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xial Micro-Strain Sensor Based on FM-FBG via Dual-Mode ML-FMF in Sensor Networks
1
作者 Xiao Liang Zhaoxin Geng +2 位作者 Jingcong Li Pengyu Zhang Wenqiang Liu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2020年第10期1-6,共6页
<div style="text-align:justify;"> An in-fiber axial micro-strain sensor based on a Few Mode Fiber Bragg Grating (FM-FBG) is proposed and experimentally characterized. This FM-FBG is in inscribed in a m... <div style="text-align:justify;"> An in-fiber axial micro-strain sensor based on a Few Mode Fiber Bragg Grating (FM-FBG) is proposed and experimentally characterized. This FM-FBG is in inscribed in a multi-layer few-mode fiber (ML-FMF), and could acquire the change of the axial strain along fibers, which depends on the transmission dips. On account of the distinct dual-mode property, a good stability of this sensor is realized. The two transmission dips could have the different sensing behaviors. Both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operation principle of such a sensor are demonstrated in detail. High sensitivity of the FM-FBG, ~4 pm/με and ~4.5 pm/με within the range of 0 με - 1456 με, is experimentally achieved. FM-FBGs could be easily scattered along one fiber. So this sensor may have a great potential of being used in sensor networks. </d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train Sensor ML-FMF Dual-Mode Fiber FM-FBG Sensor Network
下载PDF
3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的价值比较
2
作者 邵春晖 姜珏 +1 位作者 周琦 王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9-24,共6页
目的 比较二维高频超声、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及应变弹性成像3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9例(107个甲状腺微小... 目的 比较二维高频超声、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及应变弹性成像3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9例(107个甲状腺微小实性结节)结节直径≤10.0 mm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二维高频超声、ARF-VTQ技术及应变弹性成像进行检查,获得超声资料评分及数据,以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3种超声检查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对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62例患者(共68个结节)选择FNAB,37例患者(共39个结节)选择手术。107个甲状腺微小结节中,诊断为恶性微小结节45个,良性微小结节62个。恶性微小结节与良性微小结节相比,结节内回声(等回声和高回声、极低回声和低回声)、边界、微钙化、纵横比>1及血供情况和供血动脉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C-TIRADS积分临界值≥2分(C-TIRADS 4b)时,诊断灵敏度为73.33%,特异度为79.03%,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762(95%CI:0.670~0.839);ARFI-VTQ技术中,107个甲状腺微小结节SWV测值为0.52~7.55 m/s,平均(2.62±0.61)m/s,其中24个实性结节多次出现×.××m/s,最后测值以7.55 m/s记录。