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gress of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in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宋绍富 张忠智 李术元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3-29,61,共8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a simple, easy process for screening microorganisms, and introduces a laboratory simulation device and process of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OR) , which is a necessary research step for t... This paper describes a simple, easy process for screening microorganisms, and introduces a laboratory simulation device and process of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OR) , which is a necessary research step for trial in oilfields. The MEOR mechanism and the influence of adsorption, diffusion, metabolism, nutritio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re analyzed.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different microbes have different efficiencies in EOR and that different culture types play different roles in EOR. The effect of syrup is better than that of glucose, and larger porosity is favorable to the reproduction and growth of microbes, thereby improving the oil recovery. Using crude oil as a single carbon source is more appreciable because of the decrease in cost of oil recovery.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for the future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or) screening process mechanism of enhancing oil recovery simulation device simulation proces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bial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nd Flooding Efficiency in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2
作者 Gangzheng Sun Jing Hu +6 位作者 Qiongyao Chen Zihui Chen Weidong Wang Qin Qian Feng Han Ling Li Yuesheng Li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22年第5期242-253,共12页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OR) is the research focus in the field of energy development as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low cost technology. MEOR can bes divided into indigenous microbial oil recovery and e...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OR) is the research focus in the field of energy development as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low cost technology. MEOR can bes divided into indigenous microbial oil recovery and exogenous microbial oil recovery. The ultimate goal of indigenous microbial flooding is to enhance oil recovery via stimulation of specific indigenous microorganisms by injecting optimal nutrients. For studying the specific rule to activate the indigenous community during the long-term injection period, a series of indigenous displacement flooding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long-core physical simulation tes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movement of nutrients components (i.e., carbon/nitrogen/phosphorus) differed from the consumption of them. Moreover, there wa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trients concentration and bacteria concentration once observed in the produced fluid. And the trend of concentration of acetic acid