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Seed Size, Suspension Recycling and Substrate Pre-Treatment on the CVD Growth of Diamond Coatings
1
作者 Awadesh Kumar Mallik Sandip Bysakh +2 位作者 Radhaballabh Bhar Shlomo Z. Rotter Joana Catarina Mendes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15年第12期747-763,共17页
CVD growth of uniform conformal polycrystalline diamond (PCD) coatings over complex three dimensional structures is very important material processing technique.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nucleation and subsequent gr... CVD growth of uniform conformal polycrystalline diamond (PCD) coatings over complex three dimensional structures is very important material processing technique.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nucleation and subsequent growth period is very critical for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CVD diamond based technologies. There are many methods of enhancing diamond nucleation on foreign substrates-ultrasonic treatment with diamond seed suspension being the best among them. A combination of ultrasonic seeding (US) technique with prior treatment (PT) of the substrate under CVD diamond growth conditions for brief period of time, has found to be very effective in enhancing the diamond nucleation during CVD growth—together they are known as NNP. But successive usage of the same seeding suspension up to ten cycles deteriorates the seeding efficiency. 6th seeding cycle onwards the silicon substrates are barely get covered by diamond crystallites. Five different diamond micron grits were used for seeding the silicon substrates and it is observed that US with the sub-micron particles (0.25 μm) is very effective in efficient nucleation of PCD on Si substrates. PT of the substrate somewhat negates the effect of successive use of the same seeding slurry but it is best to avoid recycling of the same seeding suspension using micron size diamond gr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wave Plasma CVD SEEDING diamond micron Grits Novel NUCLEATION Process (NNP) POLYCRYSTALLINE diamond
下载PDF
Efect of Nanometer WC Coating on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Diamond/6061 Composites
2
作者 Z.Y.Dong D.Wang +2 位作者 W.G.Wang B.L.Xiao Z.Y.Ma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18-126,共9页
Diamond has poor interface tolerance with Al.To enhance interface bonding,in this study,tungsten carbide(WC)nanocoatings on the surface of diamond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using sol–gel and in-situ reaction methods.WO... Diamond has poor interface tolerance with Al.To enhance interface bonding,in this study,tungsten carbide(WC)nanocoatings on the surface of diamond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using sol–gel and in-situ reaction methods.WO_(3) sol–gel with two concentrations,0.2 mol/L,and 0.5 mol/L,was,respectively,coated on diamond particles,then sintered at 1250℃for 2 h to produce WC nanocoatings.The