膜微垄沟播 春小麦 抗旱 耐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