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ctors Influencing Migrant Workers' Urban Labor Patterns: Willing Working Time in Urban Areas as the Mediator
1
作者 Fuhao Zeng 《管理科学与研究(中英文版)》 2021年第1期47-55,共9页
China is witnessing a very complic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Migrant workers'working pattern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ir income level and the realization of man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goals.Th... China is witnessing a very complic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Migrant workers'working pattern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ir income level and the realization of man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goals.This paper collects relevant data from three places:Shanghai,Lanzhou and Chengdu for empirical research whose results show that determinants of migrant worker's willing working time in urban areas mainly include the“income-consumption difference”,“urban-rural consumption difference”and their“urban income and expenditure uncertainty”.These factors directly affect their effective working time in the city,and determine their choice of choosing corresponding work patterns.From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se factors,we can see that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is still struggling to solve their material needs under the pressure of livelihood,and less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ir spiritual needs and the pursuit of quality of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grant Workers'Work pattern Willing Working Time in Urban Areas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Empirical Research
下载PDF
STUDY ON THE MIGRANT LABOUR FORCE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A Case Study of Nanhai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被引量:2
2
作者 阎小培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7年第1期19-29,共11页
This Paper, taking Nanhai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focuses on five interrelated aspects of the migrant labour force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 Attention is initially paid to the background of the lab... This Paper, taking Nanhai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focuses on five interrelated aspects of the migrant labour force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 Attention is initially paid to the background of the labour migration from inland towards coastal area. Then,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grant labour force are analysed before turning to the analysis on the rare for the migration. Fourthly, the impacts of the migrant workers on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Nanhai City and the problems are examined. Finally, the prospects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labour migration are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grant labour DEMOGRAPHIC and spoilal pattern econemic and SOCIAL CONFLICT ASSIMILATION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流动人口消费不平等的趋势与成因
3
作者 费舒澜 李实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4,共11页
本文基于2002—2018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采用恩格尔曲线法考察流动人口消费不平等的变动趋势。实证结果表明,在修正度量误差的基础上,2002—2018年流动人口消费不平等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07—2013年扩大1.3倍;从群体异质性来看,东... 本文基于2002—2018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采用恩格尔曲线法考察流动人口消费不平等的变动趋势。实证结果表明,在修正度量误差的基础上,2002—2018年流动人口消费不平等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07—2013年扩大1.3倍;从群体异质性来看,东部地区、雇主提供社会保险、短期居留、35岁及以下的流动人口消费水平的分化更为明显。同时,流动人口消费不平等的成因也发生改变,工资水平对消费不平等的解释力度逐渐下降,个体特征则明显增强(由2002年的14.8%升至2018年的41.4%)。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应进一步加强需求侧管理,调节消费领域不平衡问题,挖掘流动人口消费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消费 消费不平等 新发展格局 需求侧管理
下载PDF
生存样态、社会比较与外来流动摊贩的获得感
4
作者 龚紫钰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0-81,共12页
外来流动摊贩是流动人口和非正规就业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外来流动摊贩的生存样态和获得感受,进而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是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基于全国范围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生存样态、社会比较对外来流动摊贩获... 外来流动摊贩是流动人口和非正规就业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外来流动摊贩的生存样态和获得感受,进而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是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基于全国范围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生存样态、社会比较对外来流动摊贩获得感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外来流动摊贩的获得感处于中等水平,且存在群体异质性;生存样态对于外来流动摊贩获得感的生成具有触发效应,居住在自有住房、参加养老保险能够显著提升获得感,健康状况越好的外来流动摊贩,获得体验越积极;社会比较对于获得感的生成具有极强的催化效应,与流入地亲友、同事和一般社会成员相比,职业和经济收入状况越好的外来流动摊贩表现出越高水平的获得感,而与老家亲友、同事进行比较的结果无益于获得感的提升。因此,提高外来流动摊贩的获得感水平,既需要着眼于该群体客观生存境遇的改善,也需要引导其选择理性的社会比较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流动摊贩 生存样态 社会比较 获得感 地摊经济
