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Middle and Low Rectal Cancer
1
作者 Ki Chang Keum Lisa Cooper 《Advances in Modern Oncology Research》 2019年第6期10-14,共5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middle and low rectal cancer.First,30 patient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the hospital from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middle and low rectal cancer.First,30 patient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the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May 2018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laparotomy group to receive laparotomy.30 patient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the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May 2018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laparoscopic group to receive laparoscopic surgery.The postoperative and complications of total rectal mesorectal excis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blood loss during laparoscopy was(169.36±106.96)mL,and that during laparoscopy was(180.65±153.22)mL,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pen group(209.65±186.65)mL and(356.54±170.32)mL.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n laparoscopic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open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2.95,2.87,P<0.05).The duration of anal sparing surgery in the laparoscope group was(232.65±56.35)min,which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laparoscope group(227.65±68.65)min.The duration of non-sparing anal surgery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was(246.95±52.65)min,which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open group(299.65±64.32)min.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uration of operation betwee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and the open group.The recovery time of intestinal function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was(2.11±1.82)days,which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open group(4.63±1.52)days.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was(11.32±10.01)d,which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open group(26.62±12.43 d).The recovery time of intestinal function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of patients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open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T=2.31,2.43,P<0.05).The tumor diameter was(4.03±1.20)cm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and(3.95±1.43)cm in the open group.The number of lymph nodes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was(12.75±6.51)cm,while that in the open group was(13.62±7.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s dissected or tumor diamet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t=0.11,0.22,P>0.05).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abdominal group was 20.00%,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pen group(66.67%).Complications after total mesorectal rese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pen group than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13.30,P<0.05).Therefore,laparoscopic total rectal mesorectal resection for patients with middle and low rectal cancer is safer and can be used as a reliable treatment pl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AROSCOPE Total mesangial rectal resection middle and low rectal cancer
下载PDF
From basic to clinical:Anatomy of Denonvilliers’fasci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rectal cancer 被引量:3
2
作者 Zhou Chen Xiao-Jing Zhang +6 位作者 Hao-Dong Chang Xiao-Qian Chen Shan-Shan Liu Wei Wang Zhi-Heng Chen Yu-Bin Ma Liang 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2023年第10期2108-2114,共7页
The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approach has been established as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middle and lower rectal cancer.This approach is widely accepted to minimize the risk of local recurren... The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approach has been established as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middle and lower rectal cancer.This approach is widely accepted to minimize the risk of local recurrence and increase the long-term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However,standardized TME causes urogenital dysfunction in more than half of patients,thus lowe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Of note,pelvic autonomic nerve damage during TME is the most pivotal cause of postoperative urogenital dysfunction.The anatomy of the Denonvilliers’fascia(DVF)and its application in surgery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oth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Nevertheless,controversy exists regarding the basic to clinical anatomy of DVF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urgery.Currently,it is a hotspot of concern and research to improve the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through the protection of their urinary and reproductive functions after radical resection.Herein,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describes the anatomy of DVF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urgery,thus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surgical treatment modalitie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middle and low rectal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onvilliers’fascia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middle and low rectal cancer Laparoscopic surgery Dissect
下载PDF
Laparoscopic late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two fascial spaces for locally advanced lower rectal cancer 被引量:11
3
作者 Hui-Hong Jiang Hai-Long Liu +6 位作者 A-Jian Li Wen-Chao Wang Liang Lv Jian Peng Zhi-Hui Pan Yi Chang Mou-Bin L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1年第24期3654-3667,共14页
