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organ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Deposits in Northwestern Guangxi and Their Metallogenetic Significance
1
作者 Zhang Aiyun Xiao Jianxin Weng Chengmin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Energy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54-59,共6页
The gold deposits of Triassic period in the northwestern Guangxi are all located in the marine, fine -grained ,fragmental rock series containing organic matter ,i.e .the distribution districts of black rock series . T... The gold deposits of Triassic period in the northwestern Guangxi are all located in the marine, fine -grained ,fragmental rock series containing organic matter ,i.e .the distribution districts of black rock series . The fine-grained gold deposits occur in organic matter -bearing C, D,E,or D,E divisions of the classical Bouma sequences. The evolution degree of organic matters through oil window stage reached the over -mature degree. Both the bio-sources of the organic matter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gold in the organic matters disclose the close association between gold , living beings and organic matters .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s led to the gold to be activized . migrated and enriched , and finally formed gold deposits in the fault belt and crushed zone of black rock serie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e-grained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 bio- organic geochemistry metallogenetic significance northwestern Guangxi.
下载PDF
Control of favorable lithology on Jinlongshan micro-fine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southern Qinling Mountains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利青 冯钟燕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2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Jinlongshan gold orebelt, a newly discovered one in sedimentary rock region in southern Qinling Mountains, is mainly located in upper Devonian and lower Carboniferous calcareous siltstone and argillic silty limestone ... Jinlongshan gold orebelt, a newly discovered one in sedimentary rock region in southern Qinling Mountains, is mainly located in upper Devonian and lower Carboniferous calcareous siltstone and argillic silty limestone of later Paleozoic era. Typical disseminated gold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in calcareous siltstone, which is major host rock and mainly composed of silt (SiO2 mostly varies from 38% to 73%) and calcite (CaO mostly varies from 10% to 25%). Pyrite created by living beings in Nanyangshan formation may be poor in gold. Faults and favorable layers jointly control disseminated gold mineraliza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opinion is very great for gold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vorable lithology (permeable beds) for ore-controlling calcareous siltstone micro-fine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 sediment-hosted gold deposit Carlin-type deposit Jinglongshan gold deposit southern Qinling Mountains Nanyangshan formation
原文传递
Optical visualization of MoS_2 grain boundaries by gold deposition 被引量:5
3