下载PDF
中国省际人口流动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沈诗杰 沈冠辰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人口流动作为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准确把握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空间结构特征,深入开展省际人口流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流... 人口流动作为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准确把握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空间结构特征,深入开展省际人口流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具体研究中国省际人口流动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省际人口流动网络整体密度不大,省际人口流动联系的紧密性相对较低,省际人口流动多以单向流入或流出为主,双向的互动频率相对较差;省际人口流动网络中存在人口净流出地区、人口流动相对平衡地区、人口净流入地区三种类型,人口净流出地区多以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为主,人口净流入地区多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主,人口流动相对平衡地区在经济落后地区表现较为明显;不存在具有绝对优势并对省际人口流动起到绝对的控制作用的省份;省际人口流动网络存在明显的群体性特点,人口流动以区域内流动为主,跨区域流动倾向初显,人口流动逐渐突破空间限制,仍需要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促进人口流动的有效政策,确保人口自由流动,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空间格局 空间特征 社会网络
下载PDF
中国国际人口迁移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红艳 喻忠磊 张华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4,共13页
国际人口迁移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空间格局又是国际迁移研究的重要方面。基于联合国人口司公布的国际移民数据,利用国际移民规模存量与比重、集中化指数以及有效迁移率等指标探讨中国国际人口迁移的空间格局、变化趋势及... 国际人口迁移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空间格局又是国际迁移研究的重要方面。基于联合国人口司公布的国际移民数据,利用国际移民规模存量与比重、集中化指数以及有效迁移率等指标探讨中国国际人口迁移的空间格局、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中国在长期作为全球主要国际移民迁出国的同时,也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迁移目的地国;中国国际移民的来源国和目的地国均呈现出集中分布的特征,其中目的地国主要集中于北美、欧洲、澳洲以及东亚国家,而来源国则主要集中于亚洲、南美和北美的部分国家;1990-2013年间,中国国际输出移民目的地国分布呈现集中化的趋势,而移民来源国分布则表现出分散化的特征;就有效迁移率而言,中国相对于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巴西、越南、秘鲁、菲律宾、印度而言,属于移民净流入国家,但相对其他大部分国家则是移民净流出国;此外,国家间经济发展差距、迁移距离、移民网络、经济全球化均对中国国际移民格局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移民 空间格局 洛伦兹曲线 集中化指数 有效迁移
下载PDF
流动模式对流动人口收入影响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6
7
作者 徐愫 田林楠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65-70,91-92,共6页
在流动模式家庭化趋势不断加强的现实面前,对流动人口收入及其性别差异的研究仍忽视流动模式的作用。利用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上海市的数据,探讨了流动模式对流动人口收入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在"男主外、女主内&q... 在流动模式家庭化趋势不断加强的现实面前,对流动人口收入及其性别差异的研究仍忽视流动模式的作用。利用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上海市的数据,探讨了流动模式对流动人口收入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在"男主外、女主内"性别分工观念的作用下,相较于独自流动,非独自流动有助于男性流动人口收入的提高,却会导致女性流动人口收入的降低。数据结果还表明:"男主外、女主内"这一传统性别分工观念在实践中的实现程度与女性流动人口是与丈夫一起流动还是与丈夫及孩子一起流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动模式 收入 性别差异
下载PDF
中国当代农村流动女性的婚姻模式及影响因素——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胡莹 李树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47,共8页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与打工地所结识的非同乡男性成婚的外出务工流动女性比例越来越高,成为当前中国伴随劳动力流动而产生并迅速扩大的新型婚姻模式。通过使用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流动专卷数据,研究农村流出女性的婚姻模式、特征...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与打工地所结识的非同乡男性成婚的外出务工流动女性比例越来越高,成为当前中国伴随劳动力流动而产生并迅速扩大的新型婚姻模式。通过使用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流动专卷数据,研究农村流出女性的婚姻模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农村外出务工流动女性通婚圈正在迅速扩大,新型婚姻模式已经占一定比例,且新型婚姻与传统婚姻的模式匹配特征显著不同。新型婚姻模式家庭比传统婚姻模式具有更高的教育程度和更好的社会经济条件。教育程度的提高,促进了农村流出女性选择与外乡人成婚模式的比例,具有较好个人条件的农村流动女性更容易选择与外乡人成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女性 婚姻模式 中国农村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二元化”消费方式与身份认同研究——基于2010年上海市外来农民工的调查 被引量:27
9
作者 纪江明 陈振营 赵毅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共8页
利用"2010年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情况"问卷调查数据,建立多分类因变量Lostic模型,从消费社会学角度,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方式转型与身份认同困境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行为和身份认同上具有自我的、个体... 利用"2010年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情况"问卷调查数据,建立多分类因变量Lostic模型,从消费社会学角度,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方式转型与身份认同困境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行为和身份认同上具有自我的、个体化特征;他们试图讲上海话、和上海人交朋友、模仿上海市民的消费方式,不断加强和建构对自身"新上海人"身份的认同;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消费方式呈现农村与城市特征并存的"二元化"状态,这种情况抑制了他们对自身的新市民身份认同。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消费方式 身份认同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多元生计模式下的移民生产安置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毅杰 李利浩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6-40,91,共5页
