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sorption of phenol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a hierarchical micro-nano porous carbon material 被引量:4
1
作者 Liu Chengbao Chen Zhigang +5 位作者 Ni Chaoying Chen Feng Gu Cheng Cao Yu Wu Zhengying Li Ping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82-589,共8页
A hierarchical micro-nano porous carbon material (MNC) was prepared using expanded graphite (EG), sucrose, and phosphoric acid as raw materials, followed by sucrose-phosphoric acid solution impregnation, solidificatio... A hierarchical micro-nano porous carbon material (MNC) was prepared using expanded graphite (EG), sucrose, and phosphoric acid as raw materials, followed by sucrose-phosphoric acid solution impregnation, solidification, carbonization and activation. Nitrogen adsorption and mercury porosimetry show that mixed nanopores and micropores coexist in MNC with a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1978 m2·g-1 and a total pore volume of 0.99 cm3·g-1. In addition, the MNC is found to consist of EG and activated carbon with the latter deposited on the interior and the exterior surfaces of the EG pores. The thickness of the activated carbon layer is calculated to be about one hundred nanometers and is further confirm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ion microscope (TEM). A maximum static phenol adsorption of 241.2 mg·g-1 was obtained by using MNC,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220.4 mg·g-1 by using commercial activated carbon (CAC). The phenol adsorption kinetic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data fitted well to a pseudo-second-order model. Also, an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mechanism was proposed. Furthermore, it is found that the dynamic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NC is nearly three times that of CAC.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NC is a more efficient adsorbent than CAC for the removal of phenol from aqueous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nano porous carbon materials expanded graphite activated carbon phenol adsorption KINETICS
下载PDF
立方形纳米碳酸钙改性及其在油墨中的应用
2
作者 许富芸 王琦 +3 位作者 童张法 陈小鹏 覃玲意 廖丹葵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4-653,共10页
纳米碳酸钙作为添加剂可以提升油墨的光泽、改善填料的分散性和降低生产成本。本研究以立方形纳米碳酸钙(CNCC)为原料,硬脂酸钠(SS)和棕榈酸(PA)为复合改性剂(SS/PA),采用湿法制备了油墨用改性纳米碳酸钙(SS/PA/CNCC)。考察了SS/PA复配... 纳米碳酸钙作为添加剂可以提升油墨的光泽、改善填料的分散性和降低生产成本。本研究以立方形纳米碳酸钙(CNCC)为原料,硬脂酸钠(SS)和棕榈酸(PA)为复合改性剂(SS/PA),采用湿法制备了油墨用改性纳米碳酸钙(SS/PA/CNCC)。考察了SS/PA复配比例、添加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SS/PA/CNCC性能的影响,当SS/PA复配比例为1∶1、质量分数为3%、反应温度为70℃时,SS/PA/CNCC平均粒径为60 nm、吸油值为35 g/100 g,满足油墨填料使用要求。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分析和热失重(TG)分析等表征手段,对SS/PA改性纳米碳酸钙微观形貌进行分析表征。上述SS/PA/CNCC应用在油墨中,当SS/PA/CNCC在油墨中添加9份时,油墨细度为12.5μm、流动度为32 mm、光泽度为64.5 GU,所制备的油墨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微纳米材料 油墨 硬脂酸钠 棕榈酸
下载PDF
Ag基电接触材料的制备及其抗电弧侵蚀性能
3
作者 付翀 路杨 +3 位作者 满生博 刘宇昕 李旭 周雄飞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9-55,共7页
