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dio Propagation and Wireless Coverage of LSAA-Based 5G Millimeter-Wav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被引量:13
1
作者 Haiming Wang Peize Zhang +1 位作者 Jing Li Xiaohu You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9年第5期1-18,共18页
Millimeter-wave(mm Wave) communications will be used in fifth-generation(5G)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but they experience severe path loss and have high sensitivity to physical objects, leading to smaller cell ra... Millimeter-wave(mm Wave) communications will be used in fifth-generation(5G)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but they experience severe path loss and have high sensitivity to physical objects, leading to smaller cell radii and complicated network architectures. A coverage extension scheme using large-scale antenna arrays(LSAAs) has been suggested and theoretically proven to be cost-efficient in combination with ultradense small cell networks. To analyze and optimize the LSAA-based network deployment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recent advances in statistical mmWave channel modeling is first presented in terms of channel parameter estimation, large-scale path loss models, and small-scale cluster models. Next, the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results at two 5G candidate mmWave bands(e.g., 28 GHz and 39 GHz) are reviewed and compared in several outdoor scenarios of interest, where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make crucial contributions to wireless network designs. Finally, the coverage behaviors of systems employing a large number of antenna arrays are discussed, as well as some implications on future mmWave cellular network desig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FTH generation (5G) channel modeling large-scale antenna array(LSAA) millimeter wave(mmwave) COMMUNICATIONS RADIO propagation measurements wireless COVERAGE
下载PDF
Modeling Human Blockers in Millimeter Wave Radio Links 被引量:3
2
作者 Jonathan S. Lu Daniel Steinbach +1 位作者 Patrick Cabrol Philip Pietraski 《ZTE Communications》 2012年第4期23-28,共6页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loss caused by multiple humans blocking millimeter wave frequencies. We model human blockers as absorbing screens of infinite height with two knife-edges, We take a physical optics ap...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loss caused by multiple humans blocking millimeter wave frequencies. We model human blockers as absorbing screens of infinite height with two knife-edges, We take a physical optics approach to computing the diffraction around the absorbing screens, This approach differs to the geometric optics approach described in much of the literature. The blocking model is validated by measuring the gain from multiple-human blocking configurations on an indoor link. The blocking gains predicted using Piazzi ' s numerical integration method (a physical optics method) agree well with measurements taken from approximately 2.7 dB to -50 dB. Thereofre, this model is suitable for real human blockers, The mean prediction error for the method is approximately -1.2 dB,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is approximately 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 GHz DIFFRACTION human blocking loss human shadowing indoor environment millimeter wave propagation physical optics
