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bing non-polarizable liquid/liquid interfaces using scanning ion conductance microscopy 被引量:1
1
作者 Yaxiong Gu Ye Chen +4 位作者 Yifan Dong Junjie Liu Xianhao Zhang Mingzhi Li Yuanhua Shao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411-418,共8页
The study of microscopic structure of a liquid/liquid interface i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due to its close relation to the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of interfacial charge transfer reactions.In this article,the mi... The study of microscopic structure of a liquid/liquid interface i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due to its close relation to the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of interfacial charge transfer reactions.In this article,the microscopic structure of a non-polarizable water/nitrobenzene(W/NB)interface was evaluated by scanning ion conductance microscope(SICM).Using SICM with a nanometer-sized quartz pipette filled with an electrolyte solution as the probe,the thickness of this type of W/NB interface could be measured at sub-nanometer scale,based on the continuous change of ionic current from one phase to another one.The effects for thicknesses of the non-polarizable W/NB interfaces with different 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s,the Galvani potentials at the interface and the applied potentials on the probe were measured 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d.Both experimental setups,that is an organic phase up and an aqueous down,and a reverse version,were employed to acquire the approach curves.These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n ideal polarizable interface under the similar experimental conditions,and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of non-polarizable interfaces were found.The thickness of a non-polarizable interface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applied potential,which is similar to the situation of a polarizable liquid/liquid interface.We also find that the Galvani potential across a non-polarizable interface can also influence the interfacial thickness,this phenomenon is difficult to observe when using polarizable interface.Most importantly,by the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liquid/liquid interfaces,we experimentally proved that much more excess ions are gathered in the space charge layer of non-polarizable interfaces than in that of polarizable interfaces.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edictions of molecular dynamic simulations and X-ray reflectivity measu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nano pipettes SCANNING ion CONDUCTANCE MICROSCOPY microstructure of a non-polarizable liquid/liquid interface