恶性微小结节SWV均值为(5.24±2.23) m/s,高于良性微小结节的(2.11±0.70)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58,P<0.05);当SWV临界值为3.19 m/s时,诊断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80.65%,AUC(95%CI)为0.792(95%CI:0.703~0.865);应变弹性成像检查中,当评分临界值≥3分时,诊断的灵敏度为75.56%,特异度为77.42%,AUC(95%CI)为0.765(95%CI:0.673~0.841)。三者联合应用诊断的阳性微小结节为44个,阴性微小结节63个,诊断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96.77%,AUC(95%CI)为0.951(95%CI:0.891~0.983)。三者联合诊断效能与二维高频超声检查、ARFI-VTQ、应变弹性成像单独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61、4.393、4.842,P<0.05)。结论 二维高频超声联合ARFI-VTQ技术及应变弹性成像可提高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高频超声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声触诊组织定量 应变弹性成像 甲状腺微小结节 联合诊断
下载PDF
Axial Micro-Strain Sensor Based on Resonance Demodulation Technology Via Dual-Mode CMECF 被引量:1
3
作者 Xiao LIANG Tigang NING +2 位作者 Jingcong LI Yang LI Zhiming LIU 《Photonic Sensor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78-88,共11页
This paper firstly and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s an in-fiber axial micro-strain sensing head,combined with a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MZI)based on the concentric multilayer elliptical-core fiber(CMECF).This MZI w... This paper firstly and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s an in-fiber axial micro-strain sensing head,combined with a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MZI)based on the concentric multilayer elliptical-core fiber(CMECF).This MZI with a high extinction ratio(about 15dB)is successfully achieved with a CMECF-single mode fiber-CMECF(CSC)structure.The MZI sensor theory and the resonance demodulation technology are systematically described in this paper.In this CSC structure, two sections of the CMECF have a role as the mode generator and coupler,respectively.LP01 and LPlleven,which have similar excitation coefficients,are two dominated propagating mode groups supported in the CMECF.On account of the distinct dual-mode property,a good stability of this sensor is realized.The detected resonance in the MZI shifts as the axial micro-strain variated due to the strong interaction between higher order modes.High sensitivity of^1.78pm/με is experimentally achieved within the range of 0με-1250με,meanwhile,the intensity fluctuation is below 0.38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w-mode FIBER FIBER sensor MZI AXIAL micro-strain
原文传递
具有初始损伤的混凝土动态轴拉力学性能仿真研究
4
作者 褚超 王乾峰 +3 位作者 彭刚 谢艳芳 袁清驰 杨嘉伟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3,共8页
