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rupt Summer Warming and Changes in Temperature Extremes over Northeast Asia Since the Mid-1990s: Drivers and Physical Processes 被引量:18
1
作者 Buwen DONG Rowan T.SUTTON +3 位作者 Wei CHEN Xiaodong LIU Riyu LU Ying SU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9期1005-1023,共19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rivers and physical processes for the abrupt decadal summer surface warming and increases in hot temperature extremes that occurred over Northeast Asia in the mid-1990s. Observations indic...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rivers and physical processes for the abrupt decadal summer surface warming and increases in hot temperature extremes that occurred over Northeast Asia in the mid-1990s. Observations indicate an abrupt increase in summer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AT) over Northeast Asia since the mid-1990s. Accompanying this abrupt surface wanning, significant changes in some temperature extremes,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es in summer mean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Tmax),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Train), annual hottest day temperature (TXx), and annual warmest night temperature (TNx) were observed. There were also increases in the frequency of summer days (SU) and tropical nights (TR).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experiments forced by changes i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sea ice extent (SIE),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 (GHG) concentrations, and anthropogenic aerosol (AA) forcing, relative to the period 1964- 93, reproduced the general patterns of observed summer mean SAT changes and associated changes in temperature extremes, although the abrupt decrease in precipitation since the mid-1990s was not simulated. Additional model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forcings indicated that changes in SST/SIE explained 76% of the area-averaged summer mean surface warming signal over Northeast Asia, while the direct impact of changes in GHG and AA explained the remaining 24% of the surface warming signal. Analysis of physical processes indicated that the direct impact of the changes in AA (through aerosol- radiation and aerosol-cloud interactions), mainly related to the reduction of AA precursor emissions over Europe, played a dominant role in the increase in TXx and a similarly important role as SST/SIE changes in the in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SU over Northeast Asia via AA-induced coupled atmosphere-land surface and cloud feedbacks, rather than through a direct impact of AA changes on 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 The modelling results also imply that the abrupt summer surface warming and increases in hot temperature extremes over Northeast Asia since the mid-1990s will probably sustain in the next few decades as GHG concentrations continue to increase and AA precursor emissions over both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continue to decr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warming temperature extremes global climate model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 anthropogenic aerosol SST/SIE Northeast asia mid-1990s
下载PDF
A Decadal Shift of Summer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over Northeast Asia around the Mid-1990s 被引量:17
2
作者 CHEN Wei LU Riyu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735-742,共8页
