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rm Production Growth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Parts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China,During 1980-1999 被引量:2
1
作者 LI Xiang-lian LUO Yu-zhou +2 位作者 GAO Qiong DONG Suo-cheng YANG Xiu-she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44-355,共12页
The impact of inputs on farm production growth was evaluated by analyzing the economic data of the upper and middle parts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China for the period of 1980-1999. Descriptive statistics were emplo... The impact of inputs on farm production growth was evaluated by analyzing the economic data of the upper and middle parts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China for the period of 1980-1999. Descriptive statistics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temporal trends and spatial patterns in farm production and five pertinent inputs of cultivated cropland, irrigation ratio, agricultural labor, machinery power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was applied to quantify the dependence of the farm production on these inputs. The growth of farm production was decomposed to reflect the contributions by input growths and change i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he change i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was further decomposed into the changes in technology and in technical efficiency. The gross value of farm production in the region of study increased by 1.6 fold during 1980-1999. Among the five selected farm inputs, machinery power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increased by 1.8 and 2.8 fold, respectively. The increases in cultivated cropland, irrigated cropland, and agricultural labor were all less than 0.16 fold. The growth in the farm production was primarily contributed by the increase in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during 1980-1985, and by input growths after 1985. More than 80% of the contributions by input growths were attributed to the increased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and machinery. In the chang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he technology change dominated over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 in the study period except in the period of 1985-1990, implying that institution and investment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farm production growth. There was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the region of study, indicating a potential to increase farm production by improving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farm activities. Given the limited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basi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for a sustainable growth of farm production in the area, efforts should be directed to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improvement in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available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m production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upper and middle parts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可能最大洪水计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甜 梁忠民 +3 位作者 金路熠 王士武 温进化 王贺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8-72,共5页
