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association of multimorbidity with sleep and diet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adults in Chongqing region,China
1
作者 Mei Zhao Hai-Hang Qin +3 位作者 Rong Sun Jing Zhang Xue-Qin Yan Wei-Wei Liu 《Medical Data Mining》 2024年第4期50-55,共6页
Background:The prevalence of multimorbidity is increasing,with a notable shift towards younger age groups.Methods:Convenience sampling was employed to select 15,988 young and middle-aged adults in Chongqing as the stu... Background:The prevalence of multimorbidity is increasing,with a notable shift towards younger age groups.Methods:Convenience sampling was employed to select 15,988 young and middle-aged adults in Chongqing as the study population.The Apriori algorithm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multimorbidity patterns within this population,while an unordere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diet and the risk of multimorbidity.Results:The study population had an average age of 39.2±10.1 years.Apriori association rules revealed that the most prevalent binary chronic disease multimorbidity pattern was dyslipidaemia+hypertension(14.78%),while the most common ternary chronic disease multimorbidity pattern was diabetes+dyslipidaemia+hypertension(9.66%).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 lower rating of sleep quality was associated with an elevated risk of multimorbidity(odds ratio(OR)=1.17,95%confidence interval(CI):1.01,1.36).Individuals who adhere to a meat-based diet(OR=1.45,95%CI:1.25,1.68)and those with elevated salt intake(OR=1.22,95%CI:1.01,1.47)were also observed to have an increased risk of multimorbidity.Additionally,a greater likelihood of multimorbidity was observed among those following a spicy diet(OR=1.3,95%CI:1.11,1.52)and consuming more oil(OR=1.16,95%CI:1.01,1.33).Conclusion:A poor sleep quality and a dietary preference for meat-based,salt,spicy and oils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multimorbidity progression among young and middle-aged populations.It is recommended that young and middle-aged adults should pay attention not only to sleep duration but also to sleep quality and improve dietary habits to reduce the likelihood of multimorbid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ung and middle-aged adults SLEEP DIET MULTIMORBIDITY
下载PD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tigue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cross-sectional study
2
作者 Lu Yu Yao-Yao Hu +3 位作者 Jing Zhang Fang-Ying Mao Qing Wu Lin Liu 《Life Research》 2023年第2期20-29,共10页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present state of fatigue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and to identify the elements that may be affecting it.Methods:From December 2020 to June 2021,240 you...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present state of fatigue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and to identify the elements that may be affecting it.Methods:From December 2020 to June 2021,240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CHD who were being treated in the cardiology department of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in Suzhou were chosen using a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in order to gather data on the patients’sociodemographic status,fatigue,social support,and stress.Results:Of the 240 disseminated questionnaires,220 valid responses were returned,resulting in an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of 91.67%.The frequency of exhaustion was 51.8%,and the fatigue score was(5.27±2.77).The stress score was(11.15±3.36),while the overall social support score was(39.13±4.72).