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城市群高等教育与经济水平协调度实证研究——基于2000年和2006年横截面数据的比较 被引量:31
1
作者 高耀 刘志民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65,共8页
本文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采用2000年和2006年横截面数据对长三角城市群的高等教育与经济水平之间的协调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十五"期间,长三角城市群整体高等教育水... 本文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采用2000年和2006年横截面数据对长三角城市群的高等教育与经济水平之间的协调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十五"期间,长三角城市群整体高等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明显增强,从不均衡、差异发展跨入到均衡、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之中;协调的程度也由最初的低水平和中低水平协调逐步跨入中高水平甚至高水平协调行列。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一要实现分工与协作,打造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新的"双增长极";二要进行整合与联动,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新的"双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城市群 高等教育 经济水平 协调度
下载PDF
高铁时代长三角城市群交通网络空间结构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方大春 杨义武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56,共5页
宁沪杭高铁的开通缩短了长三角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通过缩减交通时间拉近城市间空间距离,高速铁路的贯通对长三角城市群交通网络空间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城市间联系会因交通时间缩短而增强,以交通距离代替空间距离来研究城市群之间分形... 宁沪杭高铁的开通缩短了长三角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通过缩减交通时间拉近城市间空间距离,高速铁路的贯通对长三角城市群交通网络空间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城市间联系会因交通时间缩短而增强,以交通距离代替空间距离来研究城市群之间分形特征更具有科学性。从城市间高速时间距离和高铁时间距离对比角度,计算高铁开通前后长三角城市群交通空间聚集维数和空间关联维数,分析长三角城市群交通网络空间结构分形特征变化。结果表明:高铁下的长三角城市群交通网络空间向心性集聚分布更显著,空间关联性更强。不同级别交通网络相互叠加改变城市群交通网络分形特征。高铁开通优化了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交通网络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网络 分形特征 高速铁路 长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城市群内金融集聚及其空间演进:以长三角为例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伟军 孙彦骊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46,共5页
城市群内金融业的集聚现象是明显的,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非均匀性和非相关性,那些信息服务业主导而非生产主导的城市往往具有较高的金融集聚水平。城市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出现生产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分离及产业分化,最终那些信息服务中... 城市群内金融业的集聚现象是明显的,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非均匀性和非相关性,那些信息服务业主导而非生产主导的城市往往具有较高的金融集聚水平。城市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出现生产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分离及产业分化,最终那些信息服务中心主导的城市会最终成长为区域或更高级别的金融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金融集聚 空间演进 长三角
下载PDF
创新集聚与溢出、空间效应与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丽娜 朱舜 李洁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85,共5页
核心城市极化与扩散效应的发挥是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机制。在要素集聚与扩散基础上形成创新集聚与溢出、城市间经济联系空间相互作用形成,引致城市间实现增长传递,是城市群系统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长三角城市群主要核心城市经济... 核心城市极化与扩散效应的发挥是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机制。在要素集聚与扩散基础上形成创新集聚与溢出、城市间经济联系空间相互作用形成,引致城市间实现增长传递,是城市群系统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长三角城市群主要核心城市经济规模集中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对城市经济增长贡献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集聚与创新溢出、空间效应都对城市群协同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政策导向应从强化城市间创新关联效应的政策激励、建立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协调机构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集聚 创新溢出 空间效应 协同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方向初探 被引量:7
5
作者 杨俊宴 禚振坤 陈雯 《规划师》 2006年第3期15-18,共4页
长三角城市群在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和中国面向国际化的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经济综合实力较强,城镇等级体系完善,区域内经济联系密切,具备了向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基本条件。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重点是建立弱行政边界的网络化联系... 长三角城市群在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和中国面向国际化的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经济综合实力较强,城镇等级体系完善,区域内经济联系密切,具备了向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基本条件。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重点是建立弱行政边界的网络化联系,实现功能提升、互补和空间有机集散,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内部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级城市群 长三角 城市群规划
下载PDF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边界效应研究——基于城际消费流视角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伊娜 牛永佳 张学良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共13页