气候变化与下垫面变化前提下,多因素共同影响明显增加了流域可能最大洪水(PMF)估算难度。为此,提出一种集气候模式结果后处理、气候变化情景下相应可能最大暴雨(PMP)估算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方案设定、基流/前期影响雨量影响分析、基于... 气候变化与下垫面变化前提下,多因素共同影响明显增加了流域可能最大洪水(PMF)估算难度。为此,提出一种集气候模式结果后处理、气候变化情景下相应可能最大暴雨(PMP)估算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方案设定、基流/前期影响雨量影响分析、基于相似性的PMP时空展布于一体的PMF计算模式,将其应用于怒江上游。结果表明,基流/前期影响雨量及暴雨时空分布不确定性是影响流域PMF的重要因素,气候与下垫面变化双重驱动对于PMF影响较大,且变幅随着变化程度增强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最大洪水 可能最大暴雨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基流/前期影响雨量 怒江上游
下载PDF
葡萄酒产业与黄河流域煤炭基地生态治理现状与思考
3
作者 宋瑞 朱宗文 +1 位作者 李华 王华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95,共7页
黄河中上游地区能源丰富,土地广袤,常年煤炭开采加上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该区域土地侵蚀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自然植被覆盖率极低,迫切需要找到一条生态治理与经济并行的高质量协同发展之路。葡萄作为多年生藤本植物,种类多样,具有极... 黄河中上游地区能源丰富,土地广袤,常年煤炭开采加上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该区域土地侵蚀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自然植被覆盖率极低,迫切需要找到一条生态治理与经济并行的高质量协同发展之路。葡萄作为多年生藤本植物,种类多样,具有极强的环境耐受性和可塑性,不仅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能衍生巨大的生态价值。本文对我国黄河流域煤炭基地生态治理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阐明种植葡萄对改善矿区周边环境、促进水土保持、提升固碳释氧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发展葡萄酒产业对治理黄河流域煤炭基地生态脆弱区的可行性,并提出煤炭基地种植酿酒葡萄存在的问题与可行性措施。将葡萄酒产业与煤炭开发后生态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增加矿区植被覆盖度、改善土壤质量、控制水土流失、修复受损生态、促进区域碳减排等众多需求,同时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是一种兼顾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中上游 煤炭基地 生态脆弱 植被恢复 固碳减排
下载PDF
金沙江中上游流域未来径流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杜智毅 倪福全 +1 位作者 邓玉 周家豪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80,90,共11页
为了探究金沙江中上游流域未来径流变化趋势,为流域防洪规划提供依据,基于SWAT水文模型,选用CMIP5数据集建立未来时段的全球气候模式,从时间和空间尺度解析研究区2022—2050年径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流域2022—2050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 为了探究金沙江中上游流域未来径流变化趋势,为流域防洪规划提供依据,基于SWAT水文模型,选用CMIP5数据集建立未来时段的全球气候模式,从时间和空间尺度解析研究区2022—2050年径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流域2022—2050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均高于基准期,并且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流域南部降水量增幅较大,流域北部气温增幅较大。在RCP2.6、RCP4.5、RCP8.53种气候情景下,2022—2050年年径流量均呈现增大趋势,变化率分别为5.79×10^(8)、5.53×10^(8)、2.99×10^(8)m^(3)/a。相较于基准期,未来春季和秋季径流量呈现减少趋势,夏季和冬季径流量呈现增加趋势,冬季径流量增幅达到了10%。流域产流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依次增加的特点,相较于基准期,流域南部产流量均呈现增加趋势。未来径流量呈现增加趋势,冬季径流量增幅较大,可能会发生冬汛等极端水文事件,流域南部受洪水威胁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径流模拟 产流量空间分布 SWAT模型 金沙江中上游流域
下载PDF
CMIP6模式对淮河中上游流域气候要素模拟效果的评估研究
5
作者 吴琛 王景才 +2 位作者 邵俊博 李翔宇 王雯越 《人民珠江》 2023年第10期105-116,共12页
全球气候模式(CMIP6)是大尺度模拟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但其模式数据的模拟质量以及在不同研究区域的适用性有待评估。以1960—2014年淮河中上游流域19个气象站点实测数据为基准,利用等距离累积分布函数法、均值(mean)、离散系数... 全球气候模式(CMIP6)是大尺度模拟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但其模式数据的模拟质量以及在不同研究区域的适用性有待评估。以1960—2014年淮河中上游流域19个气象站点实测数据为基准,利用等距离累积分布函数法、均值(mean)、离散系数(C v)、皮尔逊相关系数(PCC)、标准差(STD)以及均方根误差(RMSE)等5个精度指标对19个CMIP6全球气候模式模拟气候数据进行系统性评估,得出以下结论:①对偏差校正后的19个CMIP6模式的模拟数据初步筛选出对降水数据模拟的排名前二的气候模式有ACCESS-ESM1-5、CMCC-ESM2;对气温数据模拟排名前五的气候模式有ACCESS-ESM1-5、CMCC-ESM2;②从年内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2个方面对优选的CMIP6模式的历史时期数据和实测历史气候数据进行评估,验证优选出适合淮河中上游流域的CMIP6模式;③从大气环流因子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分析,AO与淮河中上游流域的气候数据相关性较好,模式与大气环流数据的相关性与实际情况也接近。综合评价显示最能模拟淮河中上游流域的模式是ACCESS-ESM1-5、CMCC-ESM2。对模拟淮河中上游流域的CMIP6模式数据的系统性评估,为研究合理选择和使用CMIP6数据集对流域未来情景下的气候变化要素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气候要素 适用性评估 淮河中上游流域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汉江上游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2