基于瓦拉文公式与蒙特卡罗方法并采用Matlab语言构建了随机骨料数值模型,在损伤断裂理论基础上通过Python编程语言于砂浆界面、骨料与砂浆界面和骨料界面嵌入黏聚力单元,建立了二级配混凝土黏聚力模型用于描述混凝土中裂纹萌生、扩展、... 基于瓦拉文公式与蒙特卡罗方法并采用Matlab语言构建了随机骨料数值模型,在损伤断裂理论基础上通过Python编程语言于砂浆界面、骨料与砂浆界面和骨料界面嵌入黏聚力单元,建立了二级配混凝土黏聚力模型用于描述混凝土中裂纹萌生、扩展、演化和贯通全过程.以建立的细观模型为基础,对不同孔隙率以及不同微裂纹密度混凝土试件进行了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动态拉伸加载,研究了混凝土动态轴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混凝土轴拉峰值应力与孔隙率呈明显非线性关系,下降曲线为对数函数趋势,孔隙率增加后其对混凝土轴拉峰值应力削弱程度降低,具有初始孔隙的混凝土动态抗拉强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提高.具有初始微裂纹混凝土随着微裂纹密度的增加其峰值应力下降,且动态轴拉强度同样具有速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细观分析 数值仿真 初始损伤 应变速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氧化镁膨胀剂在超长墙体结构裂缝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刘汉宏 王德民 +4 位作者 舒震林 王海林 吴爱 李治祥 张港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3期57-60,69,共5页
氧化镁膨胀剂的微膨胀性能可较好地补偿混凝土早期温降收缩,在超长墙体结构中具有良好的裂缝控制效果。实体结构监测数据表明,300~400 mm厚墙体结构在木模板带模养护条件下,内部温度在15~24 h到达温峰值,到达温峰值后前3 d的降温速率在5... 氧化镁膨胀剂的微膨胀性能可较好地补偿混凝土早期温降收缩,在超长墙体结构中具有良好的裂缝控制效果。实体结构监测数据表明,300~400 mm厚墙体结构在木模板带模养护条件下,内部温度在15~24 h到达温峰值,到达温峰值后前3 d的降温速率在5.0~9.3℃/d,在2~5 d内产生早期温降收缩裂缝;超长墙体结构的连续直墙长度越长,裂缝数量越多;在工程实体结构相比普通混凝土,采用氧化镁膨胀剂配制的补偿收缩混凝土30 d内的温度修正后微应变增长了80με~134με,综合微应变值增长了100με~185μ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镁膨胀剂 补偿收缩混凝土 超长墙体结构 裂缝控制 微应变
下载PDF
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某箱体式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
6
作者 舒震林 王德民 +4 位作者 刘大为 武鹏飞 聂涛涛 郭海龙 张港 《混凝土世界》 2024年第5期80-84,共5页
为提高箱体式污水处理厂主体结构混凝土的抗裂防渗性能,实现箱体式污水处理厂超长超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无缝施工,本文采用“氧化镁膨胀剂配制的补偿收缩混凝土+膨胀加强带”组合技术,并在徐州市某箱体式污水处理厂工程箱体中应用。结果... 为提高箱体式污水处理厂主体结构混凝土的抗裂防渗性能,实现箱体式污水处理厂超长超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无缝施工,本文采用“氧化镁膨胀剂配制的补偿收缩混凝土+膨胀加强带”组合技术,并在徐州市某箱体式污水处理厂工程箱体中应用。结果表明:在木模板带模养护条件下,外墙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到达温峰值后前3 d的平均降温速率超过了5 ℃/24 h,降温速率较快,若拆模过早则会进一步增大降温速率,温降收缩过大会导致竖向墙体结构早期产生有害裂缝;基础筏板和外墙混凝土内部温度修正后微应变最大值范围分别为84~107 με和37~65 με,30 d内缓慢降至8~34 με和-53~-88 με,氧化镁类补偿收缩混凝土能较好补偿早期温降收缩,筏板混凝土在30 d龄期内一直处于微膨胀状态,外墙混凝土收缩量相对较小,各实体结构均具有良好的抗裂防渗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体式污水处理厂 补偿收缩混凝土 氧化镁膨胀剂 抗裂防渗 微应变
下载PDF
应变式直剪仪与微型十字板剪切仪测定土壤抗剪强度的对比分析
7
作者 徐圣贤 张庆玮 +3 位作者 李雯玲 陈伟杰 陈紫燕 赵成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5-213,共9页
[目的]分析两种仪器(应变式直剪仪与微型十字板剪切仪)测得的土壤抗剪强度指标(土壤黏聚力值c、内摩擦角φ、土壤剪切力τ)特征,并建立直剪仪测得的c和φ与十字版仪测得的τ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期深化对土壤抗剪强度的认识,提高土壤抗剪... [目的]分析两种仪器(应变式直剪仪与微型十字板剪切仪)测得的土壤抗剪强度指标(土壤黏聚力值c、内摩擦角φ、土壤剪切力τ)特征,并建立直剪仪测得的c和φ与十字版仪测得的τ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期深化对土壤抗剪强度的认识,提高土壤抗剪强度指标测定效率。[方法]选取黄土高原3种典型质地类型土壤(杨凌黏黄土、安塞黄绵土、定边沙黄土),每种土壤设5个含水量梯度(12%,16%,20%,24%,28%),分别用上述两种仪器测定不同处理下土壤抗剪强度指标c,φ和τ,探究了3指标对土壤质地、土壤含水量的响应特征以及3指标间的函数关系。[结果](1)试验条件下,c值在16.88~27.12 kPa范围,φ值在5.03°~21.30°范围,τ值在1.76~7.72 kPa范围变化;(2)不同土壤类型下,c和τ均随含水量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而φ随含水量增大呈现逐渐降低趋势;(3)总体来看,安塞黄绵土的τ,c,φ值略高于定边沙黄土,但它们均显著大于杨凌黏黄土。(4)3种土壤类型下,微型十字板剪切仪所测定的τ值与直剪仪测定的c值均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R 2>0.90);而φ值与τ值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如不考虑土壤类型差异,τ与c之间仍有较强的相关性,关系式为c=1.59τ+14.10(R 2=0.51,p<0.01)。[结论]应变式直剪仪测得的黏聚力c值和微型十字版仪测得的土壤剪切力τ值对土壤质地、含水量的响应相似,且二者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快速便捷的微型十字版仪测得的τ值估算原本需用直剪仪测的c值。研究结果可为野外极端条件下提高土壤抗剪强度测定效率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式直剪仪 微型十字板剪切仪 剪切力 黏聚力 内摩擦角
