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specific fecal protein biochips for the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被引量:1
1
作者 Hui-Peng Wang Yang-Yun Wang +2 位作者 Jie Pan Rong Cen Yuan-Kun Ca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5期1332-1339,共8页
AIM: To develop and initially test a potential fecal protein biochip for the screening of colorectal cancer (CRC).
关键词 Protein biochip FECES Colorectal cancer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 THROMBOPOIETIN
下载PDF
Biosensors and Biochips Based on BioMEMS and Nanotechnology
2
作者 Xinxia Cai Dafu Cui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3期15-16,共2页
In the past two decades,the biological and medical fields have seen great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iosensors and bioehips capable of characterizing and quantifying biomolecules.This lecture is meant to discuss ... In the past two decades,the biological and medical fields have seen great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iosensors and bioehips capable of characterizing and quantifying biomolecules.This lecture is meant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advanced electroanalysis,biophotonics,nanotechnology,MEMS- based biosensors and biochips for biomedical diagnostics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s of athle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biosensors biochipS NANOTECHNOLOGY
下载PDF
A novel strategy for in situ maskless synthesis of biochips:Self-driving micro-fluid porous type printing (SMPTP)
3
作者 Nong Yue He Ya Fei Guo +1 位作者 Song Li Jian-Xin T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11-114,共4页
A novel maskless technique, self-driving micro-fluid porous type printing (SMPTP), was reported to in situ synthesize oligonucleotide arrays on glass slide, which has the merits of low cost, high quality and simple ... A novel maskless technique, self-driving micro-fluid porous type printing (SMPTP), was reported to in situ synthesize oligonucleotide arrays on glass slide, which has the merits of low cost, high quality and simple craft. In SMPTP for fabricating gene- chips, porous fiber tubes with a number of nanometric or micron channels functioned as "active letters" and were assembled in designed patterns, which are identical to the distribution of monomers in each layer of the array, and four patterns were needed for each layer. By means of capillarity, the synthesis solution was automatically taken into porous tubes assembled in a printing plate and reached the surface. An oligonucleotide array of 160 features with four different 15-mer probes was in situ synthesized using this technique. The four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s, including the matched and the mismatched by the fluorescent target sequence, gave obviously different hybridization fluorescent sign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OGRAPHY OLIGONUCLEOTIDE In situ synthesis DNA microarrays biochipS
下载PDF
A NOVEL TECHNIQUE FOR MULTIPLE FAULTS AND THEIR LOCATIONS DETECTION AND START ELECTRODE SELECTION IN MICROFLUIDIC DIGITAL BIOCHIP
4
作者 MUKTA MAJUMDER NILANJANA DAS SUJAN KUMAR SAHA 《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19-26,共8页