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age,exercise,staying up late,stress,social support,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T,high-density lipoprotein,and ejection fraction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fatigue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CHD(P<0.05).Conclusions:Fatigue is more prevalent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CHD.Clinical nurses can create a unique management plan for patients based on their lifestyle and behavioral patterns,stress levels,social support,and clinical signs to reduce fatig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ung and middle-aged adult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FATIGUE influencing factors symptom experience model
下载PDF
不同体重指数青年男性的静息能量消耗特点及预测方程评价
3
作者 吴一凡 玉应香 +2 位作者 谢岚 张志达 常翠青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52,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青年男性静息能量消耗(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的特点,比较常见静息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预测方程与间接测热法的差异。方法:以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青年男性静息能量消耗(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的特点,比较常见静息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预测方程与间接测热法的差异。方法:以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进行静息代谢测试的30名青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测热法测定RMR,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成分。分析研究对象REE的特点,并与11个常见预测方程的推算值进行比较,通过配对t检验和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估两者差异。结果:30名青年男性的平均年龄为(26.93±4.16)岁,整体RMR为(1960.17±463.11)kcal/d(1 kcal=4.1868 kJ),其中BMI正常者的RMR为(1744.33±249.62)kcal/d,显著低于超重或肥胖者[(2104.06±520.32)kcal/d](P<0.01),但体质量校正后,BMI正常者的RMR显著高于超重或肥胖者[(24.02±2.61)kcal/(kg·d)vs.(19.98±4.38)kcal/(kg·d),P<0.01];不同BMI受试者的RMR与体质量、脂肪量、去脂体重、体表面积、细胞外液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11个预测方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均不佳(ICC均<0.75),其中,超重或肥胖青年男性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使用的RMR预测方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相对较高(ICC=0.547,P<0.01)。结论:不同BMI青年男性的RMR存在显著差异,超重或肥胖者要考虑体质量矫正后的RMR情况。不同预测方程的预测值与RMR的实测值一致性较差,建议通过间接测热法准确测定RMR。对于超重和肥胖的青年男性可以考虑采用WHO推荐使用的预测方程计算RMR,但有必要建立适用于不同BMI人群的RMR预测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代谢率 人体质量指数 青年人 男性 超重或肥胖
下载PDF
中青年男性握力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研究
4
作者 赵航 王宇琴 张兵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48-152,166,共6页
目的 探讨中青年男性握力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为运动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454名20~59岁男性,记录人体学指标,测量身体成分、握力、心肺耐力和相关血液指标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 目的 探讨中青年男性握力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为运动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454名20~59岁男性,记录人体学指标,测量身体成分、握力、心肺耐力和相关血液指标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相比于低握力水平组,高握力水平组的BMI低、RSMI大、心率低、TC低、HDL低、空腹血糖低、CIMT小、Crouse积分小、等级积分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BMI、RSMI、心率、TC、HDL、空腹血糖、VO_(2max)、收缩压、舒张压后,低水平和中等水平组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高于高水平组(OR=2.79、1.71)。结论 较低握力的中青年男性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较高,握力测量有助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男性 握力 颈动脉粥样硬化 运动干预 健康风险评估
下载PDF
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首次发病前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范书英 罗荷 +2 位作者 吴文静 徐曼曼 王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63-1266,共4页
