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粉病对火棘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张丽芳 邱鸿 +4 位作者 韩俊 董亭含 钱思萦 蔡建 胡海林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7期50-55,共6页
目的:为比较健康和患白粉病火棘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真菌r DNA-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两组样品共获得5门、16纲、3目、61科、83属、100种;健康样品HJF独有OTU为103个... 目的:为比较健康和患白粉病火棘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真菌r DNA-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两组样品共获得5门、16纲、3目、61科、83属、100种;健康样品HJF独有OTU为103个,感染白粉病的火棘叶片HJB独有OTU为19个,两个样品共有OTU为23个,HJF内生真菌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均高于HJB。物种分类显示,在门分类水平上,两组样品中优势菌群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科分类水平上,HJB中优势菌科为89.22%白粉菌科(Erysiphaceae);HJF中优势菌科为28.25%白粉菌科(Erysiphaceae)、12.30%丝孢酵母科(Trichosporonaceae)和12.31%Phaeosphaeriaceae;在属分类水平上,HJB中优势菌属为88.04%球针壳属(Phyllactinia);HJF中优势菌属为27.45%球针壳属(Phyllactinia)、12.03% Apiotrichum、11.58%unclassified_f_Phaeosphaeriaceae。结论:健康组和罹病组火棘叶片的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优势、次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也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明确了白粉病对火棘内生真菌结构的影响,为该病菌的致病机理和防控策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粉病 火棘叶片 内生真菌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研究霉变黑毛茶的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18
2
作者 胥伟 姜依何 +2 位作者 吴丹 赵仁亮 朱旗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3-492,共10页
为了解高湿条件下霉变黑毛茶的微生物情况,通过人工促霉培养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黑毛茶霉变过程的真菌多样性,并探讨了不同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阈值划分对真菌多样性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湿... 为了解高湿条件下霉变黑毛茶的微生物情况,通过人工促霉培养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黑毛茶霉变过程的真菌多样性,并探讨了不同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阈值划分对真菌多样性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湿条件下霉变黑毛茶的真菌分类学地位集中于2门(Ascomycot,Basidiomycota)6属(Aspergillus,Galactomyces,Ogataea,Debaryomyces,Pichia和Cryptococcus),其中曲霉属(Aspergillus)真菌相对丰度值最大,达98%以上。不同OTU阈值划分水平导致了同一样本的分类学地位、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结构组成的分析结果存在差异。相似性0.97水平下的OTU聚类真菌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15~0.43,0.99水平下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28~0.58。曲霉属(Aspergillus)真菌为高湿条件下导致仓储黑毛茶霉变的优势真菌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毛茶 霉变 真菌多样性
下载PDF
天然组合型防霉剂对苜蓿草捆贮藏期内真菌种群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荣磊 贾玉山 +2 位作者 格根图 尹强 张晓娜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73-1476,共4页
为了探索苜蓿高水分草捆贮藏的最适方式,以草原2号苜蓿(Medicago varia cv.caoyuan No.2)为研究材料,并以陈皮、氧化钙(CaO)、沸石粉为原料配制了天然组合型防霉剂(NA),对天然组合型防霉剂在苜蓿干草贮藏期内防霉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为了探索苜蓿高水分草捆贮藏的最适方式,以草原2号苜蓿(Medicago varia cv.caoyuan No.2)为研究材料,并以陈皮、氧化钙(CaO)、沸石粉为原料配制了天然组合型防霉剂(NA),对天然组合型防霉剂在苜蓿干草贮藏期内防霉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天然组合型防霉剂对草捆进行防霉处理,各菌株数量均有所下降,特别对曲霉属抑制效果显著;贮藏10d时,各菌属菌株数量最多,其中链格孢属为最主要优势菌属,其次是曲霉属、镰刀菌属、青霉属和木霉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霉剂 苜蓿 真菌
下载PDF
黄瓜叶片中糖和木质素含量与霜霉病诱导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57
4
作者 骆桂芬 崔俊涛 +1 位作者 张莉 高郁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5-69,共5页