6
作者 李思悦 刘文治 +2 位作者 顾胜 韩鸿印 张全发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5-280,共6页
汉江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是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的关键。针对上游流域水环境污染、土地利用以及水土流失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结合流域数字高程模型及水质调查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丹江流域、库... 汉江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是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的关键。针对上游流域水环境污染、土地利用以及水土流失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结合流域数字高程模型及水质调查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丹江流域、库区流域及汉中盆地水质较差,COD60和氨氮成为水源区主要污染物;(2)各子流域区植被覆盖占各自面积的71.2%~95.7%,表明流域植被覆盖较好,但沿河岸100m范围内农业用地占29.2%~43.4%,且多为坡耕地;(3)流域水土流失严重,2000年左右流域侵蚀图显示汉江源头、秦岭南及大巴山北均出现了大片年均侵蚀模数〉2200t/km^2的区域,且有日益增强的趋势。提出加大水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加强农业用肥管理及河岸带建设、水土保持建设以及加强流域水环境及水土保持监测和科研工作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汉江上游流域 生态问题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57
7
作者 沈泽昊 张全发 +4 位作者 岳超 赵俊 胡志伟 吕楠 唐园园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3-644,共12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简称LULC)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动态具有深刻的影响。这对于我国大规模跨流域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尤为重要。本文制定了该工程中线水源区约95000km2面积的LULC分类系统,利用2000年前后的TM影像完成LULC分布现状图,并结合DE...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简称LULC)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动态具有深刻的影响。这对于我国大规模跨流域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尤为重要。本文制定了该工程中线水源区约95000km2面积的LULC分类系统,利用2000年前后的TM影像完成LULC分布现状图,并结合DEM分析了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森林覆盖率为50.97%,灌丛25.58%;农田约占15%,其中旱地与水田的比例约10:3;石砾裸地等强烈退化类型合占5.66%;水域约占1%。②区内秦岭南坡、汉—丹平原丘陵、巴山北坡三部分的LULC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强度土地利用类型和退化土地类型主要分布在汉—丹平原丘陵地区;秦岭南坡耕地的水分条件较巴山北坡好,但局部土地退化现象也更严重。③地形对LULC具有明显影响。海拔高度控制着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异和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及利用强度的分布;各土地覆被类型的分布显示了坡度对土地开发强度的限制作用;坡向对局部LULC格局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区域尺度上可能对秦岭南坡与巴山北坡的LULC结构差异具有贡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当前的LULC结构和空间格局显示,总体上植被状况良好,高强度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集中于海拔1000m以下的平缓地区,而退化土地类型也主要存在于这一区域,是流域水质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关键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源区 LULC 空间格局 汉江中上游地区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分析淮河流域中上游水量平衡要素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胜 许红梅 +1 位作者 高超 徐敏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2-411,共10页
本研究在对SWAT模型进行参数化的基础上,采用淮河干流吴家渡和鲁台子水文控制站1971—1990年和1991—2014年的月径流观测数据对SWAT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模拟效果评估结果显示:不论是率定期还是验证期,NashSutcliffe系数Ens和确定系数... 本研究在对SWAT模型进行参数化的基础上,采用淮河干流吴家渡和鲁台子水文控制站1971—1990年和1991—2014年的月径流观测数据对SWAT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模拟效果评估结果显示:不论是率定期还是验证期,NashSutcliffe系数Ens和确定系数R^2均>0.8,相对误差R_e<1%,模型能够较好地再现月尺度的降雨~径流过程。淮河中上游年径流深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子流域空间差异显著,径流深上游及南部呈线性减小趋势,其他子流域呈增大趋势。从年水量平衡要素来看,蒸散量和渗漏量对水量平衡贡献最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平均气温、降水量及蒸散量是淮河中上游水文要素变化的关键因子。