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与市场经济的深化,消费流在反映区域间经济活动的往来程度时显现出了优势。文章借助中国银联2018年城际消费流数据,基于调整后的Head-Mayer边界效应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测算和评估。实证结果表明... 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与市场经济的深化,消费流在反映区域间经济活动的往来程度时显现出了优势。文章借助中国银联2018年城际消费流数据,基于调整后的Head-Mayer边界效应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测算和评估。实证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统一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城市边界和省际边界均对异地消费具有抑制作用;省际边界效应表现出异质性,其中上海与其他三省之间的边界对消费流的影响相对较弱,而浙江、江苏、安徽三省彼此之间的市场分割更为明显;长三角各城市的边界效应程度不尽相同,上海的城市边界效应强度为1.05,江苏省各城市的边界效应强度处于3.06~5.51之间,浙江省各城市的边界效应强度介于3.13~6.24之间,而安徽省各城市的边界效应程度最为强烈,在3.85~6.58之间分布。基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肯定区域经济协调组织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其次,继续深化取消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人为阻碍的改革,进一步降低经济合作的障碍和成本。最后,需要积极借鉴国际区域合作经验来推动长三角地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市场一体化 城际消费流 边界效应 区域经济合作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发展评价与空间整合 被引量:6
7
作者 叶超 祝佳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共6页
随着长江中游地区的城镇化快速演进,城镇化协调与否的问题凸显。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4个方面,通过熵值法、TOPSIS法综合构建测度城镇化发展协调度的指标体系,根据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协调度分为5个等级:高度协调、中度协调、基本协... 随着长江中游地区的城镇化快速演进,城镇化协调与否的问题凸显。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4个方面,通过熵值法、TOPSIS法综合构建测度城镇化发展协调度的指标体系,根据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协调度分为5个等级:高度协调、中度协调、基本协调、轻度失调和中度失调,据此对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的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进行评价,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人口、经济、社会及空间城镇化发展存在差异,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的评价值较高,其他城市发展水平有待提高;4项评价值相互之间差距越小,协调度指数越高。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协调发展和空间整合需要发挥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和产业互补并打破地区间的行政壁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协调度 长江中游城市群 空间整合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发展要素耦合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马骏 潘润秋 《上海国土资源》 2016年第3期28-31,34,共5页
为科学评价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发展质量,建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评价并计算城镇化质量基础上,构建城镇化要素人口—土地—经济耦合协调性模型,最后分析讨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要素间耦合协调性的时空... 为科学评价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发展质量,建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评价并计算城镇化质量基础上,构建城镇化要素人口—土地—经济耦合协调性模型,最后分析讨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要素间耦合协调性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长江中游鄂湘赣三省的省会中心城市城镇化水平差距减小,区域整体协调性稳步提升;2010年后土地城镇化要素与人口、经济城镇化要素发展脱节,整个系统耦合性下降;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综合水平上升,发展协调性近几年略有下降,结构性问题初现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城市群 城镇化 质量评价 熵值法 耦合协调性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协同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崔树强 朱佩娟 +1 位作者 吴小双 曾伟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5-74,共10页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将协同的思想引入旅游发展的研究,运用城市引力模型,隶属度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从旅游经济、旅游等级和旅游空间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协同发展演变情况。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将协同的思想引入旅游发展的研究,运用城市引力模型,隶属度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从旅游经济、旅游等级和旅游空间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协同发展演变情况。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产业整体趋向协同,但协同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各次级城市群内部差异较大。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呈现单核式发展格局,旅游等级差异变大;环长株潭城市群三个方面的协同程度都有提高,但处于发展的瓶颈期,亟待突破;环鄱阳湖城市群旅游等级和空间则始终保持低水平的稳定协同发展状态。根据研究结果进而分析影响其协同发展的因素及作用机制,建议着力构建中三角城市旅游圈,打造中部地区旅游经济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旅游协同发展 影响机制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卫东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5-128,共4页
运用雷达图分析法,从创新经济基础、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环境水平、创新产出能力四个方面对长三角16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为构建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机制提供决策依据和定量基础。目前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中存在的问... 运用雷达图分析法,从创新经济基础、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环境水平、创新产出能力四个方面对长三角16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为构建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机制提供决策依据和定量基础。目前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和阻力主要有协同创新动力机制不健全、创新要素流动不畅和科技资源共享缺乏长效机制,因此,需要从基础架构、重点领域、关键载体、保障机制和对策措施等几个方面着手构建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科技创新 联动发展 雷达图分析法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测度及耦合协调评价——来自26城市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 被引量:30
