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pplementation of milk formula with galacto-oligosaccharides improves intestinal micro-flora and fermentation in term infants 被引量:12
1
作者 贲晓明 周晓玉 +6 位作者 赵卫华 喻文亮 潘伟 张伟利 吴圣楣 Christien M. Van Beusekom Anne Schaafsm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27-931,共5页
Background Oligosaccharides in human milk may protect infants by improving the intestinal micro-flora and fermentation.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infant formula milk consisting of galacto-oligosaccharid... Background Oligosaccharides in human milk may protect infants by improving the intestinal micro-flora and fermentation.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infant formula milk consisting of galacto-oligosaccharide (GOS) on intestinal microbial populations and the fer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erm infants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human milk. Methods The test formula (Frisolac H,Friesland,Netherland) was supplemented with GOS at a concentration of 0.24 g/dl. Human milk and another formula without oligosaccharides (Frisolac H,Friesland,Netherland) were used as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ntrol respectively. Growth,stool characteristics,and side effects of the recruited infants were recorded after 3 and 6 months’ follow-up,and the fecal species were collected for the analysis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short chain fatty acid (SCFA) and pH.Results At the end of 3- and 6-month feeding period,intestinal Bifidobacteria and Lactobacilli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infants fed with GOS supplemented formula and human milk when compared with infants fed with negative control formula; however,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OS supplemented formula and human milk groups. Stool characteristics were influenced by the supplement and main fecal SCFA (acetic),and stool frequency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infants fed with GOS supplemented formula and human milk,while the fecal pH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negative control ( P <0.05). Supplementation had no influence on incidence of side effects (including crying,regurgitation and vomiting). Conclusions Supplementing infant formula with GOS at a concentration of 0.24 g/dl stimulates the growth of Bifidobacteria and Lactobacilli in the intestine and stool characteristics are similar to in term infants fed with human mil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acto-oligosaccharides·intestinal micro-flora·fermentation·infant
原文传递
混菌发酵紫米粉工艺优化及其对营养品质的改善
2
作者 陆梓洋 余宏达 +3 位作者 郑经绍 梁彦婷 曹志勇 黄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52-261,共10页
为优化婴幼儿辅助食品的营养品质,本文以紫米为原料,采用米根霉与植物乳杆菌混菌发酵的方式进行紫米粉预发酵,并将其进行挤压熟化处理,制备成可冲调即食的婴幼儿紫米粉,以还原糖含量、花色苷含量、感官评分、可滴定酸度计算得到的综合... 为优化婴幼儿辅助食品的营养品质,本文以紫米为原料,采用米根霉与植物乳杆菌混菌发酵的方式进行紫米粉预发酵,并将其进行挤压熟化处理,制备成可冲调即食的婴幼儿紫米粉,以还原糖含量、花色苷含量、感官评分、可滴定酸度计算得到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选出紫米粉混菌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紫米粉混菌发酵最佳工艺参数为米根霉与植物乳杆菌菌种混合比例8:1 g/mL、接种量0.8%、料水比1:0.8 g/mL、发酵时间12 h、发酵温度31℃。与原紫米粉对照相比,预发酵粉的体外淀粉消化率由50.27%提升至62.37%,游离酚含量由204.46 mg GAE/100 g DW增加到231.44 mg GAE/100 g DW,植酸降解了25.64%;经过预发酵及挤压熟化处理后的婴幼儿紫米粉,淀粉体外消化率达到84.39%,游离酚含量为192.73 mg GAE/100 g DW,植酸降解率为35.58%。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显著优化了紫米粉的淀粉消化性和酚类物质构成,降低了抗营养因子含量,为高营养价值紫米婴幼儿辅食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根霉 植物乳杆菌 混菌发酵 婴幼儿紫米粉
下载PDF
配方奶添加半乳糖-低聚糖对婴儿肠道微生态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蔡俊伟 陆亚东 贲晓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29-632,共4页
