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D Simulated Microstructure of Liquid Sodium Alloyed with Lead
1
作者 Inessa Yu. Shimkevich Alexander L. Shimkevich 《Materials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14年第8期556-567,共12页
The results of molecular-dynamics (MD) simulation are obtained for structural 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molten system, Na1-xPbx (x ≤ 0.1), at 698 K in the model of nearly free electronic gas (NFE approximat... The results of molecular-dynamics (MD) simulation are obtained for structural 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molten system, Na1-xPbx (x ≤ 0.1), at 698 K in the model of nearly free electronic gas (NFE approximation). The all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by unified procedure: 1) equilibrating the MD cell 1 ps;2) calculating partial rad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s gab(r) in 1, 5, and 10 ps;3) data handling for calcula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s. It follows from this that lead impurity in liquid sodium at concentration in the range of 1% - 10% is characterized by micro-heterogenetic structure in the form of cluster compounds with variable composition. Just therefore the sodium alloys, Na-MIV, with four-group elements of Periodic table have no eutectic in this range of additive concentrations. This eutectic is needed for modifying sodium coolant of the fast nuclear reactor. Therefore it is reasonable to find an alternative alloy of sodium with additive from adjacent groups which has a eutectic in this range of concentrations, for example, the eutectic, Na0.929Tl0.071, with melting point of 64°C. The modified sodium coolant by isotope, 205Tl, can appear attractive for inhibiting the chemical activity of sodium just as the lead alloyed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Dynamics Liquid sodium LEAD and THALLIUM ADDITIVES micro-Heterogeneous Alloys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narrow band gap V_2O_5/TiO_2 composite films by micro-arc oxid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Qiang Luo Xin-wei Li +2 位作者 Qi-zhou Cai Qing-song Yan Zhen-hua P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045-1051,共7页
V2Os/TiO2 composite films were prepared on pure titanium substmtes via micro-arc oxidation (MAO) in electrolytes consisting of NaVO3. Their morphology and demen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 V2Os/TiO2 composite films were prepared on pure titanium substmtes via micro-arc oxidation (MAO) in electrolytes consisting of NaVO3. Their morphology and demen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nergy-dispersive X-ray (EDX) analysis. Phase composition and valence states of species in the film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X-ray photoelec- tron spectroscopy (XPS). Ultraviolet-visible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a (UV-Vis DRS) were also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photophysical property of the films. The