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contact lens wearing on keratoconus:a confocal microscopy observa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Somnath Ghosh Haliza A Mutalib +2 位作者 Sharanjeet Kaur Rituparna Ghoshal Shamala Retnasabapath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7年第2期228-234,共7页
AIM: To evaluate the corneal cell morphology of new keratoconus patients wearing two different types of rigid gas-permeable(RGP) contact lenses for 1y.METHODS: Thirty nine eyes of 39 new keratoconus patients were ... AIM: To evaluate the corneal cell morphology of new keratoconus patients wearing two different types of rigid gas-permeable(RGP) contact lenses for 1y.METHODS: Thirty nine eyes of 39 new keratoconus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fitted with two types of RGP contact lenses.Group 1 had 21 eyes with regular rigid gas-permeable(RRGP) contact lens and rest 18 eyes were in group 2 with specially designed rigid gas-permeable(SRGP) contact lens.Corneal cell morphology was evaluated using a slit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at no-lens wear and after 1y of contact lens wearing.RESULTS: After 1y of contact lens wearing in group 1,the mean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tromal keratocyte density were significantly less(P=0.006 and P=0.001,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no-lens wear.The mean cell area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tromal keratocyte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05 and P=0.001) from no-lens wear.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tromal haze increased by 18.74% and 23.81%,respectively after 1y of contact lens wearing.Whereas in group 2,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observed only in cell density & area of anterior stroma(P=0.001 and P=0.001,respectively) after 1y.While,level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tromal haze increased by 16.67% and 11.11% after 1y of contact lens wearing.Polymegathism and pleomorphism also increased after 1y of contact lens wearing in both the contact lens groups.CONCLUSION: Confocal microscopy observation shows the significant alterations in corneal cell morphology of keratoconic corneas wearing contact lenses especially in group 1.The type of contact lens must be carefully selected to minimize changes in corneal cell morph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RATOCONUS contact lens CORNEA confocal microscopy
下载PDF
利用AFM和SNOM对淋巴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及其光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美莉 陈勇 +1 位作者 蔡继业 吴扬哲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5-30,共6页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ForceMicroscopy,AFM)对淋巴细胞表面形貌进行了形态学的初步研究,观察到了其膜表面其他显微技术所不能发现的超微结构.同时也运用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canningNearfieldOpticalMi croscopy,SNOM)对淋巴细胞...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ForceMicroscopy,AFM)对淋巴细胞表面形貌进行了形态学的初步研究,观察到了其膜表面其他显微技术所不能发现的超微结构.同时也运用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canningNearfieldOpticalMi croscopy,SNOM)对淋巴细胞进行成像,观察了其对光的透射、吸收等光学性质,并对两种成像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淋巴细胞膜表面凹凸不平,分布着大量直径几十到几百纳米不等的小颗粒;淋巴细胞中央部位有自发荧光现象.结果表明,AFM和SNOM可作为进一步探讨淋巴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M法 淋巴细胞膜 超微结构 光学性质 生物体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
