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 uence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tensity on region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eastern and mid-China region 被引量:1
1
作者 FAN Wei-long WANG Yu-xia 《Ecological Economy》 2016年第1期43-51,共9页
This paper adopts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 to buil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tensity index. Based on "Porter Hypothesis", it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t... This paper adopts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 to buil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tensity index. Based on "Porter Hypothesis", it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tensity and region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using the eastern and mid-China region's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5 to 2013 and panel data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1)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nsity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esents a "U" shape, and "Porter Hypothesis" can be verifi ed;(2) The eastern region can break "U" infl ection point earlier than the central region.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not only strengthen the intensity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form, formulate reasonabl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policy, actively guide the enterprises to seek out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win-win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TENSITY technology INNOVATION "U" type EASTERN and mid-china region
下载PDF
中全新世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波动:基于NDQK5岩芯介形类化石记录
2
作者 贾宝岩 彭博 +5 位作者 王继龙 于俊杰 周保春 赵泉鸿 李保华 王亚琼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345,共13页
福建沿海地区第四系较为发育,是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理想区域。本文以福建宁德NDQK5岩芯中产出的高分辨率介形类化石为研究对象,结合加速器质谱法(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AMS)14C和光释光测年技术建立岩芯年代框架... 福建沿海地区第四系较为发育,是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理想区域。本文以福建宁德NDQK5岩芯中产出的高分辨率介形类化石为研究对象,结合加速器质谱法(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AMS)14C和光释光测年技术建立岩芯年代框架,重建了中全新世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结果显示,NDQK5岩芯中的介形类化石记录主要分布于4~17.1 m段,对应年代约为8.2~6.9 ka BP。岩芯内共计识别出海相介形类23属26种,根据优势种以及特征种的相对丰度变化特征可将岩芯内的介形类动物群划分为3个组合:①介形类组合A以Bicornucythere bisanensis和Sinocytheridea impressa为主,代表潮下带环境;②介形类组合B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Neomonoceratina delicata为优势种,指示近岸内陆架的沉积环境;③介形类组合C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Loxoconcha ocellifera为主,代表潮间带的沉积环境。基于介形类组合的分布特征,本文推断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约在8.2~7.4 ka BP期间持续上升,并在约7.9~7.4 ka BP区间达到最高;7.4~7.0 ka BP期间海平面下降,随后再次上升。因此,介形类化石记录指示福建沿海地区在全新世高海平面背景下依然存在相对海平面的次一级波动。同时,结合已有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结果,本研究推断8.2~7 ka BP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海平面变化可能主要受控于冰盖融水;7 ka BP后该地区的海平面波动可能受控于“冰川-水均衡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德 东海 MIS 1 中全新世高海平面 介形类组合
下载PDF
“美丽中国中脊带”西南段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3
作者 王珏 王涵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4-49,共16页