下载PDF
Millimeter Wave and Terahertz Communications: Feasibility and Challenges 被引量:1
3
作者 Phil Pietraski David Britz +2 位作者 Arnab Roy Ravi Pragada Gregg Charlton 《ZTE Communications》 2012年第4期3-12,共10页
In this paper, the challenges with and motivations for developing millimeter wave and terahertz communications are described. A high-bye candidate architecture is presented, and use cases highlighting the potential ap... In this paper, the challenges with and motivations for developing millimeter wave and terahertz communications are described. A high-bye candidate architecture is presented, and use cases highlighting the potential applicability of high-frequency links are discussed. Mobility challenges at these higher frequencies are also discussed. Difficulties that arise as a result of high carrier frequencies and higher path loss can be overcome by practical, higher-gain antennas that have the added benefit of reduc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Simulation methodology and results are given. The results show that millimeter wave coverage is possible in large, outdoor spaces, and only a reasonable number of base stations are needed. Network throughput can exceed 25 Gbit/s, and cell-edge user throuqhput can reach aDoroximatelv 100 Mb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limeter wave TERAHERTZ small cells propagation mesh backhaul
下载PDF
基于多模型神经网络的湿度廓线反演研究
4
作者 王金虎 肖安虹 +3 位作者 陈后财 王昊亮 刘萱 蔡海强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190,共10页
为提升微波辐射计对大气廓线探测的精度,利用ARM大气观测站提供的地基微波辐射计、毫米波测云雷达以及探空数据,构建了两种添加不同云信息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模型(添加入云和出云高度的C-BPNN模... 为提升微波辐射计对大气廓线探测的精度,利用ARM大气观测站提供的地基微波辐射计、毫米波测云雷达以及探空数据,构建了两种添加不同云信息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模型(添加入云和出云高度的C-BPNN模型与添加雷达反射率因子的Z-BPNN模型)与一种未添加云信息的BPNN模型(记为BPNN0),并对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C-BPNN模型和Z-BPNN模型在任何天气下(有云或无云),得到的反演误差都小于BPNN0模型;C-BPNN相较于另外两种模型反演结果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对3种模型各自反演结果最好的个例分析发现,C-BPNN与Z-BPNN模型主要的误差存在于高空无云但是相对湿度却出现跃变的情况,说明神经网络模型对初始权值与阈值较为敏感,因此通过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对BPNN模型进行优化。经GA优化后的反演结果表明:BPNN0模型与C-BPNN模型具有明显优化效果,而Z-BPNN模型优化效果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微波辐射计 毫米波雷达 湿度廓线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 遗传算法(GA)
下载PDF
周期金属栅加载非辐射介质波导传输特性的分析
5
作者 洪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2年第5期128-133,共6页
近年来,非辐射介质波导(NRD)传输特性、衰减特性、耦合特性和不连续性等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用之研制了滤波器、定向耦合器、振荡器和漏波天线等许多微波与毫米波元器件。现在人们正在为研制毫米波全NRD波导系统而努力。在研... 近年来,非辐射介质波导(NRD)传输特性、衰减特性、耦合特性和不连续性等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用之研制了滤波器、定向耦合器、振荡器和漏波天线等许多微波与毫米波元器件。现在人们正在为研制毫米波全NRD波导系统而努力。在研制NRD波导元部件的过程中,当遇到非对称不连续性时,由于LSE_(11)模的存在,元部件的指标将受到严重的影响。为了抑制LSE_(11)模的产生,在文[10]中使用了金属薄片,但是还未看到利用集成在NRD波导上的金属薄片构成微波与毫米波元件的报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GUIDES propagation constant dielectric waveguides millimeter waves/nonradiative dielectric waveguides
下载PDF