作者 Lulu Sun and Jian Zheng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9期1154-1158,共5页
The grain boundaries(GBs) in continuous films or domains of MoS2 are vital to its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Almost all previous approaches for GBs visualization are based on microscopy and spectroscopy and ... The grain boundaries(GBs) in continuous films or domains of MoS2 are vital to its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Almost all previous approaches for GBs visualization are based on microscopy and spectroscopy and only effective for domains with less than several micrometers in size. Here we report a simple method for the visualization of large GBs in MoS2 surface by optical microscope. Gold was deposited on the MoS2 grown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and then the GBs could be observed by optical microscope.Upon gold deposition on MoS2, the entire GBs of large-area MoS2 were clearly visualized using this method. To verify the result, the GBs were also characterized vi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It showed the small particles of gold were clustered together on GBs, which had a larger binding energy than the inner regions. The method is universal and allows for the nondestructive identification of the GBs in any two dimensional materials with larg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 boundaries gold deposition optical micro-scope single layer MoS2
原文传递
新型捕收剂MC在微细粒难选金矿浮选中的应用
4
作者 卢中博 杨应克 +3 位作者 刘吉兴 李光胜 朱幸福 许青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10期4-8,共5页
河南省某微细粒难选金矿存在金回收率低的问题,急需对原工艺进行优化。烷基胺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反应剂进行主反应,再进行分离、交连、螯合及乳化反应,从而制成新型捕收剂MC。引进MC进行浮选试验及工业试验,通过原矿性质分析,详细掌握... 河南省某微细粒难选金矿存在金回收率低的问题,急需对原工艺进行优化。烷基胺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反应剂进行主反应,再进行分离、交连、螯合及乳化反应,从而制成新型捕收剂MC。引进MC进行浮选试验及工业试验,通过原矿性质分析,详细掌握金的赋存状态、嵌布特征和粒度特性等,通过实验室浮选试验确定最佳的磨矿细度、MC用量、矿浆pH值和活化剂用量等工艺参数,并与现场捕收剂体系浮选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MC作为捕收剂,金精矿品位由原来的28.09 g/t提高到34.46 g/t,金回收率由84.85%提高到88.31%,回收率提高3.46%,取得良好的技术指标,实现金精矿品位与回收率的同步提升,预计年增加经济效益1300余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捕收剂 物相分析 微细粒难选金矿 金精矿品位 浮选回收率
下载PDF
滇东南老寨湾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明聪 李炷霞 +1 位作者 毛燕琳 舒培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1-267,共7页
老寨湾金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著名的"滇黔桂金三角"内,是云南迄今为止唯一进行详查并大规模开发的"卡林型"金矿。现已探明矿床规模为中大型,目前,矿山已建成云南省首座吨金矿山,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 老寨湾金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著名的"滇黔桂金三角"内,是云南迄今为止唯一进行详查并大规模开发的"卡林型"金矿。现已探明矿床规模为中大型,目前,矿山已建成云南省首座吨金矿山,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本文通过对矿区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石特征进行了分析,推断矿床成因为后期热液改造形成,属沉积型后期热液改造微细粒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金矿床 地质特征 成因探讨 找矿标志 老寨湾
下载PDF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床地质及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7
6
作者 杨贵才 齐金忠 +2 位作者 董华芳 郭俊华 李志宏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41,共5页