下载PDF
显微拉曼光谱力学实验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仇巍 常颖 +1 位作者 亢一澜 谢海妹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0-773,共34页
显微拉曼光谱是近十余年来实验力学领域迅速发展的一种实验应力分析新方法.相比于大多数的光测力学方法,显微拉曼能够实现对应力/应变相对直接的表征,具有高空间分辨、高测试效率、无损非接触等特点,适合于原位、在线、活体测量.其对本... 显微拉曼光谱是近十余年来实验力学领域迅速发展的一种实验应力分析新方法.相比于大多数的光测力学方法,显微拉曼能够实现对应力/应变相对直接的表征,具有高空间分辨、高测试效率、无损非接触等特点,适合于原位、在线、活体测量.其对本征和非本征应力均敏感,并能够开展多物理参量的协同表征,是当前实验力学领域新方法研究的国际前沿之一,也是微纳米力学实验分析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显微拉曼力学表征的实验原理,随后论述了拉曼光谱用于力学研究的若干关键技术,然后综述了基于显微拉曼实验的力学前沿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显微拉曼光谱在实验固体力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与方向.本文通过对显微拉曼光谱力学实验方法最新理论、技术与应用进展的综述,为从事微尺度、多尺度力学实验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较为系统的信息参考,同时为那些对微尺度光谱力学感兴趣的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本领域系统全面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拉曼光谱 实验力学 应力 应变 界面力学 光谱力学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输液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慧珍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3-38,44,共7页
针对医院病房输液工作量大、管理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集成多种传感和控制功能的监控系统.引入微电容测量技术监测输液管液位,利用差分运算,提高监测的成功率.利用高灵敏度震动传感器监测滴斗液滴掉落,避免病人血管阻塞导致异常停药.... 针对医院病房输液工作量大、管理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集成多种传感和控制功能的监控系统.引入微电容测量技术监测输液管液位,利用差分运算,提高监测的成功率.利用高灵敏度震动传感器监测滴斗液滴掉落,避免病人血管阻塞导致异常停药.当液位过低时,电动阀门自动关闭,避免病人血液回流到输液管中.输液情况通过WiFi发送至局域网服务器中,适时提醒,保证给药的连续性.验证试验表明:液位监测成功率达到100%,震动传感器在夜间能有效的起到药液流动监控的效果,大大减小了护士的工作量并提高治疗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容 液位监测 震动传感器 ESP8266 应变电阻
下载PDF
大尺寸70%DKDP晶体残余应力应变研究
10
作者 刘发付 牟晓明 +3 位作者 郭建斌 郭在在 曹剑武 徐明霞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57-1363,共7页
本研究使用传统液相法生长了氘含量为70%的大尺寸磷酸二氘钾(DKDP)晶体,采用中子衍射技术测量了三倍频DKDP晶片内部的残余应力和微观应变,利用X射线同步辐射探测了晶体锥面和柱面的微观形貌。研究了DKDP晶体沿[100]晶向宏观残余应力和... 本研究使用传统液相法生长了氘含量为70%的大尺寸磷酸二氘钾(DKDP)晶体,采用中子衍射技术测量了三倍频DKDP晶片内部的残余应力和微观应变,利用X射线同步辐射探测了晶体锥面和柱面的微观形貌。研究了DKDP晶体沿[100]晶向宏观残余应力和微观残余应变的分布。结果表明:传统液相法生长的DKDP晶体柱面区域的残余应力为压应力,而锥面区域的残余应力为拉应力;锥面的拉应力容易导致晶体在生长和搬运过程中开裂,与实验现象相符;传统液相法生长的DKDP晶体的残余微观应变较小,但晶体中仍存在缺陷,这些缺陷是晶体残余应力和应变存在的原因之一。该研究可指导大尺寸70%DKDP晶体工程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KDP晶体 传统液相法 中子衍射 残余应力 微观应变
下载PDF
电磁微成形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成席 徐杰 +2 位作者 于海平 单德彬 郭斌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36,共15页
