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西缘中元古界黑山组MISS构造的发现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军平 刘卫东 +4 位作者 李维科 李健 何世军 莫雄 关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1-468,共8页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剖面研究,在扬子西缘云南东川地区黑山组发现大套流纹质凝灰质板岩夹层,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22±15 Ma,同时在中元古界黑山组泥质板岩中发现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通过对MISS及围...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剖面研究,在扬子西缘云南东川地区黑山组发现大套流纹质凝灰质板岩夹层,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22±15 Ma,同时在中元古界黑山组泥质板岩中发现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通过对MISS及围岩进行电子探针、XRF分析及能谱分析,研究发现MISS主要成分为P、S、Fe、Cr,明显是微生物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化合物特征;而围岩主要为Al、Si、K、Mg、Ti,为正常黏土质矿物组成元素,两者存在较大差别。笔者等发现的MISS是目前扬子西南缘已知发现的最古老的MISS;MISS在黑山组的出现表明了中元古代时期微生物群落的繁盛,反映了当时沉积环境为滨岸浅水潮上带,在凹陷的位置微生物参与形成了这样不规则的条带皱饰构造,为中元古代地层微生物区域对比、古环境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对于恢复康滇裂谷盆地的生物—沉积作用和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 古环境 锆石U-PB 中元古界 黑山组 东川地区
下载PDF
山西黎城中元古界常州沟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2
作者 郑伟 邢智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25-832,共8页
在山西黎城县西井镇彭庄至大井盘公路旁剖面以及黄崖洞景区发育大量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多发育在砂岩表面。由于构造形态奇特,被误以为各种遗迹化石或是不规则的泥裂构造。依据其形态特征、成因构造和前人分类方案,将研究区此类构... 在山西黎城县西井镇彭庄至大井盘公路旁剖面以及黄崖洞景区发育大量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多发育在砂岩表面。由于构造形态奇特,被误以为各种遗迹化石或是不规则的泥裂构造。依据其形态特征、成因构造和前人分类方案,将研究区此类构造分为3种类型,即微生物席生长构造、微生物席破坏构造和微生物席腐烂构造,以及9个不同形态构造,即小瘤状突起、圆顶大瘤状突起、不规则侧向生长脊、大脊状生长构造、纺锤状脱水裂痕、多边形网状脱水裂痕、曲形脱水裂痕、微生物席砂片、砂火山构造,对9种不同形态的MISS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研究区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与豫西鲁山地区、贺兰山苏峪口地区、北京南口地区、河北兴隆地区发育的MISS及地层特征进行类比,认为MISS对华北地台中元古代地层对比以及古环境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 中元古界 常州沟组 地层对比 山西黎城
下载PDF
宜昌界岭地区Tremadocian早期微生物成因构造的发现
3
作者 曾雄伟 徐子一 +3 位作者 王建坡 程龙 王传尚 王志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7-1734,共8页
【研究目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是国际研究热点之一。中国地质学家较多关注前寒武纪的MISS,而较少研究其他时期的该类构造。奥陶纪早期微生物的繁盛是全球性的,但MISS此前仅见于法国和加拿大纽芬兰等地的浅水碎屑岩,中国目前尚无报... 【研究目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是国际研究热点之一。中国地质学家较多关注前寒武纪的MISS,而较少研究其他时期的该类构造。奥陶纪早期微生物的繁盛是全球性的,但MISS此前仅见于法国和加拿大纽芬兰等地的浅水碎屑岩,中国目前尚无报道。【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剖面测量,本文首次在宜昌界岭地区早奥陶世Tremadocian早期地层(南津关组上部)中发现微生物成因构造。【研究结果】宜昌界岭地区的微生物成因构造主要为微生物席生长构造和微生物席破坏构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微生物席破坏构造与广泛发育于前寒武纪的臼齿构造形态上具有相似性。【结论】该MISS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全球含MISS的地层单元,也对显生宙微生物岩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这一发现也是对宜昌市地质遗迹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成因构造 Tremadocian早期 地质遗迹 南津关组 地质调查工程 宜昌 湖北
