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mal rectification induced by Wenzel–Cassie wetting state transition on nano-structured solid–liquid interfaces
1
作者 李海洋 王军 夏国栋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20-526,共7页
Thermal rectification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by which the magnitude of the heat flux in one direction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In this study,we propose to implement the thermal rectificatio... Thermal rectification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by which the magnitude of the heat flux in one direction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In this study,we propose to implement the thermal rectification phenomenon in an asymmetric solid–liquid–solid sandwiched system with a nano-structured interface.By using the non-equilibrium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the thermal transport through the solid–liquid–solid system is examined,and the thermal rectification phenomenon can be observed.It is revealed that the thermal rectification effect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terfacial thermal resistance between Cassie and Wenzel states when reversing the temperature bias.In addition,effects of the liquid density,solid–liquid bonding strength and nanostructure size on the thermal rectification are examined.The findings may provide a new way for designs of certain thermal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rectification wetting transition interfacial thermal resistance solidliquid interfaces
下载PDF
Apparent Active Adsorption Force at a Solid-Liquid Interface with Active Adsorption
2
作者 冼爱萍 斯重遥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82-186,共5页
The paper presents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surface tensions on the solid-liquid-vapor interface, γ_(sl)-γ_(sv)+γ_(lv)cosθ=β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wetting on the liquid-solid interface in the case... The paper presents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surface tensions on the solid-liquid-vapor interface, γ_(sl)-γ_(sv)+γ_(lv)cosθ=β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wetting on the liquid-solid interface in the case of active adsorption.The authors suggest a new force“apparent active adsorption force”βto take part in the balance at the three interface lines of contact in the solid-liquid-vapor phases,its dimen- sion isβ=Σα_iRT(Γ_i^(sl)-Γ_i^(sv)+Γ_i^(lv)cosθ),and its direction is dependent on the sign of β,whenβis a positive, the direction is agree with surface tension of the sol- id-vapor interface γ and vice ver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liquid interface surface tension wetting ADSORPTION THERMODYNAMICS
下载PDF
Solute transport and interface evolution in dissolutive wetting
3
作者 JinHong Yang QuanZi Yuan YaPu Zhao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48-56,共9页
Dissolutive wetting, i.e., droplet wetting on dissolvable surfaces, is essential for various natural phenomena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such as the formation of sinkholes, enhancing shale gas recovery, drug design,... Dissolutive wetting, i.e., droplet wetting on dissolvable surfaces, is essential for various natural phenomena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such as the formation of sinkholes, enhancing shale gas recovery, drug design, MEMS, and so on. It is difficult to predict the evolution of concentration field and solid-liquid interface owing to the coupled effects of wetting, diffusion, and convection. This study makes substantial progress by proposing a new theory based on Onsager’s variational principle and finding two modes of solute transport, i.e., shifting and lifting modes. Furthermore, we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wetting and dissolution coupling on the interface shape using a phase diagram. Using our theory, we can predict and inversely predict the interface 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tting DIFFUSION solid-liquid interfac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原文传递
探索微纳尺度润湿动力学:长针式原子力显微镜的应用与进展
4
作者 关东石 聂鹏程 +2 位作者 闫财山 郭永杰 童彭尔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7-1510,共14页
“如何在微观层面测量界面现象”是微纳尺度实验流体力学的关键科学问题,被列入世界前沿125个科学问题名单(Sanders S,Science,2021).由于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传统光学手段很难直接测量微纳尺度下的流动与界面现象.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的... “如何在微观层面测量界面现象”是微纳尺度实验流体力学的关键科学问题,被列入世界前沿125个科学问题名单(Sanders S,Science,2021).由于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传统光学手段很难直接测量微纳尺度下的流动与界面现象.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的精准操控和小尺度力学测量等优势,结合长针式探针组装成的微流变计可以直接测量气-液-固三相接触线上的毛细力,并监测探针在垂直方向运动中力的动态变化.通过该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流体界面的动力学行为以及各类材料在液体环境中力学性质在微纳尺度的精确表征.文章将系统介绍长针式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及其在微纳尺度非理想界面润湿动力学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低能垒表面毛细力的速度依赖性与非对称性、无序粗糙表面接触线黏滑运动的统计学规律、柔性表面接触线动力学的状态与速度定律、以及离子液体-金属界面处电场对接触角迟滞的调控等,最后展望了该技术在新兴领域中的应用.该实验手段为检验各类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提供了可信数据,为探究界面上复杂现象的物理本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尺度流动与界面流动 三相接触线 润湿动力学 原子力显微镜 流固界面
下载PDF
反应型液固界面润湿性的数学表征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定一 金志浩 +1 位作者 王永兰 浩宏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94-99,共6页
用热力学参数构建了润湿角θ与反应型液固界面各相性质及温度的数学关系,简明地将润湿角θ与液固相材料性质之间的内在关系连系在一起,解释了异种材料在钎焊、复合过程中的现象和事实.
