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iddle Miocene lobe-shaped and band-shaped submarine fans in the Lingshui Sag,Qiongdongnan Basin:source-to-sink system,genesis and implication
1
作者 Xingzong Yao Congjun Feng +2 位作者 Hongjun Qu Min Zhang Daming L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61-79,共19页
Deepwate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s the key to sustainable breakthroughs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worldwide.The Central Canyon gas field has confirmed the Lingshui Sag is a hydrocarbon-generating sag,and the deepwate... Deepwate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s the key to sustainable breakthroughs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worldwide.The Central Canyon gas field has confirmed the Lingshui Sag is a hydrocarbon-generating sag,and the deepwater reservoirs in the Lingshui Sag still have more fabulous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potential.Based on drilling data and three-dimensional(3D)seismic data,this paper uses seismic facies analysis,seismic attribute analysis,and coherence slice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types of submarine fans(lobe-shaped and band-shaped submarine fans)that developed in the Lingshui Sag during the Middle Miocene,clarify the source-to-sink system of the submarine fans and discuss the genesis mechanism of the submarine fans.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deepwater source-to-sink system of the Lingshui Sag in the Middle Miocene mainly consisted of a“delta(sediment supply)-submarine canyon(sediment transport channel)-submarine fan(deepwater sediment sink)”association;(2)the main factor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submarine fans developed in the Lingshui Sag was on the relative sea level decline;and(3)the bottom current reworked the lobe-shaped submarine fan that developed in the northern Lingshui Sag and formed the band-shaped submarine fan with a greater sand thickness.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practical geological knowledge for subsequent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deepwater area of the Qiongdongnan Basin throug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Middle Miocene submarine fan sedimentary system developed in the Lingshui S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marine fan source-to-sink system genesis mechanism middle Miocene Lingshui Sag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中中新统海底扇碎屑岩锆石U-Pb年龄特征及物源分析
2
作者 龚胜利 闫琢玉 +8 位作者 李百强 张铜耀 吴土荣 彭俊峰 郑磊 张东峰 黄向胜 罗程飞 王任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4,共10页