下载PDF
Fe-ZnO(000)体系的界面化学作用及表面形貌
3
作者 张旺 张文华 +2 位作者 王国栋 李宗木 徐法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4-559,共6页
采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原子力显微镜及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技术研究了3 nm Fe薄膜在极性ZnO(000)表面的沉积和退火过程中的界面化学过程.结果表明:在低覆盖度下,Fe价层电子与极性ZnO表面间存在较强电子迁移作用;当覆盖度超过1个原子层... 采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原子力显微镜及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技术研究了3 nm Fe薄膜在极性ZnO(000)表面的沉积和退火过程中的界面化学过程.结果表明:在低覆盖度下,Fe价层电子与极性ZnO表面间存在较强电子迁移作用;当覆盖度超过1个原子层后,Fe与ZnO的反应在热力学上被禁阻;室温下Fe在表面形成直径约为20 nm的岛状结构,通过对样品退火处理,发现Fe-ZnO在600℃时开始发生强烈作用,形成Fe的氧化态峰,并于800℃完全转换为Fe2+,随着退火温度的继续提高,Fe有继续向Fe3+转变的趋势,并在ZnO表面形成直径120 nm左右的氧化物岛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束外延 Fe-Zno(0001^-)界面 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 X光电子能谱 原子力显微镜 场发射扫描电镜
下载PDF
The Preparation of Nano Silver by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被引量:1
4
作者 Tevfik Raci Sertbakan Emad K. Al-Shakarchi Saif Sultan Mala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22年第1期81-88,共8页
A silver nanostructures prepared by using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The silver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with diameters of about (20 nm). Numerous techniques had been used to study the optical, structural like the ... A silver nanostructures prepared by using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The silver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with diameters of about (20 nm). Numerous techniques had been used to study the optical, structural like the UV-Vis absorption spectrometer, T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FESEM),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 practical results exhibited the absorption spectrum of the prepared nanoparticles at (357 nm),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sitions of the optical absorption peak and the size of the silver nanoparticles. The analysis of TEM results showed the presence of nanoparticles in the range (20 nm). The analyzing of XRD results explain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for silver nanoparticles. It is found a cubic unit cell have a lattice constants (a = 4.0855 <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Aring;</span>), with the Miller indices were (111), (002), (002), and (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UV-Vis Absorption Spectrometer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下载PDF
Scanning near-field acoustic microscope and its application
5
作者 XU Ping,CAI Wei & WANG RongMing Key Laboratory of Micro-nano Measurement-Manipulation and Physics (Ministry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Physics,Beihang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126-130,共5页
Scanning near-field acoustic microscope (SNAM) combines the ultrasonic detection technology with scanning near-field microscopy.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such microscope is that the acoustic wave is produced or dete... Scanning near-field acoustic microscope (SNAM) combines the ultrasonic detection technology with scanning near-field microscopy.