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Micro-relief of Active Faults on the Coast of Southeast Fujian and Its Adjacent Area
1
作者 Huang Qingtuan Zheng Shaope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7年第2期210-224,共15页
O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Fujian and its adjacent area, the NE-trending Changle-Zhao′an fault zone and several NW-trending faults that are genetically related to the former are well developed. With micro-relief analy... O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Fujian and its adjacent area, the NE-trending Changle-Zhao′an fault zone and several NW-trending faults that are genetically related to the former are well developed. With micro-relief analysis,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Quaternary activity of the faults and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in this reg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cro-relief of the NE-trending Changle-Zhao′an fault zone and the genetically related NW-trending faults is characterized by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movements since the Quaternary; the faults in the region have undergone two active stages since the Quaternary, i.e. early Quaternary and late Pleistocene;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the movement of the NE-trending faults showed a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while that of NW-trending faults a left-lateral strike-slip, indicating a NWW-SEE oriented horizontal principal stress of the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地震 活性分析 检测
下载PDF
泵用微连通对称双卸荷槽及其困油与流量特性
2
作者 刘萍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5,共6页
为了充分提高外啮合齿轮泵的困油性能和完善双卸荷槽的现有设置理论,提出了一种双卸荷槽微连通对称设置的创新结构,并以常规无连通对称设置的双矩形卸荷槽为例,依次给出了创新结构的实现方法,构建了困油压力和理论流量的计算模型,比较... 为了充分提高外啮合齿轮泵的困油性能和完善双卸荷槽的现有设置理论,提出了一种双卸荷槽微连通对称设置的创新结构,并以常规无连通对称设置的双矩形卸荷槽为例,依次给出了创新结构的实现方法,构建了困油压力和理论流量的计算模型,比较分析了常规结构和创新结构下的困油压力、排量损失以及流量脉动质量等。结果表明:啮合点位置越接近最小困油容积位置,创新结构下的卸荷面积越大,突出解决了常规结构下该处的零卸荷面积问题;通过充分缓和常规结构下的困油压力,创新结构有效地避免了困油的高压冲击与低压气穴所造成的危害;相对于常规结构,创新结构的理论排量稍有下降,流量脉动有所加剧等。研究结果可为齿轮泵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啮合齿轮泵 微连通双卸荷槽 无连通双卸荷槽 困油性能 流量特性
下载PDF
组合式税收优惠与小微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小微企业调查的证据 被引量:3
3
作者 于井远 李林木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47,29,共19页
提升创新能力是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基于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文章利用工具变量法和多重处理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和增值税起征点提升两种税收激励对小微企业创新的组合式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整体上,企... 