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夜》的叙事伦理与吴荪甫的“悲剧” 被引量:4
1
作者 段从学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2期54-67,共14页
茅盾在最初的构思中,《子夜》中的吴荪甫是一个负面人物。今天的"悲剧英雄"吴荪甫,实际上是茅盾两次对小说进行"改写"的结果。这种"改写"大获成功的前提是现代人对世界"去魅化",竭力想要把整... 茅盾在最初的构思中,《子夜》中的吴荪甫是一个负面人物。今天的"悲剧英雄"吴荪甫,实际上是茅盾两次对小说进行"改写"的结果。这种"改写"大获成功的前提是现代人对世界"去魅化",竭力想要把整个世界理解为有规律的、可以支配和控制的存在对象这一生存欲望。只有在这个生存论立场中,吴荪甫的"悲剧"才成为"悲剧"。我们对《子夜》的阅读和思考,也应该放在现代科学主义精神文学化的元叙事脉络中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夜》 吴荪甫 叙事伦理
下载PDF
许如辉与上海流行歌曲--一个人的流行音乐史迹追记 被引量:3
2
作者 许文霞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15,共15页
本文根据最新挖掘出来许如辉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100首余歌曲、13部器乐曲、上海《申报》和播音杂志的密集报道,以及新发现的许如辉珍贵手稿,再度梳理许如辉早期流行歌曲创作历程。内容包括:第一首歌是《四时吟》;子夜乐会的来龙去脉;最... 本文根据最新挖掘出来许如辉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100首余歌曲、13部器乐曲、上海《申报》和播音杂志的密集报道,以及新发现的许如辉珍贵手稿,再度梳理许如辉早期流行歌曲创作历程。内容包括:第一首歌是《四时吟》;子夜乐会的来龙去脉;最早自费出版的12首歌;益智社驻社作曲家;写歌曲的同时,创作了《还我河山》《新胡茄十八拍》《壮志千秋》等中国民族乐曲和交响乐曲;1935年是许如辉音乐创作的丰盛年;代表作《永别了我的弟弟》有260余位歌手演绎,唱遍整个3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如辉 播音团 流行歌曲 子夜乐会 益智社 民族交响乐曲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收缩城市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3
作者 邓楚雄 梁鹏 刘唱唱 《城市学刊》 2020年第2期80-88,共9页
长江中游城市群2007-2011年和2012-2016年两阶段31个城市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与夜间灯光增长率显示:根据常住人口增长率,收缩城市占比38.71%,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北部、东北部和中南部;根据夜间灯光增长率,收缩城市占比41.94%,主要... 长江中游城市群2007-2011年和2012-2016年两阶段31个城市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与夜间灯光增长率显示:根据常住人口增长率,收缩城市占比38.71%,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北部、东北部和中南部;根据夜间灯光增长率,收缩城市占比41.94%,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西部和中北部。根据综合增长率,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收缩呈现出团块状的分布特征,潜在收缩城市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南部和北部,阶段收缩城市主要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东部和西南部,持续收缩城市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西部和中南部。从经济、产业和制度三方面选取指标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发现,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发展政府财政投资的增加并不一定会带来城市持续呈现增长的趋势,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和政府财政投资差异是影响城市收缩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城市 常住人口 夜间灯光 多元线性回归 长江中游城市群
下载PDF
酸涩味苦 写照人生——莫友芝中秋月夜诗探析
4
作者 郑江义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4-7,共4页
莫友芝诗歌创作成就很高,富有特色。莫友芝的中秋月夜诗之类的诗章酸涩味苦,写照人生,是不同背景下他的个人境遇和国家命运的真实反映,构成了莫友芝此类诗歌的鲜明特色,值得后人借鉴学习。
关键词 莫友芝 中秋月夜诗 探析
下载PDF
中红外双通道夜间数据地表温度反演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恩宇 钱永刚 +2 位作者 王宁 马灵玲 唐伶俐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3-310,共8页