琼东南盆地中中新统海底扇是南海北部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但长期以来对该海底扇沉积物的物源并未达成共识,因此,物源分析对于该区天然气勘探有利目标优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钻井取心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特征研究,并与周缘潜在物... 琼东南盆地中中新统海底扇是南海北部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但长期以来对该海底扇沉积物的物源并未达成共识,因此,物源分析对于该区天然气勘探有利目标优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钻井取心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特征研究,并与周缘潜在物源区锆石U-Pb年龄进行了对比分析,示踪了研究区中中新统海底扇物源。结果表明:(1)盆地北部N-1、N-2、N-3、N-4等4口井碎屑锆石U-Pb年龄表现为燕山期(160,157,133,107,102,99 Ma)、印支期(249,241,239 Ma)、加里东期(466,455 Ma)的年龄峰值特征,且与中国海南岛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相似度高,但与红河、越南中部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相似度低;(2)盆地南部S-1、S-2、S-3等3口井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表现为印支期(242,238,237 Ma)、加里东期(435,431,425 Ma)、海西期(396,392 Ma)以及燕山期(143 Ma)的年龄峰值特征,且S-2井具有较年轻的喜马拉雅期(21 Ma)单峰年龄特征。琼东南盆地北部中中新统沉积物源主要来自海南岛,红河及越南中部物源对其影响非常有限,盆地南部中中新统为红河和海南岛双物源供给,且以红河物源为主,自西向东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物源 海底扇 中中新统 琼东南盆地 碎屑岩
下载PDF
时代群像与代际书写——《范爱农》手稿与初刊本对读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丁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0-31,共12页
鲁迅在《范爱农》中重写了一位已经被哀悼了不止一次的友人;作品发表之后,鲁迅又在以后的生命中继续哀悼。现存《范爱农》手稿中的字句涂改,展现出鲁迅在反思辛亥革命过程中的思路分杈。手稿与初刊本的对读,揭示出印刷定本所呈现的内容... 鲁迅在《范爱农》中重写了一位已经被哀悼了不止一次的友人;作品发表之后,鲁迅又在以后的生命中继续哀悼。现存《范爱农》手稿中的字句涂改,展现出鲁迅在反思辛亥革命过程中的思路分杈。手稿与初刊本的对读,揭示出印刷定本所呈现的内容,远没有作者思考的内容多。那些最终并没有被采用的修改留痕,构成了与定本平行的“亚文本”,可视作鲁迅有关范爱农主题的未尽之言与有机补充。《范爱农》聚焦于辛亥革命同时代人的命运肖像,对前后两代革命者进行观察与思考。鲁迅关注到了“中间代际”最容易被忽略的生存困境,又将这种特殊性上升为一种普遍性。辛亥革命“中间代际”知识分子的命运,映现了以后时代知识分子生存与精神的普遍困境,其历史性具有未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爱农》 鲁迅手稿 代际
下载PDF
乍得Doseo盆地白垩纪沉积充填演化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全红 赵红岩 +6 位作者 李全 张科 阳怀忠 陈经覃 李克永 郭家铭 饶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9-931,共13页
通过综合分析地震及钻井资料,阐述了Doseo盆地的区域地质特征、盆地结构及沉积体系特征,确定了Doseo盆地幕式裂谷演化过程及反转改造特征。重点分析了Doseo盆地自早白垩世以来的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认为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Neocomian-Barre... 通过综合分析地震及钻井资料,阐述了Doseo盆地的区域地质特征、盆地结构及沉积体系特征,确定了Doseo盆地幕式裂谷演化过程及反转改造特征。重点分析了Doseo盆地自早白垩世以来的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认为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Neocomian-Barremian期的张性断陷、Aptian-Albian期的走滑—拉分断陷及晚白垩世—新近纪的广覆式坳陷三个发育阶段,形成了明显的下部断陷、上部广覆式坳陷的双层沉积充填结构,但盆地以早白垩世的张性及走滑—拉分断陷沉积充填为主,形成了广泛分布的湖相烃源岩及水下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是盆地的主要勘探目标。Doseo盆地湖相沉积地层主要发育在早白垩世的张性及走滑—拉分断陷阶段,而且是一个快速湖泛过程,广泛发育退覆式三角洲沉积。早白垩世晚期在北部撒哈拉地台挤压作用下湖盆快速抬升消亡,晚白垩世—新近纪充填了河流相的粗碎屑沉积,在断陷活动中盆地缺乏旋回性湖相地层的发育过程。Doseo盆地下白垩统整体表现为“北部水下扇”、“南部短轴浅水三角洲”及“东北部长轴深水三角洲”的沉积体系分布格局。在构造—沉积作用的共同控制下,Doseo盆地陡坡带近岸水下扇及缓坡带三角前缘发育较好的储盖组合,是油气勘探较有利的沉积相带,已经发现了多个油气藏。同时盆地后期的构造反转也为陡坡带水下扇砂体及中部湖底扇沉积等岩性圈闭目标成藏提供了机会,是盆地主要的新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深水三角洲 Doseo盆地 中非裂谷 近源水下扇 退覆三角洲 断陷期
下载PDF
