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2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ical Root Resorption in Maxillary Incisors When Employing Micro-implant and J-hook Headgear Anchorage: A 4-month Radiographic Study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晴竹 陈文静 +3 位作者 Roger J Smales 彭辉 胡小坤 尹璐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2年第5期767-773,共7页
This study evaluated,over a 4-month study period,the amount of apical root resorption occurring in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s following their retraction when employing either micro-implant or J-hook headgear anchorage... This study evaluated,over a 4-month study period,the amount of apical root resorption occurring in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s following their retraction when employing either micro-implant or J-hook headgear anchorage.The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was conducted in Orthodontic Clinic,College of Stomatology,China from 2008-2009.Subjects are patients requiring fixed appliances on waiting list (n=20).In female Han Chinese patients aged from 16-26 years,standardized periapical radiographs from 10 randomly assigned patients with maxillary protrusions comprising the micro-implant group,and from 10 similar patients comprising the J-hook headgear group,were assessed for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apical root resorption.Measurements before and after orthodontic therapy were also obtained from lateral cephalometric radiographs to calculate incisor horizontal retraction and vertical intrusion distances.Estimated retraction force vectors were calculated i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for both treatment groups.Data analysis employed t-tests an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with α=0.05 for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compared with the J-hook group,significantly more apical root resorption shortening of the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s was observed in the micro-implant group (1.27 mm difference,95% CI=0.70-1.84,P<0.001),which wa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ly larger retraction distance (P=0.004) and a smaller vertical force component (P<0.0001).We are led to conclude that continuous activation of the nickel-titanium coil springs used in the micro-implant group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more apical root resorption shortening and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retraction than when intermittent J-hook retraction was employed.The employment of continuous duration orthodontic forces presents a risk for increased apical root resorption that requires careful radiographic monito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ot resorption incisor retraction micro-implant J-hook
下载PDF
Severe skeletal bimaxillary protrusion treated with micro-implants and a self-made four-curvature torquing auxiliary: A case report 被引量:2
2
作者 Rui Liu Wan-Bang Hou +4 位作者 Ping-Zhu Yang Lin Zhu Yong-Quan Zhou Xia Yu Xiu-Jie We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3期722-735,共14页
BACKGROUND Bimaxillary protrusion is a clinically common dentofacial deformity,particularly among Chinese patients.This kind of malformation can severely affect facial esthetics and,even in mild cases,is difficult to ... BACKGROUND Bimaxillary protrusion is a clinically common dentofacial deformity,particularly among Chinese patients.This kind of malformation can severely affect facial esthetics and,even in mild cases,is difficult to correct without surgery.Unfortunately,many patients abandon treatment because of fear of surgery.Here,we describe a case of severe skeletal bimaxillary protrusion treated with nonsurgical orthodontic treatments,highlighting an alternative treatment option.CASE SUMMARY A 31-year-old woman wished to address a severe protrusion profile(approximately 8 mm overbite)and gummy smile.Cephalometric analysis and superimposition showed a severe skeletal class II pattern with a mandibular retrusion,and proclined and protrusive mandibular incisors.Panoramic radiograph showed a missing mandibular right third molar.A diagnosis of severe bimaxillary dentoalveolar protrusion was made.