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8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the Modification of Micro-Crystal LiMn_(2-x)Al_xO_4 Cathode Material for Li-Ion Batteries 被引量:1
1
作者 SUN Lishui SUN Yueheng LI Chaoqi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79-81,共3页
The micro-single crystal material spinel LiMn2-xAlxO4 was prepared by a sol-gel procedure and modified by alumina; the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odified LiMn2-xAlx... The micro-single crystal material spinel LiMn2-xAlxO4 was prepared by a sol-gel procedure and modified by alumina; the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odified LiMn2-xAlxO4 electrode material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LiMn204. Hence, the modified LiMn2- AlxO4 is a good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batteries. This can be explained that the size of the modified particl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unmodified material, so electrons can be easily transported between the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2-xAlxO4 micro-crystal spinel structure MODIFICATION LIMN204 cathode material
下载PDF
CuSO_4 Micro-crystal Lattice Produced by Microcontact Printing
2
作者 PAN Li-jia CHEN Lei +3 位作者 HE Ping-sheng TAO Xiao-ming QIAN Yi-tai XIA You-nan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21-222,共2页
An elastic stamp was produced by molding poly(dimethylsiloxane)(PDMS) against a master with micro\|patterns on the surface. Then a procedure named microcontact printing was carried out on the glass substrate with the ... An elastic stamp was produced by molding poly(dimethylsiloxane)(PDMS) against a master with micro\|patterns on the surface. Then a procedure named microcontact printing was carried out on the glass substrate with the ink of an octadecylsiloxane(OTS) solution. The OTS reacted with the glass and formed a self\|assembly monolayer, and the process produced hydrophobic micro\|patterns on hydrophilic substrate. Owing to a simple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uSO\-4 solution and the monolayer, a regular CuSO\-4 micro\|crystal lattice could be p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ontact printing Poly(dimethylsiloxane) Octadecylsiloxane Cupric sulphate micro-crystal lattice
下载PDF
激光织构形状间距对单晶硅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意皓 陈文刚 +4 位作者 程家豪 郭思良 魏北朝 袁浩恩 Dongyang Li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7-139,共13页