针对Ag基电接触材料抗电弧侵蚀性能差、电寿命短等问题,采用化学镀铜的方法对碳纤维表面改性,然后利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Ag基电接触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表征了碳纤维表面和Ag基电接触材料表面的微观形貌;通过电性能模拟开断系统对Ag基电... 针对Ag基电接触材料抗电弧侵蚀性能差、电寿命短等问题,采用化学镀铜的方法对碳纤维表面改性,然后利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Ag基电接触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表征了碳纤维表面和Ag基电接触材料表面的微观形貌;通过电性能模拟开断系统对Ag基电接触材料进行电弧侵蚀测试,测量了整体质量损失,表征了电弧侵蚀形貌。结果表明: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能够有效提高与Ag基体的润湿性;相较于未添加碳纤维的AgSnO2电接触材料,碳纤维的加入能有效改善AgSnO2电接触材料抗电弧侵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基电接触材料 碳纤维 微观形貌 电弧侵蚀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复材装配制孔微损伤监测方法研究
4
作者 乐洪博 王宇宁 谢大叶 《新技术新工艺》 2024年第8期49-53,共5页
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复合材料装配制孔微损伤监测方法,针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在制孔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分层损伤等问题,通过采集力学信号、声发射信号和温度信号方式,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实现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 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复合材料装配制孔微损伤监测方法,针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在制孔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分层损伤等问题,通过采集力学信号、声发射信号和温度信号方式,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实现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制孔微损伤的实时监控。研究内容包括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信号处理、模型构建及监测系统设计等,从而形成一套基于工艺参数及刀具角度耦合约束下的复材制孔微损伤控制方法,并达到一定的技术指标,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 制孔微损伤监测 机器学习 损伤抑制方法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下载PDF
纺锤状磁性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焦妍惠 季军荣 +4 位作者 韦德恩 陶兴颖 廖丹葵 童张法 李立硕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56-1465,共10页
为了探索制备磁性碳酸钙复合材料的新途径,以Ca(OH)_(2)和CO_(2)为原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为晶型控制剂,通过在高压反应釜中添加Fe_(3)O_(4)纳米粒子,碳化制备了分散均匀、形貌为中空纺锤状的磁性碳酸钙复合材料CaCO_(3)Fe_(3)... 为了探索制备磁性碳酸钙复合材料的新途径,以Ca(OH)_(2)和CO_(2)为原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为晶型控制剂,通过在高压反应釜中添加Fe_(3)O_(4)纳米粒子,碳化制备了分散均匀、形貌为中空纺锤状的磁性碳酸钙复合材料CaCO_(3)Fe_(3)O_(4),采用SEM、XRD、VSM、XPS、TEM等表征方法探究了反应温度、EDTA-2Na添加量等对CaCO_(3)Fe_(3)O_(4)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纺锤状磁性CaCO_(3)Fe_(3)O_(4)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20℃、Ca(OH)_(2)的质量分数为2%、EDTA-2Na用量为Ca(OH)_(2)质量的8%、反应时间为2 h、Fe_(3)O_(4)与CaCO 3的物质的量比为1∶10,所制备的CaCO_(3)Fe_(3)O_(4)的平均直径约400 nm,长度约为1μm,饱和磁化强度为9.78 em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碳酸钙复合材料 微纳米材料 磁化强度
下载PDF
一种除铜的新型铁炭材料的研制
6
作者 曾江楠 梁殿欣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22-23,共2页
本文以还原性铁粉和活性炭为原料,在铁炭微电解材料中添加膨润土、甲壳素等材料,并将其制成球状体,通过马弗炉烧制后制得新型铁炭材料,使其更有效地去除废水中铜离子。本文主要研究在不同铁炭比、膨润土和甲壳素添加量、烧制时间及温度... 本文以还原性铁粉和活性炭为原料,在铁炭微电解材料中添加膨润土、甲壳素等材料,并将其制成球状体,通过马弗炉烧制后制得新型铁炭材料,使其更有效地去除废水中铜离子。本文主要研究在不同铁炭比、膨润土和甲壳素添加量、烧制时间及温度等条件下制备的材料对含铜废水中铜离子的去除作用,以期研究新型铁炭材料处理含铜废水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铁炭材料 微电解技术 含铜废水 还原性铁粉 活性炭
下载PDF
微纳米多孔炭材料及其军事应用
7
作者 梁国杰 张艺端 +6 位作者 徐晓婧 李和国 杨德瑞 叶平伟 龚乐乐 栗丽 李凯 《防化研究》 2023年第1期9-19,共11页
微纳米多孔炭材料具有特定微观孔结构形式和表面化学性质,在军事领域有着其他材料难以替代的特殊用途。总结了活性炭、炭气凝胶、炭泡沫3类典型微纳米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构和性能特点,概述了活性炭作为吸附材料、炭气凝胶作为高... 微纳米多孔炭材料具有特定微观孔结构形式和表面化学性质,在军事领域有着其他材料难以替代的特殊用途。总结了活性炭、炭气凝胶、炭泡沫3类典型微纳米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构和性能特点,概述了活性炭作为吸附材料、炭气凝胶作为高温防护材料、炭泡沫作为热管理和多功能结构材料的研究与军事应用现状,对碳基微纳米孔材料的未来发展及军事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炭气凝胶 炭泡沫 微纳米多孔炭材料 军事应用