目的: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对134例年龄≤45岁、首次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进行回顾性 ICVD 风险评估,以明确现行 ICVD 风险评估方法对青年男性患者 ICVD 风险评估的有效性。方法入选2011... 目的: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对134例年龄≤45岁、首次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进行回顾性 ICVD 风险评估,以明确现行 ICVD 风险评估方法对青年男性患者 ICVD 风险评估的有效性。方法入选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住院,年龄≤45岁,首次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男性患者134例。收集其发病前临床资料,根据传统 ICVD 风险因素(包括年龄、血压、体质量、吸烟史、糖尿病和血脂水平),按照国人 ICVD 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对其本次发病前的 ICVD 风险进行回顾性评估。结果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中,检出的前3位风险因素为超重和肥胖、吸烟及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检出率占20.0%~30.0%。根据传统风险因素,按照国人 ICVD 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对患者发病前的 ICVD 风险进行评估,发现ICVD 10年发病绝对风险仅为2.09%,属于低风险患者。与同年龄段人群 ICVD 10年发病平均风险相比,该组青年男性患者 ICVD 10年发病风险增加1.66倍;与 ICVD 10年发病最低风险相比,该组青年男性患者 ICVD 10年发病风险平均增加5.70倍。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者占44.0%,双支及三支血管病变者占56.0%;梗死相关血管以前降支为主,其次是右冠状动脉。结论青年男性是冠心病的易患人群,但我国现行的ICVD 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明显低估年龄≤45岁的男性 ICVD 风险,不能很好地预测其 ICVD 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风险性评估 男性 青年
下载PDF
每周体育锻炼时间对青年男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陈俊飞 刘凌 +3 位作者 朱晓梅 鹿琦 顾庆 艾磊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5-111,68,共8页
目的:探讨每周体育锻炼时间与青年男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为每周体育锻炼时间推荐提供参考。方法:共选取青年男性142人为研究对象,其中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21人为对照组(c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经问卷调查每周体育锻... 目的:探讨每周体育锻炼时间与青年男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为每周体育锻炼时间推荐提供参考。方法:共选取青年男性142人为研究对象,其中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21人为对照组(c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经问卷调查每周体育锻炼时间(t),根据时间将对象分为4组(G90—180、G180-300、G300-420、G420+)。运用Omegawave采集受试者的心率变异性(HRV)信息,采用时域和频域分析法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结果:时域指标SDNN、RIVISSD、SDSD、PNN50G180-300组均非常显著高于C组(P〈0.01),且显著高于G90-180组(P〈0.05);SDSD、PNN50G300-420组非常显著高于C组(P〈0.01);SDNN、RIVISSD(3300--420组显著高于C组(P〈0.05)SDNN、RMSSD、SDSDG420+组也均显著高于C组(P〈0.05)。频域指标TP、HF、LF和ⅥJG180-300组非常显著高于C组(P〈0.01),HF和VLF G420+组非常显著低于G180-300组(P〈0.01),其余各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青年男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表现为迷走和交感神经活性均提高,并呈现迷走神经占优的趋势。每周体育锻炼时间在90-300min时,青年男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获益与体育锻炼时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周体育锻炼时间 青年男性 自主神经功能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青年男性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的特点及院内转归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立军 江时森 +5 位作者 宫剑滨 张启高 彭永平 何松清 汪春辉 林欣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1245-1247,共3页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特点、临床特点及院内转归。方法对年龄≤44岁的青年男性AMI患者(61例,青年组)与同期同病同性别年龄≥65岁、<75岁(老年组)的AMI患者(61例)就其危险因素、冠脉造...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特点、临床特点及院内转归。方法对年龄≤44岁的青年男性AMI患者(61例,青年组)与同期同病同性别年龄≥65岁、<75岁(老年组)的AMI患者(61例)就其危险因素、冠脉造影、临床特点及院内转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危险因素青年组高血压、糖尿病明显少于中年组;吸烟青年组高于老年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阳性家族史两组无明显差别;冠脉造影青年组单支病变多,累及回旋支(LCX)多,右冠状动脉(RCA)少;老年组双支及双支以上病变多,多累及LCX,RCA。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住院天数、心肌酶、机械并发症及死亡构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轻心梗患者大量吸烟者多,单支病变多,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者少,但年轻心梗患者院内转归与老年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冠脉造影 危险因素 男性 青年 预后
下载PDF