原文传递
液态亚共晶Al-4.5%Si合金中定向枝晶生长与组织调控
2
作者 王昕 王建元 翟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38-1951,共14页
采用高温端上升式Bridgman定向凝固实验技术,在0.1~100μm/s跨三量级宽速域生长条件下,系统研究亚共晶Al-4.5%Si合金的组织形态演变机制,实现从平面晶到胞晶再到枝晶的全过程组织调控。当液相温度梯度保持200 K/cm恒定时,发现固液界面... 采用高温端上升式Bridgman定向凝固实验技术,在0.1~100μm/s跨三量级宽速域生长条件下,系统研究亚共晶Al-4.5%Si合金的组织形态演变机制,实现从平面晶到胞晶再到枝晶的全过程组织调控。当液相温度梯度保持200 K/cm恒定时,发现固液界面失稳的临界生长速度为0.43μm/s,而发生胞枝晶转变的生长速度阈值是3.3μm/s。理论计算揭示出组成过冷(Composition supercooling,CS)区分布范围是2.6~10mm,相应的最大过冷度为2~193.8 K,而实际糊状区长度在2.8~6.2 mm区间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定向枝晶生长模型Kurz-Giovanola-Trivedi(KGT)能够合理预测初生α(Al)枝晶顶端半径、顶端温度和顶端成分,而Hunt一次枝晶间距模型和Kurz-Fisher二次分枝间距模型均与实测结果相一致。初生α(Al)枝晶间的(α(Al)+Si)共晶生长机制定性地符合Jackson-Hunt(JH)经典共晶生长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晶生长 共晶生长 定向凝固 固液界面 显微组织调控
下载PDF
Mg/Al液固双金属复合材料的界面及相组成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成志 李增贝 +3 位作者 张贺新 杜德顺 符策鹄 余娇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46-1450,共5页
针对单一镁合金耐蚀性差的问题,利用液固复合法制备了Mg/Al双金属复合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以及X射线衍射(XRD)对材料界面组织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以AZ91D为浇注金属,... 针对单一镁合金耐蚀性差的问题,利用液固复合法制备了Mg/Al双金属复合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以及X射线衍射(XRD)对材料界面组织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以AZ91D为浇注金属,浇注温度为660~680%时,炉冷、双金属AZ91D和Z1105可获得良好的冶金结合界面;合金界面共分为5个明显区域,镁合金基体侧为Mg基固溶体和Mg17Al12,铝合金基体侧为铝基固溶体和Al3Mg2,界面中间区域则为Al3Mg2和弥散析出的中间相Mg2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双金属 复合材料 液固复合法 界面结合 显微组织
下载PDF
铌硅化物基超高温合金整体定向凝固组织和固/液界面形态演化 被引量:6
4
作者 何永胜 郭喜平 +1 位作者 郭海生 孙志平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35-1041,共7页
采用有坩埚整体定向凝固技术研究了铌硅化物基超高温合金在不同过热温度下的定向凝固组织和固/液界面形态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抽拉速率均为15μm/s的条件下,当过热温度为1950℃时,定向凝固组织由初生铌基固溶体(Nb_(ss))枝晶和耦合生... 采用有坩埚整体定向凝固技术研究了铌硅化物基超高温合金在不同过热温度下的定向凝固组织和固/液界面形态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抽拉速率均为15μm/s的条件下,当过热温度为1950℃时,定向凝固组织由初生铌基固溶体(Nb_(ss))枝晶和耦合生长的花瓣状(Nb_(ss)+γ-(Nb,X)_5si_3)共晶组成;当过热温度为2000和2050℃时,凝固组织为耦合良好的花瓣状共晶;但随着过热温度进一步提高到2100和2150℃,凝固组织演变为粗大树枝状Nb_(ss)和细小共晶.随着过热温度的提高,固/液界面形态出现树枝状界面→胞状界面→树枝状界面的形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硅化物 超高温合金 熔体过热温度 定向凝固组织 固/液界面形貌
下载PDF
Al基难混溶合金快速定向凝固研究 Ⅰ.固/液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何杰 赵九洲 +3 位作者 王晓峰 张钦霞 李海丽 陈桂云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1-566,共6页