剔除人为因素的影响,1971—2014年淮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量呈减少趋势,这可能是年平均气温升高、年降水量略有减少以及年蒸散量减少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准河中上游水资源管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水量平衡 气候变化 淮河中上游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近40年沟谷侵蚀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文娟 张树文 +1 位作者 李颖 邓荣鑫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55,共5页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获取了乌裕尔河流域中上游地区1965年和2005年的侵蚀沟分布数据,同时基于1∶5万地形图获取了等高线、水系、道路和居民点数据,在GIS空间分析模块支持下,揭示了典型黑土区40年里侵蚀沟的动态变化特点及与其...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获取了乌裕尔河流域中上游地区1965年和2005年的侵蚀沟分布数据,同时基于1∶5万地形图获取了等高线、水系、道路和居民点数据,在GIS空间分析模块支持下,揭示了典型黑土区40年里侵蚀沟的动态变化特点及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40年里侵蚀沟密度具有明显增加的趋势,2005年出现侵蚀沟密度高于500 m/km2的高值区,侵蚀沟密度的变化是以位于克东和克山县内的剧烈增加区为核心,呈现出向两侧递减的变化趋势。2°~3°坡范围内为该区沟蚀最严重的坡度地区;坡长增加,侵蚀沟密度减少,小于1000 m的范围是沟蚀严重区;侵蚀沟密度具有距水系距离增加而减少的特点。侵蚀沟主要是发育在小于距道路1500 m的范围内,大于2000 m的地区侵蚀沟发育微弱;人类开发活动的从优性、从易性使得离居民点越近,侵蚀沟密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沟密度 乌裕尔河中上游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2000—2015年黑河流域中上游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20
10
作者 尤南山 蒙吉军 孙慕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选择西北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中上游为研究区,以2000—2015年逐月NDVI数据、月均温和月降水数据、DEM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数据源,采用RS,GIS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从区域尺度和像元尺度揭示区域NDVI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选择西北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中上游为研究区,以2000—2015年逐月NDVI数据、月均温和月降水数据、DEM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数据源,采用RS,GIS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从区域尺度和像元尺度揭示区域NDVI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与气候的关系。结果显示:1)2000—2015年,黑河流域中上游NDVI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夏季的增长速率最大,明显高于春季和秋季;NDVI快速增长区主要位于中游地区黑河干流两侧的绿洲地带;NDVI显著下降区位于张掖市市辖区、酒泉市市辖区以及其他县城所在地;2)夏季NDVI与降水相关性较高,而春、秋季NDVI与气温相关性较高;夏季NDVI与夏季降水的显著相关性主要体现在远离黑河干流的大片低覆被草地、戈壁以及荒漠,而邻近黑河的人工绿洲地带NDVI与降水没有显著相关性;3)NDVI响应降水的时滞效应较明显,夏季NDVI对降水的响应普遍存在1个月的时间滞后,最长能滞后2个月。研究结果可以为区域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动态 时空变化 气候 相关性 黑河流域中上游
下载PDF
黑河中上游流域水文区划分析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房晶 彭定志 +2 位作者 杨卓 张中元 赵珂珂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6-379,共4页
选取黑河中上游流域11个水文站点反映流域降水径流特性的7个区划指标,分别应用模糊聚类法和集对分析进行水文区划研究.2种方法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模糊聚类法将该流域划分为5个子区更为合理.所得分区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该流域水文... 选取黑河中上游流域11个水文站点反映流域降水径流特性的7个区划指标,分别应用模糊聚类法和集对分析进行水文区划研究.2种方法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模糊聚类法将该流域划分为5个子区更为合理.所得分区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该流域水文现象的形成、分布和变化规律,也为黑河流域水文站网合理规划、布设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解决水文资料移用和水资源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区划 模糊聚类法 集对分析 黑河 中上游
下载PDF
青海官亭盆地黄河二级阶地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小虎 夏正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4,共2页
通过对黄河上游官亭盆地地貌及古文化遗址的野外考察,分析了盆地中黄河二级阶地的结构,认为该阶地形成于全新世中期。距今4000年左右的史前洪水阶地上加积了一层平流沉积物,形成复合型阶地,其下部为基座阶地,上部为上叠阶地。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官亭盆地 全新世早中期 二级阶地
下载PDF
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灾害类型及防灾策略 被引量:10
13
作者 彭珂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67-172,共6页
