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0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oil-impregnated polyimide in double-contact friction under micro-oil lubrication conditions
1
作者 Jinbang LI Jinyang LIU +5 位作者 Kai LI Ningning ZHOU Yang LIU Xudong HU Shunli YIN Guorong WANG 《Friction》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1493-1504,共12页
Oil-impregnated porous polyimide(iPPI)materials are usually used as retainer for bearings.In these bearings,balls and rings,balls and retainers are two different kinds of contact.In this paper,the friction and wear pr... Oil-impregnated porous polyimide(iPPI)materials are usually used as retainer for bearings.In these bearings,balls and rings,balls and retainers are two different kinds of contact.In this paper,the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iPPI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teel(disc)–steel(ball)–iPPI(pin)double-contact friction test rig for simulating the actual contact in bearings.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at of iPPI–steel single contact,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iPPI–steel in double contacts is lower and decreases with the amount of additional oil.The surface of iPPI in single contact suffers more wear compared with that in double contacts.Different from single contact,the worn surfaces of iPPI in double contacts are blackened.The Raman spectra of worn surfaces of balls and discs indicate thatα-Fe_(2)O_(3) and Fe_(3)O_(4) were formed during rubbing of the double contacts.Many nanoscale iron oxide particles are found on the worn surfaces of iPPI in double contacts;on the contrary,few particles could be found on the surface in single contact.In double-contact friction,the nanoscale wear debris penetrates inside the iPPI material through the process of extruding and recycling of oil,which is the mechanism of the blackening of the iPPI worn surfaces.The studies show that the double-contact friction method is a new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study the friction in bearings,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 polymer retai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polyimide(PPI) oil-impregnated material double-contact friction micro-oil lubrication
原文传递
页岩油微运移识别、评价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涛 姜福杰 +10 位作者 庞雄奇 刘远 吴冠昀 周阔 肖惠译 姜振学 黎茂稳 蒋恕 黄立良 陈冬霞 孟庆洋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6,共13页
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页岩为例,综合岩心观察、测试分析、地质剖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识别页岩层系石油微运移现象,采用自主研发的排烃潜力法定量评价页岩油微运移烃量并进行了可靠性验证,指出页岩油微运移评价的石油地质... 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页岩为例,综合岩心观察、测试分析、地质剖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识别页岩层系石油微运移现象,采用自主研发的排烃潜力法定量评价页岩油微运移烃量并进行了可靠性验证,指出页岩油微运移评价的石油地质意义。研究表明:页岩层系富有机质纹层和贫有机质纹层之间存在明显的页岩油微运移,富有机质纹层生烃能力强,生成烃类的重质组分优先与干酪根溶胀或吸附滞留,轻组分以游离态运移到与其互层的长英质或碳酸盐贫有机质纹层富集;玛页1井风城组69%的页岩存在外来运移烃的充注,31%的页岩发生了排烃作用。综合基于地质色层效应的族组分、二维核磁共振以及无机锰元素在烃类运移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等分析,验证了微运移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微运移是连接页岩层系各个油气聚集要素的桥梁,贯穿页岩油从生成、排出到富集的全过程,影响页岩油的含量和组分。页岩油微运移识别与评价结果,将为揭示页岩油动态差异富集机制、建立页岩“多级生油高峰”模式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微运移识别 微运移评价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下二叠统 风城组 排烃潜力法