阳山金矿床位于陕甘川交界地带,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西秦岭南亚带。矿床产于中泥盆统三河口组浅变质岩地层中,受文县弧形构造控制。矿体在平面上呈舒缓波状,在剖面上为脉状、似层状,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毒砂和辉锑矿,金主要以... 阳山金矿床位于陕甘川交界地带,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西秦岭南亚带。矿床产于中泥盆统三河口组浅变质岩地层中,受文县弧形构造控制。矿体在平面上呈舒缓波状,在剖面上为脉状、似层状,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毒砂和辉锑矿,金主要以微细粒金赋存于黄铁矿、毒砂和黏土矿物中。矿床的钾-氩、氩-氩、氢、氧、硫、碳同位素研究表明,阳山金矿形成于侏罗纪早期(195M a),与区域上三叠纪末期—侏罗纪早期的岩浆-构造活动关系密切,其不同于典型的卡林型金矿以及类卡林型金矿,其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均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微细浸染型 金矿床 阳山 甘肃
下载PDF
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技术在黄土覆盖区隐伏金矿勘查中的应用及异常成因探讨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必敏 王学求 +2 位作者 叶荣 姚文生 王玮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1-310,共10页
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技术作为一种能反映深部异常信息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技术,已在多种景观区取得成功试验案例。选择豫西黄土覆盖区申家窑金矿开展该技术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所指示的异常范围与已知矿体位置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技术作为一种能反映深部异常信息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技术,已在多种景观区取得成功试验案例。选择豫西黄土覆盖区申家窑金矿开展该技术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所指示的异常范围与已知矿体位置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Au、Ag、As、Sb、Cd、Cu、Pb、Zn等元素可以作为该地区寻找该类型隐伏金矿的找矿指示元素;矿体或岩石解离的化合物或纳米颗粒可穿透黄土孔隙向上迁移至地表,并赋存于地气中或被粘土矿物或铁锰氧化物所吸附而富集形成地球化学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 黄土覆盖区 隐伏金矿 元素迁移
下载PDF
川西北马脑壳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可勇 姚书振 +1 位作者 杨言辰 代军治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4-501,共8页
文章在系统总结马脑壳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的基础上,通过稀土元素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矿床成因。结果表明,马脑壳金矿床形成于印支晚期,其成矿物质来自围岩地层,岩浆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矿床为与岩浆活动... 文章在系统总结马脑壳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的基础上,通过稀土元素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矿床成因。结果表明,马脑壳金矿床形成于印支晚期,其成矿物质来自围岩地层,岩浆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矿床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混合热液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微细浸染型 矿床成因 成矿时代 马脑壳金矿床 川西北
下载PDF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27
9
作者 庞保成 林畅松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13,共5页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主要赋矿层位为中三叠统浊积岩 ,容矿岩石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矿体明显受断裂控制。硅化和黄铁矿化围岩蚀变明显、强烈。矿床形成温度 180℃~2 5 0℃。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成矿流体来源主要为大气...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主要赋矿层位为中三叠统浊积岩 ,容矿岩石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矿体明显受断裂控制。硅化和黄铁矿化围岩蚀变明显、强烈。矿床形成温度 180℃~2 5 0℃。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成矿流体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矿源层为中三叠统浊积岩。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同沉积期的预富集和燕山期的大气降水渗滤、萃取、富集成矿两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江盆地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成因 大气降水 成矿时代 成矿流体 成矿作用
下载PDF
山西义兴寨金矿床金矿物颗粒的产出及其成矿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叶荣 涂光炽 +2 位作者 赵伦山 沈镛立 罗丽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8-282,303,共6页