关键词 液固界面 焊接 复合材料 润湿性 反应型
下载PDF
Fe_(78)B_(13)Si_9熔体与铁的润湿行为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前刚 张海峰 胡壮麒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60-1664,共5页
采用座滴法研究了真空条件下1180~1220℃之间Fe78B13Si9熔体在纯铁上的润湿行为,结合DeGennes液滴润湿动力学模型分析了Fe78B13Si9熔体在纯铁上的润湿动力学。结果表明:Fe78B13Si9熔体与铁间有良好的润湿性,平衡接触角在10°~4... 采用座滴法研究了真空条件下1180~1220℃之间Fe78B13Si9熔体在纯铁上的润湿行为,结合DeGennes液滴润湿动力学模型分析了Fe78B13Si9熔体在纯铁上的润湿动力学。结果表明:Fe78B13Si9熔体与铁间有良好的润湿性,平衡接触角在10°~40°之间;Fe78B13Si9熔体与铁的润湿为反应性润湿,润湿过程中由于熔体与基体之间的溶解和相互扩散,熔体体积首先增大,然后随着熔体等温凝固的进行又逐渐减小;由于熔滴体积在润湿过程中不断变化,以及测量接触角与实际接触角的差异,DeGennes液滴润湿动力学模型不能描述Fe78B13Si9熔体在铁基体上的铺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78B13SI9 润湿 液/固界面 扩散 溶解
下载PDF
聚合物在固/液界面的吸附形态及形态参数的实验测定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牟伯中 罗平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98,共8页
本文是聚合物在固/液界面吸附形态实验研究方面的一篇综述。包括两个内容:(1)吸附形态的定义及表达;(2)形态参数的实验测定方法及其基本原理。
关键词 固液界面 吸附形态 吸附参数 高聚物
下载PDF
铋生长方式的转变及其固-液界面能的确定
8
作者 坚增运 杨晓琴 +2 位作者 吕士勇 李卫军 常芳娥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53-257,共5页
为了深入研究铋的凝固组织及固液界面能的变化规律,采用熔盐净化结合循环过热的方法,对铋的过冷度及凝固组织特征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过冷度不仅影响铋凝固后晶粒的尺寸,而且也影响晶粒的形貌.根据铋凝固后的晶粒形貌,确定出了铋从... 为了深入研究铋的凝固组织及固液界面能的变化规律,采用熔盐净化结合循环过热的方法,对铋的过冷度及凝固组织特征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过冷度不仅影响铋凝固后晶粒的尺寸,而且也影响晶粒的形貌.根据铋凝固后的晶粒形貌,确定出了铋从小平面生长转变为中间方式生长的临界过冷度和中间方式生长转变为连续生长的临界过冷度分别为49 K和95 K.在此基础上,利用临界过冷度转变模型对铋的固-液界面能进行了预测,从两个临界过冷度所计算的固-液界面能值几乎相等.两者的误差在144~544 K范围只有1.44%~2.55%.其预测结果与形核过冷度法所报道的实验结果相吻和,其误差小于1.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度 组织 生长特性 固-液界面能
下载PDF
纳米颗粒在岩石表面吸附-脱附规律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姜阿姣 宋兆杰 +5 位作者 程婷婷 侯吉瑞 翟浩雅 尚丹森 李玉珍 赵闯 《石油科学通报》 2020年第1期93-100,共8页
低渗透油气藏是我国油气田开发的主体,其特点是孔喉细小、连通性差、毛细作用强,而纳米颗粒由于其尺寸较小,已被应用于提高采收率油田矿场。但是,纳米颗粒在多孔介质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因此,探索纳米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吸附对其在油田... 低渗透油气藏是我国油气田开发的主体,其特点是孔喉细小、连通性差、毛细作用强,而纳米颗粒由于其尺寸较小,已被应用于提高采收率油田矿场。但是,纳米颗粒在多孔介质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因此,探索纳米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吸附对其在油田开发的应用至关重要。为评价不同类型纳米颗粒在岩石固体表面的吸附损耗程度,本文采用密封振荡平衡法研究了亲水性、疏水性纳米颗粒在石英砂与露头砂表面的静态吸附和脱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亲水性、疏水性纳米颗粒在岩石表面以物理吸附为主,且为单层吸附,其等温吸附曲线均符合"S"型特征,与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度高;亲水性纳米颗粒在岩石表面的吸附能力较弱,脱附后的最终吸附量更小,而疏水性纳米颗粒的吸附-脱附行为与之相反。通过研究纳米颗粒在固体岩石表面的吸附-脱附规律,可为油田现场合理认识与应用纳米驱油技术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等温吸附 吸附—脱附规律 固液界面
下载PDF
智能水驱基于界面离子调控机制的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晓 吴晓亮 +4 位作者 施雷庭 刘静静 叶仲斌 刘万发 秦国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62-1967,1973,共7页