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对青藏高原东南缘降水回波的分析
6
作者 王卫民 徐八林 +2 位作者 雷勇 舒斌 马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1-302,共12页
利用丽江站新建的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获得的高时间分辨率的垂直观测资料,结合同址的地面自动气象站和雨滴谱的分钟数据、常规探空数据和附近C波段天气雷达的强度回波,分析了两次降水过程前后云雷达反射率因子Z、径向速度V_(r)、速度谱宽... 利用丽江站新建的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获得的高时间分辨率的垂直观测资料,结合同址的地面自动气象站和雨滴谱的分钟数据、常规探空数据和附近C波段天气雷达的强度回波,分析了两次降水过程前后云雷达反射率因子Z、径向速度V_(r)、速度谱宽S_(w)的垂直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在发生弱降水时,云雷达Z在垂直方向的变化不明显;但V_(r)、S_(w)值在0℃层稍低位置有一个明显的分界层(融化层),粒子通过融化层后V_(r)、S_(w)都是快速变大,这个变化主要是粒子的相态由固态变成液态引发的,可以通过V_(r)、S_(w)突变值的位置来识别0℃层亮带的高度。从C波段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剖面图及云雷达位置的时间-高度图看,对毛毛雨和小雨的回波,强度和高度差异比较明显,毛毛雨比小雨回波高度低、强度弱,与云雷达相比C波段雷达对高一些的云观测不到,对距离较远的弱降水回波无法观测到;由于相同粒子对不同波长电磁波的散射不一样,造成两种雷达垂直方向观测到的Z变化不同。对比弱降水回波,云雷达在强降水时:Z出现缺口;V_(r)在0℃层以上有较大的正值(弱降水的V_(r)都是负值);在0℃层以上S_(w)变得更大(弱降水时S_(w)在0℃层以上值较小,在0℃层以下较大)。在强降水时,从C波段雷达回波强度时间-高度图看,垂直方向回波强度变化明显,在同一时刻回波强度由地面向空中的变化是逐渐减小的;不同时间同一高度层强度也有变化,云雷达雨衰缺口时段回波明显强于其他时段。在个例分析中,发生分钟降水量在0.3 mm以下强度的降水,云雷达可以观测到完整的云信息;发生分钟降水量在0.5 mm以上强度的降水,云雷达会有严重的雨衰,无法观测到完整的云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云雷达 分钟降水量 C波段天气雷达 降水回波分析
下载PDF
基于人工等离激元的可调谐太赫兹漏波天线
7
作者 赵子文 卢映湄 谭康伯 《电子科技》 2024年第12期42-47,78,共7页
近年来,表面等离激元快速发展,应用于较多领域。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是受到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现象的启发而被提出,形式表现为在金属表面上构建周期性的孔槽,进而在微波或太赫兹波段实现等离激元现象。文中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理论提出... 近年来,表面等离激元快速发展,应用于较多领域。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是受到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现象的启发而被提出,形式表现为在金属表面上构建周期性的孔槽,进而在微波或太赫兹波段实现等离激元现象。文中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理论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室内通信的平面非对称漏波天线,该天线具有波束扫描的特性,可以在11.5~15.0 GHz内实现67°的波束扫描。同时在周期单元内加入了可调谐的缝隙和用于匹配的枝节,通过改变缝隙尺寸达到控制天线主波束方向的效果。天线在各个频点的增益均高于8.5 dBi,效率在全频段高于75%。讨论了该天线在室内通信中的性能,通过分析天线在不同位置下的场分布来讨论天线的最佳摆放区域,为人工表面等离激元可调谐漏波天线在室内通信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表面等离激元 漏波天线 电波传播 室内通信 可调谐天线 周期性调制 毫米波 色散分析
下载PDF
基于毫米波云雷达的两次冰粒过程对比分析
8
作者 韩佳媛 张曦 +3 位作者 王淼 董秋实 韩羽庭 黄兴友 《气象科学》 2024年第4期707-715,共9页
利用Ka波段毫米波雷达、风廓线雷达资料和再分析数据,对大兴机场两次出现冰粒的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环流形势都是高空槽过境,中层有西南急流且水汽充沛,但近地层的大气环境差异较大。(2)两次过程云顶高度超过-10... 利用Ka波段毫米波雷达、风廓线雷达资料和再分析数据,对大兴机场两次出现冰粒的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环流形势都是高空槽过境,中层有西南急流且水汽充沛,但近地层的大气环境差异较大。(2)两次过程云顶高度超过-10℃线高度,是冰相融化机制,大气垂直环境并非都为“冷—暖—冷”的特点,也存在上冷下暖的情况。(3)降水粒子的非单一性造成线性退极化比L dr在0℃层以下的值不仅大于非冰粒阶段,更远大于0℃层之上,其特征不受降水强度影响。(4)反射率因子表现为0℃层及以下强度明显强于0℃层之上,主要由降水强度引起变化,其特征和粒子相态相关性较小。(5)两次过程中粒子的下落速度和速度谱宽特征呈相反趋势,在冰粒阶段其特征都处于雨雪间过渡数值的范围。同时风廓线雷达的冰粒阶段垂直速度特征也和毫米波雷达速度特征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冰粒 形成机制 回波特征
下载PDF
110 GHz频段山地无人机视距通信概率及传播损耗研究
9
作者 丁鹏辉 王青旺 +4 位作者 杨璐 顾业博 刘家州 李宏伟 宋健 《电子技术应用》 2024年第7期39-45,共7页
利用射线追踪法建立了基于视距概率的无人机毫米波信道模型,并针对路径损耗进行了双斜率模型分析,阐述了视距概率的建模过程并进行了模型参数分析。由于地形遮挡等环境的影响,损耗较大的反射和绕射路径致使信号的接收强度在突变点前后... 利用射线追踪法建立了基于视距概率的无人机毫米波信道模型,并针对路径损耗进行了双斜率模型分析,阐述了视距概率的建模过程并进行了模型参数分析。由于地形遮挡等环境的影响,损耗较大的反射和绕射路径致使信号的接收强度在突变点前后波动较大,导致单斜率拟合模型不再适用。因此利用线性回归分别在两种地形下对仿真数据进行了单斜率和双斜率接收功率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双斜率接收功率模型比单斜率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两种模型在地形更平坦区域拟合的精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毫米波通信 视距概率 传播损耗 双斜率模型 射线追踪