山西义兴寨金矿床的金主要呈包体金和裂隙金两种产出状态。文章根据成矿地球化学动力学理论 ,论证了金元素在含矿断裂发生脆性破裂和脆_韧性扩张活动中析出的化学反应类型 ,以及受反应动力学条件的制约 ,形成矿石中金不同产出状态的规... 山西义兴寨金矿床的金主要呈包体金和裂隙金两种产出状态。文章根据成矿地球化学动力学理论 ,论证了金元素在含矿断裂发生脆性破裂和脆_韧性扩张活动中析出的化学反应类型 ,以及受反应动力学条件的制约 ,形成矿石中金不同产出状态的规律。指出热液矿床中普遍存在的包体金为热液成矿早期阶段断裂发生脆性破裂和成矿流体沸腾 ,导致快速反应结晶的产物 ;而裂隙金和晶隙金为成矿晚期金等矿质在流体中残余富集 ,同时成矿断裂再次发生脉动破裂 ,即成矿热力学演化与有利的构造动力学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成矿动力学 产出状态 包体金 裂隙金 构造动力学环境 热液金矿床
下载PDF
金坝金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15
11
作者 国家辉 陈树旺 崔显德 《地质与资源》 CAS 2001年第2期71-79,共9页
金坝超微粒型金矿床有30多个矿体,划分6个矿带.矿带NE向展布,带长350~2000 m.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串珠状产出.者桑复背斜控制矿化带的分布,断裂构造为含矿热液提供运移通道,次级构造控制矿体具体储存部位及矿... 金坝超微粒型金矿床有30多个矿体,划分6个矿带.矿带NE向展布,带长350~2000 m.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串珠状产出.者桑复背斜控制矿化带的分布,断裂构造为含矿热液提供运移通道,次级构造控制矿体具体储存部位及矿体的形态产状.赋矿层位以上二叠统为主(含5个矿带),还有下中三叠统.容矿岩石有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凝灰岩、凝灰岩、泥质白云岩、细碧岩、辉绿岩脉等.矿化类型:地层岩石破碎带蚀变岩型、脉岩破碎蚀变岩型以及石英脉型.围岩蚀变有黄铁矿化、毒砂化、硅化、碳酸盐化等.矿石类型按自然分类为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按岩石类型划分为凝灰岩类矿石,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类矿石,泥质白云岩矿石,辉绿岩矿石以及细碧岩矿石.矿石含金品位 0.5×10-6~15.9×10-6.原生矿石金属矿物有黄铁矿、毒砂、黄铜矿;氧化矿石金属矿物有褐铁矿、臭葱石等;而脉石矿物主要取决于各自的容矿岩石.矿石的化学组成:SiO2比原岩低,(Fe2O3+FeO)高于原岩,富K贫Na.微量元素Au、Ag、As、Sb、Cu高于原岩 矿石为泥质结构、细碎屑结构、凝灰结构、辉绿结构、粒状结晶结构、环边环带结构;碎裂构造、角砾构造、浸染状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地质特征 控矿构造 控矿作用 围岩蚀变 赋存状态
下载PDF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性质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可勇 姚书振 吕新彪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3-281,共9页
马脑壳金矿床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川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大型微细浸染型矿床,它赋存于中三叠统扎尕山组地层之中,矿体产出受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的控制。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成矿前金初步富集、热液成矿作用原生矿石形成及表生氧化金次生... 马脑壳金矿床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川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大型微细浸染型矿床,它赋存于中三叠统扎尕山组地层之中,矿体产出受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的控制。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成矿前金初步富集、热液成矿作用原生矿石形成及表生氧化金次生再富集等三期主要成矿作用过程。热液金成矿作用可进一步划分为Ⅰ黄铁矿毒砂石英;Ⅱ石英白钨矿辉锑矿;Ⅲ石英雄雌黄及Ⅳ石英方解石等4个矿化阶段其中Ⅰ、Ⅱ阶段为金的主要沉淀富集成矿阶段。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前Ⅰ′及热液成矿Ⅰ~Ⅳ阶段石英中共发育液相、纯液相、含CO2三相、富CO2相及含有机质等5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Ⅰ′及Ⅰ~Ⅳ类石英中液相及含CO2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0~300℃,热液盐度为0.5%~11.0%;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热液阳离子以Na+、K+及Ca2+为主,阴离子主要为及Cl-,气相组分除H2O外,尚含一定量的CO2及CH4等;热液pH值为6.7~7.2,Eh值为-0.85~-0.69eV;成矿热液总体属中低温、低盐度、近中性和弱还原性的含有机质Na+K+Ca2+Cl-体系类型。H、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前热液主要来源于变质水和地层建造水,成矿期以来大气降水不断混入并逐渐占据优势。主成矿阶段成矿热液发生过明显的流体混合及相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成矿作用 矿床地质 有机质
下载PDF
延边海沟金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激光探针^(40)Ar/^(39)Ar测年与成矿背景 被引量:15
13
作者 于介江 郭佳 崔培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5-844,共10页