目的提高单晶硅的减摩耐磨性能。方法利用紫外激光在单晶硅试样表面刻蚀不同形状,间距为0.1、0.2、0.3 mm,宽度为0.2 mm的织构。基于MRTR-1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干摩擦条件下织构参数对单晶硅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 目的提高单晶硅的减摩耐磨性能。方法利用紫外激光在单晶硅试样表面刻蚀不同形状,间距为0.1、0.2、0.3 mm,宽度为0.2 mm的织构。基于MRTR-1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干摩擦条件下织构参数对单晶硅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单晶硅表面织构的微观形貌和磨痕形貌,用电子天平称量实验前后试样的质量,并计算磨损率,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仿真试样表面应力和摩擦生热的温度分布。结果与无织构相比,刻蚀表面织构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试样的磨损率,磨损率从0.012 mm^(3)/(N·m)降至0.008 mm^(3)/(N·m);部分表面织构试样的摩擦因数下降,低于0.14;单晶硅试样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仿真结果表明,织构试样的平均等效应力均大于无织构试样,在单晶硅试样表面加工织构会影响其表面整体性,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织构试样表面高于环境温度的区域面积小于无织构试样,且试样表面的最高温度与摩擦因数呈正相关。结论在单晶硅表面加工织构,可以有效提高试样的耐磨性能,合适的织构参数还能够降低摩擦因数。通过加工表面织构,一方面可以影响试样的整体性,另一方面能够改善试样的散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织构 单晶硅 摩擦磨损 激光加工 摩擦因数 磨损率 摩擦生热
下载PDF
光子晶体Micro LED微显示阵列加工及光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孟媛 肖秧 +4 位作者 冯晓雨 何龙振 张鹏喆 宁平凡 刘宏伟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9-725,共7页
Micro LED器件具有高亮度、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等优点,但Micro LED显示像素巨量转移和光提取效率低的问题为其应用带来挑战。开发了具有高转移效率和出光效率的单片64×64 Micro LED微显示阵列,提出了倒装型GaN基单片Micro LED微显示... Micro LED器件具有高亮度、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等优点,但Micro LED显示像素巨量转移和光提取效率低的问题为其应用带来挑战。开发了具有高转移效率和出光效率的单片64×64 Micro LED微显示阵列,提出了倒装型GaN基单片Micro LED微显示阵列芯片和Si基驱动电路的设计方法及集成工艺。通过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对Micro LED微显示阵列光学特性进行了建模分析,设计了一种提高Micro LED微显示阵列出光效率的光提取结构。结合仿真结果,开发了一种在Micro LED蓝宝石衬底表面制备光子晶体结构的聚焦离子束(FIB)微纳加工工艺,并进行了器件加工。测试结果表明,蓝宝石衬底上加工的光子晶体结构可以提高Micro LED器件的表面出光效率,光功率平均值提升了16.36%,对Micro LED微显示阵列加工及微显示像素光提取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LED 微显示阵列 光子晶体结构 聚焦离子束(FIB) 出光效率
下载PDF
液晶弹性体微结构及其应用
5
作者 段睿珏 李磊 +1 位作者 曾宪兵 郭玉冰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6-277,共12页
液晶弹性体因其可编程的形变与高达400%的应变而在微型医用机器人、可调控表面微结构、微流控等微观尺度领域有着重要的潜在应用。液晶弹性体微结构的制作需要同时兼顾高分辨率分子取向和高精度微米尺度结构,对分子取向和微纳加工技术... 液晶弹性体因其可编程的形变与高达400%的应变而在微型医用机器人、可调控表面微结构、微流控等微观尺度领域有着重要的潜在应用。液晶弹性体微结构的制作需要同时兼顾高分辨率分子取向和高精度微米尺度结构,对分子取向和微纳加工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本文综述了液晶弹性体分子取向的方法和微结构的先进加工技术,总结了其在微驱动器、人工肌肉纤维、可调控表面等方向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液晶弹性体微结构在微型医用机器人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弹性体 微结构 分子取向 微型机器人
下载PDF
熔体处理对DD426单晶高温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6
作者 黄亚奇 张金 +5 位作者 刘栋 郑伟 申健 王栋 谢光 卢玉章 《铸造》 CAS 2024年第8期1073-1082,共10页
通过不同熔体处理工艺制备第一代单晶高温合金DD426,结合差热分析和JMatPro模拟计算确定合金的凝固路径以及凝固特征温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工艺制备样品的微观组织,并借助X射线三维断层扫描技术表征样品中的显微孔洞。结果表... 通过不同熔体处理工艺制备第一代单晶高温合金DD426,结合差热分析和JMatPro模拟计算确定合金的凝固路径以及凝固特征温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工艺制备样品的微观组织,并借助X射线三维断层扫描技术表征样品中的显微孔洞。结果表明,随着熔体处理温度的升高,结晶温度区间先降低后增加,一次/二次枝晶间先降低后增加;碳化物的形貌主要取决于合金成分(碳元素和碳化物形成元素)和凝固条件(生长空间和生长时间);合金中显微孔洞的尺寸、数量、分布受到枝晶间距和碳化物含量和形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单晶高温合金 熔体处理 碳化物 显微孔洞