下载PDF
辽宁东部地区桥头组微生物诱发沉积构造(MISS)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子杰 张德明 +8 位作者 范海滨 张国仁 邱隆伟 王海鹏 仲米山 耿树峰 郑伟 高福亮 赵汉卿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05-2408,共4页
1研究目的辽宁东部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北缘(Zhao Guochun et al.,2012)。该地区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地层发育,层序保存完整且出露较好,是研究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界的关键地区之一。桥头组分布于辽宁东部的本溪、辽阳、丹... 1研究目的辽宁东部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东北缘(Zhao Guochun et al.,2012)。该地区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地层发育,层序保存完整且出露较好,是研究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界的关键地区之一。桥头组分布于辽宁东部的本溪、辽阳、丹东、大连等地区,曾被认为形成于新元古代晚期南华纪(辽宁省地质勘查院,2017)。近些年随着同位素测年技术的广泛应用,桥头组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的观点被广泛认可(Zhang Wen et al.,2020,2021;Zhao Hanqing et al.,2020),但目前针对桥头组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物源分析及其对华北克拉通古地理重建等方面(Zhang Shuahong et al.,2016;He Tianchen et al.,2016;Zhang Wen et al.,2020,2021;Zhao Hanqing et al.,2020),少量文献则根据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传统地质方法对桥头组的古气候进行研究(曲洪祥等,2011;田德欣等,2018;吴子杰等,2020),但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发沉积构造 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 桥头组 辽宁东部
下载PDF
冀西南中元古界长城系赵家庄组叠层砂质MISS组合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贺萍 王青春 +5 位作者 申方乐 杨克基 马宝军 李伟 王对兴 杜江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05-1014,共10页
在冀西南中元古界长城系赵家庄组沉积特征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特殊沉积构造——“叠层”砂质MISS组合。其在平面上与岩层面齐平,仅表现为颜色的明显差异,轮廓清晰截然,且内部具同心圆状结构;垂向上,内部纹层多与外部不一致,除颜色差... 在冀西南中元古界长城系赵家庄组沉积特征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特殊沉积构造——“叠层”砂质MISS组合。其在平面上与岩层面齐平,仅表现为颜色的明显差异,轮廓清晰截然,且内部具同心圆状结构;垂向上,内部纹层多与外部不一致,除颜色差异之外,还具有“叠层”特点,故将其命名为一种新的MISS类型——“叠层”砂质MISS组合。通过分析其产出背景、发育特征、成因及演化特点,认为叠层砂质MISS组合主要形成于潮坪相潮下和潮间环境,包括典型叠层砂质MISS(可演变为颗粒状砂质MISS、叠合砂质MISS等)和非典型砂质MISS,且随着沉积环境的变化,具有向碳酸盐岩MISS或常规MISS演化的趋势。叠层砂质MISS组合的发现和研究,为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 中元古界 赵家庄组 叠层砂质miss
下载PDF
贺兰山地区中元古代微生物席成因构造--远古时期微生物群活动的沉积标识 被引量:51
6
作者 史晓颖 王新强 +2 位作者 蒋干清 刘典波 高林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7-586,I0001,I0002,共12页
贺兰山中段中元古界黄旗口组石英砂岩中发现丰富的微生物席成因构造(MISS),包括由微生物席生长、破坏和腐烂过程形成的3种类型、9种不同形态的构造;与华北大红峪组发现的同类构造在成因类型与多样性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对比性。砂岩中发育... 贺兰山中段中元古界黄旗口组石英砂岩中发现丰富的微生物席成因构造(MISS),包括由微生物席生长、破坏和腐烂过程形成的3种类型、9种不同形态的构造;与华北大红峪组发现的同类构造在成因类型与多样性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对比性。砂岩中发育双向交错层理、冲洗层理、高角度单斜层理系和波痕,泥质粉砂岩夹层中发育波痕与泥裂,表明微生物席主要发育于潮间带上部至潮上带下部环境。MISS构造在华北地台长城系下部砂岩中的广泛存在表明在1.6 Ga前以蓝细菌为主的微生物群在环潮坪碎屑环境也很活跃,可能代表了微生物由海洋向陆地环境发展的过渡阶段。具光合作用功能的制氧蓝细菌的蓬勃发展可能是引发中元古代海洋化学条件发生转变、含氧量增高的重要原因,并为真核生物及宏观藻类的兴起创造了条件。研究表明,黄旗口组与华北大红峪组大致同时,反映了Columbia超大陆裂解期华北地台开始拉伸一张裂、缓慢沉降的构造古地理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中段 中元古界黄旗口组 微生物席成因构造(miss) 环潮坪碎屑沉积 华北地台西缘
