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ear hydrophobic flocculation and flotation of ultrafine Anshan hematite using sodium oleate 被引量:21
1
作者 印万忠 杨小生 +2 位作者 周大鹏 李艳军 吕振福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3期652-664,共13页
Effects of stirring speed and time, pH and sodium oleate concentration on the shear hydrophobic flocculation of ultrafine Anshan hematite with sodium oleate as the surfactant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 Effects of stirring speed and time, pH and sodium oleate concentration on the shear hydrophobic flocculation of ultrafine Anshan hematite with sodium oleate as the surfactant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parameters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hear hydrophobic flocculation of ultrafine hematite.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flocculation are: stirring speed 1 400 r/min, flocculation time 20 min, pH 9 and sodium oleate concentration 3.94×10-4 mol/L; the flotation recovery of hematite flocs is remarkably high compared with non flocculated ultrafine hematite. According to the extended DLVO theory, the total interaction potential of Anshan ultrafine hematite was determine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ydrophobic flocculation state of the ultrafine hematite-sodium oleate system is mainly dominated by electric double layer repulsive interaction potential and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potential. A mechanical agitation is required to impart particles a kinetic energy to overcome potential barrier between them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electric double layer repulsive interaction potential. Those particles further approach to form flocs due to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the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ium oleate ultrafine hematite shear hydrophobic flocculation extended DLVO theory
下载PDF
Improving the sulfidation-flotation of fine cuprite by hydrophobic flocculation pretreatment 被引量:8
2
作者 Qian-yu Sun Wan-zhong Yin +3 位作者 Dong Li Ya-feng Fu Ji-wei Xue Jin Y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256-1262,共7页
Hydrophobic flocculation pretreatment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its effect on the recovery of fine cuprite in sulfidation-flot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micro-flotation experiment showed that cuprite recovery is related ... Hydrophobic flocculation pretreatment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its effect on the recovery of fine cuprite in sulfidation-flot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micro-flotation experiment showed that cuprite recovery is related to the particle size, and that an excessive content of fine particles(<18 μm) impacted the recovery of coarse particles. When hydrophobic flocculation pretreatment was used, the recovery of fine cuprite in sulfidation-flotation increased from 60.3% to 86.3%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pH 9.5; sodium oleate concentration, 2 × 10^(-4) mol×L^(-1); stirring time, 6 min; stirring speed, 1600 r×min^(-1)). The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sis and optical microscopy results indicate that hydrophobic flocculation pretreatment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content of fine cuprite, and augments the apparent particle size in the pulp. We performed the 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DLVO) theory and extended DLVO theory calculations to further support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E CUPRITE sulfidation-flotation hydrophobic flocculation PRETREATMENT extened DLVO theory calculation
