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驱油技术在盘2-33断块常规稠油油藏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德宽 王勤田 +4 位作者 王海峰 王新强 李文阔 李胜华 王明发 《断块油气田》 CAS 2004年第4期52-54,共3页
盘 2 - 33断块为常规稠油油藏 ,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 ,水驱稳产难度大 ,根据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地层条件 ,该块适合微生物驱油。针对油藏地质特点 ,进行了微生物驱油室内试验研究 ,包括菌种筛选、菌种适应性、物理模拟菌液驱油及空气辅... 盘 2 - 33断块为常规稠油油藏 ,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 ,水驱稳产难度大 ,根据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地层条件 ,该块适合微生物驱油。针对油藏地质特点 ,进行了微生物驱油室内试验研究 ,包括菌种筛选、菌种适应性、物理模拟菌液驱油及空气辅助试验。结果表明 ,细菌在地层中有较强的生长及繁殖能力 ,经优选的微生物作用后 ,原油被乳化 ,原油粘度降低 ,采收率大幅度提高。于是进行了现场施工设计 ,包括注入周期、注入量等 ,实施后效果明显 ,产油量上升 ,含水率下降 ,采收率提高 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稠油 微生物驱油 降粘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稠油中沥青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于洋 刘琦 +1 位作者 彭勃 吕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74-1585,共12页
稠油因黏度高、流动性差,存在开采难度大、开发成本高的问题。沥青质等重组分含量高是造成稠油高黏度的主要原因。微生物通过降解重组分可降低稠油的平均分子量,从而降低稠油黏度。本文从沥青质的结构与组成出发,阐述了微生物对沥青质... 稠油因黏度高、流动性差,存在开采难度大、开发成本高的问题。沥青质等重组分含量高是造成稠油高黏度的主要原因。微生物通过降解重组分可降低稠油的平均分子量,从而降低稠油黏度。本文从沥青质的结构与组成出发,阐述了微生物对沥青质的降解机理,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微生物降解沥青质研究与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微生物对沥青质的降解主要是通过将多环芳烃进行开环降解、将长链正构烷烃降解为短链、将杂环化合物进行开环除去杂原子三个方面。但因沥青质的分子量较大且组成有着不确定性,所筛选的微生物是否能够高效地降解储层中原油所含沥青质仍需进一步探究,因此高效沥青质降解菌株的筛选和利用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改造菌株应是未来工作的研究重点。此外,通过菌株的复配,利用菌株间的协同效应也可以达到更为高效降解沥青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降解 沥青质 降黏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微生物复合降黏技术提高稠油底水油藏采收率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毅 程诗睿 +3 位作者 胡子龙 王顺利 白永强 汪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7年第2期70-73,共4页
大港油田板64断块稠油油藏具有密度高、黏度高、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的特点。针对大港油田板64断块油藏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了将微生物驱油与化学驱油相结合的技术,并将该技术成功的在大港板64-28KH井应用,有效期三个月,取得了一定的增... 大港油田板64断块稠油油藏具有密度高、黏度高、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的特点。针对大港油田板64断块油藏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了将微生物驱油与化学驱油相结合的技术,并将该技术成功的在大港板64-28KH井应用,有效期三个月,取得了一定的增油效果。研究表明:用微生物激活剂与化学助剂复配的方法,对试验油井进行降黏,降黏率高。复合降黏作业后油藏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流体性质明显改善,有效地提高了原油采收率,并可在一定时期内提高产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复合降黏 三次采油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何正国 向廷生 梅博文 《钻采工艺》 CAS 1999年第1期19-21,共3页
本研究对辽河、江汉油水样中分离的4株微生物,在青海七个泉油田中19井微生物增油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结果发现4种微生物能不同程度降解原油长链烷烃和芳烃且混合菌较单一菌效果好,同时生成大量具有降粘能力的短链有机... 本研究对辽河、江汉油水样中分离的4株微生物,在青海七个泉油田中19井微生物增油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结果发现4种微生物能不同程度降解原油长链烷烃和芳烃且混合菌较单一菌效果好,同时生成大量具有降粘能力的短链有机酸、醇和生物气等物质.模拟试验表明,4种微生物及混合菌种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采收率 微生物采油 石油开采
