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诊疗进展
1
作者 郭俊林 文俊杰 +1 位作者 顾永林 张立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1期1329-1333,共5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是胸痛患者心肌缺血的潜在机制,其在有缺血症状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的女性患者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有关。通过提高对CMD生理和病理机制的认识,可运用无创...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是胸痛患者心肌缺血的潜在机制,其在有缺血症状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的女性患者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有关。通过提高对CMD生理和病理机制的认识,可运用无创冠状动脉功能测试或侵入性冠状动脉功能测试识别相应患者并进行干预,现有的治疗措施主要改善症状和心肌血流。未来通过对该疾病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疗策略,从而为女性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冠状动脉功能测试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微血管心绞痛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黄琪 隋向前 +4 位作者 蒋凤春 何武剑 裴德安 王士生 胡永宾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8期74-78,共5页
目的测定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primarymicrovascular angina,PMVA)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水平评价血管内皮功能,观察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前后v WF水平的改变。方法明确诊断PMVA的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测定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primarymicrovascular angina,PMVA)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水平评价血管内皮功能,观察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前后v WF水平的改变。方法明确诊断PMVA的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和麝香保心丸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WF水平。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前vWF(50.93±32.98)μg/L治疗后v WF(49.65±35.12)μg/L,麝香保心丸组治疗前v WF(27.45±25.02)μg/L治疗后v WF(17.37±15.68)μg/L。治疗后vWF下降值麝香保心丸组(10.08±16.47)μg/L较常规治疗组(1.28±12.37)μg/L更明显,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具有血管内皮保护功能,PMVA患者能从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 血管内皮功能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补脾通络法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魏月娟 李娜 +2 位作者 纪立霞 韩琳 苏林英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2期291-294,共4页
目的观察补脾通络法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CMV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西医常规联合中药补脾通络方,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 目的观察补脾通络法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CMV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西医常规联合中药补脾通络方,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疗效、心绞痛症状[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胸闷、心胸隐痛、气短、神疲乏力、自汗、倦怠懒言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SAQ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T-1、ESM-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补脾通络方治疗CMVD可有效降低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减轻心绞痛症状,提高心电图疗效,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和炎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补脾通络方 临床症状 心功能
下载PDF
常压高浓度氧对新生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占伟 谭焱 +2 位作者 田桂湘 范瑶 王佳怡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究常压高浓度氧(NBO)对新生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组、NBO组和NBO+Nrf2激活剂组,每组各15只。常氧组大鼠置于... 目的探究常压高浓度氧(NBO)对新生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组、NBO组和NBO+Nrf2激活剂组,每组各15只。常氧组大鼠置于普通空气(21%氧气)中饲养,NBO组和NBO+Nrf2激活剂组大鼠置于90%常压氧气饲养,NBO+Nrf2激活剂组每日灌胃5 mg/kg Nrf2激动剂莱菔硫烷。测定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Nrf2/HO-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结果与常氧组比较,NBO组脑组织EB、VEGF、MMP-9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BO组比较,NBO+Nrf2激活剂组脑组织EB、VEGF、MMP-9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染色结果显示,常氧组大鼠神经细胞形态及结构完整,未见明显病理变化和细胞凋亡;NBO组神经细胞形态及结构不规则,出现明显的水肿和空泡,并伴有大量的凋亡细胞;NBO+Nrf2激活剂组脑组织病理损伤较NBO组明显减轻。与常氧组比较,NBO组脑组织Nrf2、HO-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BO组比较,NBO+Nrf2激活剂组Nrf2、HO-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氧组比较,NBO组第2~4天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BO组比较,NBO+Nrf2激活剂组第2~4天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O可诱导新生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远期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下调Nrf2/HO-1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高浓度氧 新生大鼠 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脑屏障功能 认知功能障碍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信号通路
下载PDF
面愈贴促进Balb/c小鼠急性面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刘小青 赵格 +2 位作者 梁晓燕 郑翠娟 张睿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03-610,共8页