下载PDF
Hydrophobic flocculation flotation of rutile fines in presence of styryl phosphonic acid 被引量:10
3
作者 Xiao-tao HUANG Wei XIAO +6 位作者 Hong-bo ZHAO Pan CAO Qi-xiu HU Wen-qing QIN Yan-sheng ZHANG Guan-zhou QIU Jun WA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425-1433,共9页
The hydrophobic flocculation flotation of rutile fines in the presence of styryl phosphonic acid(SPA) was investigated by flotation tests, zeta-potential measurement, optical microscope observation, laser-based part... The hydrophobic flocculation flotation of rutile fines in the presence of styryl phosphonic acid(SPA) was investigated by flotation tests, zeta-potential measurement, optical microscope observation, laser-based particle size analysis, adsorption measurements and DLVO theory. The flotation tests indicated that rutile fines could be flocculated by SPA, and pH, shear force(stirring speed) and stirring time played significant roles in flocculation. The isoelectric point(IEP) and zeta-potential in whole range all moved to negative values as SPA was add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from zeta-potential measurement.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imary reason for above was chemical adsorption. The laser-based particle size results showed the particle size at a stirring speed of 1800 r/min and 1000 mg/L SPA was the largest in all experiments. Furthermore, using the optical microscope observation and flotation tests, it was important for flotation of rutile fines to produce the flocculant. In the light of above-mentioned facts, floc flotation of rutile fines could be induced in the form of chemical adsorption by SPA to increase particle size. The data calculated from DLVO theory also indicated that chemical adsorption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ormation of floccu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phobic flocculation flotation rutile fines styryl phosphonic acid(SPA) DLVO theory
下载PDF
微细粒矿物选择性絮凝理论与技术进展
4
作者 郭图悦 谢海云 +4 位作者 晋艳玲 李建娟 冯梦菲 陈海君 刘殿文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3期27-37,共11页
我国有大量难处理的微细粒矿产资源,选择性絮凝技术是提高微细粒矿物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分析了微细粒矿物的性质及其难浮选的原因,其次阐述了选择性絮凝的相关理论研究进展,最后对目前常见的选择性高分子絮凝剂进行分类,并对絮凝... 我国有大量难处理的微细粒矿产资源,选择性絮凝技术是提高微细粒矿物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分析了微细粒矿物的性质及其难浮选的原因,其次阐述了选择性絮凝的相关理论研究进展,最后对目前常见的选择性高分子絮凝剂进行分类,并对絮凝剂和选择性絮凝分选工艺在微细粒矿物分选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絮凝剂选择性较弱、成本偏高、会产生环境影响、絮凝设备缺乏等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开发选择性强的新型絮凝剂、絮凝设备和絮凝工艺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矿物 选择性絮凝 絮凝剂 絮凝理论 分选工艺
下载PDF
改性淀粉絮凝剂链结构形态对石材废水絮凝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王禹洋 罗章 +7 位作者 程智涵 章龙管 毕皓 石鸿韬 陈炜 刁鹏 胡潘 杨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11-2821,共11页
石材废水具有高浊度特征,混凝/絮凝工艺是降浊净水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绿色环保且价格低廉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淀粉为原材,分别通过醚化和接枝共聚技术,合成了两种电荷密度相近,但链结构形态与电荷分布不同的阳离子改性淀粉絮凝剂:3-氯-2-... 石材废水具有高浊度特征,混凝/絮凝工艺是降浊净水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绿色环保且价格低廉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淀粉为原材,分别通过醚化和接枝共聚技术,合成了两种电荷密度相近,但链结构形态与电荷分布不同的阳离子改性淀粉絮凝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淀粉(St-CTA,直链型)和淀粉接枝共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St-g-PAM-co-PDMC,接枝型).