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儿童校园人际关系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程黎 高文斌 +2 位作者 欧云 刘正奎 王文忠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89-391,394,共4页
目的:探索流动儿童的校园人际关系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市3所打工子弟小学5年级学生32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儿童和谐的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与其问题行为及躯体化具有显著的负相关,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与之具有显著的... 目的:探索流动儿童的校园人际关系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市3所打工子弟小学5年级学生32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儿童和谐的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与其问题行为及躯体化具有显著的负相关,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与之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父母亲受教育程度与同学关系相关显著;亲子关系及父母的夫妻关系与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有显著的正相关;不和谐同学关系是家庭因素影响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和躯体化程度的中介变量(回归系数的β值分别为0.42和0.18),同时亲子关系直接影响问题行为(β=-0.14),父亲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躯体化程度(β=-0.16)。结论:流动儿童的校园人际关系受母亲受教育程度等家庭因素的影响,同时又与家庭因素一起影响了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和躯体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人际关系 流动儿童 家庭 问题行为 躯体化
下载PDF
流动儿童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人格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余良 赵守盈 赵福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49-52,共4页
调查了418名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状况,并对社会支持与人格特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与人格有非常显著的相关;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人格三个维度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同时发现,在社会支持源方面,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得到老师... 调查了418名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状况,并对社会支持与人格特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与人格有非常显著的相关;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人格三个维度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同时发现,在社会支持源方面,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也显著高于男生;父亲单独抚养的儿童不善于利用潜在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社会支持 人格特征
下载PDF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格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陈美芬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8-180,共3页
本研究采用卡特尔十四种人格问卷对351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人格在诸多因子上与本地儿童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人格特征
下载PDF
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人格特质调查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朱虹 刘延金 陈练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7期89-95,共7页
对211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当地儿童进行了人格特质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人格在诸多因子上与当地儿童有极其显著差异;在人口统计学资料的性别和是否来自灾区因素上也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年级和是否来自灾区人口统计学... 对211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当地儿童进行了人格特质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人格在诸多因子上与当地儿童有极其显著差异;在人口统计学资料的性别和是否来自灾区因素上也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年级和是否来自灾区人口统计学资料可以有效预测相关人格因素。不良的人格特质对儿童自身的人格完善和学业成就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因此,社会、学校和家庭应给予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和帮助,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智力和心理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 人格特质 调查分析
下载PDF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人格弱点及其促进对策研究
5
作者 刘延金 朱虹 陈练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91-93,99,共4页
采用卡特尔14种人格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的家长用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的教师问卷对524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显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适应性问题突出、且人格上具有敏感、孤独、焦虑等弱点,教师、中小学校以及... 采用卡特尔14种人格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的家长用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的教师问卷对524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显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适应性问题突出、且人格上具有敏感、孤独、焦虑等弱点,教师、中小学校以及社会应给予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和帮助,让其在智力和心理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 人格特点 促进对策
下载PDF
流浪、流动与非流动儿童的人格特征及其差异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鹤林 徐丽华 +1 位作者 黄志勇 蒋正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14年第2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流浪儿童、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的人格特征及其差异。方法:采用16-PF对流浪儿童、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分别进行团体测验,并对3组儿童人格因素进行两两比较。结果:3组儿童除了乐群性、稳定性、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外... 目的:探讨流浪儿童、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的人格特征及其差异。方法:采用16-PF对流浪儿童、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分别进行团体测验,并对3组儿童人格因素进行两两比较。结果:3组儿童除了乐群性、稳定性、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外,其他人格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流浪与非流动儿童比较:聪慧性、兴奋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自律性、紧张性、3项次级人格因素( X1、X3、X4)及4项应用预测人格因素(Y1-Y4)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流动与非流动儿童比较: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3项次级人格因素(X1、X2、X4)及4项应用预测人格因素(Y1-Y4)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或〈0.01);而流浪与流动儿童比较:只有聪慧性、有恒性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组儿童人格并未完全形成,但非流动儿童心理更健康,人格形成相对更完善,而流浪与流动儿童存在类似的心理健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儿童 流动儿童 非流动儿童 人格特征 卡持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