A device,that is used for biomedical operation or safety-critical applications like point-of-care health asssment,massive parallel DNA analysis,automated drug discovery,air-quality monitoring and food-safety testing,m... A device,that is used for biomedical operation or safety-critical applications like point-of-care health asssment,massive parallel DNA analysis,automated drug discovery,air-quality monitoring and food-safety testing,must have the attributes like relia bility,dependability and correctness.As the biochips are used for these purposes;therefore,these devices must be fault free all the time.Naturally before usi ng these chips,they must be well tested.We are proposing a novel technique that can detect mutiple fults,locate the fault positions within the biochip,as well as calculate the traversal time if the biochip is fault free.The proposed technique also highlights a new idea how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base node or pseudo source(start electrode).The main idea of the proposed technique is to form multiple loops with the neighboring electrode arrays and then test each loop by traversing test droplet to check whether there is any fault.If a fault is detected then the propoed technique also locates it by backtracking the test droplet.In case,no fault is detected,the biochip is fault free then the proposed technique also calculates the time to traverse the chip.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the proposed technique is eficient and show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to ca lculate fault-free biochip traversal time over existing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hip LAB-ON-CHIP medical microsystems biochemical droplet biomedical operation
下载PDF
A deep-reinforcement learning approach for optimizing homogeneous droplet routing in digital microfluidic biochips
5
作者 Basudev Saha Bidyut Das Mukta Majumder 《Nanotechnology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12,共12页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digital microfluidic biochips have been in much demand for safety-critical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and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point-of-care analysis,drug discovery,and immunoassays,amo...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digital microfluidic biochips have been in much demand for safety-critical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and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point-of-care analysis,drug discovery,and immunoassays,among other areas.However,for complex bioassays,finding routes for the transportation of droplets in an electrowetting-on-dielectric digital biochip while maintaining their discreteness is a challenging task.In this study,we propose a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based droplet routing technique for digital microfluidic biochips.The technique is implemented on a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to optimize the possible paths for predefined source–target pairs of droplets.The actors of the technique calculate the possible routes of the source–target pairs and store the experience in a replay buffer,and the learner fetches the experiences and updates the routing paths.The proposed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benchmark suitesⅠand Ⅲ as two different test benches,and it achiev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over state-of-the-art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microfluidics biochip Droplet routing Fluidic constraints Deep learning Reinforcement learning