下载PDF
从微观角度认识微生物席在中元古代的繁盛——以豫西云梦山组为例 被引量:16
7
作者 邢智峰 齐永安 +1 位作者 郑伟 袁余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7-865,共9页
豫西云梦山组发育了大量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在地层纵剖面上,毫米级的深色沉积物层和浅色的石英颗粒层交替出现,形成典型的微生物席纹层,代表着微生物席在沉积表面的多次生长和埋藏。深色层包含有泥质物和细砂—粉砂颗粒,被认... 豫西云梦山组发育了大量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在地层纵剖面上,毫米级的深色沉积物层和浅色的石英颗粒层交替出现,形成典型的微生物席纹层,代表着微生物席在沉积表面的多次生长和埋藏。深色层包含有泥质物和细砂—粉砂颗粒,被认为是先前微生物席的残留区;浅色层则是较纯净的石英颗粒,由物理沉积作用形成。进一步对纹层区的薄片观察揭示了5种明显的MISS微结构类型,分别是:波曲层(wavy crinkled laminae)、网状结构(network fabrics)、定向颗粒层(oriented grains)、细小颗粒层(mat layer bound small grains)和重矿物层(heavy mineralsmat layer bound)。这些微结构代表了微生物席在沉积物表面殖居、生长、代谢以及与沉积物相互作用的一些特征,同时也指示了当时的水动力状况和古环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 云梦山组 微生物席 微生物席纹层 微结构
下载PDF
前寒武纪与微生物席相关的粉砂岩岩墙——以天津蓟县古元古界串岭沟组为例 被引量:21
8
作者 梅冥相 高金汉 +1 位作者 孟庆芬 刘智荣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50,共14页
在天津蓟县剖面古元古界串岭沟组下部的环潮坪相粉砂质泥页岩细粒沉积中,发育许多粉砂岩岩墙。由于该粉砂岩岩墙在层面上和层内具有特别的形态,因而对其成因具有多种解释:在层面上呈纺锤状粉砂岩裂缝以及在层内呈砂质充填管形态,从而被... 在天津蓟县剖面古元古界串岭沟组下部的环潮坪相粉砂质泥页岩细粒沉积中,发育许多粉砂岩岩墙。由于该粉砂岩岩墙在层面上和层内具有特别的形态,因而对其成因具有多种解释:在层面上呈纺锤状粉砂岩裂缝以及在层内呈砂质充填管形态,从而被认为是最古老的后生动物遗迹化石;在层内呈弯弯曲曲的粉砂岩岩墙以及明显的流体化作用特点,所以又被解释为地震振荡作用形成的液化砂岩脉。显微镜下,这种岩墙具有明显的富残余有机质构成的边界,以及由粉砂颗粒相对聚集所显示出的明显的流体化作用特征;再加上与这种粉砂岩岩墙共生的沉积构造主要是皱饰构造,局部还发育变余波痕,由此表明沉积面上曾经发育过微生物席。因此,这种粉砂岩岩墙应该解释为沉积面在曾经被微生物席封闭的情况下,相对富含有机质的细粒沉积物在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所发生的脱气作用和脱水作用的产物,最终可以归为由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的一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蓟县 古元古界 串岭沟组 粉砂岩岩墙 微生物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
下载PDF
山西黎城中元古代砂岩层面多种痕迹特征及成因初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郑元 吕洪波 +2 位作者 章雨旭 王敏 孙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共9页
山西黎城地质公园中元古界砂岩夹页岩的层面上除波痕、泥裂等常见构造外,有"石蚯蚓"、弧形迹、星形迹等多种遗迹,用简单的力学原理难以解释它们的形成机制。初步分析认为,自由弯曲水平潜穴(meander burrows)或爬迹(Nereites)... 山西黎城地质公园中元古界砂岩夹页岩的层面上除波痕、泥裂等常见构造外,有"石蚯蚓"、弧形迹、星形迹等多种遗迹,用简单的力学原理难以解释它们的形成机制。初步分析认为,自由弯曲水平潜穴(meander burrows)或爬迹(Nereites)、交叉"S"或"8"字形遗迹可能为生物遗迹或与微生物席有关的构造;而星形迹两端变尖,常组成三射星形,与已报道的冰晶痕相似。更可贵的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痕迹间具有渐变过渡的特征,这提示我们研究这些痕迹的成因必须统筹而系统地考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遗迹 微生物席 冰晶痕 中元古界 黄崖洞 黎城地质公园 山西
下载PDF
华北地台中元古代碳酸盐岩中的微生物成因构造及其生烃潜力 被引量:43
10
作者 史晓颖 张传恒 +3 位作者 蒋干清 刘娟 王议 刘典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9-682,共14页