This study identifies a decadal shift of summer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AT) over Northeast Asia,including southeastern parts of Russia,Mongolia and northern China,around the mid-1990s.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 This study identifies a decadal shift of summer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AT) over Northeast Asia,including southeastern parts of Russia,Mongolia and northern China,around the mid-1990s.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AT over the Northeast Asia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warming after 1994 relative to that before 1993.This decadal shift also extends to northern China,and leads to a warmer summer over Northeast China and North China after the mid-1990s.The decadal warming over Northeast Asia is found to concur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South China rainfall around the mid-1990s.On the one hand,both the Northeast Asian SAT and South China rainfall exhibit this mid-1990s decadal shift only in summer,but not in other seasons.On the other hand,both the Northeast Asian SAT and South China rainfall exhibit this mid-1990s decadal shift not only in the summer seasonal mean,but also in each month of summer (June,July and August).Furthermore,the decadal warming is found to result from an anticyclonic anomaly over Northeast Asia,which can be interpreted as the response to the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 China,according to previous numerical results.Thus,we conclude that the warming shift of summer Northeast Asian SAT around the mid-1990s was a remote response to the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Northeast asia decadal shift mid-1990s South China rainfall
下载PDF
中纬度亚洲现代间冰期气候变化的“西风模式”讨论 被引量:66
3
作者 陈发虎 陈建徽 黄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32,共10页
中纬度亚洲地区存在主要受季风环流影响的东南部湿润地区(简称季风区)和主要受西风环流控制的内陆干旱区(包括青藏高原北部高寒干旱区,简称西风区)。根据对近年来新发表的气候变化记录证据梳理总结,发现西风区在中—晚全新世气候湿润,... 中纬度亚洲地区存在主要受季风环流影响的东南部湿润地区(简称季风区)和主要受西风环流控制的内陆干旱区(包括青藏高原北部高寒干旱区,简称西风区)。根据对近年来新发表的气候变化记录证据梳理总结,发现西风区在中—晚全新世气候湿润,与亚洲季风在早—中全新世强盛的格局显著不同。过去千年的西风区中世纪暖期干旱,而小冰期相对湿润,与此相对,万象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则显示季风降水在中世纪暖期时整体处于高值,在小冰期处于低值段。在近百年,尤其是近50a,西北干旱区湿度增加,而季风影响范围内的西北东部和华北等地变得更干。不仅如此,在分属西风和季风影响区的青藏高原北部和南部,年代际—百年尺度上降水变化也表现出反相位关系。据此我们提出,亚洲中部西风带控制区在现代间冰期从数千年到年代际的各个时间尺度上均存在不同于季风区的湿度(降水)变化模式,称之为现代间冰期气候变化的西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纬度亚洲 全新世 中世纪暖期 小冰期 气候变化 西风模式
下载PDF
“西气东输”与我国石油安全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景廉 李相博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4-78,共5页
“西气东输”对开发西部、发展西部经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改善环境有重要意义。中国油气资源的短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弥补我国油气资源短缺 ,也为了我国石油安全和国家安全 ,我们要以“西气东输”为契机 ,大力发展天然气工业 ,... “西气东输”对开发西部、发展西部经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改善环境有重要意义。中国油气资源的短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弥补我国油气资源短缺 ,也为了我国石油安全和国家安全 ,我们要以“西气东输”为契机 ,大力发展天然气工业 ,建立陆上国际油气运输通道 ,充分利用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丰富天然气资源。连接“西气东输”管线与国外 (特别是中亚 )输气管线将是我国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气东输 天然气储量 塔里木盆地 俄罗斯 石油安全战略 中亚
下载PDF
中东亚干旱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的西风模式——以湖泊研究为例 被引量:25
5
作者 安成邦 陈发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9-334,共6页
综述了亚洲中部干旱区湖泊研究的古气候记录,发现湖泊记录的全新世有效湿度在大框架上具有一致性变化.据此,选择了其中年代可靠、代用指标湿度意义明确、时间分辨率较高的8个地点的记录,半定量地集成了中东亚干旱区全新世期间湿度的变化... 综述了亚洲中部干旱区湖泊研究的古气候记录,发现湖泊记录的全新世有效湿度在大框架上具有一致性变化.据此,选择了其中年代可靠、代用指标湿度意义明确、时间分辨率较高的8个地点的记录,半定量地集成了中东亚干旱区全新世期间湿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亚洲内陆干旱区全新世气候变化具有较清晰的阶段性变化,大约8cal kaBP以前的早全新世气候干旱,8-4cal kaBP的中全新世气候湿润,从距今5-6cal kaBP以来湿润程度逐步降低到晚全新世,但晚全新世比早全新世湿润.内陆干旱区的全新世湿度变化框架与最新获得的亚洲季风变化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推论出,北大西洋海洋表面的温度变化可能是中东亚干旱区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亚干旱区 全新世 湖泊 湿度