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atient’s fear of orthognathic surgery,she accepted the proposed alternative treatment using micro-implants and a self-made four-curvature torquing auxiliary.The treatment allowed for maximal en masse anterior tooth retraction,proper relocation of incisors,and alleviation of the skeletal class II pattern.Esthetically,the patient’s lip protrusion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s was the overjet(from 10.5 mm to 1.8 mm),and the results remained stable throughout the 2-year followup.CONCLUSION Nonsurgical treatment using micro-implants and a four-curvature torquing auxiliary may benefit severe cases of skeletal bimaxillary protrusion in ad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HODONTICS Bimaxillary protrusion micro-implants Self-made fourcurvature torquing auxiliary Teeth Case report
下载PDF
微型种植支抗与口外弓加强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3
作者 桂娟 陈幼新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1期132-134,共3页
目的对比口腔正畸治疗中采用微型种植支抗与口外弓加强支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泰兴市人民医院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治疗;观察组46例,采用微型种植支... 目的对比口腔正畸治疗中采用微型种植支抗与口外弓加强支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泰兴市人民医院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治疗;观察组46例,采用微型种植支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咬合力与咀嚼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下牙槽座角、下中切牙倾角、上中切牙凸距差、尖牙间宽度与磨牙移位值均优于对照组,咬合力与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支抗的效果较口外弓加强支抗更好,患者咀嚼功能改善更为明显,且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微型种植支抗 口外弓加强支抗 咀嚼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正畸微植体动态植入过程有限元数值仿真
4
作者 苗学林 张洪伟 +2 位作者 仇玲玲 吉康康 张家麒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9-544,共6页
目的 建立自攻型正畸微植体动态植入模型,研究微植体动态植入过程中周围骨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基于CBCT数据重建口腔三维模型;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微植体和种植区域骨组织的有限元模型;使用三维动态有限元方法,对微植体受40 N轴向推进力... 目的 建立自攻型正畸微植体动态植入模型,研究微植体动态植入过程中周围骨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基于CBCT数据重建口腔三维模型;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微植体和种植区域骨组织的有限元模型;使用三维动态有限元方法,对微植体受40 N轴向推进力、0.5 r/s恒定转速植入骨内的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了自攻型正畸微植体动态植入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可视化展示了微植体动态植入过程;结果发现植入阶段和螺纹位置对骨应力分布影响明显且不同骨质应力状态差异明显:在植入过程中,皮质骨最大应力为167 MPa,稳定阶段最大应力为50 MPa;松质骨最大应力为30 MPa。结论 植入阶段和螺纹位置对骨应力分布影响明显;皮质骨和松质骨应力差异明显。可以利用应力特征判断骨质类型,通过种植体周围的骨应力分布情况判断颌骨是否处于合适的种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微植体 皮质骨 松质骨 应力 三维模型
下载PDF
微弧氧化钛电泳沉积制备氧化镁涂层及其抗菌性与生物相容性
5
作者 范鑫丽 杜佳恒 +6 位作者 肖东琴 李耀华 胡丽群 贺葵 翁杰 段可 刘刚利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19,共9页