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such microscope is that the acoustic wave is produced or detected in near-field area whether ultrasonic transducer acts as generator or detector. The resolution of SNAM can reach to nanometer scale. First,two typical SNAMs,scanning electron acoustic microscope and scanning probe acoustic microscope,will b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our homemade SNAM based on a commercial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will be reported,together with some recent results from this homemade SN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显微镜 扫描近场 超声波检测技术 扫描探针显微镜 SNAM 应用 近场显微镜 超声换能器
原文传递
并行共焦测量中的并行光源技术综述 被引量:9
6
作者 余卿 余晓芬 +2 位作者 崔长彩 叶瑞芳 范伟 《中国光学》 EI CAS 2013年第5期652-659,共8页
并行共焦测量技术的核心是将单点共焦测量变成多点同时扫描测量,从而使共焦测量速度显著提高。本文介绍了共焦测量技术原理,综述了用于并行共焦的并行光源技术,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结合作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基于微... 并行共焦测量技术的核心是将单点共焦测量变成多点同时扫描测量,从而使共焦测量速度显著提高。本文介绍了共焦测量技术原理,综述了用于并行共焦的并行光源技术,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结合作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基于微透镜阵列和数字微镜器件(DMD)产生并行光源的新方法。分析和研究了DMD的空间光调制机理,最终建立了一种单光源双光路并行像散共焦测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焦显微镜 并行光源 并行共焦测量 三维形貌术 微透镜阵列 数字微镜器件
下载PDF
北京、郑州和深圳三城市空气中气溶胶单颗粒特征的扫描电镜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承美 邵龙义 +3 位作者 侯聪 幸娇萍 胡颖 王文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5-931,共7页
分别采集北京、深圳和郑州3个城市气溶胶样品,使用场发射扫锚电镜-能谱仪观察气溶胶单颗粒的显微形貌和元素组成,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PM2.5的粒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气溶胶单颗粒类型以矿物颗粒、烟尘和球形颗粒(飞灰和二次粒子... 分别采集北京、深圳和郑州3个城市气溶胶样品,使用场发射扫锚电镜-能谱仪观察气溶胶单颗粒的显微形貌和元素组成,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PM2.5的粒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气溶胶单颗粒类型以矿物颗粒、烟尘和球形颗粒(飞灰和二次粒子)为主。对比3个城市气溶胶中不同颗粒类型数量百分比发现,矿物颗粒数量最多的城市是北京,飞灰和烟尘数量最多的城市是郑州,而规则矿物颗粒数量最多的城市是深圳。3个城市气溶胶单颗粒的数量-粒径分布均呈单峰分布。深圳气溶胶中颗粒物的粒径相对较小,其次为郑州、北京。3个城市气溶胶中颗粒物来源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交通污染源影响,而燃煤源对北京和郑州气溶胶中颗粒物来源影响仍然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单颗粒 场发射扫描电镜 PM2.5 矿物颗粒 烟尘 显微形貌 粒径分布
下载PDF
内燃机排气阀用镍基高温合金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朱治愿 蔡远飞 +9 位作者 隋毅 徐玲利 王泽鑫 陈洪美 戴安伦 乔岩欣 宫友军 涂玉国 张国付 沈国平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0-745,共6页
排气阀作为内燃机的重要部件,其性能可靠性将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选用一种新型排气阀用镍基高温合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效热处理制度(T1:850℃×4h,AC.+730℃×4h,AC.,T2:704℃×24h,AC.,T3:760℃×16 h,AC.)... 排气阀作为内燃机的重要部件,其性能可靠性将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选用一种新型排气阀用镍基高温合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效热处理制度(T1:850℃×4h,AC.+730℃×4h,AC.,T2:704℃×24h,AC.,T3:760℃×16 h,AC.)对该合金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组织变化、时效析出相γ'([Ni3(Al,Ti)])和碳化物的分布形态.γ'相呈球状分布,T1制度下的平均尺寸为50.18 nm,分别为T2制度下的3倍和T3制度下的2倍,合金室温硬度随γ'相尺寸的增加而增加,T1制度下硬度最高为347HV10,T1、T3制度下室温抗拉强度≥1200 MPa,T2制度下延伸率最佳(>30%),适用于塑性要求高的工况,T1、T2、T3室温断口均表现为微孔聚集型韧性断裂特征,裂纹沿晶界方向扩展,断面韧窝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固溶-时效处理 组织 性能
下载PDF
双光子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汪洁 梁瑞生 +2 位作者 唐志列 徐险峰 刘景峰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148-150,共3页
双光子技术在生物分子探测、医学诊断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和广阔前景,文章着重介绍了双光子技术与共焦显微镜、近场光学显微镜等显微技术相结合,对生物组织进行三维观察和成像。它既具有亚微米甚至纳米尺度的分辨本领,图像对比度高... 双光子技术在生物分子探测、医学诊断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和广阔前景,文章着重介绍了双光子技术与共焦显微镜、近场光学显微镜等显微技术相结合,对生物组织进行三维观察和成像。它既具有亚微米甚至纳米尺度的分辨本领,图像对比度高,而且对生物样品无损伤。对国内利用双光子荧光进行癌症诊断的一种新方法也作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子技术 生物医学 应用 研究进展 共焦扫描显微镜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