提升创新能力是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基于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文章利用工具变量法和多重处理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和增值税起征点提升两种税收激励对小微企业创新的组合式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整体上,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对小微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而增值税起征点提升的效果不显著,但有助于增强企业所得税减半的激励效果,二者表现为积极的政策协同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政策组合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流动性约束和税收负担,并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进一步地,政策组合的创新激励效应显著存在于技术型企业、行业预期前景好、社会经济关注度高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中。文章结论有助于为进一步对实施新的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提供经验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激励 企业所得税减半 增值税起征点 小微企业创新 减负纾困
下载PDF
污水调节储罐VOC_(S)恶臭气体抽吸方案探讨
4
作者 邹智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CAS 2023年第5期54-57,I0004,共5页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污水处理系统污水调节储罐VOC_(S)恶臭气体抽吸配套设置呼吸阀与泄放阀方案的利与弊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污水调节储罐 呼吸阀 紧急泄放阀 微负压抽吸调控
下载PDF
基于GIS的坡耕地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赵龙山 张青峰 +2 位作者 梁心蓝 曹伟鹏 吴发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17-322,共6页
微地形是描述地表起伏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在微尺度上建立了不同耕作措施下黄土坡耕地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并对其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建立的微DEM模型能正确地... 微地形是描述地表起伏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在微尺度上建立了不同耕作措施下黄土坡耕地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并对其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建立的微DEM模型能正确地再现坡耕地地表形态,利用其派生的微坡度、微坡向数据可作为研究土壤侵蚀空间差异的重要因子;微坡度分布特征与耕作措施密切相关,对于人工锄耕(CH)和人工掏挖(TW)措施,微坡度栅格统计数随着微坡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等高耕作(DG)措施下微坡度栅格统计数随着微坡度的增大而增大;TW,CH和DG坡面微坡向的栅格统计数具有明显的差异,坡度对微坡向的分布影响明显;利用微DEM计算的地表侵蚀量能够反映出坡面侵蚀的大小。为研究微地形条件下土壤侵蚀过程提供了数据资料,也为进一步研究微地形条件下土壤侵蚀机理的特征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形 黄土坡耕地 耕作措施 微地形 数字高程模型
下载PDF
裸地雨滴溅蚀对坡面微地形的影响与变化特征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龙山 梁心蓝 +1 位作者 张青峰 吴发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71-77,共7页
为了探讨溅蚀作用与坡面微地形之间的相互关系,该文通过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了黄土区坡耕地无植被条件下雨滴对坡面微地形的溅蚀作用与变化特征。微地形由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形成,包括锄耕措施、掏挖措施和等高耕作措施,以平整坡面为... 为了探讨溅蚀作用与坡面微地形之间的相互关系,该文通过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了黄土区坡耕地无植被条件下雨滴对坡面微地形的溅蚀作用与变化特征。微地形由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形成,包括锄耕措施、掏挖措施和等高耕作措施,以平整坡面为对照措施。降雨强度分别为60,90和120mm/h。试验小区大小为0.5m2。用溅蚀板测定坡面向下和向上2个方向的溅蚀量。利用激光扫描仪测定微地形,并结合GIS技术建立大比例DEM(分辨率2cm)。结果表明,在耕作管理条件下,坡面微地形具有降低坡面溅蚀量的作用。微地形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微坡度的变化,而微坡向对溅蚀作用的变化不敏感。因此,微坡度可以作为研究雨滴溅蚀作用与微地形变化的一个反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降雨 微地形 溅蚀 坡耕地 地表糙度
下载PDF
片蚀与细沟间侵蚀过程中地表微地形的变化 被引量:20
7