concentration of 0.2 mol/L WO_(3) sol–gel was not enough to cover the surface of the diamond completely,while 0.5 mol/L WO_(3) sol–gel could fully cover it.Moreover,WO_(3) was preferentially deposited on{100}planes of the diamond.WO_(3) converted to WC in-situ nanocoatings after sintering due to the in-situ reaction of WO_(3) and diamond.The diamond-reinforced Al composites with and without WC coating were fabricated by powder metallurgy.The diamond/Al composite without coating has a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584.7 W/mK,while the composite with a coating formed by 0.2 mol/L and 0.5 mol/L WO_(3) sol–gel showed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626.1 W/mK and 584.2 W/mK,respectively.The moderate thickness of nanocoatings formed by 0.2 mol/L WO_(3) sol–gel could enhance interface bonding,therefore improving thermal conductivity.The nanocoating produced by 0.5 mol/L WO_(3) sol–gel cracked during the fabrication of the composite,leading to Al12W formation and a decrease in thermal condu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mond Al matrix composite nanometer coating WC Thermal conductivity
原文传递
负载士的宁纳米微粒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丁寅 袁红宇 +3 位作者 郭立玮 詹秀琴 胡勇 蒋锡群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6-157,F003,共3页
目的 制备具有缓释作用的士的宁纳米微粒。方法 采用沉淀法制备出负载士的宁的三嵌段聚合物纳米微粒 ,并对其粒径、多分散度、粒子产率、载药率、体外释放进行了测定。结果 负载士的宁纳米微粒的平均粒径为 1 6 9nm ,粒子产率为 5 2 ... 目的 制备具有缓释作用的士的宁纳米微粒。方法 采用沉淀法制备出负载士的宁的三嵌段聚合物纳米微粒 ,并对其粒径、多分散度、粒子产率、载药率、体外释放进行了测定。结果 负载士的宁纳米微粒的平均粒径为 1 6 9nm ,粒子产率为 5 2 .4 % ,载药率为 6 2 % ;体外释药结果表明士的宁的释放一直持续到 4 0h。结论 纳米载药体系可以和士的宁的给药结合起来 ,通过控制士的宁的释放速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的宁 三嵌段聚合物 纳米微粒 负载 研究 沉淀法 制备
下载PDF
纳米级大米淀粉的制备及性质 被引量:26
4
作者 涂宗财 任维 +5 位作者 刘成梅 王振兴 李敏 郭逍遥 林德荣 张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0-253,共4页
为了探索纳米淀粉的新型制备方法及可行性,采用超高压均质和超微粉碎制备了纳米级大米淀粉,并研究了其颗粒粒度、吸湿性能、溶解度和膨胀率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超高压均质和超微粉碎能明显减小大米淀粉的颗粒粒度,成功制得纳米级大米... 为了探索纳米淀粉的新型制备方法及可行性,采用超高压均质和超微粉碎制备了纳米级大米淀粉,并研究了其颗粒粒度、吸湿性能、溶解度和膨胀率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超高压均质和超微粉碎能明显减小大米淀粉的颗粒粒度,成功制得纳米级大米淀粉,且随着大米淀粉粒度的减小,其吸湿性能、溶解度和膨胀率明显增加,说明纳米级大米淀粉的水合能力增强,体现了纳米级大米淀粉的表面效应和小尺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大米淀粉 超高压均质 超微粉碎
下载PDF
微米/纳米雄黄微粒的制备及粒度测定 被引量:10
5
作者 詹秀琴 郭立玮 +1 位作者 付廷明 袁红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 制备不同大小的雄黄颗粒并测定其粒径。方法 采用水飞、气流粉碎、细珠研磨和微射流 4种方法制备不同粒径的雄黄颗粒 ,并用激光粒度测试仪进行测定。结果 制得 4种微米、纳米级的雄黄颗粒。结论 通过采用新的制剂方法 ,可以得... 目的 制备不同大小的雄黄颗粒并测定其粒径。方法 采用水飞、气流粉碎、细珠研磨和微射流 4种方法制备不同粒径的雄黄颗粒 ,并用激光粒度测试仪进行测定。结果 制得 4种微米、纳米级的雄黄颗粒。结论 通过采用新的制剂方法 ,可以得到微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测定 雄黄 粒径 微米 纳米 中药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的性能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32
6
作者 邹芹 王明智 王艳辉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3年第2期54-58,共5页