11
作者 田时中 涂欣培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03-113,共11页
为准确评价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状态,通过建立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选取26个城市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 为准确评价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状态,通过建立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选取26个城市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时序特征,群内各城市之间的发展水平截面差异明显;资源子系统综合指数增长幅度最大,环境子系统次之,再次是产业子系统,人口子系统综合指数增长幅度最小,各子系统指数变化轨迹、升降幅度和截面特征不一致,使得26个城市综合发展指数呈现出发展平稳型、持续波动型和跳跃型3种波动类型;长三角城市群的耦合度和城市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不同年份的耦合协调度类型各异,城市间内部协调性不高,人口与其他子系统的矛盾突出,虽然两两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在逐年升高,但人口与其他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偏低,当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依然突出。据此认为应推动长三角城市群人口、产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 面板数据
下载PDF
长三角协同创新网络韧性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徐维祥 周建平 +2 位作者 周梦瑶 郑金辉 刘程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49,共10页
构建以网络节点韧性、网络结构韧性以及网络群落韧性为核心的城市网络韧性评价体系,并运用ERGM模型分析创新网络韧性形成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创新网络节点韧性分布格局呈动态演进特征,由以“沪宁”为强韧性核心形态向以“沪苏锡”... 构建以网络节点韧性、网络结构韧性以及网络群落韧性为核心的城市网络韧性评价体系,并运用ERGM模型分析创新网络韧性形成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创新网络节点韧性分布格局呈动态演进特征,由以“沪宁”为强韧性核心形态向以“沪苏锡”为强韧性核心再向以“沪宁苏杭”为强韧性核心形态转变;②网络结构类型相对稳定,三元结构中以核心节点散射联系的网络结构为主,四元结构中以散射联系及三元结构为基础的网络结构为主,随时间演进,整体网络结构韧性表现为曲折提升趋势;③创新网络群落逐渐减少,聚集指数持续上升,长三角创新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抵御外部冲击能力增强;④创新合作互惠性及交互性逐渐成为创新网络韧性强化的驱动因素,产业结构及对外开放的驱动作用也较为显著,而创新网络韧性与信息距离网络存在强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韧性 创新网络 韧性演化测度 ERGM模型 长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思路与方法--长江经济带的束簇状城镇体系构想 被引量:7
13
作者 方创琳 王振波 《学术前沿》 CSSCI 2015年第18期35-45,共11页
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形成了"顶端小、底端大"的金字塔型格局;下游地区城市职能分工互补性强,中上游地区尚未形成体系;城镇体系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运行成本高;对流域资源环境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建议以流域一... 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形成了"顶端小、底端大"的金字塔型格局;下游地区城市职能分工互补性强,中上游地区尚未形成体系;城镇体系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运行成本高;对流域资源环境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建议以流域一体化为主线,构建"水轴串城"的串珠状城镇体系;以交通一体化为主轴,构建"陆轴连城"的轴辐式城镇体系;以产业布局一体化为主导,构建"产业链城"的产城融合式城镇体系;以生态环保一体化为先导,构建生态型城镇体系;以江海联动为主出口,构建江海联动的双向开放型城镇体系;形成束簇状城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新型城镇化 束簇状城镇体系 世界级城市群 产域融合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实践探索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10
14
作者 唐珏岚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6-94,共9页
长三角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要加强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从1982年提出成立“上海经济区”开始,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经历了初步试水、地方政府自发合作与央地协同三个阶段,协同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高水平打造... 长三角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要加强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从1982年提出成立“上海经济区”开始,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经历了初步试水、地方政府自发合作与央地协同三个阶段,协同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需在现有行政区划下真正破壁行政区经济,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使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相结合,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形成合力,各扬所长、优势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城市群协同发展 行政区经济
下载PDF
基于DEA模型的扬子江城市群城市物流业效率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祁玉青 赵顺 倪卫红 《物流技术》 2018年第7期44-49,94,共7页
考虑物流对城市群建设的推动作用,运用DEA模型分析了扬子江城市群8个城市的物流业效率。结果表明:扬子江城市群整体物流效率不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物流业发展的地区性差异明显,苏南地区的整体物流业效率高于苏中地区... 考虑物流对城市群建设的推动作用,运用DEA模型分析了扬子江城市群8个城市的物流业效率。结果表明:扬子江城市群整体物流效率不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物流业发展的地区性差异明显,苏南地区的整体物流业效率高于苏中地区;经济发达的城市,物流效率并未都达到DEA有效;非DEA有效的城市,存在着盲目扩大物流规模的现象,表现为扬州等城市物流规模效率无效但规模收益却呈现递减趋势。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评价,提出了扬子江城市群的协调发展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模型 扬子江城市群 物流业效率
下载PDF
上海世博效应与湖北长江旅游城市群互动发展创新思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勇 李芳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8,共5页