地表温度反演是红外定量遥感的核心内容之一.与热红外(8~14μm)数据相比,中红外(3~5μm)波谱区大气透过率更高、对发射率的敏感性更低,在温度反演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引入热红外地表温度反演思路,发展了仅利用夜间中红外双通... 地表温度反演是红外定量遥感的核心内容之一.与热红外(8~14μm)数据相比,中红外(3~5μm)波谱区大气透过率更高、对发射率的敏感性更低,在温度反演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引入热红外地表温度反演思路,发展了仅利用夜间中红外双通道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算法,分析了宽通道组合(3~4 μm和4~5 μm)和窄通道组合(3929~3.989 μm和4.020~4.080μm)模式下的温度反演精度以及模型对噪声和发射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宽、窄两种通道组合模型的温度反演精度分别为~0.5 K和~0.3 K;噪声等效温差和地表发射率误差对窄通道组合模型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夜间数据 地表温度 地表发射率
下载PDF
论《子夜》的艺术特色
6
作者 李玉方 《甘肃高师学报》 2011年第4期24-26,共3页
从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子夜》的艺术特色:1.塑造人物形象的多样化手法。运用现实主义典型化方法,抓住时代特征,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和浓郁的气氛渲染,展示人物命运,提示人物性格。2.谨严宏大的艺术结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线和与... 从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子夜》的艺术特色:1.塑造人物形象的多样化手法。运用现实主义典型化方法,抓住时代特征,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和浓郁的气氛渲染,展示人物命运,提示人物性格。2.谨严宏大的艺术结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线和与附线、明线和暗线三条线索或交替或齐头并进,形成宏大而严谨的艺术结构。3.以现实主义多样艺术美的创造,展现时代的风云变幻,成功塑造了悲剧美的艺术形象。4.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和现代化都市特征的描绘,展示出一幅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夜 艺术特色 艺术结构 艺术美的创造 现代化的城市形象
下载PDF
从《五弦谱》至《三五要录》中的两首同名曲看中国唐乐在日本的变迁(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晨婕 《音乐文化研究》 2018年第3期22-32,共11页
中国的唐代音乐传至日本发生了什么变化,怎样变化的,是学术界一直探索的课题。本研究从音乐本体出发,对9世纪上半叶传抄的《五弦谱》与12世纪下半叶成谱的《三五要录》中的《夜半乐》与《饮酒乐》两首同名曲展开比照研究。对于《五弦谱... 中国的唐代音乐传至日本发生了什么变化,怎样变化的,是学术界一直探索的课题。本研究从音乐本体出发,对9世纪上半叶传抄的《五弦谱》与12世纪下半叶成谱的《三五要录》中的《夜半乐》与《饮酒乐》两首同名曲展开比照研究。对于《五弦谱》及《三五要录》,国内外皆有不少著名学者曾做过系统性的研究:国内,有陈应时、吴国伟、何昌林等学者对二谱进行过曲名和乐调等方面的梳理;国外,亦有日本学者林谦三、英国研究者劳伦斯·毕铿、澳大利亚学者斯蒂芬·耐尔森等人对中日古谱研究作出卓越贡献,其中,林谦三的《全译五弦谱》《琵琶谱新考》等皆为该领域的重要著作。此次研究从乐调、落音和旋法方面进行全面检验,用落音整合、骨干音提取等方式,对两首同名曲历时三百年日本化的迹象进行实证性研究,以窥日本同名曲中对宫音的强调和对原唐曲骨干旋律的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弦谱》 《三五要录》 夜半乐 饮酒乐 乐调 旋法
下载PDF
从《五弦谱》至《三五要录》中的两首同名曲看中国唐乐在日本的变迁(上)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晨婕 《音乐文化研究》 2018年第2期37-47,共11页
中国的唐代音乐传至日本发生了什么变化,怎样变化的,是学术界一直探索的课题。本研究从音乐本体出发,对9世纪上半叶传抄的《五弦谱》与12世纪下半叶成谱的《三五要录》中的《夜半乐》与《饮酒乐》两首同名曲展开比照研究。对于《五弦谱... 中国的唐代音乐传至日本发生了什么变化,怎样变化的,是学术界一直探索的课题。本研究从音乐本体出发,对9世纪上半叶传抄的《五弦谱》与12世纪下半叶成谱的《三五要录》中的《夜半乐》与《饮酒乐》两首同名曲展开比照研究。对于《五弦谱》及《三五要录》,国内外皆有不少著名学者曾做过系统性的研究:国内,有陈应时、吴国伟、何昌林等学者对二谱进行过曲名和乐调等方面的梳理;国外,亦有日本学者林谦三、英国研究者劳伦斯·毕铿、澳大利亚学者斯蒂芬·耐尔森等人对中日古谱研究做出卓越贡献,其中,林谦三的《全译五弦谱》《琵琶谱新考》等皆为该领域的重要著作。此次研究从乐调、落音和旋法方面进行全面检验,用落音整合、骨干音提取等方式,对两首同名曲历时三百年日本化的迹象进行实证性研究,以窥日本同名曲中对宫音的强调和对原唐曲骨干旋律的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弦谱》 《三五要录》 夜半乐 饮酒乐 乐调 旋法