以泉州某石材加工厂废水为研究对象,详细考察并比较了两种阳离子改性淀粉絮凝剂对石材废水的絮凝性能,同时结合絮凝后上清液zeta电位、絮体结构的动态监测结果以及扩展DLVO理论等,探究其絮凝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改性淀粉絮凝剂均表现出优于传统无机混凝剂聚合氯化铝的絮凝性能;除高效降低水体浊度,其对COD、氨氮、总磷及总氮均具有一定去除效果;改性淀粉絮凝剂絮凝过程主要是电中和与黏结架桥作用协同作用的结果.此外,St-g-PAM-co-PDMC由于具有丰富的接枝链结构,且阳离子基团随机分布在接枝链上,具有较高的阳离子基团利用效率及电中和混凝效果,表现出优于直链型St-CTA的除浊效果,具有较低的絮凝剂投加量、较大的絮体尺寸、较快的絮体生长速度、较高的絮体强度及更佳的破碎后絮体恢复性能.扩展DLVO理论结果也表明,St-g-PAM-co-PDMC的总相互作用低于St-CTA,有着更为高效的电中和混凝作用及降浊效果.两种电荷密度相近的改性淀粉絮凝剂絮凝性能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其不同的链结构与电荷分布造成的,但其均具有优良的降浊净水效果及绿色环保等显著特征,其在石材废水等行业废水处理中应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材废水 阳离子改性淀粉絮凝剂 链结构 絮凝性能 絮体性质 扩展DLVO理论 絮凝机制
下载PDF
改性微生物絮凝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及膜污染缓解机制 被引量:9
6
作者 申渝 毛鑫 +2 位作者 申静 张冰 时文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42-1151,共10页
以聚合氯化铝(PAC)与改性微生物絮凝剂(MMF)为复合絮凝体系,系统考察了预混凝在菌藻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ABGMBR)处理污水过程中的应用和膜污染缓解机理.膜过滤试验表明,与其他絮凝体系相比,PAC/MMF预混凝可有效缓解膜污染,并且当MMF... 以聚合氯化铝(PAC)与改性微生物絮凝剂(MMF)为复合絮凝体系,系统考察了预混凝在菌藻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ABGMBR)处理污水过程中的应用和膜污染缓解机理.膜过滤试验表明,与其他絮凝体系相比,PAC/MMF预混凝可有效缓解膜污染,并且当MMF用量为20mg/L时具有最佳的絮凝能力和膜污染控制性能.扩展的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XDLVO)理论阐明了PAC/MMF体系具有优越的防污性能.PAC/MMF絮凝体系会极大的抑制污染物在膜上的粘附和积累,从而在膜表面形成了疏松多孔且薄的滤饼层.相关性分析表明,显著的膜污染缓解可主要归因于原污水中悬浮物浓度的下降以及zeta电位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微生物絮凝剂 ABGMBR 膜污染 预混凝 XDLVO理论
下载PDF
植物多酚功能化调控磁性材料磁絮凝高岭土悬浊液
7
作者 刘闯 杜思聪 +1 位作者 程鹏 梁文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435-6444,共10页
天然植物多酚(PP)作为功能化调控配体,通过原位自组装制备了Fe_(3)O_(4)@PP磁性复合材料,用于高岭土悬浊液的磁絮凝.采用SEM观察了Fe_(3)O_(4)@PP的形貌;研究了Ca^(2+)离子、碱度和腐殖酸浓度对Fe_(3)O_(4)@PP絮凝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 天然植物多酚(PP)作为功能化调控配体,通过原位自组装制备了Fe_(3)O_(4)@PP磁性复合材料,用于高岭土悬浊液的磁絮凝.采用SEM观察了Fe_(3)O_(4)@PP的形貌;研究了Ca^(2+)离子、碱度和腐殖酸浓度对Fe_(3)O_(4)@PP絮凝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磁絮体在生长和破碎过程中的形态和结构特征,通过扩展的DLVO理论探究了Fe_(3)O_(4)@PP和高岭土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Fe_(3)O_(4)@PP具有优异分散性、化学稳定性和絮凝性能,可以克服碱度和腐殖酸的干扰,实现96.4%的最大浊度去除效率.磁絮凝过程中,磁絮体会逐渐变得致密,并生成长链状聚集体,具有良好的抵抗破碎能力.相互作用能分析表明,磁力主导了整个絮凝过程,其总相互作用势能和作用范围要比静电力和范德华力高三个数量级.此外,pH值、Ca^(2+)离子浓度和离子种类也对总相互作用能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絮凝 Fe_(3)O_(4) 植物多酚 DLVO模型 高岭土颗粒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8
作者 岳艳利 周林成 +3 位作者 王耀龙 郑伟 谢刚 李彦锋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16,共5页
对近年来微生物絮凝剂制备和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在阐述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原理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微生物絮凝剂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的影响因素,列举了微生物絮凝剂在水体处理中的应用,并对微生物絮凝剂制备和应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 对近年来微生物絮凝剂制备和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在阐述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原理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微生物絮凝剂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的影响因素,列举了微生物絮凝剂在水体处理中的应用,并对微生物絮凝剂制备和应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理论 影响因素 应用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的研究概况及例证 被引量:19
9
作者 于荣丽 孙丽娜 孙铁珩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6,共3页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具有絮凝活性的代谢产物。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比传统絮凝理论更复杂,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相关文献,归纳了关于微生物絮凝剂絮凝理论的各种学说及其...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具有絮凝活性的代谢产物。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比传统絮凝理论更复杂,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相关文献,归纳了关于微生物絮凝剂絮凝理论的各种学说及其例证,指出了现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物学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机理 吸附架桥学说