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开幕,从世博会角度下探讨城市群发展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上海世博会的价值理念和四大效应的基础上,立足于湖北长江旅游城市群的发展,提出其互动发展的创新思考,对未来湖北长江旅游城市群发展具有... 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开幕,从世博会角度下探讨城市群发展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上海世博会的价值理念和四大效应的基础上,立足于湖北长江旅游城市群的发展,提出其互动发展的创新思考,对未来湖北长江旅游城市群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湖北长江旅游城市群 创新思考
下载PDF
基于3D框架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化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白永亮 党彦龙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6-72,共7页
从密度、距离和整合3个维度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空间的地理格局和演化特征的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是在经济密度、经济距离的推动和经济整合的抑制的共同作用下发展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处于2D状态,经济整合将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发展... 从密度、距离和整合3个维度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空间的地理格局和演化特征的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是在经济密度、经济距离的推动和经济整合的抑制的共同作用下发展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处于2D状态,经济整合将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发展的关键;从子城市群来看,处于3D状态的有江淮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而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则处于1D状态,经济距离的改善和经济整合的优化将是长株潭城市群未来发展的重点,经济密度的提高和经济整合的优化将是环鄱阳湖城市群未来发展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经济空间演化 经济密度 经济距离 经济整合
下载PDF
共建、共享与创新:关于长三角科普资源一体化的思考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小明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8年第3期147-150,共4页
随着长三角城市群合作向纵深推进,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正以各种联盟的方式,搭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平台。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将通过平台的辐射效应,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学普及工作,形成"产—学—研—用—展"一条链,实... 随着长三角城市群合作向纵深推进,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正以各种联盟的方式,搭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平台。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将通过平台的辐射效应,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学普及工作,形成"产—学—研—用—展"一条链,实现长三角地区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创新,成为全国区域性科普资源融合发展的可参照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科普资源 联盟 融合发展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收缩城市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9
作者 邓楚雄 梁鹏 刘唱唱 《城市学刊》 2020年第2期80-88,共9页
长江中游城市群2007-2011年和2012-2016年两阶段31个城市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与夜间灯光增长率显示:根据常住人口增长率,收缩城市占比38.71%,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北部、东北部和中南部;根据夜间灯光增长率,收缩城市占比41.94%,主要... 长江中游城市群2007-2011年和2012-2016年两阶段31个城市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与夜间灯光增长率显示:根据常住人口增长率,收缩城市占比38.71%,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北部、东北部和中南部;根据夜间灯光增长率,收缩城市占比41.94%,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西部和中北部。根据综合增长率,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收缩呈现出团块状的分布特征,潜在收缩城市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南部和北部,阶段收缩城市主要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东部和西南部,持续收缩城市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西部和中南部。从经济、产业和制度三方面选取指标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发现,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发展政府财政投资的增加并不一定会带来城市持续呈现增长的趋势,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和政府财政投资差异是影响城市收缩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城市 常住人口 夜间灯光 多元线性回归 长江中游城市群
下载PDF
京津冀与长三角城市群大气污染治理评价研究——基于PSR评价体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熊苡 刘扬 《中国发展》 2018年第5期13-18,共6页
京津冀和长三角是中国城市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近几年来大气环境污染严重阻碍了两大城市群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该文运用大气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PSR评价体系)对两大城市群大气污染治理绩效进行主成分分析。针对响应指标部... 京津冀和长三角是中国城市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近几年来大气环境污染严重阻碍了两大城市群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该文运用大气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PSR评价体系)对两大城市群大气污染治理绩效进行主成分分析。针对响应指标部分,添加了风电新增装机容量(R3)和光伏新增装机容量(R4)两个分项指标,改进后的指标更能反映现阶段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成为两大城市群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的有效手段。该文旨在通过对两城市群评价结果的比较,为治理大气污染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长三角 城市群 大气污染治理 PSR评价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