口腔种植修复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术后细菌在种植体表面黏附形成生物膜并导致周围炎症,主要致病菌为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P.g),植入物相关感染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及增加患者痛苦与费用,因此须赋予植体表面抗菌能力以降低感染发生... 口腔种植修复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术后细菌在种植体表面黏附形成生物膜并导致周围炎症,主要致病菌为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P.g),植入物相关感染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及增加患者痛苦与费用,因此须赋予植体表面抗菌能力以降低感染发生率。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MAO)技术是通过高电压形成牢固结合且具备良好骨整合性能的氧化涂层,同时已有研究发现镁及其化合物(氧化镁)具有良好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将MAO与电泳沉积(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EPD)技术结合,在多微孔的二氧化钛表面沉积纳米氧化镁(nano-MgO)涂层,并评价其体外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通过SEM、XRD、EDS观察样品表面形貌结构、测定元素组成。通过稀释涂板计数法、细菌活死染色及SEM观察评价nano-MgO涂层对P.g的体外抗菌性能。通过将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与nano-MgO涂层共培养后CCK-8法、细胞活死染色及骨架染色观察评价nano-MgO涂层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结果发现,nano-MgO颗粒在二氧化钛多微孔表面均匀-团聚沉积且覆盖率随沉积时间增加。各组样品对P.g的体外抗菌性能在24 h为6%~54%,在72 h为39%~79%。显微观察(活死及SEM)样品表面活菌比例随沉积时间而减少。各组样品与HGF共培养1 d后细胞相对存活率为79%–67%,5 d后为93–85%。荧光显微观察发现MAO钛样品表面几乎无死细胞,其余4组表面死细胞比例随沉积时间增加,各组样品表面细胞形态完整且各组间无明显差异。MAO钛表面EPD nano-MgO涂层具备良好体外抗菌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研究成果可为降低口腔种植修复术的感染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及手术费用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体 微弧氧化 电泳沉积 氧化镁 抗菌
下载PDF
上后牙区微种植钉支抗改善露龈笑的回顾性研究
6
作者 周迎 许雅芬 +3 位作者 罗芬 胡智勇 杨瑞婷 张洁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6期428-435,共8页
目的分析上后牙区植入微种植钉支抗对露龈笑患者唇齿软硬组织的改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对使用上颌后牙区高位植入微种植钉治疗前突伴露龈笑的年轻女性患者30例进行回顾... 目的分析上后牙区植入微种植钉支抗对露龈笑患者唇齿软硬组织的改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对使用上颌后牙区高位植入微种植钉治疗前突伴露龈笑的年轻女性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种植钉植入于上颌第一、二前磨牙根间的患者18例(A组),种植钉位于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根间且术中配合使用摇椅弓患者12例(B组),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并测量两组术前、术后上中切牙切端至上唇下点距离(U1⁃Stms)、上中切牙切端至腭平面垂直距离(U1⁃PP)、牙槽缘点至腭平面垂直距离(Spr⁃PP)、上中切牙切端至牙槽缘点距离(U1⁃Spr)、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点至腭平面垂直距离(U6⁃PP)等相关指标,拍摄微笑照片测量微笑时上前牙区软硬组织暴露量及最大露龈量。结果两组患者矫治后唇齿关系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U1⁃Stms平均减小2.6 mm,U1⁃PP平均减小2.4 mm,Spr⁃PP平均减小1.4 mm,U1⁃Spr平均减小0.9 mm;B组U1⁃Stms平均减小2.3 mm,U1⁃PP平均减小1.6 mm,Spr⁃PP平均减小1.4 mm,U1⁃Spr平均减小0.2 mm;两组治疗前后U6⁃P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ΔU1⁃PP、ΔU1⁃Spr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ΔU1⁃Stms、ΔSpr⁃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微笑时上前牙区软硬组织暴露量、最大露龈量均减小,A组治疗后上前牙区软硬组织暴露量平均降低至治疗前的70.19%,最大露龈量平均减少至治疗前的24.12%,B组治疗后上前牙区软硬组织暴露量平均降低至术前的76.12%,最大露龈量平均减少至治疗前的31.88%。两组之间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前突伴露龈笑患者,微种植钉植入于上颌前磨牙根间可有效压低内收前牙改善唇齿关系,从而减少微笑露龈量,微种植钉植入于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根间配合使用摇椅弓亦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龈笑 凸面型 微种植钉 摇椅弓 压低移动 直丝弓 唇齿关系 头影测量
下载PDF
腭正中旁区支持组织厚度和腭穹窿形态相关性的三维评估
7
作者 周举 马俊青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应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不同腭穹窿形态的正畸患者在腭正中旁区域腭部支持组织厚度,分析腭正中旁区种植支抗钉植入的安全区域,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招募青...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应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不同腭穹窿形态的正畸患者在腭正中旁区域腭部支持组织厚度,分析腭正中旁区种植支抗钉植入的安全区域,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招募青少年正畸患者72例(男36例,女36例),根据腭穹窿高宽比分为高穹窿组和低穹窿组,使用CBCT图像分析法测量受试者上颌腭正中旁区各位点的支持组织厚度。结果第三腭皱襞处的黏膜厚度均高于其他位点,腭部黏膜由内向外呈逐渐增厚的趋势,高穹窿组腭部黏膜普遍厚于低穹窿组;腭部骨和总支持组织厚度从前后方向上均呈现中间高、两侧低的特点,在第三腭皱襞后2 mm处腭部骨组织厚度最大,在第三腭皱襞前4 mm及其前方部位,从内向外骨组织厚度逐渐增高,其后的部位反之,低穹窿组骨支持组织厚度普遍高于高穹窿组;腭部总支持组织在第三腭皱襞处及其后方2 mm内腭部总组织厚度最大,从内向外总支持组织厚度逐渐增加,低穹窿组骨支持组织厚度稍高于高穹窿组。结论在低穹窿组患者腭部植入微种植支抗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在距腭中缝旁5~9 mm、第三腭皱襞及其后方2 mm的范围内更适合高穹窿组患者植入微种植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正中旁区 微种植支抗 腭穹窿形态 CBCT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在双颌前突矫治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软组织侧貌和鼻唇颏协调性的影响
8