下载PDF
微电解技术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汪彩琴 高心怡 +3 位作者 陈辉 靳捷 徐向阳 朱亮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7-481,共5页
介绍了铁碳微电解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作用机理。综述了铁碳微电解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该技术在处理不同工业废水时普遍存在的堵塞、短路、死角、铁屑结块等问题,介绍了研发的新型纳米铁碳微电解复合材料及新工艺,并对铁碳微电解技术今... 介绍了铁碳微电解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作用机理。综述了铁碳微电解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该技术在处理不同工业废水时普遍存在的堵塞、短路、死角、铁屑结块等问题,介绍了研发的新型纳米铁碳微电解复合材料及新工艺,并对铁碳微电解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碳微电解 纳米铁碳微电解复合材料 难降解工业废水 作用机理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纳微结构电极材料系列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郭玉国 王忠丽 +2 位作者 吴兴隆 张伟明 万立骏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纳米储锂电极材料由于奇特的纳米效应与动力学优势,为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尺寸效应、形貌效应以及电极材料碳包覆的作用;并以作者的近期研究为主,着重讨论了几种"动力学稳定"的纳... 纳米储锂电极材料由于奇特的纳米效应与动力学优势,为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尺寸效应、形貌效应以及电极材料碳包覆的作用;并以作者的近期研究为主,着重讨论了几种"动力学稳定"的纳微结构电极材料和具有"三维混合导电网络"结构的高倍率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尺寸效应 形貌效应 碳包覆 纳微结构
下载PDF
碳纳米管/微膨石墨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德超 曾燮榕 +2 位作者 邓飞 邹继兆 盛洪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5-1041,共7页
通过对两种天然鳞片石墨进行微膨胀处理得到微膨石墨,然后以微膨石墨为基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于微膨石墨的孔洞结构中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制备了碳纳米管/微膨石墨复合负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复合材料分别具有443和477 mA... 通过对两种天然鳞片石墨进行微膨胀处理得到微膨石墨,然后以微膨石墨为基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于微膨石墨的孔洞结构中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制备了碳纳米管/微膨石墨复合负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复合材料分别具有443和477 mAh/g的首次可逆容量.两种复合材料在0.2C倍率下循环充放电30次后容量均能保持95%以上;在1C下循环充放电50次后,可逆容量分别稳定在259和195 mAh/g.微膨胀处理形成的微纳米级孔洞以及原位碳纳米管的网络结构,提供了更多的储锂空间,并能够有效地缓冲电极材料在充放电时的体积变化;电解质溶液浸润在纳米孔洞中,有利于缩短锂离子的扩散路径,提高倍率循环性能;同时原位生长的类似常春藤形的碳纳米管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避免"孤岛"的形成,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膨石墨 碳纳米管 负极材料 倍率性能 循环稳定性
下载PDF
新型铁碳复合材料合成及其对染料废水脱色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啸乾 李剑超 +3 位作者 刘琰 张红 赵英花 徐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3-46,50,共5页
试验以煤粉还原菱铁矿,通过两段焙烧工艺制备了新型铁碳复合颗粒材料(F/C材料),并研究利用其微电解作用处理染料废水的条件及影响因素。主要研究了材料粒径、染料废水初始pH、温度和共存离子等对直接青莲染料脱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试验以煤粉还原菱铁矿,通过两段焙烧工艺制备了新型铁碳复合颗粒材料(F/C材料),并研究利用其微电解作用处理染料废水的条件及影响因素。主要研究了材料粒径、染料废水初始pH、温度和共存离子等对直接青莲染料脱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铁碳分离微电解材料,F/C材料对染料废水具有更好的脱色性能。材料投加量为0.3 g/L,粒径为0.18~0.25 mm,25℃下反应8 h后,质量浓度100 mg/L直接青莲废水的染料去除率可达90%,且共存离子影响较小;柱试验表明,制备的F/C材料对该染料的处理量为15.7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碳复合颗粒 微电解 染料废水
下载PDF
纳米铁碳微电解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黎 张珊 +4 位作者 李洁 王通 王柯 沈韵 杨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1-75,80,共6页