随着塑性微成形特征尺寸进一步缩小,材料种类不断扩大,单纯依靠模具施加载荷的方法已经越来越难以制备出满足尺寸精度和使用性能要求的微型三维构件,亟需探索新的塑性微成形新原理、新方法和新工艺。电磁微成形技术是一种利用载流导体... 随着塑性微成形特征尺寸进一步缩小,材料种类不断扩大,单纯依靠模具施加载荷的方法已经越来越难以制备出满足尺寸精度和使用性能要求的微型三维构件,亟需探索新的塑性微成形新原理、新方法和新工艺。电磁微成形技术是一种利用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而变形的高应变速率成形方法,能够有效克服微成形过程中成形性能下降、尺寸精度难以保障等问题,具有拓展塑性微成形应用领域的巨大潜力。首先从电磁成形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出发,介绍了电磁成形过程中高应变速率效应对材料性能的特殊作用,然后综合分析了微成形过程中尺度效应对材料力学行为和成形性能的影响规律及相关机制,详细评述了电磁微成形技术在金属超薄板冲压以及金属表面微纳结构压印中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总结并提出了电磁微成形技术在理论和工艺方面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成形 高应变速率成形 微成形 尺度效应 微型构件
下载PDF
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砂土中扩孔闭合解
12
作者 周航 吴晗 曾少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57-770,共14页
扩孔理论作为一种简单适用的理论工具,目前已经被广泛用于隧道、土工原位测试、桩基和锚定板承载力设计等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中。现有扩孔理论无法考虑土体小半径扩孔的尺寸效应问题,以砂土中的圆柱孔和球孔扩张为研究对象,基于应变梯... 扩孔理论作为一种简单适用的理论工具,目前已经被广泛用于隧道、土工原位测试、桩基和锚定板承载力设计等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中。现有扩孔理论无法考虑土体小半径扩孔的尺寸效应问题,以砂土中的圆柱孔和球孔扩张为研究对象,基于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引入能够考虑土体尺寸效应的力学参数——土体特征长度l并给出解释,同时考虑土体大变形特性,推导出能够考虑土体微观结构尺寸效应的扩孔问题闭合解。通过将土体归一化特征长度l/a_(0)(a_(0)为初始圆孔半径)退化为0(即不考虑尺寸效应),将该解退化为经典不考虑尺寸效应的扩孔解答,验证了本文理论解答的正确性。同时开展参数分析,详细探讨了土体归一化特征长度l/a_(0)、摩擦系数μ、剪胀系数β、形状系数k对压力扩张关系、孔周应力分布、孔周应变梯度、极限扩孔应力的影响规律。最后将提出的理论解答应用到微型圆锥贯入试验(micro cone penetration test,简称MCPT)等实际问题中,提出了MCPT贯入阻力的计算公式,通过跟既有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理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梯度理论 小孔扩张 尺寸效应 MCPT试验
下载PDF
采用数值仿真实验的“透光”镜制造原理
13
作者 李卓 姜峰 +4 位作者 王福增 路冬 吴贤 黄国钦 黄辉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对“透光”镜造型进行检测分析,探明“透光”现象的关键原因为镜面整体上凸,镜面存在微观结构.对镜体材质、铸造残余应力、研磨量和研磨方式等关键因素进行分析,逐步探明制镜工艺特点.以ABAQUS软件为平台,通过数值仿真实验分析镜面研磨... 对“透光”镜造型进行检测分析,探明“透光”现象的关键原因为镜面整体上凸,镜面存在微观结构.对镜体材质、铸造残余应力、研磨量和研磨方式等关键因素进行分析,逐步探明制镜工艺特点.以ABAQUS软件为平台,通过数值仿真实验分析镜面研磨过程中残余应力引起的镜体变形效果.仿真结果表明:随着“透光”镜的镜面研磨去除量和去除曲率逐渐增大,镜面微观结构的高度差将逐渐增大,形貌特征将更加明显;在平面研磨过程中,随着镜体刚度逐渐下降,铸造残余应力克服镜体刚度使镜面产生拱起变形和应变差异;在曲面精磨过程中,随着镜面弯曲曲率的增大,镜体内部残余应力更易释放,镜面上的微观结构也更加明显,最终形成镜面“透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光”镜 残余应力 微观结构 数值仿真 应变
下载PDF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微振动响应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艺 王一博 +1 位作者 王伟君 陈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3-730,共18页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技术(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 DAS)利用光纤中的瑞利散射来获取振动信息,具有高密度、低成本、可长时监测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地震勘探领域.DAS系统可用于采集沿光纤轴向的应变或应变率,且DAS响应与地...