下载PDF
金纳米棒标记HepG2人肝癌细胞的荧光成像及其AFM探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桂敏 杨培慧 +1 位作者 孙俊环 蔡继业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6-641,共6页
金纳米棒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制备了长径比为8:1的金纳米棒,其在480 nm波长激发下,在560 nm和707 nm波长处有两个荧光发射峰。基于金纳米棒的荧光性质,将其标记于HepG2人肝癌细胞表面,利... 金纳米棒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制备了长径比为8:1的金纳米棒,其在480 nm波长激发下,在560 nm和707 nm波长处有两个荧光发射峰。基于金纳米棒的荧光性质,将其标记于HepG2人肝癌细胞表面,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标记后的细胞进行荧光成像。在488 nm激发下,获得了绿色和红色两种颜色的荧光图像,并进一步用高分辨率的原子力显微镜探测了GNRs标记后细胞形貌及机械性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荧光成像 原子力显微镜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肝癌细胞
下载PDF
基于线扫描方式的激光共焦显微镜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开杰 李刚 +1 位作者 虞启琏 金霞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34-135,共2页
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 (L CSM)是一种新型光学显微镜 ,它能够对活体组织的深度结构进行清晰的二维或三维成像。由于传统共焦扫描显微镜采用单点扫描方式 ,成像速度慢 ,无法满足活体组织实时成像的要求。介绍一种以线扫描方式代替点扫描方... 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 (L CSM)是一种新型光学显微镜 ,它能够对活体组织的深度结构进行清晰的二维或三维成像。由于传统共焦扫描显微镜采用单点扫描方式 ,成像速度慢 ,无法满足活体组织实时成像的要求。介绍一种以线扫描方式代替点扫描方式的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线扫描方式不但简化了扫描机构的设计 ,而且提高了扫描速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 柱面镜 线扫描 层析成像
下载PDF
电镜分析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与三叶因子蛋白复合物在人红细胞膜上的孔道形成效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树柏 何英英 +1 位作者 钱金桥 张云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3-510,共8页
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与三叶因子蛋白复合物(non-lens βγ-crystallin and trefoil factor complex,βγ-CAT)是一个从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皮肤分泌物中分离的天然分子量为72kDa的全新的蛋白复合物。本研究测定了βγ-CAT处理... 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与三叶因子蛋白复合物(non-lens βγ-crystallin and trefoil factor complex,βγ-CAT)是一个从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皮肤分泌物中分离的天然分子量为72kDa的全新的蛋白复合物。本研究测定了βγ-CAT处理红细胞后引起细胞内钾离子外流与溶血效应的时效曲线,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βγ-CAT处理红细胞引起的早期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βγ-CAT(3nmol/L)37℃处理红细胞5min,(93.31±5.89)%的细胞内钾离子迅速外流(P<0.01),相应溶解率为(13.12±1.92)%(P<0.05)。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体积增加,肿胀。少数红细胞表面向外形成棘状异常突起,部分肿胀细胞内的血红蛋白通过棘状突起缺口向细胞外喷射血红蛋白。表明βγ-CAT通过在红细胞膜上形成孔道使细胞内钾离子迅速外流导致红细胞内渗透压改变而溶血。其结果为理解βγ-CAT的溶血机制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因子 非晶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 非品状体βγ-晶状体蛋白与三叶因子蛋白复合物 孔道形成蛋白 扫描电子显微镜 投射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流体剪切力和细胞骨架阻断对肌动蛋白丝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常德 夏亚一 张成俊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930-1933,共4页