本研究采用已筛选出的诱导菌,进行茎部注射接种,活化植株的抗性潜能,增强抵抗黄瓜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f.sp.cucumerinum)侵染的能力。进一步测定和分析木质素、糖含量与诱... 本研究采用已筛选出的诱导菌,进行茎部注射接种,活化植株的抗性潜能,增强抵抗黄瓜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f.sp.cucumerinum)侵染的能力。进一步测定和分析木质素、糖含量与诱导抗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凡经诱导的植株,叶片中可溶性总糖和木质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未诱导叶片中的含量。诱导叶片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为11.21%和10.66%;木质素含量分别为8.4%和7.8%;而对照株(未诱导)叶的可溶性总糖只有9.58%;木质素含量只有7%。试验结果表明,木质素和可溶性糖合成量的提高,是植物抗性潜能被激活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霜霉病 诱导抗性 木质素 抗病育种
下载PDF
小麦白粉病潜在生防菌的筛选与控病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范瑛阁 曹远银 +1 位作者 魏松红 王美玲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1-545,共5页
2001 ̄2004年从山东,河南等11省采集土样78份,通过稀释平板法共分离菌株282株,其中真菌138株,细菌72株,放线菌61株。通过小麦白粉菌的孢子萌发抑制试验和小麦离体叶病害抑制试验的初步筛选,共得到12株防效较好的菌种。将所筛选的12个菌... 2001 ̄2004年从山东,河南等11省采集土样78份,通过稀释平板法共分离菌株282株,其中真菌138株,细菌72株,放线菌61株。通过小麦白粉菌的孢子萌发抑制试验和小麦离体叶病害抑制试验的初步筛选,共得到12株防效较好的菌种。将所筛选的12个菌株进行温室盆栽苗病害控制试验。结果表明:细菌菌种PE4、C26、C27与真菌菌种P17-1对小麦白粉病抑制能力较强,防治效果分别达74.96%、70.1%、67.33%和64.71%。并对不同处理的小麦株高和千粒重进行方差分析,其中菌株PE4、C26、GE11处理的小麦千粒重分别为43.57,42.21,41.57g,与对照千粒重(29.22g)差异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生物防治 细菌 真菌 放线菌 株高 千粒重
下载PDF
抗皮革霉变的黄芪内生真菌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瑞 张弘弛 +2 位作者 李慧 周凤 段宝荣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23,共4页
从黄芪内生真菌中筛选出防皮革霉变菌的拮抗菌。将从自然霉变的皮革制品中分离、纯化到的4株致皮革霉变的真菌作为指示菌,用对峙法从药用植物黄芪根中分离出的20株内生真菌对其进行拮抗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从黄芪根部内生真菌中筛选出了... 从黄芪内生真菌中筛选出防皮革霉变菌的拮抗菌。将从自然霉变的皮革制品中分离、纯化到的4株致皮革霉变的真菌作为指示菌,用对峙法从药用植物黄芪根中分离出的20株内生真菌对其进行拮抗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从黄芪根部内生真菌中筛选出了2株对致皮革霉变的真菌有强拮抗作用的内生真菌,经鉴定AR07为刀孢蜡蚧菌,AR15为灰黄青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霉变真菌 拮抗 黄芪 内生真菌 鉴定
下载PDF
7种防霉剂对烟仓霉变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及防霉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朱桂宁 黄福新 +5 位作者 黄思良 晏卫红 周兴华 唐毓新 陈永惠 劳道辉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SCD 2006年第2期150-154,共5页
测定了纳他霉素制剂等7种防霉剂对溜曲霉等10种引起广西仓储烟叶霉变的主要微生物的抑制作用,选出4种防霉剂进行了烟叶防霉试验。结果表明,在烟叶含水量为18%时,纳他霉素制剂2 000 m g/kg、富马酸二甲酯2 000 m g/kg和山梨酸钾2 000 m g... 测定了纳他霉素制剂等7种防霉剂对溜曲霉等10种引起广西仓储烟叶霉变的主要微生物的抑制作用,选出4种防霉剂进行了烟叶防霉试验。结果表明,在烟叶含水量为18%时,纳他霉素制剂2 000 m g/kg、富马酸二甲酯2 000 m g/kg和山梨酸钾2 000 m g/kg能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防止烟叶发霉。但在烟叶含水量为25%和35%时,防霉剂的防霉效果并不理想,这表明防霉剂的使用可以作为烟叶防霉的一种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霉剂 烟叶 霉变微生物 抑制作用 防霉效果
下载PDF
木塑复合材料的生物因子危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冯静 施庆珊 +2 位作者 黄小茉 欧阳友生 陈仪本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0,43,共6页
综述了生物因子对木塑复合材料(WPC)的侵蚀情况,主要介绍了霉菌、腐朽真菌、白蚁、藻类、细菌及海生生物等对WPC的危害情况,并对提高WPC生物因子抗性的方法进行了初略探讨。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生物因子 霉菌 腐朽真菌 白蚁 藻类
下载PDF
拮抗皮革霉变的黄芪内生真菌AR07抑菌成分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弘弛 刘瑞 +2 位作者 李慧 安志鹏 段宝荣 《中国皮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36,40,共6页