移民生产安置需要重视生计的恢复,对西部地区来说更是如此。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以有土安置为主的移民生产安置模式,在执行过程,往往将"土"简化为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忽视了西部地区生计模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安置方式过于标准... 移民生产安置需要重视生计的恢复,对西部地区来说更是如此。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以有土安置为主的移民生产安置模式,在执行过程,往往将"土"简化为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忽视了西部地区生计模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安置方式过于标准化、单一化,严重影响着移民生计的恢复。结合实地调查资料,提出需要考虑各地生计模式的差异,重视地方性知识,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实行移民生产安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生产安置 生计模式 多元化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研究 被引量:74
11
作者 李玲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3-462,共10页
从人口迁移进程的变化、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与迁移选择和迁移方式、迁移人口对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及影响等方面 ,综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迁移进程及研究成果。大量的实证研究 ,使人们对中国国内人口迁移有了日益清晰的认识 ,但... 从人口迁移进程的变化、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与迁移选择和迁移方式、迁移人口对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及影响等方面 ,综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迁移进程及研究成果。大量的实证研究 ,使人们对中国国内人口迁移有了日益清晰的认识 ,但多数仍停留在国外人口迁移理论的框架之内。在人口迁移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居民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及迁移人口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分析比较的影响等方面还需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迁移原因 迁移选择 迁移方式 产业结构 中国 国内人口
下载PDF
不同迁移模式下农民工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差异研究——基于沈阳市农民工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肖丽 景再方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4-80,共7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群体日益分化成长期稳定定居在城市的群体和仍然处于频繁流动中的群体两部分。采用五个变量将农民工分为暂时迁移和永久迁移两种迁移模式,并选取不同的变量解释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法对暂时迁...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群体日益分化成长期稳定定居在城市的群体和仍然处于频繁流动中的群体两部分。采用五个变量将农民工分为暂时迁移和永久迁移两种迁移模式,并选取不同的变量解释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法对暂时迁移和永久迁移农民工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差异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暂时迁移与永久迁移群体在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的某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永久迁移者的消费水平高于暂时迁移者,其职业声望显著高于暂时迁移者,且在居住方式上显著优于暂时迁移农民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模式 农民工 经济地位 社会地位
下载PDF
中国流动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与集聚状况研究——基于地级区域的视角 被引量:12
13
作者 余运江 高向东 《南方人口》 CSSCI 2016年第5期57-69,共13页
基于"六普"资料,对中国流动人口在地级区域层面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进一步对流动人口的空间集聚状况进行研究,在分析过程中着重对比了"六普"与"五普"的差异、省内流动... 基于"六普"资料,对中国流动人口在地级区域层面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进一步对流动人口的空间集聚状况进行研究,在分析过程中着重对比了"六普"与"五普"的差异、省内流动与跨省流动的差异。研究结论如下:(1)从分布特征看,"六普"流动人口的分布集中趋势尤为明显,一些重要的人口流入地的流入强度表现出"强者更强"的特征。(2)从空间集聚状况看,显著热点城市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五普"相比,中国流动人口集聚地最显著的是长三角而不是珠三角。(3)对比跨省流动人口和省内流动人口,跨省流动人口规模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南沿海集中连片、中西部一枝独秀"的特点,在东南部沿海地区跨省流动人口规模呈现出现明显的圈层结构;省内流动人口分布相对均匀,中西部地区城市的省内流动人口数量要远大于跨省流动人口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空间分布 空间集聚
下载PDF
城乡人口空间迁移模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勇 李放 余吉祥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10期83-86,共4页
农村移民过度集聚不利于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文章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移民表现出显著的单向迁移特征,空间分布高度集中化。但城镇移民双向迁移特征更为明显,空间分布更为均衡。从劳动力市场条件的角度解释认为... 农村移民过度集聚不利于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文章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移民表现出显著的单向迁移特征,空间分布高度集中化。但城镇移民双向迁移特征更为明显,空间分布更为均衡。从劳动力市场条件的角度解释认为:户籍制度约束使得农村人口迁移仅基于经济因素考虑,因而空间集聚度很高。而城镇人口由于能够免受此类约束,迁移决策不仅基于经济因素,而且基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因素考虑,因而空间分布更为均衡。文章认为,建立一种相对均衡的农村移民空间迁移模式,关键是要彻底改革户籍制度,使农村移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获取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移民 城镇移民 迁移模式 户籍制度
下载PDF
大城市外来人口分布态势的分析与启示——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春兰 查波 《城市观察》 2013年第2期159-165,共7页