下载PDF
微生物清蜡降粘采油技术在垦90断块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任福生 刘艳平 孙爱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8-221,共4页
将由垦 90断块油水样中培养出的 12种厌氧、嗜热、耐压菌种按最突出的性能划分为降粘、降蜡、乳化 (降粘 )等菌种 ,分别作用于该断块 4口井产出的原油 ,一些菌使高蜡高凝高粘原油凝固点下降 4 .5~ 9.0℃ ,5 0℃粘度下降16 %~ 5 2 % ,... 将由垦 90断块油水样中培养出的 12种厌氧、嗜热、耐压菌种按最突出的性能划分为降粘、降蜡、乳化 (降粘 )等菌种 ,分别作用于该断块 4口井产出的原油 ,一些菌使高蜡高凝高粘原油凝固点下降 4 .5~ 9.0℃ ,5 0℃粘度下降16 %~ 5 2 % ,一些菌使原油含蜡量下降 4 %~ 14 % ,一种菌使原油烃主碳峰由C2 4移至C16。考察了这些菌的生长条件 :水矿化度一般 <1.0× 10 5mg/L ,最高达 1.5× 10 5mg/L ;pH值一般 5~ 9,耐酸菌为 5 .5 ,耐碱菌为 7.5。在垦 90断块油藏 (温度 10 0~ 110℃ )的 4口油井中通过油套环空注入由 3种或 4种菌组成的混合菌液 ,一次 30 0~ 10 0 0kg ,使试验井抽油机负荷减小 ,管线回压降低 ,免修期延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微生物 嗜热厌氧微生物 混合菌种 井筒微生物处理 清蜡降粘 垦90断块油藏
下载PDF
复合催化降粘技术在河南油田超稠油藏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赵长喜 程红晓 +2 位作者 潘忠 徐广杰 王庆雷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8年第6期69-71,共3页
针对特超稠油动用难的问题研究了一项集表面活性剂降粘、水热裂解催化降粘和氧化催化降粘剂降粘等功能为一体的地下复合催化降粘技术。该技术在河南油田超稠油上成功应用了6口井,原油物性分析表明,原油重质成分减少、轻质成分增加,原油... 针对特超稠油动用难的问题研究了一项集表面活性剂降粘、水热裂解催化降粘和氧化催化降粘剂降粘等功能为一体的地下复合催化降粘技术。该技术在河南油田超稠油上成功应用了6口井,原油物性分析表明,原油重质成分减少、轻质成分增加,原油物性得到明显改善,平均单井增油212.5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复合催化降粘 稠油开采 应用
下载PDF
驱油菌株的筛选及其驱油效果评价
7
作者 刘晓栋 涂晓燕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16-19,共4页
从大庆油田油水样中分离出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9株驱油菌,通过考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排油活性、乳化性能、发酵液pH值、发酵液表面张力、产气量和发酵原油粘度,筛选出一株高效驱油菌DQ11,并在不同温度、盐度和pH值条... 从大庆油田油水样中分离出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9株驱油菌,通过考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排油活性、乳化性能、发酵液pH值、发酵液表面张力、产气量和发酵原油粘度,筛选出一株高效驱油菌DQ11,并在不同温度、盐度和pH值条件下,通过驱油菌对原油降粘效果的测定,得出该菌株的适宜生长条件。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DQ11菌株可以使原油增产率高达25.6%,驱油效果较好,具有现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菌株 微生物采油 筛选 降粘 模拟实验
下载PDF
中高温油藏高效驱油微生物SZ2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戴振华 郭继香 +3 位作者 孙刚正 巴燕 刘涛 吴小川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27-1433,1440,共8页
以葡萄糖、蛋白胨、酵母粉、磷酸氢二钾、氯化钠培育出了高效驱油微生物SZ2。利用高温高压流变仪、棒状薄层色谱分析仪、旋转滴界面张力仪和动态接触角测量仪分析了微生物SZ2对原油黏度、族组成、油水界面性质、乳化性能、润湿性能的影... 以葡萄糖、蛋白胨、酵母粉、磷酸氢二钾、氯化钠培育出了高效驱油微生物SZ2。利用高温高压流变仪、棒状薄层色谱分析仪、旋转滴界面张力仪和动态接触角测量仪分析了微生物SZ2对原油黏度、族组成、油水界面性质、乳化性能、润湿性能的影响,并对微生物趋界面效应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微生物SZ2在60℃时使原油黏度由1197.0 m Pa·s降低至432.7 m Pa·s,降低了63.9%;20℃下使胶质、沥青质总质量分数由70.34%下降至67.16%,降低了3.18%;SZ2能够明显改善油水界面性质,55℃下,对比去离子水,SZ2使得地层水-原油界面张力由40.96 m N/m降至16.72 m N/m,降低了59.18%;使接触角由中性润湿81.00°下降至亲水性20.28°;60℃下,SZ2和原油作用10 d即可使原油完全分散,多方面性能优于胜利油田现有驱油微生物S3,在胜利油田沾3区块现场实验期间,SZ2使油井综合含水率由96.1%降为89.1%,16口油井累计增油量3288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微生物 降黏 界面性质 乳化性能 接触角 提高采收率 油田化学品与油品添加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