VEOs/TiO2 composite films show a sheet-like morphology. Not only V205 phase appears in the films when the NaVO3 concentration of the electrolyte is higher than 6,10 g/L and is loaded at the surface of anatase, but also V4+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crystal lattice of anatase. In comparison with pure TiO2 films the V2Os/TiO2 composite films exhibit significantly narrow band gap energy. The film prepared in an electrolyte consisting of NaVO3 with a concentration of 8.54 g/L exhibits the narrowest band gap energy, which is approximately 1.89 eV. The V2Os/TiO2 composite films also have th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The film prepared in an electrolyte consisting of NaVO3 with a concentration of 8.54 g/L exhibits the bes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nd about 93% of rhodamine is degraded after 14 h visible light ra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films titanium dioxide vanadium pentoxide micro-arc oxidation sodium metavanadate RHODAMINE PHOTOCATALYSIS
下载PDF
硝酸铈添加剂对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张雨露 祁星 +1 位作者 姜波 宋仁国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4,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AZ91D镁合金表面的耐蚀性与耐磨性,在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硝酸铈添加剂,利用微弧氧化(MAO)技术在其表面原位生长出陶瓷膜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陶瓷膜层物相组成和表面微观形貌进行了表... 为了进一步提高AZ91D镁合金表面的耐蚀性与耐磨性,在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硝酸铈添加剂,利用微弧氧化(MAO)技术在其表面原位生长出陶瓷膜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陶瓷膜层物相组成和表面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电化学测试与摩擦磨损试验,评估了陶瓷膜层的耐蚀与耐磨性能。结果表明:硝酸铈添加剂的添加对膜层相组成影响较小,随着硝酸铈浓度的增加,膜层表面先出现较大孔径的孔洞,之后孔洞数量逐渐减少,且孔径也缩小。与无添加剂的膜层相比,硝酸铈的添加量为0.4 g/L时,其被磨穿时长从1 min增加到8 min,耐磨性有所改善;腐蚀电位从-1.69 V增加到-1.26 V,腐蚀电流密度从8.56×10^(-6)A·cm^(-2)降到2.49×10^(-7) A·cm^(-2),耐蚀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91D镁合金 微弧氧化 硝酸铈添加剂 组织 性能
下载PDF
基于硅酸钠和硅藻土的油井水泥自愈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锟 张春梅 +3 位作者 刘成 梅开元 胡陈 程小伟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4年第3期64-75,共12页
【目的】研究硅藻土对硅酸钠的吸附效果,探讨油井水泥环微裂缝的修复问题。【方法】采用硅酸钠作为自愈合剂,硅藻土为载体,利用真空浸渍法制备硅藻土基自愈合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红外光谱仪(in... 【目的】研究硅藻土对硅酸钠的吸附效果,探讨油井水泥环微裂缝的修复问题。【方法】采用硅酸钠作为自愈合剂,硅藻土为载体,利用真空浸渍法制备硅藻土基自愈合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红外光谱仪(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全自动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仪(automatic surface area and pore structure analyzer,BET)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掺入硅藻土基自愈合材料前、后水泥石的抗压强度、恢复率和渗透率等,对自愈合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对水泥石裂缝表面物质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热重分析(thermal analysis,TG)和SEM分析评价材料的自愈合机制。【结果】利用真空浸渍法能够成功制得硅藻土基自愈合材料;硅藻土基自愈合材料在油井水泥中最佳掺量为9%(质量分数),该试样劈裂造缝后自愈合14 d的抗压强度比纯水泥的提高99.57%,自愈合14 d后渗透率为0.42 mD,渗透率降低率达到75.44%,比纯水泥试样的高40.94%,且自愈合14 d后裂缝表面已经闭合。【结论】硅藻土基自愈合材料制备工艺简单,在油井水泥浆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可以促进油井水泥石微裂缝自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钠 硅藻土 油井水泥 微裂缝 自愈合