断陷湖盆水道型湖底扇沉积储层预测——以莱州湾凹陷沙三中亚段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志萍 官大勇 +2 位作者 郑敬贵 付鑫 王启明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9-87,共9页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沙三段发育大型水道型湖底扇岩性圈闭,成藏背景较好,勘探潜力较大,但湖底扇沉积特征不明确,储层分布难以精细刻画,制约了勘探的进程。因此,在地震沉积学、沉积学理论指导下,提出了以不同重力流水道类型地震相分析...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沙三段发育大型水道型湖底扇岩性圈闭,成藏背景较好,勘探潜力较大,但湖底扇沉积特征不明确,储层分布难以精细刻画,制约了勘探的进程。因此,在地震沉积学、沉积学理论指导下,提出了以不同重力流水道类型地震相分析为基础优选敏感属性,平面剖面结合精细刻画湖底扇的展布,最终确立有利储层发育区的技术思路,以期为研究区湖底扇型岩性油气藏勘探部署提供有利的支持。分析认为,湖底扇水道具有中−弱振幅、杂乱反射特征,与湖相泥岩的平行连续、强振幅反射具有明显差异,以此为基础优选分频倾角相干和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地震结构属性及神经网络波形分类技术对湖底扇边界以及内幕水道进行刻画。其中,限制水道复合体及叠置水道复合体砂岩厚度大,两类水道发育区域是研究区的有利储层发育区。限制水道复合体分布在F1断裂坡折带下,水道厚度及宽度较大;叠置水道复合体分布在F2断裂坡折带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道型湖底扇 沉积储层预测 断陷湖盆 沙三中亚段 莱州湾凹陷
下载PDF
北宋前期熙河蕃部地缘关系考
6
作者 岳凯峰 《河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0-48,共9页
宋初熙河蕃部众多,部族强盛,初受凉州六谷联盟指挥,在疏通贡宋道路,抗击夏州党项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熙河蕃部被夏州党项分化后,六谷联盟遭受重创,最终走向覆灭。失去依靠的熙河蕃部,转而依附于河湟宗哥联盟,继续充当宗哥联盟贡宋抗... 宋初熙河蕃部众多,部族强盛,初受凉州六谷联盟指挥,在疏通贡宋道路,抗击夏州党项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熙河蕃部被夏州党项分化后,六谷联盟遭受重创,最终走向覆灭。失去依靠的熙河蕃部,转而依附于河湟宗哥联盟,继续充当宗哥联盟贡宋抗夏的中坚力量和主要媒介。宗哥联盟崛起后,为谋求更大权益,公然对宋开战,最终遭遇惨败,作为急先锋的熙河蕃部,在此役中遭受重创,转而依附于瞎毡政权,恢复贡宋抗夏的政策。熙河蕃部在宋初虽有反覆,但总体来说,贡宋抗夏是主流政策,这对宋初边防稳定的维持,丝路中继贸易的开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期 熙河蕃部 蕃夏关系 宋蕃关系
下载PDF
库车坳陷西部古近系-白垩系沉积储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53
7
作者 张丽娟 李多丽 +1 位作者 孙玉善 程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55-360,共6页
库车坳陷西部古近系-白垩系主要发育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底砂(砾)岩段、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和舒善河组3套储层,这3套储层与其上覆盖层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目前在这几套储层中均已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油气勘探前景广阔。研究区有利储层主... 库车坳陷西部古近系-白垩系主要发育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底砂(砾)岩段、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和舒善河组3套储层,这3套储层与其上覆盖层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目前在这几套储层中均已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油气勘探前景广阔。研究区有利储层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及辫状三角洲平原-前缘沉积的含砾砂岩、中细砂岩和粉砂岩,孔隙度大于8%的有利储层在克拉苏-大北构造带、西秋立塔格-却勒区带及其南部地区、温宿凸起北部及东缘地区广泛分布,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快速深埋、沉积相、构造作用控制。认为勘探中应尽量避开褶皱强烈的地层重复地区、高挤压应力集中区和盆地粗碎屑边缘相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西部 库姆格列木群 巴什基奇克组 舒善河组 中细砂岩 冲积扇 扇三角洲 辫状三角洲
下载PDF
陆相盆地水下扇扇中亚相的微相细分——以东营凹陷史南地区沙二^9梁家楼水下扇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冠民 钟建华 +2 位作者 宋书君 韩忠义 牛纪凤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12,共5页