东西部发展失衡问题是长期以来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构性与全局性问题。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建设“美丽中国中脊带”作为缩小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战略抓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脊带”西南段是我国西部... 东西部发展失衡问题是长期以来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构性与全局性问题。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建设“美丽中国中脊带”作为缩小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战略抓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脊带”西南段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发展区域,然而当地有限的自然与社会承载能力与政策所带来的经济红利之间的矛盾严重阻碍西南段的发展,因此亟需探索西南段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CCDM)对2010—2019年“中脊带”西南段245个县的经济—社会—环境三系统协调发展情况、空间聚集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中脊带”西南段整体协调发展态势向好,然而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热点主要集中于以成渝城市群为核心的东北部,该地区三大子系统同步发展现象突出;冷点则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区域内大多数县的经济与社会系统滞后于环境系统发展。此外,研究还发现不同的行政区划、生态本底、经济发展状况与协调发展水平的差异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焕庸线 美丽中国 中脊带 耦合协调度 西南地区 发展策略
下载PDF
东北平原杜蒙钻孔的磁性地层学和磁化率对松嫩古湖演化的指示
4
作者 詹涛 杨业 +9 位作者 曾方明 梁彦霞 葛俊逸 马永法 孔祥辉 张丽 姜侠 黄荣富 王逊 周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3-684,共12页
湖相沉积是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地质记录.东北平原在早-中更新世时期曾发育一个巨型湖泊(松嫩古湖),对这一古湖的演化历史和机制仍需多钻孔的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针对东北平原杜蒙(HL)钻孔沉积物开展了26Al/10Be同位素年代学、古... 湖相沉积是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地质记录.东北平原在早-中更新世时期曾发育一个巨型湖泊(松嫩古湖),对这一古湖的演化历史和机制仍需多钻孔的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针对东北平原杜蒙(HL)钻孔沉积物开展了26Al/10Be同位素年代学、古地磁年代学、磁化率地层学和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表明:(1)令字组和林甸组湖相沉积的界线为约900 ka;(2)林甸组的磁化率明显高于令字组,令字组的高矫顽力弱磁性矿物贡献相对较大;(3)林甸组磁化率的升高可能与湖平面降低、水动力增强、入湖的强磁性矿物增多或者氧化还原条件改变,从而生成了强磁性铁的硫化物有关;(4)约900 ka前后,松嫩古湖萎缩,可能与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间大西洋深层翻转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简称AMOC)减弱致使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简称ITCZ)南移,以及海平面下降造成更多陆地暴露地表,水汽输送距离增加,进而共同导致东亚夏季风降水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平原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 磁性地层学 磁化率 松嫩古湖 大西洋深层翻转流
下载PDF
海滩岩在南海北部中晚全新世海平面重建中的应用和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唐立超 乐远福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9,共19页
过去海平面变化特征对认识现代海平面变化过程和预估未来情景具有重要科学和现实意义。海滩岩作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沉积岩,是海岸变迁和古海平面高程的重要标志物。然而,由于存在海滩岩形成后动力条件发生变化、采用的... 过去海平面变化特征对认识现代海平面变化过程和预估未来情景具有重要科学和现实意义。海滩岩作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沉积岩,是海岸变迁和古海平面高程的重要标志物。然而,由于存在海滩岩形成后动力条件发生变化、采用的测年方法不同以及海平面高程估算和分析误差等问题,基于海滩岩的过去海平面重建结果依然存在较大争议和不确定性。我们分析和总结了南海北部中晚全新世海滩岩重建海平面的进展,以及在海平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机遇,从海滩岩的形成年代与海滩岩形成后高程产生变化等方面进一步量化研究海滩岩重建海平面变化的不确定性。同时,通过对南海北部海南岛东部沿岸的3块原生珊瑚礁(1块大型块状滨珊瑚和2块滨珊瑚微环礁)进行高精度高程测量和铀系测年,共获得6个海平面数据,结合冰川均衡调整模型(Glacial Isostatic Adjustment,GIA)和ICE-5G模型结果,对基于海滩岩重建的南海北部中晚全新世海平面的可靠性进行比较和评估。以上不确定性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年代与高程校正后,海平面重建结果准确性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可为以其他海平面标志物重建的过去海平面的不确定性分析和可靠性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海滩岩 中晚全新世 海平面变化 不确定性分析
下载PDF
Enhanced seasonality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over China during the mid-Holocene
6
作者 Zhiping Tian Dabang Jia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3年第5期55-60,共6页