下载PDF
Preface for advances in biochips
6
作者 Zhenqing Li 《Advances in Biochips》 2019年第1期1-1,共1页
Biochip is essentially a bio-microarray device that can perform hundreds or thousands of simultaneous biochemical reactions.[1, 2] It offers the researchers a new way for large-scale genomic, proteomic and functional ... Biochip is essentially a bio-microarray device that can perform hundreds or thousands of simultaneous biochemical reactions.[1, 2] It offers the researchers a new way for large-scale genomic, proteomic and functional genomic analyses. The biochips also enable people to quickly screen large numbers of biological analyses for many different purposes, from disease diagnosis to detection of bioterrorism chemical agents.[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hipS BIOCHEMICAL REACTIONS BIOTERRORISM chemical AGENTS
下载PDF
基于B^(*)-树的连续微流控生物芯片流层物理设计方法
7
作者 陈振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4年第16期190-193,196,共5页
作为连续微流控生物芯片设计中的关键步骤,流层物理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传统方法通常将其分为布局和布线2个阶段。为弥补这2个阶段之间的交互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B^(*)-树的流层物理设计方法,以提高解的质量和求解效率。在... 作为连续微流控生物芯片设计中的关键步骤,流层物理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传统方法通常将其分为布局和布线2个阶段。为弥补这2个阶段之间的交互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B^(*)-树的流层物理设计方法,以提高解的质量和求解效率。在布局阶段,采用Memetic算法更高效地搜索解空间。在布线阶段,使用考虑通道顺序的基于协商的算法,同时将布线信息反馈给布局阶段,以调整布局并减少拥挤区域和通道交叉。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芯片面积、通道总长度以及通道交叉数量等方面取得了更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微流控生物芯片 流层物理设计 B^(*)-树 MEMETIC算法 布局调整
下载PDF
基于混合离散粒子群优化的控制模式分配算法
8
作者 曾裕钦 蔡华洋 +3 位作者 周茹平 刘耿耿 黄兴 徐宁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36-2849,共14页
连续微流控生物芯片是生物化学实验自动化、微型化的革命性技术.多路复用器的控制模式分配作为连续微流控生物芯片自动化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是难的NP(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优化问题.现有工作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控制模式... 连续微流控生物芯片是生物化学实验自动化、微型化的革命性技术.多路复用器的控制模式分配作为连续微流控生物芯片自动化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是难的NP(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优化问题.现有工作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控制模式分配问题存在过早陷入局部最优解、收敛速度慢以及算法稳定性差的缺点.为此,本文提出一种连续微流控生物芯片下基于混合离散粒子群优化的控制模式分配算法.首先,为了加快算法收敛速度及避免过早陷入局部最优解,提出了离散的自适应区域搜索策略.其次,通过基于样例的社会学习机制提高了算法的稳定性.然后,采用等距抽值的方式筛选出自适应区域搜索策略中重要参数的最佳组合,以进一步提高分配方案的质量.最终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多路复用器中阀门使用数量上平均优化了19.01%,在算法稳定性上提高了29.18%,且在现实的生化应用中有良好的性能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微流控生物芯片 控制模式分配 离散粒子群优化 样例学习 自适应区域搜索
下载PDF
生物芯片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叶丽努尔·哈木扎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7期137-139,共3页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生物芯片技术作为一种高效、高通量的检测方法,在食品检验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生物芯片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 生物芯片技术 食品检验 农药残留 病原微生物 食品安全
下载PDF