目的 研究面愈贴促进急性面神经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 随机将12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雄性Balb/c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0)、模型组(Model组,n=40)和治疗组(M+MYT组,n=40)。模型组和M+MYT组小鼠压榨面神经主干... 目的 研究面愈贴促进急性面神经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 随机将12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雄性Balb/c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0)、模型组(Model组,n=40)和治疗组(M+MYT组,n=40)。模型组和M+MYT组小鼠压榨面神经主干建立急性面神经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M+MYT组小鼠给予面愈贴贴敷治疗24 h, Sham组和Model组不做处理。各组每24 h进行面神经功能评分。术后第9天采集脑干面神经核、面神经主干组织和眼球静脉血样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面神经主干和面神经核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分别检测小鼠面神经核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MCP-1、TNF-α、iNOS、eNOS、ET-1和VEGF表达;硝酸还原法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 术后第9天,M+MYT组小鼠面神经功能评分低于Model组(P<0.05);HE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M+MYT组面神经核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损伤较Model组明显改善;免疫荧光、蛋白质免疫印迹和ELISA检测显示,M+MYT组MCP-1、TNF-α、iNOS、ET-1和VEGF表达显著低于Model组(P<0.05),而eNOS表达高于Model组(P<0.05);硝酸还原法显示,NO浓度以M+MYT组最高,Sham组最低(P<0.01)。结论 面愈贴可降低急性面神经损伤后MCP-1、TNF-α、iNOS、ET-1及VEGF表达,增强eNOS和NO表达,有效控制炎症,保护微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面神经损伤 微血管内皮功能 炎症 BALB/C小鼠
下载PDF
早发冠心病发病机制与预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晏铭 于高修 +1 位作者 王聪 陈峰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491-498,共8页
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肥胖与超重、嗜烟、嗜酒等。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患者呈年轻化趋势。美国胆固醇成人治疗组教育计划第3次指南(NCEP ATP-Ⅲ)将早发冠心病(PCHD)定义为冠心病发病年... 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肥胖与超重、嗜烟、嗜酒等。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患者呈年轻化趋势。美国胆固醇成人治疗组教育计划第3次指南(NCEP ATP-Ⅲ)将早发冠心病(PCHD)定义为冠心病发病年龄在男性小于55岁、女性小于65岁。PCHD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除控制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外,通过探讨PCHD新的发病机制及预测因素以做好其一级预防也很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结论进行总结,旨在探讨PCHD的最新发病机制和相关预测因素,为其临床一级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发病机制 一级预防 微血管功能 预测因素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及对其微血管功能、PECAM-1及CD62P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于海燕 孙玉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3期11-15,共5页
目的研究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中应用麝香保心丸的治疗辅助效果,并分析其对微血管功能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P-选择素(CD62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S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 目的研究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中应用麝香保心丸的治疗辅助效果,并分析其对微血管功能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P-选择素(CD62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S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保心丸组,每组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保心丸组在其基础上加以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微血管功能、炎症趋化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功能.结果保心丸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常规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保心丸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常规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保心丸组心绞痛发作频率(2.53±0.68)次/周少于常规组的(4.07±1.02)次/周,发作持续时间(1.28±0.18)min/次短于常规组的(2.64±0.47)min/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保心丸组IMR(17.65±1.32)U低于常规组的(21.47±1.46)U,CFR(2.37±0.25)高于常规组的(1.84±0.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Ⅰ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tPAI-Ⅰ)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保心丸组MMP-9(17.25±3.12)μg/L、sICAM-1(213.37±54.15)ng/mL、tPAI-Ⅰ(4.31±0.57)kU/L均低于常规组的(23.46±4.07)μg/L、(239.65±61.78)ng/mL、(6.45±0.69)kU/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ECAM-1、CD62P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保心丸组PECAM-1(68.82±1.37)%、CD62P(4.68±1.03)%均低于常规组的(72.37±1.26)%、(5.37±1.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A患者中予以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加强机体炎症趋化因子表达的抑制,有效缓解机体PECAM-1、CD62P等产生的血小板活化反应,改善微血管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其发作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麝香保心丸 微血管功能 血小板活化功能
下载PDF
急性低氧应激反应在高原肺水肿发生中的作用
8
作者 郝承潇 张景宣 +3 位作者 张欢 山婷 谢发龙 张伟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明确急性低氧应激反应与高原肺水肿发生的关系。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美替拉酮药物组,对照组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5mL/100g),药物组于腹腔注射美替拉酮(50mg/kg0.05mL/100g);将两组大鼠再次分为常氧组(西宁,大气压为5... 目的明确急性低氧应激反应与高原肺水肿发生的关系。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美替拉酮药物组,对照组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5mL/100g),药物组于腹腔注射美替拉酮(50mg/kg0.05mL/100g);将两组大鼠再次分为常氧组(西宁,大气压为582mmHg,PO_(2)为121.6mmHg)和急性低氧不同时间(6h、12h、24h)处理组(模拟海拔7000m,大气压为308mmHg,PO_(2)为64.3mmHg)。应用DSI-BUXCO无创呼吸功能检测系统检测大鼠肺功能;应用EvansBlue含量测定法检测大鼠肺微血管通透性;应用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内皮素-1(ET-1)相对表达量;应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皮质酮(CORT)含量。结果①较对照常氧组,对照低氧组的潮气量(TV)每分通气量(MV)和呼吸中期流速(EF50)显著降低(P<0.05),气道阻力(RaW)显著上升(P<0.05)。较对照低氧组,药物低氧组的呼吸频率(FR)有下降趋势②较对照常氧组,对照低氧组肺微血管通透性显著增加(P<0.05)较药物常氧组,药物低氧组肺微血管通透性显著增加(P<0.05)。③急性低氧各组肺泡腔内有液体和红细胞渗出,药物低氧24h组肺泡腔和间质中的渗出最明显。④较对照组,对照低氧24h组血清CRH含量显著上升(P<0.05)。药物组血清CR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较对照常氧组,对照低氧各组血清CORT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药物低氧组血清COR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低氧组(P<0.05)。较对照常氧组,对照低氧各组ET-1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较对照组,药物组ET-1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ET-1多肽表达量与肺组织EvansBlue、血清CORT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在急性低氧引发的应激反应中,CRH、CORT的增加起着重要的代偿作用:通过抑制肺组织释放ET-1,防止缺氧性肺血管过度收缩,从而保护肺微血管免受损害并抑制肺水肿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应激 肺功能 肺微血管通透性 内皮素-1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皮质酮