下载PDF
Na2B4O7对钛合金微弧氧化涂层耐磨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师文海 海几哲 +3 位作者 单春龙 张相哲 杨清炜 马学海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88-98,共11页
目的提高钛合金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涂层的耐磨和耐腐蚀性能,探究更优复合电解液。方法在磷酸盐和硅酸盐电解液中,通过分别加入不同含量的四硼酸钠,调控氧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微弧放电类型,从而降低涂层表面的粗糙度,改... 目的提高钛合金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涂层的耐磨和耐腐蚀性能,探究更优复合电解液。方法在磷酸盐和硅酸盐电解液中,通过分别加入不同含量的四硼酸钠,调控氧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微弧放电类型,从而降低涂层表面的粗糙度,改变涂层的内部结构、厚度及二氧化钛的相变,最终提高涂层的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结果在硅酸盐电解液中,四硼酸钠的加入使得涂层表面粗糙度Sa从5.408μm降到1.089μm,涂层表面突起颗粒物消失并形成孔状结构,相比TC4钛合金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2~3个数量级,磨损量也大大降低。在磷酸盐电解液中添加四硼酸钠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结论四硼酸钠不仅可以通过溶解涂层表面氧化物,降低涂层表面粗糙度;还可以通过形成新的微弧放电类型,增加涂层的厚度并改变其内部结构。其中在两种基电解液中加入5 g/L的四硼酸钠得到的涂层在各自组中均显示出最优性能,同时发现,在模拟体液中进行摩擦实验时,MAO涂层可诱导羟基磷灰石润滑层形成保护基底。四硼酸钠的加入提高了涂层的亲水性,在摩擦实验中诱导形成更多的羟基磷灰石。其中,磷酸盐基电解液形成的涂层亲水性更好,在摩擦过程中诱导形成的磷灰石含量是硅酸盐涂层的数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添加剂 微弧氧化 电解液 四硼酸钠 耐磨性能
下载PDF
A356铝合金微弧氧化黑色膜层的制备及耐蚀性
6
作者 安晓丽 马颖 +1 位作者 李正强 衡志丹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49,共8页
[目的]在Na_(2)SiO_(3)-Na_(3)PO_(4)复合电解液中研究着色盐Na_(2)WO_(4)的质量浓度对A356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比例分割分批试验设计方法优选出Na_(2)WO_(4)的添加方案。利用色差宝、涡流测厚仪、扫描... [目的]在Na_(2)SiO_(3)-Na_(3)PO_(4)复合电解液中研究着色盐Na_(2)WO_(4)的质量浓度对A356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比例分割分批试验设计方法优选出Na_(2)WO_(4)的添加方案。利用色差宝、涡流测厚仪、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对膜层的颜色、厚度、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进行表征。膜层的耐蚀性通过硝酸点滴腐蚀试验和在3.5%NaCl溶液中测量动电位极化曲线来检测。[结果]随着电解液中Na_(2)WO_(4)的质量浓度增大,所得膜层的颜色逐渐加深,添加22.05 g/L Na_(2)WO_(4)时所得膜层颜色最深,而添加19.98 g/L Na_(2)WO_(4)时所得膜层的耐蚀性最佳。[结论]在基础电解液中加入着色盐Na_(2)WO_(4)后,膜层中沉积出使膜层显深色的钨氧化物,令膜层颜色加深,并提高了膜层的致密性和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弧氧化 钨酸钠 黑色膜 耐蚀性
下载PDF
立方形纳米碳酸钙改性及其在油墨中的应用
7
作者 许富芸 王琦 +3 位作者 童张法 陈小鹏 覃玲意 廖丹葵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4-653,共10页
纳米碳酸钙作为添加剂可以提升油墨的光泽、改善填料的分散性和降低生产成本。本研究以立方形纳米碳酸钙(CNCC)为原料,硬脂酸钠(SS)和棕榈酸(PA)为复合改性剂(SS/PA),采用湿法制备了油墨用改性纳米碳酸钙(SS/PA/CNCC)。考察了SS/PA复配... 纳米碳酸钙作为添加剂可以提升油墨的光泽、改善填料的分散性和降低生产成本。本研究以立方形纳米碳酸钙(CNCC)为原料,硬脂酸钠(SS)和棕榈酸(PA)为复合改性剂(SS/PA),采用湿法制备了油墨用改性纳米碳酸钙(SS/PA/CNCC)。考察了SS/PA复配比例、添加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SS/PA/CNCC性能的影响,当SS/PA复配比例为1∶1、质量分数为3%、反应温度为70℃时,SS/PA/CNCC平均粒径为60 nm、吸油值为35 g/100 g,满足油墨填料使用要求。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分析和热失重(TG)分析等表征手段,对SS/PA改性纳米碳酸钙微观形貌进行分析表征。上述SS/PA/CNCC应用在油墨中,当SS/PA/CNCC在油墨中添加9份时,油墨细度为12.5μm、流动度为32 mm、光泽度为64.5 GU,所制备的油墨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微纳米材料 油墨 硬脂酸钠 棕榈酸
下载PDF