下载PDF
论凌叔华小说《中秋晚》意象的隐喻性
9
作者 高燕 《当代教育》 2009年第2期4-5,共2页
凌叔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登上文坛,并开始受到鲁迅、徐志摩等人的关注。她的小说《中秋晚》在创作中有意识地选取了一些意象,具有隐喻性的特征。本文就从“中秋晚”、“团鸭”、“家”具体喻像来试论述《中秋晚》的隐喻性特征。
关键词 凌叔华 《中秋晚》 隐喻性
下载PDF
基于地基GPS技术的威德尔海异常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家春 王泽民 +1 位作者 李斐 艾松涛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93-998,共6页
威德尔海异常是西南极沿海地区在夏季出现的电离层异常现象,以子夜时电子密度增强为主要特征.于1958年首次观测发现,但囿于观测手段的限制,其研究进展缓慢.2003年,有学者利用TOPEX卫星分析了大范围的威德尔海异常,随后关于威德尔海异常... 威德尔海异常是西南极沿海地区在夏季出现的电离层异常现象,以子夜时电子密度增强为主要特征.于1958年首次观测发现,但囿于观测手段的限制,其研究进展缓慢.2003年,有学者利用TOPEX卫星分析了大范围的威德尔海异常,随后关于威德尔海异常的研究重新兴起.与COSMIC和TOPEX等的结果相比,地基GPS最大的优点是提供连续时间尺度的观测结果.本文用地基GPS数据提取了威德尔海异常,进而分析其时空特征.这一异常在太阳活动活跃期表现出了更为明显的特征.其覆盖范围包括了威德尔海、别林斯高晋海和南美南端的广大区域,且出现的时刻比较一致,说明这一异常特征是在短时间内大范围出现的.在春夏交替的时刻会出现双峰现象,在夏季时,地方时正午的TEC值反而会比春夏交替时的TEC值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德尔海异常 中纬夏季夜晚异常 电离层 GPS TEC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化与PM2.5浓度时空动态及作用机理——基于胡焕庸线变迁的视角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宇 何唯 +1 位作者 李鹏 刘皓宇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00-2113,共14页
在快速城市化给环境带来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围绕中国典型城市群的城市化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聚焦胡焕庸线时空变迁而形成的“美丽中国中脊带”(简称中脊带)的城市化与雾霾污染相关深入研究较为鲜见。为此,本文利用... 在快速城市化给环境带来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围绕中国典型城市群的城市化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聚焦胡焕庸线时空变迁而形成的“美丽中国中脊带”(简称中脊带)的城市化与雾霾污染相关深入研究较为鲜见。为此,本文利用2005—2018年全国314个地级市城市灯光复合指数(城市化)、雾霾污染(PM2.5)及其他方面的面板数据,借助ArcGIS厘定了中脊带及其东西两侧地区城市化与雾霾污染的时空变化,在STIRPAT模型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的理论框架下实证分析了3个区域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异质性影响并及揭示了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受人口密度低等影响,西侧地区城市化推进速度上升趋势要远低于东侧及中脊带地区;(2)城市化与雾霾污染的关系在东侧地区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西侧地区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中脊带地区未呈现出显著规律;(3)在东侧地区通过人口集聚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可缓解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不利影响,而在西侧地区产业结构效应会加剧不利影响,中脊带地区人口集聚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均不明显。以上结论可为建立区域联防联控的环境治理机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强人口集聚规模效应等政策建议提供实证依据,并促进西侧地区高水平的现代化和高质量的城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雾霾污染 胡焕庸线 中脊带 作用机理 空间杜宾模型 城市灯光复合指数 PM2.5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