致病性弧菌检测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殿夫 丁宁 +5 位作者 刘洪伟 徐文英 刘俊 李扬 麻丽丹 田卓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0-167,共8页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增加及致病性弧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致病性弧菌对水产养殖业及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基于此,致病性弧菌检测新技术的开发变得尤为迫切。本文介绍了包括免疫学方法、核酸检测方法、基于生物芯片的检测方...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增加及致病性弧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致病性弧菌对水产养殖业及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基于此,致病性弧菌检测新技术的开发变得尤为迫切。本文介绍了包括免疫学方法、核酸检测方法、基于生物芯片的检测方法、基于核酸适配体的检测方法、基于肽质量指纹图谱技术的检测方法、基于生物传感器技术的检测方法在内的6项检测技术,分析了其优缺点及其在致病性弧菌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致病性弧菌检测新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新兴技术指出未来研究方向,为致病性弧菌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弧菌 免疫学 生物芯片 核酸适配体 肽质量指纹图谱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完全可编程阀门阵列生物芯片下容错导向的高阶综合算法
11
作者 朱予涵 刘博文 +1 位作者 黄兴 刘耿耿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41-4150,共10页
作为新一代流式微流控生物芯片,完全可编程阀门阵列(FPVA)生物芯片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生物化学实验平台。然而,由于环境或人为因素,制造过程中通常存在一些物理故障,如通道阻塞和泄漏,这无疑会影响生化检测... 作为新一代流式微流控生物芯片,完全可编程阀门阵列(FPVA)生物芯片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生物化学实验平台。然而,由于环境或人为因素,制造过程中通常存在一些物理故障,如通道阻塞和泄漏,这无疑会影响生化检测的结果。此外,高阶综合作为架构综合的首要阶段,其结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后续设计的优劣。因此,该文首次研究了FPVA生物芯片高阶综合过程中的容错问题,提出了单元功能转换方法、双向冗余方法、故障映射方法等动态容错技术,为实现高效的容错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将这些技术集成到高阶综合设计中,进一步实现了一种高质量的FPVA生物芯片下容错导向的高阶综合算法,包括故障感知的实时绑定策略和故障感知的优先级调度策略,为实现芯片架构的鲁棒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验结果显示,所提算法能够得到一个FPVA生物芯片下高质量且容错的高阶综合方案,为后续实现容错物理设计方案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生物芯片 完全可编程阀门阵列 物理故障 容错 高阶综合
下载PDF
动物源性食品中5类兽药残留的生物芯片试剂盒检测准确性评估
12
作者 朱静怡 陈泓帆 +4 位作者 汤迪朋 陆慧媛 沈伟健 丁涛 许丹科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3-345,共13页
该研究基于微阵列生物芯片试剂盒法评估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种兽药残留检测的结果准确性。使用微阵列生物芯片试剂盒法分别对鸡肉、鱼肉、猪肉、乳制品、蜂蜜5种动物源性食品基质中的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氟苯尼考、磺胺类和甲氧苄啶残... 该研究基于微阵列生物芯片试剂盒法评估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种兽药残留检测的结果准确性。使用微阵列生物芯片试剂盒法分别对鸡肉、鱼肉、猪肉、乳制品、蜂蜜5种动物源性食品基质中的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氟苯尼考、磺胺类和甲氧苄啶残留量进行测定,考察生物芯片试剂盒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对结果进行准确性评估。结果显示,该方法对5种食品基质中5类兽药残留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均满足要求,选用鱼肉、蜂蜜和乳制品3种基质加标进行检测,5类兽药残留的加标回收率结果均在72.58%~119.87%之间,RSD均在0.21%~22.49%内,与确证方法进行比较,未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准确性较好。结果表明,生物芯片试剂盒法检测速度快、成本低、结果准确可靠,在动物源性食品多兽药残留同时筛检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芯片 兽药残留 动物源性食品 评估
下载PDF
不同工艺参数对生物微流控芯片结构合成的影响
13
作者 张颖 刘盛意 《现代应用物理》 2024年第5期134-139,149,共7页
本文研究了纳米压印光刻技术在微流控生物芯片制造中替代传统光学光刻技术的可行性。首先探究了V50,V60和V703种不同压印胶胶型及不同转速对压印生物芯片结构的影响,最终选择了浓度较高的V70压印胶在转速为3000 r:·min^(-1)条件下... 本文研究了纳米压印光刻技术在微流控生物芯片制造中替代传统光学光刻技术的可行性。首先探究了V50,V60和V703种不同压印胶胶型及不同转速对压印生物芯片结构的影响,最终选择了浓度较高的V70压印胶在转速为3000 r:·min^(-1)条件下进行旋涂。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CP)工艺参数方面,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研究了不同刻蚀时间对制备生物芯片结构的影响,最终选择刻蚀时间为900 s。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条件下所制备的生物芯片微结构具备透光性良好、残余层薄和转移精度高的优点。该方法的工艺简单,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可重复性,为生物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有效且高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优化了纳米压印和ICP刻蚀的工艺参数。实现了制备微流控生物芯片时所需的纳米压印设备和刻蚀设备所需的关键参数,为未来微流控芯片的开发和优化提供了实验数据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印 生物芯片 ICP刻蚀 工艺参数 微流控芯片
下载PDF
p16INK4a联合人乳头瘤病毒及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14
作者 肖雪 王宇琦 +5 位作者 景尉 钟绍涛 赵翠柳 刘丹 谭荣韶 赖晓岚 《现代医院》 2024年第1期140-143,共4页