百令胶囊联合大黄碳酸氢钠片治疗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巧毅 胡丽燕 徐艳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6期90-94,共5页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联合大黄碳酸氢钠片治疗对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微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大黄碳酸氢钠片联合碳酸钙片治疗,试验组采用百...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联合大黄碳酸氢钠片治疗对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微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大黄碳酸氢钠片联合碳酸钙片治疗,试验组采用百令胶囊联合大黄碳酸氢钠片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浆内皮素-1(ET-1)]、微炎症细胞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主、次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主、次症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主、次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ET-1、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EGF、ET-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VEGF、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CRP、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CRP、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大黄碳酸氢钠片辅助治疗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有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及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机体微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液透析 百令胶囊 大黄碳酸氢钠片 血管内皮功能 微炎症因子
下载PDF
氯化钠对铁碳微电解工艺处理硝基苯废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杰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4年第2期37-40,46,共5页
为了探究铁碳微电解工艺在含盐环境下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和稳定性,以硝基苯作为处理对象,以氯化钠为盐分来源,构建模拟废水的连续处理装置,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反应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铁碳微电解处理硝基苯废水的最佳条件为:废... 为了探究铁碳微电解工艺在含盐环境下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和稳定性,以硝基苯作为处理对象,以氯化钠为盐分来源,构建模拟废水的连续处理装置,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反应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铁碳微电解处理硝基苯废水的最佳条件为:废水初始pH值为3,水力停留时间为2 h,曝气量为1 L/min;此条件下氯化钠对铁碳微电解降解硝基苯具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在氯化钠质量分数为0.5%~1.5%时,硝基苯去除率可提高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盐环境 氯化钠 铁碳微电解工艺 硝基苯
下载PDF
采用固体硅酸钠激发的一步法地质聚合物在软土固化中的适用性研究
10
作者 郑溢雯 吴俊 +2 位作者 杨爱武 李博 顾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72-2084,共13页
为解决水泥固化软土早期强度不足及制备水泥时高污染、高能耗及高成本等问题,采用固体硅酸钠(Na_(2)O·SiO_(2),简称NS)激发双先驱剂(粉煤灰(fly ash),简称FA)和磨细高炉矿渣(ground granulated blast furnace slag,简称GGBFS)制备... 为解决水泥固化软土早期强度不足及制备水泥时高污染、高能耗及高成本等问题,采用固体硅酸钠(Na_(2)O·SiO_(2),简称NS)激发双先驱剂(粉煤灰(fly ash),简称FA)和磨细高炉矿渣(ground granulated blast furnace slag,简称GGBFS)制备一步法地质聚合物浆料(one-partgeopolymer,简称OPG)。研究FA掺量、NS摩尔数、碱激发剂浓度、水灰比等因素对地质聚合物浆料物理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优化配比试验,确定可作为土壤固化剂的地质聚合物最优配比。然后,将综合指标最优的地质聚合物配比用以固化软土。进一步研究双先驱剂中FA/GGBFS质量比和养护龄期对固化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简称UCS)、孔隙率和孔径分布的影响。通过压汞法(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简称MIP)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简称SEM-EDS)对试验进行微观分析,揭示其固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固体NS激发下的一步法地质聚合物能有效加固软土,其生成的水化凝胶物(N-A-S-H、C-A-H、C-S-H和C-A-S-H)能有效黏结土颗粒,从而促进形成致密固化土骨架。FA/GGBFS为0.1、水灰比为0.8、NS摩尔数为1.0、碱激发剂浓度为3 mol/L是固体硅酸钠激发的一步法地质聚合物固化软土的最佳配比,其固化软土的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4.4 MPa,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本研究扩展固体硅酸钠激发的一步法地质聚合物在深层搅拌技术中的应用,为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提供理论基础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硅酸钠 一步法地质聚合物 微观分析 无侧限抗压强度 固化机制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镁质泡沫料浆及多孔骨料显微结构的影响