长江中上游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多年来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加剧恶化,严重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本文从该区的特点出发,论述了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灾害 类型 长江中上游
下载PDF
西藏尼洋河中上游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和平 屈兴乐 +1 位作者 王建科 宋小广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5期103-108,共6页
为研究西藏尼洋河中上游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特征,以尼洋河中上游流域耕地、草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取样法分层采集土壤样品216份(0~10、10~20、20~30 cm),并测定土壤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 为研究西藏尼洋河中上游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特征,以尼洋河中上游流域耕地、草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取样法分层采集土壤样品216份(0~10、10~20、20~30 cm),并测定土壤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结果表明,西藏尼洋河中上游流域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林地>草地>耕地,且三者之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草地和林地的全钾含量相差不大,速效钾含量林地>草地>耕地。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分布均表现出一定的表聚性,0~10 cm深度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含量明显高于10~20 cm和20~30 cm,且三者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研究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林地土壤中的碱解氮平均含量最大,耕地的含量最小。耕地的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19.47 mg/kg)显著大于草地(5.73 mg/kg)和林地(5.19 mg/kg)平均含量。上述结果说明长期开展植被恢复能够提升尼洋河中上游流域流域的土壤质量。研究结果为改良该区域的土壤效应提供了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质量 速效养分 尼洋河中上游流域 西藏
下载PDF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作经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廷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5-9,共5页
20 a"长治"工程实践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开展大范围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成功经验,包括高层次的领导协调体制,创新的管理机制,国家专项资金引导社会多元化投资机制等,以及综合防治和监测监控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与方法,将防治水土... 20 a"长治"工程实践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开展大范围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成功经验,包括高层次的领导协调体制,创新的管理机制,国家专项资金引导社会多元化投资机制等,以及综合防治和监测监控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与方法,将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与发展水土保持产业化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培养大批基层水土保持技术与管理人才,形成有很强影响力的"长治"品牌效应。这些经验极大地充实了我国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和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经验总结 “长治”工程 长江上游地区
下载PDF
应用能量平衡方法对黄河上中游水文气象要素监测及校验
16
作者 戴东 赵卫民 +1 位作者 王春青 Marjolein De Weirdt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44,44,共3页
利用能量平衡方法建立能量与水平衡系统(EWBMS)对黄河上中游地区进行实时监测,并将其监测要素实际蒸散发、温度、净辐射、显热通量等与观测值比较,从而进一步说明EWBMS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能量与水平衡 蒸散发 辐射 显热通量 黄河上中游
下载PDF
基于MOD16产品的怒江流域中上游蒸散发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范雪梅 罗贤 +2 位作者 季漩 李运刚 黄江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9-205,F0002,共8页
[目的]研究怒江流域中上游蒸散发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及生态保护提供支撑。[方法]利用气象站点实测降水资料,验证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3B43产品在怒江流域中上游的精度,进而对MODIS(moderate-reso... [目的]研究怒江流域中上游蒸散发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及生态保护提供支撑。[方法]利用气象站点实测降水资料,验证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3B43产品在怒江流域中上游的精度,进而对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e spectroradiometer)全球陆地蒸散发产品(MOD16)在该流域的适用性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探讨该流域蒸散发及产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①TRMM3B43数据与站点实测月降水量相关系数R为0.86,在怒江流域中上游使用具有较好精度,MOD16蒸散发量相对偏大,但仍具有一定的适用性;②研究区多年平均蒸散发量为489.4 mm,蒸散发主要集中在300~800 mm;③降水量与蒸散发量的差值(P-E)与降水量(P)的空间分布格局相似,(P-E)/P在无植被地区较大(为0.33),在植被覆盖区相对较小。[结论]研究区多年平均蒸散发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沿河流呈现出低—高—低—高的变化规律;MOD16产品具有覆盖范围广,时空上连续等特点,能够为缺资料地区蒸散发的相关研究提供相对可靠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MOD16 TRMM3B43 青藏高原 怒江流域中上游