通过对东营凹陷史南地区沙二9砂层组的小层精细对比和微相细分,可以将梁家楼水下扇扇中亚相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水道、辫状砂坝、“边滩”、侧缘砂坝、侧缘分支沟道、末端砂坝、冲溢扇、低阶地、高阶地等9个微相。不同微相之间的砂体粒度... 通过对东营凹陷史南地区沙二9砂层组的小层精细对比和微相细分,可以将梁家楼水下扇扇中亚相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水道、辫状砂坝、“边滩”、侧缘砂坝、侧缘分支沟道、末端砂坝、冲溢扇、低阶地、高阶地等9个微相。不同微相之间的砂体粒度变化、平面发育位置都有明显的不同,尤其是其中的辫状砂坝、“边滩”、侧缘砂坝是在水下地形较平坦,坡度较小的情况下,由辫状沟道侧向迁移形成的。对水下扇扇中亚相的微相细分和重新厘定,不仅有助于对水下扇沉积过程的进一步了解,而且也将有助于油田对水下扇砂体剩余油的分布研究和开发方案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水下扇 扇中亚相 微相
下载PDF
斜井分隔通风方案风机串并联通风效果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孙三祥 雷鹏帅 张云霞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1,共4页
在隧道施工分隔通风方案设计中,中间隔板末端与工作面距离、风机与工作面距离、风机串联或并联通风是主要考虑因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关角隧道为例,分析了斜井设置中间隔板情况下风机串、并联对应的速度场,比较了串联或并联的通风效... 在隧道施工分隔通风方案设计中,中间隔板末端与工作面距离、风机与工作面距离、风机串联或并联通风是主要考虑因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关角隧道为例,分析了斜井设置中间隔板情况下风机串、并联对应的速度场,比较了串联或并联的通风效果,提出了中间隔板及风机出口与工作面距离建议值。结果表明:斜井长度大于300m时,风机串联通风效果比并联好;斜井长度较小时,并联通风效果比串联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与隧道工程 斜井 分隔通风 风机串联 风机并联
下载PDF
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赵俊青 纪友亮 +2 位作者 夏斌 任拥军 张善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0-497,共8页
以东营凹陷胜北断层下降盘坨85块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近岸水下扇沉积体为例,对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下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学进行了研究。经过分析认为,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中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单元划分为准层序组、准层序、层组、层四级,并对... 以东营凹陷胜北断层下降盘坨85块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近岸水下扇沉积体为例,对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下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学进行了研究。经过分析认为,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中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单元划分为准层序组、准层序、层组、层四级,并对准层序和层组的类型和对比方法进行了总结。将近岸水下扇积体系中的层组类型划分为Fu(Fineup)、Cu(Coareseup)和Hu(Homogenicup)三大类,准层序类型划分为Cu—Fu、Cu—Cu、Cu—Hu三大类,同时总结出了沿物源方向的相序递变和垂直物源方向的侵蚀切割对比2种准层序对比模式和侵蚀叠置、相变对比、薄砂层对比、相似渐变等4种层组对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下扇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 准层序 层组 沙三中亚段
下载PDF
长江中游堤防溃口沉积物的磁组构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玉芬 李长安 阎桂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8-432,共5页
通过对 1998年 8月 1日湖北 竹牌 洲湾溃口沉积物的系统采样和磁组构测量与计算 ,发现溃口沉积物的磁组构特征为 :由溃口扇的扇顶→扇缘 ,磁组构参数各向异性度 P、磁面理度 F、磁线理度 L、水流速度函数因子 Fs的统计平均值均具有由大... 通过对 1998年 8月 1日湖北 竹牌 洲湾溃口沉积物的系统采样和磁组构测量与计算 ,发现溃口沉积物的磁组构特征为 :由溃口扇的扇顶→扇缘 ,磁组构参数各向异性度 P、磁面理度 F、磁线理度 L、水流速度函数因子 Fs的统计平均值均具有由大逐渐变小的特点 ;在溃口扇的不同部位磁化率量值椭球的主轴平均方向具有不同的特点 ,其规律是 :在扇顶或扇缘处平均方向变化较大 ,尤其在扇缘处 ,最大磁化率主轴方向比较随机 ,没有明显的主方向 ,而在扇中磁化率量值椭球的主轴平均方向比较稳定 ,最大主轴的优选方向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磁组构 长江中游地区 磁化率各向异性
下载PDF