wa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methanogens. When adding same activators, the impacts of selective activators to stimulate the indigenous microorganisms became worse along with the injection period, which led to less oil recovery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or) Nutrient Concentration Bacterial Concentration METHANOGENS microbial Activity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在MEOR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张忠智 孙珊珊 +1 位作者 王欲晓 罗一菁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4-37,共4页
为了充分认识目的优势菌种经油藏运移后在产出水中分布的规律与数量,准确分析和客观评价MEOR现场试验效果,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标记目的菌,通过绿色荧光蛋白跟踪监测目的菌的动态信息。构建含有GFP基因的质粒pET-30a(+)-EGFP,并... 为了充分认识目的优势菌种经油藏运移后在产出水中分布的规律与数量,准确分析和客观评价MEOR现场试验效果,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标记目的菌,通过绿色荧光蛋白跟踪监测目的菌的动态信息。构建含有GFP基因的质粒pET-30a(+)-EGFP,并将其成功导入JD中。对构建的JD(gfp)工程菌进行培养发现,该工程菌在含有Kan质量浓度50μg/mL的培养条件下,重组质粒在JD(gfp)工程菌体内传代稳定,绿色荧光的表达稳定。但是在没有选择压力的培养条件下,重组质粒在JD工程菌胞体内有丢失现象。与野生菌混合培养,JD(gfp)工程菌具有很好的配伍性和竞争性,并且不发生重组质粒的水平转移,因此在环境中释放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绿色荧光蛋白(GFP) 基因标记 重组质粒 JD菌
下载PDF
激活内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41
4
作者 包木太 汪卫东 +4 位作者 王修林 孔祥平 李希明 冯时林 刘中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2-386,361,共6页
微生物采油技术可按微生物来源分为外源微生物采油和内源微生物采油两大类。本文综述了通过注入营养剂和混气水激活油层内本源微生物的采油技术 ,该项技术的工艺较简单 ,在俄罗斯已进入较大规模的矿场应用试验。综述的论题包括 :绪言 ;... 微生物采油技术可按微生物来源分为外源微生物采油和内源微生物采油两大类。本文综述了通过注入营养剂和混气水激活油层内本源微生物的采油技术 ,该项技术的工艺较简单 ,在俄罗斯已进入较大规模的矿场应用试验。综述的论题包括 :绪言 ;基本原理 ;矿场试验及相关研究 ;矿场试验设计 ;矿场试验跟踪监测 ;对中国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的意义。图 1表 3参 4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 油层微生物群落 激活 地下微生物过程 水驱油藏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 meor 综述
下载PDF
PCR-DGGE方法分析原油储层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种群多样性 被引量:51
5
作者 佘跃惠 张凡 +4 位作者 向廷生 刘彬彬 赵立平 周玲革 舒肤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7-242,共6页
使用基于 16 S r DNA的 PCR- 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图谱分析结合条带割胶回收 DNA进行序列分析 ,对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注水井 (12 # 9- 11)和与该注水井相应的两个采油井 (12 # 9- 9S、13# 11- 8)井口样品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进... 使用基于 16 S r DNA的 PCR- 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图谱分析结合条带割胶回收 DNA进行序列分析 ,对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注水井 (12 # 9- 11)和与该注水井相应的两个采油井 (12 # 9- 9S、13# 11- 8)井口样品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并鉴定了部分群落成员。 DGGE图谱聚类分析表明注水井与两油井微生物群落的相似性分别为 30 %和 2 0 % ,而两油井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为 5 4 %。DGGE图谱中优势条带序列分析表明注水井样品和油井样品中的优势菌群为未培养的环境微生物 ,它们与数据库中 α、γ、δ、ε变形杆菌 (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 (Bacteroidetes)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DGGE与分子克隆相结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研究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 (MEOR)机理 ,以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油井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多样性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meor)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35
6
作者 窦启龙 陈践发 +1 位作者 王杰 张殿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59-563,共5页