作者 郑子成 吴发启 +1 位作者 何淑勤 赖腊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1-937,共7页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和地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4种人为管理措施地表微地形在片蚀和细沟间侵蚀过程中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雨强下,各管理措施坡面地表微地形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不规则性。不同雨强和管理措施条件下,...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和地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4种人为管理措施地表微地形在片蚀和细沟间侵蚀过程中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雨强下,各管理措施坡面地表微地形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不规则性。不同雨强和管理措施条件下,各等级的高程在片蚀阶段和细沟间侵蚀阶段都发生了相互转移;其中第Ⅰ级和第Ⅱ级转移出最多,且在细沟间侵蚀阶段后也只有很少部分转移至第Ⅰ级、第Ⅱ级;第Ⅲ级地表高程转移最少,且有大部分的其他等级的高程转入第Ⅲ级,这两个侵蚀阶段在0~0.01 m和0.01~0.03 m区域最易发生土壤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形起伏 管理措施 变化特征 片蚀 细沟间侵蚀
下载PDF
微幅度构造识别方法及利用浮力开发油田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庆 贾东 +2 位作者 马品刚 曹阳 丁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67,共3页
通过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剖面的解释 ,并结合开发井的层位校正 ,确定了大庆长垣南部太 190油田中微幅度构造的基本特征。该区广泛存在的微幅度构造控制着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及剩余油的分布。重力作用是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原因 ,由油... 通过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剖面的解释 ,并结合开发井的层位校正 ,确定了大庆长垣南部太 190油田中微幅度构造的基本特征。该区广泛存在的微幅度构造控制着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及剩余油的分布。重力作用是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原因 ,由油水重力分异而产生的浮力是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种驱动力。试验结果表明 ,利用浮力使剩余油在短距离内短时间再聚集是可行的 ,因而在砂体窄小、微幅度构造发育的复杂断块油藏 ,利用浮力采油是一种有效的改善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方法。在井网加密调整的过程中 ,油井应布在微幅度构造的高点及斜坡部位 ,这样可以利用浮力 ,采用油水井间抽、间注的方式有效地开采剩余油。图 1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幅度构造 识别方法 高含水后期 剩余油分布 浮力采油 大庆长垣
下载PDF
微幅度构造解释及变速成图方法——以泌阳凹陷梨树凹地区为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永华 杨晟 +4 位作者 任军战 严移胜 王黎明 赵刚 陈爱琼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6-181,共6页
泌阳凹陷梨树凹地区成藏条件复杂,主要的油藏类型为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与微幅度构造油气藏规模小,识别和预测难度大。针对隐蔽小断层和微幅度构造,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测井资料,通过精细层位标定,采用... 泌阳凹陷梨树凹地区成藏条件复杂,主要的油藏类型为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与微幅度构造油气藏规模小,识别和预测难度大。针对隐蔽小断层和微幅度构造,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测井资料,通过精细层位标定,采用综合解释技术,对古近系核桃园组目的层进行了精细解释;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精细速度场,采用变速成图方法落实了微幅度构造。对比分析了由变速成图方法得到的结果和钻井结果,表明变速成图方法的绝对误差小,精度高。根据预测结果部署钻探的井在目的层段获得了一定的石油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梨树凹地区 微幅度构造 隐蔽油气藏 地震精细解释 层位标定 变速成图
下载PDF
微透镜列阵浮雕深度控制的新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董小春 杜春雷 +2 位作者 潘丽 王永茹 刘强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共3页
在对材料光刻阈值特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有效克服材料非线性特性影响,提高微透镜浮雕深度的新方法——基底曝光法。在曝光之前,对抗蚀剂整体施加一定量的曝光,提升抗蚀剂刻蚀基面。该方法可制作出面形均方根误差小于3%的微... 在对材料光刻阈值特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有效克服材料非线性特性影响,提高微透镜浮雕深度的新方法——基底曝光法。在曝光之前,对抗蚀剂整体施加一定量的曝光,提升抗蚀剂刻蚀基面。该方法可制作出面形均方根误差小于3%的微透镜阵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透镜 浮雕深度 光刻 曝光阈值 微光学元件