随着都市区这类新型城市化空间形态的发展,对大城市外来人口问题的研究不应仅仅停留在总量变动的探讨和空间无差别化的政策设计。近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上海外来人口分布正扩散到全市的各个区域,呈"面状侵入"的发展态势,其中... 随着都市区这类新型城市化空间形态的发展,对大城市外来人口问题的研究不应仅仅停留在总量变动的探讨和空间无差别化的政策设计。近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上海外来人口分布正扩散到全市的各个区域,呈"面状侵入"的发展态势,其中远郊区外来人口增长最为突出。外来人口与上海市户籍人口居住空间的交叉、重叠、渗透将普遍出现在全市各个环带。外来人口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结构特征在都市区内部均呈现比较明显的环带差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大型居住区规划建设等对外来人口分布变动产生较大影响。二元城市管理模式下,外来人口公共管理与服务的压力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为此应设计一套具有空间响应性的公共管理与服务机制。上海各类属性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也呈现明显的环带差异特征,这些都是将来精细化政策设计的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人口 空间分布 上海
下载PDF
独特化还是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模式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卫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46,共8页
本文从消费倾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经济反哺四个方面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模式,并比较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模式与老一代农民工以及城镇户籍80后外来人口的异同。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不再具有老一代农民工在消费模式上的独特... 本文从消费倾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经济反哺四个方面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模式,并比较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模式与老一代农民工以及城镇户籍80后外来人口的异同。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不再具有老一代农民工在消费模式上的独特性。在消费结构上与城镇户籍80后外来人口趋同,表现出市民化特征,但在消费倾向和消费水平上则要低一些,经济反哺的压力更大一些。收入水平低、经济反哺负担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新生代农民工消费需求的满足,进而影响扩大内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消费模式 市民化
下载PDF
迁移模式对农民工人际网络构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梁辉 胡健 杨云彦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52,共9页
利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研究迁移模式对农民工重构人际网络的影响。迁移意愿在迁移模式影响人际网络的过程中起到显著作用;迁移距离和迁移规模对两个阶段人际网络都产生负影响,迁移时间对两... 利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研究迁移模式对农民工重构人际网络的影响。迁移意愿在迁移模式影响人际网络的过程中起到显著作用;迁移距离和迁移规模对两个阶段人际网络都产生负影响,迁移时间对两个阶段人际网络都产生正影响;农民工在初级人际网络建立阶段群体差异不大,呈现"内卷性"群体特征,迁移距离和迁移时间都不显著,而在新型人际网络构建阶段群体差异显现,三种迁移模式均显著,构成新型人际网络差异性的重要原因;受教育程度、就业身份等显著影响人际网络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模式 人际网络 农民工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下西部城市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探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岳雪莲 李昌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6-200,共5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在我国快速推进,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吸引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务工、创业,城市公共服务体系面临诸多挑战。目前,西部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外来流动人口公共... 随着新型城镇化在我国快速推进,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吸引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务工、创业,城市公共服务体系面临诸多挑战。目前,西部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外来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供给出现障碍、公共服务供给资金不足。要破解困境,必须推动流动人口管理规范化,保障流动人口公共服务项目必要的资金支出,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流动人口 公共服务 社会管理 西部
下载PDF
农民工的迁移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商春荣 虞芹琴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8,共11页
依据广东、江苏农民工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民工永久性迁移模式。研究发现,相对于个人迁移,家庭迁移因配偶、子女迁移形成的家庭团聚效应及女性配偶非农就业形成的收入增加效应而更具有行为性永久迁移倾向,但没有明显的制度性迁移意愿。... 依据广东、江苏农民工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民工永久性迁移模式。研究发现,相对于个人迁移,家庭迁移因配偶、子女迁移形成的家庭团聚效应及女性配偶非农就业形成的收入增加效应而更具有行为性永久迁移倾向,但没有明显的制度性迁移意愿。制度性迁移意愿除了与迁移者受教育程度相关外,主要取决于农民工年老回流、长期居留城市、放弃农村户籍与土地的意愿。虽然行为性和制度性永久迁移机制不同,但二者存在一定的关联:实现了行为性永久迁移并不必然导致制度性永久迁移,具有制度性永久迁移意愿的农民工家庭,行为性永久迁移意愿也比较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迁移模式 迁移主体 永久性迁移
下载PDF
城市群农民工体育健身与休闲的轴心模式构建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崇良 龙秋生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36,共5页
以广东珠三角城市群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田野调查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农民工健身、休闲现状和农民工生产、生活特征的调查,在分析当下现有农民工体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群发展规划和企业工会发展... 以广东珠三角城市群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田野调查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农民工健身、休闲现状和农民工生产、生活特征的调查,在分析当下现有农民工体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群发展规划和企业工会发展趋势,提出基于珠三角城市群的农民工健身、休闲模式。该模式的提出,不仅珠三角,对"长三角"、京津唐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东中部城市群的农民工健身以及其他中西部地区城市群乃至整个农民工健身问题的最终解决,都蕴涵切实可行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体育健身与休闲模式 城市群 企业工会连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