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型微焦斑X射线闭管及阴极丝电子发射差异性
1
作者 李帆 曹阳 +3 位作者 牟欢 刘亚宁 李海涛 李保权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7-143,共7页
行星岩石成分原位测量是行星探测的基本需求,X射线荧光分析是开展元素成分测量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深空探测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需要,设计并研制了一款微型微焦斑X射线闭管,尺寸为Φ15 mm×22 mm,焦斑尺寸230μm,工作时阳极接地,阴... 行星岩石成分原位测量是行星探测的基本需求,X射线荧光分析是开展元素成分测量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深空探测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需要,设计并研制了一款微型微焦斑X射线闭管,尺寸为Φ15 mm×22 mm,焦斑尺寸230μm,工作时阳极接地,阴极接浮地负高压,最大电压为-50 kV。在微型X射线闭管研制过程中,开展了螺旋型钨丝、直线型钨丝、直线型铼钨丝等常用热阴极的电子发射差异性研究,测量了各型热阴极的电子发射效率。结果显示,在200 V阳极电压下,低铼含量直线型铼钨丝电子发射效率最大为27.87μA·W^(-1),是螺旋型钨丝的4倍,直线型钨丝的9倍;掺铼钨丝电子发射效率远高于纯钨型阴极丝。此外,铼钨丝还具有电子发射快、预热要求低、对真空度要求不高等特点,是深空探测X射线闭管阴极丝较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X射线闭管 X射线荧光分析 微焦斑 阴极丝 电子发射效率
下载PDF
2008年汶川地震前后震源区构造应力场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冯梅 张纪中 安美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1-720,共20页
2008年汶川地震自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和南段交界处开始,其余震向NE贯穿了整个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和北段。汶川地震余震发生频次快速降低。主震发生之后的1年时间内,每月发生>3.5级的余震超过10个,表明该阶段区域构造应力场发生了比较剧... 2008年汶川地震自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和南段交界处开始,其余震向NE贯穿了整个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和北段。汶川地震余震发生频次快速降低。主震发生之后的1年时间内,每月发生>3.5级的余震超过10个,表明该阶段区域构造应力场发生了比较剧烈的调整。而2009年4月之后每月>3.5级余震发生次数则少于10个,表明该区应力调整逐渐趋于平稳。即使是龙门山断裂带南段于2013年4月发生了雅安芦山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和北段的汶川地震余震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多。文中首先利用汶川地震震源区(映秀及周边)26个地震台记录到的约1年的余震观测数据计算了微地震震源机制解。然后综合参考前人获取的汶川地震前、后震源机制解和原地应力测量结果,对汶川地震震源区及其附近构造应力场在汶川地震前后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汶川地震震源区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发生了明显变化,由汶川地震震前的近EW向变为震后的近SN向。余震震源机制结果显示,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交界NWW走向的都江堰-映秀-耿达断裂带周边及其NE区域都存在向NE运动的趋势。这种NE向运动可能是诱发龙门山断裂带南段中部发生2013芦山地震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微地震 震源机制 活动构造 构造应力
下载PDF
基于震源机制的页岩气压裂井套管变形机理 被引量:34
3
作者 郭雪利 李军 +3 位作者 柳贡慧 陈朝伟 任凯 来东风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5-669,共5页
在页岩气多级压裂过程中,断层滑动是导致套管变形的重要因素。震源机制可以较为准确地刻画断层参数,高应力降、高矩震级和低剪切模量会增加断层滑动距离。文中分析了断层力学状态,明确了断层滑动的力学机理,基于震源机制原理,利用现场... 在页岩气多级压裂过程中,断层滑动是导致套管变形的重要因素。震源机制可以较为准确地刻画断层参数,高应力降、高矩震级和低剪切模量会增加断层滑动距离。文中分析了断层力学状态,明确了断层滑动的力学机理,基于震源机制原理,利用现场微地震数据反演了断层滑动距离。在此基础上利用分步有限元建模方法建立组合体模型,对断层夹角、断层滑动距离、水泥环弹性模量、水泥环和套管厚度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套管变形量较吻合。研究表明:断层与井眼夹角为45°时,套管应力和变形量达到最大值;滑动距离为50 mm时,套管最大变形量可达35 mm;若断层发生滑动,则水泥环弹性模量、厚度以及套管壁厚等参数的调整都很难保证套管安全。因此,压裂施工之前,必须对页岩储层的断层分布有清晰认识,避免在断层发育部位施工,以保证套管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微地震 套管变形 断层滑移 水力压裂
下载PDF