下载PDF
麻疯树油液滴微爆和蒸发特性试验
3
作者 王继刚 相飞飞 +1 位作者 徐晶 乔信起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2,共9页
利用悬挂式液滴蒸发试验装置,结合高速背光成像技术,研究了麻疯树油液滴在高温环境(673、773、873、973和1073 K)下的微爆和蒸发特性,并对麻疯树油中的3种主要组分液滴的蒸发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麻疯树油液滴的微爆是由于内部组分... 利用悬挂式液滴蒸发试验装置,结合高速背光成像技术,研究了麻疯树油液滴在高温环境(673、773、873、973和1073 K)下的微爆和蒸发特性,并对麻疯树油中的3种主要组分液滴的蒸发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麻疯树油液滴的微爆是由于内部组分的热解导致的,并且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其微爆强度增大.麻疯树油液滴在环境温度为673 K时,液滴稳定蒸发,蒸发过程包括初始膨胀阶段、平衡蒸发阶段和残留物蒸发阶段;在环境温度为773~1073 K时,液滴发生微爆,包含初始膨胀阶段、平衡蒸发阶段、微爆蒸发阶段和残留物蒸发阶段;当环境温度高于873 K时,首次观测到“蒸气羽流”和“蒸气云”现象,液滴蒸发速率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油 液滴 微爆 蒸发 机理
下载PDF
高性能凹凸棒土-聚四氟乙烯分离膜的制备工艺及其研究
4
作者 吕震北 彭文海 +3 位作者 潘文涛 薛伟 彭德连 王春笋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0-242,共13页
目的由于工业含油废水的日益增多和溢油事故的频发,高性能分离膜的制备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有特殊表面润湿性的膜由于其分离效果好,在油水分离的实际应用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实际要获得有特殊表面润湿性的膜不仅制备过程复杂,而且成... 目的由于工业含油废水的日益增多和溢油事故的频发,高性能分离膜的制备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有特殊表面润湿性的膜由于其分离效果好,在油水分离的实际应用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实际要获得有特殊表面润湿性的膜不仅制备过程复杂,而且成本高昂。制备有特殊润湿性表面的方法通常为2步,先构造分级粗糙表面,然后用低表面能材料对表面进行化学修饰。方法提出了一种简单、低成本、高效的方法,通过皮秒激光在聚四氟乙烯上打孔,然后喷涂凹凸棒土来制备高性能的凹凸棒土-聚四氟乙烯油水分离膜。结果制得凹凸棒土-聚四氟乙烯分离膜,由于聚四氟乙烯本身就具有疏水性,再经过打孔、喷涂工艺的叠加,其表面形成了独特且粗糙的微纳结构,测试的样品中接触角均在150°以上,具有超疏水特性。在油水分离过程中,薄膜的微孔直径小于200μm时,其油水分离效率均在98.0%以上。更重要的是,所制备的膜的分离效率在严重磨损或40次分离循环后没有明显变化,其分离效率仍在96.0%以上,并且在强酸强碱等腐蚀介质中浸泡24h后,依然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和油水分离性能,表明该膜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和稳定性,为快速制备高性能分离膜提供了新的途径。结论制备的超疏水凹凸棒土-聚四氟乙烯膜具有优异的性能,可在实际过程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聚四氟乙烯 微纳结构 超疏水性能 油水分离
下载PDF
泵用微连通对称双卸荷槽及其困油与流量特性
5
作者 刘萍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5,共6页
为了充分提高外啮合齿轮泵的困油性能和完善双卸荷槽的现有设置理论,提出了一种双卸荷槽微连通对称设置的创新结构,并以常规无连通对称设置的双矩形卸荷槽为例,依次给出了创新结构的实现方法,构建了困油压力和理论流量的计算模型,比较... 为了充分提高外啮合齿轮泵的困油性能和完善双卸荷槽的现有设置理论,提出了一种双卸荷槽微连通对称设置的创新结构,并以常规无连通对称设置的双矩形卸荷槽为例,依次给出了创新结构的实现方法,构建了困油压力和理论流量的计算模型,比较分析了常规结构和创新结构下的困油压力、排量损失以及流量脉动质量等。结果表明:啮合点位置越接近最小困油容积位置,创新结构下的卸荷面积越大,突出解决了常规结构下该处的零卸荷面积问题;通过充分缓和常规结构下的困油压力,创新结构有效地避免了困油的高压冲击与低压气穴所造成的危害;相对于常规结构,创新结构的理论排量稍有下降,流量脉动有所加剧等。研究结果可为齿轮泵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啮合齿轮泵 微连通双卸荷槽 无连通双卸荷槽 困油性能 流量特性
下载PDF
基于硅酸钠和硅藻土的油井水泥自愈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6
作者 李锟 张春梅 +3 位作者 刘成 梅开元 胡陈 程小伟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4年第3期64-75,共12页