海沟金矿为一大型贫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床,长期以来其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致使矿床成因研究受到较大影响,成矿预测等方面研究进展缓慢。采用石英流体包裹体的40Ar/39Ar激光探针定年法对该金矿床进行了精细的年代学测定,获得主成矿阶... 海沟金矿为一大型贫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床,长期以来其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致使矿床成因研究受到较大影响,成矿预测等方面研究进展缓慢。采用石英流体包裹体的40Ar/39Ar激光探针定年法对该金矿床进行了精细的年代学测定,获得主成矿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的40Ar/39Ar正、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70±20)Ma和(172±16)Ma,MS WD分别为0.31和0.35,40Ar/36Ar比值分别为298±4和299±4;进一步剔除接近大气的成分点和过剩氩高的成分点,计算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70±38)Ma(40Ar/36ArInt.=299±10)和(165±52)Ma(40Ar/36ArInt.=303±23)。结合已有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了海沟金矿床主成矿期发生在早侏罗世晚期,成矿作用与中生代库拉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特别是由此引发的华北板块东缘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强烈拼贴并诱发的岩石圈加厚、减薄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单颗粒石英 40Ar/39Ar激光探针定年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海沟金矿床
下载PDF
山东七宝山隐爆角砾岩型金铜矿床含矿蚀变斑岩石英颗粒中高温高盐度沸腾包裹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14
作者 孙思 李永刚 +1 位作者 张小允 刘洪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319-3326,共8页
山东七宝山隐爆角砾岩型金铜矿床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浅成低温、低盐度热液型矿床。本研究通过对该矿床含矿蚀变斑岩石英颗粒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发现存在大量多相包裹体与气体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共生。显微测温显示这些包裹体具有相... 山东七宝山隐爆角砾岩型金铜矿床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浅成低温、低盐度热液型矿床。本研究通过对该矿床含矿蚀变斑岩石英颗粒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发现存在大量多相包裹体与气体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共生。显微测温显示这些包裹体具有相似的均一温度(374~404℃),盐度高达48%NaCleqv。激光拉曼光谱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显示,多相包裹体中的子矿物除了石盐外,还有赤铁矿、重晶石、黄铜矿与黄铁矿等。这些捕获有高温高盐度沸腾包裹体的石英颗粒可能是早期成矿流体在硅化交代蚀变的过程中重结晶形成的,而不是斑岩体的斑晶。这一结果表明该矿床深部存在高温、高盐度的沸腾包裹体。这种高温高盐度的沸腾流体包裹体及多相包裹体中黄铜矿、黄铁矿等子矿物是斑岩型矿床的典型特征,因此该发现表明山东七宝山隐爆角砾岩型金铜矿在深部可能转变为斑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铜矿 沸腾包裹体 斑岩矿床 石英颗粒 斑岩 山东七宝山
下载PDF
川西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石英脉及其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可勇 姚书振 +1 位作者 张保民 张晓军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8-122,共5页
川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化集中区之一 ,产有马脑壳等 2 0余处重要金矿床 (点 ) .研究表明 ,区内此类金矿床范围内常发育多种类型的石英脉体 ,其中黄铁矿 -毒砂 -石英脉、石英 -辉锑矿脉及石英 -雄 (雌 )黄脉与金矿化关系... 川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化集中区之一 ,产有马脑壳等 2 0余处重要金矿床 (点 ) .研究表明 ,区内此类金矿床范围内常发育多种类型的石英脉体 ,其中黄铁矿 -毒砂 -石英脉、石英 -辉锑矿脉及石英 -雄 (雌 )黄脉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是主要金矿化阶段产物 ,它们在空间上多分布于矿化带范围 ,其发育程度在一定意义上指示金矿化作用的强度 ,因而构成区内该类金矿床找矿评价的重要宏观标志 .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 ,上述类型的石英脉主要形成于温度为 170~ 2 10℃及盐度w(NaCl)为 4%~ 11%的热液条件下 ,其热液气相成分中w(CO2 ) /w (H2 O)比值一般变化于 0 .2 40~ 0 .491,石英红外吸收光谱相对光密度D(H2 O) /D(CO2 )值一般小于 8.0 ,与其他类型石英脉具明显区别 ,因而上述参数值构成了该区金矿床找矿评价的重要石英脉微观标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脉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找矿标志 评价 矿化作用
下载PDF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与热液成矿机理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可勇 姚书振 +1 位作者 张均 吕新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64-568,共5页