BACKGROUND The procedure for lateral lymph node(LLN)dissection(LLND)is complicated and can result in complications.We developed a technique for laparoscopic LLND based on two fascial spaces to simplify the procedure.A... BACKGROUND The procedure for lateral lymph node(LLN)dissection(LLND)is complicated and can result in complications.We developed a technique for laparoscopic LLND based on two fascial spaces to simplify the procedure.AIM To clarify the anatomical basis of laparoscopic LLND in two fascial spaces and to evaluate its efficacy and safety in treating locally advanced low rectal cancer(LALRC).METHODS Cadaveric dissection was performed on 24 pelvises,and the fascial composition related to LLND was observed and described.Three dimensional-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with LLND was performed in 20 patients with LALRC,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cadaver study showed that the fascia propria of the rectum,urogenital fascia,vesicohypogastric fascia and parietal fascia lie side by side in a medial-lateral direction constituting the dissection plane for curative rectal cancer surgery,and the last three fasciae formed two spaces(Latzko's pararectal space and paravesical space)which were the surgical area for LLND.Laparoscopic LLND in two fascial spaces was performed successfully in all 20 patients.The median operating time,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were 178(152-243)min,55(25-150)mL and 10(7-20)d,respectively.The median number of harvested LLNs was 8.6(6-12),and pathologically positive LLN metastasis was confirmed in 7(35.0%)cases.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lower limb pain in 1 case and lymph leakage in 1 case.CONCLUSION Our preliminary surgical experience suggests that laparoscopic LLND based on fascial spaces is a feasible,effective and safe procedure for treating LAL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ly advanced low rectal cancer Late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Fascial anatomy Visceral fascia Vesicohypogastric fascia Cardinal ligament
下载PDF
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实现教科书式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4
作者 郭振 王子晨 +3 位作者 张康洋 张伟 吴刚 孙培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99-1004,共6页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实现教科书式结局(textbook outcome, TO)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8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TO定义为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无再次干预;肿瘤切缘阴性...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实现教科书式结局(textbook outcome, TO)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8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TO定义为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无再次干预;肿瘤切缘阴性;术后住院时间≤14 d;30 d内无计划外再住院;90 d内无死亡;清扫淋巴结数目≥12枚;术后无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2)。结果 共计18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123例(67.58%)患者术后实现了TO。所有患者均达到了肿瘤切缘阴性和90 d内无死亡;179例(98.35%)患者无再次干预,162例(89.01%)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4 d, 181例(99.45%)患者30 d内无计划外再住院,163例(89.56%)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12枚,123例(67.58%)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O组与非TO组在手术方式、癌结节、NLR、PLR、SII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为Miles、存在癌结节、术前高SII是术后实现TO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手术方式为Miles、存在癌结节、术前高SII是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实现TO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直肠癌 教科书式结局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预防性小肠造口对男性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排便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5
作者 周方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5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男性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采取预防性小肠造口对排便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男性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分为小肠造口组(n=55)和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男性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采取预防性小肠造口对排便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男性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分为小肠造口组(n=55)和常规治疗组(n=52)。比较两组术后各项指标(首次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生命质量测定量表-CR29(QLQ-CR29)]、排便功能、焦虑情况[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治疗满意度。结果:小肠造口组首次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生活质量和排便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小肠造口组生活质量和排便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后两组SCL-90各因子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小肠造口组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造口组治疗满意度(98.18%)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8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进行预防性小肠造口可有效缩短首次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和排便功能,减轻负性情绪,并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小肠造口 中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负性情绪
下载PDF
ARHGAP8在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郗宇宁 薛军 +7 位作者 武雪亮 屈明 孙光源 韩磊 郭飞 张春泽 王一飞 梁卫政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8-538,共11页