作者 黄敏华 李击 张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矫治双颌前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软组织侧貌和鼻唇颏协调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0年11月笔者医院就诊的60例双颌前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传统口外加强支抗的30例患者纳入B组,将采用微种植体支抗...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矫治双颌前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软组织侧貌和鼻唇颏协调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0年11月笔者医院就诊的60例双颌前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传统口外加强支抗的30例患者纳入B组,将采用微种植体支抗的31例患者纳入A组,比较两组矫治时间、头影测量项目及牙周炎性微环境变化。结果:A组拔牙间隙关闭时间、矫治时间均短于B组(P<0.05);治疗后,A组U1-Ll角大于B组,U1-NA角小于B组(P<0.05)。治疗后,A组上、下唇突距(UL-E线、LL-E线)大于B组(P<0.05);A组颏唇沟深度、鼻唇角、颏沟倾角大于B组(P<0.05)。治疗后6个月,A组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牙菌斑指数水平低于B组(P<0.05);A组牙周组织白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2/-9、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对双颌前突具有明显正畸作用,和传统口外加强支抗比较,患者颜面部外侧貌与美学标准更相符,对牙周环境的刺激较小,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矫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前突 微种植体支抗 矫治效果 软组织侧貌 鼻唇颏协调性
下载PDF
固定矫治联合微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曙光 胡利兵 程媛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联合微种植体支抗治疗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5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配合使用微种植体支抗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联合微种植体支抗治疗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5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配合使用微种植体支抗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患者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固定矫治联合微种植体支抗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SNA角、SNB角、GO-GN-SN角、OP-SN角等颌面部指标,比较两组前牙覆(牙合)覆盖、磨牙咬合关系、中线关系等错(牙合)畸形指标。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比较,采用医院自制外观功能满意度对两组矫治满意度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SNA值略有下降,SNB值、GO-GN-SN值、OP-SN值略有增加,且观察组SNA值低于对照组,SNB值、GO-GN-SN值、OP-SN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前牙覆盖、前牙覆(牙合)、磨牙咬合关系、中线关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理功能、运动功能、饮食功能及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形、舒适度、咬合功能和便捷性等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固定矫治器联合微种植体支抗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颌面部组织形态,降低错(牙合)畸形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 错(牙合)畸形 固定矫治术 微种植体支抗 颌面部
下载PDF
直丝弓滑动矫治技术联合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对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的疗效及美学效果观察
10
作者 孙滕 鲁明星 李文健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5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直丝弓滑动矫治技术联合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对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长春市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治疗的80例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施以... 目的探讨直丝弓滑动矫治技术联合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对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在长春市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治疗的80例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施以直丝弓滑动矫治技术治疗,观察组施以直丝弓滑动矫治技术联合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面部美学效果、咬合功能、口腔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SN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NA、ANB减小;MMCOF、AOF、COF指标低于治疗前,TOF高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吞咽、咀嚼、舒适度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丝弓滑动矫治技术联合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能够改善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面部美学效果、咬合功能和口腔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滑动矫治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 安氏Ⅱ类错颌畸形
下载PDF
微弧氧化对金属植入物抗菌和抗炎能力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德浩 宁凤婷 +2 位作者 杜易朗 王业元 白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13-1619,共7页