【目的】研究硅藻土对硅酸钠的吸附效果,探讨油井水泥环微裂缝的修复问题。【方法】采用硅酸钠作为自愈合剂,硅藻土为载体,利用真空浸渍法制备硅藻土基自愈合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红外光谱仪(in... 【目的】研究硅藻土对硅酸钠的吸附效果,探讨油井水泥环微裂缝的修复问题。【方法】采用硅酸钠作为自愈合剂,硅藻土为载体,利用真空浸渍法制备硅藻土基自愈合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红外光谱仪(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全自动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仪(automatic surface area and pore structure analyzer,BET)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掺入硅藻土基自愈合材料前、后水泥石的抗压强度、恢复率和渗透率等,对自愈合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对水泥石裂缝表面物质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热重分析(thermal analysis,TG)和SEM分析评价材料的自愈合机制。【结果】利用真空浸渍法能够成功制得硅藻土基自愈合材料;硅藻土基自愈合材料在油井水泥中最佳掺量为9%(质量分数),该试样劈裂造缝后自愈合14 d的抗压强度比纯水泥的提高99.57%,自愈合14 d后渗透率为0.42 mD,渗透率降低率达到75.44%,比纯水泥试样的高40.94%,且自愈合14 d后裂缝表面已经闭合。【结论】硅藻土基自愈合材料制备工艺简单,在油井水泥浆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可以促进油井水泥石微裂缝自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钠 硅藻土 油井水泥 微裂缝 自愈合
下载PDF
普通稠油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
7
作者 李铁栓 李晓佳 +1 位作者 刘高华 鄢雄 《中国科技纵横》 2024年第4期14-16,共3页
针对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开发矛盾更为突出的问题,研究微界面驱油技术,通过注入高效驱油体系弥补聚合物驱的不足,在室内试验综合评价其主要性能指标的基础上,优化设计注采参数,进行了4个井组现场试验,日增油17.6t,含水下降6.... 针对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开发矛盾更为突出的问题,研究微界面驱油技术,通过注入高效驱油体系弥补聚合物驱的不足,在室内试验综合评价其主要性能指标的基础上,优化设计注采参数,进行了4个井组现场试验,日增油17.6t,含水下降6.0%,油井见效率82%,自然递减率下降19.1%,预计采收率提高3.1个百分点。微界面驱油技术研究与应用为改善普通稠油聚驱后期开发效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普通稠油 微界面驱油技术 采收率
下载PDF
油页岩传热各向异性与原位传导热采模拟分析
8
作者 张轩豪 俞凌杰 +2 位作者 马中良 李艺龙 姜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0-266,共7页
【目的】油页岩原位开采过程中传热效率差,各向异性差异显著,油页岩原位开采中存在各向异性传热差异问题。【方法】以新疆巴里坤油页岩制标准样本试件,采取多种室内试验手段对不同温度下块状油页岩水平、垂直层理传热差异进行探究,并进... 【目的】油页岩原位开采过程中传热效率差,各向异性差异显著,油页岩原位开采中存在各向异性传热差异问题。【方法】以新疆巴里坤油页岩制标准样本试件,采取多种室内试验手段对不同温度下块状油页岩水平、垂直层理传热差异进行探究,并进行原位开采模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升高,各层理方向热传导系数均呈“降低”趋势,但油页岩平行层理方向的热传导系数均大于垂直层理方向;2)随温度升高,比热容先升高再降低,当温度为400℃时,油页岩比热容值最大;3)结合显微CT图,随着温度的升高,裂隙增多对垂直层理方向热量传导的影响大于平行层理方向。基于上述实验测试参数,同时利用COMSOL软件建立油页岩储层原位电加热的“热-固”耦合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随加热时间的增加,各向异性传热差异逐渐开始呈现;当加热时间为120 d时,加热井附近区域温度上升,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当加热到600 d时,平行层理方向的传热区域明显大于垂直层理方向,呈“椭圆”状;加热到1 440 d时,传热区域小幅度增加,加热井控制区域页岩基本热解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各向异性 热传导系数 显微CT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微纳层叠技术对ACM/PP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杨帆 罗讴阳 +3 位作者 李明谦 劳志超 阎华 马秀清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2,98,共6页