利用PMIP4多模式试验数据,作者量化了中全新世(距今约6000年)中国温度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工业革命前期,所有16个模式一致模拟显示中全新世我国温度季节性(即夏季与冬季温差)增强,平均增幅9%;这与该时期轨道强迫引起的地表能量... 利用PMIP4多模式试验数据,作者量化了中全新世(距今约6000年)中国温度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工业革命前期,所有16个模式一致模拟显示中全新世我国温度季节性(即夏季与冬季温差)增强,平均增幅9%;这与该时期轨道强迫引起的地表能量通量的季节对比变化密切相关,其中净短波辐射起主导作用,净长波辐射作用次之,感热和潜热为负贡献;与模拟不同,重建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全新世 温度季节性 中国 试验 PMIP4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东部春夏季旱涝转换环流特征及其与大西洋海温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雯 马阳 +2 位作者 王素艳 王岱 李欣 《干旱气象》 2023年第1期14-24,共11页
随着全球变暖,旱涝异常的强度和频率不断增加,为增进对旱涝异常转换事件的认识,提高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预测水平,利用1979—2020年我国西北地区东部逐月降水、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数据以及NCEP/NCAR环流再分析资料,通... 随着全球变暖,旱涝异常的强度和频率不断增加,为增进对旱涝异常转换事件的认识,提高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预测水平,利用1979—2020年我国西北地区东部逐月降水、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数据以及NCEP/NCAR环流再分析资料,通过建立旱涝转换指数,对西北地区东部春、夏季旱涝转换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并围绕大西洋SST异常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旱转涝年,春季极涡偏弱,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偏强,东亚大槽偏深,西北地区东部受西北干冷气流控制,降水易偏少;夏季上游低值系统活跃,南亚高压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西北地区东部受副热带高压和上游低槽系统共同影响,且有暖湿气流,降水易偏多,涝转旱年情况相反。上年冬季至当年夏季,大西洋类“三极子”型的SST异常是造成季节间降水明显差异的关键因子,旱转涝年春季大西洋类“三极子”负位相的SST状态激发出一支纬向型遥相关波列,经欧洲中西部、巴尔喀什湖地区东传至我国东北至日本海一带,此时中高纬环流形势有利于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少;夏季SST异常激发的波列强度减弱、位置西移,中高纬关键环流系统的强度和位置较春季明显调整,转为有利于研究区降水偏多的环流形势,涝转旱年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东部 旱涝转换 大西洋SST异常 中高纬波列
下载PDF
中全新世海南潭门滨珊瑚的生长率特征及其气候意义
8
作者 李悦儿 余克服 +1 位作者 颜廷礼 江蕾蕾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43-1855,共13页
珊瑚生长率是珊瑚古气候研究的重要指标,其反映珊瑚生长快慢,并提供高分辨率的海水表层温度变化信息。中全新世作为当前全球变暖的地质历史相似型,利用珊瑚生长率重建该时期的气候环境状况对于理解现代气候变化的过程及其机制具有重要... 珊瑚生长率是珊瑚古气候研究的重要指标,其反映珊瑚生长快慢,并提供高分辨率的海水表层温度变化信息。中全新世作为当前全球变暖的地质历史相似型,利用珊瑚生长率重建该时期的气候环境状况对于理解现代气候变化的过程及其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对采自海南潭门珊瑚岸礁的23段中全新世(6143—4356 a BP)滨珊瑚进行生长率分析,并基于该区域现代(2005—2021 AD)滨珊瑚生长率与SST的关系重建了中全新世期间共406 a的年均SST序列。结果显示:1)中全新世滨珊瑚生长率的变化范围为0.607~1.670 cm/a,均值为1.079 cm/a,且存在明显的波动变化过程;2)基于生长率重建的中全新世平均SST为25.7±0.54℃,这与全球变暖程度加剧背景下的现代海温相近;中全新世年均SST的变化范围为24.7~26.8℃,其中5860、5660和5160 a BP为3个显著的低温期;3)对比现代与中全新世(5427—5394、5243—5209、4515—4456和4404—4356 a BP)珊瑚生长率的频谱周期,发现现代与中全新世珊瑚的生长率均存在显著的3~7 a ENSO周期,但中全新世ENSO主周期改变且频率显著降低,表明中全新世的ENSO活动总体偏弱;概率密度函数统计进一步显示中全新世期间ENSO变率存在逐渐增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ENSO 中全新世 珊瑚生长率 南海北部
下载PDF
510年来中国东中部地区气候干湿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宋保平 王张华 +2 位作者 乐群 寇莹 符蕴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3,82,共6页
选择上海、武汉、天津和西安为典型区,以1470—1979年逐年干湿等级序列为基本数据源,应用墨西哥帽小波变换方法,对中国东中部地区近510a来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气候干湿变化与气候突变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气候干湿变化的动因。结果显示:19... 选择上海、武汉、天津和西安为典型区,以1470—1979年逐年干湿等级序列为基本数据源,应用墨西哥帽小波变换方法,对中国东中部地区近510a来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气候干湿变化与气候突变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气候干湿变化的动因。结果显示:19世纪以前气候干湿变化表现出较明显的东西差异;小冰期事件、18世纪气候温和期等非局地性事件在较大区域都有反应,但各地的具体响应程度、方式和时间均有差异;在20世纪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各地气候均向偏干旱方向演变。百年以上尺度气候干湿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太阳辐射及其引起的大气环流变化,百年以下尺度的变化则与季风系统短尺度波动、区内各个大气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局地下垫面差异和人类活动等复杂因素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变化 大气环流 气候突变 小冰期 季风 下垫面 地气 中国 中部地区 区域