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 ,马脑壳金矿床矿物石英中发育有液相、纯液相、含 CO2 三相、纯 CO2 相及含有机质等五种主要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 ,其均一温度为 12 0~ 30 0℃ ,热液盐度为 0 .5~ 11.0 wt% Na Cl,密度为 0 .78~ 0 .95 g/c... 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 ,马脑壳金矿床矿物石英中发育有液相、纯液相、含 CO2 三相、纯 CO2 相及含有机质等五种主要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 ,其均一温度为 12 0~ 30 0℃ ,热液盐度为 0 .5~ 11.0 wt% Na Cl,密度为 0 .78~ 0 .95 g/cm3,成矿压力为 32 .87~ 113.6 15 MPa。主矿化阶段成矿热液发生过明显的流体混合及相分离作用 ,由此导致含矿热液体系 T、p H、f O2 及 f S2 等物化条件参数的降低 ,造成热液中含金络合物溶解度下降而发生沉淀成矿作用。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热液成矿机理 流体混合 金矿床 沉淀
下载PDF
金牙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陈尚迪 叶荣 陆远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11,T002,共10页
运用多种近代测试手段,查明了金牙金矿床主要戴金矿物毒砂、黄铁矿、粘土矿物中金的三种赋存状态。呈显微—超显微粒状形式的金各占毒砂和黄铁矿中金的90.6%和96.9%,固溶体金分别为9.4%和3.1%。被粘土矿物吸附的胶体金占矿石金的4.81%... 运用多种近代测试手段,查明了金牙金矿床主要戴金矿物毒砂、黄铁矿、粘土矿物中金的三种赋存状态。呈显微—超显微粒状形式的金各占毒砂和黄铁矿中金的90.6%和96.9%,固溶体金分别为9.4%和3.1%。被粘土矿物吸附的胶体金占矿石金的4.81%。对显微—超显微金粒的形态、粒度及数量比进行了某些定量测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牙 金矿 矿床 赋存
下载PDF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流体相分离作用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可勇 姚书振 吕新彪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38,共4页
马脑壳金矿床是近年来在川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大型微细浸染型矿床。本文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 ,指出了石英 (白钨矿 ) 辉锑矿脉型金矿化阶段成矿流体曾发生过较强的相分离作用 ,并运用热力学原理探讨了流体相分离机制下金的沉淀成... 马脑壳金矿床是近年来在川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大型微细浸染型矿床。本文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 ,指出了石英 (白钨矿 ) 辉锑矿脉型金矿化阶段成矿流体曾发生过较强的相分离作用 ,并运用热力学原理探讨了流体相分离机制下金的沉淀成矿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流体相分离作用 成矿意义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蚀变岩型 石英脉型
下载PDF
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对胶东冲积土覆盖区隐伏金矿的勘查指示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汉粮 王学求 +5 位作者 张必敏 张宝匀 王强 杨德平 熊玉新 周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83-1700,共18页
胶东是当今世界仅有的探明金资源储量超过5000 t的三个金矿省之一,随着地质勘查程度的不断提高,其找矿方向逐渐由浅表矿转向覆盖区深部隐伏矿。土壤微细粒分离技术是一种能反映深部异常信息的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已在多种景观区取... 胶东是当今世界仅有的探明金资源储量超过5000 t的三个金矿省之一,随着地质勘查程度的不断提高,其找矿方向逐渐由浅表矿转向覆盖区深部隐伏矿。土壤微细粒分离技术是一种能反映深部异常信息的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已在多种景观区取得成功试验案例。本文选择胶东冲积土覆盖区曲家隐伏金矿及其外围开展土壤微细粒分离技术的勘查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中国土壤、山东省土壤、烟台市土壤背景值,研究区内Au元素高度富集,区域浓集系数高达2.88,金、银等地球化学异常范围与已知隐伏矿体位置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能够互相印证,且与钻孔原生晕地球化学信息有继承关系。异常形成机理是:深部成矿物质以呈类气体性质的纳米颗粒形式沿断层、地层接触面等宏观裂隙和围岩中的微裂隙等通道在多营力接续作用下迁移至地表,并被地表微细粒土壤捕获形成矿化异常。土壤微细粒分离技术对隐伏金矿的勘查指示取得理想效果,可以应用于胶东冲积土覆盖区地球化学找矿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穿透地球化学 土壤微细粒分离技术 曲家金矿 冲积土覆盖区 胶东
下载PDF
吉林浑江金矿床的形成条件与成矿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言辰 于性贤 辛国才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8,共6页
吉林浑江金矿是近年来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的一种新类型金矿床。矿化严格受荒沟山“S”型构造下盘含矿碳酸盐地层控制。矿石包体研究与热力学计算表明成矿温度为182~230℃,压力为566×107~616×7Pa,... 吉林浑江金矿是近年来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的一种新类型金矿床。矿化严格受荒沟山“S”型构造下盘含矿碳酸盐地层控制。矿石包体研究与热力学计算表明成矿温度为182~230℃,压力为566×107~616×7Pa,成矿流体具有中~弱碱性、强还原性地下热卤水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含矿碳酸盐建造是金矿化矿源层;金以[Au(HS)]-形式活化进入溶液,促使金沉淀的机制是溶液压力降低,还原硫活度下降及有机质吸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物理化学条件 成矿机制 矿床成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