目的分析ARHGAP8对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的敏感性,为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提供精准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获得差异基因ARHGAP8。选取68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的直肠癌组织及直肠组织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 目的分析ARHGAP8对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的敏感性,为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提供精准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获得差异基因ARHGAP8。选取68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的直肠癌组织及直肠组织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对ARHGAP8的表达强度进行验证,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等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功能验证;选取44例行新辅助化疗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ARHGAP8的表达情况,分析ARHGAP8在新辅助化疗前后、不同疗效组之间的表达情况。结果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ARHGAP8在癌组织及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ARHGAP8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P=0.024)、淋巴结转移(P=0.007)、年龄(P=0.005)等临床特征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RHGAP8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直肠组织(P<0.001);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RHGAP8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直肠组织(P=0.011);ARHGAP8的表达与肿瘤大小(P=0.010)、病理分期(P=0.005)密切相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Ki-67、微卫星不稳定性的表达程度无相关性。44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中TRG 0级13例、1级8例、2级8例、3级15例,其中65.91%(29/44)的患者新辅助化疗有效,新辅助化疗有效患者治疗后ARHGAP8的表达显著下降(P<0.001),ARHGAP8蛋白低表达患者的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ARHGAP8蛋白高表达者(53.33%)(P=0.033)。结论ARHGAP8在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ARHGAP8低表达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对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更为敏感,ARHGAP8可作为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潜在生物学指标,同时可作为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ARHGAP8 新辅助化疗 疗效评估 肿瘤退缩分级
下载PDF
腹腔镜保肛术式在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冯伟 王振波 +1 位作者 迟庆胜 范宜堂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2358-2362,2368,共6页
直肠癌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日益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态势的持续加剧,该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临床上大多数直肠癌患者均为中低位直肠癌,而针... 直肠癌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日益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态势的持续加剧,该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临床上大多数直肠癌患者均为中低位直肠癌,而针对该类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手段往往是选用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随着医疗水平的持续发展以及医疗理念的逐渐完善,目前认为针对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不但要达到根治的目的,而且应尽量确保肛门和泌尿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在上述治疗目标的基础上,腹腔镜保肛术式应运而生,且在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中日益广泛,包括局部切除术、前切除术以及前切除术与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联用等术式。随着外科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不久的未来势必会有更为完美的新技术可以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提升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进展期直肠癌 腹腔镜 保肛术式 应用效果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双侧入路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的治疗效果研究
8
作者 巫锦春 陈海军 +2 位作者 李福协 吴观勇 陈斌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1期3091-3094,共4页
目的比较双侧入路与传统入路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MLRC)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于广东省茂名农垦医院实施腹腔镜下MLRC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方式分... 目的比较双侧入路与传统入路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MLRC)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于广东省茂名农垦医院实施腹腔镜下MLRC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双侧入路组(n=45)和传统入路组(n=3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目、术后疼痛评分、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双侧入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目、术后疼痛评分、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8.64±8.16)mL、(153.07±20.84)min、(27.10±3.04)min、(18.26±1.60)枚、(3.32±0.63)分、(2.39±0.49)d、(8.74±1.62)d,与传统入路组的(76.53±8.40)mL、(148.01±22.15)min、(25.95±3.19)min、(18.80±1.42)枚、(3.05±0.67)分、(2.28±0.46)d、(9.17±1.63)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入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入路腹腔镜下MLRC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传统入路相似,但双侧入路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根治术 左结肠癌动脉 双侧入路 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9
作者 梁小辉 彭博 +4 位作者 练绮雯 李子一 刘鑫斌 钟晓华 张喆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TaTME)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改善TaTME治疗直肠癌患者的排便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2例行腹腔镜TaTME中低位直肠...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TaTME)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改善TaTME治疗直肠癌患者的排便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2例行腹腔镜TaTME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依据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量表评分分为LARS组和FLARS组,分别分析术后3个月、6个月发生LARS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LARS发生率为66.13%,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41.94%)(P<0.05)。术后3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术前放化疗率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术后6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放化疗率、吻合口距肛缘距离。结论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3个月LARS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和疾病恢复密切相关,TaTME术后发生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同步放化疗、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cm)、肿瘤直径(≥5cm),在手术过程需要引起注意,加以干预,降低术后LARS发生率,改善患者排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中低位直肠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前应用同步新辅助放化疗在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中的效果
10
作者 王斌 尹余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0期53-56,共4页
目的分析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前应用同步新辅助放化疗在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两组均给予全直肠系... 目的分析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前应用同步新辅助放化疗在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两组均给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观察组术前给予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R0切除率、术后保肛率、术后1个月肛门功能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3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降期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242(CA242)、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EORTC QLQ-C30)、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前应用同步新辅助放化疗在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中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R0切除率、术后保肛率、术后1个月肛门功能恢复良好率,降低术后3年内复发率,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生存质量和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新辅助放化疗