下载PDF
红外辐射的气候环境传输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威 李进杰 +1 位作者 顾德均 高伟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90-292,共3页
主要讨论了红外辐射在大气和云雾雨中的传播特性及受到的影响 ,并通过性能模型 ,模拟出了红外辐射的性能曲线。
关键词 红外辐射 电波传播 气候环境传输特性
下载PDF
无人机毫米波信道建模进展和挑战 被引量:13
11
作者 朱秋明 华博宇 +3 位作者 毛开 仲伟志 陈小敏 周彤彤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9-1059,共11页
无人机毫米波通信技术结合无人机和毫米波的优势,提供高速数据传输和广域网络覆盖能力,在军用通信系统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精确的信道模型是无人机毫米波系统设计和性能评估的重要理论基础。不同于传统移动通信场景,无人机通信信道... 无人机毫米波通信技术结合无人机和毫米波的优势,提供高速数据传输和广域网络覆盖能力,在军用通信系统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精确的信道模型是无人机毫米波系统设计和性能评估的重要理论基础。不同于传统移动通信场景,无人机通信信道具有明显的三维传播特征,构建模型需要考虑包括三维散射空间、三维飞行轨迹及姿态、三维阵列天线和三维窄波束等多种因素。本文首先总结了无人机毫米波信道建模的新需求和挑战,并详细阐述了无线信道建模方法以及现有信道模型的研究进展,最后给出了信道建模的发展方向及关键技术,旨在为无人机毫米波信道模型的科学构建和标准化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模型 无人机 毫米波 三维传播
下载PDF
毫米波在雾和云中的衰减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威 李进杰 +1 位作者 高伟 顾德均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54-56,共3页
主要讨论了毫米波在雾和云中的传播特性及受到的影响 .并通过毫米波雷达性能模型 。
关键词 毫米波 传播 回波
下载PDF
毫米波室内传播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映洲 李利军 龚克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9-93,共5页
毫米波的宽频带特性可以有效地解决高速(宽带)无线接人中面临的许多问题本文从室内电波传播的基本概念出发,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近年来在毫米波室内传播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建筑材料的毫米波特性、毫米波传播特性的实测和计算... 毫米波的宽频带特性可以有效地解决高速(宽带)无线接人中面临的许多问题本文从室内电波传播的基本概念出发,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近年来在毫米波室内传播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建筑材料的毫米波特性、毫米波传播特性的实测和计算机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 宽带无线接入 建筑材料 室内传播实测
下载PDF
高架桥场景下的射线跟踪仿真器校正及信道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雪 艾渤 +2 位作者 何丹萍 官科 钟章队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7,共7页
基于93.2GHz频段下高速铁路典型高架桥场景中的通信信道测量数据,利用射线跟踪仿真器对无线信道传播特性进行仿真,并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进行场景结构尺寸、收发机位置、材料介电常数等仿真器基本输入参数的校正,实现路径损耗数据的平... 基于93.2GHz频段下高速铁路典型高架桥场景中的通信信道测量数据,利用射线跟踪仿真器对无线信道传播特性进行仿真,并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进行场景结构尺寸、收发机位置、材料介电常数等仿真器基本输入参数的校正,实现路径损耗数据的平均误差为0.2dB,提升了仿真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利用校正后的仿真器输出结果对高架桥场景下的信道传播特性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分别对莱斯K因子、均方根时延扩展、功率时延谱以及角度扩展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高架桥场景的特殊结构导致随着收发机距离的增大,各多径成分与直射径成分的路程差减小,从而使多径在较小的时延范围内分布,同时由于半功率波束宽度为10°的喇叭天线的使用导致多径分量减少且集中,因此在高架桥场景下各参数数值均相对较小.除此之外,本文还利用相关性对整个场景进行了准平稳区间的划分,并计算了一个准平稳区间内各大尺度参数间的互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桥场景 毫米波 信道 仿真器校正 参数分析
下载PDF
基于EKF的毫米波雷达多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邱成 王浩 +4 位作者 刘凤江 白冬杰 云峰 李舒悦 赵川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15期7-11,共5页