下载PDF
益气养阴化瘀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微血管功能、动脉血流、微视野及血清Vaspin和SCUBE2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张元坤 李君卿 +1 位作者 陶雯璇 张京红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微血管功能、动脉血流、微视野及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表皮生长样结构域蛋白2(SCUB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治疗的...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微血管功能、动脉血流、微视野及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表皮生长样结构域蛋白2(SCUB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52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化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视野平均敏感度、视力、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眼动脉阻力指数(RI)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峰值,检测患者Vaspin、低氧诱导因子-1(HIF-1)、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SCUBE2、外周血内皮细胞(CEC)和循环祖细胞(CPC)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08%(51/52),高于对照组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RI低于对照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舒张期血流速度峰值、视野平均敏感度和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P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CE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Vaspin、HIF-1、sICAM-1和SCUBE2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改善患者微血管功能、动脉血流、微视野和视力,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化瘀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微血管功能 动脉血流 微视野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陈保增 冯明静 +3 位作者 由文文 张云 左兆凯 王彦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2022-2027,共6页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病人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病人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及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肌断层显像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18%,高于对照组的64.10%(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T-1、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室放射性异常积分、靶心图缺损范围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可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病人临床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心肌供血不足,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麝香保心丸 增强型体外反搏 血管内皮功能 心肌断层显像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联合法舒地尔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李梦洁 解婷婷 +1 位作者 王雯 杨明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555-1559,共5页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与法舒地尔联合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VD)的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7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CMVD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与法舒地尔联合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VD)的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7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CMVD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微循环功能[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冠脉血流储备(CFR)]、心功能[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率(SDNN)]及血管内皮功能[P选择素(P-selectin)、红细胞沉降率(ESR)和内皮素-1(ET-1)],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IMR降低,CFR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IMR为18.94±2.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8±2.16,CFR为2.89±0.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8±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CO、LVEF和SDNN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CO、LVEF和SDNN分别为(5.41±0.49)L/min、(55.47±3.64)%和(105.27±5.47)m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3±0.42)L/min、(51.68±3.57)%和(99.86±5.34)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P-selectin、ESR和ET-1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P-selectin、ESR和ET-1分别为(18.34±1.77)ng/mL、(15.03±1.64)mm/h和(75.25±10.76)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23±1.86)ng/mL、(16.78±1.77)mm/h和(87.19±11.0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45%,略高于对照组的3.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法舒地尔能明显改善CMVD患者冠脉微循环,提升心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麝香保心丸 法舒地尔 血管内皮功能 心功能
下载PDF