急性高原反应症状学评分与地理因素关系的多元回归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吴玉 宋桐林 +1 位作者 罗勇军 刘运胜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5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人群乘飞机进入高原时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发生情况与其所生活地理环境的关系。方法对373名世居平原青年男性乘飞机进藏后急性高原病发生情况进行评分,将评分与其进入高原前所长期居住地区的地理因素进行... 目的探讨人群乘飞机进入高原时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发生情况与其所生活地理环境的关系。方法对373名世居平原青年男性乘飞机进藏后急性高原病发生情况进行评分,将评分与其进入高原前所长期居住地区的地理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得到回归方程=7.231-2.323 X1-7.012 X2+9.810 X3+16.144 X4-7.148 X5+2.379 X7。结论人群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其长期生活的地理环境中的海拔、气压、年平均气温、经度、纬度、年极端最低气温等因素相关。可以根据回归方程预测在不同地区生活的青年男性群体进入高原急性高原病整体发病水平,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更好的提高急性高原反应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男性 急性高原反应 地理因素 多元回归
下载PDF
中、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立军 江时森 +5 位作者 宫剑滨 张起高 彭永平 何松清 汪春辉 林欣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年第7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对年龄≤44岁的青年男性AMI患者33例(青年组)与同期同病同性别年龄≥45岁、<65岁(中年组)的AMI患者就其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危险因素青...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对年龄≤44岁的青年男性AMI患者33例(青年组)与同期同病同性别年龄≥45岁、<65岁(中年组)的AMI患者就其危险因素及冠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危险因素青年组高血压、糖尿病明显少于中年组;吸烟青年组高于中年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阳性家族史两组无明显差别;冠脉造影青年组单支病变多,累及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少;中年组双支及双支以上病变多,多累及LCX、RCA。结论年轻心梗患者大量吸烟者多,单支病变多,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者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冠脉造影 危险因素 年轻人 男性
下载PDF
吉林省黑线姬鼠鼠情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尹强 舒恩俊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1期33-35,共3页
黑线姬鼠是吉林省多种生境中的优势鼠种。本研究表明,黑线姬鼠在四种生境中的构成比超过30%,年度间构成比有差异。各生境中幼、成比不同,年度间幼、成比有所差别。各生境性比(♂∶♀)基本一致,且多种生境中大于1;年度间性比有所差别。... 黑线姬鼠是吉林省多种生境中的优势鼠种。本研究表明,黑线姬鼠在四种生境中的构成比超过30%,年度间构成比有差异。各生境中幼、成比不同,年度间幼、成比有所差别。各生境性比(♂∶♀)基本一致,且多种生境中大于1;年度间性比有所差别。黑线姬鼠密度逐年下降,但降低幅度逐年减小。每年呈双峰型规律消长,高峰出现时间较稳定,即每年6~7月和9~10月。上述规律同吉林省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姬鼠 生境 种群密度 构成比
下载PDF
分阶段戒烟干预对首次发病的男性青年脑卒中患者吸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洁 金奕 赵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男性青年脑卒中患者吸烟行为的干预策略,旨在使青年脑卒中患者在患病后积极戒烟,最终降低影响预后和复发的不利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9例青年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探讨男性青年脑卒中患者吸烟行为的干预策略,旨在使青年脑卒中患者在患病后积极戒烟,最终降低影响预后和复发的不利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9例青年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宣教,干预组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同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给予分阶段的护理干预以及出院后11周的随访干预,分别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时戒烟状况。结果干预组的戒烟比例高于对照组,不同吸烟量的患者吸烟减少量也高于对照组,尼古丁依赖程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阶段护理干预能提高男性青年脑卒中患者戒烟控烟行为,应提高二级预防的意识以及加强落实相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青年 男性 吸烟 护理
原文传递
男性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吸烟现状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洁 金奕 赵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5-46,共2页
目的了解男性青年脑卒中患者吸烟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有效的戒烟干预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随机的方法,在以往病历收集了209例男性青年脑卒中患者(≤45岁)吸烟行为的相关信息,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大,重度吸... 目的了解男性青年脑卒中患者吸烟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有效的戒烟干预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随机的方法,在以往病历收集了209例男性青年脑卒中患者(≤45岁)吸烟行为的相关信息,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大,重度吸烟的比例增高。40岁以上年龄段患者,重度吸烟比例最高,占45.2%;不同年龄段开始吸烟的患者分布和吸烟年限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间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吸烟量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40岁以上年龄段男性青年脑卒中患者是青年脑卒中戒烟的重点干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青年 男性 吸烟