华北地台中元古界主要由环潮坪石英砂岩、浅海碳酸盐岩和浅海—泻湖相暗色页岩3种沉积相组合构成,以陆表海浅水碳酸盐岩占主导。碳酸盐岩中除含有丰富的微古植物、宏观藻类和微生物建隆外,还发育大量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和微生物诱... 华北地台中元古界主要由环潮坪石英砂岩、浅海碳酸盐岩和浅海—泻湖相暗色页岩3种沉积相组合构成,以陆表海浅水碳酸盐岩占主导。碳酸盐岩中除含有丰富的微古植物、宏观藻类和微生物建隆外,还发育大量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和微生物诱发的碳酸盐沉淀(MMCP)。微生物席和MISS构造在高于庄组上部(约1.6 Ga)和雾迷山组下部(约1.45 Ga)碳酸盐岩中尤为发育,表明活跃的微生物活动和高有机质产量。在石化微生物席中,发现有丝状、球状细菌化石和草莓状黄铁矿;围岩中发现有针状文石、花瓣状重晶石、放射状菱铁矿、铁白云石和葡萄状碳酸盐胶结物等多种自生碳酸盐矿物,指示甲烷厌氧氧化(AOM)导致的自生碳酸盐沉淀。中元古代的温暖气候和海洋分层、缺氧、硫化条件有利于微生物的高生产量和高有机质埋藏率。气隆构造和核形石状碳酸盐结核反映浅埋藏条件下活跃的成烷作用和甲烷排放,围岩和MMCP中富沥青质。华北地台中元古界富微生物席碳酸盐岩有良好的生烃潜力,有可能形成重要的烃源岩。据微生物席、MISS构造及MMCP的研究,初步估算华北地台中元古代碳酸盐岩的概略生烃潜力约为10×108t石油当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代碳酸盐岩 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 微生物席 甲烷厌氧氧化(AOM) 生烃潜力 华北地台
下载PDF
从席底构造到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沉积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 被引量:42
11
作者 梅冥相 高金汉 孟庆芬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3-422,共10页
发育微生物席或微生物膜的沉积底被形象地称为席底,在席底上由于微生物席的发育使沉积物富黏性而抗水流改造,并在沉积面和沉积层内形成一系列奇形怪状的原生沉积构造,如变余波痕、皱饰构造、微生物席碎片、纺锤状或次圆状收缩裂缝等等,... 发育微生物席或微生物膜的沉积底被形象地称为席底,在席底上由于微生物席的发育使沉积物富黏性而抗水流改造,并在沉积面和沉积层内形成一系列奇形怪状的原生沉积构造,如变余波痕、皱饰构造、微生物席碎片、纺锤状或次圆状收缩裂缝等等,这些构造都归为席底构造;与席底相对应,那些不发育微生物席或微生物膜的沉积面则称为混合底,在混合底上单个沉积颗粒受到水流剪切与变形作用的改造而形成诸如正常波痕等原生沉积构造,这些沉积构造则归为混合底构造。席底和席底构造的概念很重要,用来专指微生物沉积作用的产物而区别于混合底和混合底构造。从沉积学概念的演变方面分析,混合底构造就是1964年Pettijohn和Potter所定义的原生沉积构造,他们曾经将其归为4大类并且沿用至今;席底构造也就是微生物形成的(或相关的)原生沉积构造,由于其在形成机理和形态上与Pettijohn和Potter所定义的原生沉积构造存在较大的区别,Noffke 2001年认为其应该具有合适的分类位置,所以就将席底构造归为“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并纳入Pettijohn和Potter 1964年的原生沉积构造的分类体系之中。从席底构造到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概念的演变表明了万能的微生物在沉积作用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沉积学家对微生物沉积作用认识的深入。这些相关的沉积构造及其所形成的席底,就像叠层石(被当作正生长原生沉积构造)一样在前寒武纪地层之中较为普遍。随着后生动物的大规模出现而造成的寒武纪“农艺革命”(Agronom ic revolution)的开始,显生宙的席底及其相关的席底构造多出现在那些不适宜后生动物居住的地方并大多被混合底及其相关的混合底构造所替代;因此,与微生物相关的原生沉积构造,除熟知的叠层石以外,在席底上发育的一系列原生沉积构造,由于其具有特别的指相意义并有助于古环境重塑而被很自然地归到“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该类构造由于其在前寒武纪的普遍性和显生宙的局限分布性,特别是在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后的灾难性泛滥,对于研究地球表层环境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说,从席底构造到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是近年来沉积学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较为重要的基本概念。根据这一重要概念,对前寒武纪地层中一些常常被认为是遗迹化石、长期以来存在的“臼齿状构造谜”(Molar-tooth structure en igm a)等奇形怪状的沉积构造的成因以及从前寒武纪到显生宙地层中均有分布的特殊的纹理化构造等,将会得到一些更加合理的认识;另一方面,关于微生物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表层生物变化与沉积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将会发现更多的新问题而得到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底构造 微生物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 第五类原生沉积构造 有意义的概念演变
下载PDF
豫西鲁山中元古界云梦山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发育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邢智峰 刘云龙 +2 位作者 付玉鑫 齐永安 郑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4,共9页