采用微纳层叠共挤出技术制备了ACM/PP热塑性硫化胶(TPV),研究了动态硫化温度、橡塑比、相容剂含量、炭黑与增塑剂含量对TPV力学性能与耐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动态硫化温度为190℃时,TPV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 采用微纳层叠共挤出技术制备了ACM/PP热塑性硫化胶(TPV),研究了动态硫化温度、橡塑比、相容剂含量、炭黑与增塑剂含量对TPV力学性能与耐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动态硫化温度为190℃时,TPV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压缩永久变形分别为12.83 MPa、104.67%、86.50%、50.00%;随着TPV橡塑比的增大,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耐油性能明显降低;当相容剂PP-g-MAH(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含量为15份时,TPV的综合力学性能与耐油性能最佳;TPV的拉伸强度、压缩永久变形、硬度随炭黑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增塑剂DOTP含量的增加而降低,TPV的耐油性随炭黑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随DOTP含量的增加而变差,TPV的断裂伸长率随炭黑与DOTP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层叠 热塑性弹性体 丙烯酸酯橡胶 聚丙烯 耐油性能
下载PDF
激光-热处理复合工艺制备油水分离表面及性能研究
10
作者 刘超 余忠杰 +2 位作者 王泰源 冶孟琦 王青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6-229,共14页
目的研发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激光-热处理复合工艺,制备具有油水分离性能的泡沫铜表面,为石油污染的净化提供一种有效的参考方法。方法首先利用纳秒激光在泡沫铜表面上诱导出多级微纳米结构,然后将泡沫铜放入低温烘箱中加热处理,通过调... 目的研发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激光-热处理复合工艺,制备具有油水分离性能的泡沫铜表面,为石油污染的净化提供一种有效的参考方法。方法首先利用纳秒激光在泡沫铜表面上诱导出多级微纳米结构,然后将泡沫铜放入低温烘箱中加热处理,通过调控激光参数和热处理相互作用制备出了超疏水超亲油泡沫铜表面,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电子能谱仪和接触角测量仪,对激光加工前后泡沫铜表面的微纳结构、表面化学元素组成和油水在表面的润湿性进行了表征。结果泡沫铜表面经纳秒激光加工后诱导生成的多级微纳结构受到包括激光扫描速率、激光加工功率和扫描间距等激光加工参数的显著影响。同时,配合低温热处理工艺,激光制备泡沫铜表面的化学成分快速转变,表面能显著降低,使得泡沫铜表面获得了超疏水超亲油的润湿特性。本工作制备的泡沫铜表面在空气中的最大水接触角为158.5°,油接触角为0°。并利用油水分离试验装置验证了激光-热处理复合工艺制备的超疏水超亲油泡沫铜表面可以使油和水选择性通过,分离效率超过90%。结论激光-热处理复合工艺制备的具有多级微纳结构的泡沫铜表面具备优异的超疏水超亲油特性,展现出了良好的油水分离性能,有望实现海洋生态中石油污染的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加工 泡沫铜 微纳结构 超疏水超亲油表面 油水分离
下载PDF
基于强氢键作用的超分子微纳米涂层改性滤膜
11
作者 曹雪 蔡苗苗 +2 位作者 李玉乐 韩志 高军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8-857,共10页
为解决油水分离滤膜循环使用性差的问题,采用超分子鞣酸-聚乙烯醇(TA-PVA)黏结剂黏附鞣酸-铜(TA-CuⅡ)形成鞣酸-聚乙烯醇-铜(TA-PVA-CuⅡ)涂层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膜,制备了具有稳定微纳米涂层的超亲水/水下超疏油膜(TA-PVA-CuⅡ@PVDF... 为解决油水分离滤膜循环使用性差的问题,采用超分子鞣酸-聚乙烯醇(TA-PVA)黏结剂黏附鞣酸-铜(TA-CuⅡ)形成鞣酸-聚乙烯醇-铜(TA-PVA-CuⅡ)涂层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膜,制备了具有稳定微纳米涂层的超亲水/水下超疏油膜(TA-PVA-CuⅡ@PVDF)。采用SEM、FTIR、XPS对制备的膜进行了表征,对改性前后PVDF膜的表面润湿性、油水分离性进行了测试,考察了二价铜离子改性时间对TA-PVA-CuⅡ@PVDF循环使用性以及涂层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亲水性TA-PVA-CuⅡ微纳米涂层的作用下,TA-PVA-CuⅡ@PVDF的水接触角和水下油接触角分别可达到0°和151.0°,其对乳化油的分离膜通量和分离效率最高分别可达1169.30 L/(m^(2)·h)和99.99%,展现出优异的油水分离性能。二价铜离子改性时间为20 min时,TA-PVA-CuⅡ@PVDF循环稳定性和耐久性最佳,具有15次的循环分离次数,并且通量改变率为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氢键作用 微纳米涂层 滤膜 油水分离 循环稳定性 功能材料
下载PDF
微乳液化学驱油提高采收率微观可视化
12
作者 朱哲涵 何芬 +3 位作者 杨振航 王辰 于文强 周毅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4年第2期79-86,共8页