下载PDF
中全新世以来东亚夏季气温对轨道强迫时空响应不一致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吴鹏飞 刘征宇 +1 位作者 程军 陈广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57-1768,共12页
基于一个海-气耦合模式FOAM(the Fast Ocean Atmosphere Model)在轨道强迫下对过去6 ka气候变化的瞬变模拟结果,本文分析了中全新世以来东亚地区夏季气温对日射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发现,东亚地区夏季气温对日射响应具有时空不一致性:相... 基于一个海-气耦合模式FOAM(the Fast Ocean Atmosphere Model)在轨道强迫下对过去6 ka气候变化的瞬变模拟结果,本文分析了中全新世以来东亚地区夏季气温对日射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发现,东亚地区夏季气温对日射响应具有时空不一致性:相对于现代,6 kaB.P.时北半球夏季日射偏强,东亚地区地面气温却未普遍偏高,而是约以35°N为界,北方显著偏暖,南方气温变化不明显甚至有微弱冷却.自6 kaB.P.至今,东亚40°N以北的中、高纬陆地夏季气温大致呈线性降低趋势,以南的低纬陆地夏季气温则呈量级较小的"U"型变化,即气温在约3 kaB.P.附近达最低值,前3 ka为降温趋势,后3 ka为升温趋势.这与一些地质记录反映的气温变化相一致.中全新世以来东亚夏季气温演变的时空不一致性,可能源自因海陆热力惯性不同所引起的气温对日射响应的差异.热容量较小的东亚高纬大陆夏季气温主要响应7月份日射;而热容量较大的海洋对日射的响应通常会滞后约2个月,其夏季气温主要响应5月份日射.受海洋影响,南方陆地夏季气温对日射响应呈现出与海洋相似的特点.在岁差周期上,5、6、7月份日射间的相位差相对于较长轨道时间尺度较不明显,但在相对较短的近6千年时期内,它们相继出现波谷而呈显著趋势差异,从而导致了中全新世以来东亚夏季气温变化的时空差异.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夏季气温变化对应的可能并非同季节日射强迫,考察轨道强迫的气候响应时,如何选择日射标尺至关重要,否则可能混淆"因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全新世 东亚 夏季气温 轨道强迫 时空不一致
下载PDF
中国制造还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吗 被引量:32
7
作者 李建强 赵西亮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31,共10页
本文利用2002—2011年的制造业数据核算比较了我国与主要竞争国家的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发现我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高于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具体地,我国东部地区单位劳动力成本2002年以后高于印尼,2007年超过中西部... 本文利用2002—2011年的制造业数据核算比较了我国与主要竞争国家的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发现我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高于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具体地,我国东部地区单位劳动力成本2002年以后高于印尼,2007年超过中西部地区和泰国,2011年超过马来西亚;中西部地区单位劳动力成本2002年以后高于印尼,2009年超过泰国,2011年超过马来西亚,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小时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与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相比,我国已不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再加上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也已高于东南亚国家,因而,可以解释我国中西部地区为何没能及时接收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劳动力成本 劳动生产率 中西部地区 东南亚地区
下载PDF
中东亚中全新世气候与植被反馈作用:PMIP 2多模式结果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志远 靳立亚 +2 位作者 俞飞 张肖剑 姜大膀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7,共12页
文章选取了参加国际古气候模拟比较计划(Paleoclimate Modeling Intercomparison Project,简称PMIP)的6个耦合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着重对中全新世中东亚干旱区以及东亚季风区的夏季气候变化(气温、降水)进行分析,探讨了植被反馈作用对这... 文章选取了参加国际古气候模拟比较计划(Paleoclimate Modeling Intercomparison Project,简称PMIP)的6个耦合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着重对中全新世中东亚干旱区以及东亚季风区的夏季气候变化(气温、降水)进行分析,探讨了植被反馈作用对这3个区域中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影响。由于各个模式之间以及所用的植被模块的差异,它们模拟的气候变化(气温、降水)的幅度有所不同,本文利用PMIP 2中6个模式的模拟结果分析,结果发现,在中全新世轨道因素的影响下,3个区域的平均温度和降水都有所增加。而中全新世植被的变化在:1)东亚季风区,各个模式模拟的结果也各不相同,其中FOAM,ECHAM5.3-MPIOM127-LPJ和MRI-CGCM2.3.4FA这3个模式的模拟结果显示温度较现代低,而ECBILTCLIOVECODE,UBRIS-HADCM3M2和MRI-CGCM2.3.4NFA模式的模拟结果显示植被的变化导致地表温度较现代高,但各个模式对东亚季风区的中全新世植被变化所引起的降水变化并不理想,并且差异较大;2)中东亚干旱区,ECBILTCLIOVECODE,FOAM和UBRIS-HADCM3M2模式的模拟结果表现出中全新世植被的变化导致中东亚干旱区夏季平均温度较现代低,而其他3个模式的模拟结果则表现出较现代高的趋势,但除MRI-CGCM2.3.4NFA模式外,其余5个模式均在中国西北新疆地区表现出0.5℃左右的降温,而几乎所有的模式都在中东亚干旱区表现出降水增加;3)中亚地区,在温度方面,除了MRI-CGCM2.3.4NFA随着植被的变化表现出了较大的增温幅度外,其余5个模式夏季温度随着植被变化不大;而在降水方面,除了FOAM模式外,其他5个模式结果都显示出区域平均降水的增加。由此可见,在中全新世东亚季风区、中东亚干旱区以及中亚地区,除了太阳辐射等因素,植被对气候变化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季风区 中东亚干旱区 中亚地区 中全新世 气候模式 植被反馈