下载PDF
中部地区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何筠 徐冬梅 +2 位作者 吴学平 余昕 袁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70,共6页
我国中部地区农民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农民工承担不起培训费用、政府投入不到位、对农民工培训的宣传力度不够。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中部地区农民工培训的发展,必须认真分析影响农民工培训的各种因素,提高... 我国中部地区农民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农民工承担不起培训费用、政府投入不到位、对农民工培训的宣传力度不够。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中部地区农民工培训的发展,必须认真分析影响农民工培训的各种因素,提高认识,根据农民工的特点和要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大政府对劳动力培训的力度,以促进农民工的有序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农民工 培训
下载PDF
中部地区省域中心城市竞争力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朱俊成 杨益明 黄继发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57,共6页
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区域内生产和交换集中的地方,承担组织和协调区域经济活动的作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心城市竞争力进行定量化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中部省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潜力与条件、竞争力差异... 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区域内生产和交换集中的地方,承担组织和协调区域经济活动的作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心城市竞争力进行定量化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中部省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潜力与条件、竞争力差异等进行了研究,认为中部地区多中心竞争是限制竞争力、协调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合作与互动是中部地区整合优势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结合"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从区域经济、产业、要素流等方面提出了通过加强自主创新、促进区域合作、发展现代服务经济等培育竞争力与协调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中心城市 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 城市竞争力 主成分分析 多中心 中部地区
下载PDF
中部地区城市群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海萍 陈斐 王圣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5-100,共6页
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在很大程度上能代表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通过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模型和绘制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判别模式图定量分析中部地区城市群的经济发展... 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在很大程度上能代表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通过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模型和绘制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判别模式图定量分析中部地区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测算结果显示太原城市圈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性最差,环鄱阳湖城市群最优。将中部城市群39个城市分为6大类,协调度为正值的城市可分为三种类型:经济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双优型、经济效益基本协调型、生态效益基本协调型;协调度为负值的城市亦分为三种类型:经济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双低型、经济效益冲突型、生态效益冲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城市群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协调度
下载PDF
不同起源时间的植物叶凋落物在中亚热带的分解特性 被引量:18
13
作者 马元丹 江洪 +3 位作者 余树全 窦荣鹏 郭培培 王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237-5245,共9页