下载PDF
怒江上游流域降雪识别及其演变趋势和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少华 严登华 +3 位作者 王浩 秦天玲 翁白莎 卢亚静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4-262,共9页
降水的相态变化直接影响地表能量和水循环过程,有效的识别降水中的降雪量,并量化气候变化对降雪变化趋势的影响,对于提高融雪径流模拟、支撑变化环境下高寒地区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怒江上游流域1979年以前6个气象站点的降... 降水的相态变化直接影响地表能量和水循环过程,有效的识别降水中的降雪量,并量化气候变化对降雪变化趋势的影响,对于提高融雪径流模拟、支撑变化环境下高寒地区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怒江上游流域1979年以前6个气象站点的降雪比例和日平均气温的统计关系,采用指数方程形式的双温度阈值方法对1979年以前有记录的降雪量进行了识别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1980—2016年各气象站点降雪量进行估计和趋势分析,并量化识别了气温和降水变化对其降雪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雪识别指数方程能够在年和月尺度上较好估计各气象站点降雪量,其相关系数均在0.86以上,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2)1979年以后,各气象站点气温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整体上年降水量和年降雪量分别呈增加和减少趋势,但趋势并不显著。(3)气象站点气温升高具有减少降雪量的作用,且作用强度均从流域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强。气候变化背景下,低温条件下降水概率增加对流域降雪量的增加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1979年以后气温的显著增加对降雪量的影响占据主导作用,使得流域降雪量整体呈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相态 降雪识别 演变趋势 原因分析 怒江上游流域
下载PDF
怒江中上游流域降水趋势和周期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史雯雨 李国芳 +1 位作者 齐滨 肖淼元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1,214,共4页
基于怒江贡山水文站以上流域1958~2008年降水资料,运用M-K检验法及Morlet小波函数方法,分别对该流域的年降水和四季降水序列进行了趋势和周期分析,揭示了该流域各降水系列均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年降水系列和春季、冬季降水系列增加趋势明... 基于怒江贡山水文站以上流域1958~2008年降水资料,运用M-K检验法及Morlet小波函数方法,分别对该流域的年降水和四季降水序列进行了趋势和周期分析,揭示了该流域各降水系列均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年降水系列和春季、冬季降水系列增加趋势明显,并确定了各降水系列的震荡主周期。由此预测未来3~5年内怒江中上游流域年降水和夏季、秋季降水处于偏枯期,春季、冬季降水处于偏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中上游 M-K检验法 小波函数 降水 趋势 周期
下载PDF
雅砻江中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评价及预测 被引量:15
20
作者 姚昆 张存杰 +2 位作者 何磊 李玉霞 李小菊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9-208,共10页
为及时了解雅砻江中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变化和未来发展规律,研究选取高程、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等9项指标,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层次分析-主成分熵权模型相结合,对其2000—2018年间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动态评价,并引入CA-Ma... 为及时了解雅砻江中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变化和未来发展规律,研究选取高程、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等9项指标,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层次分析-主成分熵权模型相结合,对其2000—2018年间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动态评价,并引入CA-Markov模型对2021年的发展状况进行模拟预测。主要成果如下:①该地区生态环境整体呈现出由北向南脆弱程度逐渐降低的分布变化;②脆弱性栅格比例呈现微度、轻度、潜在、中度和重度逐渐降低的变化形态;③预测精度验证表明,CA-Markov模型适用于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预测且准确性较高;④区域脆弱性综合指数分别为2.5392,2.5016,2.4856,2.4607和2.4366,2021年的值预测为2.4285,表明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提升且发展良好。研究揭示了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变化的规律和未来发展状况,能作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AHP-PCA熵权模型 CA-Markov模型 雅砻江中上游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