通过调节关键离子的浓度,智能水驱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已经得到学术界及工业界的广泛认可,但其微观机理仍存在争议。重点研究了硫酸根离子在砂岩及碳酸盐油藏中的提高采收率效果及机理。通过长岩心驱替实验探究硫酸根离子浓度对... 通过调节关键离子的浓度,智能水驱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已经得到学术界及工业界的广泛认可,但其微观机理仍存在争议。重点研究了硫酸根离子在砂岩及碳酸盐油藏中的提高采收率效果及机理。通过长岩心驱替实验探究硫酸根离子浓度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通过开展油水界面张力、油水界面扩张模量、接触角及液桥收缩-断裂动力学行为分析,分析硫酸根离子浓度对油-水界面及固-液界面的影响规律及机制。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将海水中硫酸根离子的浓度提高3倍能有效提高Berea砂岩及Indiana石灰岩中的原油相对渗透率及采收率;其微观机理包括两个方面:①硫酸根离子提高了两种岩石表面的亲水性;②硫酸根离子不仅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而且提高了油水界面扩张模量及油水界面稳定性,从而抑制地层中“颈缩-分离”(Snap-off)行为的发生,提高原油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水驱 油-水界面 固-液界面 液桥收缩-断裂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高孔密度的泡沫铜对石蜡储热性能的研究
11
作者 朱孟帅 王子龙 +2 位作者 张华 孙向昕 周翔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4-1140,共7页
基于石蜡和高孔密度的泡沫铜制备了复合相变储热材料,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可视化储热实验装置,分析了高孔密度下泡沫铜的填充率对石蜡储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泡沫铜填充率从0%增至2.15%时,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融化时间从992 s缩短... 基于石蜡和高孔密度的泡沫铜制备了复合相变储热材料,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可视化储热实验装置,分析了高孔密度下泡沫铜的填充率对石蜡储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泡沫铜填充率从0%增至2.15%时,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融化时间从992 s缩短至872 s,缩短了11.69%,温度梯度从23.23 K减至7.77 K,降低了66.55%,储热量先增大后减小,分别为20.92、21.22、21.02和20.22 kJ,储热速率先降低后升高,分别为21.08、20.91、21.67和23.25 J/s。此外,自然对流是低泡沫铜填充率下相变材料融化的主导机制,热传导是高泡沫铜填充率下相变材料融化传热的主导机制,并且随着融化时间的进行,导热逐步向自然对流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热 泡沫铜 固-液相界面 自然对流 储热性能
下载PDF
In situ study on the oscillation of mobile droplets and force analysis during the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Al-Bi alloy
12
作者 Ya Zhang Yue Wu +6 位作者 Yang Tang Jianbo Ma Bo Mao Yanling Xue Hui Xing Jiao Zhang Baode Su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9,共9页
During solidifications of immiscible alloys,the motion of droplets at the solid/liquid(S/L)interface is gen-erally driven by dragging force,gravity force,repulsion force of interface,and thermal-solutal Marangoni forc... During solidifications of immiscible alloys,the motion of droplets at the solid/liquid(S/L)interface is gen-erally driven by dragging force,gravity force,repulsion force of interface,and thermal-solutal Marangoni force,However,there is few in situ study investigating kinetics behavior to analyze the forces on droplets.The mechanism of droplet motion remains unclear due to the unavailability or uncertainty of the effect of convection and solutal Marangoni force on droplet behavior.In this study,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im-miscible Al-Bi alloy was observed via synchrotron