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技术(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 DAS)利用光纤中的瑞利散射来获取振动信息,具有高密度、低成本、可长时监测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地震勘探领域.DAS系统可用于采集沿光纤轴向的应变或应变率,且DAS响应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和偏振方向有关.本文推导获得了不同震源模型的应变辐射花样,并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震源机制和不同布设条件下的分布式光纤微振动数据.理论合成算例结果表明,P波的应变辐射花样和速度辐射花样在各类震源机制条件下都具有较为相似的形态,而S波的两种辐射花样在某些震源机制条件下具有较为明显的形态差异.此外,包含DC(Double Couple,双力偶)成分震源的S波DAS响应记录与常规速度检波器记录相比,极性反转的位置具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 震源机制 微振动响应特征 速度辐射花样 应变辐射花样
下载PDF
加重微粒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研究
15
作者 周戟 高辛 +1 位作者 刘朝峰 刘晓然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共6页
针对模型试验用微粒混凝土未充分考虑质量密度相似条件的问题,提出了在基础配合比(大理石粉∶水泥∶重晶石砂∶水=1∶1∶16∶1.6)的基础上,用铁砂和铅丸等质量替代骨料(10%、20%、30%)的加重微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方案,研究其力学性... 针对模型试验用微粒混凝土未充分考虑质量密度相似条件的问题,提出了在基础配合比(大理石粉∶水泥∶重晶石砂∶水=1∶1∶16∶1.6)的基础上,用铁砂和铅丸等质量替代骨料(10%、20%、30%)的加重微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方案,研究其力学性能以及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结果表明:各替代组表观密度均在3000 kg/m3以上,表观密度提升效果明显。两替代组的28 d抗压强度均低于11 MPa,弹性模量在1.11×10^(4)~1.72×10^(4)MPa之间,符合低抗压强度、低弹性模量的相似要求。两替代组的破坏形态以及应力应变全曲线形状与普通混凝土相似,并对比分析两替代组的峰值应力与峰值应变随替代组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适用加重微粒混凝土的分段式本构方程以及损伤本构方程,两种方程的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试验结果满足模型试验的相似要求,并通过本构关系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原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破坏机理,为相关试验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混凝土 力学性能 应力应变曲线 本构方程 损伤本构模型
下载PDF
高精度六分量微量滚转力矩气浮天平研制
16
作者 张璜炜 向光伟 +2 位作者 吕彬彬 汪多炜 余立 《实验流体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75,共6页
小型化再入飞行体表面在再入过程中发生烧蚀,造成外形的小不对称,从而产生一个微量滚转力矩。为了在高超声速风洞中获得小型化再入飞行体烧蚀模型高精度小不对称滚转力矩测量数据,同时获得其他五分量气动力数据,研制了一套六分量装配式... 小型化再入飞行体表面在再入过程中发生烧蚀,造成外形的小不对称,从而产生一个微量滚转力矩。为了在高超声速风洞中获得小型化再入飞行体烧蚀模型高精度小不对称滚转力矩测量数据,同时获得其他五分量气动力数据,研制了一套六分量装配式微量滚转力矩气浮天平。天平滚转力矩设计载荷为0.02 N·m,轴向力设计载荷为200 N,量级差异悬殊。针对此问题,提出了“4+2”天平总体测力方案,即四分量主天平元件配合二分量滚转力矩–轴向力元件完成极不匹配的六分量气动力测量。静态校准及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天平具有良好的分辨率,抗干扰能力强,受温度影响小,滚转力矩系数测量结果达到了10^(-7)量级。所研制的气浮天平受温度影响小,可重复使用,能够同时测量包括微量滚转力矩在内的6个气动力分量,大幅提升了试验效率,降低了因模型拆装引起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应变天平 气浮天平 微量滚转力矩 测力
下载PDF
气溶胶微喷射打印柔性应变传感器及性能研究
17
作者 王子文 张远明 +2 位作者 宋时雨 朱涛 侯宗香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0-216,共7页