分析了难混溶合金凝固过程中作用在凝固界面前沿液滴上的力,建立了液滴与凝固界面相互作用行为的动力学判据.结合实验,探讨了固/液界面与液滴间相互作用对Al-Bi基难混溶合金凝固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界面排斥和Marangoni力共同... 分析了难混溶合金凝固过程中作用在凝固界面前沿液滴上的力,建立了液滴与凝固界面相互作用行为的动力学判据.结合实验,探讨了固/液界面与液滴间相互作用对Al-Bi基难混溶合金凝固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界面排斥和Marangoni力共同作用下。较小尺寸的富Bi液滴被凝固界面排斥并富积在凝固界面前沿.当凝固界面为枝晶/胞状晶时,临界尺寸的富Bi液滴与界面发生部分捕获,凝固后形成“蝌蚪”型的富Bi粒子;尺寸较小的富Bi液滴被捕获在枝晶/胞状晶间,凝固后富Bi粒子分布于晶界和三叉交角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基难混溶合金 定向凝固 固/液界面 排斥/吞并/捕获 组织演变
下载PDF
定向凝固Al_2O_3/Al—4.5Cu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与合金元素的分布 被引量:6
6
作者 储双杰 吴人洁 +1 位作者 杨春生 徐东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7-442,共6页
利用ZMLMC定向凝固装置,研究了Al2O3/Al—4.5Cu金属基复合材料在不同凝固冷却速率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和合金元素分布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凝固速度v=16.7μm/s时,Al2O3/Al—45Cu复合材料基体组织为胞状晶,胞状晶中无颗粒存在... 利用ZMLMC定向凝固装置,研究了Al2O3/Al—4.5Cu金属基复合材料在不同凝固冷却速率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和合金元素分布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凝固速度v=16.7μm/s时,Al2O3/Al—45Cu复合材料基体组织为胞状晶,胞状晶中无颗粒存在;当v=49.8μm/s时,基体为树枝状晶,颗粒在枝品中均匀分布,一、二次枝晶间距随着凝固速度的提高而减小Cu元素在Al2O3/Al—45Cu复合材料的液/固界面前沿的分布状况随着生长速率的增大呈现规则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夏合材料 定向凝固 显微组织 液/固界面
下载PDF
液固铸造4343/3003/4343铝合金复合锭的界面组织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滔 周海涛 +2 位作者 王顺成 戚文军 郑开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5,共7页
采用液固铸造法制备4343/3003/4343铝合金复合锭,研究了复合锭的界面组织、元素分布和界面结合强度,分析了复合锭的界面结合机理。结果表明:在725-750℃浇注4343铝合金,复合锭的界面冶金结合良好,复合界面清晰平直。复合界面由Al-Si固... 采用液固铸造法制备4343/3003/4343铝合金复合锭,研究了复合锭的界面组织、元素分布和界面结合强度,分析了复合锭的界面结合机理。结果表明:在725-750℃浇注4343铝合金,复合锭的界面冶金结合良好,复合界面清晰平直。复合界面由Al-Si固溶体层和Si,Mn元素扩散层构成,Al-Si固溶体层厚薄均匀,Mn,Si元素的扩散距离分别为10μm和32μm,复合界面的结合强度高于3003铝合金的抗拉强度。液固铸造4343/3003/4343铝合金复合锭的界面复合机理为:4343铝合金熔体首先在3003铝合金锭表面急冷形成Al-Si固溶体,Al-Si固溶体中的Si和3003铝合金中的Mn相互扩散,形成牢固冶金结合的复合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复合锭 液固铸造 界面组织 结合机理
下载PDF
Al-Fe液/固复合界面扩散溶解层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蒋淑英 李世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36-240,245,共6页
采用镶嵌式扩散偶技术制备了Al-Fe扩散偶,在Al熔点以上Fe熔点以下进行扩散热处理,研究了Al-Fe液/固界面扩散溶解层的组织结构演变、形成机理及生长规律。实验结果表明,Al-Fe扩散偶扩散热处理后的组织结构为Al+FeAl3/FeAl3/Fe2Al5/Fe;Fe2... 采用镶嵌式扩散偶技术制备了Al-Fe扩散偶,在Al熔点以上Fe熔点以下进行扩散热处理,研究了Al-Fe液/固界面扩散溶解层的组织结构演变、形成机理及生长规律。实验结果表明,Al-Fe扩散偶扩散热处理后的组织结构为Al+FeAl3/FeAl3/Fe2Al5/Fe;Fe2Al5层是保温过程中第一个出现的也是唯一出现的连续单相层,FeAl3层则是在冷却过程中形成;Al基中存在针状的和条状的FeAl3析出相,从界面附近到远离界面,析出相的密集程度和尺寸都逐渐小;在相同的保温时间下,热处理温度与扩散溶解层厚度之间存在指数关系;在相同的热处理温度下,保温时间与扩散溶解层厚度偏离抛物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Fe液/固界面 扩散溶解层 组织结构演变 形成机理 生长规律
下载PDF
Cu-Cr合金初始凝固界面形态对组织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毕晓勤 傅恒志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5-118,共4页