radiography,and the horizontal oscillation of droplets at S/L interface was detected for the first time.Forces,especially solutal Marangoni force,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in situ measured radius of droplets and thermal-solutal gradient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annot be reasonably explained by the previous analysis model which neglects melt convection.The non-negligible effect of flow on droplet motion was demonstrated,and the force balance of droplet both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can be obtained considering a lift force of 6.39 × 10^(-9) N and a modified solute-related parameter dσ/dc of 0.45-0.65 J m^(-2),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OGRAPHY solidIFICATION Immiscible alloys Droplet behavior solid/liquid interface
原文传递
乙腈对超级电容器内含水离子液体/石墨烯固液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
13
作者 宋粉红 马佳明 +1 位作者 王富康 范晶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71-3679,共9页
离子液体电解质在石墨烯表面的润湿特性对石墨烯离子液体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性能至关重要。由于离子液体具有吸湿性在制备及应用过程中极易吸收水分,水的存在影响固液界面的离子分布及离子液体在石墨烯表面的润湿特性。有机溶剂乙腈有望... 离子液体电解质在石墨烯表面的润湿特性对石墨烯离子液体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性能至关重要。由于离子液体具有吸湿性在制备及应用过程中极易吸收水分,水的存在影响固液界面的离子分布及离子液体在石墨烯表面的润湿特性。有机溶剂乙腈有望减小离子液体的黏度且减少水的存在对电容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乙腈对含水离子液体在石墨烯电极壁面上的润湿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乙腈含量增加,即nH_(2)O:nACN从1:1变化到1:8时,亲水性和疏水性含水离子液体液滴在石墨烯表面的润湿性均显著增强,对应的接触角分别减少了42.46°、24.30°,亲水性离子液体体系润湿性增强效果更为显著。通过分析各离子、分子一维二维密度和离子/分子间径向分布函数,发现乙腈分子分布在近壁面层,且乙腈的加入改变了阴阳离子、水分子在固液界面的分布和相互作用,形成部分脱溶结构,有利于提高储能性能。此外,乙腈的存在使离子的扩散速率增加,阴阳离子、水、乙腈、固壁相互作用改变了含水离子液体液滴在石墨烯表面的润湿性。研究结果从微观角度深入探究了离子液体/石墨烯固液界面的微观结构,为开发和设计高性能石墨烯离子液体超级电容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 含水离子液体 固液界面 分子模拟 超级电容器
原文传递
活性钎料Cu_(50)Ti_(50)在Sialon陶瓷表面的润湿动力学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冼爱平 薛小谋 斯重遥 《材料科学进展》 CSCD 1992年第2期125-128,共4页
采用躺滴技术观察了在1248K 活性钎料 Cu_(50)Ti_(50)在 Sialon 陶瓷表面的铺展动力学过程,并用 X射线衍射技术鉴定了在金属/陶瓷界面上产生的界面反应产物。结果发现,在试验条件下(1248K,0—5min),这种活性钎料在陶瓷表面流动时,润湿... 采用躺滴技术观察了在1248K 活性钎料 Cu_(50)Ti_(50)在 Sialon 陶瓷表面的铺展动力学过程,并用 X射线衍射技术鉴定了在金属/陶瓷界面上产生的界面反应产物。结果发现,在试验条件下(1248K,0—5min),这种活性钎料在陶瓷表面流动时,润湿半径与铺展时间的平方根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就作者所知,这一规律是第一次在金属—陶瓷系统中被发现和报道,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钎料 润湿 界面 材料 结构陶瓷
原文传递
重力对GaSb熔滴和液/固界面交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超英 翟光杰 +4 位作者 吴兰生 麦振洪 李宏 张海峰 丁炳哲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2094-2100,共7页