对源自黄芪内生真菌AR07中拮抗皮革霉变真菌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利用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抑菌生物活性跟踪法,对内生真菌AR07发酵代谢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波谱分析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果... 对源自黄芪内生真菌AR07中拮抗皮革霉变真菌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利用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抑菌生物活性跟踪法,对内生真菌AR07发酵代谢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波谱分析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果显示:AR07的发酵代谢物中分离到7个拮抗皮革霉变的化合物,分别是麦角甾醇(ergosterol)(1)、过氧化麦角甾醇(ergosterol peroxide)(2)、尿囊素(allantoin)(3)、fumiquinazoline A(4)、fumiquinazoline C(5)、monomethylsulochrin(6)和杀锥曲菌素(trypacidin)(7)。其中(1)和(2)为甾体类物质,(3)、(4)和(5)为生物碱类物质,(6)和(7)为醌类化合物,说明黄芪内生真菌AR07对皮革的防霉作用是多种天然产物协作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霉变真菌 拮抗 黄芪 内生真菌 生物活性跟踪法
下载PDF
抗皮革霉变的黄芪内生真菌AR15中抑菌物质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瑞 张弘弛 +2 位作者 杨俊霞 周凤 段宝荣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0-43,共4页
研究黄芪内生真菌AR15中抑制皮革霉变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采用活性跟踪的方法,结合多次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和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次级代谢产物。结果:从AR15的发酵液中分离到5个... 研究黄芪内生真菌AR15中抑制皮革霉变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采用活性跟踪的方法,结合多次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和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次级代谢产物。结果:从AR15的发酵液中分离到5个抑制皮革霉变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经过光谱鉴定,分别是cyclotryprostatin A(1)、cyclotryprostatin C(2)、gliotoxin(3)、fumiquinazoline J(4)和fumiquinazoline H(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霉变真菌 拮抗 黄芪 内生真菌 活性跟踪 次生代谢产物
下载PDF
中国月季感染白粉菌对甜菜夜蛾取食行为的影响及原因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发忠 杨德强 +1 位作者 杨斌 孙浩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7期67-71,共5页
以月季白粉菌-中国月季植株-甜菜夜蛾三元系统为例,研究了月季白粉菌侵染中国月季对甜菜夜蛾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并对产生影响的原因进行初探。结果表明,白粉菌侵染中国月季使甜菜夜蛾幼虫取食量下降(从989.1 mm2下降到198.5 mm2),对该... 以月季白粉菌-中国月季植株-甜菜夜蛾三元系统为例,研究了月季白粉菌侵染中国月季对甜菜夜蛾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并对产生影响的原因进行初探。结果表明,白粉菌侵染中国月季使甜菜夜蛾幼虫取食量下降(从989.1 mm2下降到198.5 mm2),对该虫产生了不利影响,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效应,并随着感病程度的增加取食量下降。这一变化规律与植物感病后水分含量变化(80.23%下降到60.59%)规律相符,说明白粉菌侵染植株导致植株水分含量变化是甜菜夜蛾幼虫取食量下降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为病虫互作关系及其互作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效应 甜菜夜蛾 中国月季 白粉菌 病虫互作关系 取食行为
下载PDF
竹材霉变及防霉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美群 艾文胜 +4 位作者 孟勇 杨明 胡伟 涂佳 肖飞 《农产品加工(下)》 2015年第9期67-70,共4页
对竹材变色菌、霉菌和腐菌,竹材防霉剂、不同竹材防霉及重组材防霉等进行概述,以期能为竹材霉变研究及工业防霉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竹材 变色菌 霉变 防霉
下载PDF
放牧和AM真菌对夏季青藏高原东缘老芒麦生长和白粉病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芳 张峰 +2 位作者 郭艳娥 高萍 段廷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528-2537,共10页