目的分析p16INK4a蛋白、人乳头瘤病毒及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检测效率,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139例住院患者的宫颈上皮细胞p16INK4a染色、人乳头... 目的分析p16INK4a蛋白、人乳头瘤病毒及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检测效率,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139例住院患者的宫颈上皮细胞p16INK4a染色、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宫颈细胞学检测结果。这些病例包括11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和28例宫颈炎性疾病患者。比较三种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筛查CIN病变的效能。结果在对CIN患者的检测中,p16INK4a、生物微流控芯片和宫颈细胞学检测CIN及以上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91.89%、94.59%和78.20%,特异度分别为57.14%、17.86%和46.43%,AUC分别为0.75、0.56和0.66。而“p16INK4a+LCT”、“p16INK4a+hrHPV”、“LCT+hrHPV”以及三种方法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96.40%、97.30%、94.59%和99.10%,特异度分别为85.71%、92.86%、89.29%和92.86%,AUC分别为0.91、0.95、0.92和0.96。结论p16INK4a和hrHPV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早期发现率,从而使得能更早进行干预或治疗。通过这种联合应用,可以更准确地鉴别出低级别和高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为个性化的病患管理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生物微流控芯片 P16INK4A 液基细胞学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基于生物芯片技术的生乳中兽药检测方法验证及其应用
15
作者 祁兵 陈柔含 +3 位作者 杨晓君 江春铃 马颖清 邓波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2期42-48,共7页
为验证生物芯片技术在生乳兽药检测方面的效果并进行推广应用,针对80种常见兽药,采用生物芯片快速检测法对生乳样品进行检测,并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 为验证生物芯片技术在生乳兽药检测方面的效果并进行推广应用,针对80种常见兽药,采用生物芯片快速检测法对生乳样品进行检测,并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法确认。结果表明:生物芯片法检出限符合国家标准检出限要求,且部分优于国家标准;该方法线性范围较宽,相关系数均>0.99,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相关性;通过阴性样品加标回收实验,对加入2倍与4倍检出限的标准样品进行测定,加标回收率为70%~130%,变异系数为5%~10%;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检测周期短、灵敏度高、通量大,适合大批量样品的快速筛查。利用以上方法对2022—2023年采自上海辖区内的100批次生乳进行检测发现,含有兽药残留的生乳共10批,其中链霉素检出4批(检出值5.86~10.26μg/kg),磺胺吡啶检出3批(检出值1.09~1.42μg/kg),磺胺间二甲氧嘧啶检出2批(检出值1.38~1.46μg/kg),阿维菌素检出1批(检出值1.75μg/kg),经过国标方法确证,以上检出值均远低于国际组织、农业农村部公告或国家标准限量规定。生物芯片法相较于传统的HPLC-MS/MS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和检测速度快等优势,可作为生乳兽药残留快速检测的补充手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芯片 生乳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质量安全
下载PDF
基于STM32F4+OV2640的HPV生物芯片阅读装置设计
16
作者 包琴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19期144-146,153,共4页
定期开展HPV分型筛查,对提高妇女健康水平、预防宫颈癌发生的意义重大。为提高检测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介入和人为误判,设计HPV生物芯片阅读装置的重要性显著。采用STM32F429处理器结合OV2640CMOS传感器,配备M12镜头和可移动30 mm的... 定期开展HPV分型筛查,对提高妇女健康水平、预防宫颈癌发生的意义重大。为提高检测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介入和人为误判,设计HPV生物芯片阅读装置的重要性显著。采用STM32F429处理器结合OV2640CMOS传感器,配备M12镜头和可移动30 mm的载物台,可充分发挥可见光显色的TIB-23型HPV生物芯片的筛查优势。结果表明,所设计的HPV生物芯片阅读装置可直接使用HPV芯片杂交仪生化反应托盘,成功阅读四联装TIB-23型HPV生物芯片。该装置对提高HPV分型筛查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F429处理器 HPV生物芯片 OV2640 CMOS传感器 图像传感器 阅读装置
下载PDF
小分子阿特拉津和罂粟碱检测的免疫芯片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高志贤 王艳 +5 位作者 房彦军 周焕英 王涛 王红勇 王升启 戴树桂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5-458,共4页