依据定向凝固初始过渡区的溶质分布,探讨了Cu-1.0wt%Cr合金凝固界面形态对组织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亚共晶Cu-1.0wt%Cr合金初始非稳态定向凝固过程经历了平面状初生α相、完全(α+β)共晶组织以及枝晶状α相和共晶的混合组织的三个演... 依据定向凝固初始过渡区的溶质分布,探讨了Cu-1.0wt%Cr合金凝固界面形态对组织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亚共晶Cu-1.0wt%Cr合金初始非稳态定向凝固过程经历了平面状初生α相、完全(α+β)共晶组织以及枝晶状α相和共晶的混合组织的三个演变阶段。随着凝固速度的增加,初始过渡区内单相α的凝固长度减小;初始凝固平界面易在初始过渡区的单相α生长阶段发生失稳,并导致完全(α+β)共晶组织的凝固过程不会发生。理论分析得到的初始过渡区平界面失稳及组织演变的规律,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合金 凝固组织 界面形态 溶质分布
下载PDF
反应液相烧结法制备钢用耐磨覆层材料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永国 李兆前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2-715,共4页
反应液相烧结法在1 290℃下真空烧结成功制备出16 Mn钢用耐磨覆层材料,其表面硬质覆层的硬度HRA可达82-90。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和能谱对此种覆层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硬质覆层中硬质相和粘结相分散均匀;硬... 反应液相烧结法在1 290℃下真空烧结成功制备出16 Mn钢用耐磨覆层材料,其表面硬质覆层的硬度HRA可达82-90。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和能谱对此种覆层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硬质覆层中硬质相和粘结相分散均匀;硬质覆层的组织为α-Fe和Mo2FeB2,其中硬质相Mo2FeB2,约占体积比的70%;硬质覆层与16 Mn的界面为反应型,界面结合良好。磨损实验表明此种覆层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液相烧结法 制备 钢用耐磨覆层材料 微观结构 界面
下载PDF
双液双金属复合锤头的界面组织及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缪燕平 蔡冬根 章庆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45-48,共4页
采用消失模液-液复合铸造工艺制造高铬合金+中碳钢双液双金属复合锤头,对复合锤头的冶金结合界面及其铸态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金属的融合过渡界面呈不规整的线条状、组织致密,形成了稳定的冶金结合区。磨损试验表明,在摩擦时间为0... 采用消失模液-液复合铸造工艺制造高铬合金+中碳钢双液双金属复合锤头,对复合锤头的冶金结合界面及其铸态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金属的融合过渡界面呈不规整的线条状、组织致密,形成了稳定的冶金结合区。磨损试验表明,在摩擦时间为0.5 h、摩擦速度为8 mm·s^(-1)、载荷为30及90 N条件下,复合锤头表面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等轻微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液双金属 界面 微观组织 磨损机制
下载PDF
可控气氛等离子喷涂陶瓷梯度涂层的组织分析
12
作者 董晓强 罗超 段思华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10年第2期146-151,共6页
针对陶瓷梯度涂层性能优良,在大气氛围下等离子喷涂制备涂层会受到空气氧化这一情况,在可控气氛(Ar气)中采用等离子喷涂的方法制取了Ni-Cr-B-Si/Al2O3的梯度涂层,并且与大气条件下制取的Ni-Cr-B-Si/Al2O3的梯度涂层进行对比.借助扫描电... 针对陶瓷梯度涂层性能优良,在大气氛围下等离子喷涂制备涂层会受到空气氧化这一情况,在可控气氛(Ar气)中采用等离子喷涂的方法制取了Ni-Cr-B-Si/Al2O3的梯度涂层,并且与大气条件下制取的Ni-Cr-B-Si/Al2O3的梯度涂层进行对比.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涂层的组织分布、相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Ar气和大气中梯度涂层的组织内部都没有明显的界面,实现了组织的连续变化;在Ar气中制取的梯度涂层的组织更加致密,被氧化的程度更低,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气氛 等离子喷涂 AL2O3陶瓷 梯度涂层 微观组织 界面 化合物 液滴
下载PDF
液/液界面电化学及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顾菁 乔永辉 +5 位作者 朱新宇 阴笑弘 张欣 陈烨 朱志伟 邵元华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4-242,共9页