经过70多年的发展,微生物采油技术(MEOR)已经成为继热力驱、化学驱、聚合物驱之后的第4种提高采收率的新的"三采"技术,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介绍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微生物采油的机理、菌种筛... 经过70多年的发展,微生物采油技术(MEOR)已经成为继热力驱、化学驱、聚合物驱之后的第4种提高采收率的新的"三采"技术,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介绍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微生物采油的机理、菌种筛选和评价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技术的油层条件和应用前景,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or(微生物采油) 矿场试验 菌种筛选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大庆油田低渗透油藏的应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盖立学 王艳玲 +1 位作者 柏璐璐 窦绪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49,共5页
针对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开发的诸多不利因素,探索适合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有效方法。室内研究筛选出一组以短短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为主的配伍菌,并利用上述配伍菌在大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展了微生物吞吐和微生物驱现场试验。微生物吞... 针对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开发的诸多不利因素,探索适合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有效方法。室内研究筛选出一组以短短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为主的配伍菌,并利用上述配伍菌在大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展了微生物吞吐和微生物驱现场试验。微生物吞吐矿场试验93口井,有效率74.2%,累计增油1.38×10^4t,单井平均增油148t;2注10采微生物驱矿场试验10口井,7口井见效,累计增油1.45×10^4t。2009年10月,开展了9注24采扩大试验,已有15口生产井含水明显下降,产油量上升41.6%。通过对试验井的分析,确定注采关系、层问差异、供液能力是影响微生物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微生物驱试验效果表明,沿主河道砂体和裂缝发育方向注采关系完善的油井见效早,增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低渗透油藏 微生物采油 微生物吞吐 微生物驱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室内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庆忠 张忠智 +2 位作者 王洪君 罗一菁 郭绍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8-382,共5页
综述了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 (MEOR)室内研究新进展 ,涉及的论题如下。①MEOR用菌种筛选 :原则 ,要求 ,一种简单筛选程序 ,性能评价项目和方法 ,营养液组成和选择 ;②MEOR机理简述 ;③岩心模拟实验 :装置和程序 ;④MEOR研究中的PCR技术 ... 综述了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 (MEOR)室内研究新进展 ,涉及的论题如下。①MEOR用菌种筛选 :原则 ,要求 ,一种简单筛选程序 ,性能评价项目和方法 ,营养液组成和选择 ;②MEOR机理简述 ;③岩心模拟实验 :装置和程序 ;④MEOR研究中的PCR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 :菌种检测 ;⑤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驱油 提高原油采收率 meor 菌种筛选 岩心模拟实验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进展 综述
下载PDF
3株原油降解细菌鉴定及其降解和驱油特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马鑫 高卉 +2 位作者 张俊会 王平 薛泉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3-174,共12页
筛选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细菌,进而考察其降解、发酵及增油性质。以原油为唯一碳源,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增油菌株;通过观察原油平板上的菌落生长状况、发酵瓶中原油性质变化筛选具有增油潜力的菌株;通过菌落与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筛选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细菌,进而考察其降解、发酵及增油性质。