下载PDF
高效絮凝反应器的设计及混凝效能的验证 被引量:7
10
作者 栾兆坤 蒋斌 +1 位作者 雷鹏举 汤鸿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75-583,共9页
本文依据絮凝动力学的涡旋理论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机理设计了一种高效竖流折流式絮凝反应器,并通过絮凝试验对影响高效折流式絮凝反应器絮凝的流道及格网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反应器内设置适宜的格网,能够显著地改善... 本文依据絮凝动力学的涡旋理论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机理设计了一种高效竖流折流式絮凝反应器,并通过絮凝试验对影响高效折流式絮凝反应器絮凝的流道及格网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反应器内设置适宜的格网,能够显著地改善反应器的絮凝除浊效能,在絮凝试验基础上讨论了高效絮凝反应器的设计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涡旋絮凝 高效絮凝反应器 聚合铝絮凝剂 效能
下载PDF
微絮凝-深床过滤理论与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栾兆坤 李科 雷鹏举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90-599,共10页
本文在论述目前混凝,过滤过程理论及其研究发展的基础上,就微絮凝-深床过滤工艺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以及重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对实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能够有所裨益。
关键词 工业废水 混凝 过滤 深床过滤 工艺技术 水处理
下载PDF
分形理论发展及在混凝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峰 李义久 倪亚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4-618,共5页
分形是组成部分以某种方式与整体相似的形 ,它研究的对象是具有自相似性的无序系统 ,其维数的变化是连续的 .据此总结了分形理论的发展过程 ,特别是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并介绍了分形理论在混凝技术中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分形理论在... 分形是组成部分以某种方式与整体相似的形 ,它研究的对象是具有自相似性的无序系统 ,其维数的变化是连续的 .据此总结了分形理论的发展过程 ,特别是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并介绍了分形理论在混凝技术中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分形理论在絮体结构研究、混凝机理研究和分形动力学模型研究中的全面综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发展 絮体结构 混凝机理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水处理絮凝过程动力学的分形成长模型 被引量:6
13
作者 邹琳 陈卫 +1 位作者 林涛 汪德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5-169,共5页
为探究絮凝体微观形态结构、混凝机理及动力学过程,分析了传统絮凝模型的假设与试验结果相矛盾的问题,阐述了絮凝体分形生长模型、絮凝动力学模型和分形絮凝体破碎模型等典型絮凝分形模型的特点与应用条件.絮凝体分形生长模型是研究形... 为探究絮凝体微观形态结构、混凝机理及动力学过程,分析了传统絮凝模型的假设与试验结果相矛盾的问题,阐述了絮凝体分形生长模型、絮凝动力学模型和分形絮凝体破碎模型等典型絮凝分形模型的特点与应用条件.絮凝体分形生长模型是研究形成结构致密絮凝体途径的基础;絮凝动力学模型的研究使颗粒碰撞频率函数更适于数值模拟;絮凝体破碎模型对混凝工艺运行条件控制,以及絮凝剂优选和絮凝设备优化等有实际指导意义.絮凝模型拓展研究应以定量描述絮凝体的形态和结构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絮凝过程 分形理论 模型
下载PDF
折板絮凝池的发展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开明 杨小林 +1 位作者 谷晋川 付杰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50-51,59,共3页
综述了折板絮凝池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了絮凝机理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采用PIV技术进行实验研究和CFD软件进行模拟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折板絮凝池 絮凝机理 理论
下载PDF
分形理论在混凝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29
15
作者 王东升 汤鸿霄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1年第7期16-19,44,共5页
近几十年来 ,混凝技术领域研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发展趋势 ,并面临着突破性进展的前沿。尤其是分形理论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全新的观念与手段来处理自然界中扑朔迷离的无序混乱现象和无规形态诸多难题。作者... 近几十年来 ,混凝技术领域研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发展趋势 ,并面临着突破性进展的前沿。尤其是分形理论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全新的观念与手段来处理自然界中扑朔迷离的无序混乱现象和无规形态诸多难题。作者对分形理论在混凝技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分形理论 絮凝剂 絮体结构 远景 水处理
下载PDF
煤泥絮团分选超净煤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婕 付晓恒 +3 位作者 胡二峰 赵静 冯致远 王鹤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29-1935,共7页