用于红外焦平面的正方形孔径球面微透镜阵列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孙艳军 冷雁冰 +1 位作者 陈哲 董连和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9-403,共5页
针对目前红外焦平面光敏阵列中存在的占空比小、光能利用率低的实际问题,展开了正方形孔径球面微透镜阵列制作及其与红外焦平面阵列集成应用的研究.本文从红外焦平面光敏阵列特点入手,对比分析了正方形孔径相比于传统圆形孔径微透镜阵... 针对目前红外焦平面光敏阵列中存在的占空比小、光能利用率低的实际问题,展开了正方形孔径球面微透镜阵列制作及其与红外焦平面阵列集成应用的研究.本文从红外焦平面光敏阵列特点入手,对比分析了正方形孔径相比于传统圆形孔径微透镜阵列在光能利用上的优势.提出正方形孔径微透镜阵列激光直写变剂量曝光制作技术,建立光刻胶曝光数学模型和正方形球面微透镜面型函数,以此为基础,编制直写设备变剂量曝光控制软件;利用长春理工大的学复合坐标激光直写系统和等离子刻蚀机进行相关工艺实验,制作了阵列256×256、单元尺寸40×40μm2、球面半径60μm、单元间距1μm的红外石英微透镜阵列;并将其与相应阵列的碲-镉-汞红外光敏阵列进行集成.结果表明:微透镜的占空比达到95%,红外焦平面光能利用率从原来的60%提高到90%以上.由此得出结论:变剂量曝光制作微透镜技术是可行的,正方形孔径球面微透镜阵列代替圆形孔径微透镜阵列,对于提高红外探测器的灵敏度、信噪比、分辨率等性能具备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微透镜阵列 红外焦平面 正方形孔径 变剂量曝光
下载PDF
压裂诱发的微地震震源机制及信号传播特性 被引量:29
5
作者 唐杰 方兵 +1 位作者 蓝阳 孙成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3-649,3,共7页
随着仪器、处理和解释技术的进步,微地震在描绘储层内的压裂和断裂系统方面的应用愈来愈广,在储层管理上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压裂产生的脆性变形以及微地震产生机制,探讨了裂隙动态变化及产生的微地震响应特性,分析了利用... 随着仪器、处理和解释技术的进步,微地震在描绘储层内的压裂和断裂系统方面的应用愈来愈广,在储层管理上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压裂产生的脆性变形以及微地震产生机制,探讨了裂隙动态变化及产生的微地震响应特性,分析了利用微地震数据研究裂隙时空分布规律的可能性。主要内容包括:裂纹的产生诱发微地震,在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纹尖端效应和漏泄效应是产生微地震的主要原因;微地震震源矩张量釆用特征值分解法可以分解为双力偶成分、补偿线性矢量极偶成分和各向同性成分;通过有限差分正演模拟分析了微地震信号的传播特性,微地震源特性和速度模型会显著影响微地震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破裂机制 震源机制解 矩张量 裂隙演化
下载PDF
中波红外双视场光学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荣刚 杨栋梁 +1 位作者 刘琳 张兴德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0-642,共3页
设计了一款用于较大规模制冷型面阵焦平面探测器的双视场红外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采用二次成像的光学结构形式与切换式的视场变倍方式,实现了大倍率、小体积用于红外前视(FLIR)的光学系统设计;通过仿真,在系统的合理位置设立非均匀性... 设计了一款用于较大规模制冷型面阵焦平面探测器的双视场红外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采用二次成像的光学结构形式与切换式的视场变倍方式,实现了大倍率、小体积用于红外前视(FLIR)的光学系统设计;通过仿真,在系统的合理位置设立非均匀性校正单元与视场光阑,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微扫组件的引入,提高了系统的空间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学系统 光学设计 焦平面探测器 微扫描
下载PDF
基于微透镜阵列偏振探测器的噪声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洵 朱磊 +2 位作者 姜旭 武继安 李建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2期189-195,共7页
偏振探测技术己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探测手段,其机理研究对可见及近红外偏振探测的实际应用和结果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随着微透镜阵列技术飞速的发展,微透镜阵列偏振探测器成为了新型的探测器。很多文献对微透镜阵列偏振探测器的... 偏振探测技术己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探测手段,其机理研究对可见及近红外偏振探测的实际应用和结果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随着微透镜阵列技术飞速的发展,微透镜阵列偏振探测器成为了新型的探测器。很多文献对微透镜阵列偏振探测器的研究仅限设计及光学性能分析方面,但并没有给偏振度等效噪声评价的精确理论公式。针对微透镜阵列偏振探测器模型分析了探测器尺寸、偏振片消光比、入射光源的偏振和像素间串扰等因素,给出了偏振度等效噪声的精确理论公式,并用计算机进行了模拟分析。该研究对微透镜阵列偏振探测器性能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度 噪声 微偏振阵列 焦平面阵列
下载PDF