下载PDF
移动趋势面法识别微幅度构造的多参数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勇 马腾 +2 位作者 王玉 周路 周亚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46,共13页
微幅度构造是吐哈盆地葡北地区七克台组油气成藏的有利构造带,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地震解释技术无法满足微幅度构造精细识别的要求。通过采用移动趋势面方法进行微幅度构造识别的反复试验及分析,并针对其拟合次数、采样间隔和影响半... 微幅度构造是吐哈盆地葡北地区七克台组油气成藏的有利构造带,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地震解释技术无法满足微幅度构造精细识别的要求。通过采用移动趋势面方法进行微幅度构造识别的反复试验及分析,并针对其拟合次数、采样间隔和影响半径3个关键参数的优选方法及评价方式进行综合研究,选取二次拟合后认为,最高拟合度的采样间隔及两倍采样间隔的影响半径是移动趋势面法识别微幅度构造的最佳参数组合,为该区微幅度构造的识别提供了有利的方法及参数依据。葡北地区微幅度构造主要分布在鼻状构造背景的轴线及其东北部斜坡区,分布特征与钻井及油气分布区吻合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葡北地区 七克台组 微幅度构造 移动趋势面 参数分析
下载PDF
基于微DEM的黄土坡耕地微地形分形维数计算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龙山 梁心蓝 +2 位作者 张青峰 宋向阳 吴发启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7,共3页
在通过GIS技术模拟黄土高原坡耕地地表微地形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体积-表面积法对微地形分形维数进行了初步计算。结果表明,在坡度分别为5°和10°的条件下,人工锄耕,人工掏挖地微地形分形维数分别为0.130 0和0.126 6,0.174 7和0.... 在通过GIS技术模拟黄土高原坡耕地地表微地形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体积-表面积法对微地形分形维数进行了初步计算。结果表明,在坡度分别为5°和10°的条件下,人工锄耕,人工掏挖地微地形分形维数分别为0.130 0和0.126 6,0.174 7和0.083 5。这为系统研究黄土高原坡耕地微地形分形特征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耕作措施 分形地貌 微地形 黄土
下载PDF
RIE精确传递微光学三维结构于红外材料的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传凯 杜春雷 +2 位作者 潘丽 曾红军 王永茹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9期849-852,共4页
本文对红外光学材料锗的蚀刻性能、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反应离子蚀刻(RIE)实验基础上,建立了锗材料蚀刻性能与RIE工艺参量的关系,经过大量的实验,找到了稳定蚀刻速率的方法和条件。
关键词 反应离子蚀刻 微浮雕结构 蚀刻率 红外材料
下载PDF
TiC 系钢结硬质合金镜面微浮凸磨削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平 唐一平 +2 位作者 张飞虎 袁哲俊 韩荣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80-82,86,共4页
采用传统的工艺方式加工TiC系钢结硬质合金表面难度大,表面质量不理想.采用ELID磨削技术,可以用CBN微粉磨料的铸铁基砂轮对各类钢结硬质合金进行精密、超精密镜面磨削.文中对不同加工方式加工的TiC系钢结硬质合金表面... 采用传统的工艺方式加工TiC系钢结硬质合金表面难度大,表面质量不理想.采用ELID磨削技术,可以用CBN微粉磨料的铸铁基砂轮对各类钢结硬质合金进行精密、超精密镜面磨削.文中对不同加工方式加工的TiC系钢结硬质合金表面质量状态及TiC颗粒微浮凸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ELID技术除了可以提高加工精度外,还可以提高表面质量以及工件的可靠性和材料的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硬质合金 微浮凸 镜面磨削 TiC系
下载PDF
顾及平原区微地貌的地形湿度指数及其地表水环境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卫东 龚俊豪 +2 位作者 赵纪堂 杨文韬 高飞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118,共6页
我国平原区广泛分布的沟渠、水塘等微地貌对地表水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为深入探究平原区微地貌对区域地表水环境的影响,文章利用添加微地貌特征线的方法,构建出顾及微地貌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据... 我国平原区广泛分布的沟渠、水塘等微地貌对地表水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为深入探究平原区微地貌对区域地表水环境的影响,文章利用添加微地貌特征线的方法,构建出顾及微地貌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据此计算出能够顾及微地貌的地形湿度指数(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TWI),并进一步阐明其所蕴含的地表水环境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顾及微地貌的TWI空间分布能较直观地反映区域地表水系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地表径流特征,特别是能够很好地反映地表积水区或易发展为积水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为研究区的水环境保护、防洪与抗旱、农业生产等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DEM) 地形湿度指数(TWI) 平原微地貌 地表水环境