下载PDF
微孔在一种三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热处理及持久试验过程中的演化
7
作者 张雪煜 刘丽荣 +1 位作者 赵云松 张剑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0-107,共8页
利用扫描电镜、Image Pro Plus软件和Nano Measurer软件研究了微孔在铸态、固溶处理态和完全热处理态的一种三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的形貌及尺寸,采用蠕变试验机研究了微孔在合金持久试验过程中的演化。结果表明:铸态合金枝晶间区域γ/... 利用扫描电镜、Image Pro Plus软件和Nano Measurer软件研究了微孔在铸态、固溶处理态和完全热处理态的一种三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的形貌及尺寸,采用蠕变试验机研究了微孔在合金持久试验过程中的演化。结果表明:铸态合金枝晶间区域γ/γ′共晶边缘存在少量的不规则形状的微孔,微孔的体积分数约为0.09%,平均尺寸约为9.54μm;经固溶处理后合金中会产生圆形和方形的固溶微孔,固溶处理(1325℃)时间由4 h延长到8 h,固溶微孔的体积分数由0.42%增加到0.46%,增加了约10%。时效处理对固溶微孔的体积分数没有明显影响。固溶微孔会在合金持久过程中发展为裂纹源,最终导致持久断裂,方形微孔更易发展成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微孔 固溶处理 持久试验
下载PDF
KDP晶体微塑性域增强金刚石切削方法研究
8
作者 李兆中 岳晓斌 阳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18,124,共4页
针对KDP在SPDT切削过程中容易产生凹坑、划痕、裂纹等表面缺陷问题,提出利用热激励的方式增大KDP晶体塑性切削域深度,降低各向异性、机床运动误差、环境振动等因素对加工过程的影响,进而提高SPDT切削加工过程稳定性的方法。通过纳米压... 针对KDP在SPDT切削过程中容易产生凹坑、划痕、裂纹等表面缺陷问题,提出利用热激励的方式增大KDP晶体塑性切削域深度,降低各向异性、机床运动误差、环境振动等因素对加工过程的影响,进而提高SPDT切削加工过程稳定性的方法。通过纳米压痕试验获得了KDP晶体表面在不同温度状态下的硬度和脆塑性转变深度变化规律,并在SPDT机床上采用金刚石刀具开展了KDP晶体飞切划痕实验,进一步验证了适当提高KDP晶体温度可以增大KDP晶体脆塑性转变临界切削深度。在此基础上,对KDP晶体开展了不同温度状态下的切削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参数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表面粗糙度Sa值从3.2nm降低至1.6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DP晶体 热激励 金刚石切削 微塑性域
下载PDF
Nd∶ASL单晶光纤的生长、光谱和激光性能研究
9
作者 郭俊 刘坚 +6 位作者 王泽彬 陈鹏 宋青松 马杰 王庆国 徐晓东 徐军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77-1883,共7页
采用微下拉法制备了不同浓度Nd^(3+)掺杂的Sr_(0.7)La_(0.3)Mg_(0.3)Al_(11.7)O_(19)(Nd∶ASL)单晶光纤,并对其晶体结构、偏振光谱和连续激光性能进行了研究。计算得到Nd∶ASL单晶光纤的光谱参数Ω_(2)、Ω_(4)和Ω_(6)分别为1.09310^(-... 采用微下拉法制备了不同浓度Nd^(3+)掺杂的Sr_(0.7)La_(0.3)Mg_(0.3)Al_(11.7)O_(19)(Nd∶ASL)单晶光纤,并对其晶体结构、偏振光谱和连续激光性能进行了研究。计算得到Nd∶ASL单晶光纤的光谱参数Ω_(2)、Ω_(4)和Ω_(6)分别为1.09310^(-20)、2.28510^(-20)和2.11710^(-20)cm^(2)。0.5%、1.0%、3.0%和5.0%Nd∶ASL单晶光纤^(4)F_(3/2)能级的荧光寿命分别为375、398、384和363μs。采用发射波长800 nm的激光二极管泵浦3.0%Nd∶ASL(原子数分数)单晶光纤,在1055 nm处获得了1.08 W的连续激光输出,斜效率为18.5%。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下拉生长的Nd∶ASL单晶光纤是一种有潜力的激光增益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下拉法 单晶光纤 Nd∶ASL 晶体生长 光谱性能 激光性能
下载PDF
准二维钙钛矿中结晶调控与低阈值微纳激光器
10
作者 高华兴 张红旗 李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26,共5页