原文传递
120例男性青年颌面轮廓的CT与结构光三维扫描数据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杨 马立敏 +1 位作者 陈建武 齐向东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56-1062,共7页
目的研究男性青年群体颌面轮廓数据的特点,并比较结构光三维扫描与CT扫描2种数据采集方式的差异。方法 选取120例2017年11月和12月在南部战区总医院体检的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龄20-30岁,体重55-85 kg,身高160- 185 cm,根据志愿者体质量指... 目的研究男性青年群体颌面轮廓数据的特点,并比较结构光三维扫描与CT扫描2种数据采集方式的差异。方法 选取120例2017年11月和12月在南部战区总医院体检的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龄20-30岁,体重55-85 kg,身高160- 185 cm,根据志愿者体质量指数(BMI)集中趋势差异,将其分为 3 组:A 组(17WBMI<22)54 例,B 组(22 W BMI<24) 43 例,C 组(24wBMI<29)23例。结构光扫描:采用3D医学虚拟仿真系统进行面部扫描,应用系统自带的3D精准数字化整形软件对获得的三维图像进行数据测量;CT扫描:采用CT进行全头颅扫描,通过Mimics 13.0软件建立头颈部骨骼和软组织三维模型,使用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进行数据测量。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Wilcoxon秩和检验,对相同采集方式的3组志愿者颌面轮廓数据与同组志愿者2种不同方式采集数据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结构光三维扫描数据测量结果:A组经耳上基点(A点)、耳屏点(B点)、耳垂点(C点)、口唇平面中点(D点)的水平周径分别为(276. 70 ± 11.71 ) mm、(286.06±7.69) mm, (256. 53 ± 11.01) mm , ( 244. 89 ±11. 85) mm,B 组分别为(289. 22 ± & 91) mm、( 301. 57±3. 61) mm、( 270. 68± 11. 85 ) mm、(257.02士11. 76) mrn.C 组分别为(297. 53±5. 70) mm、( 314. 12±4. 73 ) mm J 27 & 29±9.04) mm J 260. 21 ±17.33) mm。CT三维重建模型测量结果:A组经A点、B点、C点、D点水平周径分别为(274.55土9. 98) mm、(283.33±7.35) mm、(260.32±12.64) mm、( 241.97± 11.94) mm,B 组分别为(286. 40 ±7. 29) mm、(300. 28±2. 73) mm,(274. 89±7. 91) mm、( 253. 84 ± 12. 04) mm,C 组分别为(293. 27 ±8. 18) mm、(310.38土 8. 43) mm、( 283. 41 ± 10. 94) mm、( 254. 67± 13. 71) mm。2 种采集方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构光三维扫描图像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经A点水平面周径,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5.798 6,- & 109 0、-4. 044 3,P = 0. 000 0,0. 000 0,0.000 1);经B点水平面周径,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12. 190 0,-16. 206 7,-12. 054 2,P值均为0. 000 0);经C点水平面周径,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6. 078 8、-8. 346 5,-2. 686 5,P=0. 000 0,0. 000 0,0. 009 2);经 D 点水平面周径,A 组与 B 组、A 组与 C 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5.025 1,-4. 495 4,P值均为0.000 0) ,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0. 886 6,P=0. 378 6)。CT扫描重建模型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经A点水平面周径,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6.520 5、-7.924 5、-3.495 7,P = 0. 000 0,0. 000 0,0. 000 9);经B点水平面周径,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14. 342 4、-14. 140 9,-7.220 5,P值均为0. 000 0);经C点水平面周径,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6. 596 1、-7. 622 4,-3. 637 7,P=0. 000 0,0. 000 0、0. 000 6);经 D 点水平面周径,A 组与 B 组、A 组与 C 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846 0,-4. 085 3, P = 0. 000 0、0. 000 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0.254 2/=0.800 1)。结论男性青年的颌面三维数据与体质量指数具有相关性,结构光三维扫描是一种精确、比CT扫描更便捷的颌面轮廓三维数据采集方式,有助于提高临床及科研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青年 颌面外科 轮廓 三维扫描 计算机体层摄影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高校招生体检男生体质量指数与血压水平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尹仕红 《中国校医》 2014年第10期728-729,共2页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与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在高校招生体检中收集92名男生的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等体检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体质量超标肥胖组的收缩压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的收缩压显著高于消瘦组(P<0.0...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与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在高校招生体检中收集92名男生的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等体检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体质量超标肥胖组的收缩压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的收缩压显著高于消瘦组(P<0.05),体质量指数与收缩压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但体质量指数与舒张压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体质量指数与血压关系密切,青年男生体质量指数与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人 学生 男性 人体质量指数 血压