下载PDF
中亚东干人语言特点与民族文化认同 被引量:7
9
作者 毕新惠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32,共2页
本文围绕东干人语言的特点和东干语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关系作较为深入的分析。文章认为,东干语的留存和延续,在文化上是其对母族文化内核的保留和传承,而反映到民族心理上便体现为一种对自我文化的民族认同意识。
关键词 中亚 东干人 语言特点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中亚东干文学与中国文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建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3-89,共7页
中亚东干文学是世界华文文学领域的一座新岛屿。东干书面文学与中国文化有深刻的渊源关系,中国文化对东干书面文学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华裔民间文化给养和恋华之情两个方面。由东干文学的发展我们也可以反观东干作家笔下独特的中国形象和... 中亚东干文学是世界华文文学领域的一座新岛屿。东干书面文学与中国文化有深刻的渊源关系,中国文化对东干书面文学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华裔民间文化给养和恋华之情两个方面。由东干文学的发展我们也可以反观东干作家笔下独特的中国形象和中国农耕文明、口传文化所拥有的生命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东干文学 文化渊源 中国情结 农耕文明
下载PDF
中亚文化语境中的东干口歌口溜 被引量:3
11
作者 常文昌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对东干口歌口溜概念的内涵作了界定,考察了中亚文化语境中东干口歌口溜的特殊作用及其意义,探讨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及民族特点,同时,对东干口歌口溜与中国西北谚谣的传承关系作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 中亚 文化语境 东干 口歌口溜
下载PDF
论苏联时期中亚五国政治体制的转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永久 徐亚清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95-101,126,共8页
利用学术界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苏联时期中亚五国的政治体制发展过程。苏联在中亚实行联盟的历史过程中,显露了中亚加盟共和国政治体制的薄弱;再加上苏联加盟共和国体制本身存在的问题,中亚加盟共和国的瓦解便成为必然。
关键词 苏联时期 中亚地区 共和国政治体制 苏维埃政权 联盟体制
下载PDF
中亚东干人多元文化及其成因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1-147,共7页
中亚东干人的多元文化特征是在外部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适应的层递性过程产生的结果,即文化适应是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边缘—核心)的变迁过程。同时,文化适应还存在阶段性特征,在这个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和而不化"的状态。因此... 中亚东干人的多元文化特征是在外部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适应的层递性过程产生的结果,即文化适应是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边缘—核心)的变迁过程。同时,文化适应还存在阶段性特征,在这个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和而不化"的状态。因此,东干人多元文化的形成,正体现了在不同作用力下这两个过程交互发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东干人 多元文化 文化适应
下载PDF
评19世纪俄国中亚政策 被引量:4
14
作者 于春苓 《北方论丛》 2002年第1期67-71,共5页
中亚政策在俄国对外政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19世纪俄国中亚政策确 立的因素、特征及客观评价俄国中亚政策的后果,有助于更科学地展现世界体系演变的过程; 更清晰地呈现近代俄国对外政策的整体轮廓;更准确地解读现代苏联解体... 中亚政策在俄国对外政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19世纪俄国中亚政策确 立的因素、特征及客观评价俄国中亚政策的后果,有助于更科学地展现世界体系演变的过程; 更清晰地呈现近代俄国对外政策的整体轮廓;更准确地解读现代苏联解体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中亚政策 确立因素 特征 后果
下载PDF
1.2~0.6 MaBP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东亚地表各圈层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勇 潘保田 崔明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共7页
结合近年来黄土、河流阶地、冰冻圈、沙漠、植被等地表各个圈层在1.2—0.6.MaBP青藏高原构造隆升期间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综合论述了在此期间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地表其他各个圈层的影响.研究表明:1.2-0.6 MaBP期间,青藏高原的... 结合近年来黄土、河流阶地、冰冻圈、沙漠、植被等地表各个圈层在1.2—0.6.MaBP青藏高原构造隆升期间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综合论述了在此期间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地表其他各个圈层的影响.研究表明:1.2-0.6 MaBP期间,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东亚地表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内陆主要沙漠(主要是西部沙区的沙漠)在这一时期形成并极端扩张;黄土在祁连山、昆仑山、天山等高山山前和西秦岭等地开始大范围地堆积;以昆仑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为代表的西部高山开始了冰冻圈的发育,各地植被变化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环境的逐步干旱化.结合这些研究,提出了1.2-0.6 MaBP期间东亚地表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简单模式,并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与地表圈层变化之间的内在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更新世 青藏高原 东亚 圈层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中亚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范祖奎 胡炯梅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6-89,共4页