基于矩形微透镜阵列的红外焦平面集成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艳军 陈哲 +1 位作者 冷雁冰 董连和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5-228,共4页
微小型化是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发展的必然趋势,微小型化将使目前焦平面阵列存在的占空比小、光能利用率低的问题体现的更加明显,针对这一状况,提出一种利用分子间引力的光胶技术将矩形孔径球面微透镜阵列集成于红外焦平面之中。采用几何... 微小型化是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发展的必然趋势,微小型化将使目前焦平面阵列存在的占空比小、光能利用率低的问题体现的更加明显,针对这一状况,提出一种利用分子间引力的光胶技术将矩形孔径球面微透镜阵列集成于红外焦平面之中。采用几何光学理论分析了微透镜阵列的聚能效应,设计并制作"栅线"和"方孔"双对准标记,采用衍射光栅同轴对准方法使两种器件的对准精度达到0.1μm。对集成前后红外焦平面阵列性能进行测试,发现响应率提高了近40%,探测率提高了约20%,红外焦平面的噪声从758.89μV下降到668.23μV。最终得到结论:光胶法用于两种器件的集成具有耐温性好、变形小、强度高等优点,集成后红外焦平面的探测性能显著提高,有利于探测器微小型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焦平面 微透镜阵列 光胶集成
下载PDF
长江三峡地区巴东野三关地震成因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狄莉莎 陈俊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F06期62-66,92,共6页
巴东野三关地区的微震活动具有间歇性、低频特征,分布于长江、清江分水岭——香龙山背斜南侧。通过对该区近年来微小地震震源参数研究表明:其成因不同于天然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似乎是由于长期开采煤矿,使地表浅层应力集中、应变累积,... 巴东野三关地区的微震活动具有间歇性、低频特征,分布于长江、清江分水岭——香龙山背斜南侧。通过对该区近年来微小地震震源参数研究表明:其成因不同于天然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似乎是由于长期开采煤矿,使地表浅层应力集中、应变累积,导致岩体失稳而产生的采矿诱发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 地震成因 地质构造 震源参数 诱发地震
下载PDF
福建第四纪活断裂岩石显微构造特征与孕震标志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洪涛 郑师春 《华南地震》 2011年第2期1-13,共13页
在福建第四纪活断裂调查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详细观察活动断裂面的擦痕、阶步、断层泥、蚀变程度的对比,并采集断面岩石切片,作显微构造观察,结合宏观断裂特征、震源机制解、地震破裂形迹,探讨宏、微观地震断裂破裂力学特性,试图为本区强... 在福建第四纪活断裂调查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详细观察活动断裂面的擦痕、阶步、断层泥、蚀变程度的对比,并采集断面岩石切片,作显微构造观察,结合宏观断裂特征、震源机制解、地震破裂形迹,探讨宏、微观地震断裂破裂力学特性,试图为本区强震的中长期预测提供新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显微构造 断裂特征 力学特性
下载PDF
用MEMS技术近源监测花岗岩样压裂过程
11
作者 周瑶琪 李月 +4 位作者 王爱国 王维波 王保三 潘浩 马秋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7-281,共15页
使用MEMS传感器及其配套技术,近源监测花岗岩样品的受压破裂过程。在岩样完全破裂前近360s的受压过程中,观测到四次微破裂相对集中发生。对岩样不同部位所记录到的微破裂产生的加速度及幅频特性进行了详细讨论。压机油泵产生的噪声在岩... 使用MEMS传感器及其配套技术,近源监测花岗岩样品的受压破裂过程。在岩样完全破裂前近360s的受压过程中,观测到四次微破裂相对集中发生。对岩样不同部位所记录到的微破裂产生的加速度及幅频特性进行了详细讨论。压机油泵产生的噪声在岩样内部的传递,可以很好地表征岩样内部物理状态的变化。预示MEMS技术在震源过程监测和微地震成像以及噪声成像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技术 微破裂 震源机制 微地震成像 噪声成像
下载PDF
UFPA器件微桥腐蚀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胜林 江勤 +1 位作者 陈实 刘梅冬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4-76,共3页
利用硅单晶的各向异性腐蚀技术,研究了UFPA探测器的微桥腐蚀工艺.采用独特的腐蚀装置在厚度为300μm的硅基片上成功地制备了腐蚀坑深度为260μm,桥面宽度为2 mm的微桥结构.该装置能有效保护硅基片正面免受腐蚀液的漏蚀,从而可实施热释... 利用硅单晶的各向异性腐蚀技术,研究了UFPA探测器的微桥腐蚀工艺.采用独特的腐蚀装置在厚度为300μm的硅基片上成功地制备了腐蚀坑深度为260μm,桥面宽度为2 mm的微桥结构.该装置能有效保护硅基片正面免受腐蚀液的漏蚀,从而可实施热释电薄膜的沉积先于微桥制备的技术线路,对提高器件的成品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 微桥 各向异性腐蚀 腐蚀装置
下载PDF
微拉曼光谱法检测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残余应力 被引量:1
13
作者 岑皓 王克用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3,共6页