纳米材料是近年引起世界各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材料学家及工程界、产业界广泛注意的新材料[1,2 ] 。本文对纳米材料的通性、金刚石的基本性质、纳米金刚石的性质与应用前景、烧结型纳米PCD的聚结机理及性质进行阐述。揭示了纳米金刚石... 纳米材料是近年引起世界各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材料学家及工程界、产业界广泛注意的新材料[1,2 ] 。本文对纳米材料的通性、金刚石的基本性质、纳米金刚石的性质与应用前景、烧结型纳米PCD的聚结机理及性质进行阐述。揭示了纳米金刚石聚晶具有金刚石和纳米材料的双重特性 ,提出了制造纳米金刚石聚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 性能 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 纳米金刚石聚晶
下载PDF
化学复合镀纳米金刚石粉的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相英伟 张晋远 金成海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25,共4页
研究了化学复合镀纳米金刚石粉的不同施镀工艺 ,并分析了复合镀层的性能和结构。结果显示 ,与机械搅拌和氮气搅拌相比 ,注射搅拌制得的复合镀层中的纳米金刚石含量较高。实验中选用的几种表面活性剂未能提高复合镀层中纳米金刚石的复合... 研究了化学复合镀纳米金刚石粉的不同施镀工艺 ,并分析了复合镀层的性能和结构。结果显示 ,与机械搅拌和氮气搅拌相比 ,注射搅拌制得的复合镀层中的纳米金刚石含量较高。实验中选用的几种表面活性剂未能提高复合镀层中纳米金刚石的复合量。纳米金刚石的嵌入不改变复合镀层的结构 ,但使镀层表面形成不平整的、微小球粒堆砌状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镀 纳粹金刚石 表面活性剂 镀层结构
下载PDF
纳米微粒在镍/微米/纳米组合电镀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奇峰 钱翰城 李学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6,61,共3页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纳米微粒浓度的镍/微米/纳米组合电镀的镀层性能,研究纳米微粒的引入对微粒沉积量、镀层硬度的影响。
关键词 铝合金 镍/微米/纳米组合电镀 纳米微粒 微米微粒 沉积量 显微硬度
下载PDF
纳米SiC和微米SiC填充聚醚醚酮的磨损机理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齐华 薛群基 沈维长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58-560,共3页
利用热压法分别以纳米SiC和微米SiC作为填料制取了两类不同SiC填充的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并对它们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还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摩擦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进而对材料的磨损机理作了分析与讨论。研... 利用热压法分别以纳米SiC和微米SiC作为填料制取了两类不同SiC填充的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并对它们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还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摩擦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进而对材料的磨损机理作了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0%(wt)纳米SiC作为填料能有效的改善其填充聚醚醚酮的摩擦磨损性能,而相同含量的微米SiC作为填料只能使其填充聚醚醚酮的耐磨性能有所改善,但没有减摩效果。微米SiC填充聚醚醚酮的磨损方式是以严重的犁削和磨料磨损为主,而纳米SiC填充聚醚醚酮的磨损方式则是以轻微的粘着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化硅 微米碳化硅 填充聚醚醚酮 摩擦 磨损
下载PDF
大长径比微细轴的车削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明君 殷国富 袁光辉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微纳米级器件的加工是MEMS系统的开发、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切削试验,设计出能加工最小直 径为7 μm的微细轴的金刚石车刀,其主要参数为:主偏角Kr=93°,副偏角Kr'=300°前角γ0=0°,后角α0=5°。 然后以加工... 微纳米级器件的加工是MEMS系统的开发、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切削试验,设计出能加工最小直 径为7 μm的微细轴的金刚石车刀,其主要参数为:主偏角Kr=93°,副偏角Kr'=300°前角γ0=0°,后角α0=5°。 然后以加工直径20 μm的轴为例,分析了进给量、背吃刀量以及主轴转速对微细轴成形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 究结果表明,在微细轴的加工中,切削用量不仅对工作表面质量产生影响,而且关系到是否能够车削成形。在可 成形范围内,进给量与表面粗糙度值成正比,具有显著的影响;背吃刀量、主轴转速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小。 最后试制了不同加工参数条件下的极限实例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轴加工 精密切削 MEMS 微纳米器件
下载PDF
石膏晶须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林艳 彭同江 +1 位作者 孙红娟 王宝川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5-711,721,共8页