化学驱技术在提高油田采收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微乳液体系因其独特性能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采用复配C5以下的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优选微乳液体系,通过微流控技术可视化分析微乳液驱油的动态驱替过程、剩余油形态和分布及驱油效果。首... 化学驱技术在提高油田采收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微乳液体系因其独特性能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采用复配C5以下的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优选微乳液体系,通过微流控技术可视化分析微乳液驱油的动态驱替过程、剩余油形态和分布及驱油效果。首先优选助表面活性剂异丙醇和正丁醇的质量分数,再进一步优选NaCl的质量分数,最终结合微观可视化驱替实验选取最优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固定油水两相比例1∶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质量分数5%、8%正丁醇作为助剂、3%NaCl为最佳配方,最终采收率达98.8%;在高渗区剩余油饱和度为0.15%,低渗区剩余油饱和度为1.05%;NaCl可以通过改变水的极性降低界面张力;正丁醇作为助剂,因其独特性能,在微乳液驱油中与表面活性剂和NaCl协同可大幅度降低界面张力,改变芯片亲油性,促进油的剥离,大幅提高动用剩余油的能力。利用微流控技术研究微乳液原位乳化动态驱替过程为储层剩余油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微流控芯片 提高采收率 可视化 化学驱
下载PDF
油罐挥发气在线密闭微压回收技术应用探讨
13
作者 刘桢 马兵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胜坨联合站通过建设油罐挥发气在线密闭微压回收系统,达到降低油气挥发损耗,实现油气密闭集输和回收轻烃资源的目的。通过对胜坨联合站5座储油罐呼吸损耗的计算,证明建设油罐挥发气在线密闭微压回收系统的必要性,介绍该系统的构成、原... 胜坨联合站通过建设油罐挥发气在线密闭微压回收系统,达到降低油气挥发损耗,实现油气密闭集输和回收轻烃资源的目的。通过对胜坨联合站5座储油罐呼吸损耗的计算,证明建设油罐挥发气在线密闭微压回收系统的必要性,介绍该系统的构成、原理、信息化构建、生产运行、保护系统及优点等,阐述其现场应用情况,进行效果效益分析。该系统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维护方便,安全保护系统完善等特点,收气效率高,节能降耗,投资少,成本回收快,自动化程度高,适应范围大,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罐 挥发气 微压 密闭回收 环保
下载PDF
油藏微生物在油气开发中的应用及展望
14
作者 罗娜 穆红梅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3期9-16,共8页
油藏是典型的高温、高压、高矿化度且厌氧的多重极端环境,油藏微生物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油藏微生物对阐明油气资源的形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生命起源与进化等过程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调研,对油藏中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方式、机... 油藏是典型的高温、高压、高矿化度且厌氧的多重极端环境,油藏微生物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油藏微生物对阐明油气资源的形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生命起源与进化等过程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调研,对油藏中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方式、机理和主要功能进行了阐述,对油藏微生物在提高石油采收率、石油污染生物修复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等领域中的作用机理和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未来在利用油藏微生物过程中还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油藏微生物在油气勘探及环境修复应用中具有经济成本较低和环境友好的优势,未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可为油藏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微生物 石油地质 提高采收率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环境修复
下载PDF
桐油对固化土搅拌和易性及强度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刘行 邓婷婷 +2 位作者 邓永锋 詹良通 刘松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8-904,共7页
搅拌法在穿越黏土地层(塑性指数大于25)施工时,黏土容易黏附在搅拌桨和转杆上,形成团聚包裹,极大地影响搅拌的和易性和固化土工程性质。桐油是一种干性天然植物油,具有较好疏水和润滑性,在传统生土材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水泥固化... 搅拌法在穿越黏土地层(塑性指数大于25)施工时,黏土容易黏附在搅拌桨和转杆上,形成团聚包裹,极大地影响搅拌的和易性和固化土工程性质。桐油是一种干性天然植物油,具有较好疏水和润滑性,在传统生土材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水泥固化土搅拌和易性和强度提升问题,系统地研究了桐油改性黏土的液塑限、固化土的经验黏附比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开展了电子显微镜扫描(SEM)、压汞试验(MIP)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试验,探究了桐油对固化土搅拌和易性和强度提升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桐油可显著提高固化土的搅拌和易性,最优掺量约为干土质量的4.0%左右;对均匀搅拌的水泥固化土而言,掺入桐油后28d无侧限抗压强度可提升约1/3。综合对搅拌和易性与强度的提升效果,桐油在黏土地层搅拌施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成果可为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油 固化土 搅拌和易性 无侧限抗压强度 微观机理