背景:微弧氧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将生物活性元素掺杂到金属表面,提高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抗菌性能和抗炎性能,因此该技术已成为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目的:重点介绍微弧氧化技术及其与其他表面改性技术联合应用制备植入物表面涂层的... 背景:微弧氧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将生物活性元素掺杂到金属表面,提高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抗菌性能和抗炎性能,因此该技术已成为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目的:重点介绍微弧氧化技术及其与其他表面改性技术联合应用制备植入物表面涂层的抗菌性能和抗炎性能。方法:以“微弧氧化,抗炎性能,抗菌性能,金属植入物”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以“micro-arc oxidation、antibacterial properties,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metal implant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1996年1月至2022年12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初筛后,最后保留89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微弧氧化陶瓷层提高了钛、镁等合金的抗菌性能和抗炎性能,联合其他表面改性技术有效解决了孔隙对合金表面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氧化膜的生物学性能,在骨科和牙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研究多局限于金属涂层,而且大部分研究集中在银、铜等具有良好抗菌性能的金属元素,仅有少数研究提到氧化石墨烯、羟基磷灰石和壳聚糖等非金属涂层,未来可以对无机物涂层和高分子涂层进行广泛研究,也可采取更多种不同生物活性元素的组合来提高抗菌性能。目前微弧氧化技术所制备的植入体涂层炎症研究多局限于免疫系统,且集中在巨噬细胞,而其对于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等的研究稀缺,未来需联合应用多种先进技术手段探究微弧氧化涂层对其他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的具体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合金 金属植入物 表面改性技术 抗菌性能 抗炎性能 免疫系统 巨噬细胞
下载PDF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正畸正颌对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面部美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丽 聂振轩 古加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正畸正颌对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面部美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70例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正畸正颌治疗,观... 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正畸正颌对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面部美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70例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正畸正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正畸正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体积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角(SNA)、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小于对照组,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NB)大于对照组,全面高、前上面高、前面下高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正畸正颌治疗能有效提高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面部美学情况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 正畸正颌 骨性Ⅱ类错颌畸形 面部美学
下载PDF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患者的效果及对牙根吸收状况、美观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钰涓 解碧晶 张雪晶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8期85-88,133,共5页
目的分析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口腔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0例,常规口外弓强支抗治疗)和观察组(40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的... 目的分析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口腔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0例,常规口外弓强支抗治疗)和观察组(40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牙根吸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咬合力、咀嚼功能及牙周健康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咬合力及咀嚼功能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牙龈退缩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及菌斑指数(PLI)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正畸美观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患者能取得理想疗效,有着较高的正畸美观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口外弓强支抗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 咀嚼功能 牙齿美学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安氏Ⅰ类及Ⅱ类上颌前突青少年患者的矫治效果分析
14