以原油为唯一碳源,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增油菌株;通过观察原油平板上的菌落生长状况、发酵瓶中原油性质变化筛选具有增油潜力的菌株;通过菌落与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利用气相色谱法、柱层析等方法分析菌株对原油化学组成的影响;并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供试菌株发酵液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从分离自原油及油污土壤的17株细菌中筛选出3株有增油潜力的细菌,经鉴定分别为Dietzia cerrcidiphylli(X10)、Micrococcus yunnanensis(X19)及Pseudomonas aeruginosa(X22);3株细菌作用后原油化学成分产生了显著变化,X19对沥青的降解率高达到65.7%,X10对胶质、芳香烃的降解分别达到84.4%、32.15%,烷烃类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X22可合成糖脂类表面活性物质;Pseudomonas aeruginosa发酵液在模拟试验中的驱油率较水驱提高了33.5%,且在低渗及非均质模拟介质中驱油效率较高;筛选得到的3株细菌中均有较好的增油潜力,其中Pseudomonas aeruginosa在室内模拟试验中驱油效果较好,适宜于微生物增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强化采油 石油 细菌 生物表面活性物质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矿场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忠智 李庆忠 +2 位作者 王洪君 罗一菁 郭绍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3-388,共6页
对国内外微生物采油 (MEOR)矿场试验研究进展情况作了综述。分初期到中期 (上世纪 70年代以前 )和中期到现在 (70年代以后 ) ,简述了全世界进行的MEOR矿场试验 ,列表介绍了 1979年以后发表的 2 1例MEOR的注入微生物、实施方式 (单井吞... 对国内外微生物采油 (MEOR)矿场试验研究进展情况作了综述。分初期到中期 (上世纪 70年代以前 )和中期到现在 (70年代以后 ) ,简述了全世界进行的MEOR矿场试验 ,列表介绍了 1979年以后发表的 2 1例MEOR的注入微生物、实施方式 (单井吞吐或驱替 )及结果。讨论并列表给出了MEOR的矿场应用条件 ,并与其他EOR方法作了比较。论述并讨论了MEOR矿场试验的一般程序 ,包括 :油田调查 ,注入微生物选择 ,对油层的适应性 ,与油层本源微生物的竞争特性 ,提高采收率及添加的营养源。对MEOR矿场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meor 矿场试验 采油微生物 适应性 遗传基因解析技术 进展 综述
下载PDF
微生物对岩石表面及地层流体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雷光伦 李希明 +1 位作者 陈月明 汪卫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75,共5页
用测接触角的方法研究了 6株微生物菌与 3种不同性质岩石作用后的接触角变化 ,分析了接触角变化对岩石润湿性、水驱油毛管力、剩余油粘附功及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实验研究了微生物作用后原油烃组分、原油粘度和油水间界面张力的变化。研... 用测接触角的方法研究了 6株微生物菌与 3种不同性质岩石作用后的接触角变化 ,分析了接触角变化对岩石润湿性、水驱油毛管力、剩余油粘附功及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实验研究了微生物作用后原油烃组分、原油粘度和油水间界面张力的变化。研究表明 ,微生物作用可明显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 ,使接触角降低 ,接触角改变大小与微生物种类、作用时间、岩性有关 ;微生物作用可显著改变水驱油毛管力 ,减少剩余油粘附功 ,使剩余油易于剥落、聚集 ,加速其在毛细管中的流动 ;微生物作用可降低原油高碳链烃含量 ,降低原油粘度 ;微生物作用可增加水中有机酸含量 ,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和油水间界面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岩石表面 地层流体 润湿性 毛管力 粘附力 界面张力 微生物驱油
下载PDF
鼠李糖脂发酵条件优化和采油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夏文杰 董汉平 俞理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2-489,共8页
铜绿假单胞菌WJ-1是从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林油藏地层水中经筛选和驯化得到的一株兼性厌氧高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烃降解菌株.经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及红外光谱分析,发现该菌株发酵的表面活性剂主要为鼠李糖脂(rhamnolipid,RL).运用单因... 铜绿假单胞菌WJ-1是从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林油藏地层水中经筛选和驯化得到的一株兼性厌氧高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烃降解菌株.经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及红外光谱分析,发现该菌株发酵的表面活性剂主要为鼠李糖脂(rhamnolipid,RL).运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菌株WJ-1合成RL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培养基,碳源为葵籽油80g/L,氮源为NaNO310g/L、K2HPO42g/L、CaCl20.12g/L、MgSO40.24g/L、FeSO40.12g/L、Na2MoO40.08g/L和酵母膏1.2g/L.菌体生长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37℃;RL合成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34℃,最适发酵时间为90~100h.在最优条件下使用3T智能发酵罐发酵,RL的产量达到55.1g/L.RL粗品能将水表面张力从72.14mN/m降至25.01mN/m,临界胶束浓度为22mg/L.物理模拟驱油试验表明,铜绿假单胞菌WJ-1产出的RL在微生物采油上将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表面活性剂 鼠李糖脂 驱油 物理模拟
下载PDF
压力对采油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登庆 郭辽原 +3 位作者 刘涛 段传慧 张君 宋智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4-117,127,共5页