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对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秦小飞 窦敏 +3 位作者 单迎光 许建威 李风祥 郭羽西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第23期4229-4233,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与冠脉微血管功能的关系及其对冠脉微血管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因心肌缺血症状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但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阻塞性病变的253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与冠脉微血管功能的关系及其对冠脉微血管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因心肌缺血症状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但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阻塞性病变的253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CFR)值分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组(CFR<2)、非CMVD组(CFR≥2),记录两组一般资料及左前降支的校正TIMI血流帧数(CTFC)。分析CFR与CTFC及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FR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左前降支的CTFC对CMVD的诊断价值。结果CMVD组左前降支的CTFC高于非CMVD组。相关性分析结果示CFR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呈正相关(r=0.133,P=0.035)与残余胆固醇(RC)水平、左前降支的CTFC呈负相关(r=-0.151,P=0.016;r=-0.530,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HDL-C是CMVD的保护因素(OR=0.329,95%CI:0.0121~0.898,P=0.030)。左前降支的CTFC诊断CMVD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95%CI:0.810~0.903),以左前降支的CTFC≥20.88帧为临界值,灵敏度为70.7%,特异度为89.1%。结论冠状动脉校正TIMI血流帧数与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作为CMVD的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后颅内出血预警模型构建及效能研究
13
作者 李雯 王芳 +2 位作者 邹欣 何敏 潘欣雨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885-889,共5页
目的构建微血管减压术后颅内出血预警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2286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血分为未出血组和出血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构建微血管减压术后颅内出血预警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2286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血分为未出血组和出血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微血管减压术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预警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2286例患者中,出血者41例,出血率为1.79%。吸烟史、饮酒史、颈动脉狭窄、后颅窝容积狭小、术后收缩压是微血管减压术后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47(95%CI:0.897,0.997)。结论有吸烟史、饮酒史、颈动脉狭窄、后颅窝容积狭小、术后高收缩压的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后颅内出血的风险较大,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的预警模型为颅内出血的观察和防治提供依据,提示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颅内出血并发症的预警与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神经疾病 微血管减压术 颅内出血 预警模型 护理
下载PDF
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大鼠急性期肾及下尿路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张雨辰 许明 +4 位作者 刘琼 胡碧浓 唐丽亚 艾坤 张泓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512-518,共7页
目的 通过观察电针对急性期骶上脊髓损伤(suprasacral cord injury, SSCI)后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etrusor sphincter dyscoordination, DSD)大鼠膀胱最大容量(maximum cystometric capacity, MCC)、漏尿点压力(leakage point pressur... 目的 通过观察电针对急性期骶上脊髓损伤(suprasacral cord injury, SSCI)后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etrusor sphincter dyscoordination, DSD)大鼠膀胱最大容量(maximum cystometric capacity, MCC)、漏尿点压力(leakage point pressure, LPP)、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和肾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探讨电针治疗在SSCI急性期对上、下尿路功能(膀胱功能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36只SD雌性大鼠,随机抽取12只作为空白组,剩余24只采用改良Hassan Shaker脊髓横断法在T10脊髓节段全横断制作SSCI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电针组取“次髎”“中极”“三阴交”穴予持续电针刺激40 min,1次/d,连续治疗7 d;空白组与模型组只捆绑不治疗。采用膀胱造瘘法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随后腹主动脉采血,通过SCR、BUN检测评估肾功能;处死大鼠后取肾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MCC、LPP、BUN和SCR均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大鼠MCC、BUN和SCR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高于空白组(P<0.05或P<0.01);电针组大鼠LPP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较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肾皮质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胞质空泡化减少,皮质部集合小管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固缩减轻,肾小管坏死减少。结论 电针治疗可能通过降低SSCI后DSD大鼠MCC和LPP以改善肾脏微血管血流,发挥对肾功能和肾脏结构的保护作用。电针穴位可能刺激骶神经、胫神经的神经传入,促进尿道外括约肌爆发恢复,并且通过调节交感、副交感神经传出而影响排尿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上脊髓损伤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尿道外括约肌爆发模式 膀胱顺应性 上尿路损伤 肾脏微血管血流 肾功能
下载PDF
Shuxuetong injection protects cerebr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gainst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reperfusion 被引量:14
15
作者 Zuo-Yan Sun Fu-Jiang Wang +6 位作者 Hong Guo Lu Chen Li-Juan Chai Rui-Lin Li Li-Min Hu Hong Wang Shao-Xia W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5期783-793,共11页