前寒武纪的生物界是以微生物为主导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生物沉积构造的研究一直受到地质学家重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碳酸盐岩地层,近年来以发育在碎屑岩地层为主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也成为地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豫西鲁山地区云... 前寒武纪的生物界是以微生物为主导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生物沉积构造的研究一直受到地质学家重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碳酸盐岩地层,近年来以发育在碎屑岩地层为主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也成为地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豫西鲁山地区云梦山组隶属于中元古界汝阳群,在构造古地理上属于华北地台南缘,主要为一套陆源碎屑岩沉积,其层面发育了大量的MISS,且类型多样。MISS类型的分布特征对精细环境有良好的指示作用;MISS的大量发育表明了当时微生物群落的繁盛,揭示了当时的微生物群落对古环境具有的强大改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 鲁山地区 云梦山组 古环境
下载PDF
河南宜阳下三叠统刘家沟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演化及其对古环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1
13
作者 邢智峰 周虎 +2 位作者 林佳 王敏 郑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1-206,共16页
河南宜阳地区下三叠统刘家沟组红色砂岩中发育数十种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如皱饰构造、脱水裂痕、微生物席碎片等。按照其形态特征的演化可分为4个不同的组合,由下往上依次为皱饰构造组合、隆脊构造组合、小型脱水裂痕组合和大型... 河南宜阳地区下三叠统刘家沟组红色砂岩中发育数十种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如皱饰构造、脱水裂痕、微生物席碎片等。按照其形态特征的演化可分为4个不同的组合,由下往上依次为皱饰构造组合、隆脊构造组合、小型脱水裂痕组合和大型脱水裂痕组合,其分别反映了不同的古环境与古气候:(1)皱饰构造组合反映了弱氧化的温暖、潮湿环境;(2)隆脊构造组合反映了富氧的温暖、潮湿环境;(3)小型脱水裂痕组合反映了弱氧化的温暖、半干旱环境;(4)大型脱水裂痕组合反映了富氧的炎热、半干旱—干旱环境。依据研究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学特征,认为早三叠世宜阳地区的古环境由湿润、温暖、弱氧化向炎热、半干旱、富氧转变。两者比较表明,宜阳地区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的发育与演化是对早三叠世陆相古环境细微变化的联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 脱水裂痕 皱饰构造 古气候 下三叠统 河南宜阳
下载PDF
豫西中元古代汝阳群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简介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秀 张钊 +1 位作者 周洪瑞 刘清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99-1404,共6页
豫西地区中元古代汝阳群砂岩中普遍发育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Microbial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tures),简称MISS构造,这些MISS构造在过去通常被误认为前寒武纪后生动物遗迹化石。本文对豫西地区中元古代汝阳群MISS构造的形态、结构... 豫西地区中元古代汝阳群砂岩中普遍发育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Microbial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tures),简称MISS构造,这些MISS构造在过去通常被误认为前寒武纪后生动物遗迹化石。本文对豫西地区中元古代汝阳群MISS构造的形态、结构及显微构造特征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的MISS构造有4种类型:多边形网状裂隙构造、纺锤形裂隙、鸟足形裂隙和典型的正弦曲线型Manchuriophycus构造。豫西地区中元古代汝阳群微生物形成的沉积构造的发现,不仅表明这些砂岩层面上曾经存在微生物席活动,对今后与一些微生物席活动有关的沉积构造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为过去被误认为各种遗迹化石的修定提供了证据,而且对恢复前寒武纪沉积古地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s构造 汝阳群 中元古代 豫西地区
下载PDF
皱饰构造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荣涛 郭丽娜 霍荣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23,30,共9页