液/液界面电化学及电分析化学与研究萃取和化学传感机理、相转移催化、药物释放、模拟生物膜等密切相关,近年来备受关注.文中结合作者课题组工作,介绍、综述该领域近十几年、尤其在液/液界面微观结构、电荷(离子与电子)转移反应及界面... 液/液界面电化学及电分析化学与研究萃取和化学传感机理、相转移催化、药物释放、模拟生物膜等密切相关,近年来备受关注.文中结合作者课题组工作,介绍、综述该领域近十几年、尤其在液/液界面微观结构、电荷(离子与电子)转移反应及界面功能化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界面 微观结构 电荷转移反应 界面功能化
下载PDF
抽拉速率对定向凝固Ni-45Ti-5Al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春雷 郑立静 +2 位作者 李岩 周磊 张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763-2768,共6页
采用Bridgman型液态金属冷却定向凝固方法,研究Ni-45Ti-5Al(摩尔分数,%)合金在不同抽拉速率(20、100和200μm/s)下定向凝固后的相组成及其形态特征。结果表明:Ni-45Ti-5Al合金定向凝固生长区呈现明显的柱状晶生长形态,定向效果良好,NiT... 采用Bridgman型液态金属冷却定向凝固方法,研究Ni-45Ti-5Al(摩尔分数,%)合金在不同抽拉速率(20、100和200μm/s)下定向凝固后的相组成及其形态特征。结果表明:Ni-45Ti-5Al合金定向凝固生长区呈现明显的柱状晶生长形态,定向效果良好,NiTi基体以[100]方向为择优取向,Ti2Ni析出相沿[111]晶向择优生长。随着抽拉速率的提高,Ti2Ni相更加细小、分散,由在胞晶界上几乎连续分布改变为断续分布。在20~200μm/s的宽生长速率范围内,均以胞状晶形态生长,固/液界面形态没有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抽拉速率从20μm/s增加到200μm/s,定向胞晶组织明显细化,平均胞晶间距由85μm减小到2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45Ti-5Al合金 定向凝固 微观组织 固/液界面
下载PDF
T6热处理对A356/6082铝合金复合板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澎源 李元东 +2 位作者 李明 杨世杰 李嘉铭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7-182,共6页
采用液-固轧制复合技术制备A356/6082层状复合板,并对其进行T6热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剪切试验、显微硬度测试等表征手段对比分析了T6热处理前后复合板显微组织变化、界面元素扩散规律以及剪切强度和硬度等力学性... 采用液-固轧制复合技术制备A356/6082层状复合板,并对其进行T6热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剪切试验、显微硬度测试等表征手段对比分析了T6热处理前后复合板显微组织变化、界面元素扩散规律以及剪切强度和硬度等力学性能特征。结果表明:T6热处理后,层片状共晶硅形态发生球化,界面附近的共晶硅团聚现象消失且组织更为均匀;界面区Mg元素明显扩散,结合线消失;复合板剪切强度从91. 6 MPa提高到139. 2 MPa,界面区域和基体的显微硬度均得到明显改善,A356侧的平均硬度值达到1102. 5 MPa左右,6082侧的平均硬度值达到851. 6 MPa左右,且沿A356至6082垂直界面方向其显微硬度值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轧制 热处理 复合板 界面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拉晶速率对单晶高温合金凝固析出行为及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国华 赵京晨 +1 位作者 孙家华 史正兴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A019-A023,共5页
研究了拉晶速率对单晶高温合金凝固界面形态、一次臂间距、(γ+γ')共晶和γ'相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拉晶速率的增加,凝固界面从平面向胞状、粗枝、细枝转变,一次臂间距先增加然后减小,(γ+γ')共晶增多,γ'尺寸... 研究了拉晶速率对单晶高温合金凝固界面形态、一次臂间距、(γ+γ')共晶和γ'相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拉晶速率的增加,凝固界面从平面向胞状、粗枝、细枝转变,一次臂间距先增加然后减小,(γ+γ')共晶增多,γ'尺寸减小,立方规则性增加.胞状、枝状凝固时,γ'尺寸出现“双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晶速率 高温合金 单晶 凝固 显微组织
下载PDF
Ti(C,N)-Al_2O_3与40Cr焊接界面组织与接头强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辞 刘飞 +1 位作者 李远远 吴铭方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774-777,787,共5页