下载PDF
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保留括约肌手术后肠道功能障碍自我管理方案的有效性研究
11
作者 张雪静 童莉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9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保留括约肌手术后肠道功能障碍自我管理方案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4)、观察组(n=54)。两组均行保留括约肌手术... 目的:分析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保留括约肌手术后肠道功能障碍自我管理方案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4)、观察组(n=54)。两组均行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我管理方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肠道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社交管理、情绪管理、肛周皮肤管理、饮食管理、治疗管理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排便受饮食影响、便频便急、排便感觉异常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VAS评分、SAS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方案护理可有效提高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保留括约肌手术后的自我管理行为,改善患者肠道功能,减轻患者焦虑及疼痛,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直肠癌患者 保留括约肌手术 肠道功能障碍 自我管理方案 有效性
下载PDF
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经肛吻合口加固预防吻合口瘘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栋 刘斌 +6 位作者 杨浩啸雨 段降龙 刘思达 吴云桦 毛智军 张涛 龙延滨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48-2053,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经肛加固吻合口对预防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08月至2022年05月我院普外科行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Dixon)患者共127例。根据指南,中低位直肠癌为肿瘤下缘距离肛门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经肛加固吻合口对预防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08月至2022年05月我院普外科行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Dixon)患者共127例。根据指南,中低位直肠癌为肿瘤下缘距离肛门10 cm以内,根据吻合口加固方式不同分为三组:经肛连续缝合组(n=43);经肛间断缝合组(n=42);对照组(未经肛门缝合组)(n=42)。对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肛周疼痛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经肛连续缝合组和经肛间断缝合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流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肛周疼痛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吻合口瘘方面,连续缝合组为4.65%,间断缝合组为4.76%,对照组为16.67%,三组间比较虽无统计学差异(P=0.079),但提示经肛缝合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病,术后住院时间,间断缝合组为(8.17±1.52)d,连续缝合组为(8.15±1.69)d,对照组为(12.13±1.57)d,有统计学差异(P=0.035),经肛连续缝合组和经肛间断缝合组间比较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级吻合口瘘对照组例数为3例,多于经肛缝合组1例。结论: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经肛连续吻合口加固和经肛间断吻合口加固能降低术后吻合口瘘,技术操作简单,并缩短住院时间,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中低位直肠癌 吻合口加固 吻合口瘘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在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守帅 田立民 +1 位作者 庄坤 刘家铭 《癌症进展》 2023年第6期663-666,共4页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在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按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OX6)方案新辅助化...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在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按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OX6)方案新辅助化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临床转移率低于对照组,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CEA、CA125、CA19-9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CEA、CA125、CA19-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均明显升高,CD8^(+)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CD3^(+)、CD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新辅助治疗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可有效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消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新辅助化疗 局部进展期 低位直肠癌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庚 黄若磊 林彩锋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0期40-43,共4页
目的 分析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随机抽取2020年4月—2022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的60例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分别给予肛门内镜显微手术、腹腔... 目的 分析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随机抽取2020年4月—2022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的60例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分别给予肛门内镜显微手术、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水平、胃肠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胃肠功能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结论 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所获疗效较为理想,能够降低术后炎症因子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胃肠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 临床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颗粒联合提肛训练对中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肛门功能障碍的近期疗效评价
15
作者 霍景山 梁立雪 +4 位作者 杨志林 吴岷翰 贺友 黄诚友 韩新峰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年第5期410-414,共5页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颗粒联合提肛训练对中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肛门功能障碍的近期疗效。方法45例行直肠癌Dixon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联合提肛训练治疗,n=21)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参苓白术散颗粒,n=24)。于...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颗粒联合提肛训练对中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肛门功能障碍的近期疗效。方法45例行直肠癌Dixon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联合提肛训练治疗,n=21)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参苓白术散颗粒,n=24)。于术后1、3、6个月采用Williams标准、Wexner评分系统及排粪造影评估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状况。结果Williams肛门功能评估: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肛门功能良好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术后1、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失禁Wexner评分:观察组患者术后1、3、6个月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排粪造影观察组20例(20/24),对照组中15例(15/21)可见直肠充盈良好未见明显狭窄,未见造影剂外漏。结论参苓白术散颗粒联合提肛训练能够加速中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肛门功能障碍的恢复,降低术后肛门失禁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提肛训练 中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 肛门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