选择9种起源时间不同的植物的凋落叶,采用分解袋法,在浙江千岛湖地区从2006年6月到2008年6月进行了分解试验,试图探索植物进化过程中凋落物分解特性的演变趋势。所选的9种植物分属于4个类群,按起源时间由早到晚依次为蕨类植物(芒萁和桫... 选择9种起源时间不同的植物的凋落叶,采用分解袋法,在浙江千岛湖地区从2006年6月到2008年6月进行了分解试验,试图探索植物进化过程中凋落物分解特性的演变趋势。所选的9种植物分属于4个类群,按起源时间由早到晚依次为蕨类植物(芒萁和桫椤)、裸子植物(苏铁、水杉、杉木和马尾松)、双子叶植物(木荷和青冈)及单子叶植物(毛竹)。每隔一个月取样,每种凋落物3次重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类群凋落物基质的氮(N)、木质素(Lignin)含量及Lignin/N比值与分解速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起源时间越晚的植物凋落物的基质N含量越高,为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Lignin含量和Lignin/N比值的趋势一致,均为起源时间越晚而值越低,即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凋落物分解系数k值的范围在0.25~0.63之间,表现出毛竹>青冈>木荷>水杉>马尾松>杉木>苏铁>桫椤>芒萁的趋势。4个植物类群的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均值为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植物凋落物分解的进化趋势是由分解缓慢逐渐演变为分解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时间 凋落物分解 基质质量 中亚热带
下载PDF
我国中东部水生态环境评价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潘英姿 高吉喜 +2 位作者 何萍 聂忆黄 李岱青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59,共6页
利用遥感(RS)和地面野外调查手段,对我国中东部地区水生态环境进行了现状调查与评估。结果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农业用水比重大,水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地表水资源干流水质总体稳定,部分流域水质有所改善,主要污染由工业污染向... 利用遥感(RS)和地面野外调查手段,对我国中东部地区水生态环境进行了现状调查与评估。结果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农业用水比重大,水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地表水资源干流水质总体稳定,部分流域水质有所改善,主要污染由工业污染向生活污染、农村面源污染转化;湖泊污染严重,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普遍,赤潮濒发,损失较大;地下水主要以点状和面状污染为主,南方城市污染程度普遍高于北方城市;不合理水利工程干扰了自然水生态过程,加剧河流泥沙淤积,湖泊调蓄洪水生态功能随之下降;水资源利用强度超过了30%~40%的国际警界线,加剧了江河断流;水资源需求增大,地下水超采严重,出现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泉水干枯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面调查 中东部 水生态环境
下载PDF
我国中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动态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田自强 郑丙辉 +1 位作者 王文杰 李子成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2297-2303,共7页
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对中国中东部地区 19个省 (直辖市 ) 1988年和 2 0 0 0年的 5种土地利用 /覆盖类型的遥感数据进行了景观制图及其叠加分析 .结果表明 ,12年来 ,随着中东部地区经济和人口数... 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对中国中东部地区 19个省 (直辖市 ) 1988年和 2 0 0 0年的 5种土地利用 /覆盖类型的遥感数据进行了景观制图及其叠加分析 .结果表明 ,12年来 ,随着中东部地区经济和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 ,耕地及城建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 10 92 1× 10 5hm2和 13 75 4× 10 5hm2 ,比 1988年增长了 2 14 %和 19 2 5 % 对木材的大量需求及毁林开荒 ,导致林地面积减少了 17 83× 10 4hm2 ,比 1988年下降了 1 12 % .草地面积增加了 19 2 87× 10 5hm2 ,比 1988年上升7 75 % .长期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环境条件恶化 ,使草地覆盖度及草地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10年间对未利用地面积的开发达 4 9 6 1× 10 4hm2 ,占 1988年未利用地面积的 34 3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东部地区 景观制图 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分析
下载PDF
中东部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韩永伟 高吉喜 乔青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98,共5页
采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的遥感、地面调查及文献资料数据,分析了我国中东部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特征。分析结果认为,耕地和林地是中东部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68%左右;园地、居民和工矿及交通用地面积... 采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的遥感、地面调查及文献资料数据,分析了我国中东部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特征。分析结果认为,耕地和林地是中东部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68%左右;园地、居民和工矿及交通用地面积迅速增加;未利用土地面积明显缩小;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流失面积有所减少,但水土流失区域差异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仍在加剧;耕地人均占有量小,利用强度大,复种指数高;耕地用途不稳,转入转出频繁;耕地总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迅速减少,2000年耕地面积比80年代初和1995年分别减少了913.15×104和151.31×104hm2;2000年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比80年代初期约减少了0.03 hm2;土壤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不断下降,食品安全受到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退化 特征 中东部