石膏晶须是一种性价比高、力学性能良好以及对环境友好的材料,可应用于复合材料、造纸、催化、可生物降解材料等领域。石膏晶须的制备大多停留在工艺参数研究上,对石膏晶须特征和应用研究不足。本文讨论了石膏晶须的结构,从产物形成过... 石膏晶须是一种性价比高、力学性能良好以及对环境友好的材料,可应用于复合材料、造纸、催化、可生物降解材料等领域。石膏晶须的制备大多停留在工艺参数研究上,对石膏晶须特征和应用研究不足。本文讨论了石膏晶须的结构,从产物形成过程上对石膏晶须的制备方法进行了分类和评述;对不同制备方法和不同应用领域的石膏晶须的产物特征进行了总结,讨论了制备和应用之间的相关性;并讨论了石膏晶须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 晶须 微纳米材料
下载PDF
应用纳米级金刚石抛光亚纳米级光滑表面 被引量:16
12
作者 高宏刚 王建明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1999年第5期80-84,共5页
用爆炸法合成的纳米级金刚石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其物理机械特性与普通亚微米级金刚石微粉有很大差别。我们使用这种材料配制的抛光液对YVO4 晶体进行了超精密抛光的初步实验,获得了具有较低表面粗糙度(< 1 nm )的表面,发... 用爆炸法合成的纳米级金刚石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其物理机械特性与普通亚微米级金刚石微粉有很大差别。我们使用这种材料配制的抛光液对YVO4 晶体进行了超精密抛光的初步实验,获得了具有较低表面粗糙度(< 1 nm )的表面,发现了纳米金刚石作为抛光材料的独特之处。本文描述了实验结果,分析了抛光表面,并总结了纳米金刚石粉的抛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光 金刚石 纳米材料 光滑表面
下载PDF
高能混合炸药用铝粉的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鲁彦玲 赵然 +1 位作者 高欣宝 杜仕国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7-60,共4页
为提高铝粉在混合炸药中的作用效能,用硅烷偶联剂对6μm铝粉分别与300 nm、50 nm两种纳米级粒径的铝粉级配混合试样进行了表面处理,对获得的粉体做了SEM、IR分析,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在铝粉表面形成了一层硅烷偶联剂膜层,这层膜对单质... 为提高铝粉在混合炸药中的作用效能,用硅烷偶联剂对6μm铝粉分别与300 nm、50 nm两种纳米级粒径的铝粉级配混合试样进行了表面处理,对获得的粉体做了SEM、IR分析,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在铝粉表面形成了一层硅烷偶联剂膜层,这层膜对单质铝氧化起保护作用,有利于保持活性铝含量,对提高铝粉在混合炸药中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微米级和纳米级铝粉混合并得到适当的表面处理,微米级颗粒可以作为纳米级颗粒良好分散的"载体",有效发挥纳米尺度颗粒的优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粉 偶联剂 微米 纳米
下载PDF
化学镀镍-磷-超微金刚石复合镀层初探 被引量:12
14
作者 顾宝珊 纪晓春 +3 位作者 张启富 仝毅 恽寿榕 黄风雷 《电镀与精饰》 CAS 1999年第5期9-11,共3页
超微金刚石是从负氧平衡炸药爆轰后固相产物中提纯得到的,平均粒径4~8 nm ,比表面积高达390 m 2/g,是一种兼具金刚石和纳米颗粒特性的新型材料。简述了超微金刚石的性能,初步探讨化学镀 Ni P超微金刚石复合镀层... 超微金刚石是从负氧平衡炸药爆轰后固相产物中提纯得到的,平均粒径4~8 nm ,比表面积高达390 m 2/g,是一种兼具金刚石和纳米颗粒特性的新型材料。简述了超微金刚石的性能,初步探讨化学镀 Ni P超微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制备和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镀 金刚石 纳米颗粒 镍磷合金 镀层
下载PDF
微米、纳米SiC表面涂覆、改性的方法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宿辉 曹茂盛 《电镀与精饰》 CAS 2005年第6期13-17,共5页
介绍了微米、纳米S iC表面涂覆、改性的实验方法,探讨了各种方法的特点。从微米、纳米S iC的三种不同形态入手,详细介绍了微米、纳米S iC的表面涂覆、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微米、纳米S iC表面涂覆、改性技术给出了简要评价。
关键词 碳化硅 微米 纳米 涂覆 改性 化学镀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页岩微—纳米观地质特征 被引量:18
16
作者 龙胜祥 彭勇民 +4 位作者 刘华 赵春鹏 赵剑华 吴靖 俞凌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30,共8页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是四川盆地东南部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目标层系之一,以往对其地质特征的研究多停留在单方面、定性层面。为此,在钻井岩心观察与描述的基础上,应用微—纳米分析技术和模拟技术,对该层系的微—纳米观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是四川盆地东南部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目标层系之一,以往对其地质特征的研究多停留在单方面、定性层面。