针对车载毫米波雷达多目标跟踪过程中存在量测数据受噪声影响严重和跟踪目标运动状态为非线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的车载毫米波雷达多目标跟踪算法。首先,建立了多目标跟踪过程中跟踪对象的数学模型;其次,介绍了... 针对车载毫米波雷达多目标跟踪过程中存在量测数据受噪声影响严重和跟踪目标运动状态为非线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的车载毫米波雷达多目标跟踪算法。首先,建立了多目标跟踪过程中跟踪对象的数学模型;其次,介绍了多目标跟踪算法,并具体对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在该算法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和研究;最后,开展了车载毫米波雷达多目标跟踪实验,并对跟踪结果作出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对车载毫米波雷达探测到的多个目标量测信息进行滤波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跟踪算法 毫米波雷达 数学模型 回波采集 道路环境感知 跟踪实验
下载PDF
植保无人机毫米波雷达测高原理分析及仿真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宏伟 徐云龙 沈晓峰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7-170,共4页
植保无人机平台测高技术有着广泛的需求,而调频连续波(FMCW)毫米波雷达设备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经逐渐普及,因此,把FMCW毫米波雷达测高技术推广到植保无人机测高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植保无人机平台分析FMCW毫米波雷达测高原理和系统设计... 植保无人机平台测高技术有着广泛的需求,而调频连续波(FMCW)毫米波雷达设备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经逐渐普及,因此,把FMCW毫米波雷达测高技术推广到植保无人机测高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植保无人机平台分析FMCW毫米波雷达测高原理和系统设计,证明了FMCW毫米波雷达可以用于植保无人机。提出基于地表建模的测高雷达回波仿真方法,可用于进行不同地形情况下的FMCW毫米波测高雷达性能分析和算法研究,实验分析了模拟回波的高度信息,证明该方法能满足植保无人机测高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测高方法 调频连续波 毫米波雷达 回波仿真 地表建模
下载PDF
毫米波雷达DBS回波信号仿真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俊溪 杨亚萍 杨海粟 《现代电子技术》 2012年第11期49-51,共3页
为了在实验室内完成多普勒波束锐化(DBS)技术的评估、验证及优化,阐述了多普勒波束锐化(DBS)技术的基本原理及DBS图像拼接算法,结合目标DBS回波理论模型及毫米波雷达的特点,采用Matlab工具对目标的DBS回波信号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得到目标... 为了在实验室内完成多普勒波束锐化(DBS)技术的评估、验证及优化,阐述了多普勒波束锐化(DBS)技术的基本原理及DBS图像拼接算法,结合目标DBS回波理论模型及毫米波雷达的特点,采用Matlab工具对目标的DBS回波信号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得到目标DBS回波数据,运用DBS成像技术完成回波仿真数据的成像处理,实现了不同波束内不同方位的目标回波仿真及成像,验证了DBS回波仿真算法的正确性。为DBS回波仿真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目标回波 DBS图像拼接
下载PDF
我国典型沙区中沙尘的物理特性 被引量:31
18
作者 董庆生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97年第1期15-25,共11页
针对我国典型沙区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着重系统地讨论了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典型沙区的有关沙尘浓度、粒径分布、形状分布、介电特性等物理特性及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毫米波传播 沙区 沙尘的物理特性
下载PDF
用射线跟踪法研究毫米波在微蜂窝中的传播特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剑锋 曹伟 程勇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33-37,共5页
文中运用一种基于镜像理论的射线跟踪方法来预测工作频率为 62 .4GHz的微蜂窝信道的传播特性。该方法考虑了反射和绕射。预测结果表明当假设建筑物的表面是光滑并且忽略了大气中氧分子的吸收损耗时 ,预测的接收信号功率要比实际信号功率... 文中运用一种基于镜像理论的射线跟踪方法来预测工作频率为 62 .4GHz的微蜂窝信道的传播特性。该方法考虑了反射和绕射。预测结果表明当假设建筑物的表面是光滑并且忽略了大气中氧分子的吸收损耗时 ,预测的接收信号功率要比实际信号功率小 ,而考虑建筑物表面的粗糙度和氧分子的吸收损耗将改善预测精度。最大反射阶数为两阶并且忽略绕射射线的贡献就可以很好地预测微蜂窝的传播情况。当直射路径被阻挡时接收信号的强度会下降一个比较大的值 ,这种特性会影响微蜂窝的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通信 电波传播 射线跟踪法 移动通信 微蜂窝
下载PDF
室内长廊环境中毫米波传播特性仿真和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芫健 施秦健 张业荣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43,48,共6页
基于入射及反弹射线法/镜像法对室内走廊环境的毫米波传播进行了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与测量结果一致性良好,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同时分析了仿真中得到的接收功率、均方根时延扩展、波达方向、均方根角度扩展和多普勒频移等传播参数,... 基于入射及反弹射线法/镜像法对室内走廊环境的毫米波传播进行了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与测量结果一致性良好,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同时分析了仿真中得到的接收功率、均方根时延扩展、波达方向、均方根角度扩展和多普勒频移等传播参数,为毫米波通信系统室内覆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射及反弹射线法 镜像法 毫米波 室内长廊环境 传播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