实验所采用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由Si O2薄膜和硅基底组成,具有MEMS微结构。热氧化生成Si O2薄膜过程中会因热失配和晶格失配而产生很大的残余应力,其大小影响微元件的整个性能,对其检测至关重要。利用微拉曼光谱法对两个Si O2薄膜/... 实验所采用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由Si O2薄膜和硅基底组成,具有MEMS微结构。热氧化生成Si O2薄膜过程中会因热失配和晶格失配而产生很大的残余应力,其大小影响微元件的整个性能,对其检测至关重要。利用微拉曼光谱法对两个Si O2薄膜/硅基微结构的进行了残余应力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硅层横截面上残余应力随着深度的增大而递减,近似成二次曲线分布,并结合力平衡概念和微积分方法,计算出两个试样的薄膜残余应力大小分别为3.3 GPa和2.2 GPa。对薄膜微小单元体进行应力分析,得出薄膜残余应力为压应力。在应力释放过程中,达到GPa量级的残余应力会使薄膜皱曲、弯曲,产生鼓峰,甚至会造成膜层的破坏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拉曼光谱法 非制冷 焦平面阵列 残余应力 薄膜
下载PDF
国外硅基UMBIRFPA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开富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4,共4页
介绍了国外硅基非致冷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焦平面阵列(Si-UMBIRFPA)的典型结构、制备工艺技术以及UMBIRFPA的性能参数。
关键词 红外探测器 红外焦平面阵列 热像仪
下载PDF
红外焦平面微扫描空间分辨性能分析与估算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毅 柏连发 +1 位作者 陈钱 顾国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1-225,共5页
受器件水平的限制,国内红外焦平面热像仪的空间分辨能力较国外先进产品尚有不小的差距。依据John Johnson准则,结合红外焦平面热像仪的调制传递函数(MTF)与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的分析,发现当前国内应用最广的320×240像元红外焦平... 受器件水平的限制,国内红外焦平面热像仪的空间分辨能力较国外先进产品尚有不小的差距。依据John Johnson准则,结合红外焦平面热像仪的调制传递函数(MTF)与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的分析,发现当前国内应用最广的320×240像元红外焦平面热像仪的空间分辨能力与32元CMT热像仪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原因是红外焦平面热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能力由MTF与MRTD联合决定,而非取决于焦平面探测单元尺寸决定的几何极限;分析了采用插值等电子变倍的方法实现像素的倍增,以提高红外焦平面热成像系统空间分辨性能的可行性;并对辐条状图案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虚拟微扫描及微扫描技术能有效提高红外焦平面热像仪的空间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焦平面 空间分辨能力 微扫描 John Johnson准则
下载PDF
Studying a kind of portable ultra-bright microfocus x-ray source
16
作者 王凯歌 王雷 牛憨笨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807-1813,共7页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perties of a kind of portable ultra-bright microfocus x-ray source with the Monte-Carlo method in detail. The new x-ray source consists of an electron-emission system, an electrostatic focusi...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perties of a kind of portable ultra-bright microfocus x-ray source with the Monte-Carlo method in detail. The new x-ray source consists of an electron-emission system, an electrostatic focusing system and a metal target. A crystal Lanthanum Hexaboride cathode, a Wehnelt grid and an extracted electrode compose the triode electrode electron-gun system. Two equal radius cylinder electrodes form the focusing system. The key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focus properties of the electron beam such as the ratio Dw/H, grid bias Vg,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extracted