目的观察婴儿配方奶(Frisolac Advanced)添加半乳糖-低聚糖,对婴儿肠道微生态和肠道内发酵的影响,并与母乳和原有配方奶(Frisolac H)比较其功能特点。方法选取华东、华南地区2个城市的4家医院,选择足月健康新生儿,随机分配进入已添加半... 目的观察婴儿配方奶(Frisolac Advanced)添加半乳糖-低聚糖,对婴儿肠道微生态和肠道内发酵的影响,并与母乳和原有配方奶(Frisolac H)比较其功能特点。方法选取华东、华南地区2个城市的4家医院,选择足月健康新生儿,随机分配进入已添加半乳糖-低聚糖2.4g/L的配方喂养组(Frisolac Advanced)/未添加低聚糖的配方喂养组(Frisolac H),并选择纯母乳喂养为参考对照。共371个健康足月儿参与此项目。我们邀请所有参与的婴儿在满3个月时入院,采样检测大便中肠道微生态(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和短链脂肪酸(乙酸),测定大便pH值,并记录婴儿体格生长、大便性状与机体抵抗力。结果在婴儿满3个月时,Frisolac Advanced配方喂养组和纯母乳喂养组肠道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Frisolac H配方喂养组,Frisolac Ad-vanced配方喂养组和纯母乳喂养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各组间肠道大肠杆菌数量差异无显著性。与原有配方(Frisolac H)比较,配方添加半乳糖-低聚糖2.4g/L可显著提高大便短链脂肪酸(乙酸)含量,降低大便pH值,改善大便性状,提高大便次数,增加大便体积。配方添加半乳糖-低聚糖2.4g/L喂养婴儿,未见明显肠道不良反应(哭闹,溢奶,呕吐)。结论婴儿配方奶添加半乳糖-低聚糖2.4g/L,可部分模拟母乳功能,调整肠道微生态,提高肠道益生菌数量,促进肠道内营养物质酵解产生短链脂肪酸,并改善大便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低聚糖 肠道微生态 发酵 婴儿
下载PDF
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发酵乳中沙门氏菌检验方法的比对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余文 安琳 +6 位作者 裴晓燕 李志君 孟根花 赵琦 陈怡文 任秀 崔生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6776-6781,共6页
目的筛选针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发酵乳以及环境样品中沙门氏菌污染最灵敏的检测方法。方法对20种血清型沙门氏菌进行平行检测,对比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微生物分析手册(Food and Drug Adminis tration/B acteriological Analytical Manu... 目的筛选针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发酵乳以及环境样品中沙门氏菌污染最灵敏的检测方法。方法对20种血清型沙门氏菌进行平行检测,对比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微生物分析手册(Food and Drug Adminis tration/B acteriological Analytical Manual,FDA/BAM)Chapter 5:Salmonella、ISO 6579—2017 Microbiology of the food chain-Horizontal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enumeration and serotyping of和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沙门氏菌检验方法的检出限、灵敏度,使用不同基质(婴幼儿配方奶粉、发酵乳和环境样品)人工染菌样品对3个标准方法的样品适用性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FDA/BAM、ISO 6579—2017、GB 4789.4—2016方法的检出限为10^(-1)~10^(0)CFU/样品。3个标准方法在10^(1)CFU/样品染菌水平灵敏度均为100%;100 CFU/样品染菌水平,灵敏度为95%、90%、90%;10^(-1)CFU/样品染菌水平,灵敏度为65%、50%、45%。对于3类人工污染沙门氏菌的样品,FDA/BAM方法的检出率显著高于ISO6579—2017和GB 4789—2016方法(P<0.05),ISO 6579—2017和GB 4789.4—2016方法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种方法检出限一致,均可以有效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水平为10^(-1)~10^(0)CFU/样品时,FDA/BAM方法的灵敏度较高。在不同人工污染沙门氏菌食品基质中,FDA/BAM方法的检出率显著高于ISO6579—2017和GB 4789—2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配方乳粉 发酵乳 沙门氏菌 标准方法
下载PDF
一月龄婴儿粪便菌群对五种非消化糖的体外发酵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梁玉 赵鹏昊 +4 位作者 尚佳萃 刘瑞娜 贺菁 侯雨佳 孟祥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72-77,共6页
通过体外发酵培养研究一月龄婴儿粪便菌群对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菊粉、聚葡萄糖五种非消化糖的发酵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培养完成的发酵液主要细菌组成特点,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培养完成的发酵液中乳酸及... 通过体外发酵培养研究一月龄婴儿粪便菌群对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菊粉、聚葡萄糖五种非消化糖的发酵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培养完成的发酵液主要细菌组成特点,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培养完成的发酵液中乳酸及短链脂肪酸含量。qPCR扩增结果表明:低聚果糖能显著促进婴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的生长,抑制梭菌属的增殖(P<0.05),与空白组的菌属含量比值分别为1.12、1.07、0.92;低聚半乳糖可显著抑制肠杆菌的增殖(P<0.05),与空白组的比值为0.98;低聚木糖可显著降低肠球菌属的含量(P<0.05),与空白组的比值为0.97。色谱检测结果显示:婴儿粪便发酵低聚果糖生成的乳酸、乙酸、丁酸均为最高,含量分别为23.00、11.10、1.47 mmol/L,且生成的乳酸及短链脂肪酸总含量也为最高,含量为40.03 mmol/L。低聚木糖组发酵液中丙酸含量最高,含量为5.35 mmol/L。结果表明,综合对比五种非消化糖对一月龄婴儿粪便中益生菌群促进作用及生成有益代谢产物的能力,低聚果糖是最适于促进一月龄婴儿肠道健康的非消化糖。此外,在试图通过非消化糖调节婴儿肠道菌群时,应注意食物因子的选择不同于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月龄 婴儿 粪便菌群 非消化糖 体外发酵
下载PDF
CEM应用于肉用幼犬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王立新 张树杰 +2 位作者 姚瑞 潘正斌 潘忠寿 《特产研究》 2003年第1期20-22,31,共4页