11
作者 孙格格 李国华 +1 位作者 矫长发 田琳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6,共6页
以轻烧镁粉为原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表面活性剂,采用直接发泡法制备氧化镁泡沫料浆及镁质多孔骨料。研究表面活性剂SDBS对水系泡沫、氧化镁泡沫料浆、镁质多孔骨料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水系泡沫中,随SDBS加入量增加,... 以轻烧镁粉为原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表面活性剂,采用直接发泡法制备氧化镁泡沫料浆及镁质多孔骨料。研究表面活性剂SDBS对水系泡沫、氧化镁泡沫料浆、镁质多孔骨料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水系泡沫中,随SDBS加入量增加,水系泡沫液膜增厚,泡沫形状由多边形转变为圆形,泡沫稳定性增加;2)氧化镁泡沫料浆中气泡形状为球形,氧化镁包覆在气泡周围阻碍液膜排液及气体扩散;3)氧化镁泡沫料浆衍生到多孔骨料过程中,骨料气孔数量减少,尺寸增加,形成封闭的圆形气孔,当SDBS加入量超过3%(w)后,气孔形状不完整;4)SDBS加入量为1%~4%(w)时,1600℃下烧结的镁质多孔骨料,平均孔径为40.83~92.90μm,气孔率为51.6%~7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质多孔骨料 氧化镁料浆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显微结构
下载PDF
聚乳酸超细纤维敷料的熔喷成形工艺及其快速导液特性
12
作者 王镕琛 张恒 +5 位作者 翟倩 刘瑞焱 黄鹏宇 李霞 甄琪 崔景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8,共9页
为拓展聚乳酸(PLA)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在医用敷料领域的应用,以聚乙二醇(PEG)、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共混改性PLA为原料,利用熔喷非织造成形方法制备PLA/PEG/SDS超细纤维材料,并对其结构和导液特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DS质量... 为拓展聚乳酸(PLA)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在医用敷料领域的应用,以聚乙二醇(PEG)、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共混改性PLA为原料,利用熔喷非织造成形方法制备PLA/PEG/SDS超细纤维材料,并对其结构和导液特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DS质量分数由0%增大到1.5%,PLA/PEG/SDS共混聚合物的冷结晶温度从116.02℃降至93.58℃(降低约23.9%),熔融温度从164.10℃降至150.58℃(降低约8.9%);材料中超细纤维(纤维直径<5μm)的数量占比从0%增大至57%,同时5μL水的浸没时间从0.24 s降低至0.06 s,液体扩散面积从36.05 cm^(2)增大至78.26 cm^(2),吸水速率从4.38%/s提升至9.15%/s,液态水分扩散速率从2.21 mm/s提升至8.34 mm/s,表明液体导液特性有所提升,可用做敷料和补片等医用护理材料的基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织造材料 熔喷技术 超细纤维 聚乳酸 聚乙二醇 十二烷基硫酸钠 亲水改性 敷料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13
作者 李晓威 贾国力 罗大蓓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11期66-72,共7页
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心功能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1日~2023年10月31日某院收治的126例U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两组均... 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心功能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1日~2023年10月31日某院收治的126例U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率)、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内径变化率(FMD)]及炎症指标[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白介素-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LVESD、LVEDD、ET-1、CTRP1、IL-17A和TNF-α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LVEF、NO和FMD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06%)高于对照组(79.37%,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可提高UAP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性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丹参酮ⅡA磺酸钠 酒石酸美托洛尔 心功能 微炎症状态