采用Cu73Ti27/Cu/Ag72Cu28非对称中间层,通过辅助脉冲电流液相扩散焊和常规钎焊,对Ti(C,N)-Al_2O_3陶瓷基复合材料和40 Cr钢进行了焊接试验,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焊接界面的微观组织及元素扩散行为.结果表明:辅助脉冲电流液相扩散焊可以... 采用Cu73Ti27/Cu/Ag72Cu28非对称中间层,通过辅助脉冲电流液相扩散焊和常规钎焊,对Ti(C,N)-Al_2O_3陶瓷基复合材料和40 Cr钢进行了焊接试验,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焊接界面的微观组织及元素扩散行为.结果表明:辅助脉冲电流液相扩散焊可以减少焊缝中Cu-Ti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量,从而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液相区宽度随着焊接温度的提高而增加.而常规钎焊因为焊接温度较高,保温时间较长,易生成大量的Cu-Ti金属间化合物,降低了接头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Al2O3 辅助脉冲电流 液相扩散焊 常规钎焊 界面组织 接头强度
下载PDF
钢/铁双金属复合锤头的界面组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波 龙骏 +4 位作者 郑志斌 郑开宏 王娟 王海艳 冯晓伟 《铸造技术》 CAS 2019年第7期667-670,共4页
利用液-液复合铸造技术制备低合金钢/高铬铸铁双金属复合锤头。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背散射衍射系统(EBSD)和显微硬度分析仪研究钢/铁双金属复合锤头的界面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液-液复合铸造实现合... 利用液-液复合铸造技术制备低合金钢/高铬铸铁双金属复合锤头。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背散射衍射系统(EBSD)和显微硬度分析仪研究钢/铁双金属复合锤头的界面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液-液复合铸造实现合金钢与高铬铸铁良好的冶金结合,界面处存在厚度约为30μm的过渡层,界面处的显微硬度约为333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液铸造 双金属 界面 微观组织 显微硬度
下载PDF
轧制工艺对304不锈钢/Q345复合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林恒 牛刚 +1 位作者 武会宾 张达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8-153,共6页
采用液-固相复合法-包覆浇铸+轧制复合法制备304不锈钢/Q345复合板。包覆浇铸过程采用自行设计的浇铸模具制得复合铸坯,再经多道次热轧制备不锈钢复合板。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RD和EDS等方法研究了变形量、轧后处理工艺等对复... 采用液-固相复合法-包覆浇铸+轧制复合法制备304不锈钢/Q345复合板。包覆浇铸过程采用自行设计的浇铸模具制得复合铸坯,再经多道次热轧制备不锈钢复合板。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RD和EDS等方法研究了变形量、轧后处理工艺等对复合板结合强度和结合界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总变形量为60%时,剪切强度达到了国家标准(σc≥210 MPa),随变形量的增加,剪切强度提高明显。轧制总变形量为80%时,不同的轧后处理工艺(水冷和空冷)下,均能达到复合板性能标准,而且空冷后的复合板在高温工作环境下力学性能较稳定。变形量达到90%时,与80%变形量的复合板相比,力学性能有显著提高。两种复合板冷弯时均未出现开裂分层,冷弯结合度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相复合法 轧制变形量 剪切强度 界面组织
下载PDF
Al0.7CoCrFeNiCu0.5高熵合金的定向凝固组织演变规律
20
作者 刘元元 刘志学 +1 位作者 黄顺友 张仰庆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87-193,共7页
为探究Al0.7CoCrFeNiCu0.5高熵合金定向组织在不同抽拉速度下的微观组织演化规律,文中实验设置抽拉速度(v=1μm·s^-1、2μm·s^-1、3μm·s^-1、10μm·s^-1),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炉和高温度梯度定向凝固炉(温度梯度20K&#... 为探究Al0.7CoCrFeNiCu0.5高熵合金定向组织在不同抽拉速度下的微观组织演化规律,文中实验设置抽拉速度(v=1μm·s^-1、2μm·s^-1、3μm·s^-1、10μm·s^-1),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炉和高温度梯度定向凝固炉(温度梯度20K·mm-1)制备试样。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表征定向组织固液界面以及宏微观组织演变。研究结果表明:试棒沿生长方向可以分为淬火区、固相区及固态相变区。随着抽拉速度增大,固液界面形貌演变过程为:平界面→胞状→树枝状,胞枝转变临界点约为2μm·s^-1。凝固组织与抽拉速度及界面形态密切相关,抽拉速度增大,微观组织定向特征增强。固液界面为树枝状时,Cu原子被排斥到枝晶间形成富Cu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定向凝固 固液界面 组织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