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力对成骨细胞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3组,Ⅰ组(流体剪切力),Ⅱ组(流体剪切力+细胞松弛素D,Cytochalasin D),Ⅲ组(流体剪切力+噻氨酯哒唑,Nocodazole).分别对Ⅰ,Ⅱ,Ⅲ组施加12dyne/cm2流体剪应力,应力作用时间分... 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力对成骨细胞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3组,Ⅰ组(流体剪切力),Ⅱ组(流体剪切力+细胞松弛素D,Cytochalasin D),Ⅲ组(流体剪切力+噻氨酯哒唑,Nocodazole).分别对Ⅰ,Ⅱ,Ⅲ组施加12dyne/cm2流体剪应力,应力作用时间分别为:0,10,30,60min.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免疫荧光显微镜技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对小鼠成骨细胞骨架进行形态学观察、F-肌动蛋白表达的荧光定量分析.结果:细胞在不同时间点受到同一剪切应力后,细胞的排列方向发生改变,细胞内的F-肌动蛋白排列同应力方向一致,随着应力时间延长到1h,F-肌动蛋白变得厚而丰富,F-肌动蛋白的荧光强度同0时段剪切力组相比明显增强(P<0.01).当加入细胞松驰素D后,细胞内F-肌动蛋白结构发生改变,在力的作用下,细胞内微丝断裂明显,随着拉伸时间的延长,微丝断裂更为明显,F-肌动蛋白的荧光强度同0时段剪切力组相比显著减弱(P<0.01).加入噻氨酯哒唑后,在剪切力作用下细胞内微管断裂,F-肌动蛋白丝完整且边缘呈锯齿状改变,它的荧光强度同0时段剪切力组相比也有明显减弱(P<0.05).结论:不同时间点受到同一剪切应力对细胞骨架微丝、微管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微丝解聚和重排以及微管断裂与否在细胞力传导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免疫荧光显微镜 成骨细胞 流体剪切力 F-肌动蛋白 微管
下载PDF
基于共焦原理的反射式自聚焦光纤传感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杰 谭久彬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361-1365,共5页
基于共焦显微成象原理 ,提出了一种由自聚焦透镜和 X型光纤组成的高精度反射式自聚焦光纤传感器 .该传感器具有绝对位置跟踪的特殊能力 ,并有体积小、抗干扰性强、轴向分辨率高等特点 .由实验分析得 ,其轴向分辨率可达 3 0 nm.可用于表... 基于共焦显微成象原理 ,提出了一种由自聚焦透镜和 X型光纤组成的高精度反射式自聚焦光纤传感器 .该传感器具有绝对位置跟踪的特殊能力 ,并有体积小、抗干扰性强、轴向分辨率高等特点 .由实验分析得 ,其轴向分辨率可达 3 0 nm.可用于表面微观形貌、外形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焦显微成像 光纤传感器 自聚焦透镜 非接触测量 X型光纤 纳米分辨率
下载PDF
新型光学成像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彬 李加 +1 位作者 张彦军 李宁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1-53,共3页
本文介绍了在生物医学中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共焦扫描光学显微镜、扫描近场光学显微术和光学相干微术三种新型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关键词 光学相干显微术 成像 生物医学 光学成像
下载PDF
共焦显微镜在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综合征治疗中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分队 王晶晶 +3 位作者 王双勇 程燕 程钰 吴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629-1632,共4页
目的:探讨共焦显微镜在指导长期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03/09就诊于我院36例36眼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综合征患者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观察戴镜前,戴镜后2、4、8、12wk眼部疼痛... 目的:探讨共焦显微镜在指导长期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03/09就诊于我院36例36眼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综合征患者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观察戴镜前,戴镜后2、4、8、12wk眼部疼痛和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共焦显微镜图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在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后30min眼部的疼痛与刺激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完全缓解者26眼(72%),明显缓解者10眼(28%);角膜上皮的平均愈合时间5.68±0.73d;2、4、8、12wk时共焦显微镜下基底细胞形态、排列,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走形日渐趋于正常;临近角膜上皮基底细胞的前基质层炎细胞逐渐消退。观察期间未发现1例与配戴接触镜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共焦显微镜指导下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综合征可以避免过早摘镜,使基底膜与前弹力层紧密粘连,减少复发,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焦显微镜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 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综合征
下载PDF
软性角膜接触镜诱发角膜改变的共焦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少贞 乔丽萍 孙慧敏 《眼视光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 :应用共焦显微镜对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所诱发的活体角膜组织改变情况进行观察。方法 :选择2 0 0 2年 8月~ 2 0 0 3年 4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门诊进行检查的患者 36例 (72眼 ) ,其中男性 19例 (36眼 ) ,女性 17例 (34眼 ) ... 目的 :应用共焦显微镜对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所诱发的活体角膜组织改变情况进行观察。方法 :选择2 0 0 2年 8月~ 2 0 0 3年 4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门诊进行检查的患者 36例 (72眼 ) ,其中男性 19例 (36眼 ) ,女性 17例 (34眼 ) ,平均年龄为 (2 7.6 3± 10 .7)岁 ,平均等效球镜度为(- 5 .87± 0 .6 7)D(- 1.0~ - 9.0D) ,平均日戴时间超过 8h ,平均戴镜时间为 (5 .6 0± 3.38)年 (1~ 13年 )。