自玛曲3个放牧强度放牧地取土样,并采集优势植物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子,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3个放牧强度下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真菌对老芒麦生长和白粉病的影响。放牧强度分别为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土... 自玛曲3个放牧强度放牧地取土样,并采集优势植物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子,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3个放牧强度下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真菌对老芒麦生长和白粉病的影响。放牧强度分别为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土壤处理分别为未作任何处理(自然土)、湿热灭菌土、湿热灭菌后还原除AM真菌外微生物土以及湿热灭菌后接种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和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混合菌剂土。结果表明,放牧和AM真菌均可影响老芒麦生长和白粉病发生。老芒麦白粉病的发病率因不同放牧强度和土壤处理而异,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土壤处理下,老芒麦白粉病发病率低于轻度放牧处理,老芒麦总生物量、总磷含量、光合速率均高于轻度放牧土壤处理。老芒麦在自然土处理下白粉病发病率最高,为59.83%,灭菌土处理下老芒麦白粉病发病率最低,为44.73%。与自然土处理相比,接种AM真菌处理老芒麦白粉病发病率降低13.15%,总生物量增加56.46%。放牧强度和土壤处理对老芒麦总磷含量、叶绿素含量、多酚氧化酶存在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AM真菌 逆境胁迫 老芒麦 白粉病
下载PDF
枫杨白粉病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月季 边其均 +4 位作者 张敬泽 尹小林 顾振芳 高幼康 游汝恒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15,25,共7页
枫杨白粉病的发生发展和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杭州地区的枫杨白粉病不能侵染胡桃树,而对桑树虽能侵染但会促使病原菌在无性及有性阶段发生形态变异。越冬后,子囊孢子飞散是在3月至9月。由于微寄生物的存在而使子囊和子囊孢子数量减少... 枫杨白粉病的发生发展和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杭州地区的枫杨白粉病不能侵染胡桃树,而对桑树虽能侵染但会促使病原菌在无性及有性阶段发生形态变异。越冬后,子囊孢子飞散是在3月至9月。由于微寄生物的存在而使子囊和子囊孢子数量减少。经初步鉴定明确此做生物系一种Cladosporium(芽技孢)属的真菌。此外,杭州华家池枫杨白粉病菌已出现变异现象,这和微生态环境也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粉病 枫杨 微寄生物 病菌变异
下载PDF
抗小麦白粉病的真菌寡糖激发子粗提物防效测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艳秋 高增贵 +1 位作者 姚远 汪浩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2-607,共6页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可导致小麦产量损失较大。近年来寡糖激发子已成为防控植物病害的一种有效措施,为了探明真菌寡糖激发子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效果,开展了小麦白粉菌寡糖激发子的提取和防效测定试验。...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可导致小麦产量损失较大。近年来寡糖激发子已成为防控植物病害的一种有效措施,为了探明真菌寡糖激发子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效果,开展了小麦白粉菌寡糖激发子的提取和防效测定试验。采用微珠涡旋法和热解法提取了小麦白粉菌细胞壁粗多糖(GD)和寡糖激发子粗提物(GB),通过总糖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明确了GD和GB的组成成分主要为总糖和蛋白质,GD的得率为19.77%,总糖含量为73.81%,蛋白质含量为12.35%,GB得率为10%,GB总糖含量69.6%,蛋白质含量为11.3%。通过红外光谱扫描GD和GB的结构,可知GD和GB的结构中都存在糖的官能团特征吸收峰,二者吸收峰出现的位置基本一致,GD中存在β型糖苷键的连接方式。通过大豆子叶激发法测定了GB的生物活性,明确了GB浓度为200μg·L^-1时生物活性最高。通过测定GB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的抑制试验,明确了GB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无抑制作用。通过测定GB对小麦离体叶段和温室盆栽苗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试验,明确了GB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分别达到54.61%和50.87%。通过测定GB的最佳防治诱导间隔期试验,明确了GB对小麦白粉病的最佳防治诱导间隔期为5d。以上结果表明,本试验提取的小麦白粉菌寡糖激发子粗提物GB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诱抗效果,为生产上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真菌寡糖激发子 分离提取 防效测定
下载PDF
小麦白粉病菌及其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范春捆 《西藏农业科技》 2019年第2期77-82,共6页
本文综述了小麦白粉菌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抗白粉病基因及其来源、小麦近缘物种中抗白粉病基因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与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抗性基因
下载PDF
白粉菌分属鉴定计算机系统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乐尘 陈昭炫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41-46,共6页