本研究以中亚国家的30名留学生为调查对象,从他们的汉字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学习策略入手,并结合《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3500个常用字进行对照,从中选取了40个常用字进行汉字识别测验和书写测验。分析出学习策略的使用与留学生汉字... 本研究以中亚国家的30名留学生为调查对象,从他们的汉字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学习策略入手,并结合《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3500个常用字进行对照,从中选取了40个常用字进行汉字识别测验和书写测验。分析出学习策略的使用与留学生汉字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以提高汉字教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留学生 汉字 学习策略 学习成绩
下载PDF
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看日本的战略问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咏涛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5-48,共4页
近年来的日本经济可谓"失去的十年",对此有种种论述和探讨,笔者认为日本的问题源于中长期战略的滞后和欠缺。面对全球经济的区域化和现实经济的相互依存性,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着必然的因素,同时也为日本经济的改革、发展提... 近年来的日本经济可谓"失去的十年",对此有种种论述和探讨,笔者认为日本的问题源于中长期战略的滞后和欠缺。面对全球经济的区域化和现实经济的相互依存性,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着必然的因素,同时也为日本经济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区域合作 日本中长期战略 全球化
下载PDF
6 kaBP中东亚气候对植被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俞飞 靳立亚 +1 位作者 张肖剑 王志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31,共8页
选取PMIP2计划中ECBilt-CLIO-VECODE模式的结果,对比中全新世(6 kaBP)气候对于现代气候的变化,探讨了植被在中全新世气候变化中的意义.中东亚干旱区受西风环流影响,而东亚地区6 kaBP季风深入,不同大气环流的影响导致两区域大尺度气候特... 选取PMIP2计划中ECBilt-CLIO-VECODE模式的结果,对比中全新世(6 kaBP)气候对于现代气候的变化,探讨了植被在中全新世气候变化中的意义.中东亚干旱区受西风环流影响,而东亚地区6 kaBP季风深入,不同大气环流的影响导致两区域大尺度气候特征差异大,同时该时期植被的变化增强了气候系统对轨道参数变化的响应:一系列气候要素对植被的动态响应导致气温、降水都因植被反馈而发生较大变化,但是该模式的结果存在低估6 kaBP升温幅度的缺陷,尤其是对冬季温度的模拟;即使耦合植被后有所改善,但对6 kaBP气候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仍需深入,同时对局地气候变化的物理机制还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全新世 ECV模式 植被反馈 中东亚
下载PDF
亚洲中高纬度环流对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226
19
作者 张庆云 陶诗言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9-211,共13页
夏季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环流的主要差异之一在于:东亚夏季风环流受中高纬度环流影响很大。文中探讨了中高纬度环流对东亚夏季风环流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降水环流型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强弱受... 夏季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环流的主要差异之一在于:东亚夏季风环流受中高纬度环流影响很大。文中探讨了中高纬度环流对东亚夏季风环流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降水环流型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强弱受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形势的影响,特别是东亚夏季梅雨期异常的降水与中高纬度阻塞型的建立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当鄂霍次克海高压建立并稳定时,亚洲中高纬度及东亚东部地区的距平场易分别形成+-+的距平波列,东亚地区距平波列的这种分布形势及其相互作用常常造成东亚夏季特别是梅雨期降水偏多;反之,当鄂霍次克海为低值区时,亚洲中高纬度和东亚东部地区的距平场易形成-+-的距平波列,东亚距平波列的这种分布形势不利于东亚夏季梅雨期的降水。因此,在考虑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形势及其对同期降水的影响时,中高纬度的环流形势及其与低纬环流的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环流影响 亚洲 中高纬度环流
下载PDF
论七世纪中后期唐朝与新罗关系演变及对东北亚政局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金锦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36-140,共5页
唐朝与新罗联合灭亡百济、高句丽后,两国合作基础亦不复存在,为争夺对百济和高句丽故地的统治权,唐朝与新罗最终爆发战争。由于唐朝受西北吐蕃炽盛局势的影响,不得不对朝鲜半岛采取退守政策,以后新罗以统一国家面貌出现,七世纪中后期的... 唐朝与新罗联合灭亡百济、高句丽后,两国合作基础亦不复存在,为争夺对百济和高句丽故地的统治权,唐朝与新罗最终爆发战争。由于唐朝受西北吐蕃炽盛局势的影响,不得不对朝鲜半岛采取退守政策,以后新罗以统一国家面貌出现,七世纪中后期的东北亚政局从此进入和平稳定发展的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罗 唐朝 关系演变 东北亚政局 七世纪中后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