Shuxuetong injection composed of leech(Hirudo nipponica Whitman) and earthworm(Pheretima aspergillum) has been used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cute stroke for many years in China. However, the precise neuroprotect... Shuxuetong injection composed of leech(Hirudo nipponica Whitman) and earthworm(Pheretima aspergillum) has been used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cute stroke for many years in China. However, the precise neuroprotective mechanism of Shuxuetong injection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Here, cerebr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End.3) were incubated in glucose-free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 containing 95% N_2/5% CO_2 for 6 hours, followed by high-glucose medium containing 95% O_2 and 5% CO_2 for 18 hours to establish an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 model. This in vitro cell model was administered Shuxuetong injection at 1/32, 1/64, and 1/128 concentrations(diluted 32-, 64-, and 128-times). Cell Counting Kit-8 assay was used to evaluate cell viability. A fluorescence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lactate dehydrogenase, and a fluorescence microplate reader used to detect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 fluorescent probe was also used to measure mitochondrial superoxide production. A cell resistance meter was used to measure transepithelial resistance and examine integrity of monolayer cells. The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dextran test was performed to examine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interleukin-1β, interleukin-6, and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Western blot assay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expression of caspase-3,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 occludi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leaved caspase-3, B-cell lymphoma 2, 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nuclear factor-κB p65, I kappa B alpha, phosphorylated I kappa B alpha, I kappa B kinase, phosphorylated I kappa B kinase, claudin-5, and zonula occludens-1. Our results show that Shuxuetong injection increases bEnd.3 cell viability and B-cell lymphoma 2 expression, reduces cleaved caspase-3 expression, inhibits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mitochondrial superoxide, suppresses express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interleukin-1β, interleukin-6,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mRNA,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and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markedly increases transepithelial resistance, decreases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upregulates claudin-5, occludin, and zonula occludens-1 expression, reduces nuclear factor-κB p65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and reduces I kappa B alpha,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1/2, and I kappa B kinase phosphorylation levels. Overall,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huxuetong injection has protective effects o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fter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 Moreover, its protective effect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tion of mitochondrial superoxide production, inhibition of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inhibi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1/2, and the nuclear factor-κB p65 signaling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SHUXUETONG injectio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 tight junction proteins mitochondrial function inflammatory factors blood-brain barrier neuroprotectio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老年抑郁症人群认知功能损害与微血管功能障碍的关系
16
作者 张晓娟 邓祥瑞 +1 位作者 陈睿 钟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1559-1564,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人群认知功能损害与微血管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01—2023-02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10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伴认知功能损害患者48例,不伴认知功能损害患者60例,比较伴和不伴认知功能损害患...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人群认知功能损害与微血管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01—2023-02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10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伴认知功能损害患者48例,不伴认知功能损害患者60例,比较伴和不伴认知功能损害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微血管功能障碍相关因素差异。结果伴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年龄(75.54±5.02)岁,高于不伴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69.03±4.42)岁(P<0.05);伴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独居比例为47.92%,高于不伴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21.67%(P<0.05);伴认知功能损害患者中重度抑郁比例为75.00%,高于不伴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40.00%(P<0.05);伴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为(31.19±8.18)μmol/L,高于不伴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16.65±7.55)mol/L(P<0.05);伴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半卵圆中心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和基底节区EPVS中重度比例分别为64.58%和66.67%,高于不伴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36.67%和41.67%(P<0.05);老年抑郁患者Hcy、半卵圆中心EPVS、基底节区EPVS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老年抑郁患者微血管功能障碍相关因素与抑郁程度评分无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抑郁程度、Hcy和半卵圆中心EPVS是患者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人群认知功能损害与微血管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有关,同时微血管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Hcy、EPVS与患者认知评分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抑郁 