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流化床锅炉多粒度多流态炉内喷钙脱硫技术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竞芨 杨欣华 +3 位作者 张思海 杨振森 杨海瑞 刘青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在现有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炉内脱硫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石灰石粒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炉内气固流态的多粒度喷钙脱硫技术.在保证床温、石灰石品质的前提下,使用气力输送向炉膛内喷入石灰石粉,使其煅烧爆裂后的粒度接近... 在现有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炉内脱硫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石灰石粒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炉内气固流态的多粒度喷钙脱硫技术.在保证床温、石灰石品质的前提下,使用气力输送向炉膛内喷入石灰石粉,使其煅烧爆裂后的粒度接近循环灰峰值粒度,以增加其在炉内的循环次数;同时,在给煤中掺混一定粒度的石灰石颗粒,使其处于湍动流化状态以延长停留时间.依托炉内流态,多粒度石灰石的配置给入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以实现CFB锅炉的深度脱硫.该技术通过在某330 MWe CFB机组测试检验,证明了脱硫效果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石粒度 流态 炉内脱硫 循环流化床
下载PDF
噻吩和苯并噻吩在原位氢存在下的还原脱硫 被引量:1
2
作者 郭秀燕 李术元 +1 位作者 刘峰 岳长涛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7-29,38,共4页
研究了噻吩和苯并噻吩在原位氢和硼化镍存在下的还原脱硫。实验对操作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可能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六水合氯化镍与还原剂于质子溶剂中反应的对硫化物脱硫,产生的原位氢脱硫活性较高;还原剂用量为0.64 g时,脱硫率可达... 研究了噻吩和苯并噻吩在原位氢和硼化镍存在下的还原脱硫。实验对操作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可能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六水合氯化镍与还原剂于质子溶剂中反应的对硫化物脱硫,产生的原位氢脱硫活性较高;还原剂用量为0.64 g时,脱硫率可达99%以上。噻吩和苯并噻吩脱硫主要发生直接氢解反应;少量苯并噻吩脱硫经由加氢途径进行,硫化物主要通过S原子'端连吸附'在硼化镍表面。推测反应机理为,反应中大量原位氢吸附在硼化镍表面并活化;硼化镍中富电子镍介入硫化物分子中C—S键形成加合物,与活性原位氢进一步作用,使C—S和C—C键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氢 硼化镍 还原脱硫
下载PDF
PHG工艺汽油加氢装置器外再生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冯连坤 侯军芳 陈晓华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2年第2期121-125,共5页
中国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1.8 Mt/a汽油加氢装置采用由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PHG)成套技术,在加工负荷为100%,催化汽油原料含硫量为81.4μg/g,轻重汽油质量比为34∶66,使用预加氢器外再生催化剂(简称再生... 中国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1.8 Mt/a汽油加氢装置采用由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PHG)成套技术,在加工负荷为100%,催化汽油原料含硫量为81.4μg/g,轻重汽油质量比为34∶66,使用预加氢器外再生催化剂(简称再生剂)PHG-131、加氢脱硫器外再生剂PHG-111、加氢后处理器外再生剂PHG-151的条件下,对该装置进行了48 h标定,对比了新鲜催化剂(简称新鲜剂)、待生催化剂、再生剂的物化性质,并考察了调和汽油产品的性质。结果表明:PHG-131,PHG-111,PHG-151再生剂的脱碳率依次为95.24%,97.56%,96.12%,脱硫率依次为53.11%,69.04%,73.95%,其均满足质量指标要求;装填数据显示,再生剂装填堆积比比新鲜剂高;PHG-131再生剂选择性比新鲜剂低,PHG-111再生剂脱硫率为94.7%,烯烃损失仅减少4.2个百分点,研究法辛烷值损失1.7个单位,满足生产要求;与催化汽油原料相比,调和汽油产品含硫量降低70.5μg/g,含硫醇硫量降低11.0μg/g以上,RON损失1.1个单位,汽油诱导期延长310 min;装置能耗为745 MJ/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加氢 脱硫 器外再生催化剂 硫质量分数 研究法辛烷值 汽油诱导期
下载PDF
不同固体含量下牛粪和秸秆厌氧发酵中微氧法原位脱硫效果研究
4
作者 于美玲 周岩 +2 位作者 于洋 张大雷 寇巍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72-876,共5页
以牛粪和秸秆为原料进行厌氧发酵试验,研究固体含量(TS)为10%,15%和20%的3种发酵底物,采用微氧法原位脱硫对厌氧发酵的产气量、H2S去除率、甲烷体积分数和O_(2)残留量等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微氧法原位脱硫后的3组发酵试验的日产... 以牛粪和秸秆为原料进行厌氧发酵试验,研究固体含量(TS)为10%,15%和20%的3种发酵底物,采用微氧法原位脱硫对厌氧发酵的产气量、H2S去除率、甲烷体积分数和O_(2)残留量等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微氧法原位脱硫后的3组发酵试验的日产气量都有所提高;尤其是TS20%组,通入空气后,日产气量(VS)提高了2 mL/g,说明微氧法原位脱硫对干发酵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TS15%和TS 20%两组试验的脱硫效果显著,H2S的去除率均大于90%;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甲烷体积分数相差不大;试验组通入空气后,O_(2)的残留量一般在0.5%左右,满足《车用天然气标准》的要求,表明微氧法原位脱硫不会影响沼气的厌氧发酵系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沼气脱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浓度 微氧法原位脱硫 甲烷体积分数 H2S去除率 氧气残留量
下载PDF
Study of New Hot Metal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on 1t Desulfurization Experiments 被引量:2
5
作者 REN Xiao-dong, ZHANG Ting-an, DOU Zhi-he, LIU Yan, Lü Guo-zhi, HE Ji-cheng (School of Material and Metallurgy,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 Liaoning, China)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S2期125-128,共4页
For the lack of the present hot metal desulfurization processes i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our group has proposed the in-situ mechanical stirring method for external desulfurization of molten iron and researched this... For the lack of the present hot metal desulfurization processes i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our group has proposed the in-situ mechanical stirring method for external desulfurization of molten iron and researched this new method.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is new in-situ mechanical stirring hot metal desulphurization process on desulphurization experiments of one-ton scale by using the new desulfuriz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 of in-situ mechanical stirring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is 90% and the lowest sulfur content in the treated hot metal is 23ppm. By comparing with the methods of direct throwing desulfurizer and in-situ injecting desulfurization, in-situ mechanical stirring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is the suitable desulfurizato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ULFURIZATION 1t stirring in-situ mechanical stirring desulphurization proces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