准二维(Q-2D)钙钛矿由于大的激子结合能和量子限域作用,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光电器件构筑的有前途的材料。然而,Q-2D钙钛矿是具有丰富晶界和界面的多相结构,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导致非辐射损耗。本工作通过操纵不同n相的结晶动力学过程,实现了... 准二维(Q-2D)钙钛矿由于大的激子结合能和量子限域作用,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光电器件构筑的有前途的材料。然而,Q-2D钙钛矿是具有丰富晶界和界面的多相结构,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导致非辐射损耗。本工作通过操纵不同n相的结晶动力学过程,实现了Q-2D钙钛矿中更高效的能量传递。通过在Q-2D钙钛矿前驱体中引入钠离子来实现对Q-2D钙钛矿成核和生长过程的操控。研究表明,钠离子的掺入促进高n相的成核,使不同n相在空间上更均匀地分布,寿命的表征证实该操作促进了能量的转移。得益于这种高效的能量传递过程,与普通薄膜体系的光放大阈值(23.3μJ·cm^(-2))相比,掺杂薄膜的光放大阈值降低至14.3μJ·cm^(-2)。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优化Q-2D钙钛矿光子学性能的新方法,从而进一步拓宽Q-2D钙钛矿的光子学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二维钙钛矿 Na+掺杂 结晶调控 能量传递 微纳激光器
下载PDF
液晶聚合物执行器的微加工方法及其应用
11
作者 刘凯 吕久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08-1721,共14页
液晶聚合物是一种环境刺激响应的智能形变材料,由这种智能材料构建的微型执行器可以将外界的环境刺激直接转换为机械运动,无需复杂的能量转换部件和机械传动结构,因此液晶聚合物微执行器在微型机器人、智能传输、生物医学设备等领域具... 液晶聚合物是一种环境刺激响应的智能形变材料,由这种智能材料构建的微型执行器可以将外界的环境刺激直接转换为机械运动,无需复杂的能量转换部件和机械传动结构,因此液晶聚合物微执行器在微型机器人、智能传输、生物医学设备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液晶聚合物的微加工存在两个技术难点:微纳尺度的器件成型和液晶取向。本文从如何解决这两个技术难点出发,介绍了近几年液晶聚合物的微纳加工方法以及相应功能器件的潜在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加工 液晶聚合物 柔性执行器 刺激响应形变 液晶取向
下载PDF
晶粒尺寸对竹节晶铜箔微轧制变形行为影响的模拟
12
作者 陈守东 卢日环 陈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1-854,共14页
高性能铜箔已经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微电子等领域,为降低其制备成本和调控组织性能,对拉拔−压缩−剪切复合成形条件下的竹节晶铜箔轧制微观变形行为进行研究。建立微观尺度的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分析竹节晶微轧制变形的晶粒尺寸效应。该... 高性能铜箔已经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微电子等领域,为降低其制备成本和调控组织性能,对拉拔−压缩−剪切复合成形条件下的竹节晶铜箔轧制微观变形行为进行研究。建立微观尺度的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分析竹节晶微轧制变形的晶粒尺寸效应。该微观模型将每个离散单元只是作为晶粒的组成部分,同时在积分点上采用单晶体本构模型建立本构方程。结果表明:微观层次复合轧制竹节晶铜箔的变形特征表现为高度的异向性和局部化;竹节晶铜箔轧制力变化符合类似Hall-Petch关系,即轧制力随晶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大;随着晶粒尺寸减小,复合轧制竹节晶铜箔的滑移均匀性和晶界滑移协调能力均增强;动态剪切带和变形带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向晶界偏移。为保证轧制竹节晶铜箔变形的稳定性和进一步减薄,晶粒尺寸小于100μ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晶轧制 晶体塑性 有限元 晶粒尺寸效应 微观变形
下载PDF
偏振光复用的液晶体光栅波导AR近眼显示系统
13
作者 林子健 姚立胜 +7 位作者 金华健 邱健滨 叶芸 徐胜 严群 郭太良 张万隆 陈恩果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6-655,共10页
光波导组合器在增强现实显示的出瞳扩展和外观薄化方面颇具优势。出瞳扩展技术是通过在耦出区域诱导多次衍射,将光线引导至人眼。然而,这种多次衍射可能导致出瞳亮度在沿光路径的空间分布上逐渐减弱,从而造成亮度不均。特别是当使用液... 光波导组合器在增强现实显示的出瞳扩展和外观薄化方面颇具优势。出瞳扩展技术是通过在耦出区域诱导多次衍射,将光线引导至人眼。然而,这种多次衍射可能导致出瞳亮度在沿光路径的空间分布上逐渐减弱,从而造成亮度不均。特别是当使用液晶制备而成的偏振体全息光栅作为耦合元件时,由于光栅仅对一种圆偏振光敏感,与之正交的圆偏振光会被直接透射,导致波导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并不高。针对这一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实现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复用的偏振体全息光栅光波导AR显示光学系统,同时实现了大出瞳尺寸和良好入眼均匀性。在理论设计和仿真方面,首先通过k空间理论设计了大视场角下的光栅结构,再以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μLED)作为微显示屏,设计了一套与之匹配的投影镜头,并对整个波导系统进行了成像仿真。在实验部分,制备了中心波长为532 nm、出瞳尺寸为45 mm×25 mm的偏振体全息光栅波导。实验结果显示,该波导系统在基板折射率为1.51下的对角线视场角达到了预期的32.86°。相比于仅响应单一圆偏振光的方案,采用九点法测得的均匀性提升了48.8%,整体均匀性提升了34.1%,波导组合器的光学效率也实现了1.2倍的提升。本文工作为偏振体全息光栅波导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液晶偏振体光栅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 波导 衍射光栅