下载PDF
最大似然属性在致密砂岩储层微断裂识别中的应用——以西湖凹陷花港组为例
16
作者 王腊梅 娄敏 +3 位作者 李炳颖 涂齐催 王伟 张艳红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1-5,12,共6页
断裂是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流体运移通道,尤其对于深层致密储层,微断裂有利于深层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在叠后地震数据倾角导向滤波处理的基础上,提取最大似然属性体,应用最大似然属性预测西湖凹陷花港组深层微断裂。结果表明,微断裂在... 断裂是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流体运移通道,尤其对于深层致密储层,微断裂有利于深层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在叠后地震数据倾角导向滤波处理的基础上,提取最大似然属性体,应用最大似然属性预测西湖凹陷花港组深层微断裂。结果表明,微断裂在地震剖面上的显示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平面上有利于计算微断裂发育密度,并预测有储层分布;最大似然属性刻画效果优于相干属性,其中,Likelihood属性对于微断裂的刻画效果较好,内部结构更为清晰;在定性预测微断裂的基础上,计算微断裂密度,可实现微断裂的定量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微断裂 最大似然属性 深层油气开发
下载PDF
蒙古蒿挥发油面膜乳液的美白和祛痘作用
17
作者 吴苏要乐 王青虎 +3 位作者 赵朝梁 包文林 宋亚伟 包文强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2期67-71,共5页
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兔耳痤疮模型试验考察添加蒙古蒿挥发油面膜乳液的祛痘功效,并采用体外生物化学法检测其美白作用。结果显示,该面膜乳液对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兔耳痤疮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和修复皮... 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兔耳痤疮模型试验考察添加蒙古蒿挥发油面膜乳液的祛痘功效,并采用体外生物化学法检测其美白作用。结果显示,该面膜乳液对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兔耳痤疮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和修复皮损效果。美白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面膜乳液对DPPH自由基和酪氨酸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蒙古蒿挥发油面膜乳液在化妆品市场上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蒙古蒿 面膜乳液 微量肉汤稀释法 体外生物化学法 挥发油
下载PDF
日粮添加不同植物精油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18
作者 唐怡莹 刘金松 +1 位作者 肖世平 刘玉兰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工艺制备的植物精油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98头平均体重为(5.687±0.761)kg的21日龄杜×长×大三元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11个重复,每... [目的]探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工艺制备的植物精油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98头平均体重为(5.687±0.761)kg的21日龄杜×长×大三元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11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个试验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300 g/t的微囊缓释植物精油和300 g/t的混合植物精油,饲喂试验周期为21 d。计算各组仔猪在22~28日龄、29~35日龄、36~42日龄阶段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以及22~42日龄阶段的腹泻率。试验第21天采集各组仔猪十二指肠食糜,测定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活力;饲喂试验结束时,采集各组仔猪血样,制备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G、IgM、IgA含量。[结果]在22~28日龄以及29~35日龄阶段,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种植物精油均具有提高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降低料重比的趋势(P>0.05)。在36~42日龄阶段,微囊缓释植物精油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料重比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混合植物精油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低于对照组(P>0.05)。