采用蛋白芯片竞争法对小分子半抗原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在获得特异性抗体的前提下,首先将阿特拉津半抗原进行了衍生化,然后将该衍生物和氨基罂粟碱分别与载体蛋白质卵清蛋白(OVA)进行偶联。实验证明新合成的完全抗原能够与其相应抗体发... 采用蛋白芯片竞争法对小分子半抗原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在获得特异性抗体的前提下,首先将阿特拉津半抗原进行了衍生化,然后将该衍生物和氨基罂粟碱分别与载体蛋白质卵清蛋白(OVA)进行偶联。实验证明新合成的完全抗原能够与其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实验还对蛋白芯片检测阿特拉津进行了条件优化,其抗体固定化时间为2h,用卵清蛋白为封闭液的封闭时间为1h,样品稀释液pH值为8. 0。并对阿特拉津及罂粟碱进行了定性、定量实验,结果表明:荧光信号强度随待测物浓度的降低而增强,有一定的线性趋势,阿特拉津检出限为0. 001mg/L,罂粟碱检出限为0. 01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罂粟碱 小分子 芯片技术 免疫 卵清蛋白 特异性抗体 蛋白芯片 实验证明 条件优化 芯片检测 定量实验 信号强度 线性趋势 半抗原 检出限 污染物 衍生化 蛋白质 衍生物 全抗原 固定化 封闭液 pH值 稀释液 时间 荧光
下载PDF
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18
作者 左强 张军一 +4 位作者 郑航 李黎波 饶芬玲 罗荣城 李金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 研究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该检测系统测定10 8例肺癌患者、48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和 14 5例正常人血清中 12种肿瘤标志物 (CA199,NSE ,CEA ,CA2 42 ,CA12 5 ,CA15 3 ,AFP ,ferritin ,free PSA ,... 目的 研究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该检测系统测定10 8例肺癌患者、48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和 14 5例正常人血清中 12种肿瘤标志物 (CA199,NSE ,CEA ,CA2 42 ,CA12 5 ,CA15 3 ,AFP ,ferritin ,free PSA ,PSA ,β HCG及HGH)的水平。 结果 肺癌组的芯片阳性率为 83 .3 3 %( 90 / 10 8) ,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 ( 5 2 .0 8% ,2 5 / 48)和健康组 ( 2 8.97% ,42 / 14 5 ) (P <0 .0 0 1) ;肺癌不同分期组间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以Ⅳ期肺癌组阳性率最高 (P =0 .0 48) ,但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5 19) ;不同分期之间CA199、CEA以及CA2 42血清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41,P =0 .0 18和P =0 .0 0 2 ) ;CEA阳性率以腺癌组最高 ,与其它组织学类型肺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7) ;NSE阳性率以小细胞肺癌组最高 (P <0 .0 0 1) ;联合检测在提高诊断敏感性的同时 (P <0 .0 0 1) ,特异性有所下降 (P <0 .0 0 1)。结论 运用蛋白芯片联合检测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可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 ,同时对于确定其临床分期 ,鉴别病理类型以及监测疗效均有一定的意义。由于该法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偏低 ,更适合于无明显症状的门诊患者和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蛋白芯片 检测 肺癌 诊断 血清
下载PDF
用氨基修饰的载玻片制作cDNA微阵列 被引量:15
19
作者 朱滨 景奉香 +4 位作者 赵建龙 孙悦 陈继锋 赵新泰 徐元森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124,共4页
cDNA微阵列已在基因差异表达、寻找新基因等研究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但有关cDNA微阵列的制作 ,目前多采用多聚赖氨酸修饰的载玻片为探针固定载体 ,固定效果较差 .用氨基硅烷处理的载玻片为载体制作cDNA微阵列 ,然后考察其固定效率、检测... cDNA微阵列已在基因差异表达、寻找新基因等研究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但有关cDNA微阵列的制作 ,目前多采用多聚赖氨酸修饰的载玻片为探针固定载体 ,固定效果较差 .用氨基硅烷处理的载玻片为载体制作cDNA微阵列 ,然后考察其固定效率、检测灵敏度、稳定性、实用性等指标 .结果表明 ,用氨基硅烷处理的载玻片具有比多聚赖氨酸更令人满意的核酸固定效率、检测灵敏度 ,且稳定实用 .因此 ,用氨基硅烷修饰的载玻片为探针固定载体制作cDNA微阵列较为理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 生物芯片 修饰 CDNA 氨基修饰 载玻片
下载PDF
用于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的免疫芯片技术 被引量:14
20
作者 高志贤 杨明星 +1 位作者 王涛 王升启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99-104,共6页
免疫芯片是指包被在固相载体上的高密度抗原或抗体微点阵 ,是继基因芯片之后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生物芯片。在检测大分子物质葡萄球菌肠毒素 (SE)时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时将SEA、SEB、SEC加入反应池中 ,反应后清洗掉未结合的SE ,再加入... 免疫芯片是指包被在固相载体上的高密度抗原或抗体微点阵 ,是继基因芯片之后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生物芯片。在检测大分子物质葡萄球菌肠毒素 (SE)时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时将SEA、SEB、SEC加入反应池中 ,反应后清洗掉未结合的SE ,再加入相应的标记抗体 ,形成固定抗体 待测物 标记抗体的夹心式结构。对影响免疫芯片检测效果的条件进行了优化 ,按优化后的条件进行SEA、SEB、SEC的检测 ,结果表明荧光信号强度随待测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浓度高于一定值时 ,荧光信号强度趋于一定值 ,本法最低可检测 0 0 1 μg ml的SEA和SEB及 0 1 μg ml的SEC。将此项技术应用于环境和食品中污染物检测领域 ,将会使卫生监督工作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肠毒素 免疫芯片 生物芯片 细菌性食物中毒 生物战毒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