从不同铁纳米粒子制备方法特点及活性影响因素,碳材料的选择、自身特性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铁碳颗粒的组织形式及其电场作用影响等3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出发,就纳米铁碳微电解材料的组成部分对污染物去除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类综述和总结,并... 从不同铁纳米粒子制备方法特点及活性影响因素,碳材料的选择、自身特性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铁碳颗粒的组织形式及其电场作用影响等3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出发,就纳米铁碳微电解材料的组成部分对污染物去除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类综述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纳米微电解材料的发展方向,旨在为最大限度发挥纳米铁碳微电解技术应用潜力、进一步推动纳米铁碳微电解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铁碳微电解 铁材料 碳材料 性能
下载PDF
木材中的纳米分形木质纤维及碳素纤维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晓军 赵广杰 马尔妮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7-51,共5页
利用分形理论构建了木材细胞壁中的分形木质纤维,并计算了分形木质纤维S1层和S2层的扭曲分形维数,指出木材中具有纳米尺度的纤维结构;同时,以木材液化和纳米纺丝技术为基础,提出了木材苯酚液化产物制备碳素纤维材料的构思和技术路线,为... 利用分形理论构建了木材细胞壁中的分形木质纤维,并计算了分形木质纤维S1层和S2层的扭曲分形维数,指出木材中具有纳米尺度的纤维结构;同时,以木材液化和纳米纺丝技术为基础,提出了木材苯酚液化产物制备碳素纤维材料的构思和技术路线,为解决木材纳米、微米材料的制备提出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木质纤维 分形维数 木材液化 碳素纤维材料
下载PDF
硅基微/介孔材料吸附二硫化碳(CS_2)的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遵园 谢倩 +6 位作者 李军平 王峰 彭伟才 赵宁 肖福魁 魏伟 孙予罕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8-1053,共6页
以聚甲基含氢硅氧烷(PMHS)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在不同的PMHS:TEOS质量比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微/介孔硅基材料.N2吸/脱附表征显示该材料具有微/介孔双孔分布的结构特征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并且随着PMHS:TEOS质量比的变化而变化.其... 以聚甲基含氢硅氧烷(PMHS)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在不同的PMHS:TEOS质量比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微/介孔硅基材料.N2吸/脱附表征显示该材料具有微/介孔双孔分布的结构特征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并且随着PMHS:TEOS质量比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当PMHS:TEOS质量比为1:3时硅基微/介孔材料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达到783m·2g-1.XRD表征结果显示,该材料是无定形材料.材料对二硫化碳(CS2)的吸附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PMHS:TEOS质量比为1:3合成的硅基微/介孔材料对CS2的吸附量最大,静态吸附量达到762.76mg·g-1,动态吸附穿透时间达到35min.再生实验表明材料再生性良好,可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介孔硅基材料 双孔分布 吸附 二硫化碳
下载PDF
微电解材料的制备及其废水连续化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磊 刘永红 +2 位作者 王利娜 李婷 蔡会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0-63,共4页
以咸阳某厂实际印染废水的氨氮、COD、色度为主要控制指标,对铁炭微电解规整化材料的加工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TiO2质量分数为6%,铁炭比为1∶1,烧结温度为800℃,黏合剂质量分数为2%时,自制的微电解材料对废水的氨氮、COD及色度去... 以咸阳某厂实际印染废水的氨氮、COD、色度为主要控制指标,对铁炭微电解规整化材料的加工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TiO2质量分数为6%,铁炭比为1∶1,烧结温度为800℃,黏合剂质量分数为2%时,自制的微电解材料对废水的氨氮、COD及色度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9.7%、78.0%、90.0%。在此基础上以铁炭微电解连续处理系统对该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经过22 d的连续运行,该处理系统的氨氮、COD去除率分别稳定在80%、70%以上,色度去除率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炭微电解材料 印染废水 氨氮 COD 色度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聚合物微孔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向艳慧 刘富 +2 位作者 沈剑辉 林海波 薛立新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6-134,共9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传质系数高、黏度低、安全易得等优点,在制备聚合物微孔材料的应用方面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的相转化制膜技术相比,它具有将相分离与干燥结合且不破坏结构、溶剂容易回收利用、微孔结构方便调控、环境友好等优点.文章... 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传质系数高、黏度低、安全易得等优点,在制备聚合物微孔材料的应用方面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的相转化制膜技术相比,它具有将相分离与干燥结合且不破坏结构、溶剂容易回收利用、微孔结构方便调控、环境友好等优点.文章主要综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物理发泡剂和作为溶剂/非溶剂在聚合物微孔材料制备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微孔材料 微发泡 相转化
