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藏文写卷中中“myi lha”一词的考释
1
作者 阿旺嘉措 吉西次力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3期24-36,194,共14页
“myi 1ha”一词在敦煌古藏文文献中共出现18次,对于其词义学界众说纷绘、尚无定论,对该词词义的正确解读直接影响着对完整文本内容的理解。文章通过梳理敦煌藏文写卷P.T.1047、ITJ763、ITJ740、ITJ738中出现的“myi 1ha”一词,结合国... “myi 1ha”一词在敦煌古藏文文献中共出现18次,对于其词义学界众说纷绘、尚无定论,对该词词义的正确解读直接影响着对完整文本内容的理解。文章通过梳理敦煌藏文写卷P.T.1047、ITJ763、ITJ740、ITJ738中出现的“myi 1ha”一词,结合国内外前辈学者对其词义的不同解读,通过与民间仪轨文本的对比,对“myilha”一词的词义作了较为全面的考释。指出敦煌文献中的“myilha”在后期的仪轨文中已演变为“mi la”,但作为非人的厉鬼类的一种鬼怪之名,“mila”与厉鬼(vgong po)、损耗鬼(bse rag)、女鬼(mo vdre)、台乌让(thevurang)、小恶鬼(chung sri)等一起出现,其功能从敦煌文献到民间仪轨文,一直没有发生变化。主要指偷走人和牲畜的福气,会带来误解、疾病、冰電、寒霜、害虫、饥荒、战争、仇视、邪念、不吉利等危害。所以有专门解“mi la”危害的仪轨“gong bkar”,民间将其作为独立的小仪轨,或作为其他仪轨的一小部分使用。“mila”一般有九兄弟,称作“mi la spun dgu”、“mi la vgong po spun dgu”,或“mi la srid pavi vdre dgu”,有mi la兔子头、mi la毛驴嘴、mi la动物脸、mi la狗头、mi la山羊头、mila儿童身、mi la妇女身、mila猪鼻九种。另外,根据米拉日巴不同传记中对其家族姓氏来源的分析,可知米拉日巴的姓氏“mi la”与作为厉鬼的“mi la”有一定关联,乃因其祖上调伏了当地危害人的厉鬼“mi la”而得后人赞颂,之后代代相传,名字前便冠以“mila”作为姓氏。青海等地区民间流传的“mi tsi tsi”主要危害小孩,这种鬼故事很可能与“mi la九兄弟”中的“mi la儿童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ilha mila考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