16
作者 牛超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9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7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开腹TME治疗,研究组予以腹腔... 目的:观察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7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开腹TME治疗,研究组予以腹腔镜TME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水平、术后恢复指标(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 h,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效果优于开腹T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视觉模拟评分法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斌 郑拥 +3 位作者 辛宝山 刘刚 赵海远 史良会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828-833,共6页
目的探究中低位直肠癌不同术式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排便功能、性功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通过手术方式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共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Dixon组(A组,31例)、Dixon+预防造口组(B组,28例)和M... 目的探究中低位直肠癌不同术式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排便功能、性功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通过手术方式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共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Dixon组(A组,31例)、Dixon+预防造口组(B组,28例)和Miles组(C组,27例)。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表、Wexner大便失禁评分、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量表(IIEF-5)、射精功能评分表(CIPE)、女性性功能指数量(FSFI)表来测定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生活质量、肛门功能、性功能进行评估。结果Dixon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躯体疼痛得分较Dixon+预防性造口组高(P<0.05),Dixon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左右的社会活力较Dixon+预防性造口组组高(P<0.05);Dixon+预防性造口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左右的社会活力的得分较Dixon组高(P<0.05)。在社会功能方面,术后1个月Dixon组得分较Dixon+预防性造口组高(P<0.05);在术后6个月的Dixon+预防性造口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得分高于Dixon组(P<0.05)。Dixon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心理健康综合评分高于Dixon+预防性造口组(P<0.05)。Dixon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躯体疼痛得分较Miles组高(P<0.05)。术后1个月,Dixon组患者社会活力及社会功能较Miles组高(P<0.05)。在术后1个月Dixon组患者心理健康综合评分较Miles组高(P<0.05)。术后1个月、3个月,Dixon+预防性造口组患者Wexner得分较Dixon组患者低(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Dixon组男性勃起功能优于Miles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Dixon组男性射精功能优于Miles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Dixon组女性性功能优于Miles组(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6个月内生活质量逐渐改善,造口对患者术后1-3个月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预防性造口还纳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永久性造口6个月后生活质量与保肛组患者无明显差别。预防性造口可改善患者术后短期排便症状,保肛手术患者术后性功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直肠癌 生活质量 腹腔镜 保肛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18
作者 司呈帅 曹月鹏 杨柳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41-344,共4页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近四十年来已成为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但是对于低位直肠癌,尤其是骨盆狭窄的肥胖男性患者,开放手术操作极其困难,且手术质量较低。近些年来,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手术因其诸多优点已被用于直肠癌治疗。尤其...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近四十年来已成为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但是对于低位直肠癌,尤其是骨盆狭窄的肥胖男性患者,开放手术操作极其困难,且手术质量较低。近些年来,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手术因其诸多优点已被用于直肠癌治疗。尤其是机器人,由于其视野更加清晰、操作更加灵活精准,可以达到更好的全直肠系膜切除质量。在参考国内外优秀手术基础上,结合该中心百余台机器人手术经验,总结了一套实用的机器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流程,于此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机器人手术 中低位直肠癌
下载PDF
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临床价值的meta分析
19
作者 赖素玉 赵姿婷 +3 位作者 任冰 曾译贤 阮梦怡 王晓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2期112-116,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Rev Man 5.4软件,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数据库和Web of... 目的系统评价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Rev Man 5.4软件,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筛选出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期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采用Rev 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RCTs,包括899例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46,95%CI(0.38~0.58),P<0.00001];观察组术后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54,95%CI(0.46~0.65),P<0.00001];观察组术后排尿功能影响低于对照组[RR=0.38,95%CI(0.29~0.51),P<0.00001];两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2,95%CI(0.45~1.52),P=0.53]。结论在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治疗中,相较于传统直肠癌根治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虽未明显改善复发率,但可保护术后性功能和排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
下载PDF
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得振 刘园蔚 +2 位作者 董明 贾勇 袁虎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5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诊的8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腹腔镜TME中是否保留LCA将其分为观察组(腹腔镜TME中予以保留LCA)...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诊的8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腹腔镜TME中是否保留LCA将其分为观察组(腹腔镜TME中予以保留LCA)和对照组(腹腔镜TME中未予以保留LCA),各4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边缘动脉弓压力、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通气时间]、炎性因子水平、胃肠功能指标、血流灌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距肛缘距离、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边缘动脉弓压力小于对照组,术后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造口、游离脾曲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的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 d,两组的血流灌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对照组的血流灌注时间长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LCA的腹腔镜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有效控制并发症,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直肠癌 左结肠动脉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