选择未戴角膜接触镜者 4 1例 (82眼 )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 2 0例 (40眼 ) ,女性 2 1例 (42眼 )。平均年龄为 (2 8.5 4± 12 .4 )岁 (18~ 5 2岁 ) ,平均等效球镜度为 (- 5 .94± 4 .0 6 )D(- 1.2 5~ - 13D)。结果 :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组角膜上皮的厚度为 (42 .6± 6 .1)μm ,前基质角膜细胞密度为 (12 4 3± 116 )个 / μm2 ,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 ,其差异有显著性。戴角膜接触镜组的内皮细胞密度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 ,多形性内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异收稿日期 :2 0 0 4-0 1-16;修回日期 :2 0 0 4-0 4-2 6作者简介 :赵少贞 (1963 -) ,女 ,天津人 ,教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眼表和角膜病 ,视光学。E -mail:zhaoshao @public .tpt.tj.cn形性百分比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 ,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性角膜接触镜 对照组 诱发 改变 观察 角膜组织 内皮细胞 差异 结论 显著性
下载PDF
扫描近场声显微镜用于光盘表面薄膜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平 蔡微 +2 位作者 余威 钱建强 姚骏恩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13-315,共3页
介绍了一种将超声检测技术与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相结合的扫描近场声显微镜(SNAM),并利用该装置对CD-R光盘表面薄膜进行了检测,得到了其平整印刷面的SNAM图像,与原子力显微镜(AFM)测得的凹槽数据面形貌吻合。文中介绍了这种SNAM的结构、基... 介绍了一种将超声检测技术与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相结合的扫描近场声显微镜(SNAM),并利用该装置对CD-R光盘表面薄膜进行了检测,得到了其平整印刷面的SNAM图像,与原子力显微镜(AFM)测得的凹槽数据面形貌吻合。文中介绍了这种SNAM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和检测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测技术 扫描探针显微技术 扫描近场声显微镜 CD—R光盘膜
下载PDF
电磁脉冲对兔眼晶状体辐射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涛 王德文 +4 位作者 张建 单清 高亚兵 彭瑞云 谷庆阳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电磁脉冲(EMP)对兔眼晶状体的损伤作用.方法6×104V/m场强的EMP重复照射青紫蓝兔5次,于照后不同时间应用裂隙灯、光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兔眼晶状体辐射损伤进行检测.结果EMP辐射后30 d兔晶状体上皮细... 目的探讨电磁脉冲(EMP)对兔眼晶状体的损伤作用.方法6×104V/m场强的EMP重复照射青紫蓝兔5次,于照后不同时间应用裂隙灯、光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兔眼晶状体辐射损伤进行检测.结果EMP辐射后30 d兔晶状体上皮细胞数目减少,胞核深染、固缩,AgNOR和DNA含量下降.照后90d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AgNOR和DNA含量升高,晶状体后囊水肿、空泡形成,白内障发生.结论高场强EMP辐射可导致晶状体损伤及白内障发生,辐射引起上皮细胞增殖异常是白内障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 晶状体 辐射损伤 白内障 上皮细胞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CrN和CrNiN涂层在模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环境中的电化学性能及疏水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金杰 韩岁伍 +2 位作者 安腾 马君杰 张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3-40,共8页
用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离子镀在304不锈钢表面沉积CrN和CrNiN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和场发射扫描电镜表征涂层的结构和形貌。采用电化学测试、界面接触电阻测试以及疏水性测试等方法,研究两种不同涂层在模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 用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离子镀在304不锈钢表面沉积CrN和CrNiN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和场发射扫描电镜表征涂层的结构和形貌。采用电化学测试、界面接触电阻测试以及疏水性测试等方法,研究两种不同涂层在模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环境下的电化学腐蚀性能、界面接触电阻以及疏水性能。结果表明:CrN涂层主要包含CrN和Cr2N相,CrNiN涂层中CrN和Cr2N相较少,Ni在CrNiN涂层中以单质形式存在;动态极化测试表明涂层的耐蚀性能较好,其中CrNiN涂层的耐蚀性能较CrN涂层差,恒电位极化测试表明CrN和CrNiN涂层的电流密度相当;CrN和CrNiN涂层都显著降低了304不锈钢的界面接触电阻,其中CrN涂层的接触电阻最小;CrNiN涂层疏水性能优于CrN涂层,更有利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水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 PVD涂层 耐腐蚀性能 接触电阻 水接触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