本试验探讨CEM(复合有益微生物群)发酵料对断奶后肉用幼犬成活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选择50日龄幼犬45条,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仅喂谷实———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Ⅰ:基础日粮中加10%CEM发酵料;试验组Ⅱ:基础日粮中添加20%CEM发酵... 本试验探讨CEM(复合有益微生物群)发酵料对断奶后肉用幼犬成活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选择50日龄幼犬45条,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仅喂谷实———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Ⅰ:基础日粮中加10%CEM发酵料;试验组Ⅱ:基础日粮中添加20%CEM发酵料。试验持续50d。结果表明:饲喂CEM发酵料能显著提高幼犬日增重(p<0.01),降低幼犬死亡率,增强幼犬体质,降低饲养成本,提高肉犬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犬 幼犬 CEM 复合有益微生物群 成活率 日增重 生长发育 饲料添加剂
下载PDF
我国牦牛乳制品开发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博 张维清 +1 位作者 杨国红 于景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318-324,共7页
牦牛是世界最著名的牛种之一,可以在低温、缺氧、条件严酷的高海拔地区生活,素有“高原之舟”的美誉。牦牛乳因其纯净、天然、无污染以及特殊的营养价值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牦牛乳营养成分的研究进展及... 牦牛是世界最著名的牛种之一,可以在低温、缺氧、条件严酷的高海拔地区生活,素有“高原之舟”的美誉。牦牛乳因其纯净、天然、无污染以及特殊的营养价值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牦牛乳营养成分的研究进展及我国牦牛乳制品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对比了牦牛乳、荷斯坦牛乳、羊乳和母乳的营养成分的差异,分析了干酪素、发酵乳制品、生物活性肽和婴幼儿配方奶粉等牦牛乳制品的市场前景及在开发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旨在为深入开发牦牛乳制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干酪素 发酵乳制品 生物活性肽 婴幼儿配方奶粉
下载PDF
OPO植物乳脂粉与幼儿粪便微生物体外互作益生效果评价
8
作者 侯爱香 李珂 +1 位作者 肖愈 李宗军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8,28,共6页
研究以富含OPO(1,3-二油酸-2 -棕榈酸甘油三酯)的植物乳脂粉(即OPO-P)为原料,以24月龄幼儿粪便为菌源,采用模拟人体肠道的体外厌氧发酵系统研究不同浓度OPO-P与幼儿粪便微生物互作的效应。对主要肠道菌群数量、益生元指数PI值和B/E值在2... 研究以富含OPO(1,3-二油酸-2 -棕榈酸甘油三酯)的植物乳脂粉(即OPO-P)为原料,以24月龄幼儿粪便为菌源,采用模拟人体肠道的体外厌氧发酵系统研究不同浓度OPO-P与幼儿粪便微生物互作的效应。对主要肠道菌群数量、益生元指数PI值和B/E值在24 h互作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评价了不同浓度OPO-P对幼儿肠道微生物的益生效应。结果表明,发现补充不同浓度OPO-P都能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生长,都能抑制拟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其中7.5 mg/mL组对双歧杆菌的促进作用最显著,且7.5 mg/mL组的PI值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始终高于其他组;而B/E值,14.4 mg/mL组在发酵的前8h过程中大于其他组,7.5mg/mL组在发酵12 h和24 h时显著大于其他组。综合分析菌群计数结果、PI值和B/E值,说明OPO-P的添加都对幼儿肠道微生物有益生作用,但7.5 mg/mL组益生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油酸-2 -棕榈酸甘油三酯 幼儿粪便微生物 益生元指数 体外发酵
下载PDF
婴幼儿非发酵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耐药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浩泉 储新民 +2 位作者 戴媛媛 代传林 潘家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5-979,共5页
目的:对婴幼儿非发酵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病情转归进行研究,分析感染婴幼儿非发酵菌的耐药情况,为医师识别非发酵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及时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本院儿科各病区91例非发酵菌感染患儿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基本临床资... 目的:对婴幼儿非发酵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病情转归进行研究,分析感染婴幼儿非发酵菌的耐药情况,为医师识别非发酵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及时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本院儿科各病区91例非发酵菌感染患儿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基本临床资料及病情转归,检测非发酵菌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并采用PCR法检测细菌耐药基因,对阳性结果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近5年中本院儿科住院的患儿中非发酵菌感染者91例,其中新生儿35例(早产儿19例),29日龄~1岁29例,1~3岁27例;男性60例,女性31例;有基础性疾病患儿41例(45.05%),出现脏器功能损害16例(17.58%),自动出院3例(3.29%),死亡1例(1.09%);分离非发酵菌102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2株,鲍曼不动杆菌3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1株,其他非发酵菌6株;新生儿病区44株(43.13%),小儿重症监护病房33株(32.35%),普通儿科病区25株(24.50%)。呼吸道分泌物和血液占全部标本的84.31%;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MDR)、广泛耐药(XDR)、泛耐药(PDR)分离率分别占63.63%和19.04%;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40.48%,耐药基因检测阳性率最高的是blaPER(28.57%);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6.36%,所有耐药株均携带blaOXA-51和blaOXA-23基因。结论:有基础性疾病或进行侵袭性诊治的患儿易感染非发酵菌,且多为耐药菌株,治疗困难,病程长,风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发酵菌 感染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婴幼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