利用我国返回式实验卫星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进行了GaSb熔滴与GaP ,BN和GaAs等材料的润湿性能的研究 ,分析了熔滴与基片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 ,并与重力场下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实验表明 ,重力因素对润湿性存在影响 ,空间微重力条件下测得... 利用我国返回式实验卫星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进行了GaSb熔滴与GaP ,BN和GaAs等材料的润湿性能的研究 ,分析了熔滴与基片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 ,并与重力场下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实验表明 ,重力因素对润湿性存在影响 ,空间微重力条件下测得的GaSb熔滴与GaP及BN基片的接触角比地面测量的大 .对凝固后的熔滴与基片之间的组织分析显示 ,重力场下 ,液固界面的相互作用较强 ,存在较宽的过渡区 ,这与地面浮力对流有利于物质输运密切相关 .实验结果还表明 ,空间微重力环境下熔体凝固的组织比重力场下要均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润湿性 液/固界面 锑化镓 熔滴
原文传递
微重力环境及地基的高温熔体润湿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章福 王容岳 +3 位作者 谢珊珊 徐秉声 于湘涛 刘敬霞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82,共8页
经典材料表面与界面的一些实验现象被重力效应覆盖,影响人们对材料本质物理特性的深入了解.因此,微重力对熔体的润湿行为和固/液界面反应的作用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前人对高温熔体特别是高温锡基合金的润湿行为及与基板间... 经典材料表面与界面的一些实验现象被重力效应覆盖,影响人们对材料本质物理特性的深入了解.因此,微重力对熔体的润湿行为和固/液界面反应的作用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前人对高温熔体特别是高温锡基合金的润湿行为及与基板间的界面反应特性的研究,通过与微重力条件下相关研究及实验结果对比,总结了卫星微重力环境及地基环境下的高温熔体润湿特性,为以后的空间实验及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性 锡基合金 微重力 固/液界面反应
原文传递
固液界面特征对致密/页岩储层渗吸行为的影响——以延长组7段+8段致密储层和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兵 王怡文 +2 位作者 赵金洲 Kadet Valeriy 蒲万芬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83-1692,共10页
油/水/岩石间的固液界面特征是影响致密/页岩储层渗吸行为的关键,尤其对于界面张力达到超低且具有增溶乳化作用的渗吸体系,亟待明确其界面作用机制与渗吸行为的关系。以延长组7段+8段致密储层和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研究对象,构筑了模拟... 油/水/岩石间的固液界面特征是影响致密/页岩储层渗吸行为的关键,尤其对于界面张力达到超低且具有增溶乳化作用的渗吸体系,亟待明确其界面作用机制与渗吸行为的关系。以延长组7段+8段致密储层和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研究对象,构筑了模拟地层水、常规表面活性剂(AES)、可形成纳米乳液的表面活性剂体系(nE-S)、含油核的预制纳米乳液(nE)及原位微乳液(mE-FS)5种典型渗吸液。深入开展了界面相互作用、渗吸物理模拟、归一化采收率模型、标度方程及渗吸数学模型的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mE-FS具有超低界面张力和增溶能力,可以显著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大幅度提高渗吸采收率;(2)渗吸采收率mE-FS>nE>nE-S>AES>模拟地层水;(3)mE-FS渗吸采收率与岩心渗透率线性相关,渗透率越低,渗吸效果越差;(4)综合考虑界面张力和润湿性变化建立了适用范围宽的无因次时间标度模型;(5)将增溶系数引入渗吸理论数学模型建立了不同界面性质渗吸液的渗吸距离与时间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页岩储层 渗吸行为 固液界面特征 增溶乳化 数学模型
原文传递
Al固/液界面动力学因子和动力学行为
18
作者 吴凌康 李丘林 +3 位作者 李默 徐贲 刘伟 白秉哲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83-791,共9页
从固/液界面的动力学方程出发,通过设计不同的计算模型,系统地研究了平面型界面和圆柱型界面的动力学行为,并计算了固/液界面的动力学因子(μ)。模拟平面型界面的运动和涨落行为,并分别提取了μ,两种模拟给出的结果非常接近,都有:μ100&... 从固/液界面的动力学方程出发,通过设计不同的计算模型,系统地研究了平面型界面和圆柱型界面的动力学行为,并计算了固/液界面的动力学因子(μ)。模拟平面型界面的运动和涨落行为,并分别提取了μ,两种模拟给出的结果非常接近,都有:μ100>μ110>μ111。模拟平面型界面回复现象,当界面偏离平衡位置时,会在界面张力的作用下发生回复,界面形貌在回复过程满足Gauss衰减规律。模拟圆柱型短晶核的界面运动行为,发现晶核在凝固或熔化过程中,晶核半径的变化速度逐渐加快,但存在一个函数,变化速度为匀速。研究了圆柱型长晶核的熔断行为,解释了界面涨落导致晶核熔断的内在机制,并发现熔断断口形貌近似服从Gauss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界面 动力学因子 动力学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