影响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油藏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压力、温度、矿化度和pH值等。以葡萄糖为主要碳源,对河口采油厂沾3x24井产出水中的内源微生物进行高压(10 MPa)和常压下的静态激活试验,对培养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产生的低... 影响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油藏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压力、温度、矿化度和pH值等。以葡萄糖为主要碳源,对河口采油厂沾3x24井产出水中的内源微生物进行高压(10 MPa)和常压下的静态激活试验,对培养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产生的低分子有机酸及表面张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微生物在不同压力下的生长代谢有较大的差异,压力不仅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结构,而且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性和速度,以及整体群落的代谢方式;与高压相比,常压下微生物种类较多,丰度较高,代谢高峰提早14 d,变化周期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压力 采油微生物 生长代谢 群落结构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SP-7发酵液的性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潘永强 李强 +2 位作者 鞠玉芹 高光军 宋永亭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3-185,共3页
从胜利油田井口土壤中分离并培育出一株可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假单胞菌,命名为SP 7,考察了SP 7发酵液作为微生物采油用剂的相关性能。在含各种营养物的培养基中在37℃培养48h的SP 7菌发酵液,与等体积比的胜利河口油田一口井的原油(50... 从胜利油田井口土壤中分离并培育出一株可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假单胞菌,命名为SP 7,考察了SP 7发酵液作为微生物采油用剂的相关性能。在含各种营养物的培养基中在37℃培养48h的SP 7菌发酵液,与等体积比的胜利河口油田一口井的原油(50℃粘度1019mPa·s)混合,生成O/W乳状液,长时静置后生成下相微乳状液。发酵液的油水界面张力为1.3mN/m。发酵液20℃时生成的泡沫稳定性(半衰期)较商品发泡剂新咪唑啉溶液略差,但50℃时则较好,泡沫体细小致密。发酵液在20~110℃热处理2h后,室温表面张力大体维持恒定(29.7~30.5mN/m);pH值在5.0~10.0范围的发酵液,室温表面张力基本不变(29.7~31.2mN/m);矿化度(NaCl质量浓度)在5.0×103~1.0×105mg/L范围的发酵液,室温表面张力也基本不变(29.7~30.3mN/M),矿化度为1.5×105mg/L时小幅上升至33.3mN/m。从发酵液中提取并纯化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含量为2.1g/L,用IR方法鉴定为脂肽和糖脂,室温时其临界胶束浓度仅为36mg/L。SP 7发酵液可直接用于三次采油。介绍了筛选和培养菌种所用培养基的组成及从发酵液中分离和提纯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程序。图3表2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生物 表面活性剂菌SP-7 发酵液 性能 胜利油田 微生物采油
下载PDF
油田水中细菌群落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孔祥平 包木太 +5 位作者 马代鑫 宋永亭 高光军 李强 潘永强 王修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2-376,共5页
油田水中细菌群落分析,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都是必要的。介绍了油田水中常见的7类细菌对微生物采油的有益和有害作用。采用三管平行MPN或绝迹稀释法和浇注平板法对胜利油田S12块回注污水和5口油井产出水中有益... 油田水中细菌群落分析,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都是必要的。介绍了油田水中常见的7类细菌对微生物采油的有益和有害作用。采用三管平行MPN或绝迹稀释法和浇注平板法对胜利油田S12块回注污水和5口油井产出水中有益菌(石油烃降解菌HDB,脱氮菌DNB,产甲烷菌MPB)和有害菌(硫酸盐还原菌SRB,铁细菌IB,硫细菌SB,腐生菌TGB)群落进行了计数分析,求得了最大可能含菌量,结果表明胜利S12块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较丰富,3种有益菌和4种有害菌普遍存在,在各水样中各类菌的含量有所不同,含量总体较低。认为S12块油藏可以注入合适的营养物质,选择性地激活微生物采油有益菌,抑制有害菌,提高油藏采收率。表2参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油田水 细菌群落 胜利油田
下载PDF
潍北油田昌74井微生物采油室内性能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宝东 王其伟 +3 位作者 王红艳 涂文利 李素稳 韩仁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4-67,共4页
W3、G12、S11是为潍北油田昌74断块筛选的采油菌种。本文报道这几种菌在油藏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与昌74井原油的作用及岩心驱油结果:使原油含蜡量降低7%—11%,使界面张力降低10.7%—44.0%,使高碳数正构烷... W3、G12、S11是为潍北油田昌74断块筛选的采油菌种。本文报道这几种菌在油藏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与昌74井原油的作用及岩心驱油结果:使原油含蜡量降低7%—11%,使界面张力降低10.7%—44.0%,使高碳数正构烷烃含量下降,低碳数正构烷烃含量增多,产酸产气,提高岩心采收率8.2%—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 潍北油田 微生物采油 细菌采油
下载PDF
一株采油功能菌株的筛选和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承纲 王广霞 +2 位作者 张巧云 俞理 黄立信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5-208,共4页