electrode arc numerically studie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reveal that when Dw/H, Vg, the length of the extracted electrode,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grid and the extracted electrode equals 5, q).6 kV, 10 mm, and 8 mm respectively, the electron beam focal spot can be concentrated down to 9 μm in radius and a reasonable focal length about 72.5 mm can be achiev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athode emission currents can be as high as 3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focus x-ray source high brightness micro-focal spot Monte-Carlo method
下载PDF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高灵敏像元微桥设计
17
作者 范茂彦 姜胜林 +2 位作者 谢甜甜 张清峰 张丽芳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7-99,103,共4页
介绍了硅微桥结构的传热物理模型及其理论计算方法。提出一种厚膜像元尺寸为360μm×360μm,具有"桌形"绝热框架支撑的微桥结构像元,用有限元分析证明其有较小的热导G,能获得很高的响应率。微桥结构在非制冷红外焦平面(UF... 介绍了硅微桥结构的传热物理模型及其理论计算方法。提出一种厚膜像元尺寸为360μm×360μm,具有"桌形"绝热框架支撑的微桥结构像元,用有限元分析证明其有较小的热导G,能获得很高的响应率。微桥结构在非制冷红外焦平面(UFPA)单元探测器中起着力学支撑、热隔离和电连接的作用,其品质优劣直接影响着UFPA器件的成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制冷 红外 微桥结构 像元 焦平面探测器
下载PDF
微扫描对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富伦 冯卓祥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94-399,共6页
在详细分析使用微扫描技术减少混淆效应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利用微扫描技术进行空间分辨率影响分析的像素传递函数(PTF)方法,并基于2×2和4×4两种微扫描形式对该函数进行分析计算和讨论。计算结果表明,在焦平面阵列给定的情况下... 在详细分析使用微扫描技术减少混淆效应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利用微扫描技术进行空间分辨率影响分析的像素传递函数(PTF)方法,并基于2×2和4×4两种微扫描形式对该函数进行分析计算和讨论。计算结果表明,在焦平面阵列给定的情况下,微扫描技术能适当提高焦平面空间的分辨率,有效减小图像混淆,明显改善成像质量。指出在没有高空间分辨率成像器件的情况下,利用微扫描技术和低分辨率成像器件来获得较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是完全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扫描 混淆效应 空间分辨率 红外焦平面 热成像 像素传递函数
下载PDF
纳秒脉冲激光对316L不锈钢微抛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峰烈 傅星 刘春阳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70-376,共7页
激光微抛光过程中,激光的能量密度对微抛光效果的影响很大.采用纳秒紫外脉冲激光(波长为355 nm,脉冲宽度为35 ns)对316L不锈钢材料进行微抛光实验研究,分析了工件表面的形貌、扫描速度和离焦距离等因素对激光微抛光效果的影响.通过对4... 激光微抛光过程中,激光的能量密度对微抛光效果的影响很大.采用纳秒紫外脉冲激光(波长为355 nm,脉冲宽度为35 ns)对316L不锈钢材料进行微抛光实验研究,分析了工件表面的形貌、扫描速度和离焦距离等因素对激光微抛光效果的影响.通过对4种不同表面形貌的抛光效果比较,发现不仅表面粗糙度会影响抛光质量,而且表面的形貌也对激光微抛光的效果有很大影响;激光微抛光时对确定的激光能量密度存在最佳微抛光效果的扫描速度和离焦距离.提出了355 nm紫外纳秒脉冲激光器对316L不锈钢微抛光效果的最佳工艺参数:激光能量密度为0.14 J/cm2,激光脉冲重复频率为20 Hz,扫描速度为18.6 mm/min,离焦距离为81.2μm.在此工艺参数下,316L不锈钢经过微抛光之后,表面粗糙度由123.23 nm降低至80.96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微抛光 纳秒脉冲激光 不锈钢 激光能量密度 离焦距离
下载PDF
恒压偏置条件下的微测辐射热计电流响应率的理论分析
20
作者 陈西曲 吴克玲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97-99,共3页
针对微测辐射热计型焦平面,指出恒压偏置方式下传统的电流响应率处理方式的不足,建立了微测辐射热计红外响应的热学物理模型,理论上精确地推导出电流响应率的表达式,为微测辐射热计型焦平面的精确校正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关键词 微测辐射热计 红外焦平面 响应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