为此,在钻井岩心观察与描述的基础上,应用微—纳米分析技术和模拟技术,对该层系的微—纳米观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页岩矿物组成横向发育稳定,但纵向变化明显,龙一1亚段以灰黑色富有机质硅质页岩为主,有机质含量高,石英含量高且主要为有机成因石英;(2)龙一2亚段以灰黑色—黑色含粉砂质页岩及粉砂质页岩为主,较之于龙一1亚段,其砂质含量明显增多,TOC和石英含量则相对较低;(3)龙一3亚段主要为黑灰色黏土质页岩,硅质矿物含量较低,有机质常富集在黏土矿物间呈断续顺层分布;(4)该区页岩主要发育有机质孔隙、黏土矿物孔隙、脆性矿物孔隙和裂缝(含页理缝)等4种储集空间类型,其中有机质孔隙十分发育,多数为纳米级,是页岩气赋存的主要储集空间;(5)龙一_1亚段属于IUPC分类方案中的中孔,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高,连通性中—差,喉道直径变小,向上到龙一_2、龙一_3亚段则以IUPC分类方案的大孔为主,但孔隙度降低、连通性变差;(6)该区页岩孔缝细小,孔隙表面积大,对页岩气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气量随压力增加而增加,页岩气在低速渗流时呈现滑脱效应,渗透率和孔隙压力越小,滑脱效应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页岩 微—纳米观特征 有机质孔隙 微纳米孔喉 吸附能力 低速渗流 滑脱效应
下载PDF
反渗透型低自由水钻井液体系 被引量:21
17
作者 陈金霞 阚艳娜 +2 位作者 陈春来 卢淑芹 王荐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7,97-98,共4页
为了解决南堡油田深层硬脆性泥页岩井壁失稳问题,研究了反渗透型低自由水钻井液体系。该体系针对泥岩纳微米级孔喉引入纳微米封堵技术,在近井壁地带形成半渗透膜,配合键合水技术降低钻井液水活度,产生反向渗透压差,平衡液柱压差和毛管力... 为了解决南堡油田深层硬脆性泥页岩井壁失稳问题,研究了反渗透型低自由水钻井液体系。该体系针对泥岩纳微米级孔喉引入纳微米封堵技术,在近井壁地带形成半渗透膜,配合键合水技术降低钻井液水活度,产生反向渗透压差,平衡液柱压差和毛管力,提高体系的井壁稳定效果。纳微米封堵材料包括胶束剂HSM和固壁剂HGW,HSM在水中呈球状、层状、棒状,尺寸在1~100 nm之间,其通过亲水基团多点吸附缠绕在井壁上,其疏水基团裸露在外相互黏结,在井壁上形成一层疏水膜;HGW是憎水性的亚微米级乳液,其覆盖在井壁岩石表面,在压力作用下堆积形成一层憎水膜,通过加入3%HGW+2%HSM、再加入20%键合剂,钻井液的膜效率可以从0.11提高到0.30和0.50。室内评价表明,该体系具有类似于油基钻井液的防塌抑制性、润滑性和储层保护性能。该体系在南堡2-35和南堡4-65井进行了应用。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应用井井壁稳定、井径规则,与邻井相比,钻井液密度由1.26降低至1.20 g/cm3,机械钻速提高了49.62%,实现了深层泥页岩的井壁稳定、油层保护与优快钻井的多重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壁稳定 水基钻井液 低自由水 反渗透 膜效率 纳米封堵剂 键合剂 硬脆性泥页岩
下载PDF
气相氧化法在纳米金刚石提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玉存 王建华 +1 位作者 于雁武 田俊荣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6年第1期55-58,共4页
为了推进纳米金刚石的工业化生产,对气相氧化法在炸药爆轰合成纳米金刚石的提纯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对使用气相氧化提纯方法与液相(王水浸泡、浓酸高温氧化)氧化法所得到的纳米金刚石的热稳定性和红外光谱分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气相氧... 为了推进纳米金刚石的工业化生产,对气相氧化法在炸药爆轰合成纳米金刚石的提纯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对使用气相氧化提纯方法与液相(王水浸泡、浓酸高温氧化)氧化法所得到的纳米金刚石的热稳定性和红外光谱分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气相氧化提纯方法对纳米金刚石的特性影响不大,它在爆轰合成纳米金刚石提纯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轰 纳米金刚石 提纯 气相氧化法
下载PDF
纳米级金刚石系列产品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生玉 陈增凯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11,共3页
介绍了利用爆炸法合成的纳米级金刚石及其在磨合油、金属修补剂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纳米级 金刚石 爆炸法 产品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纳米级铁酸盐超铁电池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红平 王先友 +3 位作者 汪形艳 黄伟国 罗旭芳 卓海涛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7-249,共3页
报道了用纳米 亚微米级铁酸盐材料作正极活性物质的超铁电池的性能,研究了电极中导电剂和添加剂对Zn BaFeO4、Zn K2FeO4和Zn SrFeO4电池的放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 BaFeO4电池的性能优越于Zn K2FeO4和Zn SrFeO4电池,Zn BaFeO4电池... 报道了用纳米 亚微米级铁酸盐材料作正极活性物质的超铁电池的性能,研究了电极中导电剂和添加剂对Zn BaFeO4、Zn K2FeO4和Zn SrFeO4电池的放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 BaFeO4电池的性能优越于Zn K2FeO4和Zn SrFeO4电池,Zn BaFeO4电池中电极导电剂的最佳用量为20%,添加剂KMnO4将明显改善Zn BaFeO4电池的放电性能,而3%KMnO4+2%Ba(OH)2作添加剂的电池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亚微米级铁酸盐 正极材料 超铁电池 导电剂 添加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