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两种入路修复单侧微小型唇裂手术效果的研究
- 1
-
-
作者
韩亚培
郑谦
-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1-665,共5页
-
基金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探索与研发项目(编号:LCYJ2019-10,LCYJ2019-12)。
-
文摘
目的:采用内切口和小切口入路修复微小型唇裂,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42例微小型唇裂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2年的效果,其中内切口组22例,小切口组20例。采用二维照相图片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反映鼻唇区对称性的2个角度值和3个长度比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种切口入路方式进行整复的微小型唇裂,术后即刻和术后2年时鼻小柱偏斜角、鼻底宽度比和人中偏斜角相较于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唇高比和唇宽比术后均接近于1。对于人中偏斜角,小切口组改善在和术后2年优于内切口组(组间比较,术前与术后2年比较,P=0.002,术后即刻与术后2年比较,P=0.017)。结论:小切口入路较内切口进行微小型唇裂整复术,可同样有效改善患者的鼻唇对称性,小切口对于人中偏斜角的改善程度更佳。
-
关键词
微小型唇裂
初期整复
内切口
小切口
-
Keywords
microform cleft lip
Primary repairment
Internal incision
Small incision
-
分类号
R782.2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单侧微小型唇裂手术方案与规范化建议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李精韬
石冰
-
机构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9,共7页
-
基金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交叉学科创新项目(RD-03-202007)。
-
文摘
单侧微小型唇裂尽管畸形程度较轻,但仍有可能涉及鼻唇皮肤、肌肉、黏膜及软骨等多组织类型异常。目前,微小型唇裂整复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针对同一畸形特征的手术技术选择较多,术者在手术设计时常常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自由度。临床个体化治疗绝不等同于随意的手术技术组合,必须发展出规范化的设计思路。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全面理解不同手术操作的技术特点。本文在全面梳理单侧微小型唇裂整复手术入路、肌肉重建、鼻畸形整复等关键操作的技术选择基础上,针对规范化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出建议。
-
关键词
微小型唇裂
个体化治疗
手术设计
标准化
-
Keywords
microform cleft lip
individualized management
surgical planning
standardization
-
分类号
R782.2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单侧微小型唇裂的个体化修复术
被引量:16
- 3
-
-
作者
刘强
李增健
郭永峰
王绪凯
卢利
王玉新
-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整形美容中心
-
出处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46-249,共4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单侧微小型唇裂整复术的个体化设计以及人中嵴形态的整复方法。方法在尽可能保留裂隙侧未受累区皮肤的前提下,对9例单侧微小型唇裂患儿采用个体化设计。对于两侧唇峰高度差值小于2n姗的病例,采用局部Rose切口;两侧唇峰高度差值大于2n姗的病例,在裂隙远中侧唇红缘上方皮肤形成底边长度为差值2/3的等腰三角瓣,再用局部倒V型切口消除皮肤猫耳。同时,唇红部形成交叉三角瓣消除唇红切迹。从皮肤切口入路潜行分离口轮匝肌至鼻底,矢状面切断口轮匝肌薄弱处后再从裂隙远中侧肌肉断面作冠状面剖开,交叉重叠口轮匝肌增加入中嵴区肌层厚度;插入皮肤和唇红三角瓣恢复唇弓曲线及唇红丰满度。必要时同期修复鼻畸形。结果采用个体化设计进行微小型唇裂整复术。可以保持1/3--2/3裂隙侧皮肤完整,恢复唇弓对称性、人中嵴形态及唇部丰满度。结论微小型唇裂整复术的个体化设计可以有效地恢复上唇的对称性及丰满度,减少手术瘢痕长度,修复后外观理想。
-
关键词
微小型唇裂
改良唇裂修复术
个体化设计
-
Keywords
microform cleft lip
Modified cheilorrhaphy
Individual design
-
分类号
R782.2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单侧隐性唇裂整复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 4
-
-
作者
金邵华
李一民
吕洁
陈建
-
机构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
-
出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1-272,共2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单侧隐性唇裂的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5例单侧隐性唇裂患者采用改良唇裂修复术进行手术治疗,C瓣中的肌肉向外旋转与鼻翼基底的口轮匝肌缝合,为了恢复唇弓的对称性,患侧唇峰上方设计三角形皮瓣。结果:25例患者中,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唇弓和上唇的形态恢复良好,患侧人中嵴较明显,鼻畸形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改良唇裂修复术治疗单侧隐性唇裂可以有效地恢复上唇的对称性和丰满度。
-
关键词
单侧
隐性唇裂
改良
唇裂修补术
-
Keywords
Unilateral microform cleft lip Modified cleft lip repair
-
分类号
R782.2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单侧微小唇裂的临床处理原则探讨
被引量:1
- 5
-
-
作者
祝永红
胡海英
史颂民
-
机构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医院口腔科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医院手术室