为探索处理动力煤选煤厂煤泥的新途径,以动力煤选煤厂煤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煤泥的性质、煤泥中矿物质的种类和嵌布特征,通过分步释放浮选试验考察了该煤泥的理论精煤产率和灰分,分析了煤泥经超细粉碎后分选超净煤的可行性。基于扩展DLV... 为探索处理动力煤选煤厂煤泥的新途径,以动力煤选煤厂煤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煤泥的性质、煤泥中矿物质的种类和嵌布特征,通过分步释放浮选试验考察了该煤泥的理论精煤产率和灰分,分析了煤泥经超细粉碎后分选超净煤的可行性。基于扩展DLVO(EDLVO)理论,论证了絮团浮选前采取高剪切搅拌的必要性,研究了高速搅拌对颗粒和药剂之间的促进作用。采用絮团浮选方法,对超细粉碎后的煤泥进行了超净煤分选试验,探讨了高剪切搅拌叶轮线速度、搅拌时间、煤泥粒度和非极性油用量与分选效果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只有在高速搅拌的情况下超细粉碎后的煤泥颗粒才能形成絮团,并且在与药剂作用后,降低了需要输入的搅拌功耗;高速搅拌还可以促进药剂的分散,从而增加药剂与煤颗粒的碰撞概率;若要达到较好的絮团分选效果,需要一定程度的搅拌强度和适当的搅拌时间。当粉碎平均粒度为4.70μm、非极性油用量为135.24 kg/t、叶轮线速度为12.56 m/s、搅拌时间5 min时,分选出的超净煤灰分达到1.15%,产率为6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 超净煤 絮团浮选 EDLVO理论
下载PDF
疏水絮凝──浮选法分选主焦中煤的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傅晓恒 王祖讷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7-61,共5页
采用疏水絮凝──浮选这一新的分途工艺,对主焦煤选煤厂的选后中煤进行再选。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从高灰中煤中分选出灰分低于12.00%的精煤。其特点是分选精度高、药耗低。并采用扩展DLVO理论探讨了分选机理,计算结果... 采用疏水絮凝──浮选这一新的分途工艺,对主焦煤选煤厂的选后中煤进行再选。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从高灰中煤中分选出灰分低于12.00%的精煤。其特点是分选精度高、药耗低。并采用扩展DLVO理论探讨了分选机理,计算结果表明,精煤絮团的形成主要是疏水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絮凝 浮选 分选 煤矿 选矿
下载PDF
基于EDLVO理论的煤泥水沉降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贺斌 董宪姝 +3 位作者 樊玉萍 李飞 张宋伟 徐德龙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煤泥水系统运行效果直接影响到选煤厂的经济效益。现有煤泥水处理多为实验或实践性讨论,煤泥水沉降的机理研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EDLVO理论中每组实验的总势能曲线上都存在一个最大势垒(势能值最大点)和一个相对应的临... 煤泥水系统运行效果直接影响到选煤厂的经济效益。现有煤泥水处理多为实验或实践性讨论,煤泥水沉降的机理研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EDLVO理论中每组实验的总势能曲线上都存在一个最大势垒(势能值最大点)和一个相对应的临界距离及相关公式推导并将其应用于煤泥水悬浮液系统中,经实验结果验证,得出在不同絮凝剂用量下煤泥水悬浮液中细粒煤泥的各种作用势能变化。从而在煤泥水沉降的机理方面作出了必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LVO理论 煤泥水 絮凝沉降 作用势能
下载PDF
疏水体系中微细粒锡石的团聚与絮凝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伯增 王淀佐 +1 位作者 邱冠周 覃文庆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研究了粒径小于 10 μm的微细粒锡石在油酸钠疏水体系中的团聚行为 ,通过沉降试验考察了大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对锡石絮凝的影响 .此外 ,通过动电位测定和DLVO理论计算研究了油酸钠对锡石疏水絮凝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油酸钠可以强... 研究了粒径小于 10 μm的微细粒锡石在油酸钠疏水体系中的团聚行为 ,通过沉降试验考察了大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对锡石絮凝的影响 .此外 ,通过动电位测定和DLVO理论计算研究了油酸钠对锡石疏水絮凝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油酸钠可以强化锡石的絮凝 ,絮凝物产率提高 ;添加了一定油酸钠的锡石矿浆疏水体系 ,油酸钠使锡石的表面zeta电位变负 ,当pH =7.0时 ,zeta电位降低 10mV ;当颗粒间的作用距离为 (10~ 10 0 )× 10 -10 m时 ,利用扩展的DLVD理论计算得到的微细粒锡石颗粒之间的作用势能恒为负 ;对于表面疏水化的锡石颗粒 ,疏水絮凝可自发进行 ;由于在锡石—油酸钠—水体系中 ,锡石微小絮团已生成 ,加入适量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后 ,絮团扩大 ,有利于锡石的疏水絮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 疏水体系 油酸钠 沉降试验 迭矿 絮凝剂 聚丙烯酰胺
下载PDF
基于分形学的絮凝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警阳 张忠国 +2 位作者 孙春宝 刘丹 程言君 《化工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09-2614,2625,共7页
絮凝过程中形成的絮体具有自相似性和标度不变性等特点,是一个典型的分形体。但传统的絮凝理论并未考虑絮体的分形结构,因而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主要介绍了引入分形理论后,絮凝形态学和絮凝动力学的发展状况,重点阐述了絮体分形结构与... 絮凝过程中形成的絮体具有自相似性和标度不变性等特点,是一个典型的分形体。但传统的絮凝理论并未考虑絮体的分形结构,因而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主要介绍了引入分形理论后,絮凝形态学和絮凝动力学的发展状况,重点阐述了絮体分形结构与其粒径、强度、密度、沉降速度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分形理论对Smoluchowski方程、传统絮体生长模式理论的改进。此外,本文同时指出分形学与絮凝理论的结合在很多方面尚未总结出系统的普适规律,尤其是非线性絮凝动力学仍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絮凝形态学 絮凝动力学 混凝 絮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