作者 李茂良 许龙 +1 位作者 王瑶 李洋洋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对安氏Ⅰ类及Ⅱ类上颌前突青少年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就诊的60例安氏Ⅰ类及Ⅱ类上颌前突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支抗治疗,研究组(3...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对安氏Ⅰ类及Ⅱ类上颌前突青少年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就诊的60例安氏Ⅰ类及Ⅱ类上颌前突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支抗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微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头影测量项目及咀嚼功能变化,统计矫治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ANB角、U1-NA角、U1-NA、U1-X、U1-Y、A-Y、UL-Y、L1-Y低于对照组,鼻唇角、U1-L1角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上切牙内收量(6.82±2.03)mm,高于对照组的(4.65±1.12)mm(P<0.05)。治疗后1年,研究组牙齿咬合力、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牙齿排齐整平时间、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及精细调整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对安氏Ⅰ类及Ⅱ类上颌前突青少年患者有较好矫治效果,能促进前牙内收,改善咀嚼功能,且矫治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Ⅰ类 安氏Ⅱ类 上颌前突 青少年 微种植体支抗
下载PDF
微种植钉支抗与平面导板在下前牙过长型深覆■矫治中的效果评价
15
作者 王静 孙一凡 +1 位作者 路茜 庞淑婷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01-305,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微种植钉支抗与平面导板对下前牙过长型深覆■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接诊的下前牙过长型深覆■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1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并分别通过微种植钉支抗(微种植钉组)和... 目的:对比分析微种植钉支抗与平面导板对下前牙过长型深覆■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接诊的下前牙过长型深覆■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1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并分别通过微种植钉支抗(微种植钉组)和固定式平面导板(平面导板组)压低前牙。比较2组下前牙压低效果、覆■变化量、根尖吸收量等。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矫治前后的SNA角、SNB角、ANB角、U1-PP、U6-PP及L6-MP变化不明显(P>0.05)。2组矫治后L1-MP比矫治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矫治前后的咬合打开量、Spee曲线深度、U1压低量、L1压低量、U6伸长量、L6伸长量及咬合打开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种植钉组下颌中切牙及侧切牙根尖吸收量显著低于平面导板组(P<0.05),2组尖牙根尖吸收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种植钉支抗和平面导板用于成人前牙深覆■矫治,能有效压低下颌前牙,矫治效果良好,但后者可导致牙根吸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覆■ 微种植钉支抗 平面导板 直丝弓矫治 牙根吸收
下载PDF
不同高度种植钉辅助隐形矫治器内收前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16
作者 唐云 罗思阳 +3 位作者 郑之峻 高娟 彭菊香 张军梅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69-574,581,共7页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拔牙后,单纯内收与辅助不同高度微种植钉到尖牙颈部牵引钩200 g牵引力内收时的前牙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选取1名牙列完整、身体健康的年轻志愿者,采用锥形束CT建立上颌牙列-无托槽隐形矫治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拔牙后,单纯内收与辅助不同高度微种植钉到尖牙颈部牵引钩200 g牵引力内收时的前牙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选取1名牙列完整、身体健康的年轻志愿者,采用锥形束CT建立上颌牙列-无托槽隐形矫治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植入微种植钉高度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仅矫治器加力)、3 mm、4 mm、5 mm、6 mm、7 mm、8 mm及9 mm组,均通过微种植钉与尖牙颈部牵引钩200 g牵引力联合器加力;分析各组的前牙位移及牙周膜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微种植钉高度≤4 mm时,前牙最大牙周膜等效应力、矢状向倾斜位移随高度增加而增大,切牙的合向位移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尖牙的合向位移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微种植钉高度≥5 mm时,以上指标均随高度增加而减小。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整体内收前牙时,主张增加种植钉支抗高度≥5 mm,有利于前牙整体位移及压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整体内收 前牙 微种植钉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XEN引流管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17
作者 赵茹梦 崔慧玲 +2 位作者 任静 王迪 李海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65-969,共5页