长江中游地区洪泛沉积物与正常河流沉积物磁组构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玉芬 李长安 +1 位作者 阎桂林 董雪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9-645,共7页
在地层剖面中 ,洪泛沉积物与正常的河道沉积物的沉积学特征非常相似 ,仅靠沉积学特征很难将两者区分 .为了识别古洪灾事件 ,因而从环境磁学角度建立两种沉积物的识别标志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本文通过对1998年长江洲湾溃口扇及其附... 在地层剖面中 ,洪泛沉积物与正常的河道沉积物的沉积学特征非常相似 ,仅靠沉积学特征很难将两者区分 .为了识别古洪灾事件 ,因而从环境磁学角度建立两种沉积物的识别标志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本文通过对1998年长江洲湾溃口扇及其附近的长江现代河漫滩沉积物进行磁组构参数测量和对比分析 ,并结合长江下游河漫滩沉积物的磁组构参数特征 ,揭示出长江中游正常河流沉积物与河流溃口沉积物的磁组构参数特征具有明显的不同 ,并且它们与沉积时的沉积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 ,对长江中游地区沉积物磁组构参数的测试及磁化率各向异性量值椭球体形态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簰洲湾 溃口沉积 正常河流沉积 磁组构参数特征
下载PDF
西藏日喀则地区恰布林组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志飞 王成善 李祥辉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56-63,共8页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发育一套杂色砂砾岩系,被称为恰布林组。前人经常将它与第三纪秋乌组相混,对其时代归属也颇多争议。由于它可能保存着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演化的重要信息,因此,在遥感地质研究和野外工作基础上,选择了典型剖面,...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发育一套杂色砂砾岩系,被称为恰布林组。前人经常将它与第三纪秋乌组相混,对其时代归属也颇多争议。由于它可能保存着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演化的重要信息,因此,在遥感地质研究和野外工作基础上,选择了典型剖面,实测结果由下至上可建立三个岩性段:江庆则段、德日段和屯穷段,其沉积环境为辫状河-扇三角洲。尤为重要的是,屯穷段所夹粉砂质灰岩中发现腹足类化石Katosirasp.,根据其时代并结合区域地质将恰布林组时代归为早中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恰布林组 侏罗世 扇三角洲 西藏 地层学
下载PDF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夏子街组扇体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学国 仲维苹 +2 位作者 徐后伟 张关龙 王有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6-280,共5页
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地区中二叠统夏子街组为近物源扇三角洲沉积,其纵向切割叠置,厚度大,沉积格局复杂。通过精细研究对比发现,哈拉阿拉特山西部及东部地区虽都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但在相标志、搬运机制、砂体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 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地区中二叠统夏子街组为近物源扇三角洲沉积,其纵向切割叠置,厚度大,沉积格局复杂。通过精细研究对比发现,哈拉阿拉特山西部及东部地区虽都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但在相标志、搬运机制、砂体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综合岩心、测录井等多种资料,运用沉积特征及岩电分析等手段研究后认为,西部地区为陡坡重力流为主的靠山型扇三角洲,东部地区为缓坡牵引流为主的靠扇型扇三角洲,2种不同类型的扇三角洲具有不同的储集层物性及储集层分布格局。这一认识对油气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哈拉阿拉特山 中二叠统 夏子街组 扇三角洲 沉积模式
下载PDF
青海尖扎哈玉沟三叠系浊积扇与风暴流沉积的发现及基本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佟再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8-102,共5页
在青海尖扎哈玉沟三叠系中首次发现半深海浊积扇与浅海风暴流沉积,并概述了其基本特征。
关键词 风暴岩 三叠系 青海 浊积扇沉积 风暴流沉积
下载PDF
湖北京山中元古界打鼓石群沉积特征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熊兴武 陈忆元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89-495,共7页