下载PDF
干湿结合法在CdZnTe衬底上制备折射型红外微透镜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鹏霄 乔辉 +4 位作者 王仍 刘诗嘉 曾巧玉 张可锋 李向阳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22-1025,共4页
针对现有微透镜加工方法难以在红外探测器衬底材料CdZnTe上实现大孔径、深浮雕微透镜制备,提出了一种利用ICP-RIE干法刻蚀结合化学湿法腐蚀制备折射微透镜的方法,通过采用多次光刻套刻后分别对CdZnTe材料进行高刻蚀速率、低损伤的ICP-RI... 针对现有微透镜加工方法难以在红外探测器衬底材料CdZnTe上实现大孔径、深浮雕微透镜制备,提出了一种利用ICP-RIE干法刻蚀结合化学湿法腐蚀制备折射微透镜的方法,通过采用多次光刻套刻后分别对CdZnTe材料进行高刻蚀速率、低损伤的ICP-RIE刻蚀,制备出具有深浮雕结构的微透镜雏形,最后采用溴-乙醇溶液腐蚀成形,成功在CdZnTe衬底上制备了深度达60μm的连续深浮雕结构的微透镜线列,并对该微透镜的面形轮廓和光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在红外探测器的微光学元件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ZNTE 红外探测器 深浮雕 微透镜 ICP-RIE
下载PDF
一种控制明胶材料微浮雕结构线性蚀刻深度的新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小春 杜春雷 +3 位作者 陈波 潘丽 王永茹 刘强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006-1009,共4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扩展固定配方明胶版蚀刻范围的新方法—预曝光蚀刻法 ( for-exposuremothod) ,并通过对光刻过程中各参量的控制 ,最终实现了用固定配方明胶版对多种不同线性深度微浮雕透镜列阵的蚀刻 ,该方法在蚀刻范围、蚀刻效果等方面... 提出了一种用于扩展固定配方明胶版蚀刻范围的新方法—预曝光蚀刻法 ( for-exposuremothod) ,并通过对光刻过程中各参量的控制 ,最终实现了用固定配方明胶版对多种不同线性深度微浮雕透镜列阵的蚀刻 ,该方法在蚀刻范围、蚀刻效果等方面都大大地优于传统的蚀刻方法 .本文通过对比预曝光蚀刻法与常用的几种蚀刻方法 ,详尽的阐述了预曝光蚀刻法的原理及优点 ,为深浮雕光刻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深浮雕微透镜列阵 预曝光蚀刻法 线性深度 线性面形 深浮雕光刻工艺 明胶材料 微光学元件
下载PDF
振动时效机理及其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芦亚萍 何闻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97-200,共4页
运用细观力学的方法分析位错及其塞积群的应力场,在此基础上研究外力作用下塞积的开通与残余应力释放的关系,得出了使内部残余应力得到宏观释放的激振动应力条件为残余应力和激振动应力之和应大于材料的屈服应力。同时从微观角度揭示了... 运用细观力学的方法分析位错及其塞积群的应力场,在此基础上研究外力作用下塞积的开通与残余应力释放的关系,得出了使内部残余应力得到宏观释放的激振动应力条件为残余应力和激振动应力之和应大于材料的屈服应力。同时从微观角度揭示了振动时效时,工件内部位错密度增大、位错分布更趋均匀的过程,并得出适当的振动应力可以使工件的疲劳寿命提高的结论。最后用实验验证了振动对位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观力学 位错 振动时效 残余应力
下载PDF
深浮雕连续微光学元件制作方法(英文) 被引量:6
19
作者 曾红军 陈波 +4 位作者 郭履容 杜春雷 邱传凯 王永茹 潘丽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6,共6页
提出一种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的制作方法。在移动掩模的基础上经湿法显影获得光刻胶元件良好的面形 ,然后结合干法刻蚀将图形通过蚀速比放大的办法精密传递到石英片基上 ,从而使最终的元件达到设计的浮雕深度。作者对整个过程进行了考... 提出一种连续深浮雕微光学元件的制作方法。在移动掩模的基础上经湿法显影获得光刻胶元件良好的面形 ,然后结合干法刻蚀将图形通过蚀速比放大的办法精密传递到石英片基上 ,从而使最终的元件达到设计的浮雕深度。作者对整个过程进行了考察和讨论 ,并以微棱镜为例进行了实验验证 ,为进一步制作大数值孔径连续表面微光学元件打下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学元件 蚀刻 连续深浮雕
下载PDF
微地形对输电线路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伟强 方德火 《电力勘测设计》 2005年第5期39-41,67,共4页
利用国内外输电线路通过微地形地段风速研究的方法,通过微地形地段调查及确定,进行微地形地段气候成因分析,研究微地型对风速的影响,提出在福建沿海输电线路工程中应用的关键。
关键词 微地形 输电线路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