下载PDF
微米碳化硅晶须在水介质中的分散行为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辉 张玲洁 +2 位作者 郭兴忠 朱林 沈建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3-158,共6页
以去离子水为分散介质,六偏磷酸钠(SHP)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分散剂,利用沉降法、ζ电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TEM等测试技术研究了微米碳化硅晶须在水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机制,探讨了pH值、分散剂种类及含量对SiC微米晶须分散... 以去离子水为分散介质,六偏磷酸钠(SHP)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分散剂,利用沉降法、ζ电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TEM等测试技术研究了微米碳化硅晶须在水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机制,探讨了pH值、分散剂种类及含量对SiC微米晶须分散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微米SiC晶须的分散机理为静电稳定机制,pH值、SHP和CMC对微米SiC晶须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有较大影响;pH值为11时,微米SiC晶须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较好;SHP和CMC含量均为4wt%时,SiC微米晶须悬浮液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分别在沉降时间18.5 h和22 h时相对沉降高度仍达96.89%和98%。六偏磷酸钠的分散机制主要以提高颗粒间的静电斥力为主,而羧甲基纤维素钠则为增大晶须表面的亲水性和提高晶须表面的电位绝对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SiC晶须 六偏磷酸钠 羧甲基纤维素钠 分散
下载PDF
铝材表面的等离子微弧氧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石玉龙 茹凤虎 +1 位作者 彭红端 谢广文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5-18,共4页
以工业级硅酸钠为电解液,铝材在交流电压作用下进行等离子微弧氧化反应,电压升高,膜厚增大。用X- 射线衍射分析法和扫描电镜法检测,氧化膜为非晶态氧化铝陶瓷膜。硬度试验和腐蚀试验表明:该膜硬度高、耐强碱腐蚀性强。
关键词 等离子微弧氧化 硅酸钠 氧化 电解
下载PDF
立体空心血管网水凝胶支架的3D打印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毛伟 连芩 +1 位作者 李涤尘 贾书海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0-186,共7页
搭建同轴喷头打印系统,研究氯化铁溶液对由同轴针头打印出的藻酸盐水凝胶空心圆管的机械强度和成型结构的影响,建立3D打印优化工艺。将质量分数为2%~4%的海藻酸钠和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钙通过同轴针头打印出空心圆管。将质量分数为0.25%... 搭建同轴喷头打印系统,研究氯化铁溶液对由同轴针头打印出的藻酸盐水凝胶空心圆管的机械强度和成型结构的影响,建立3D打印优化工艺。将质量分数为2%~4%的海藻酸钠和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钙通过同轴针头打印出空心圆管。将质量分数为0.25%的雾化氯化铁溶液与空心圆管反应得到有氯化铁反应的空心圆管,力学试验发现经过与0.25%氯化铁反应的空心圆管的弹性模量(0.4677 MPa±0.279 MPa(2%海藻酸钠),2.0153 MPa±0.221 MPa(3%海藻酸钠),11.684 MPa±0.332 MPa(4%海藻酸钠))是无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空心圆管的弹性模量的5.4倍(2%),14.2倍(3%)和43.3倍(4%),其力学强度大大增强。机械强度增强的空心圆管完成了立体网络结构和螺旋结构的复杂类血管网,通过水凝胶溶液将其封装形成生物支架。灌流实验和细胞毒性试验表明该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有效运输和灌注细胞培养液,满足了组织工程中制造大块软组织的工程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打印 仿生设计 生物支架 空心圆管 海藻酸钠 氯化铁
下载PDF
铝酸钠浓度对7075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郝康达 苗景国 +3 位作者 陈秋荣 董香芸 吴润 卫中领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51,55,共4页
选用铝酸钠体系对7075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对不同铝酸钠浓度下制备出的膜层厚度及显微硬度进行测试,并借助扫描电镜及金相显微镜对膜层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铝酸钠浓度下制备出的膜层均呈"火山喷射口"状凸起... 选用铝酸钠体系对7075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对不同铝酸钠浓度下制备出的膜层厚度及显微硬度进行测试,并借助扫描电镜及金相显微镜对膜层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铝酸钠浓度下制备出的膜层均呈"火山喷射口"状凸起形貌,与基体之间呈微区范围内的锯齿状冶金结合,膜层连续均匀,铝酸钠质量浓度为9 g/L时,膜层显微硬度高达1080HV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 微弧氧化 形貌