目的研究气溶胶微喷射打印工艺在制备柔性应变传感器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气溶胶微喷射打印工艺不受限于柔性基底且打印定位精度高的优势,通过等离子清洗技术增大PDMS表面附着力,使用纳米银墨水与PDMS基底制作用于人体运动检测的电阻... 目的研究气溶胶微喷射打印工艺在制备柔性应变传感器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气溶胶微喷射打印工艺不受限于柔性基底且打印定位精度高的优势,通过等离子清洗技术增大PDMS表面附着力,使用纳米银墨水与PDMS基底制作用于人体运动检测的电阻式柔性应变传感器。结果通过等离子清洗PDMS基底表面,解决了打印过程中柔性应变传感器因PDMS表面纳米银液滴凝聚而产生的不导电问题。探究了气溶胶微喷射打印工艺参数对打印银线宽度的影响规律,发现增大鞘气流量或缩小喷头内径能有效减小打印线宽。利用高精度万用表检测由气溶胶微喷射打印制备的传感器在受力时产生的电信号,测试传感器在无应力状态下导电性良好且稳定,计算出传感器应变在3.5%内且灵敏度可达163.84。将传感器用于人体手指部位的运动监测,证明其具有检测微小信号的能力。结论气溶胶微喷射打印工艺可用于制备所需要的柔性应变传感器,该传感器在智能穿戴设备方面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微喷射打印 应变传感器 纳米银墨水 人体运动检测
下载PDF
考虑高度效应的微纳米蜂窝面内等效剪切模量预测方法
18
作者 冯佳月 贺丹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31-39,共9页
得益于微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微纳米蜂窝常被应用于微电机系统中,准确评估微纳米蜂窝的弹性性能对于微电机系统的设计是必要的。当蜂窝结构尺寸进入微纳米尺度后,尺寸效应对其力学响应的影响变得不可忽略,在评价微纳米蜂窝的力学性能时... 得益于微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微纳米蜂窝常被应用于微电机系统中,准确评估微纳米蜂窝的弹性性能对于微电机系统的设计是必要的。当蜂窝结构尺寸进入微纳米尺度后,尺寸效应对其力学响应的影响变得不可忽略,在评价微纳米蜂窝的力学性能时应考虑尺寸效应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计及尺寸效应和高度效应的微纳米蜂窝等效剪切模量计算方法,将单参数应变梯度理论引入本构方程,并根据能量均匀化方法推导出等效剪切模量的解析解。算例表明,计算结果高于经典弹性理论结果,与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一致,有效地显示了尺寸效应。尺寸效应的显著程度受蜂窝芯层高度和几何尺寸的影响,芯层高度更小或几何尺寸更小的微纳米蜂窝表现出更为显著的尺寸效应,尺寸效应的存在导致等效剪切模量对芯层高度的敏感性降低。随着蜂窝几何尺寸的增大,该方法预测的数值逐渐逼近宏观尺度蜂窝等效模量值,且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可用于宏观尺度和微纳米尺度蜂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蜂窝 等效剪切模量 应变梯度理论 尺寸效应 高度效应
下载PDF
应变控制对形状记忆聚氨酯表面微纳结构的影响
19
作者 张雪莲 潘显超 +3 位作者 乔雅茹 韩榕林 王锦峰 邢娟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应变控制对形状记忆聚氨酯表面微纳结构的影响。方法将拉伸率为200%的聚氨酯薄膜,以夹具将两端固定的应变控制方式在32°C的空气中静置24 h;随后去除固定装置,让薄膜在41℃的空气环境中进行形状回复。计算薄膜形状回复率,... 目的探讨应变控制对形状记忆聚氨酯表面微纳结构的影响。方法将拉伸率为200%的聚氨酯薄膜,以夹具将两端固定的应变控制方式在32°C的空气中静置24 h;随后去除固定装置,让薄膜在41℃的空气环境中进行形状回复。计算薄膜形状回复率,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测和分析不同形态下(原始形状、应变控制后形状、回复后形状)聚氨酯薄膜表面微纳结构的变化与差异。结果应变控制降低了薄膜的形状回复率。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测结果显示:原始形状中聚氨酯分子链段中的硬段与软段发生相分离,硬段聚集形成无序的微区结构,并进一步组装成纳米纤维。拉伸引起微区结构沿拉伸方向有序排列,其结果是纳米纤维在拉伸薄膜表面沿拉伸方向延伸。应变控制对拉伸薄膜表面微纳结构无显著影响;经应变控制处理后薄膜表面微纳结构的排列仍处于有序状态,形状回复仅改变纳米纤维排列方向。结论应变控制可调节聚氨酯形状回复性能及表面微纳结构,研究结果对该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控制 形状记忆 聚氨酯 微纳结构
下载PDF
AZ31镁合金变形局域化与裂纹扩展
20
作者 杨蒙蒙 闫迎亮 +1 位作者 耿苏楠 张鹏飞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19-122,共4页
为深入分析高应变速率下镁合金绝热剪切带形成区域内微孔洞和裂纹的特点,进而研究绝热剪切带内部微裂纹的形成机制,采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对挤压态AZ31镁合金帽状试样进行了高速冲击实验,并且对冲击后的试样组织形貌进行OM、SEM和... 为深入分析高应变速率下镁合金绝热剪切带形成区域内微孔洞和裂纹的特点,进而研究绝热剪切带内部微裂纹的形成机制,采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对挤压态AZ31镁合金帽状试样进行了高速冲击实验,并且对冲击后的试样组织形貌进行OM、SEM和TEM观察。探讨了绝热剪切带内部裂纹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绝热剪切带形成于最大切应力处,在绝热剪切带内部首先形成微小孔洞。随着载荷的增加,微小孔洞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帽状试样 高应变速率 绝热剪切带 孪晶 等轴晶 微裂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