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
-
出处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408-410,共3页
-
基金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科技计划(20157020)
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
-
文摘
目的探讨单侧微小型唇裂分类设计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Mulliken的分类法对57例微小型唇裂的患者进行分类,然后按照分类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修复。小型唇裂以改良Millard术式为主,部分病例应用了嵴上瓣;微型唇裂采用双"Z"成型术式;极微型唇裂以Rose切口修复。结果 54例患者创口一期愈合,有1例患儿术后出现皮内缝线排异反应,有2例鼻底出现轻度糜烂,术后随防3~12个月,唇弓形态恢复正常,唇红凹陷消除,唇部切口愈合良好,术后效果较满意。结论单侧微小型唇裂的分类设计能有效指导医生手术方式的选择。
-
关键词
微小型唇裂
分类设计
应用
-
Keywords
Unilateral microform cleft lip
Classification design
Application
-
分类号
R782.2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口内外入路修复单侧微小型唇裂临床研究
被引量:1
- 6
-
-
作者
李娇
鲁勇
-
机构
南京市口腔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
南京市口腔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
出处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58-60,158,共4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口内外联合入路修复单侧微小型唇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4例单侧微小型唇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口内外联合入路法进行微小型唇裂的修复,口内通过口腔前庭沟处切口进行口轮匝肌的重建修复,口外唇红部通过Z形切口纠正唇部畸形,上唇皮肤凹陷及鼻部畸形视情况进一步治疗。结果:4例患者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唇红缘连续,口轮匝肌重建良好,唇弓形态正常,唇凹陷及鼻部畸形得到了较大改善。结论:采用口内外联合入路可以在较小创伤的基础上,恢复单侧微小型唇裂患者唇部形态及结构,改善美观。
-
关键词
单侧微小型唇裂
口内外入路
重建修复
-
Keywords
unilateral microform cleft lip
intra-oral and extra-oral approaches
reconstruction
-
分类号
R782.2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用改进的MillardⅡ式法修复隐性唇裂10例
被引量:6
- 7
-
-
作者
成铤
刘坤
赵振民
黄晨煜
赵敏
-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唇腭裂中心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田庄中心医院
-
出处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557-558,i0008,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一种修复隐性唇裂的新方法。方法:按改进的Millard法设计切口,沿白唇切迹全层切开皮肤,应用患侧唇上端形成一组织瓣插入健侧下降后形成的鼻小柱下方的缺损内;将口轮匝肌解剖复位,再造人中嵴;游离并悬吊固定患侧鼻翼软骨。结果:本组共10例病人,6例获随访,最长1年。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改进的MillardⅡ式法是修复隐性唇裂的一种理想方法。
-
关键词
隐性唇裂
改进
MillardⅡ式法
-
Keywords
microform cleft lip
improved methods
Millard Ⅱ
-
分类号
R782.2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隐性唇裂的治疗进展
- 8
-
-
作者
石冰
王永前
-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一科
-
出处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7年第5期273-275,共3页
-
文摘
隐性唇裂是唇裂中最轻微的一种类型,其病理基础是口轮匝肌的断裂和移位、鼻唇肌肉张力带的破坏。隐性唇裂的修复重点是口轮匝肌连续性的恢复和唇鼻肌肉张力带的重建。传统的开放式隐性唇裂修复术留下的上唇部瘢痕影响美观,目前的手术已趋向于采用口内切口。隐性唇裂的个性化修复逐渐成为主流,既要完成功能性修复,又要避免遗留明显的上唇瘢痕。
-
关键词
隐性唇裂
口轮匝肌
鼻唇部肌肉张力带
-
Keywords
microform cleft lip
Orbicularis oris muscle
Nasolabial muscle tension line
-
分类号
R782.2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力矩平衡理论与技术重建微小型唇裂美学形态的效果
- 9
-
-
作者
姚梅琳
贾仲林
石冰
李承浩
-
机构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
-
出处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4年第2期121-125,共5页
-
基金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临床研究项目(LCYJ2019-12、LCYJ-MS-202306)。
-
文摘
目的运用力矩平衡理论与技术重建微小型唇裂美学形态并评估术后效果。方法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手术治疗单侧微小型唇裂患儿27例,男13例、女14例,年龄6个月至25[0.7(0.8,2.0)]岁。运用力矩平衡理论与技术重建微小型唇裂美学形态。拍摄术前及术后照片,测量人中偏斜角,唇高、侧唇宽、唇峰点红唇厚度、唇峰至面中线距离的不对称率(即健侧/患侧的比值减1的绝对值,值越小代表健患侧越对称)等指标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与术前相比,27例微小型唇裂患儿术后的人中偏斜角(P<0.001)、唇高不对称率(P<0.001)、侧唇宽不对称率(P=0.019)、唇峰点红唇厚度不对称率(P=0.021)、唇峰至面中线距离不对称率(P=0.004)均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力矩平衡理论与技术重建微小型唇裂美学形态后,健患侧对称性较术前有了明显改善,为微小型唇裂的美学形态重建提供了新方案。