下载PDF
纳米SiO_2对含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微污染原水的助凝特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冬梅 任毅 +2 位作者 刘春柳 李绍秀 黄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66-970,共5页
以含微污染有机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高岭土悬浊液为研究对象,投加聚合氯化铝(PAC)与纳米SiO2,借助在线显微摄像技术与分形理论,探讨了纳米SiO2作为水处理剂的絮凝作用、助凝效果以及形态学特性.结果表明:①PAC与纳... 以含微污染有机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高岭土悬浊液为研究对象,投加聚合氯化铝(PAC)与纳米SiO2,借助在线显微摄像技术与分形理论,探讨了纳米SiO2作为水处理剂的絮凝作用、助凝效果以及形态学特性.结果表明:①PAC与纳米Si02单独使用时,PAC对无机高岭土颗粒去除效果好;而纳米SiO2对去除SDBS有利.②仅投加PAC,当pH为10时,SDBS去除率低于4%;当pH为5-6时,SDBS去除率可达50%.③不同pH下将纳米SiO:与PAC联用,SDBS去除率显著提高;以纳米SiO2为助凝剂,偏酸性环境有利于SDBS的去除,当pH为5时,SDBS去除率可达75%.④中性条件下,在PAC与纳米SiO2投加量比值为3时,纳米SiO2的助凝效果最优;纳米SiO2宜在投加PAC后40s时加入,絮体粒径大、结构强大、沉降性能好、分形维数值大、剩余浊度低,SDBS去除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强化絮凝 微污染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 助凝 形态学特性
下载PDF
硅酸钠浓度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起弧过程能量消耗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葛延峰 蒋百灵 时惠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50-956,共7页
利用脉冲微弧氧化电源研究1015铝合金于不同浓度硅酸钠水溶液中的起弧过程,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测试方法分析硅酸钠浓度对起弧瞬间膜层微观结构和表面阻值的影响,并根据电压变化曲线计算起弧过程的能量消耗。结果表明:当溶液中... 利用脉冲微弧氧化电源研究1015铝合金于不同浓度硅酸钠水溶液中的起弧过程,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测试方法分析硅酸钠浓度对起弧瞬间膜层微观结构和表面阻值的影响,并根据电压变化曲线计算起弧过程的能量消耗。结果表明:当溶液中硅酸钠浓度为0时,即使极间电压升至1 500 V,铝合金表面仍无微弧放电现象出现,并发生电解腐蚀;随着硅酸钠浓度由0.25 g/L增加至10 g/L时,铝合金表面发生微弧放电现象所需的电压由1 217 V降低至351 V,通电至起弧的等待时间由270 s缩短至40 s,起弧瞬间膜层表面放电微孔数量增多;铝合金表面形成阻值达105数量级的高阻抗膜是发生微弧放电现象的前提,硅酸钠浓度的增大有利于形成高阻抗膜;铝合金微弧氧化起弧过程的能量消耗随着电解液中硅酸钠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并在硅酸钠浓度为10 g/L时达到最小值,仅为16 kJ/d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弧氧化 硅酸钠 起弧过程 能量消耗
下载PDF
微量肝素钠配伍营养液持续静脉输注在新生儿PICC置管后导管维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娟 魏婷 +2 位作者 曹娟 彭丽媛 龙小红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3期126-128,140,共4页
目的探讨微量肝素钠配伍营养液持续静脉输注在新生儿PICC置管后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PICC置管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置管的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新生儿均给予静... 目的探讨微量肝素钠配伍营养液持续静脉输注在新生儿PICC置管后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PICC置管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置管的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新生儿均给予静脉滴注营养液,观察组新生儿在每毫升营养液的基础上加用0.5 U肝素钠进行连续静脉滴注。比较两组导管阻塞、细菌定植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血小板计数(PLT),评价肝素钠配伍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导管堵塞发生率、导管内细菌定植发生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肝素钠配伍营养液持续静脉输注可有效降低新生儿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管内细菌定植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同时不会对新生儿凝血功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肝素钠 新生儿 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维护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