在建立白粉菌性状数据库基础上,提出了真菌分类鉴定微机系统模式,采用多种比较判断标准进行鉴定,在一定概率(用户指定,一般选85%)下产生鉴定结论。克服了计算机呆板比较的致命弱点。系统具有完善的检索、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多种辅助功能... 在建立白粉菌性状数据库基础上,提出了真菌分类鉴定微机系统模式,采用多种比较判断标准进行鉴定,在一定概率(用户指定,一般选85%)下产生鉴定结论。克服了计算机呆板比较的致命弱点。系统具有完善的检索、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多种辅助功能。为用户提供有关分类鉴定的信息、分析鉴定结果.系统在 Foxbase 或 dBASE 下运行。程序结构模块化,便于进行修改、提高系统质量和实用化程度.本文提出的权重值优化途径在计算机数值分类中具有普遍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鉴定 白粉菌 计算机应用
下载PDF
福建省的黑煤菌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炎兴 欧阳友生 宋斌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328-334,共7页
本文根据Hansford(1946,1961)的分类系统和鉴定方法,采集鉴定和整理了福建省黑煤菌共4属43种;附丝壳属(Appendiculella)4种、小光壳炱属(Asteridiella)9种、隔孢炱属(Balladynastrum)1种以及小煤炱属(Meliola)29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和13... 本文根据Hansford(1946,1961)的分类系统和鉴定方法,采集鉴定和整理了福建省黑煤菌共4属43种;附丝壳属(Appendiculella)4种、小光壳炱属(Asteridiella)9种、隔孢炱属(Balladynastrum)1种以及小煤炱属(Meliola)29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和13个在中国分布的新记录,新种是(?)木生小煤炱Meliola loropetalicola Y.X.Hu et Y.S.Ouyang,新种有中文、拉丁文描述和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藏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煤菌 寄生菌 小煤炱科 福建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和促生细菌对草莓生长、产量和白粉病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丽娟 尹永楠 +2 位作者 张运涛 李敏 刘润进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3-39,共7页
以“章姬”“京藏香”“京桃香”3个品种的草莓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lant... 以“章姬”“京藏香”“京桃香”3个品种的草莓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PGPR 5-1和PGPR PS1-1菌株对草莓生长、产量和白粉病的影响。结果表明:AMF+PGPR处理的AMF侵染率、丛枝着生率和泡囊数均大于单接种AMF处理,表明PGPR菌株能够促进AMF的侵染和根内扩展;AMF+PGPR组合促生防病的效应大于任一单接种处理。其中,Fm+PS1-1和Fm+5-1′组合促生、增产和控制白粉病的效果最好。“章姬”草莓的接种效应大于其它2个品种的接种效应。Fm+PS1-1处理显著增加了“章姬”草莓的单株花蕾数、单株开花数、单株结果数和单株产量,单株产量最高达到75.8g,而白粉病的病情指数最低。可知,Fm+PS1-1和Fm+5-1′为最佳组合,对促进草莓高效高质绿色生产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和研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 草莓 白粉病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霉变饲用玉米真菌的分离、鉴定与乳酸菌素对其的防霉抑菌效果 被引量:8
20
作者 江宇航 辛维岗 +3 位作者 张棋麟 邓先余 王峰 林连兵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83-1291,共9页
为明确霉变饲用玉米中真菌的组成,探讨乳酸菌素对霉变真菌的抑菌效果和延缓饲用玉米霉变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传统真菌培养方法,对霉变饲用玉米中的霉变真菌进行分离,通过ITS扩增子测序确定霉变饲用玉米中可培养真菌的分类学地位;利用牛... 为明确霉变饲用玉米中真菌的组成,探讨乳酸菌素对霉变真菌的抑菌效果和延缓饲用玉米霉变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传统真菌培养方法,对霉变饲用玉米中的霉变真菌进行分离,通过ITS扩增子测序确定霉变饲用玉米中可培养真菌的分类学地位;利用牛津杯法评估乳酸菌素对霉变真菌的抑制效果,并设置不同添加比例(10%、20%、30%)的乳酸菌素粗提液,探究乳酸菌素对饲用玉米发生霉变的周期与霉变程度(以结块、霉斑、霉味、霉菌数等参数作为观测指标)的延缓效果。结果发现:霉变饲用玉米中真菌种类多样性高,筛选得到了隶属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毛霉属(Mucor)、镰刀菌属(Fusarium)和地霉属(Geotrichum)等三门5属的霉变真菌。乳酸菌素对霉变饲用玉米中各种霉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尤其是对青霉属中的皮壳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抑菌活性最佳,抑菌圈直径可达(16.54±0.23)mm,对地霉属中的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抑菌活性最差,抑菌圈直径仅为(9.26±0.16)mm,但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添加不同添加比例的乳酸菌素粗提液至饲用玉米中,在10 d内均无明显霉变现象出现,在30 d时各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出现了明显的霉变程度差异。此外,随着乳酸菌素粗提液添加比例的增加,饲用玉米霉变程度逐渐降低,添加比例30%的处理组中,真菌菌落仅有(9.28±0.59)×107 CFU·g^(-1)。总而言之,霉变饲用玉米中真菌种类丰富,存在多种产毒素霉菌;利用乳酸菌素可有效抑制霉变真菌,减缓饲用玉米发生霉变的周期与霉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玉米 霉变真菌 菌种鉴定 乳酸菌素 抑菌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