-
关键词
唇裂
微小型
肌肉重建
肌力平衡
力矩
畸形
-
Keywords
cleft lip
microform
Muscle reconstruction
Muscle strength balance
Force
Deformity
-
分类号
R782.2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微小型唇裂整复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6
- 10
-
-
作者
李盛
石冰
郑谦
鲁勇
-
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唇腭裂外科
-
出处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3-195,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改良唇裂整复术式在治疗微小型唇裂中的应用。方法对24例微小型唇裂患者采用改良唇裂整复术式进行手术治疗,并在术前、术后对面部各个标记点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采用改良唇裂整复术式进行治疗的微小型唇裂,术后唇弓和上唇的形态得到较好的恢复,对称性的恢复令人满意。结论改良的唇裂整复方式用于微小型唇裂的治疗,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术后效果。
-
关键词
微小型唇裂
改良唇裂整复术式
-
Keywords
microform
Individual
cleft lip
-
分类号
R782.2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R454.2
[医药卫生—治疗学]
-
-
题名单侧微小型唇裂的微小皮肤切口修复术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肖翔辕
周翔
黎冻
莫海雁
梁海洁
李静
-
机构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美容整形外科
-
出处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3年第3期181-183,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尽可能减少白唇部皮肤切口瘢痕的单侧微小型唇裂(单侧I度唇裂)的修复方法。方法遵循微创技术操作原则,采用鼻堤Z成形术切口,行白唇区、鼻基底区口轮匝肌浅面皮下剥离,部分离断降鼻肌并松解患侧鼻翼基部在上颌骨的粘连,切取患侧口轮匝肌瓣向内向上推进与健侧口轮匝肌重叠缝合,固定于鼻小柱基部患侧皮下深层,结合唇系带松解、去表皮唇黏膜下组织瓣填充于红唇凹陷部位以修复红唇唇裂。结果7例先天性单侧微小型唇裂修复后均甲级愈合。后随访6-18个月,唇裂鼻堤、红唇凹陷修复效果明显,且患侧鼻孔宽大及唇高短缩畸形亦有改善。结论鼻堤切口结合去表皮唇黏膜下组织瓣修复单侧唇裂,可在尽可能避免白唇切口瘢痕的前提下,明显改善单侧微小型唇裂存在的鼻堤、红唇凹陷、鼻孔宽大畸形,并延长了患侧唇高,可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并符合微创技术原则。
-
关键词
单侧微小型唇裂
微创技术
-
Keywords
Unilateral microform cleft lip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分类号
R7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
-
题名基于唇鼻肌肉张力带理论修复隐性唇裂人中结构
- 12
-
-
作者
董晨彬
李军
刘翔琪
张帅
-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整形外科
-
出处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8-30,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唇鼻肌肉张力带理论修复隐性唇裂人中结构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整形外科接受首次手术治疗的隐性唇裂患儿,共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3~60个月。按不同肌肉重建方法分为2组,肌肉张力带修复组和肌肉水平褥式缝合修复组。对术后人中嵴和人中凹形态进行评分,在Prism 6.0软件中以不成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人中嵴形态评分:肌肉张力带修复组为(4.15±0.56)分,肌肉水平褥式缝合为(2.73±0.32)分,P<0.01;人中凹形态评分:肌肉张力带修复组为(2.36±0.50)分,肌肉水平褥式缝合为(1.45±0.28)分,P=0.0004。结论唇鼻肌肉张力带理论修复隐性唇裂人中结构效果良好。
-
关键词
隐性唇裂
人中嵴
人中凹
唇鼻肌肉张力带
-
Keywords
microform cleft lip
Philtral ridge
Philtral dimple
Nasolabial Muscle Tension Lines Group
-
分类号
R782.2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
-
题名隐性单侧唇裂伴鼻畸形的个性化治疗及短期临床效果
- 13
-
-
作者
高明
陶永炜
毕思思
李锦峰
任战平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
-
出处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377-382,共6页
-
基金
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2018SF-118)
-
文摘
目的 探讨隐性单侧唇裂的分类、个性化治疗方法及唇、鼻部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2例单侧隐性唇裂患者,基于唇部亚解剖单位的畸形程度分类,根据分类行个性化治疗,对比术前及拆除缝线时唇、鼻部的对称性。结果 唇高及唇峰点处红唇厚度术后的对称性较术前均提升(P<0.01)。人中偏斜程度术后较术前得到改善(P<0.01)。侧唇宽及唇峰至面中线的距离术后较术前不对称率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1)。鼻翼切线角、鼻底宽度、鼻孔横宽、鼻孔高度术后的对称性较术前均提升(P<0.01)。鼻小柱的偏斜术后较术前得到改善(P<0.01)。结论针对隐性唇裂采用的个性化手术方案获得了良好的短期临床效果;隐性唇裂健、患侧唇峰在水平方向相对于面中线的对称性较难调整,需要继续探讨合适的方案。
-
关键词
隐性单侧唇裂
鼻畸形
个性化治疗
-
Keywords
Unilateral microform cleft lip
Nasal deformity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
分类号
R782.2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