下载PDF
添加无烟煤对焦炭微晶和气孔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房永征 曹银平 +2 位作者 金鸣林 杨俊和 钱湛芬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18,22,共4页
根据焦炭的XRD谱图及SCHERRER’S公式研究了添加无烟煤炼焦后焦炭的微晶结构参数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无烟煤可以促进焦炭中微晶的发展,使焦炭微晶结构参数La、Lc和石墨化度增大。利用氮气吸附方法分析了焦炭气孔结构的变化,结果发... 根据焦炭的XRD谱图及SCHERRER’S公式研究了添加无烟煤炼焦后焦炭的微晶结构参数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无烟煤可以促进焦炭中微晶的发展,使焦炭微晶结构参数La、Lc和石墨化度增大。利用氮气吸附方法分析了焦炭气孔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添加无烟煤炼焦后焦炭的微孔体积、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都有显著的降低。根据FHH模型计算了焦炭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在焦炭中存在分形结构,添加无烟煤炼焦后焦炭的分形维数降低,焦炭表面变光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焦炭 微晶 气孔结构 分形维数
下载PDF
一种热障涂层的形貌和相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美姮 张重远 +2 位作者 孙晓峰 胡望宇 管恒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1-73,共3页
研究了一种热障涂层的形貌和相结构组成。溅射NiCrAlY粘结层由γ-N_1相和β-NiAl相组成,是柱状结构,其晶粒度小,属于微晶,有利于形成α-Al_2O_3膜。溅射NiCrAlY粘结层经真空处理后,发生γ和γ′的转变,以及β-NiAl和脱溶。EB-PVD TBC具... 研究了一种热障涂层的形貌和相结构组成。溅射NiCrAlY粘结层由γ-N_1相和β-NiAl相组成,是柱状结构,其晶粒度小,属于微晶,有利于形成α-Al_2O_3膜。溅射NiCrAlY粘结层经真空处理后,发生γ和γ′的转变,以及β-NiAl和脱溶。EB-PVD TBC具有开放性的柱状结构,并且存在大量的t′-ZrO_2相,使涂层性能大大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微晶 柱状晶结构 形貌 合金 陶瓷涂层 相结构
下载PDF
东丽T800H与T800S碳纤维的微观结构比较 被引量:18
16
作者 井敏 谭婷婷 +3 位作者 王成国 冯志海 杨云华 潘月秀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5-52,共8页
东丽T800H和T800S是分别采用湿纺和干湿纺制备的两种力学性能相近的碳纤维,为弄清不同纺丝方法对T800级碳纤维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小角X射线散射仪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对这两种碳纤维进行测试,比较其表面形貌、断... 东丽T800H和T800S是分别采用湿纺和干湿纺制备的两种力学性能相近的碳纤维,为弄清不同纺丝方法对T800级碳纤维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小角X射线散射仪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对这两种碳纤维进行测试,比较其表面形貌、断口形状和形貌、石墨微晶结构和微孔结构等.研究结果表明,湿纺制备的T800H比干喷湿纺制备的T800S的表面粗糙、断口圆度差、原纤尺寸较大、石墨微晶致密度差且发育不完善、内部微孔尺寸大、石墨微晶条带韧性差,这正是T800H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不如T800S的重要微观结构因素,但T800H的石墨微晶取向度不如T800S,孔隙率略高于T80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表面形貌 孔结构 石墨微晶
下载PDF
安徽铜陵新桥铜硫金矿床的成因:来自两类黄铁矿微形貌学、地球化学特征的证据 被引量:14
17
作者 肖鑫 周涛发 +2 位作者 范裕 谢杰 张乐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9-376,共8页