微血管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顾步汤联合复方黄柏液对糖尿病足干性坏疽介入术后创面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康永 李婵 +4 位作者 刘桂芳 徐树彬 万良硕 吕延林 刘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目的观察顾步汤联合复方黄柏液对糖尿病足干性坏疽介入术后创面改善、肉芽组织生长和足部微血管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足干性坏疽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在血管介入术后予复方黄柏液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顾步汤联合复方黄柏液对糖尿病足干性坏疽介入术后创面改善、肉芽组织生长和足部微血管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足干性坏疽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在血管介入术后予复方黄柏液治疗,治疗组予顾步汤联合复方黄柏液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TNF-α)、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足部微血管血流灌注量、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肉芽组织生长及足创面改善情况,比较2组中医证候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足部微血管血流灌注增加(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创面面积、中医证候、NR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肉芽组织生长面积、创面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TNF-α、sVCAM-1、IL-13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纤维蛋白原、ET-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VEGF、TGF-β1、bFG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足干性坏疽介入术后患者采用顾步汤联合复方黄柏液治疗,可提升生长因子水平,抑制患者炎症,改善足部微血管循环、血管内皮功能,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改善,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步汤 复方黄柏液 糖尿病足干性坏疽介入术后 炎症 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功能 足部微血管循环 肉芽组织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视网膜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陶锐 陈志斌 +2 位作者 周育 孙钰 赵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75-379,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困难,目前常用的检查手段多昂贵、有创。视网膜和视神经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为大脑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了“窗口”,很多研...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困难,目前常用的检查手段多昂贵、有创。视网膜和视神经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为大脑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了“窗口”,很多研究发现AD患者有视网膜的结构、功能和血管的变化。本文通过总结AD患者视网膜相关的研究现状,发现视网膜标记物在AD的诊断、预后和风险评估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视网膜结构 视觉功能 视网膜微血管 标记物 视野缺损 淀粉样蛋白
下载PDF
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翁丽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7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建宁县总医院收治的120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9例应用常规心内科治疗方案的患者纳入常规组,61例在常规心内科治疗基础...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建宁县总医院收治的120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9例应用常规心内科治疗方案的患者纳入常规组,61例在常规心内科治疗基础上应用尼可地尔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治疗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对比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6MWT)、心肌肌钙蛋白T(cTnT)],同时比较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对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高于常规组的8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CRP、TNF-α、IL-6水平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ET-1水平低于常规组,VEGF、NO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LVEF、6MWT较常规组高,cTnT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ST段压低幅度较常规组小,运动持续总时间较常规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0%、6.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采用尼可地尔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对心功能水平的提升有积极意义,且用药安全性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性心绞痛 尼可地尔 血管内皮功能 心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伴微血管病变患者C肽、胰岛素抵抗水平与凝血功能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吴文俊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S0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伴微血管病变患者C肽、胰岛素抵抗水平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T2DM患者96例,根据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分为合并组(n=51)与未合并组(n=45)。所有患者均接受C肽、胰岛素抵抗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伴微血管病变患者C肽、胰岛素抵抗水平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T2DM患者96例,根据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分为合并组(n=51)与未合并组(n=45)。所有患者均接受C肽、胰岛素抵抗水平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检测,统计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C肽、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分析胰岛素抵抗指数、C肽水平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的关联性。结果合并组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未合并组,C肽水平低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未合并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短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关系,与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呈负相关关系(P<0.05),C肽与纤维蛋白原呈负相关关系,与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T2DM伴微血管病变患者C肽水平下降,胰岛素抵抗水平增高,且与凝血功能存在显著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C肽 胰岛素抵抗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