从大庆油田采出液中分离得到一株采油功能菌Z25,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Rhodococcus ruber。该菌株能利用烃类为唯一碳源生长并代谢生成生物表面活性剂,达到稳定期发酵液的乳化系数EI24为64%,最佳发酵时间为48小时。原油降解实验表明... 从大庆油田采出液中分离得到一株采油功能菌Z25,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Rhodococcus ruber。该菌株能利用烃类为唯一碳源生长并代谢生成生物表面活性剂,达到稳定期发酵液的乳化系数EI24为64%,最佳发酵时间为48小时。原油降解实验表明,该菌株能够降低油品的胶质沥青质含量和原油凝固点,使大庆油田3个稠油样的胶质沥青质含量分别从38.76%,33.25%,35.38%降至36.55%,30.31%,33.73%,凝固点分别从13.5℃,-5℃,3.3℃下降至8℃,-12℃,1℃,改善了原油的物性。同时,Rhodococcus ruberZ25菌株发酵液能够乳化原油,形成稳定的水包油型乳液,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原油流动性;微生物发酵液还能够改善介质表面润湿性,将亲油表面转化为亲水表面。通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发现,该菌株能大幅提高低温稠油油藏的原油采收率,对三个油藏的采收率提高幅度分别为14.52%、11.71%和17.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驱油 采油菌株 乳化系数 提高采收率 物理模拟实验 大庆油田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微生物调剖技术 被引量:19
18
作者 段景杰 赵亚杰 吕振山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5-179,共5页
报道了吉林油田分公司与日本国石油公团石油开发技术中心在吉林扶余油田东十八九站联合开展的微生物调剖堵水研究和矿场先导性试验情况。所用菌种筛选自某油井采出水,为大肠杆菌Enterobactersp近缘种,兼性厌氧、嗜温,利用糖类代谢产出... 报道了吉林油田分公司与日本国石油公团石油开发技术中心在吉林扶余油田东十八九站联合开展的微生物调剖堵水研究和矿场先导性试验情况。所用菌种筛选自某油井采出水,为大肠杆菌Enterobactersp近缘种,兼性厌氧、嗜温,利用糖类代谢产出一种长链生物聚合物,生物聚合物在水中形成凝胶,凝胶被水流压缩生成生物膜。在室内实验中将菌液和糖蜜共3PV注入长10m的10段串连填砂岩心,岩心渗透率由2.5μm2下降到2.2μm2,关闭5d后注水45PV使渗透率从0.8μm2下降到0.05μm2,注入纤维素酶使渗透率恢复到1.6μm2;由渗透率2~20μm2的20段岩心组成的三入口三出口填砂岩心网,注入菌种和糖蜜并产出生物聚合物后,高渗段渗透率下降40%~85%,低渗段渗透率下降5%~25%;在天然岩心上,依次注入菌液1.5PV、2%糖蜜3.0PV后关闭5d,继续注水,采收率在水驱残余油基础上提高9%。在包括2口注水井和10口采油井、地温28℃、综合含水88.3%的调剖试验区,第一阶段随注水连续注入菌液28m3和糖蜜300m3,在11个月内综合含水下降10.6%,平均日增产原油9.1t;在第二阶段每日以小段塞注入菌液,共注入25m3菌液和225m3糖蜜,在10个月内综合含水下降5.6%,平均日增产原油4.8t。在4口采油井实施微生物堵水,菌液以小段塞式或连续式随糖蜜注入,关井1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微生物调剖 堵水 产生物聚合物菌 低温油藏 高含水油藏 先导性矿场试验 吉林扶余油田
下载PDF
微生物调剖技术及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靖 阎贵文 +2 位作者 徐宏科 俞理 张雪梅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7期12-15,共4页
介绍了微生物调剖技术,综述了一些先进的室内研究手段如物理模拟微生物封堵及调剖实验、示踪剂技术和可视化技术,总结了激活本源微生物和注入外源微生物调剖技术及现场应用情况。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微生物调剖效果明显、经济效益较好... 介绍了微生物调剖技术,综述了一些先进的室内研究手段如物理模拟微生物封堵及调剖实验、示踪剂技术和可视化技术,总结了激活本源微生物和注入外源微生物调剖技术及现场应用情况。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微生物调剖效果明显、经济效益较好,但普遍存在着应用菌种单一、稳定性差和外加碳源成本高等不足,驯化筛选适应不同类型油藏条件并以原油或廉价原材料为碳源的高效复合菌群,是微生物调剖技术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微生物调剖 生物聚合物 生物膜 生物矿化作用 高效复合菌群
下载PDF
嗜热菌在微生物采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珊珊 张忠智 +3 位作者 鲁莽 贺伟 罗一菁 程建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41-44,48,共5页
研究了3株嗜热菌(GW1,GW2,GW5)在微生物采油(MEOR)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3株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55-65℃,最适生长pH值在7.0-8.0,最适生长含盐质量浓度在5 000-20 000 mg/L。3株嗜热菌对两种油田药剂抗性的考察结果表明,磺酸盐助排... 研究了3株嗜热菌(GW1,GW2,GW5)在微生物采油(MEOR)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3株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55-65℃,最适生长pH值在7.0-8.0,最适生长含盐质量浓度在5 000-20 000 mg/L。3株嗜热菌对两种油田药剂抗性的考察结果表明,磺酸盐助排剂和发泡剂对GW1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发泡剂对GW2有抑制作用,磺酸盐助排剂对GW5有抑制作用。3种嗜热菌可以将原油中较重的组分降解为轻质组分,增加原油的流动性。经鉴定3株嗜热菌GW1,GW2和GW5均为Geobacillus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meor) 嗜热菌 油田化学药剂 磺酸盐助排剂 发泡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