新桥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大型铜金硫矿床。本文以矿床中的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鉴定的基础上,将矿床中的黄铁矿分为胶状黄铁矿(Py I)和半自形-自形黄铁矿(Py II)两种类型。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 新桥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大型铜金硫矿床。本文以矿床中的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鉴定的基础上,将矿床中的黄铁矿分为胶状黄铁矿(Py I)和半自形-自形黄铁矿(Py II)两种类型。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等离子激光质谱(LA ICP-MS)对两类黄铁矿的矿物相、形貌、微结构和微量元素成分进行研究。FE-SEM分析结果表明,Py I基本由极细粒黄铁矿组成,以自形-半自形立方体晶形为主,粒径大约100~500nm,而Py II主要为粒度为50~100μm,以八面体和五角十二面体晶形态为主,两类黄铁矿的形貌和微结构特征明显不同。LA-ICP-MS分析测试显示,Py I中相对富含As、Se、Te等元素,而Py II中成矿元素Cu、Pb、Zn、Au、Ag的含量则比Py I型黄铁矿明显偏高,分别为792.0×10-6、2125×10-6、1.67×10-6、0.29×10-6和190.7×10-6,且Bi、Co、Ni、V、Ti、Mg、Cr、Cd、Al、Mn等微量元素含量较Py I均明显偏高1~2个数量级。在综合分析黄铁矿的结构形态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的基础上,本文认为Py I可能形成于晚古生代海底热水沉积环境,Py II形成于中生代岩浆热液环境。新桥铜金硫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包括了海西期同生沉积成矿作用和燕山期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成矿作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广泛发育的强烈岩浆侵入及与之有关的热液活动,对矿床的最终形成起了主导作用,提供了Cu、Au等主要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形貌学特征 微量元素 新桥矿床 铜陵
下载PDF
川西地区微晶白云母的矿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林金辉 汪灵 +4 位作者 邓苗 叶巧明 刘菁 常嗣和 范良明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17,共4页
川西地区微晶白云母是一种新型白云母资源,其主要化学成分S iO245.7%,A l2O330.51%,K2O 11.63%,H2O 4.53%,与白云母的化学成分理论值接近,主要杂质离子F e,M g等以类质同象置换八面体中的A l3+。呈微细薄板状结晶形态,粒径小于10μm,一... 川西地区微晶白云母是一种新型白云母资源,其主要化学成分S iO245.7%,A l2O330.51%,K2O 11.63%,H2O 4.53%,与白云母的化学成分理论值接近,主要杂质离子F e,M g等以类质同象置换八面体中的A l3+。呈微细薄板状结晶形态,粒径小于10μm,一般1μm^5μm,平均5.5μm,厚度平均0.8μm,径厚比值小,平均6.9。结晶程度高,水化程度低或几乎未水化,不含蒙脱石间层矿物。微晶白云母的晶胞参数a=0.520 01 nm,b=0.906 33 nm,c=2.003 96 nm,α=90.00,°=β95.79,°γ=90.00,°属2M1型白云母,在结构矿物学上显示出与水云母和绢云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白云母 薄板状 2M1型白云母 川西地区
下载PDF
微晶白云母活性填料的铝酸酯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叶巧明 汪灵 +2 位作者 刘菁 林金辉 邓苗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3-87,共5页
以微晶白云母为研究对象,铝酸酯DL-411-D为改性剂,研究探讨微晶白云母铝酸酯表面改性工艺条件及其表征方法。经粘度和红外光谱研究证实粘度测试法是确定铝酸酯改性微晶白云母偶联剂用量的有效方法;铝酸酯偶联剂改性微晶白云母工艺简单,... 以微晶白云母为研究对象,铝酸酯DL-411-D为改性剂,研究探讨微晶白云母铝酸酯表面改性工艺条件及其表征方法。经粘度和红外光谱研究证实粘度测试法是确定铝酸酯改性微晶白云母偶联剂用量的有效方法;铝酸酯偶联剂改性微晶白云母工艺简单,偶联剂用量低,不需使用稀释剂,成本低,效果好;改性后的微晶白云母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性得到显著提高,因而可大幅度提高其在高聚物中的填充量,降低复合材料的成本。实验结果还表明,铝酸酯改性微晶白云母后,没有发现化学结合的新证据,而更多地显示出物理包覆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白云母 铝酸酯偶联剂 表面改性 矿物填料
下载PDF
碳纳米管的拉曼散射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凡庆 左健 +4 位作者 陆斌 陈志文 卢江 贾云波 周贵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9,共3页
本文报道了经电弧放电产生的阴极沉积物外壳与内芯,以及石墨电极的喇曼光谱。结果表明含有大量碳纳米管的沉积物内芯经历了晶化过程,碳纳米管是一种类石墨微晶。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拉曼散射 类石墨微晶 纳米碳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