下载PDF
铁炭复合材料处理含铜制药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肖宏康 肖书虎 +3 位作者 宋永会 曾萍 胡欣琪 张临绒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293-297,共5页
采用连续动态试验,以铁炭复合材料为反应介质,对含铜黄连素制药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含铜黄连素废水的处理效率。结果表明,对进水pH为2.3~3.0,初始Cu2+浓度约为410mg/L,初始黄连素浓度约为35mg/L的含铜制药废水... 采用连续动态试验,以铁炭复合材料为反应介质,对含铜黄连素制药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含铜黄连素废水的处理效率。结果表明,对进水pH为2.3~3.0,初始Cu2+浓度约为410mg/L,初始黄连素浓度约为35mg/L的含铜制药废水,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h时,出水中黄连素浓度低于1.0mg/L,Cu2+浓度低于0.5mg/L。该复合材料经再生后可重复用于含铜废水处理,并可保证出水效果。扫描电镜(SEM-EDS)显示,再生后的复合材料表面结构及Fe-Cu两种元素所占比例与废水处理前铁炭复合材料基本一致。UV-vis光谱结果表明,铁炭复合材料可有效去除废水中黄连素等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解 铁炭复合材料 黄连素 含铜废水 再生
下载PDF
液相沉淀-煅烧法制备大粒径球形四氧化三钴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人生 王丽平 +2 位作者 秦鸣飞 田礼平 杨幼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6-211,共6页
以硫酸钴为原料,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采用液相沉淀法合成了大粒径球形碳酸钴,考察了不同晶种量、pH和硫酸钴溶液流量对碳酸钴形貌、粒度分布、振实密度和硫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并探究了碳酸钴的生长机理。通过分步煅烧,并设置不同升温时... 以硫酸钴为原料,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采用液相沉淀法合成了大粒径球形碳酸钴,考察了不同晶种量、pH和硫酸钴溶液流量对碳酸钴形貌、粒度分布、振实密度和硫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并探究了碳酸钴的生长机理。通过分步煅烧,并设置不同升温时间使碳酸钴热分解,得出优化四氧化三钴理化指标的煅烧条件。结果表明,当晶种量为2 kg,pH在7.2~7.5,硫酸钴溶液流量为500 mL/h时,采用分段式热分解碳酸钴,各温区按统一时间(60 min)升温,所得四氧化三钴形貌为球形,中值粒径为16.52μm,振实密度达2.26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钴 微米颗粒 碳酸钴 热分解 液相沉淀 功能材料
下载PDF
单分散PS微球的制备及其在多孔炭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江涛 陈晨 +3 位作者 张亚婷 刘国阳 邱介山 周安宁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26,共5页
在超声波辅助下通过微乳液法聚合出纳米聚苯乙烯(PS)微球,利用重力沉降法组装出PS胶晶阵列,并以该胶晶为大孔模板剂,制备出大孔–介孔分级炭材料。通过激光粒度仪、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及N2物理吸附与解吸附技术对产品... 在超声波辅助下通过微乳液法聚合出纳米聚苯乙烯(PS)微球,利用重力沉降法组装出PS胶晶阵列,并以该胶晶为大孔模板剂,制备出大孔–介孔分级炭材料。通过激光粒度仪、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及N2物理吸附与解吸附技术对产品的粒度、形貌、微观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与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辅助微乳液聚合,有利于单分散PS微球的可控制备。且增大过硫酸钾、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PS微球粒径均会变小,而苯乙烯/十二烷基磺酸钠则要有适合的比例才能保证PS粒径小且均一单分散。以300 nm的PS胶晶为大孔模板剂,三嵌段共聚物P123和F127(质量比为1∶3)做介孔模板剂,酚醛树脂预聚体和模板剂的质量比为3∶2,制得大孔与介孔梯级分布的炭材料,其比表面积为510.5 m2/g,比容为0.252 7 cm3/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微球 微乳液聚合 超声波辅助 模板剂 多孔炭材料
下载PDF
柴油车碳化微米长木纤维DPF尾气排放的压降梯度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岩 郭秀荣 +1 位作者 王逢瑚 杜丹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8-123,共6页
提出将碳化微米长木纤维作为微粒捕集器的过滤体材料,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和试验对其排气压降梯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种材料所制成的尾气净化器过滤效率高、压降梯度小,可为柴油机尾气净化开辟一个新的方向。
关键词 碳化微米长木纤维 微粒捕集器 粒子状物质 压降梯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