目的:探讨XEN引流管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OAG)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OAG患者37例37眼,按初始接受抗青光眼手术治疗与否分为初次青光眼手术组17例17眼,多次青光眼手术组20例20眼,记录各随访时间点眼压... 目的:探讨XEN引流管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OAG)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OAG患者37例37眼,按初始接受抗青光眼手术治疗与否分为初次青光眼手术组17例17眼,多次青光眼手术组20例20眼,记录各随访时间点眼压、降眼压药物种类及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大于1 a。结果:术后1 a,初次与多次青光眼手术组眼压分别从术前27.56±9.94、28.43±14.18 mmHg降至15.16±3.65、17.18±5.83 mmHg,分别下降55.01%和60.43%(t=4.863,P<0.001;t=3.255,P=0.004)。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时间有差异(F_(时间)=6.876,P_(时间)<0.001),组间及交互均无差异(F_(组间)=0.242,P_(组间)=0.626;F_(时间×组间)=0.959,P_(时间×组间)=0.458)。两组手术完全成功率分别为47%、45%,条件成功率为76%、75%(Z=-0.115,P=0.909),完全成功与条件成功累积生存率分析均无差异(χ^(2)=0.042,P=0.838;χ^(2)=0.004,P=0.949)。术后1 a随访时两组降眼压药物均由术前的3(2,3)种减少为1(0,2)种(Z=-3.289、-3.796,均P<0.001),组间无差异(Z=-0.581,P=0.561)。术后短期并发症以低眼压为主,前房出血次之,远期并发症以滤过泡包裹为主,除外引流管暴露及脱落各1眼,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XEN引流管植入联合MMC治疗初次与多次青光眼手术OAG患眼均安全有效,但多次青光眼手术组滤过泡包裹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EN引流管植入术 开角型青光眼 微创青光眼手术 丝裂霉素C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联合正畸治疗成人双颌前突疗效分析
18
作者 易文静 曹安怡 +1 位作者 蓝善稀 吴补领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微种植体支抗联合正畸治疗成人双颌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1月笔者医院就诊的60例双颌前突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予以传统支抗治疗,研究组予以微种植体支抗联... 目的:探讨分析微种植体支抗联合正畸治疗成人双颌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1月笔者医院就诊的60例双颌前突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予以传统支抗治疗,研究组予以微种植体支抗联合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软组织指标[上唇至审美平面的垂直距离(UI-E1)、下唇至审美平面垂直距离(L1-E1)、上唇最低点与中切牙最高点距离(GSL)],硬组织指标[上中切牙唇倾角(UI-SN)、下中切牙唇倾角(L1-MP)、上下中切牙长轴交角(UI-L1)、上中切牙切缘至腭平面垂直距离(U1/PP)、下切牙切缘至下颌平面垂直距离(L1/MP)],患者外观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L1-E1、UI-E1、GSL、L1-MP、U1/PP、UI-SN水平较对照组低,UI-L1、L1/MP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与对照组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外观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微种植体支抗联合正畸治疗可有效内收成人双颌前突患者上下前牙,从而改善成人双颌前突软硬组织侧貌,提高患者外观满意度,且安全性良好,宜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前突 微种植体支抗 正畸治疗 软组织指标 硬组织指标 外观满意度 并发症
下载PDF
微型种植体支抗对错[牙合]畸形患者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及咀嚼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徐海丽 《当代医学》 2024年第9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错[牙合]畸形患者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及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桐乡市中医医院接受口腔正畸的92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传统组,各46例。传统...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错[牙合]畸形患者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及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桐乡市中医医院接受口腔正畸的92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传统组,各46例。传统组进行直丝弓托矫治器治疗,观察组进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咀嚼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咬合力均大于治疗前,咀嚼效率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者咬合力大于传统组,咀嚼效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研究组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明显低于传统组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错[牙合]畸形患者口腔正畸治疗中疗效显著,可稳定发挥矫治作用,并发症少,可改善患者口腔美观程度和咀嚼功能,而且有利于患者牙周炎症微环境的改善,促进患者牙周组织修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口腔正畸 微种植支抗 咀嚼功能
下载PDF
基于激光加工的医疗器械功能性表面研究现状
20
作者 杜鑫豪 刘志华 +3 位作者 张智雷 杜策之 隋建波 王成勇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20,共15页
制备功能性表面是提升医疗器械治疗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当前,基于激光加工的功能性表面微纳结构制造技术在优化医疗器械表面性能方面应用广泛。综述了医疗植入器械和手术器械表面激光加工功能性微纳结构在细胞功能调控、抗菌... 制备功能性表面是提升医疗器械治疗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当前,基于激光加工的功能性表面微纳结构制造技术在优化医疗器械表面性能方面应用广泛。综述了医疗植入器械和手术器械表面激光加工功能性微纳结构在细胞功能调控、抗菌性、耐蚀性、摩擦特性、抗黏附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剖析了当前医疗器械功能性表面激光加工的优势和局限,展望了医疗器械功能性表面激光加工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加工 微纳结构 功能性表面 植入器械 手术器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