原文传递
24 h完全睡眠剥夺对青年男性主观情绪体验及疲劳感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佳佳 王进 +3 位作者 郭琳 周晓梅 李男 齐建林 《军事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索24 h完全睡眠剥夺对青年男性主观情绪体验及疲劳感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招募2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完成24 h完全睡眠剥夺,采用简明心境量表(POMS)和视觉类比量表(VAS)评定主观情绪体验及疲劳感程度。试验开始... 目的探索24 h完全睡眠剥夺对青年男性主观情绪体验及疲劳感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招募2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完成24 h完全睡眠剥夺,采用简明心境量表(POMS)和视觉类比量表(VAS)评定主观情绪体验及疲劳感程度。试验开始于07∶00并收集基线值,之后在11∶00、15∶00、19∶00、23∶00、次日01∶00、03∶00及07∶00分别进行评估,共8次。结果与基线值相比,POMS中紧张-焦虑(P<0.01)、抑郁-沮丧(P<0.05)、愤怒-敌意(P<0.01)、疲倦-迟钝(P<0.01)和混乱-迷惑(P<0.01)得分增加,精力-活力(P<0.01)得分下降;VAS中焦虑(P>0.05)、易怒(P>0.05)、神经质(P>0.05)及多话(P>0.05)得分在睡眠剥夺期间无明显变化,警觉(P<0.01)、精力充沛(P<0.01)得分持续下降,自信(P<0.01)得分下降,嗜睡程度(P<0.01)得分增加。结论青年男性在睡眠剥夺8 h即出现主观情绪变化,12 h主观疲劳感开始明显增加。主观评定方法对于评价完全睡眠剥夺中青年男性主观情绪体验及疲劳感是敏感的,但相对于情绪体验,疲劳感的变化趋势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睡眠剥夺 青年人 男性 主观情绪体验 疲劳
原文传递
某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男生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吴冬燕 李建涛 《中国校医》 2016年第12期901-904,共4页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男生吸烟行为及成瘾情况,分析该人群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控烟教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某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全体本科男生317名;用自填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预防医学专业男生的...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男生吸烟行为及成瘾情况,分析该人群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控烟教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某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全体本科男生317名;用自填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预防医学专业男生的人口学特征和吸烟相关的知识、行为、态度。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该校预防医学专业男生的吸烟率为22.8%,可支配的生活费用高、同伴吸烟、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不足是预防医学专业男生吸烟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成瘾率为21.7%,每月买烟费用超过100元、初高中阶段开始吸烟是吸烟成瘾的危险因素。结论本应对控烟工作最为积极的预防医学专业男生吸烟及吸烟成瘾现状不容乐观,社会、学校和家长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措施加以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人 学生 公共卫生 男性 吸烟/流行病学 调查问卷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原文传递
青壮年男性早期复极变异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文秀 张冉 +2 位作者 潘景光 张军 冯敏娟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 2014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青壮年男性早期复极变异(early rcpolarization variant,ERPV)的发生率及其与导联分布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7月在我院健康体检的青壮年男性2191例基本信息及心电图资料,统计其早期复极变异的发生率及在心电图不同... 目的探讨青壮年男性早期复极变异(early rcpolarization variant,ERPV)的发生率及其与导联分布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7月在我院健康体检的青壮年男性2191例基本信息及心电图资料,统计其早期复极变异的发生率及在心电图不同导联的分布情况。结果青壮年男性2191例中共检出ERPV 520例,ERPV发生率为23.73%,其中V4、V5、V6、Ⅱ、Ⅲ、aVF导联ERPV发生率为11.00%,高于其他导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壮年男性ERPV发生率较高,且与导联分布有关,V4、V5、V6、Ⅱ、Ⅲ、aVF导联的ERPV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导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壮年男性 早期复极变异 心电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