在综述皱饰构造成因研究历程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评述了4种有代表性的皱饰构造形成模式,其核心问题是在皱饰构造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席和物理作用的参与方式,以及受造席者、透光性、水动力条件、基底类型和生物扰动五大因... 在综述皱饰构造成因研究历程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评述了4种有代表性的皱饰构造形成模式,其核心问题是在皱饰构造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席和物理作用的参与方式,以及受造席者、透光性、水动力条件、基底类型和生物扰动五大因素的影响程度。在对皱饰构造和现代微生物席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皱饰构造与微生物席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所以通过对现代微生物席的生长发育环境进行综合研究,推测了有利于皱饰构造发育的古环境。皱饰构造一般发育于潮间坪和滨外过渡带,并且在显生宙一般与生物扰动作用具有不相容性。皱饰构造是发育最普遍、受关注最广泛的保存在硅质碎屑岩中的微生物诱导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所以理清皱饰构造的成因模式及古地理分布,有利于碎屑岩微生物席学的发展,可以为理解硅质碎屑岩中的特殊沉积构造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饰构造 大象皮构造 肯尼亚构造 微生物席 微生物诱发的沉积构造
下载PDF
河南宜阳地区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利伟 杨文涛 牛永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51-1060,共10页
有关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及其生物地质过程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深刻认识地球早期生命演化以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的重要桥梁。目前报道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主要集中在海相沉积中,而陆相碎屑岩沉积中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研究... 有关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及其生物地质过程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深刻认识地球早期生命演化以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的重要桥梁。目前报道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主要集中在海相沉积中,而陆相碎屑岩沉积中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研究较少。本文介绍了河南省宜阳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陆相碎屑岩中发育的以微生物席生长特征、微生物席破坏特征为主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认为这些沉积构造的发育与二叠纪末地质灾变事件造成的特殊水体化学环境和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相关,属陆相环境中的"错时相"沉积。研究区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的发现对于二叠纪末地质灾变期生物绝灭与复苏奥秘的探索、陆相地层的划分、海相—陆相地层的对比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陆相沉积 生物绝灭与复苏 错时相
下载PDF
豫西济源二叠纪末—三叠纪初陆相微生物成因构造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郑伟 齐永安 +3 位作者 邢智峰 白万备 陈百兵 李小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1-1132,共12页
在豫西济源地区发现的陆相微生物成因构造(Microbially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s,MISSs),主要发育在孙家沟组和刘家沟组,可分为2大类即微生物席生长构造和微生物席破坏构造,8小类即生长脊构造、瘤状突起、曲形脱水裂痕、纺锤状... 在豫西济源地区发现的陆相微生物成因构造(Microbially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s,MISSs),主要发育在孙家沟组和刘家沟组,可分为2大类即微生物席生长构造和微生物席破坏构造,8小类即生长脊构造、瘤状突起、曲形脱水裂痕、纺锤状脱水裂痕、似正弦状构造、树枝状脱水裂痕、多边形脱水裂痕和直脊状脱水裂痕。镜下分析显示具有大"U"形脊、定向排列的石英颗粒、近平行的暗色黏土矿物条带及悬浮排列的云母颗粒等微生物成因特征。通过与鲁山、黎城中元古界以及宜阳、柳林早三叠系微生物成因构造对比研究,认为研究区的微生物成因构造具有较为特殊的埋藏学特征,受二叠纪末灾变事件、适宜的沉积条件和气候因素控制,代表着研究区以微生物群落为主、后生动物稀少、植被贫乏、气候炎热和水土流失严重等特征的一种陆相灾后生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成因构造 二叠纪末大灭绝 陆地生态系 豫西济源
下载PDF
前寒武纪细粒碎屑岩中纺锤状裂缝的成因分析:以燕山东部长城群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林 汤冬杰 +3 位作者 付星梅 周锡强 李楠 梁光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9-706,共8页