在22~42日龄阶段,2个植物精油添加组仔猪的腹泻率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且微囊缓释植物精油组的效果更好,与对照组相比腹泻率下降幅度为67.79%。微囊缓释植物精油组仔猪的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力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脂肪酶活力显著(P<0.05)高于混合植物精油组;混合植物精油组仔猪的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力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微囊缓释植物精油组仔猪血清中的IgG和IgM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混合植物精油组仔猪血清中的IgM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结论]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微囊缓释植物精油和混合植物精油对提高生长性能、提升肠道消化酶活力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微囊缓释植物精油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缓释植物精油 混合植物精油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下载PDF
HMX基O/W型悬浮油墨的喷墨打印成型及性能
19
作者 闫晓虹 徐传豪 +4 位作者 李千兵 牛康 高磊 安崇伟 王晶禹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2-500,共9页
为探究乳液型炸药油墨与喷墨打印工艺结合的可行性,设计了以氟碳树脂(FEVE)的乙酸乙酯溶液为油相,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为水相的水包油(O/W)型双组分黏结剂体系,并选用微纳米HMX为主体炸药,制备O/W悬浮型炸药油墨进行了喷墨打印。采用电... 为探究乳液型炸药油墨与喷墨打印工艺结合的可行性,设计了以氟碳树脂(FEVE)的乙酸乙酯溶液为油相,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为水相的水包油(O/W)型双组分黏结剂体系,并选用微纳米HMX为主体炸药,制备O/W悬浮型炸药油墨进行了喷墨打印。采用电子密度测试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纳米压痕仪、同步热分析TG-DSC、撞击和摩擦感度测试仪对喷墨打印成型样品的密度、形貌、力学性能、热安全性能、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进行了表征,对喷墨打印成型样品的爆速和临界尺寸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喷墨打印成型样品表面较平整,线平均粗糙度为7.346µm,且内部颗粒分布紧实,内部的HMX未转晶,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较好。样品的实测密度为1.5326 g·cm^(-1)(83%TMD);样品的撞击能为7 J,摩擦荷重为144 N,截面尺寸1 mm×1mm打印样品的爆速为7076 m·s^(-1)和临界尺寸为1 mm×0.087 mm,具有优异的安全性能和微尺度爆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包油型黏结剂体系 炸药油墨 微纳米HMX 喷墨打印 微尺度爆轰
下载PDF
椰子油火龙果汁纳米乳液冻干果粉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20
作者 王小媛 耿君君 +2 位作者 靳学远 魏肖鹏 纵伟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6,131,共7页
联合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与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椰子油火龙果汁纳米乳液冻干果粉,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条件,并对果粉理化性质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以乳液质量为基准,椰子油添加量4.17%、皂... 联合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与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椰子油火龙果汁纳米乳液冻干果粉,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条件,并对果粉理化性质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以乳液质量为基准,椰子油添加量4.17%、皂角提取物添加量3.22 mg/100 g,在动态超高压微射流100 MPa下处理3次,所得冻干果粉中椰子油包埋率为61.21%±0.69%,溶解性为88.14%±0.9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果粉结构为片层块状结构,附着有单个球状细小颗粒。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冻干果粉可有效包埋椰子油,减缓油脂氧化。差示量热扫描结果显示,冻干果粉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油 包埋体系 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技术 冷冻干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