下载PDF
中部六省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钟友明 彭道宾 彭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57,共6页
从改革开放以来6个主要年份中部6省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来看,江西各项指标的位次是偏后的。因此,应重点分析江西综合竞争力变动的轨迹、原因及其特点,抓住当前制约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采取措施,以提升江西经济的整体实力。
关键词 江西 中部6省 综合竞争力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川、滇、黔交界地区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与美国同类矿床的对比 被引量:110
18
作者 王奖臻 李朝阳 +2 位作者 李泽琴 李葆华 刘文周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我国川、滇、黔交接地区和美国中部地区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的共同特征是 :1)含矿岩系都位于一套红色碎屑岩石之上。它们不但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金属 ,而且由于渗透率较大而为成矿流体的大规模侧向流动提供了通道。 2 )矿床的... 我国川、滇、黔交接地区和美国中部地区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的共同特征是 :1)含矿岩系都位于一套红色碎屑岩石之上。它们不但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金属 ,而且由于渗透率较大而为成矿流体的大规模侧向流动提供了通道。 2 )矿床的形成时间都与造山作用的时间相一致。造山作用所引起的挤压应力 ,或者由于造山带的隆起所引起的盆山间的重力梯度为含矿流体的大规模侧向流动提供了动力 ,促进了成矿作用的发生。 3)矿床的含矿岩系大多含有蒸发岩。蒸发岩的存在为成矿流体的形成提供了矿化剂 ,或者为矿质的沉淀提供了硫。与美国中部地区的MVT矿床相比 ,我国西南地区MVT矿床的形成温度相对较高、矿床的分布严格受断裂控制 ,矿体常呈垂向延伸很大的桶柱状产出 ,矿床的蚀变规模较小。这些差别反映出这两个地区矿床形成时成矿流体的通道和沉淀机制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 美国大陆 中部地区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华北地台中寒武世鲕滩碳酸盐旋回沉积、古海平面变动控制及旋回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柳永清 孟祥化 葛铭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42-450,共9页
华北地台中寒武世鲕滩碳酸盐沉积序列中具有特征的低频 ( 级 )和高频 ( 级- 级 )旋回层序叠加样式和规律。旋回层序内部的沉积构成、微相组构、成岩特点以及高频旋回的复合、叠加严格受复合海平面变动的控制。巨厚鲕滩形成于低频海平... 华北地台中寒武世鲕滩碳酸盐沉积序列中具有特征的低频 ( 级 )和高频 ( 级- 级 )旋回层序叠加样式和规律。旋回层序内部的沉积构成、微相组构、成岩特点以及高频旋回的复合、叠加严格受复合海平面变动的控制。巨厚鲕滩形成于低频海平面变化的回落时期 ,但复合叠加于低频海平面变化中的 级海平面变化更直接地控制着鲕滩建造的时空发育、进积迁移。鲕滩微相中鲕粒组构特征则主要与高频海平面变化相关。鲕滩高频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的厚度频率分布、不同级次旋回叠加比率和样式以及大范围空间上的连续可比性规律可能说明它们受地球轨道参数周期性变动的控制。轨道旋回层序具有的特定变化时间周期和频率使得旋回地层学具有了年代学意义 ,可以对重要地层段、事件层及生物带高精度测年。应用旋回地层学的研究得到了中寒武世毛庄 \徐庄 \张夏期的界线 (面 )年龄 ,即毛庄 (期 ) \徐庄 (期 )为 530 .50 Ma、徐庄 (期 ) \张夏 (期 )为 52 6.90 Ma,与前人应用生物年代地层学等方法得到的年龄值极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寒武世 碳酸盐鲕滩 沉积 旋回年代学 古海平面
下载PDF
西南地区氮肥后移对杂交中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24
20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4 位作者 张林 周兴兵 朱永川 刘茂 郭晓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6,共8页
2011、2012年,以杂交中稻高产组合川香优9838为材料,在西南稻区的5~6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氮肥管理方式,研究了氮肥施用量与氮后移比例对稻谷产量及其穗粒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与氮后移比例对稻谷产量的影响试验点间表... 2011、2012年,以杂交中稻高产组合川香优9838为材料,在西南稻区的5~6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氮肥管理方式,研究了氮肥施用量与氮后移比例对稻谷产量及其穗粒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与氮后移比例对稻谷产量的影响试验点间表现各异,取决于试验地点的土壤肥力。氮后移的增产效果及高效施氮量分别与地力、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当空白试验产量超过7000kg/hm^2时,氮后移没有增产作用。氮后移增产的处理表现为施氮量不高、氮后移比例小,并在保持一定有效穗数基础上,通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而增产。提出了西南区杂交中稻氮肥的高效管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杂交中稻 氮肥后移 土壤地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