燕山东部天津蓟县至河北兴隆一带中元古界长城群细粒碎屑岩中,普遍发育有在层面上表现为纺锤状裂缝的沉积构造,并曾经被解释为后生动物遗迹化石或地震震荡液化脉等。这种沉积构造常与变余波痕、皱饰构造等相伴产出。根据初步观察与研究... 燕山东部天津蓟县至河北兴隆一带中元古界长城群细粒碎屑岩中,普遍发育有在层面上表现为纺锤状裂缝的沉积构造,并曾经被解释为后生动物遗迹化石或地震震荡液化脉等。这种沉积构造常与变余波痕、皱饰构造等相伴产出。根据初步观察与研究的结果推断,纺锤状裂缝可能是由于微生物席对沉积面的封闭作用,导致沉积物在成岩作用早期发生脱气与脱水等作用的产物,因此可以将其归入微生物参与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席底构造)的范畴。纺锤状裂缝与其他的席底构造一样,为前寒武纪的沉积环境重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证据,同时也说明在前寒武纪的地球表层环境中,微生物以其新陈代谢的多样性及巨大的生物量,在沉积纪录中留下了重要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锤状裂缝 微生物参与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 成因分析 碎屑岩 长城群 燕山东部
下载PDF
河南济源下寒武统辛集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白万备 齐永安 +2 位作者 郭英海 王敏 郑伟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68,共8页
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是微生物在沉积物和水界面与沉积环境相互作用,并通过微生物的生长、新陈代谢、破坏、腐烂等过程在沉积物中留下的各种生物作用的沉积构造,对于恢复古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也是近年来遗迹学研究的热点... 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是微生物在沉积物和水界面与沉积环境相互作用,并通过微生物的生长、新陈代谢、破坏、腐烂等过程在沉积物中留下的各种生物作用的沉积构造,对于恢复古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也是近年来遗迹学研究的热点。河南济源地区下寒武统辛集组的石英砂岩层面上发现了大量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通过宏观形态描述及微观分析,可识别出微生物席生长构造和微生物席破坏构造2种类型,微生物席生长构造中可见肯尼亚构造和细小网状生长脊,微生物席破坏构造以多边形脱水砂裂、曲形脱水砂裂及纺锤状脱水砂裂最为常见。环境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主要发育在潮间带,表明潮间带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环境。对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成因机理的模拟表明后生动物的缺乏、砂质基底、光照、水动力条件及周期性暴露等因素对于其发育和保存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潮下带-潮间带过渡区域发育的纺锤状脱水砂裂形成的主控因素为光照条件及上覆快速沉积物的压力,而潮间带多边形脱水砂裂形成的主控因素是周期性暴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 早寒武世 辛集组 潮坪环境
下载PDF
河北兴隆中元古界大红峪组微生物成因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留勤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6-372,共7页
河北兴隆一带的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1650-1600Ma)以潮下坪灰白色厚层块状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在砂岩层面上产出丰富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详细描述了MISS的沉积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这些微生物成因构造可能反映... 河北兴隆一带的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1650-1600Ma)以潮下坪灰白色厚层块状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在砂岩层面上产出丰富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详细描述了MISS的沉积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这些微生物成因构造可能反映了华北中元古代浅海潮坪环境被大面积分布的微生物席所覆盖,微生物席对砂质沉积物表面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沉积物的侵蚀和改造作用,从而影响基本沉积作用过程。大红峪组砂岩层面上发育的MISS为探索元古宙浅海环境微生物一沉积作用关系提供了研究材料,对这些MISS的深入研究可以加深对元古宙碎屑沉积体系的理解,从而促进微生物席沉积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成因构造 微生物席 中元古界 大红峪组 兴隆剖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