本文运用变质岩的构造分析方法和地层中保存的原生沉积构造及次生变形构造,采用剖面观察与地质填图相结合,对湖北京山打鼓石群的地层层序、沉积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境进行了研究。认为打鼓石群下部为近岸水下冲积扇沉积,中、上部为滨浅... 本文运用变质岩的构造分析方法和地层中保存的原生沉积构造及次生变形构造,采用剖面观察与地质填图相结合,对湖北京山打鼓石群的地层层序、沉积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境进行了研究。认为打鼓石群下部为近岸水下冲积扇沉积,中、上部为滨浅海碳酸盐及碎屑泥质沉积,与神农架群的沉积特征完全相同,两者同为扬子地台北缘中元古代裂陷槽边缘滨浅海沉积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古代 打鼓石群 沉积特征 古地理
下载PDF
东昆仑祁漫塔格山志留系白干湖组浊积岩特征 被引量:19
17
作者 黎敦朋 李静 +3 位作者 张汉军 李新林 周小康 杜少喜 《陕西地质》 2003年第2期39-44,共6页
通过岩石学、沉积学分析 ,东昆仑祁漫塔格山志留纪白干湖组浊流沉积鲍玛序列以BC、AE、BCE、BCD段为主 ;粒度分布概率累积曲线斜率低、分布区间宽、悬浮总体含量大而分选差 ;古流向呈扇状 ,属近源浊积岩B、C相的浊积扇中扇环境 ,从下到... 通过岩石学、沉积学分析 ,东昆仑祁漫塔格山志留纪白干湖组浊流沉积鲍玛序列以BC、AE、BCE、BCD段为主 ;粒度分布概率累积曲线斜率低、分布区间宽、悬浮总体含量大而分选差 ;古流向呈扇状 ,属近源浊积岩B、C相的浊积扇中扇环境 ,从下到上岩石粒度逐渐变细 ,沉积盆地水体逐渐变深 ,反映为浊积扇向海推进的弧后盆地沉积特征 ,这对分析本区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岩 地质构造 中扇环境 岩石学 沉积学 志留纪 祁漫塔格山
下载PDF
同沉积断层对滑塌浊积体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以胜利油田河125断层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韩忠义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5-8,13,共5页
运用岩相分析和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等技术,开展了河125断层对滑塌浊积体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研究发现:河125断层继承性活动诱发大量滑塌浊积体的形成;断层的几何形态控制着滑塌浊积体的发育规模和位置。最后根据断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落... 运用岩相分析和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等技术,开展了河125断层对滑塌浊积体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研究发现:河125断层继承性活动诱发大量滑塌浊积体的形成;断层的几何形态控制着滑塌浊积体的发育规模和位置。最后根据断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落实出滑塌浊积砂体的展布规律,从而加快该区沙三中亚段浊积砂体隐蔽油气藏的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断层 浊积扇 砂岩储层 控制作用 沙三中亚段
下载PDF
扇中沉积微相特征及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寇实 刘大听 +2 位作者 侯翠芬 王威 栾爱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51,共6页
在取心井的岩性、电性、沉积韵律、沉积构造、粒度和化石生物等资料的基础上,对阿11断块进行了沉积微相研究。共划分出辫状水道、水道间、水道前缘和水道侧翼4种微相,其中辫状水道微相在该地区各砂体中最为发育。结合测井水淹层判断... 在取心井的岩性、电性、沉积韵律、沉积构造、粒度和化石生物等资料的基础上,对阿11断块进行了沉积微相研究。共划分出辫状水道、水道间、水道前缘和水道侧翼4种微相,其中辫状水道微相在该地区各砂体中最为发育。结合测井水淹层判断方法和油藏开发动态数据,总结不同微相的水淹层特征和开发特征,揭示不同沉积微相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指出有利的剩余油分布潜力区。分析结果表明,辫状水道砂体最先水淹,水道前缘砂体次之水淹,扇中水道间及水道边部砂体不易水淹;沿辫状水道主流线方向注水受效好,单井日产量和累计产量高,剩余储量较少,而水道边部注水受效较差,累计产量低,含水相对低,水道前缘离注水井距离远、注水受效差。因此,辫状水道边部、水道前缘、水道间砂体为剩余油的有利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中亚相 沉积微相 非均质性 水淹层 剩余油
下载PDF
南盘江印支期前陆盆地中上三叠统深水浊积岩沉积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秦建华 颜仰基 吴应林 《四川地质学报》 1999年第2期20-26,共7页
南盘江印支期前陆盆地,于中晚三叠世发育了一套厚度较大,分布广泛的陆屑浊积岩。按照沉积结构,构造和岩性特征,可划分出四种浊积岩相类型。其沉积模式为海底扇,并具三个幕次的沉积活动,其物源来自盆地南端,即为印支板块与扬子板... 南盘江印支期前陆盆地,于中晚三叠世发育了一套厚度较大,分布广泛的陆屑浊积岩。按照沉积结构,构造和岩性特征,可划分出四种浊积岩相类型。其沉积模式为海底扇,并具三个幕次的沉积活动,其物源来自盆地南端,即为印支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形成的前陆褶冲带。经研究,百蓬期(T21)浊积盆地位于CCD面之下,而河口期(T22)和法郎期(T13)烛积盆地位于CCD面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盘江盆地 中上三叠统 泥质浊积岩 海底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